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特乌斯再来拜仁之前曾在哪里效力
黑尔佐根纳乌拉赫俱乐部的预备队是马特乌斯加入的第一个东家,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并在这里训练和拼搏了8年。他学什么像什么,踢哪个位置都有模有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1979年马特乌斯刚满18岁就转会到着名的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开始了正式的职业球员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足球天赋和苦练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1980年,门兴格拉德巴赫队获得德国甲级联赛冠军,马特乌斯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努力就会进步,付出就会有收获,他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年,马特乌斯被德瓦尔主教练召入国家队。他代表国家队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迎战"橙色大军"荷兰队。在比赛中,全队以三条线的和谐攻防一次次瓦解了对方的进攻,并频频向对方大门发动进攻,压得荷兰队喘不过气来,最后以3∶2获胜。首场比赛取胜为马特乌斯增添了信心。
1982年马特乌斯参加了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杯赛。由于他刚刚出道,还没有大赛经验,所以教练基本上没有安排他上场,但他通过观看队友们的比赛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为后来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1984年,马特乌斯应贝肯鲍尔的邀请加入拜仁慕尼黑队。能在贝肯鲍尔指导下踢球马特乌斯非常满足。他在该队呆了4年,夺得3次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5、1986、1987年)和一次全国杯赛冠军(1986年)。1985年马特乌斯成为西德身价最高的球员。
1986年马特乌斯再次随国家队征战世界杯。在墨西哥赛场上,他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时的紧张与胆怯,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已经不再需要教练的照顾,他在场上得心应手。虽然这次西德队没能夺冠,但马特乌斯并不遗憾,因为好戏在后头。
也许是基辛格对西德队的评点提醒了马特乌斯,他突然感觉到国内足球有种种缺陷,他想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对他的诱惑最大。正好国际米兰队忙着招兵买马,他们惺惺相惜,双方一拍即和,1988年他来到了亚平宁。
马特乌斯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后与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组成着名的德国"三驾马车",与马拉多纳领衔的那不勒斯队和荷兰"三剑客"争雄意大利足坛。三驾马车同心同德,一举为国际米兰队夺回失去了多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担任队长的马特乌斯与队友在贝肯鲍尔主教练的指导下连克诸强,最后在与跌跌撞撞闯进决赛的阿根廷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中以1∶0战胜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捧走了大力神杯。这届世界杯赛,马特乌斯荣获"金球奖",他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同年他还被评为"世界足球先生"。福无双至今朝至,马特乌斯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意大利世界杯赛后,马特乌斯开始走下坡路。马特乌斯不仅从恩师贝肯鲍尔身上学到了宝贵的足球技术,还学会了贝肯鲍尔的个人生活上的放松。
1994年,马特乌斯离开意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队,司职中后卫,帮助该队获得1996~1997赛季的德国甲级联赛冠军和欧洲联盟杯赛冠军。但这一年,也是他与克林斯曼的矛盾闹得纷纷扬扬的一年。
2000年3月10日,马特乌斯结束了在拜仁慕尼黑队的合同,转会到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纽约地铁明星队。现在已经退役。
Ⅱ 为什么有德国三驾马车这个称号
克林斯曼、马特乌斯、布雷默三人组成了曾经让国际米兰称雄于意甲的三架马车,曾经让德国队战无不胜的三架马车。三人的配合虽然没有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也达到心灵相通不可分割的地步。布雷默在后方就像铁甲一般坚硬,他抢断成功迅速发动进攻;而中场"自由人"马特乌斯跑位接球,输送炮弹无人能及;前方的老鹰克林斯曼在敌方前沿不停地游弋,所到之处都令对方惊魂不定,三人连在一起就是整支队的脊梁。他们的辉煌时期在1989年的国际米兰和1990年的世界杯。他们为俱乐部和国家争了众多荣誉。特别是1990年的世界杯上,他们并肩作战,南伐北讨,所向无敌,最后以1:0战胜了以马拉多纳为首的老冤家阿根廷队,第三次为德国人捧回了世界杯。
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
世界杯上最动人的泪水?不只是加斯科因或马拉多纳,1990年7月8日在罗马奥林匹克球场,克林斯曼捧着大力神杯号啕大哭,简直像个孩子,4年后在被保加利亚淘汰后,克林斯曼表情依然坚毅,但却止不住泪水在脸上流淌……
我倒了,巴雷西也别想站着!
