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意大利陆军实力与日军相比,两者到底有多大差距
其实在二战的时候意大利的陆军就已经展现了它的实力,相比于日军是只强不弱的,只是意大利的军人都不是很想打战,所以在外界的认识中,意大利的军队是很弱的。但是在全副武装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打爆日军的。
意大利的殖民军队应该是三种军队中比较弱的,因为他们主要是维持当地的治安,很少去执行作战任务,而且他们的装备也不是很先进,所以战斗力也不是很强。
总的来说,意大利陆军的主要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很高,是比日军强很多的。而留守军队在山地作战的时候是比日军强的,就只有殖民军队比日军逊色一些。
②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一、经济资源
在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被动的状况,早在1937年意大利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1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69亿吨;当年的钢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1938年它仅产原油1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 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的年产量增至62072辆。但这个数字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当年美国为444.8万辆,德国为 34.8万辆,即使产量少些的英国和法国也都超过了30万辆。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已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
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采取一些权宜措施来弥补战略物资的不足。例如,以爱国捐献的名义强迫居民上缴铜等有色金属,下令征用民间的钢铁制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限量用电,报纸一律改为四版发行等等。事实上,这些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战略物资短缺的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1940年4月7日,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起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
二、军事准备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格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
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数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1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米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火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
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即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称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 1939年格拉齐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
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大利向外扩张的基础,这首先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海军的待遇,其中包括服装、食品和津贴都优于其它军种,致使许多青年人争先恐后当海军。但是,由于墨索里尼不懂军事,因而未能对发展海军做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抉择,只是一味追求舰艇的数量和吨位。截止1940年春季,意大利海军已拥有各类舰艇257艘。其中 3.5万吨级战列舰4艘,万吨级巡洋舰7艘,轻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59艘,快艇67艘。从数量和吨位看,意大利舰艇不如美国和英国,而与法国相当。但从武器装备和技术性能来看,均无法同上述诸国相比。另外,意大利当时没有航空母舰,从而使其舰队在远距离行动时得不到空中掩护。墨索里尼也曾为此焦虑不安,但却自欺欺人地说,意大利无需建造航母,因为“整个意大利就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
直到1941年,意大利海军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空中侦察手段,损失惨重,墨索里尼才下令将两艘大型客轮改装为航空母舰。
