1. “意大利炮”这个梗是什么意思,来源于哪里
《亮剑》第14集中李云龙的台词:“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2. 亮剑打平安县城(意大利炮炮轰平安县)
整部《亮剑》在李云龙炮轰平安县中达到了高潮,为了能够为死去的相亲报仇,救回新婚妻子秀琴,打击日军气焰,消灭日本特种兵,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决定攻打县城。
八路军李云龙部经过有效的积累,通过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手段,痛击日军和伪军的同时,扩充了自身装备,扩大了独立团的编制。当李云龙决定对平安县城发起进攻的时候,其手下已经有了8个营近万人,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而且李云龙的骑兵连、手榴弹连、武术连等都是独立编制,战斗力达到了团类编制的巅峰。
平安县城周围的日军闻讯纷纷支援,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地方武装等力量被有效的集合起来,起到了围点打援的效果,中国军队总投入数人在2万人左右。日本方面三个联队投入战斗,一个师团在支援路上最终未能到达战场,总兵力约3万人。最终李云龙使用二营长在小曹庄缴获的意大利炮,将城门楼摧毁,日本阪田大佐和李云龙妻子秀琴同归于尽。
这门最后立下不世之功的意大利炮,实际上是一款法国在19世纪时制造的山炮,法国沦陷后,意大利确实对外出售过这种炮,不过日本历史上并没有采购过意大利或法国的山炮,反倒是少帅在东北时买了不少意大利货,因此这门意大利炮最初的来源可能是关外。
平安县城之战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上尊称为“平安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成为经典,李云龙的意大利炮更是成为一时神器。可作为故事主角之一的平安县城,在被攻破之后结局如何了呢?要知道此战过后,李云和所部仍然活跃在农村里,此后经历日军扫荡、抗战胜利等等,作者再也没提过平安县城。
小说中的李云龙是作者集合了我军许多优秀将领特点打造而成的,其中主要的是王近山将军等。当年晋西北八路军抗日确实不含糊,给了日军沉重打击,但历史上却并没有记载有攻打县城的经历。
而且根据小说和影视剧中的情况,平安县城的位置非常重要,是三方角力的地方,如果李云龙真的在平安格勒战役中将阪田轰死,占领平安县之后,也会选择退出来。只有这样,也才符合当时的作战思路,而且日军毕竟实力强大,退出平安县是唯一的选择。
今天在晋西北地区并没有这样的一座平安县,不过当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很多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县城毁于战火,如果当年真有类似平安县城这样的地方,相信今天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3. 李云龙意大利炮哪来的
一楼说的不对,那是二营长缴获的
4. 二营一共有两门意大利炮,为什么炮轰县城时只拉出了一个
在《亮剑》里,曾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精彩镜头,也体现了李云龙出彩的指挥能力。但是要说抗战期间最激动人心的一战,一定要要属平安战役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众所周知,李云龙在这期间,曾经打了很多战役,不过大多都是团级规模的战役,有时候还只有几百人的小规模战斗,但是平安战役不一样,这次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师。如果再算上配合李云龙的那些友军部队,那么这次战斗便能称之为集团军规模了。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这两门火炮一开始是二营下属的6连缴获的,所以这意大利炮的拥有者并不是二营长,而是属于6连的黄连长,所以另一门意大利炮应该还是在6连的手中。就在战斗打响前,李云龙已经想到了鬼子会进行支援,所以便让6连到褐阳沟方向进行阻敌增援的战斗。但是李云龙没能想到的是,鬼子的援军实在太多,光褐阳沟方向就来了一个连队的兵力,最终6连衣全军覆没惨痛的代价,终于是抵挡住了鬼子八个小时的进攻。一个连仅仅三百人而已,居然能挡得住鬼子联队的两三千号人,其中意大利炮肯定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5. 二营长,意大利炮是什么梗
一、实际上这种火炮是昔日大名鼎鼎的法国M1897,75毫米野炮,法国小姐昔日在普法战争后,法国见识到了德国火炮把法国打得大败,于是重拾拿破仑时代炮兵决战的思路,搞出了这种射速奇高的M1897,由于有独特的反后坐系统,射速比同期的德国野炮高2倍。
一战时期,意大利也采购了一批这种火炮一战后,简单翻新后卖给了中国,日后国军一战区在44年的一号作战中还有使用。由于这种火炮是从意大利采购的,所以也被称为意大利炮。
二、另外一个来自亮剑电视剧中李云龙被变成剑士职介,终极武器意大利炮。电视剧《亮剑》里面李云龙的老婆被日本人绑架到城楼上要挟李云龙不攻城,李云龙为了消灭日本鬼子,忍痛用“意大利炮”轰击城楼,炸死了日本人和自己的老婆。
6. 抗日神剧有哪些穿帮镜头
曾几何时,抗日神剧充斥于各大电视台,里面的各种抗日战士战无不胜,无所不能,不能正确的反应 历史 。