1964年7月30日,克林斯曼(Jurgen Klinsmann)出生在德国的格平根,父母开了一家蛋糕点,不过克林斯曼不想子承父业,“我可不喜欢每天早晨3点就起来做蛋糕”,他更喜欢踢球。1972年,8岁的克林斯曼在当地的基因根TB队开始踢球,后辗转盖斯林根(1974-78)、斯图加特踢球者(1978-84)等队效力,1984年加盟德甲的斯图加特。在这里,他踢了5个赛季,1988年夺取德甲最佳射手,同时被评为年度德国足球先生,1989年夏天,克林斯曼转会海外,与马特乌斯、布雷默等组成了国际米兰的三驾马车。 克林斯曼的特点极为全面,他擅长抢点,又能够过人,这和他年少时的苦练分不开。“当我18岁时,哥哥是个短跑选手,他告诉我必须改变跑步的节奏,以节省力气,后来我开始和一名短跑教练一起训练,为的是跑得更快,斯图加特的教练不会同意我这样做,所以我只是偷偷的加练。”(本篇所引用克林斯曼话语均摘自2004年3月《观察家报》的专访) 在意甲联赛,克林斯曼和世界上最好的后卫们对决。“开始时我总是被阻挡犯规,他们还用肘部打人,并且不会得牌,于是我对自己说,下一次我突破时他们再放倒我,我也要放倒他们,我记得有一次我撞断了巴雷西的肩胛骨,他以为他可以对联赛中的任何人犯规,但我要给他反击,我想如果我倒了,那你也别想站着。”在意甲的3个赛季,克林斯曼打进34个进球,国际米兰的三驾马车成为了该队历史上的经典组合。 1992到94年,克林斯曼在温格执教的摩纳哥效力2年,后于1994年转投托特纳姆热刺,在这里,他掀起了英国人一阵阵的惊叹。在4比3胜谢周三的处子秀中,他就有进球,短短1年时间的表现,就为他赢得了英格兰年度最佳球员的荣誉。1995到97年,克林斯曼先后在拜仁慕尼黑和桑普多利亚效力,1998年1月重返热刺,帮助球队保级成功。1998年世界杯后,克林斯曼宣布退役,留下了俱乐部生涯参赛445场,打进204球的记录。另外,他还留下了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在高速奔跑中俯身前冲,张开双臂贴地向前滑行,这被称为“克林斯曼滑翔”。
金色轰炸机
1990年世界杯决赛,克林斯曼被阿根廷后卫蒙松铲倒后痛苦翻滚,有人说他是在表演,结果对手吃到了决赛历史上的第一张红牌,对此,克林斯曼有话要说。“如果他没碰到我,我腿上15厘米的口子是哪来的?” 那届世界杯上,强大的马特乌斯和西德军团横扫千军,克林斯曼打进3球,其中包括对荷兰的关键进球。同南斯拉夫的比赛中,他接到队友传中俯身头球冲顶,金发飘舞间皮球入网,这个进球是对“金色轰炸机”绰号的最完美诠释。抢点敏锐,技术全面,头球尤为出色,如果有足够的中场支援,他便是可怕的禁区杀手,在英国泰晤士报的一次采访中,克林斯曼曾谈到贝克汉姆,他戏称:“我想在我年轻力盛时,如果有贝克汉姆在边路传中,我的进球数能翻倍。” 不过克林斯曼个人状态的巅峰是在1994年,在美国世界杯上,克林斯曼5场打进5球,对韩国精彩的转身勾射技惊四座。遗憾的是,马特乌斯等90年功臣状态下滑,德国队被保加利亚淘汰,克林斯曼流下了伤心的泪水。1996年,克林斯曼取代马特乌斯成为德国队队长,两人甚至为此产生矛盾,但在他的带领下,德国队夺得了欧洲杯冠军,主教练福格茨甚至回忆说,任命克林斯曼为队长是他执教生涯中最好的决定。1998年,克林斯曼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又有3球进帐,但在1/4决赛中倒在克罗地亚脚下,那场比赛后,“金色轰炸机”宣布退役,在德国国家队,他共参赛108场,进球47个。 目前,克林斯曼是德国国家队的主教练,2006年世界杯是他再展身手的机会,他能像70年的扎加洛、90年的贝肯鲍尔一样,成为以球员和教练身份都捧起世界杯的人吗?
克林斯曼的职业生涯:
效力俱乐部:基因根TB(1972-74)、盖斯林根(1974-78)、斯图加特踢球者(1978-84)、斯图加特(1984-89)、国际米兰(1989-92)、摩纳哥(1992-94)、热刺(1994-95)、拜仁慕尼黑(1995-97)、桑普多利亚(1997年8月至12月)、热刺(1998年1月至6月) 进球:221场德甲、进110球;103场意甲、进36球;65场法甲、进29球;56场英超、进29球。 荣誉:世界杯冠军(1990)、欧洲杯冠军(1996)、欧洲联盟杯冠军(1991国米、96拜仁)、德甲冠军(1997拜仁);德国足球先生(1988、94)、英格兰足球先生(1995)、德甲最佳射手(1988)
洛塔尔·马特乌斯1961年3月21日出生于联邦德国的小城埃尔兰根,11岁开始学踢足球。他身材并不高,但他以自己的精妙球技让比自己高的对手心服口服。他灵活,满场飞,就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战车。小伙伴们最欣赏的是他的射门--力大无比,角度刁钻。
马特乌斯的家境很不宽裕,他13岁就到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挣钱接济家里,当然也是为了学门手艺。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练了马特乌斯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奋守纪踏实肯干的作风。这对他后来从事足球事业很有帮助。在守规守矩的德国队,球员绝对服从教练的意图,不容许队员有过多的自由发挥。可以说马特乌斯模范地做到了这一点。
贝肯鲍尔是马特乌斯从小就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贝肯鲍尔1970年带伤参加墨西哥世界杯的事迹感动了马特乌斯,他立志学习贝肯鲍尔,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国效力。
