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重塑欧洲
日前意大利已经正式签署协议,成为七国集团发达国家俱乐部中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在英国脱欧之后,有机会晋升为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意大利,加入这一基建投资计划,对中国和意大利都有重大意义。
意大利和法国、德国同样都是G7,G20成员,和法德同样为欧共体的创始国成员,和英法同为北约初始成员。英法德意同为欧洲四大经济体成员。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意大利为什么要加入一带一路?
意大利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万 。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首先来看意大利经济。2018年意大利GDP20714亿美元,名义增长1.7%,实际增长0.9%,人均GDP约为34238美元。意大利是发达工业国家。私有经济为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国内各大区经济差距较大,南北差距明显。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堪称“中小企业王国”。
意大利由于在二战中受到破坏较小,主要城市和大部分工业设施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再加上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二战后迅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意大利无论人均还是经济总量全面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名列前茅的主要经济体。
但意大利经济在过去十几年,却几乎遭遇了零增长。
1、在欧洲,意大利经济增长几乎是最差的。
2000年到2018年,意大利GDP平均每年增长0.2%,接近“零增长”,这同意大利上世纪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长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欧元区其他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均明显好于意大利。近18年来,意大利GDP累计增长4%,法国GDP增长25.2%,德国增长26.5%。
2、意大利是欧洲仅次于希腊的高债务国。
意大利的债务水平在欧洲是继希腊之后第二差的,已经达到了GDP的132%。意大利公共债务总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三。
3、意大利失业率较高
意大利失业率较高。尤其是在意大利南部,失业率更是高达29%。
虽然意大利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但是较高的失业率也导致了贫困人口急剧增加。面临贫困风险的意大利人从2006年时的300万人上升到了2016年时的1800万人,几乎占到了意大利人口的三分之一。
毋庸置疑,经济问题是意大利在欧洲发达国家中率先加入一带一路的主要原因。意大利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提高经济增长率,改变意大利多年来经济零增长的现状,来解决国内严重的债务问题与失业问题。
二、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对中国的价值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意大利作为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欧盟重要的创始成员国,政治影响极为重要。但若只从经济角度考虑,也非常有价值。
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意大利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2018年双边贸易达542.2亿美元。至今年1月底,意大利对华投资累计达73.1亿美元,中国对意大利投资达150亿美元。
意大利经济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意大利经济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业较发达
意大利工业体系完善,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产业都有一定竞争力。在制革、制鞋、服装、纺织、家具、厨房设备、瓷砖、丝绸、首饰、酿酒、大理石开采及机械工业等领域有较大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
2、 旅游 业发达
意大利 旅游 业高度发达, 旅游 收入是意大利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来源(第一为服装出口)。按入境人数衡量意大利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是世界第一,近年来才逐渐被西班牙,法国,美国,中国所超越。
3、传统的贸易强国
对外贸易是意大力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产值占据意大利GDP40%以上。各种个人消费品、机器机械设备以及资本商品在世界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之一,年顺差在百亿美元以上,但自本世纪初,由于欧元坚挺,能源价格飞涨,以及产业结构僵化原因,逐渐沦为贸易逆差国。意大利产品在世界仍然有较强竞争力,出口商品种类非常齐全。主要以机械仪器、 汽车 、农产品加工、钢铁、化工化学、制药、家用电器、服装、制鞋、贵重金属等工业制成品为主。意国外市场主要为欧盟国家,对其出口量占总量一半以上。
4、水运港口优势明显
意大利水运系统发达,其中占主要地位为海运,意大利近80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148个大大小小的港口,主要港口则有热那亚港(地中海第二大港)、那不勒斯港(意大利最大客运港)、塔兰托港(地中海最大军事港口)。全国港口年客流量高达9000万,年货物吞吐量为463亿吨;拥有280公里停泊船坞,55万艘船只。
5、意大利是世界设计王国。
意大利有Gucci、Prada、Armani等 时尚 大牌。有名闻天下跑车品牌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它还是众多世界顶级家具品牌的发源地,孕育了被誉为全球家具业“奥林匹克”盛会的米兰国际家具展。
去年意大利高端 时尚 产业产生的附加值达到242亿欧元(约1911亿元人民币),占到了该国制造业总附加值的10%。
在进出口层面上,意大利的高端 时尚 产业更是势不可挡。2017年意大利 时尚 产业出口额高达510亿欧元(约4027亿元人民币),其中约有70%来源于高端市场;同时,该产业的进出口顺差高达200亿欧元(约1579亿元人民币),而同一时期英国、德国和法国三国却呈现“逆差”状态,分别达到210、190和139亿欧元。
