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省比萨城。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标,建设于1173年的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一个独立式钟楼,在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比萨斜塔从塔顶到地基的高度是五十八点三十六米,塔顶到地面的高度是五十五米,钟楼墙体到地面上的宽度是四点零九米,总的重量大约是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吨左右,重心是在地基的上方,大概是在二十二点六米处。
比萨斜塔所在的奇迹广场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群,分别是洗礼堂、牧原、钟楼以及大教堂,它们的外墙是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各自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形成了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1.意大利托斯卡纳省。
2.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3.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4.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09米,在塔顶宽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6米处。
5.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
6.倾斜角度99度,偏离地基外沿5米,顶层突出5米。
7.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C. 为什么叫比萨斜塔
因为它建在比萨的一座斜塔而且多年未倒,人们大都因为它的斜而不倒慕名而来。更因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斜塔上成功验证了自由落体定律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固,从此比萨斜塔也跟着一举成名。
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遗产描述
比萨是意大利中部名城,位于阿尔诺河三角洲。比萨因比萨斜塔而闻名世界。比萨兴建于公元前1世纪,原为厄特路丽亚人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时,比萨成为意大利中部重要的海上共和国。
1406年被佛罗伦斯击败后并入该城邦。1806年成为意大利王国比萨省的省会。比萨大教堂广场位于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圣玛利亚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D. 斜塔在意大利哪个地方
斜塔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意大利斜塔就是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比萨斜塔被誉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拥有八百多年历史,当初在修建时因地基不均匀与土层松软而倾斜。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是在这里进行了着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研究者认为塔身上的石砖是使比萨塔斜而不倒的重要原因,但斜塔每年仍以微小的幅度继续倾斜。曾有专家建议扶正斜塔,但比萨本地人对这种想法深恶痛绝,他们坚信比萨塔永远不会倒下。
比萨斜塔在公元1174年动工,1350年完工,是8层圆柱形建筑。塔高54.5米,全部采用大理石,重达1.42万吨。造型古朴而秀巧,是罗马式建筑范本。顶层为钟楼,塔内有螺旋状楼梯294级,盘旋而上塔顶,可以眺望比萨城全景。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虽然俗话说:“比萨斜塔像比萨人一样结实健壮,永远不会倒下。”事实却是,从1918年开始测量以来,塔身每年平均向南倾斜约1毫米,至今其顶部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已近5米。
E. 斜塔是哪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
比萨斜塔,由着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1987年4月,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提名将比萨斜塔确立为世界遗产。
比萨斜塔始建于1174年,历经176年的坎坷过程才终得以修成。最初的设计本是座普通的垂直钟楼,但因其建造在古河流泥沙冲积的平原上,地质松软,且地基处理过浅,塔身又建由巨石,重量太大,因此终成斜塔。
建筑特色
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的现代版本。
钟楼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
大教堂、洗礼堂和钟楼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
F. 斜塔叫什么
斜塔名叫比萨斜塔,坐落于意大利的比萨城。斜塔是比萨城内一组古建筑群中的钟楼,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塔身全部用大理石材料砌成,共八层,高约54米。底层有大石柱15根,上面的各层为30根,顶层12根,钟就挂在顶层。塔内有楼梯300阶,游客可登上各层眺望比萨城的全景。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G. 斜塔是哪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斜塔是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
比萨斜塔坐落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的教堂广场上,是比萨主教堂综合建筑中的钟塔。亦是建筑群中最着名的建筑。比萨斜塔建于1174 年,1350年竣工,全部用大理石砌成。
该塔开始建造时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层时,由于地基打得不深,上层强度低,塔身开始倾斜,工程遂中止。94年后,又重新继续施工,并加强了一系列防倾斜措施。但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垂直中心线。
目前,塔顶中心点已偏离垂直中心线4米。比萨斜塔高 54 米多,分8层,底层有石柱15根,上面6层各30根,顶层为钟塔,有石柱12根,塔内有楼梯300阶。比萨斜塔为罗马式建筑风格,经过600多年的风雨,该塔巍然屹立,使该塔闻名于世。
拯救成果:
意大利政府于1990年起关闭斜塔,斥资2500万英镑开始修复工程,包括加固地基和抽走地下水,并以钢缆支撑塔身。该修复工程于2001年完成,斜塔当时已立刻变直近38厘米。
香港《文汇报》2013年10月30日报道,意大利比萨斜塔终于止住倾斜趋势,最新调查发现,该塔的倾斜幅度在2001年至2013年间,减少2.5厘米。
H. 比萨斜塔(意大利)
几个世纪以来,钟楼的倾斜问题始终吸引着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使得比萨斜塔世界闻名。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的垂直剖面图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1毫米。
I.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在哪个城市
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