黑尔佐根纳乌拉赫俱乐部的预备队是马特乌斯加入的第一个东家,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并在这里训练和拼搏了8年。他学什么像什么,踢哪个位置都有模有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1979年马特乌斯刚满18岁就转会到着名的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开始了正式的职业球员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足球天赋和苦练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1980年,门兴格拉德巴赫队获得德国甲级联赛冠军,马特乌斯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努力就会进步,付出就会有收获,他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年,马特乌斯被德瓦尔主教练召入国家队。他代表国家队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迎战"橙色大军"荷兰队。在比赛中,全队以三条线的和谐攻防一次次瓦解了对方的进攻,并频频向对方大门发动进攻,压得荷兰队喘不过气来,最后以3∶2获胜。首场比赛取胜为马特乌斯增添了信心。
1982年马特乌斯参加了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杯赛。由于他刚刚出道,还没有大赛经验,所以教练基本上没有安排他上场,但他通过观看队友们的比赛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为后来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1984年,马特乌斯应贝肯鲍尔的邀请加入拜仁慕尼黑队。能在贝肯鲍尔指导下踢球马特乌斯非常满足。他在该队呆了4年,夺得3次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5、1986、1987年)和一次全国杯赛冠军(1986年)。1985年马特乌斯成为西德身价最高的球员。
1986年马特乌斯再次随国家队征战世界杯。在墨西哥赛场上,他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时的紧张与胆怯,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已经不再需要教练的照顾,他在场上得心应手。虽然这次西德队没能夺冠,但马特乌斯并不遗憾,因为好戏在后头。
也许是基辛格对西德队的评点提醒了马特乌斯,他突然感觉到国内足球有种种缺陷,他想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对他的诱惑最大。正好国际米兰队忙着招兵买马,他们惺惺相惜,双方一拍即和,1988年他来到了亚平宁。
马特乌斯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后与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组成着名的德国"三驾马车",与马拉多纳领衔的那不勒斯队和荷兰"三剑客"争雄意大利足坛。三驾马车同心同德,一举为国际米兰队夺回失去了多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担任队长的马特乌斯与队友在贝肯鲍尔主教练的指导下连克诸强,最后在与跌跌撞撞闯进决赛的阿根廷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中以1∶0战胜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捧走了大力神杯。这届世界杯赛,马特乌斯荣获"金球奖",他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同年他还被评为"世界足球先生"。福无双至今朝至,马特乌斯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意大利世界杯赛后,马特乌斯开始走下坡路。马特乌斯不仅从恩师贝肯鲍尔身上学到了宝贵的足球技术,还学会了贝肯鲍尔的个人生活上的放松。
1994年,马特乌斯离开意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队,司职中后卫,帮助该队获得1996~1997赛季的德国甲级联赛冠军和欧洲联盟杯赛冠军。但这一年,也是他与克林斯曼的矛盾闹得纷纷扬扬的一年。
2000年3月10日,马特乌斯结束了在拜仁慕尼黑队的合同,转会到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纽约地铁明星队。
马特乌斯是一位足球全才。贝肯鲍尔曾赞扬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把各个位置的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可以轻松地踢好任何一个位置,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都是一流的,是一个让教练和队友放心的人。
“三驾马车”之最全能左边卫:布雷默
--------------------------------------------------------------------------------
在世界杯上,总有一些球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忽视”,在1990年的西德队,马特乌斯和克林斯曼抢去了大部分风头,但翻看球队的晋级旅程,一个默默无闻的左后卫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从作用和相对应的声望看,甚至可以说他是世界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球员之一,他就是安德亚斯-布雷默。
三架马车