意大利在诸多工业领域,所在企业仍然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意大利的水运港口可以作为中国商品开拓欧洲市场的枢纽。意大利长期作为世界 旅游 强国的经验,可以帮助中国 旅游 业从细节处提升竞争力。
三、意大利港口对中国的价值
中意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中,在基建、能源、贸易等领域达成多项协议。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设”是重中之重。意大利北部的里雅斯特港口将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中方将投入11.3亿美元投资来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运输效率。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雅斯特港口一直是意大利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奥匈帝国时期还扮演着欧洲物流中心的角色。对意大利来说,与中国的合作很可能让这个古老的港口重现荣光,并提振长期低迷的意大利经济。中国已经成为新兴的海运大国,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有七个在中国。意大利里雅斯特港目前的吞吐量仅为72万箱,提升空间十分巨大。
在2018年,意大利只向中国出口了131.7亿欧元的商品,而在意大利从海上的进口中只有不到2%来自中国,这都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里雅斯特港有望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国枢纽”,大量的中国商品可以快速抵达购买力强盛的西欧腹地。
对中国来说,在欧洲 历史 悠久的港口站稳脚跟,将带来有利的海关通关条件、更快的通往欧洲心脏地带的贸易路线,以及直接通过铁路将货物运往欧盟的便利。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歇尔·杰拉奇(Michele·Geraci)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船只从国内或者通过苏伊士运河运来的货物需要尽快运输到中欧市场。而里雅斯特能满足这个要求。
意大利也想通过“一带一路”和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港口,让更多“意大利制造”进入中国市场。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德国2018年向中国出口了价值938亿欧元的商品,其次是英国234亿欧元,法国排在第三,为208亿欧元,意大利以131.7亿欧元位列第四。
意大利港口有着明显的优势。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正中央的关键位置,多面临地中海,不仅国际港口多,且港口吞吐量、货物品种装卸也很有优势。在货物运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便利。意大利还是连接南欧、中欧和北欧的主要通道,是通往欧盟5亿消费者和北非、中东2.7亿消费者的战略门户。
意大利港口将成为中国商品开拓欧洲市场的重要枢纽。投资和贸易双管齐下,意大利将与中国互利共赢。意大利的港口是通往欧洲最富裕市场的便捷门户,意大利政府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能促进本国出口与投资,帮助疲弱的经济摆脱10年来的第三次衰退。大量的中国工业产品也可能将在意大利港口城市,通过来料加工和装配的方式再以“made in italy”的方式行销欧洲。
四、一带一路在欧洲能否成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国家进行了重建,加深了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力。使得欧洲国家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与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持者。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相当于现在的两三千亿美元。
如今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低,尤其希腊、意大利等国债务压力较重。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在欧洲将会给欧盟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马歇尔计划时美国提供的是资金和美国的庞大消费市场,如今中国同样有充裕的资金与和美国接近的超级消费市场。这也是意大利作为G7成员国率先加入一带一路的原因,而法国、德国最终也可能会跟随意大利的步伐加入一带一路。
不同于中亚、非洲的一带一路,中国还只是在培育市场。欧洲的一带一路,中国在投资欧洲的同时,也将受益于欧洲国家强大的 科技 与工业技术积累,成熟的消费市场和市场经济理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在家门口用市场换技术,而现在我们将可以主动去欧洲用市场换市场,用资金换技术。而加大在欧盟国家中的影响力,更将有助于中国提高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新的国际秩序建构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关注 财经 事件与产业经济发展,一家之言,井底观天。
㈡ 你们的口罩它们“承包”了,这些车企是这场战“疫”的最强外援
经过这场战“疫”之后,我们看到了无数“逆行者”的身影,这其中包括身处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也包括在背后默默付出提供支持的无数个像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这样的企业,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车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的很彻底。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坚守,才给了人们期盼春天的勇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武汉疫情爆发后哪些国家对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此次由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由于此次疫情情况之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很多其他国家看到此次疫情爆发后,也纷纷对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们捐赠了口罩、手套等医用物资。
中国加油!我们会胜利的!
