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国的汽车都有什么优缺点
美国车:美国人讲究豪华舒适、所以他们的车非常宽敞、空间大,坐着确实舒服,不过美国车最为人诟病就是其高油耗问题,因为美国人以前享受低油价惯了,不考虑节油的问题,所以他们造出的车无不是油老虎,这种忽视节油的设计理念是导致通用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美国人似乎变得越来越懒,连汽车设计也总是搞拿来主义,比如在中国极为畅销的别克凯越就是当初韩国大宇公司一款产品,雪佛莱在中国销售的全系车型几乎都是韩国人设计的,就连目前火得一塌糊涂的雪佛莱新贵科鲁兹也是韩国人的杰作。
德国车:德国人做事严谨而保守,不事奢华,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在他们的汽车设计上,德国车重视安全性能,结结实实,经久耐用,然而缺点就是外观过于保守,缺乏新意,看看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出的那些汽车无论档次高低,几乎都是那一个面孔,从不改变。德国发动机性能可靠,十分耐用,但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却基本见不到先进的技术,号称同级别技术最先进的速腾居然用的还是那款几十年前的古董级发动机。
法国车:法国人天性浪漫,富于想象,他们设计出的汽车也总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从浑圆一体像个面包车的毕加索到取消仪表盘变成“太空舱”的凯旋、世嘉,都体现了这种极具个性的风格,然而,在中国市场上,法国车却一直属于小众车,销量总是上不去,原因就是保守的中国人对于法国车这种过于超前的风格难以接受。法国是赛车运动的发源地,其汽车设计确有独到之处,法国车的发动机和底盘技术都是非常过硬的。不过法国人有点不拘小节,所以他们的车往往会出一些小毛病。
日本车:日本是个能源缺乏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做汽车千方百计想省油,节油无非两方面,一是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于是日本车发动机采用VVT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比较多;二是减轻车重,于是日本车的外壳钢板都变得很薄,该加的防护钢梁变成了塑料,这样一来日本车倒确实赢得了“省油”的名声,可是省油的代价就是日本车的安全性大大下降,变得像鸡蛋壳一样不禁撞。日本人很善于作表面功夫,日本车外观都很漂亮,内饰虽然不用什么太好的材料但却做得很精致,舒适性配置也比欧洲车要全,总之你看得到的地方都做得很讨人喜欢,但是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就会偷工减料,以此来控制成本------小鬼子太精了,他们摸透了中国人好面子的心理。
韩国车:韩国人在汽车制造方面是个后起的国家,他们不掌握任何核心技术,就会四处模仿,不过只学到了皮毛,韩国车总体看来倾向于日本风格,重视外观,但却做不到日系车那么精致;钢板和日本车一样薄,可是却没有日本车那么省油,油耗高的直追美国车。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比日本车还严重。总之,高丽棒子的车就是一个二仪子。
一次有国内哥们问老公,在美国见识的汽车多,能否评价一下各国造的汽车的性能和特点有啥不同。老公回答说,专业性能咱不敢评说,就打比方来讲吧,若比较通用型的各国汽车,大概齐是这样的:
美国车:就像坐在自己家里,宽大、舒适、自在、结实安全,注重人性化、有亲切感。不过家庭设备不一定是一流的,自动化程度不见得太高,因为得顾及成本/效率比,利用率高又实用的才肯装备。
日本车:像现代化办公室,设备应有尽有,方便、实用、可靠,保证高效率、易维护。还要考虑节省能源,成本多花在设备性能而不是基础建设上,因而不够结实耐用。空间也不一定宽敞,坐久了就像上班,会觉着不大舒服。
欧洲车:典型代表如奔驰宝马富豪之类,就跟参加爬梯或者度假似的,豪华、气派、排场、考究,充分享受。可是爬梯度假只能是一阵子之举,费用代价也高,若天天永远如此就有点消受不起,令人忘了本身斤两,有可能腐蚀革命斗志。
韩国车:有点像上餐馆,虽然也方便周到,布置装潢得挺养眼,但总觉着表面化,临时感,不像可以长久为伴之地。也有点像韩国的整容美人,有些假和做作的感觉。
比较起来,还是美国车和日本车的综合素质更接近广大车民需求,因此普及率较高,就像家庭和工作场所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老公一番话,那边的哥们茅塞顿开,说是以前听了读了好些介绍汽车的东西依然云遮雾罩,这回总算明白各国车的差别了。不过老公自知这番歪理也只能忽悠国内同胞而已,跟海外朋友聊汽车可就不敢瞎说了。