1960年11月9日,布雷默(Andreas Brehme)出生在德国汉堡,在乌尔伦霍斯特和萨尔布吕肯队崭露头角后,1981年21岁时加盟凯泽斯劳滕,并效力至1986年。1986年至1988年,布雷默曾在拜仁慕尼黑效力,1987年称雄德甲。1993年,布雷默返回德国又回到凯泽效力,1996年夺取德国足协杯,1998年获得德甲冠军。
布雷默职业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日子是在国际米兰度过的。1988年夏天,他登陆亚平宁,加盟国米,在这里与同胞马特乌斯相聚。1988-89赛季,正是这两个德国人,成为了国际米兰雄霸意甲大业的关键角色(这个赛季克林斯曼尚未加盟),他们统帅国米以11分的优势夺取意甲冠军,这也是近17年来蓝黑军团唯一的联赛奖杯。1989年夏天,克林斯曼披上了国米球衣,德国三架马车成型,在那个赛季,虽然国米输给了马拉多纳的那不勒斯,但他们以及米兰三剑客的存在,也造就了意甲历史上最辉煌的巨星时代。
最全能的左后卫
可以说,1990年称雄世界杯的西德队,就是以当时国际米兰的三架马车为班底的。虽然没有克林斯曼和马特乌斯那样风光,但布雷默的作用却异常关键。在352阵型中的左边路,布雷默需要承担相当的防守任务,但他同时展示出的进攻能力令人吃惊,他的双脚技术极为平均,能用左脚踢出美妙的传中,也能用右脚射门和主罚定位球。有时候,你甚至很难分辨出,他的“主力脚”到底是那只。
如果说马特乌斯在小组赛中光芒四射,布雷默则是西德队进入淘汰赛后的关键先生。1/8决赛2比1淘汰荷兰,他打进一个匪夷所思的后角弧线球,半决赛对英格兰,他主罚的任意球折射后吊入希尔顿的大门,决赛对阿根廷获得点球时,马特乌斯让出了罚球权,布雷默顶住压力,面对点球门神戈耶切亚,冷静的推射死角入网。
从数据贡献上看,身为左卫的布雷默竟是90年那支西德队的第一人。在队内射手榜上,马特乌斯4球列第一,布雷默(3球)和克林斯曼、沃勒尔并列第二,只差1球,而在助攻方面,布雷默是西德队的助攻王,共完成3次助攻(马特乌斯0次),同时也是那届世界杯助攻最多的人之一,克林斯曼对南斯拉夫精彩的头球破门,就是来自布雷默的边路传中。而且这些贡献,还是他在完成防守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的。
说起来,布雷默的关键先生本色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就有展现,那是他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半决赛西德2比0击败法国,他利用任意球首开记录,决赛对阿根廷从0比2扳成2比2,进球都来自他开出的角球。
1994年,布雷默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但年近34岁的他已不复当年之勇,以主力身份踢了3场小组赛后,在淘汰赛阶段沦为替补。随着保加利亚将德国淘汰,布雷默也结束了自己的世界杯之旅,在三届世界杯上,他留下了参赛16场,进球4个的成绩。
1992年,布雷默离开国际米兰,在西甲萨拉戈萨踢了1个赛季,后返回凯泽斯劳滕,并于1998年退役。2000年,布雷默成为了凯泽斯劳滕的主教练,曾创造过开局7连胜的德甲奇迹。2002年,布雷默遭到解职。
--------------------------------------------------------------------------------
布雷默的职业生涯:
效力俱乐部:乌尔伦霍斯特(1975-80)、萨尔布吕肯(1980/81)、凯泽斯劳滕(1981-86)、拜仁慕尼黑(1986-88)、国际米兰(1988-92)、萨拉戈萨(1992/93)、凯泽斯劳滕(1993-98)
个人荣誉:世界杯冠军(1990)、德甲冠军(1987、98)、德国足协杯冠军(1996)、意甲冠军(1989)
国家队生涯:处子秀1984年2月15日3比2保加利亚;最后一战1994年7月10日世界杯1比2负保加利亚;共参赛86场,进球8个。
Ⅲ 三驾马车是哪三个人
克林斯曼、马特乌斯、布雷默。
1986年,国际米兰队主席埃尔内斯托·佩莱格里尼从尤文图斯队请来了着名的金牌教练吉奥瓦尼·特拉帕托尼,上任后,特拉帕托尼教练又相继从德国买来了着名的三驾马车,马特乌斯、布雷默、克林斯曼,三名德国外援的加盟使国际米兰队的整体实力大增。
1988至1989赛季,该队竟然以26胜6平2负积分创下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新纪录的58分轻松夺冠。
1989年国际米兰队又轻松地战胜足协杯赛冠军得主桑普多利亚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意大利超霸杯赛,他们可以毫无争议地被称为世界最佳锋线之一,与当时最为着名的就是AC米兰的荷兰三剑客和国际米兰的德国三驾马车交相辉映。
俱乐部生涯,征服德意法英四大联赛:
1981至82赛季,克林斯曼开始代表一线队参赛,第二年逐渐成为球队主力,1983至84赛季,克林斯曼为斯图加特踢球者出场35次打进19球,并因此得到了当地德甲劲旅斯图加特的垂青。
转会斯图加特后克林斯曼迅速适应了新球队,第一个赛季就在德甲攻入15球,是队内的头号射手,在斯图加特效力的五个赛季中,克林斯曼共打进79个德甲进球,每个赛季的进球都保持两位数,还获得了1987-88赛季的德甲金靴。
1988年克林斯曼被评为德国足球先生,1989年克林斯曼转会到意甲豪门国际米兰,并且和马特乌斯、布雷默组成了国米的德国三驾马车。
虽然国米当时的战术比较保守,但克林斯曼依然打进13球帮助国米夺得意甲第三,之后的赛季克林斯曼又随国米夺得联盟杯冠军,这也是国米那段时期少有的几座奖杯之一,不过1991至92赛季,国米和克林斯曼都陷入低谷,最终在1992年夏天他选择转会法甲摩纳哥。
克林斯曼在摩纳哥率队获得法甲亚军,并进入欧冠四强,但之后他遭遇韧带撕裂的重伤,最终在1994年选择加盟英超热刺。
当时英格兰球迷把德国人视为死敌,但克林斯曼用场上表现说话,1994至95赛季他在英超打进21球,在各项赛事一共打进30球,被评为1995年英格兰足球先生,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外籍球员,但仅仅一个赛季后,克林斯曼就决定回德甲踢球,并加盟拜仁。