㈣ 那些疫情卖口罩想发家致富的人:有些从暴富到血亏,只用了半个月
王刚的企业生产的一次性防护口罩。受访者供图
“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一下回到了解放前。”6月2日,在济宁投资开口罩生产厂的王刚(化名)如此向澎湃新闻描述自己杀进口罩市场的遭遇。
4月中旬投资生产口罩,10天内两笔订单,3天生产完,利润三四十万。王刚回忆,那时,看到口罩机就像看到金山。
之后形势便急转直下。4月底,随着市场饱和,供大于需,再没大订单;口罩利润也骤降,王刚和合伙人投资的300多万,眼见要打水漂。
五一劳动节时,觉得做啥都没意思,王刚天天靠打 游戏 麻醉自己。
业内有这样的说法:“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稳赚不赔的,是口罩、原材料和口罩机的“倒爷”们。
对“口罩机就像印钞机”“有口罩重镇造出许多千万富翁”等传言,业内人士多避讳不谈。“中国人讲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担心被骂发国难财。”
其中一人强调:“你们只看到那些笑的,没看到那些哭的。”
一天赚15万,“感觉就等着数钱了”
近些天,王刚在考虑转行。
2012年,从销售员做起的王刚,作为小股东,和合伙人在山东济宁开了家无纺布袋厂。2016年开始主做外贸订单,每年销售额600多万,利润还算可观。
因为没钱,今年34岁的王刚一直没有买房。疫情发生前,靠这几年做外贸攒下的五六十万积蓄,他在济南看中一套二手房,交了定金,计划年后办手续。
这一切,被疫情打乱了。
2020年3月下旬,王刚的工厂复工。当时,国外疫情已经暴发,根本没外贸订单。国内需要无纺布袋的展会、活动,也都停办。“压力很大,没有订单,工人就会流失,重新招聘、培训,都有成本。”王刚回忆。
工人们在生产。受访者供图
促使王刚和合伙人决心杀进口罩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同行转型生产口罩,“听说赚了几百万”。他们认为,公司一直做外贸,算是优势。
4月7日,曲阜宝利医疗 科技 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办好。4月10日,通过微信群买来的四套二手一次性口罩机到货并调试好,开始生产。因为一直做外贸,王刚深知质量的重要性。4月15日,公司拿到SGS中国和欧盟CE认证。
刚拿到认证,公司就接到意大利110万只一次性防护口罩订单。当时,过滤95%级的熔喷布每吨50多万,核算下来每只口罩成本人民币9毛,可卖一块三四。因为是外贸公司订单,对方拿走过半利润,每只口罩还能赚两三毛。
“对方要的非常急,我们铆足了劲生产,两天两夜就完成了订单。”王刚回忆,最终,口罩顺利通关,质检也合格。两天赚了二三十万,王刚感觉很疯狂。
“看着口罩机,就像看到了‘金山’。”王刚说,那时,感觉就等着数钱了。
因为是二手口罩机,也非大厂出的,总是出现问题,比如压片不整齐,需要调试,影响生产进度。王刚和合伙人毫不犹豫,就把这四套口罩机卖了。原本每套20万买的,卖了18万。然后,重新采购一套大厂的一次性口罩机。
4月20日,花200万采购的N95口罩机也到了厂。这距他们付完全款已经15天。
紧跟着,公司就接到一笔30万只的订单,对方只要N95口罩的“白片”(注:口罩切片机比较贵,可能对方企业不愿投资),拿过去二次加工,然后出口到新加坡。
“我们每只赚5毛,一天一夜就赚了15万。”王刚说,“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
利润惊人,投入也不低:加上改造无菌车间的40万,投资已达300多万。
王刚的企业的无菌车间。受访者供图
当时,合伙人打趣说,自己有两个儿子要娶媳妇,王刚也要娶媳妇,照这样下去,一个月可以赚三百万,“娶5个媳妇的钱也够了”。
趁房价低,已经把所有积蓄投资进去的王刚,甚至重新开始看房。他盘算着,即使自己是小股东,两个月也能分一百多万,“到时候直接全款买房了”。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口罩行情会在半个月内急转而下。
“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
国内疫情趋稳后,不少个人和企业还留有库存,口罩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
第二个大订单后,虽然国内几百只(多是家庭自用)、五千一万只(企业复工用)的订单还有,但王刚的口罩厂从4月底开始就再没接过大订单。
当时,口罩市场已经饱和。