空军是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23年新建的军种,被吹嘘为意大利的“精英部队”,这是因为大多数法西斯领导人都曾经当过飞行员。由于墨索里尼把空军完全法西斯化,所以当时空军便成为富家子弟和投机分子快速晋升和步入高层的阶梯。他们纷纷参加空军,短则呆上两三个月,长则混个一年半载,“退役”后很快就会得到提拔和重用。然而,空军所拥有的飞机并不是法西斯宣传的3000架(有时是8500架)。后来,法西斯当局觉得这种过于夸张的虚假宣传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官方于1939年12月发布消息说,意大利空军拥有飞机2300架。其实,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差距。据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证实,这其中的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另有大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因此,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飞机充其量也不过1000架。普里科洛在一次会议上告诫与会者不要对意大利空军的实力抱有幻想。其理由是,虽然意大利空军所拥有的飞机与其他国家不相上下,但技术落后,没有雷达。
二次大战前,人们认为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意大利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战争准备。实际上,如同经济准备不足一样,意大利于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其军事准备也很不足。可以说,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均不符合作战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
三、战略领导
意大利战略领导的失误,与独裁者墨索里尼有着密切关系。一是墨索里尼缺乏精确的计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例如,入侵希腊仅仅是为了显示意大利能与德国平起平坐。1940年6月,当看到德国在西线取得重大战果时,墨索里尼也打算打一场摆脱德国人的“平行战”。墨索里尼认为,除利用意大利在北非的优势发动进攻外,只能在巴尔干寻找一个意大利军队与之作战时显示出威力的弱国来打。外交部长齐亚诺提出打希腊,墨索里尼则坚持要首先打南斯拉夫,并命令总参谋部按照他的设想制定作战方案,但后来又决定对希腊发动突然袭击。墨索里尼说,只要行动迅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迫使希腊投降。1940年10月12日,德国在事先未通知意大利的情况下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墨索里尼感到十分恼火,决定立即入侵希腊。他说:“希特勒总是让我面对既成事实,这次我要照方抓药,将让他从报上看到我占领希腊的消息”。希腊战役中,尽管墨索里尼多次更换指挥官,仍然未能扭转败局,后来派去的王牌师也被全歼。 Xj})?{FP
为了获取战利品,意大利派20几万军队到苏联战场。苏德战争爆发后,墨索里尼预计希特勒会很快取得胜利,他认为如果意大利派军队到苏联,必将获得许多战利品,于是他给希特勒写信,要求派一支军队参战。1941年6月底至7月初,由1个装甲师和2个汽车运输师共计6.2万人组成的“意大利远征俄国军团” 开赴苏联。后来于1942年又增派4个步兵师和3个快速师,共计10个师22.9万人组成“意大利第8集团军”。结果,派到苏德战场的所谓“精锐部队”死伤将近一半,其余冲出苏军包围圈逃回意大利,装备损失80%以上。
有时在目的达到后,墨索里尼却不必要地炫耀武力。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并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只是让意大利军队在意法边界待命。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墨索里尼要求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希特勒当即表示同意。但当返回罗马后1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他突然决定,在停战协定签订前,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进攻开始后,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从前线返回的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说:“停战前两天还用20多年前使用的那套办法,让那么多的人白白去送死”。齐亚诺曾经这样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这说明墨索里尼贪求的是军事胜利,并以此作为树立个人权威的基础。
二是墨索里尼刚愎自用,少谋寡断。他本不懂军事,缺乏指挥才能,却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把全部军事大权集于一身,独断专行。墨索里尼乐于下级报喜,恶于下级报忧,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齐亚诺就曾经说:“没有必要反对他,那样会更糟”。一位将军认为意军准备不足,参战只有失败,劝诫墨索里尼不要参战,结果被墨索里尼下令砍去了双脚。巴多格里奥元帅认为意军在希腊的失败完全是墨索里尼造成的,他指出:“领袖(指墨索里尼)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是他的一知半解和好大喜功正在把意大利引向失败”。在听到这番不恭之词后,墨索里尼勃然大怒,他把巴多格里奥说成是“国家的公敌”和“叛徒 ”,迫使他于1940年12月4日正式辞职。
1940年夏季,意军在东非的部队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该地的英军。但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军统帅部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英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东非之前发动坚决的进攻,而是在取得小胜之后即停止前进,由于墨索里尼一再命令意军“只守不攻”,结果贻误了战机。1941年2月,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军得到增援后开始发动攻势,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军迅速溃败,23万意军当了俘虏,墨索里尼那昙花一现的“东非帝国”就此告终。