在拜仁效力的两个赛季克林斯曼获得了联盟杯冠军和德甲冠军,并在1995至96赛季创造了在12场联盟杯打进15球的高效得分纪录,1997年克林斯曼又短暂效力桑普多利亚,但半个赛季之后他回到热刺,半年出场15次打进9球帮助球队成功保级,随后宣布退役。
Ⅳ 谁知道“萨默尔”和“马特乌斯的”
萨默尔
MATTHIAS SAMMER
绰号:历史的见证人
出生:1967.9.5
国籍:德国
场上位置: 后卫
曾效力球队:
德里斯敦(85-90)
斯图加特(90-92)
多特蒙德(93-99)
曾参加世界杯:1994
主要荣誉:96年欧洲足球先生
在东德时代的严酷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萨默尔,是时代的见证人,在机器化育人时代的东德,一遇到好的足球苗子,家把他送到专门的足球学校,在严格管理下成长,如果德国没有出现政治大动荡的话,他的命运如何还不好说。伯林墙一倒,他便入选了新一届的德国队,他是公认的德国队后防线上的一道铁闸,如果没有他,德国决不可能夺得96年欧洲杯。从小受到严酷训练的他,运动寿命并不长,不断的膝伤一直捆绕着他,使他难以再继续驰骋与绿茵场上。不得已,他退役当了教练,多特蒙德在他的带领下,00-01赛季一路高歌猛进,这可以算是对他小小的安慰吧。
洛塔尔·马特乌斯
洛塔尔·马特乌斯1961年3月21日出生于联邦德国的小城埃尔兰根,11岁开始学踢足球。他身材并不高,但他以自己的精妙球技让比自己高的对手心服口服。他灵活,满场飞,就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战车。小伙伴们最欣赏的是他的射门--力大无比,角度刁钻。
马特乌斯的家境很不宽裕,他13岁就到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挣钱接济家里,当然也是为了学门手艺。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练了马特乌斯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奋守纪踏实肯干的作风。这对他后来从事足球事业很有帮助。在守规守矩的德国队,球员绝对服从教练的意图,不容许队员有过多的自由发挥。可以说马特乌斯模范地做到了这一点。
贝肯鲍尔是马特乌斯从小就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贝肯鲍尔1970年带伤参加墨西哥世界杯的事迹感动了马特乌斯,他立志学习贝肯鲍尔,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国效力。
黑尔佐根纳乌拉赫俱乐部的预备队是马特乌斯加入的第一个东家,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并在这里训练和拼搏了8年。他学什么像什么,踢哪个位置都有模有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1979年马特乌斯刚满18岁就转会到着名的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开始了正式的职业球员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足球天赋和苦练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1980年,门兴格拉德巴赫队获得德国甲级联赛冠军,马特乌斯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努力就会进步,付出就会有收获,他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年,马特乌斯被德瓦尔主教练召入国家队。他代表国家队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迎战"橙色大军"荷兰队。在比赛中,全队以三条线的和谐攻防一次次瓦解了对方的进攻,并频频向对方大门发动进攻,压得荷兰队喘不过气来,最后以3∶2获胜。首场比赛取胜为马特乌斯增添了信心。
1982年马特乌斯参加了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杯赛。由于他刚刚出道,还没有大赛经验,所以教练基本上没有安排他上场,但他通过观看队友们的比赛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为后来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1984年,马特乌斯应贝肯鲍尔的邀请加入拜仁慕尼黑队。能在贝肯鲍尔指导下踢球马特乌斯非常满足。他在该队呆了4年,夺得3次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5、1986、1987年)和一次全国杯赛冠军(1986年)。1985年马特乌斯成为西德身价最高的球员。
1986年马特乌斯再次随国家队征战世界杯。在墨西哥赛场上,他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时的紧张与胆怯,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已经不再需要教练的照顾,他在场上得心应手。虽然这次西德队没能夺冠,但马特乌斯并不遗憾,因为好戏在后头。
也许是基辛格对西德队的评点提醒了马特乌斯,他突然感觉到国内足球有种种缺陷,他想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对他的诱惑最大。正好国际米兰队忙着招兵买马,他们惺惺相惜,双方一拍即和,1988年他来到了亚平宁。
