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美学家有谁
1. 李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是一位着名的画家,以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和“蒙娜丽莎“(“Mona Lisa” )而闻名。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位杰出人物还是一位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建筑师等等。
2. 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 1933~1963)被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是“天才”,他以其讽刺前卫艺术而闻名。他的作品经常与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作品相比,因为他的作品主要用石膏,高岭土,织物和面包等材料覆盖。曼佐尼最出名的作品是《艺术家之粪》(Artist's Shit),又被译作《艺术家的粪便》。
3.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专注于静物画的乔治·莫兰迪弥合了意大利古典主义和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 他的绘画描绘了简单的家居用品和熟悉的风景,用柔和的色调和温暖的灯光描绘。
4. 蒂娜·莫多蒂(Tina Modotti 1896~1942)是一位先驱摄影师,无声电影女演员和政治活动家。她的照片融合了正式的严谨和社会意识,导致摄影变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
5.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是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是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莫迪利亚尼以他的延长了脸部和身材的现代肖像和裸体而闻名,最大的特色是大胆创作裸女画,他设法通过对特征的描述来撼动观众,也曾受到当代保守风气的批判,但时至后世他也最终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
②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是谁
QloveQ 朋友,你好。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以下是相关资料。
公元十四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和人民大众在一起,展开了政治,文化上的反封建的斗争,欧洲历史上就出现了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
复兴即“再生”的意思,文艺复兴目的称号在于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但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要建立新的上层建筑,为了借用前人文艺这个武器来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美术上,当时的“复兴”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复兴,此前的美术家无法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只能千篇一律地表现神——基督和他的门徒。世间的人是匍匐于神脚下的芸芸众生,在美术中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意识到人的尊严,敢于面向活跃的现实社会,敢于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使美术的内容有了巨大的变化。二是古典艺术的复兴。意大利的故地是古代罗马,它遍地有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遗迹。经千年沉睡之后,许多遗迹被发现。在艺术家面前焕发出崭新的光辉。于是,美术造型有了楷模,要重归,“复兴”古典艺术的风格。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莱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 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着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学艺,委罗基奥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 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着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诗人。
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3月6日靠近于佛罗伦萨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附近乡间的石匠家寄养,在击石声中度过了童年,因此米开朗基罗开玩笑说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于这位石匠的恩赐。后来米开朗基罗的生父因为丧妻,移居至佛罗伦萨,将米开朗基罗送进学校学习拉丁文和优美的意大利文。米氏学会了诗词的创作,不过他在童年时期一向不爱念书,上课的时候常常偷拿速写本画画,让米氏的父亲非常头痛。所以在米氏13岁时,将他转送至一位画家处学画。一年之后,跟随一位雕刻家学习雕刻,这位雕刻家为佛罗伦萨贵族美第奇家族管理美术作品与石雕。在这里,米氏遍览了古代艺术珍宝,也有机会接触到诗人和学者,由于环境的感染,他开始研读但丁的雄伟诗篇,而柏拉图的博大思想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这使得米氏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整个艺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他已被公认为是艺术大师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其实,它的更深刻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而米开朗基罗由于深刻感受到意大利政治的动荡,他的苦闷与精神意志往往只能在自己的雕像中得到最深刻的发挥。人体是最能表现内在力量的形式。他要赋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必须向它灌注一种属于人的肉体的力量,使它具有精神的象征性。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所以叱咤风云于16世纪,是因为他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把人与战士两个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伟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质也在于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丰碑。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工作。朱理二世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与死亡搏斗。那个《被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就更强烈了。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米开朗基罗创作之始,因为天纵才气,常常遭人眼红;在他年轻时,因遭人嫉妒而被打坏了鼻子,使得他终身对自己的容貌自卑。26岁时在佛罗伦萨完成举世闻名的“大卫”雕像;30岁时因为盛名远播,传到了罗马教廷的教皇耳中,教皇立刻邀请米氏前来罗马建造陵墓。米氏也深知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开始为教廷工作。这一做就做了整个下半辈子;在当时一切教廷至上的时代,这是无上光荣的工作。他在罗马陆续完成许多世界闻名的杰作,诸如现今珍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圣西斯廷大教堂的湿壁画、劳孔像、慈母哀子像、摩西像、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卡波多立广场等等,都是游客前往罗马时的必游之地。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与活力惊人,直到去世之际仍坚守创作岗位,享年89岁。米开朗基罗终其一生给人的印象,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虽与达·芬奇和拉斐尔身处于同一个时代,但境遇却大不相同。米开朗基罗的悲壮是属于天才的,含有戏剧性的英雄式悲壮。构成米开朗基罗的悲壮生涯,虽有其时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因天才而产生的自负。米氏个性高傲倔强,不阿谀奉承,深具艺术家气质。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父亲是宫廷的二级 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 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 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 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 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 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 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 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
③ 构图上被称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现代艺术的有?