墨索里尼下台后,在被巴多格里奥政府软禁期间,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墨索里尼承认“他的政权在缺乏武器、士气和资源的情况下,在错误的时间把国家拖入一场错误的战争。他滥用了千万人的勇气和热情,为了向盟国显示自己的伟大,外行地指挥了多次愚蠢的远征”。应当说,他的反思还是比较客观的,但他却为自己寻找一些借口,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军队和老百姓。
③ 二战时的意大利好歹也算世界强国,为何战绩差到如此地步
二战时的意大利与德国、日本一起组成了轴心国,挑起了世界大战。而这个当时的世界强国,意大利的表现却是让人大跌眼镜,两个盟友一个席卷欧洲、一个侵吞亚洲,意大利却谁都没打得过,这是为何?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也是世界级的强国,但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殖民地也没有其他国家多,虽然是强国,但也是强国中实力最差的。1939年的意大利工业产值仅占到世界的2.9%,比日本都要少,仅是美国的十几分之一,英国的三分之一不到。由于资源和经济方面的落后,开战前的意大利都还没组好准备,并在看展半年后就用光了
钢铁、煤炭、铁矿石等物资储备,最重要的石油储备更是被封锁一年后就枯竭了,海军和空军只能宅在家里,等德国救济。意大利突然参加二战,真的是有点勉强了。
意大利人是世界上最为文艺的民族,和祖先罗马人完全是两个极端,他们搞艺术可以,但打仗还是算了,就比印度强些。和当时的盟友德国人和日本人相比,意大利人既没有德国的报仇思想,也没有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洗脑,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和复兴罗马帝国的口号太没号召力了,老百姓根本不理他。
当时的意大利人民生活水准还是很不错的,百姓根本没有打仗的意愿。所以我们常能看到意大利士兵被各种俘虏的情况,不是他们战斗力差,而是实在不想打。那些被逼到战场上的意大利人恨不得赶紧被俘虏,这样就能赶紧回家了。还有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毕竟当时的欧洲随便一个国家都是大哥级的一流强国或者小强级的二流强国,意大利的准一流水准打谁都不容易。很多人把意大利打希腊当做笑谈,先不说希腊当时实力并不弱,更不谈希腊后面的英国人了。所以意大利入侵希腊时,主要是被希腊和英国的联军打满地跑。若把当时的意大利放非洲,绝对第一。
最重要的一点,二战那会的德国是主要进攻国家,意大利打打辅助就好。而且那时的意大利法西斯把资源、工业生产、运输补给都优先让给德国人,所以他们在战场上倒是少有亮眼表现。而德国一路超神的辉煌战绩,也显得为打过胜仗的意大利太弱鸡了,甚至会给人拖了德国后腿的感觉。
④ 二战中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如何
虽然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战场上,已经成了厌战,拖队友后退的代表。但是实际情况当中,意大利军队虽然开小差,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狂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狠毒的人,他既然能够一直在帮助意大利,让意大利当自己的盟友,那么就说明意大利肯定有过人之处。
在黑意大利军队的段子里,很多都是同盟国编造的谣言。比如当年有人说意大利军队跑在半路停下来吃泡面,结果被盟军活捉。但是实际情况,是当时意大利为了帮助德国,就把自己的一些装备物资都送给了德国军队。意大利准备跟盟军作战时候,决定拼死一战,所以临死前才吃点东西,不想当个饿死鬼。这件事本来是非常英雄的一件事,活活被盟军黑成了懒惰懈怠的典型。另外,到了后期,日本也信了盟军黑意大利军队的鬼话,有事没事也开始对意大利军队骂骂咧咧,开始发黑自己队友的段子。
⑤ 二战时期意大利真实的实力是什么样的
事实是: 意大利远征军在横扫乌克兰的战斗中,就俘虏了10万苏军,独立攻占了斯大林诺等重要城镇,在斯大林格勒北翼,意大利军队防守正面达一,二百公里,而负责供应的德国人非但没有施以援军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经常抽调意大利的卡车为自己运送物资(在斯大林格勒围城中就有一支意大利运输车队)。在苏联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进攻时,没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军在侧翼(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被突破遭包围的情况下,山地军和其他部队还是坚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个30000人的意军集团军经过包括白刃战的苦战,有4000人突围。试问没有这些所谓的意大利“包袱”,德军如何防守这一,二百公里的顿河阵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战场的古比井战斗中发起的"十字军"行动中,意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装甲师迎战英军第22装甲旅,英军兵力并不是劣势,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战斗中也并不是满员参战的,此战阿里埃特师共有12名军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负伤和失踪,并损失了49辆坦克,4门75/27和8门47/32火炮。英国第22装甲旅有79辆坦克被击毁或重创。