老婆倒觉得老公这套比喻挺形象的,可还是从“胸怀全球”的男人眼光出发。她评价汽车则另有一番理论,不是按国家,也不是按厂牌,更不是按档次贵贱,而是按车的外形分类。女人么,看人先看外表模样,然后才看内在品性,看车也如此。老婆是这样描绘各种外形的汽车的:
箱型车(Wagon):外貌忠厚朴素,形体较大也结实,像工薪阶层,适合家庭和中老年人。当年在美国买的第一辆就是这样子的,因为是二手车没啥挑选,可开上后发现特实用,能装东西能载人,搬家拉货接朋友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如今这样式过时,连车厂都不造了,却依然对其情有独钟,更带点怀旧意味。
普通轿车(Sedan):像上班族,外表比较传统,一本正经缺少变化。无论穿便装还是精心打扮豪华包装,也显不出多少创新。最适合当上下班驾驶的职业坐骑。
城镇车(Town Car):四平八稳的旧式贵族,老人家或者有派头者使用才相称。还有那豪华的加长的礼车也有类似味道,要出啥场面了拉出来,似乎能沾染点高贵气。
面包车(Van):也叫“迷你丸”。好比淑女,稳重踏实温文尔雅,贤妻良母的料。尤其适合有孩子的家庭,载客多,车厢高,跑远途坐着舒适,也具有安全感。有人嫌这类车婆婆妈妈,那也是挺有风度的阿婆阿妈,个头虽然富态,外形却还养眼。开这类车的女人男人多半是好妻子好丈夫好爹娘。
吉普和SUV:如粗壮男子汉,四轮驱动劲头大,但莽撞稳定性不见得好。虽然善于登高爬坡,却不管乘客是否舒服。至于外形么,也并非只要阳刚就顺眼,有的可能像健美男儿,有的兴许像民工苦力。尤其女士开这类车,若人车类型不匹配的话,看着有点儿别扭。
运动车(Sport Car):也就是跑车。顾名思义,运动员型的,适合较年轻或有运动素质的主儿。弱不禁风或过于儒雅迟钝者就不大般配了。
敞篷车(Convertible):不大平民化,招摇,如娱乐圈的公众人物,车里的一干隐私都昭然若揭。若能上档次可如名流明星,要是品味差点兴许像风骚女郎了。
皮卡(Pick-up):不用说,劳动人民型的,工作狂,多载货少拉人,重视干活超过亲情。不过蓝领也有很具档次挺有情调的啊。
悍马(Hammer)之类军车型:当然像军人了,难免带着好战气息。油老虎胃口太大,尤其在油价飞涨的年代。养军人好像应该是国家而不是人家的事儿吧?拿这类车当私家车难免给人崇武拥战印象。
摩托车:就像没成年的挺爱搅,给人横冲直撞又缺乏安全的感觉。喜爱摩托者也容易给人不大成熟的印象,哪怕胡子一把依然嬉皮。
男人女人的汽车理论各不相同,因为各自对汽车的需求不同。很多男人爱车,是把汽车当情人。因此对其国籍出身背景资历个性等要有全面了解,得找情有所钟的娶回家或包养起来,与汽车交往时要投入情感互动,对车子的脾气性能也必须钻研得熟透。
女人通常把汽车之类的只不过当工具,或者当作衣服鞋子,无需那么多感情投入。女人们的个性喜好也各异,有的女人光看牌子不管实际品质,有的注重外表酷丽模样帅,还有的追求标新立异前卫另类,也有的则讲求舒适实用或者保养方便。老婆属于后一类传统派女人,不喜欢太扎眼花哨贵而不实的车,也不很在乎牌号型款,但必须性能可靠安全实用。就像给自己买皮鞋,那些后跟巨高造型摩登的穿在脚上可不舒服,登脚上出风头的后果是自己受罪,买鞋要买既合脚舒服又美观大方适合自己身份气质的。开车也是如此。而且啥类型的人常会喜欢啥类型的车,别人从你的车也能大致看出你的个性
❷ 日本,美国和意大利汽车造型特色,如何体现民族风格的
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再加上国内资源缺乏,所以日系本土车一般都是比较小巧,防护性能同比其他轿车有点差距。
美系车,美国的历史文化并没有什么深厚的底蕴,都是借鉴欧洲的文化体系,但是美国本身经济军事实力雄厚,再加上美国属于白种人,高大,为了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显示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美系车都是比较大气的。
意大利,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内涵的国家,也就是欧罗巴风情!艺术文化成就很高,曾一度引领世界的发展,他的艺术文化是深入了意大利骨髓的,所以,意大利出产的车,每一辆都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意大利人本身制造车的时候也是将他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制作,所以意系车,精致,优雅,就像一人雍容典雅是贵妇,在展现其艺术特色的同时,还在引领着世界潮流!