王刚慌了,开始发朋友圈,发动所有亲戚朋友帮忙卖口罩,但效果甚微。“有朋友找到一个地方防疫指挥部的领导,一问,人家还库存了许多口罩。”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1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口罩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0802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55.84%。其中,4月35260家,5月开始下降,为10283家。此外,据央视报道,3、4月,中国验放出口的口罩就达278亿只,约为去年全球口罩总产量的3倍。4月24日一天,就出口10.6亿只。
到五一劳动节,王刚彻底失去信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天天打 游戏 麻醉自己,晚上一直打到累得受不住才睡。唯一出去的时候,就是买烟”。
不说没订单,即使有订单,按后来的口罩利润率想收回投资,也不可能。眼见积蓄要打水漂,王刚感觉,自己“一下回到了解放前”,活得很失败。
多名业内人士说,疫情严重时期,因封路管控,想杀进口罩市场不容易。当时,“许多厂转产生产口罩机”,仍一机难求。最高时,N95口罩机炒到230多万,一次性口罩机100多万。订机要全款,而且发货多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后。结果是,疫情初稳时杀进口罩市场的投资者,能在三月中下旬投产都算是早的。而且,当时口罩机厂根本不上门安装,许多口罩机调试不好就“趴窝”在那。
据这些业内人士观察估算,疫情初稳开始进场的口罩生产线投资者,90%都无法收回成本。“不上N95口罩机还好些,上了N95口罩机的,亏损百万很正常。”
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
在国内某口罩重镇,一位开着玛莎拉蒂的口罩业务员告诉澎湃新闻,后入场陷进去的不少,这些多是亲戚朋友合伙投资,赔了钱,难免闹矛盾。“你们只看到那些笑的,没看到那些哭的。”
还是决定把机器留下来
五一假期过后,经过朋友开导,王刚感觉好了一些,愿意出来做事了。
王刚听说,浙江一些同行在国内疫情初稳时,就开始做口罩,“做了一段,立马就把机器卖掉了”。如今,一次性口罩机的价格已跌到二三十万,但也是有价无市。王刚与合伙人商量后,还是决定不卖机器。5月,曾有口罩厂找到他们,提出让他们把口罩机放厂里,然后根据口罩生产数量分成,他们也拒绝了。
王刚说,目前,无纺布袋市场在恢复,他们决定以无纺布袋为重心,将口罩作为副业。原因是,周围正规口罩生产企业不多。
和王刚遭遇类似的李磊(化名),与王刚选择不同。他是国内某口罩重镇人,姐夫家是开口罩厂的。国内疫情初稳时,他花200多万上马一套N95口罩机,相比一次性防护口罩,每只N95口罩的利润要高很多。然而,口罩机一直调试不好,无法投产。担心口罩机降成废铁价,他以30万的价格,把口罩机卖了。
即使如此,前期“倒口罩”的李磊说,他还赚了十几万。
疫情期间,像李磊这样,倒口罩机、口罩、熔喷布的,稳赚不赔,许多都发了财。不过,最赚钱的,还是那些原本就生产口罩,以及疫情早期杀进市场的。
一场疫情,留下了“口罩机就像印钞机”“有口罩重镇造出许多千万富翁”等传言。
对此,这些业内人士多避讳不谈。“中国人讲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担心被骂发国难财。”
现在,市场上原本达不到口罩生产标准的80%级(过滤效率)以下熔喷布,已从四五十万每吨,暴跌到每吨万元。95%级熔喷布,也从最高时六七十万降到25万,99%级熔喷布则从70多万降到30万。
王刚告诉澎湃新闻,此前熔喷布难买,担心涨价,在生产第一批意大利的订单时,公司东拼西凑买了两吨多,还有一半没用。按现在的口罩价格,再生产卖出去只能保本。更悲催的是,连订单都没有。
“我们愁得不行,在考虑开网店,拓宽口罩和无纺布袋销量。”王刚说,现在,国内口罩市场已经饱和。不过,那些轻工业欠发达的国家,对口罩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只要质量达标,仍然可以出口。现在口罩出厂价还是比疫情前高,相比之前每只口罩几分钱的利润,现在的利润还是可观的。
“在外面也是报喜不报忧,父母问,也都是说还行。”王刚只能咬牙硬撑着,“仅剩的希望在出口,谁也不知道以后的疫情形势如何,边做边看吧”。
㈤ 意大利外长感谢中国援助,此次疫情的援助对两国外交有何影响
我们国家和意大利的友谊得到了升华。