罗丹的《欧米哀尔》
安格尔的《泉》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埃菲尔铁塔
答案:罗丹的《欧米哀尔》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埃菲尔铁塔
【单选题】构图上被称之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爱德华·马奈
爱德华·德加
克洛德·莫奈
雷诺阿
答案:爱德华·德加
【单选题】请问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红色的和谐
祈祷
布列塔尼的农妇
布道后的幻觉
答案:布道后的幻觉
【多选题】促进印象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
十九世纪实证主义思潮
前辈艺术大师对光线和色彩的实践
浮士绘艺术
答案:19世 纪 物 理 科 学 的 发 展 十 九 世 纪 实 证 主 义 思 潮 前 辈 艺 术 大 师 对 光 线 和 色 彩 的 实 践 浮 士 绘 艺 术
【多选题】以下艺术家,受到过点彩派艺术影响的有?
梵高
康定斯基
瓦萨雷里
草间弥生
答案:梵高 康定斯基 瓦萨雷里 草间弥生
【单选题】野兽派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绘画题材以野兽为主
色彩夸张、强烈
答案:色 彩 夸 张 、 强 烈
【多选题】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是?
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
笔触自由、写意性强
运用纯色点作画
表现人物肖像为主
答案: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 笔触自由、写意性强 运用纯色点作画
【多选题】新印象主义的主要艺术特征是?
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
笔触自由、写意性强
运用纯色点作画
表现人物肖像为主
答案: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 笔触自由、写意性强 运用纯色点作画
【多选题】基于唯物论的“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德谟克利特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康德
答案: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表现主义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是()
马蒂斯
毕加索
答案:马蒂斯
【单选题】这件艺术作品属于哪个艺术流派()。
热抽象主义艺术
冷抽象主义艺术
表现主义艺术
野兽主义艺术
答案:冷 抽 象 主 义 艺 术
【多选题】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的代表性作品有()。
“现成品”艺术《泉》
长了胡子的蒙娜丽莎》
公牛雕塑
《城市的兴起》
答案:&ldquo 现 成 品 &rdquo 艺 术 《 泉 》 长 了 胡 子 的 蒙 娜 丽 莎 》
【单选题】在巴黎画派中,被称为“爱情诗人”的是?
夏加尔
莫迪利亚尼
答案:夏加尔
【单选题】被誉为“二十世纪艺术怪才”的是?
萨尔瓦多·达利
毕加索
答案:萨尔瓦多·达利
【单选题】野兽派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绘画题材以野兽为主
色彩夸张、强烈
答案:色彩夸张、强烈
【单选题】请问这幅作品《金鱼》是属于哪个艺术流派?
热抽象主义艺术
冷抽象主义艺术
表现主义艺术
野兽主义艺术
答案:冷 抽 象 主 义 艺 术
【多选题】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意义?