❸ 德国车和英国车和意大利车日本车美国车谁更胜一筹
迈巴赫与奔驰是一家的
宾利、保时捷、奥迪、大众、兰博基尼同属于大众集团
宝马、劳斯莱斯都是宝马公司的
欧宝是通用的
路虎、積架现在属于印度的塔塔汽车
法拉利、玛莎拉蒂、 阿尔法罗密欧 、菲亚特同属于菲亚特集团
林肯、福特都是福特公司
雪弗兰、凯迪拉克、别克、悍马都是通用集团,另外通用的品牌还有很多
日本车就不谈了基本就是丰田、本田、日产三家,三菱、马自达、斯巴鲁只能瓜分剩余市场。
总体来说,德国车的造车理念、机械素质、设计都领先于世界潮流,而意大利是超跑的故乡,真正民用的与德国车差距明显,但并不表明意大利的民用车造不好,而是不愿去发展。
英国已经是没落的汽车帝国,本土品牌基本收购的收购,倒闭的倒闭,剩余都是高端的纯手工的一些品牌。
美国车总体感觉大、粗糙、耗油,但现在已经进步明显,油耗也比较看重,总体与欧洲车差距明显,特别在豪华车领域根本不是奔驰宝马的对手。
日系车以小排量、家用为主,豪华品牌也非常不错,但与欧洲车对比,缺少的是理念与血统,一代车一个样,而奔驰、宝马的脸谱,基本不会变,无论哪代车,你都一眼认得出。
❹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汽车各有什么特点
这种东西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 没有标准答案的
正好我也懒 贴几个给你参考望有所帮助
美国汽车:豪放、狂野、不拘小节、马力较强,并注意车厢宽敞,内部设 施豪华,外观粗线条。
中国汽车:沉实而且粗线条,在用途方面与其外形配合,总之一句话:实 用。但在美观、使用方便、乘坐舒适及安全方面来看,还有待不断改进完善。
英国汽车:稳重、内向、有内涵。传统车用料充足更不会有夸张的外形和 性能表现,令乘客有一种实质感觉。
法国汽车:我行我素,性格独特,骤眼看去,使人常常误以为是别国产品。
德国汽车:冷静、深藏不露,很少以外表去“哗众取宠”,其内在表现要 那些感受过的人才能领略。
意大利汽车:豪放、性感、洒脱,多以性能表现和外形吸引顾客,设计时 排除了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
曰本汽车:活泼、善变、创新、注意外表。汽车成品在初期更多以模仿英 、美产品而成,甚至有突破性发明。
韩国汽车:集欧、美汽车王国技术于一体,再借鉴曰本汽车风格,既洒脱 又稳重,并具飘逸感,有一种“骑士”风范。
德国车:用料足,车扎实、厚重,安全性驾驭性好(行驶性能偏稳重);
日本车:用料一般不过做工精致,车子偏单薄,油耗出色,人机工程出色(便利性设施、座椅等各方面让人很顺手很舒服);
法国车:外形设计相当优雅浪漫,驾驭性好(行驶性能偏活泼);
美国车:派头十足,配置偏豪华,机械表现一般,油耗高;
英国车:古典造型,科技感不如德车,价格贵!
北欧车:安全,机械出色,配置不求丰富,两字:简约!
韩国车:低价高配,外形靓丽时尚;
中国车:低价高配,外形丑,不丑的都是抄袭的;
现在车子都趋向同质化,尤其是在传统品牌的互相并购之后,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明显的特点,譬如难道只有北欧车安全?德系也很安全!
上面的所谓特点都是我一想到该国车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仅供参考哈
德国车看动力
英国车看奢华
瑞典车看安全
美国车看空间
法国车看外观
意大利车看速度
日本车看油耗
韩国车看价格
苏联(俄罗斯)车看笨重
中国车看超载
基本上就这几个主流国家的汽车了
美系车-霸气十足
纵观美国名车卡迪拉克、别克、雪弗莱、福特,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既长又宽。美国轿车豪华气派,设备齐全,宽敞舒适,行驶平稳,处处显示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人的自由与霸气个性在车上显露无遗,但缺点是油耗较大。
德系车-传统结实
德系车在世界车市走俏的名牌车有宝马、奔驰、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德系车设计追求完美,科技含量较高,与法车和意大利的车型相比,德系车更加严谨,线条挺拔而有力度,给人一种坚固耐用的感觉。但价钱较昂贵,中低收入者不敢问津。
法、意车型-引导潮流
当今世界中,法国和意大利车的造型总是引导着汽车发展的潮流。法国的“雪铁龙”风格典雅,紧凑式的楔形优雅别致,线条简练,极富动感。意大利有世界“跑车之乡”的美称,法拉利、兰博基尼和玛莎拉蒂等名牌跑车精巧灵活,充满活力,在全球闻名遐迩。车如其人,恰好反映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热情、浪漫、灵活和机敏的个性。
日系车-兼收并蓄
日系名牌车有凌志、皇冠、公爵、蓝鸟、雅阁、三菱等。日系车以美观、实用、价廉着称于世。如果单从外观上来看,日本轿车的最大不足是没有个性,缺乏传统,难以发现其民族属性。然而正像日本民族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工作认真、勤奋一样,日本轿车兼具了欧美轿车的很多优点。由于在外观上刻意追求完善,因此更接近于欧洲轿车。
韩系车-简洁善变
在韩国,虽然汽车生产起步较晚,但大宇、现代等名牌在国际市场上引人注目,备受青睐。韩国轿车和日本轿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然而,随着车身设计的日趋成熟及高科技的广泛应用,韩系车更富有独创性,越来越显示出自身轻巧、简洁、善变的个性,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发展趋势。
❺ 到底是美国车好还是德国车好.还是意大利的好
德国车好、意大利都是跑车、美国车相对比较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