马特乌斯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后与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组成着名的德国"三驾马车",与马拉多纳领衔的那不勒斯队和荷兰"三剑客"争雄意大利足坛。三驾马车同心同德,一举为国际米兰队夺回失去了多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担任队长的马特乌斯与队友在贝肯鲍尔主教练的指导下连克诸强,最后在与跌跌撞撞闯进决赛的阿根廷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中以1∶0战胜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捧走了大力神杯。这届世界杯赛,马特乌斯荣获"金球奖",他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同年他还被评为"世界足球先生"。福无双至今朝至,马特乌斯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意大利世界杯赛后,马特乌斯开始走下坡路。马特乌斯不仅从恩师贝肯鲍尔身上学到了宝贵的足球技术,还学会了贝肯鲍尔的个人生活上的放松。
1994年,马特乌斯离开意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队,司职中后卫,帮助该队获得1996~1997赛季的德国甲级联赛冠军和欧洲联盟杯赛冠军。但这一年,也是他与克林斯曼的矛盾闹得纷纷扬扬的一年。
2000年3月10日,马特乌斯结束了在拜仁慕尼黑队的合同,转会到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纽约地铁明星队。
马特乌斯是一位足球全才。贝肯鲍尔曾赞扬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把各个位置的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可以轻松地踢好任何一个位置,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都是一流的,是一个让教练和队友放心的人。
Ⅳ 三剑客,三匹马车,分别在哪个队,是谁
三剑客是
巴斯滕,古力特和里杰卡尔德三位荷兰人在80年代末先后加入了AC米兰,是米兰王朝巅峰时期的功臣,被世界亿万球迷所崇拜。他们可以毫无争议的当选为世界最佳锋线。当时最为着名的就是AC米兰的“荷兰三剑客”和国际米兰的“德国三驾马车”之争,结果还是前者略胜一筹。
巴斯滕(Van Basten)
巴斯滕(Van Basten,1964-) 巴斯滕,世界绝代射手,锋线至尊,“荷兰三剑客”之一。马尔科·范·巴斯滕1964年出生于荷兰乌特雷特,身高1.84米,体重80公斤。7岁进入阿贾克斯俱乐部少年队开始练习足球。受名师克鲁伊夫指点,进步神速,后进入业余性质的乌德勒克足球队。16岁正式加盟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开始职业球员生涯,为该队夺得4次全国联赛冠军,3次全国杯赛冠军和一次欧洲优胜杯赛冠军,多次成为荷兰最佳射手。1984年获欧洲银鞋奖,1986年获欧洲金鞋奖。20岁时,入选荷兰国家队。巴斯滕是一位充满诗人般灵感的天才型射手,风格轻盈飘逸,踏雪无痕,剑光封喉,令对手无从防范。技术全面细腻,体力充沛,奔跑快速,走位飘忽灵活,与队友配合默契,争顶、拼抢凶狠准确。极善于捕捉门前得分机会,意识一流,射门异常准确刁钻。抢点头槌,鱼跃冲顶、凌空抽射,倒地铲射应有尽有。巴斯滕在场上具有“书生剑客”的风采,来去无踪,性情温和,出手无情,卓然一绝。 巴斯滕与同胞古力特、里杰卡尔德共同创造了“米兰王朝”的辉煌,也使“三剑客”成了冠军的代名词。1987年巴斯滕转会AC米兰队后,为AC米兰共获得1988年、1992年、1993年、1994年4次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1992、1993年意大利超级杯赛冠军,1989年、1990年、1994年3次欧洲冠军杯赛冠军,1989年、1990年2次欧洲超级杯赛和丰田杯赛冠军。巴斯滕个人独得1990年、1992年两届联赛最佳射手,1988年、1989年、1992年3次被评为欧洲最佳运动员,1988年、1989年2次成为欧洲最佳射手,1988、1992两次成为世界足球先生。1992年被评为欧洲当代最佳前锋。巴斯滕共为AC米兰队出赛108场,进球66个。巴斯滕为荷兰队出战过1986年、1990年两届世界杯大赛,表现一般。1988年,为荷兰队捧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奖杯,巴斯滕荣膺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称号并入选最佳阵容。1992年再次出战第9届欧洲杯,为荷兰队夺得第3名立下汗马功劳。1988年的欧锦赛,在荷兰与苏联争夺冠军的比赛中,巴斯滕打入零度角的球,堪称足球史上的绝笔,被誉为“跨世纪的入球”。不幸的是巴斯滕成为足球场上杀伤战术的牺牲品,1992年脚踝被铲断,动了几次大手术后,终难痊愈。一代射手不得不于1996年正式告别绿茵场,世界一片叹息声。目前,巴斯滕正致力于“足球以外”的生活,定居于摩纳哥。
古力特(Ruud Gullit)
古力特(Ruud Gullit,1962-) 古力特,着名“辫帅”,“荷兰三剑客”之一。路德·古力特,1962年9月1日出生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母亲是荷兰人,父亲是苏里南人。身高1.92米,体重89公斤,百米速度11秒。8岁开始练球,先在哈勒姆队效力,16岁开始职业球员生涯。1982年转到费耶诺德队。1985年加盟荷兰PSV埃因霍温队,为该队夺得1986-1987赛季的全国联赛冠军,并连续三年被评为荷兰最佳球星。古力特的辉煌之路正式开启。1987年,古力特来到意大利AC米兰队,并逐渐把这个队变成“天下第一队”。同年,古力特被评为欧洲最佳球星,获“金球奖”。1988年,古力特既为AC米兰队夺得全国甲级联赛冠军,也为荷兰队第一次获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他本人成为欧洲第2号球星,并荣获“世界足球先生”称号。