当天,中国红十字会飞往意大利,并带来了有关的人道主义救济物资,以支持意大利联合对抗新的流行病毒。 据11日报道称,德国和法国目前限制出口医用防护材料。但中国提议向意大利出售1000套人工呼吸器、200万套口罩、20,000套防护服和50,000套防护服。新的病毒检测工具包,在与流行的病毒战斗中,中国和意大利的友谊得到了升华。意大利外交部长10日在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提议在过去几天向意大利分发一批物资和专门医疗专家,他们有第一次使用这种新的病毒的经验。
㈥ 疯狂的口罩!厂商:从暴富到血亏只用了半个月
工人们在生产 受访者供图
王刚的企业生产的一次性防护口罩受访者供图
4月中旬投资生产口罩,10天内两笔订单,3天生产完,利润三四十万。王刚回忆,那时,看到口罩机就像看到金山。
之后形势便急转直下。4月底,随着市场饱和,供大于需,再没大订单;口罩利润也骤降,王刚和合伙人投资的300多万,眼见要打水漂。
五一劳动节时,觉得做啥都没意思,王刚天天靠打 游戏 麻醉自己。
业内有这样的说法:“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稳赚不赔的,是口罩、原材料和口罩机的“倒爷”们。
对“口罩机就像印钞机”“有口罩重镇造出许多千万富翁”等传言,业内人士多避讳不谈。“中国人讲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担心被骂发国难财。”
其中一人强调:“你们只看到那些笑的,没看到那些哭的。”
“我们每只赚5毛,一天一夜就赚了15万。”王刚说,“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
疯狂时
一天赚15万“感觉就等着数钱了”
近些天,王刚在考虑转行。
2012年,从销售员做起的王刚,作为小股东,和合伙人在山东济宁开了家无纺布袋厂。2016年开始主做外贸订单,每年销售额600多万,利润还算可观。
因为没钱,今年34岁的王刚一直没有买房。疫情发生前,靠这几年做外贸攒下的五六十万积蓄,他在济南看中一套二手房,交了定金,计划年后办手续。
这一切,被疫情打乱了。
2020年3月下旬,王刚的工厂复工。当时,国外疫情已经暴发,根本没外贸订单。国内需要无纺布袋的展会、活动,也都停办。“压力很大,没有订单,工人就会流失,重新招聘、培训,都有成本。”王刚回忆。
促使王刚和合伙人决心杀进口罩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同行转型生产口罩,“听说赚了几百万”。他们认为,公司一直做外贸,算是优势。
4月7日,曲阜宝利医疗 科技 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办好。4月10日,通过微信群买来的四套二手一次性口罩机到货并调试好,开始生产。因为一直做外贸,王刚深知质量的重要性。4月15日,公司拿到SGS中国和欧盟CE认证。
刚拿到认证,公司就接到意大利110万只一次性防护口罩订单。当时,过滤95%级的熔喷布每吨50多万,核算下来每只口罩成本人民币9毛,可卖一块三四。因为是外贸公司订单,对方拿走过半利润,每只口罩还能赚两三毛。
“对方要得非常急,我们铆足了劲生产,两天两夜就完成了订单。”王刚回忆,最终,口罩顺利通关,质检也合格。两天赚了二三十万,王刚感觉很疯狂。
“看着口罩机,就像看到了‘金山’。”王刚说,那时,感觉就等着数钱了。
因为是二手口罩机,也非大厂出的,总是出现问题,比如压片不整齐,需要调试,影响生产进度。王刚和合伙人毫不犹豫,就把这四套口罩机卖了。原本每套20万买的,卖了18万。然后,重新采购一套大厂的一次性口罩机。
4月20日,花200万采购的N95口罩机也到了厂。这距他们付完全款已经15天。
紧跟着,公司就接到一笔30万只的订单,对方只要N95口罩的“白片”(注:口罩切片机比较贵,可能对方企业不愿投资),拿过去二次加工,然后出口到新加坡。
“我们每只赚5毛,一天一夜就赚了15万。”王刚说,“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
利润惊人,投入也不低:加上改造无菌车间的40万,投资已达300多万。
趁房价低,已经把所有积蓄投资进去的王刚,甚至重新开始看房。他盘算着,即使自己是小股东,两个月也能分一百多万,“到时候直接全款买房了”。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口罩行情会在半个月内急转而下。
疫情初稳开始进场的口罩生产线投资者,90%都无法收回成本。“上了N95口罩机的,亏损百万很正常。”
国内疫情趋稳后,不少个人和企业还留有库存,口罩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