意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轴心军队中的大部分兵力并不惜重大损失负责为运输船队护航,没有意大利人,就隆美尔的几万人,能够与几十万英联邦军周旋?没有意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装备虽然不佳但作战勇敢的装甲部队,德国人能够取得胜利?没有意大利人掩护侧翼,并不时以自我牺牲精神地充当后卫,德军能够放心进攻,安全撤退?知道两次古比井吗?知道托布鲁克的圣马可海军步兵营吗?知道冲在最前面的战斗工兵吗?知道战至最后的“公羊”装甲师吗?知道“佛格雷尔”伞兵师史诗般的后卫战斗吗?知道一名意大利士兵在被打断一条胳膊后,捆着炸药包冲向冲上来的英国坦克吗?隆美尔说过“德国士兵震惊世界,而意大利士兵震惊了德国士兵。”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隆美尔传。所以意大利人经常给德军干脏活,却被德粉羞辱。
⑥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战前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德国铁血中崛起的波澜壮阔,翻天覆地;即使
不是很强。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战前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德国铁血中崛起的波澜壮阔,翻天覆地。
最后依靠普鲁士的力量,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完成了北部的统一,但从意大利人身上却看不到普鲁士人所拥有的那种强大的民族张力和进取精神。
在苏联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进攻时,没有援兵(其地域内仅有一个配属的二流德国步兵师),重武器不足的意军在侧翼(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被突破遭包围的情况下,山地军和其他部队还是坚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个30000人的意军集团(内有少量德军)经过包括白刃战的苦战,有4000人突围。试问没有这26万“包袱”,德军如何防守这一二百公里的顿河阵地?何况北非。
⑦ 二战中的意大利是什么水平真的专拖德国后腿的吗
拖后腿是开玩笑的段子,目前网上流传的二战意大利军队的种种问题基本是(也不全是)段子,不少是某着名历史发明家写的-_-#
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确是在二战各大国中排名靠后,目测陆军只能打得赢国军,打日本不好说(其实我是觉得十有八九会输),但是海军还是很有实力的,虽然被英国也是一通爆揍,但是好歹也是给大英帝国的地中海航线造成了不小压力。
⑧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怎么样它真的是一个弱鸡吗
在二战时期,若是真的把意大利军队当成弱鸡的话,那恐怕就真的要吃亏了。因为当时强大的英国海军就是吃了这样的亏。1940年6月12日,完全不把意大利海军当回事的英国巡洋舰“卡利普索”号在克里特岛南部遭到了意大利海军袭击,稀里糊涂的就这么被意大利的潜水艇击沉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充满辉煌战例的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战场的整体表现如此稀疏?失败的最大原因恐怕是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墨索里尼“英明”的治理下,意大利的军事生产水平本身就远不如英美德。二战爆发时,意大利的装甲部队主要是装备机枪的轻型坦克,空军中的战斗机大部分还是双翼的。更要命的是意大利军队腐败严重,武器装备往往粗制滥造。这样一支内部矛盾多的军队,打起来肯定会变成水货。
最能见证意大利军队真实实力的一幕就是发生在1943年意大利宣布投降之后。意大利军队重新集结后,配合盟军作战,但立即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屡建战功对抗德国和墨索里尼傀儡政权的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支军队的薄弱表现都不能只从战斗力方面找原因。
⑨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有多强
意大利当然很强,团战中的最佳猪队友,负责搞笑卖萌拖后腿,专业为对方提供经验值。
图三:意大利打仗不行,发勋章很有一套。
第三,意大利军队不会打仗。个别战役个别战斗的成功,比如蛙人奇袭亚历山大港,掩饰不了高层指挥无方,部队作战不力的全局。
德国三名将,要属隆美尔对意军最了解,毕竟在北非中被坑得最惨。隆美尔在写给媳妇的信中很多次提过意军战力。“意军不可靠,跟1917年一样,一看到敌军战车就认输了。””意大利军队有崩溃的危险,到处都需要德军解救他们“。
⑩ 二战时期意大利厉害吗
不厉害
首先,从当时的军事思想来看,意大利和法国异常落后,基本停滞在一战水平上。陆海军均如此,没能及时更新战法,但对于同样落后的法国时沾德国光打过胜仗。
其次,从当时意大利所处环境看,英国在战争开始时就利用其海上优势击溃意大利海军,封锁住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把意大利封锁了起来,使之无法得到战略物资,而意大利又是个战略资源极端匮乏的国家,这就限制了意大利的战力。
最后,意大利的主要对手是英国,虽然二战初期英国被德国打的节节败退,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利用其海军成功抑制意大利,并在北非击败意大利,而战争后期美国的加入更促使了意大利法西斯的灭亡!
还有一点,意大利在向资本主义过度时就是有一个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王国完成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及大量的封建残余也阻碍了意大利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