1989年、1990年2次捧得欧洲冠军杯赛冠军金杯,同时也2次获得欧洲超级杯赛和“丰田杯”赛的冠军。 古力特是一位带有现代派浪漫主义色彩的球星,极受球迷欢迎。身高马大,在场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有“重型轰炸机”的美称。皮肤浅黑,身材匀称,风度潇洒,特别是那一头由几百条精心编织的小辫组成的长卷发,一飘一荡,令人着迷。他训练时一丝不苟,技艺超群,能胜任各个位置,是全能的足球运动员,爆发力强,传球落点好,活动范围大,头球攻门狠,左右脚同样娴熟,都能发炮,还善于在人群之中突破。他是场上的核心,有大将风度,眼观六路,挥洒自如。球迷们称他为“黑色郁金香”,贝肯鲍尔则称赞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完美的运动员”。古力特为人谦逊和蔼,在场上从不指责队员,也不蓄意侵犯对方。场下则多才多艺,能熟练地用英语、荷兰语、德语、意大利语交谈,还亲自组织乐队演出,灌制过唱片。古力特与同胞巴斯滕、里杰卡尔德组成的 “荷兰三剑客”使AC米兰队成为“无敌球队”。为该队夺到88、92、93、94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的冠军,92年欧洲冠军杯赛冠军,并连续保持意甲联赛58场不败的超人纪录。古力特还参加过1986年,1990年两届世界杯赛和199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由于荷兰队内讧而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1995年加盟英格兰切尔西队,边当教练边当队员。1996年成为切尔西队主教练,很少出场。在他的调教下,切尔西队日渐成为英格兰的超一流球队。1998年2月,古力特被切尔西俱乐部突然解雇,目前“下落不明”。
里杰卡尔德(Rijkaard)
里杰卡尔德(Rijkaard,1962-) 里杰卡尔德,人称“黑天鹅”,“荷兰三剑客”之一。弗兰克·里杰卡尔德1962年9月30日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母亲是苏里南人,父亲是荷兰人,是一个混血儿。身高1.88米,体重86公斤,司职自由中卫。从小练习踢球,17岁加入阿贾克斯俱乐部足球队,成为职业球员。1980年、1982年、1983年、1985年为该队夺得荷兰甲级联赛冠军,1983、1986、1987年夺得荷兰杯赛冠军。1987年为该队夺得欧洲优胜者杯赛冠军,后转会葡萄牙萨拉戈萨俱乐部队。1988年转会到意大利AC米兰俱乐部。与同胞古力特、巴斯滕组成强力无比的“荷兰三剑客”阵容。为该队取得过的荣誉有:1992年、1993年、1994年3次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和意大利超级杯赛冠军。1989年、1990年、1994年3次欧洲冠军杯冠军。1989年、1990年、1994年3次欧洲超级杯冠军。1989年、1990年2次丰田杯冠军。1992年、1993年2次欧洲冠军杯亚军。他个人取得过的荣誉是,1988年和1989年被分别评为欧洲最佳球星和世界最佳球星,并入选世界最佳阵容。1989年获“超级球星奖”。里杰卡尔德参加过1986年、1990年、1994年三届世界杯赛,表现不俗。1988年,为荷兰队夺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入选最佳阵容。1992年第9届欧洲杯赛上夺得第3名。1994年,里杰卡尔德回到阿贾克斯队,再现辉煌。夺得94年荷兰联赛冠军。1995年又为阿贾克斯队夺得荷兰甲级联赛冠军、欧洲冠军杯赛冠军,欧洲超级杯赛冠军和丰田杯赛冠军。里杰卡尔德为人稳重厚实又才华横溢,深得队友和球迷的信任。身材高大,脚下技术也十分出色。技术全面、精湛,坐镇后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防守相当稳健可靠。奔跑快速,拼抢勇猛,动作强焊,善于紧逼盯人和补位,是前后攻防的枢纽。反击速度很快,视线开阔,长传准确,远射相当有威力。头球与铲球是他的两大法宝,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攻门意识。1995年,美丽迷人的“黑天鹅”离开绿茵场,功成身退,到足球场外的世界中去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风华绝代的“荷兰三剑客”
对于那个激情四溢、气势恢宏的时代,对于那三个绿茵场上的橙衣舞者,我一直不敢动笔。其实又岂止是不敢动笔,我甚至不敢遥望,不敢谛听。我怕他们身上散发的历久不灭的耀人光环灼伤双眼,我怕他们奏响的穿透历史云烟的磅礴乐曲如黄钟大吕般震破耳膜。
像三朵瑰丽的郁金香,早就走过了花期,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他们惊艳的遐想和记忆。他们是世界足球史上的一个路标、一种象征,超越也好、背叛也罢,却无法让你漠视。他们曾用足球感染着我们,他们曾用激情打动着我们,他们曾用天才傲视着我们。他们是激情溃散的年代里绿茵场上最后的诗人。他们是古力特、巴斯滕、里杰卡尔德。风华绝代的“荷兰三剑客”。
如果说马拉多纳是一杆革命的枪,用他的狂野与不羁在绿茵场上发起了一次唯美而天真的革命,让足球走进一个释放自由,张扬个性的年代;那么荷兰三剑客就是一壶精神的烈酒,浇灌在我们骄傲但又虚弱的血液里,给了我们洋溢激情、奔放血性的一个最好的理由。
还是从1988年、从古力特说起吧。在1988年的欧洲锦标赛之后,普拉蒂尼当时评选了一个欧洲杯的最佳阵容后,居然没有古力特的名字,人们都纷纷揣测古力特不能入选的原因。普拉蒂尼是这么解释的:“我所以没有将古力特入选我的阵容是因为我发现古力特实在应该得到更好的评价,他好象外星人,他对足球的理解已经跨到了下一个世纪,这样的风格又怎么能够进入我选的这个1988欧锦赛阵容呢?”荷兰足球教父米歇尔斯则这样评价他的学生:“他可以胜任球场上除守门员以外的任何位置,他是上帝赐给荷兰的最贵重的礼物。”古力特有一种天生高人一筹的优雅气质和经典举止,他那头挥舞着的威士达小辫似乎是体现他能力而必然搭配的一个绝佳的搭档。古力特一直在踢着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他的足球业已成为我们足球新文化的一部分,血管中血液的摇滚。这是与生俱来的,和长头发基本无关。现役的荷兰球星中,西多夫算是最接近古力特的球星,但他仅仅是形似,而生命的质量和才气的吞吐量是无法复制的。