转变时:
“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
第二个大订单后,虽然国内几百只(多是家庭自用)、五千一万只(企业复工用)的订单还有,但王刚的口罩厂从4月底开始就再没接过大订单。
当时,口罩市场已经饱和。
王刚慌了,开始发朋友圈,发动所有亲戚朋友帮忙卖口罩,但效果甚微。“有朋友找到一个地方防疫指挥部的领导,一问,人家还库存了许多口罩。”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1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口罩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0802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55.84%。其中,4月35260家,5月开始下降,为10283家。此外,据央视报道,3、4月,中国验放出口的口罩就达278亿只,约为去年全球口罩总产量的3倍。4月24日一天,就出口10.6亿只。
到五一劳动节,王刚彻底失去信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天天打 游戏 麻醉自己,晚上一直打到累得受不住才睡。唯一出去的时候,就是买烟”。
不说没订单,即使有订单,按后来的口罩利润率想收回投资,也不可能。眼见积蓄要打水漂,王刚感觉,活得很失败。
多名业内人士说,疫情严重时期,因封路管控,想杀进口罩市场不容易。当时,“许多厂转产生产口罩机”,仍一机难求。最高时,N95口罩机炒到230多万,一次性口罩机100多万。订机要全款,而且发货多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后。结果是,疫情初稳时杀进口罩市场的投资者,能在三月中下旬投产都算是早的。而且,当时口罩机厂根本不上门安装,许多口罩机调试不好就“趴窝”在那。
据这些业内人士观察估算,疫情初稳开始进场的口罩生产线投资者,90%都无法收回成本。“不上N95口罩机还好些,上了N95口罩机的,亏损百万很正常。”
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
投资者的下一步
决定把机器留下来,“边做边看吧”
五一假期过后,经过朋友开导,王刚感觉好了一些,愿意出来做事了。
王刚听说,浙江一些同行在国内疫情初稳时,就开始做口罩,“做了一段,立马就把机器卖掉了”。如今,一次性口罩机的价格已跌到二三十万,但也是有价无市。王刚与合伙人商量后,还是决定不卖机器。5月,曾有口罩厂找到他们,提出让他们把口罩机放厂里,然后根据口罩生产数量分成,他们也拒绝了。
王刚说,目前,无纺布袋市场在恢复,他们决定以无纺布袋为重心,将口罩作为副业。原因是,周围正规口罩生产企业不多。
和王刚遭遇类似的李磊(化名),与王刚选择不同。他是国内某口罩重镇人,姐夫家是开口罩厂的。国内疫情初稳时,他花200多万上马一套N95口罩机,相比一次性防护口罩,每只N95口罩的利润要高很多。然而,口罩机一直调试不好,无法投产。担心口罩机降成废铁价,他以30万的价格,把口罩机卖了。
即使如此,前期“倒口罩”的李磊说,他还赚了十几万。
疫情期间,像李磊这样,倒口罩机、口罩、熔喷布的,稳赚不赔,许多都发了财。不过,最赚钱的,还是那些原本就生产口罩,以及疫情早期杀进市场的。
一场疫情,留下了“口罩机就像印钞机”“有口罩重镇造出许多千万富翁”等传言。
对此,这些业内人士多避讳不谈。“中国人讲究富不外露。另外,也担心被骂发国难财。”
现在,市场上原本达不到口罩生产标准的80%级(过滤效率)以下熔喷布,已从四五十万每吨,暴跌到每吨万元。95%级熔喷布,也从最高时六七十万降到25万,99%级熔喷布则从70多万降到30万。
“我们愁得不行,在考虑开网店,拓宽口罩和无纺布袋销量。”王刚说,现在,国内口罩市场已经饱和。不过,那些轻工业欠发达的国家,对口罩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只要质量达标,仍然可以出口。现在口罩出厂价还是比疫情前高,相比之前每只口罩几分钱的利润,现在的利润还是可观的。
“在外面也是报喜不报忧,父母问,也都是说还行。”王刚只能咬牙硬撑着,“仅剩的希望在出口,谁也不知道以后的疫情形势如何,边做边看吧”。
(来源:成都商报)
㈦ 意大利Amani的口罩是和谁合作的
是意大利BANALE品牌,都是联名设计款的时尚口罩,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