抗日神剧把战争 游戏 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的一种电视剧。中国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非常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
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这不仅是对 历史 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
我们的革命先烈们的体力太好了,每人携带150公斤炸药,这重量几乎可以获得举重比赛的冠军了,而且还需要急行军,携带必要的武器,可见编剧是多么的滑稽。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编剧的语文是 体育 老师教的。
阎王叫你三更死,你活不到五更,编剧中的阎王有点太着急了,平白无故的让人少活两个时辰,仅供 娱乐 。
首先就是打不完的子弹。二战时期,武器的弹匣容量是很有限的,比如手枪,一般都是在8发左右的弹容量,毛瑟手枪一般是10发弹容量,美国M1911则是7发,左轮手枪一般只有6发,但是在这些神剧中,手枪几乎成了神器,拥有几乎打不完的子弹。而像机枪、冲锋枪等也是如此,本身弹药消耗就更快,而且角色往往都是不带备用弹匣的,但是却能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射击。
炮火连天。众所周知,抗战中中日双方的重武器数量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以轻武器交战为主,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影视作品中那样猛烈的炮火。基层部队不可能有如此猛烈的炮火,即使是大规模的战役也才勉强能够达到炮火连天的级别。但是在这些神剧中,即使是小规模的交战,都能有猛烈的炮火,即使是放到欧洲战场也是极为奢侈的。
手枪打得过步枪。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谍战剧中。手枪在近距离火力确实要比当时常见的栓动步枪要猛,但是一旦放开距离,手枪根本就无法和步枪抗衡,无论是射程、杀伤力还是精度都无法相比,更不要说手枪干掉机枪了。但是在这些神剧中,手枪成了名副其实的神器,子弹打不完,还能秒杀步枪机枪等武器。
连《亮剑》都有穿帮镜头__李云龙VS服部直臣,大伙看到服部的军装了吗?38年以前日军着昭五式军装,立领,配锹形领章,以颜色区分兵种,肩上配竖肩章。38年后配发98式军服,右胸倒山形兵科章,衣领翻折,军衔在领章上。服部那款算个啥?
没弄错的话此应为昭五式军服
这是98式
服部直臣穿的是什么梗?
导演不走心,观众很无奈。以前一块儿上班一老头儿特爱看抗日神剧,一次看了一部几个女的被军统培养成杀手的抗日神剧,见一女的拿枝枪便问我:“你当过兵,认识这是啥枪吗?”
我一看,当时就泪奔了,我告诉他“大叔,这枝枪叫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全称为一九五六年式半自动步枪。仿自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没人在这枪上加装瞄准镜当狙击步枪用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早期除外)这枪不可能出现在那个年代”。
那些太扯犊子的手撕鬼子等情节我们就避而不谈了,是个正常人都会认为是假的。我们今天来讲一些比较严谨的抗日剧中的穿帮镜头,虽然穿帮,但不影响这些剧的优秀程度。
《亮剑》
亮剑作为中国抗日剧的巅峰之作,其在中国影视剧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即使这个经典的电影中还是有着不少的错误。有些错误是故意为之,有些错误是不得已而为之。
错误1:意大利炮
意大利炮是整个亮剑中的亮点,出现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按照电视剧中的说法,该炮是二营长缴获的“意大利炮”,炮身上全是洋码子。然后推出了一门炮。然而这门炮并不是意大利炮,而是外号“75小姐炮”的施朗德m1897型75mm野战炮。这款炮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款采用驻退系统的速射火炮,射速非常快,一战期间作为主力火炮使用,意大利作为法国的同盟也是有可能获得这门炮的。国民党和日本都购买了不少这种速射炮,因此李云龙缴获过来也并不奇怪。
法75火炮
错误2:山本特工队的枪出现了错误
在电视剧中,山本的特工队使用的是美制冲锋枪,在都梁的小说原文中明确的指出是美国造的M1928A1型汤姆逊冲锋枪,这里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描述是比较正确的。而在剧中山本特工队使用的是美国另外一款冲锋枪M3注油枪。这种冲锋枪虽然同样适用.45ACP子弹且非常好用,但是这款冲锋枪诞生时间为1943年,而电视剧中的背景是在1942年,此时该枪并没有大规模装备,更别说为日本特工队所用了。
《我的兄弟叫顺溜》
在电视剧顺溜中,大雷所在的部队使用的狙击枪是精选过的友坂97式狙击枪,这在原着小说中和电视剧中翰林说得是一样的。在 历史 上日军使用的狙击枪也的确是友坂97和友坂99改装的狙击枪。然而实际上顺溜电视剧中出镜的是约翰逊M1941,这款步枪是美国生产给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因此也算是一个穿帮情节
《我的团长我的团》
国产最良心的抗日剧没有之一,但是其中还是有几个不算知名但是很有趣的BUG
迷龙的枪