是现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画派
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终结
标志着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让位给美国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开端
答案:是现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画派 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终结 标志着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让位给美国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开端
【多选题】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代表性作品有()
《向日葵》
《食薯仔的人》
《布道后的幻觉》
《乌鸦群飞的麦田》
答案:《 向 日 葵 》 《 食 土 豆 的 人 》 《 乌 鸦 群 飞 的 麦 田 》
【单选题】请问这幅《乌鸦群飞的麦田》的作者是谁?
塞尚
高更
梵高
马蒂斯
答案:梵高
【单选题】请问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布道后的幻觉》
《布列塔尼的风景》
《星月夜》
《月亮和大地》
答案:《星月夜》
【多选题】下列作品,属于梵高的艺术是?
《食薯仔的人》
《向日葵》
《布道后的幻觉》
《星月夜》
答案:《食薯仔的人》 《向日葵》 《星月夜》
【多选题】促进印象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
十九世纪实证主义思潮
前辈艺术大师对光线和色彩的实践
浮士绘艺术
答案: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 十九世纪实证主义思潮 前辈艺术大师对光线和色彩的实践 浮士绘艺术
【单选题】被赞誉为现代抽象艺术之父的是?
康定斯基
蒙德里安
答案:康定斯基
【单选题】在巴黎画派中,被称为“爱情诗人”的是()。
夏加尔
莫迪利亚尼
莫奈
柴姆·苏丁
答案:夏 加 尔
【单选题】请问这幅《百老汇爵士乐》的作者是谁?
康定斯基
马列维奇
蒙德里安
保罗·克利
答案:蒙德里安
【单选题】被誉为“二十世纪艺术怪才”的是()。
萨尔瓦多·达利
毕加索
马蒂斯
梵高
答案:萨 尔 瓦 多 · 达 利
【多选题】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有?
塞尚
高更
梵高
毕加索
答案:塞尚 高更 梵高
【单选题】推动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精神动力是()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萨特的存在主义
尼采的唯意志论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答案:弗 洛 伊 德 的 潜 意 识 理 论
【多选题】促进印象主义产生的原因有(A、B、C、D)
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
十九世纪实证主义思潮
前辈艺术大师对光线和色彩的实践
浮士绘艺术
答案:19世 纪 物 理 科 学 的 发 展 十 九 世 纪 实 证 主 义 思 潮 前 辈 艺 术 大 师 对 光 线 和 色 彩 的 实 践 浮 士 绘 艺 术
④ 谁能提供西方五个美学家及其观点,十个艺术家及其作品。急啊!!!
如果没有时间段限制的话那我就随便说了
美学家及其观点:
柏拉图用“灵感说”来讲述他对文艺创作的看法
1.他认为文艺创作只凭灵感不凭技艺。
2.创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诗神凭附于诗人心灵,赋予它以创作的灵感,诗人的心灵受到感发,便失去自主,陷入迷狂。
世界史上第一部文艺学美学专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能使城邦和公民获得幸福,无疑是艺术的最大的效用。他认为艺术有三个作用: 教育、净化、精神享受
贺拉斯的《诗艺》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维柯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的启蒙美学
狄德罗依据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美在关系”说。认为“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关系”。这就是“美在关系”的含义。“美在关系”就意味着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美的根源。狄德罗还认为“关系是悟性的一种作用”。根据这一点,他把“关系”基本上分为实在的关系 、察知的关系和虚构的关系。与这3类相应,美也分为3种:“实在的美”,又称为“ 在我身外的美”:“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虚构的美,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按照“美在关系”的观点,狄德罗解释了现实美和艺术美。他把艺术美看作“模仿的美”。他主张艺术效法自然,反对仿古,反对墨守成规。认为大自然高于艺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但是,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思想家,并不甘愿作自然的追随者,所以他又认为艺术真实既不应违背自然真实,又不等于自然真实,艺术真实必须符合艺术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虚构的关系。而在艺术美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他又更重视理想。
狄德罗认为,审美鉴赏不单是审美感受力,也是审美创造力,美感是和一个人的想象、敏感和知识成正比例增长的。从审美创造来说,审美鉴赏是指“趣味”和“天才”。趣味创造作品是依据法则的知识,只能产生一些“惯性的美”。狄德罗把趣味、天才同审美感受区分开,又把趣味同天才区分开,没有充分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复杂关系。依“美在关系”的观点,狄德罗还考察和研究了审美判断的标准以及审美判断产生分歧的原因。他的美学思想,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N.G.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西方美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他的美学思想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混乱。他把美看作是在心灵中由“悟性”唤醒“关系观念”的东西的标记。有把美和美感混为一谈,甚至以美感作为美的基础的看法。没有划清美与美感的界限。