巴斯滕,一个这么多年来唯一将足球的动静之美做到和谐统一的人,所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一座完美得难以逾越的高峰,无论是球技还是人品。他就像一个高贵的芭蕾王子,唯美而典雅;他又像一瓶陈年的干红,浓郁而芳醇。他的高贵绝不盛气凌人,而是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这不仅感染征服了球迷,从对手那里得到的也不只是尊重敬服,还有心灵的亲近。巴斯滕技术精湛,堂堂正正而又优美华丽;既如教科书一般的经典与标准,又充满艺术的灵感与韵律。我相信每一个球迷都不会忘记,1988年欧锦赛决赛巴斯滕打进的那个那个零度角射门。请让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入球,你无法相信他是这个星球上的球员射入的。
里杰卡尔德,似乎一直生活在古力特和巴斯滕的阴影下,这也许和场上的位置不无关系。这个甘于寂寞的人,却在后腰的位置上跳起了优美的天鹅舞步,让荷兰一向不力的后防得以彻底改变。由于出众的球技,他不用凶狠的逼抢铲断,就可以形成覆盖整个中后场的控制权。
1988年欧锦赛让荷兰三剑客名声鹊起,而随之名声鹊起就是当年几乎战无不胜的AC米兰。由于三剑客的加盟,萨基的先进足球理念得以实现,狂飙般的攻势足球,在亚平宁刮起一股强劲的新风。三剑客加盟的第一个赛季,AC米兰两胜不可一世的那不勒斯,夺得久违的意甲冠军。而在后来的欧洲冠军杯中,AC米兰更是一路凯歌,1989年5月,AC米兰凭借古力特和巴斯滕各进两球,4:0大破布加勒斯特,全世界为之疯狂,一个强大的米兰王朝宣告建立。
1990年也许是荷兰三剑客最不堪回首的一年。由于古力特大伤初愈、由于巴斯滕不在状态,里杰卡尔德孤掌难鸣。被人们寄予厚望的荷兰队早早就打道回府。人们开始对三剑客投去怀疑的目光。但是在年末的丰田杯上,荷兰人峥嵘再显,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和美仑美焕的表演,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价值。
进入九十年代初,随着马拉多纳等一批天才球员的淡出,足球进入了一个群体缺乏想象力的年代,然而荷兰三剑客仍然居高临下,傲视同侪,操守着激情与华丽的最后尊严。他们失去的只是鼎盛时期的大气和灵气。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古力特1994年拒绝参加荷兰队去角逐美国世界杯,会震惊世界足坛;为何如日中天的博格坎普在美国世界杯,取代不了已近运动黄昏的里杰卡尔德在队中的领袖地位;为何巴斯滕无奈告别足坛,加利亚尼会说:足球失去了它自己的达芬奇。
1995年,古力特重归米兰几个月后又返回桑普多利亚,里杰卡尔德倦鸟思归回到母队阿贾克斯,巴斯滕则带着已染上两年锈渍的风花之剑永远与球场说再见。“荷兰三剑客”就此成为历史名词,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
近十年了,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梦中重回那个英豪辈出的大时代。为什么这个时代、这三个剑客,以及他们在绿茵场上天鹅舞步,老是让我割舍不下?我想,这三个飘逸在尘世边缘的绝代侠客似乎为整部世界足球史作了某种波澜起伏、大喜大悲的性格奠基。他们的足球中传递出诗意的雅气和豪迈的杀气,他们的传奇尽人皆知,他们的热血烧起多少灵魂的绿茵梦想,他们酣畅淋漓的气度和锐利杀伐的性格,迎合上“性感足球”的脉搏,因而谱出绿茵场上最撼人心的乐章。
感谢三剑客曾为我们在绿茵场上的表演,他们的全部魅力只是动作,,一切都是那么的明晰。只要他们在场上,你完全可以相信奇迹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形之下,人的原始激情,甚至是自己都还不知道的潜在的激情喷发了出来,变成了优美的力,汹涌的泪,开心的笑。这时,足球是异常瑰丽、异常唯美的。
“荷兰三剑客”时代虽然过去,但这个时代的荣光已溶解在看着他们踢球长大的那一批批人的血液中,以不同的方式浮动在人们的生命里。还有什么膜拜能比这更加隆重与崇敬?
有过他们,是世界足球的幸运,失落他们,是世界足球的遗憾。一切都难于弥补了,也许再也不会有人能达到他们当年的高度。不甘心走下神坛的绿茵英雄,当然会抱着理想走到底——足球教练对于强者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他们目前都不是很成功。但我们不会在意这些,我们也不会强求他们达到米歇尔斯、克鲁伊夫等人的执教高度。只要他们还留在足坛,只要他们还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可以借他们去缅怀一个时代的荣光。
三驾马车是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年轻的马特乌斯、克林斯曼,还有布雷默。尽管如今的意甲再也没有一个德国人,但在那个年代,由他们组成的“德国三驾马车”是意甲最好的外援。1988-89赛季,他们率领国际米兰夺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的第13个联赛冠军,同时还创造了58分的联赛积分记录。在随后的90年世界杯上,由三驾马车领衔的德国队击败马拉多纳,一举夺取了世界杯。可以说,他们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组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