在电视剧中张迷龙一直使用的是捷克式机枪,后来使用的是英国生产的布伦式机枪,再后来是加拿大造勃然式机枪。虽然在电视剧中这三款机枪都是ZB-26改型,外形看不出来区别。但实际上这三款枪中,捷克式使用的是7.92mm子弹20发直弹匣,布伦式7.7mm30弯弹匣,勃然机枪是7.92mm30发弯弹匣。然而电视剧中都是使用国产7.62mm步枪弹的战后改装型。根据兰晓龙的说法,为了能正常发射,他们选择道具的时候只能使用7.62mm国产战后改进型机枪。
龙文章手里的机枪就是迷龙用的那把布伦(捷克式、勃然),实际上是战后改装的。
实际上布伦张这个样
实际上,中国的抗日剧并不只有神剧。《雪豹》《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这些经典的电视剧对塑造中国军队和还原一个真实的战场做到了精益求精。虽然受限于成本等原因无法与国外BBC这些老牌比,但是足以看出这些编剧的功底和用心。
我爸几乎每天都会看关于抗日的电视剧.一开始,我觉得女生看不应该看这种类型的剧,就没有跟着看。直到有一天,我们家在吃饭,然后电视台播着抗日剧.我就看了一下电视,这一看不得了,太好看了,根本停不下来!它给我灌输了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不管拍什么类型的剧,多多少少会有点穿帮.从以前的经典《还珠格格》到现在的各种据,都会有穿帮镜头.我还是很支持他们,毕竟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都不知道!
我只是希望那些抗日剧不要成为 胡编乱造、不尊重 历史 、过度 娱乐 化的“抗战雷剧”!,那样的话,就是一种 娱乐 了!
这个问题,我都不想多说了,直接上图吧:
1、瞎穿越的武器
说句实话,普法君1996年当兵入伍,就打过下面两种枪械,56枪族的家伙式,你们特喵的抗日战争时期就使用了……
7. 亮剑里面的意大利炮是怎么缴获的啊
打一个据点获得的
8. 为何说二营长的“意大利炮”是二营长在糊弄李云龙
二营长拉来的是当时中国战场上只有国军中央军、滇军和桂军才有的法国1897式75毫米野战炮,不是意大利炮,不排除是鬼子在战场上缴获的,然后又让二营长给缴获了,看见全是洋码子,就胡乱起了个名叫意大利炮,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在糊弄李云龙。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李云龙当时喊二营长把终极武器拉出来的这个举动,几乎改变了世界,整个二战战局发生变化的基础就是这个终极武器奠定的。
而李云龙的妻子秀琴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很多中国战士,整场战役中国方伤亡一万余人,毙敌一万余人,平安县城获得了解放。
所以,李云龙让二营长拉来的不是炮,而是扭转战局的正义之神。
9. 亮剑里面有很多武器,意大利炮是什么
在抗战名剧里,《亮剑》算是数一数二了,比起那些个手撕鬼子的神剧,《亮剑》显得有血有肉,好剧当然不乏好的台词:“二营长,把意大利炮给我拿来!二营长,给我想办法狠狠地干他一炮。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关于“意大利炮”的梗就是出自这里,网友们对于那种不容直视的东西,直接喊“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拿来”。
10. 《亮剑中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到底是什么炮
“意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战炮。
需要申明的是,《亮剑》是一部好剧,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都无可挑剔。可摄制组在武器装备的还原度上并没做到十全十美,剧中出现的“意大利炮”是明显的模型,外漆也显得十分粗糙。因此,在现实中并不能找到一模一样的炮,只能算大概比较像而已。下面的分析仅代表小编的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得说说意大利炮的来历,各营连集结的时候二营长有过交代:是打小曹庄据点时缴获的两门山炮,意大利货,炮身上全是洋码子,就是炮弹少了点,才17发。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该炮应该是从日军或伪军手中缴获,也有可能是日军从国军那儿获得的战利品,而后自己使用或交给伪军使用。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在二战期间,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都装备过一款意大利炮,即47mm32倍口径的“百禄”M1935式步兵炮。
该炮其实是由奥地利的“百禄”公司设计,但是由于意大利在二战初期工业基础较差,缺乏独立研制生产火炮的经验,就从奥地利进口了这款火炮,并进行国产化,尔后大批量生产,命名为da 47/32。该炮有一部分出口到中国和日本,但是数量不多,现已很难查证。不过从外形上来看,“百禄”M1935式步兵炮的外形和剧中的“意大利炮”相去甚远,基本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可以断定,此意大利炮非彼“意大利炮”。
而单纯从外形上看,剧中的“意大利炮”更像法国的M1897式野战炮。该炮是法国人于1897年研制,口径为75mm,拥有巨大的防盾和超长的炮管,和剧中的“意大利炮”正好吻合,从外形上基本可以判定,“意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