康德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人是目的”
美是不带利害观念,不凭借概念,无目的的,由事物的形式引起的自由的愉快,但仍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是一种不涉及任何概念内容的主观的合目的性,或形式的合目的性。
世界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绝对精神,就是概念,他又称作“神”、“普遍力量”、“意蕴”,实际上就是指艺术的思想内容。理念是无限的,艺术形象是有限的,艺术就是在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中显现出无限的普遍真理,达到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等的和谐统一。他指出艺术创作就是使思想内容灌注生气,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化为作品,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作品),又从对立面中认识自己。他指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艺术美是自然与理想的结合。“自然”是指社会现实,“理想”是指形象体现的思想。由此他提出,如果先有理想,再找自然体现理想,谓之理想主义;如果从自然中看出某种理想,从自然中产生理想,谓之现实主义。他要求将平凡的题材变成不平凡的题材。要求塑造典型性格,在“这一个”中表现普遍意义,达到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他认为决定性格的有三个因素:一是“一般的世界情况”,即社会背景;二是“情境”,即具体环境;三是“激情”,即人物的理想、态度和感情。性格是在情境与激情的矛盾冲突中产生和表现的,要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使性格具有丰富性、鲜明性、一贯性这三个特征。对艺术家,他要求具备想象、天才和灵感,要有独特风格和独创性。
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他说自己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他认为,绝对精神(即理念)在艺术中以直观形式认识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认识自己,在哲学中以概念形式认识自己。他的《美学》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发展史,三是艺术种类。他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科学。
艺术家及其作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萨画家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
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 其代表作《出乐园》和《纳税钱》等;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其代表作有《蒙娜·丽萨》和《最后的晚餐》等;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naroti 1475-1564年)。 其雕刻方面的代表作有《大卫》、《摩西》等等,绘画的代表作有《创世纪》、《末日的审判》。
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画像》《圣维克多山》;
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画像》;《向日葵》;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带光环的自画像》;《黄色基督》;
立体主义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野兽派代表: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桥》;
表现主义代表: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呐喊》;
思索尔(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进入布鲁塞尔》;
施密特一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戴单眼镜的自画像》;
未来主义代表:
贾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运态》;
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兴起》;
吉诺·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
⑤ 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美学家是谁
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1883年在罗马上大学。20世纪20年代形成自己的新黑格尔哲学体系。1903年起主编《评论》杂志。1920—1921年任教育大臣。
哲学上深受黑格尔影响,但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不够彻底。他把精神作为现实的全部内容,认为除精神之外单纯的自然是不存在的,哲学就是关于精神的科学,即纯粹的精神哲学。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美学原理》中。
在英国,历史和哲学的结盟并不是新的思想。绝大多数了解或关心哲学的英国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过"牛津古人文学科课程"学派的影响;该学派的着名标志是把古代历史和古代哲学的研究联系起来。
正是这种联系给予牛津派哲学主要的优点,即形成在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方面的优良学术传统;然而,也许正是由于把同样原则延伸到更晚的思想研究上的失败,才导致这个学派对近代哲学的理解处在较低的水准上,并得不到任何近代历史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