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空垃圾是如何被“回收”的
4月2日,一枚“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前往国际空间站。火箭上搭载着一颗名为“清除太空碎片”的卫星平台。
方式二:用鱼叉拖回
卫星发射出一块太空垃圾,再发射鱼叉将其击中拖回,以测试它的准确性。对于如何保证不会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破损成更多碎片,空中客车高级项目工程师韦曼表示,他们设计了一种抛出的装置,可以把垃圾拖回轨道,等垃圾进入大气层后自行焚毁。
B. 太空垃圾怎么办
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或Space Junk)是指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但不具备任何用途的各种人造物体。 这些物体小到固态火箭的燃烧残渣,大到在发射后被遗弃的多级火箭。它们有撞击其它航天器的风险,某些太空垃圾在返回大气层时也会对地面安全造成威胁。由于太空垃圾以轨道速度运行,若与它们相撞可能会严重损坏尚在运作的航天器,甚至威胁到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的生命安全。
正如照片显示的那样,它们在地球上空构成了独特的环状物和球体。大多数太空垃圾都靠近地面,即处于距地面200至300英里的低地轨道,对宇航员和他们的航天器安全构成了致命威胁。航天器会掉落大气层化为灰烬,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时间。还有数百万太空碎片在距地面2万英里的地球静止轨道周围徘徊,始终不散去。
构成这些碎片的东西是,废弃的航天器和报废卫星,火箭外包装,碰撞和对接期间产生的金属片,螺母和螺栓,不慎丢弃的工具,大块冰冻火箭燃料,以及从载人飞船上扔下的宇航员排泄物。1965年,在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太空行走期间,“双子星4”号飞船宇航员埃德华·怀特丢失了一幅手套。在随后一个月中,手套以时速1.75万英里在太空飞行,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危险的服装用品,直至它几个月后在地球大气层化为灰烬。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虽为人类太空 探索 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200多包垃圾,当时宇航员的环保意识不像现在这么强烈,将它们直接丢弃到茫茫太空,1994年,“飞马座”无人火箭爆炸,瞬间化为30万件直径超过八分之一英寸的碎片。[1]
令人惊讶的是,美宇航局和其他机构逐渐地将部分太空垃圾编成目录。美国雷达可以跟踪到小到直径十分之一英寸的物体。太空垃圾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它们严重威胁着宇航员和航天器安全。一小块涂料在太空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数万英里,一旦撞到国际空间站上,它们能轻而易举在空间站外壳留下凹痕,甚至能撞裂玻璃。
垃圾来源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忧心忡忡地公布:2005年1月17日,南极上空885公里,发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块31年前发射的,美国雷神火箭推进器遗弃物,与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CZ-4碎片相撞。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队的值班人员,因为监控宇宙空间的部门每天要监视5万多个物体,太空垃圾常令他们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气象台宣布,发现了英仙 星座 附近有星体爆炸。后来才弄楚,这不过是一颗废弃人造卫星在太阳光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据俄报载,1987年,曾发生过因连接器拧不紧,“量子”舱无法同“和平”号对接的情况。当时,经验丰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认为,舱外肯定有物质干扰对接,于是派一个考察组上去检查,结果发现那里有一个金属残片。
太空垃圾
20世纪60年代以前,没人听说过太空坠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来,每年有数百块太空垃圾坠落地球。但由于其在经过大气层与空气产生的急剧摩擦使得这些垃圾在未通过大气层时就自我燃烧殆尽,在大气层的保护下就自我毁灭了。万幸的是,迄今没有大型的太空垃圾坠向地球,因此也尚未伤人。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北京时间2月11日晚0时55分),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并产生大量太空垃圾,这极有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构成威胁。
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他们还需要数周时间来判断此次事故带来的破坏程度,目前只是在对约500块体积较大的碎片进行跟踪。
根据其通报,这次卫星相撞发生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790公里,两颗相撞的卫星分别是美国1997年发射的一颗铱星,以及俄罗斯1993年发射的一颗卫星。前者是铱星公司运行中的66颗通讯卫星之一,后者则是一颗报废的俄罗斯卫星。
这也是人类 历史 上首次发生卫星相撞事故。
美国宇航局太空垃圾跟踪首席科学家尼古拉斯·约翰逊(Nicholas L. Johnson)说,尽管以前曾经观测到三次很小的碰撞,但是这么大的两颗通讯卫星撞到一起还是第一次。
近年来,随着地球外层空间逐渐被人造物体所充斥,太空交通控制问题也已经日益突出。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统计,目前地球轨道上有大约4000个运行中或报废的人造卫星和火箭残体,此外还有大约6000个可以看到并跟踪的太空垃圾碎片;而直径超过一厘米的太空垃圾,更多达20万个。这些物体大多数的运行速度,都在2万公里/小时以上。
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这些物体无时无刻不对卫星本身的安全、航天飞机以及国际空间站的安全构成威胁。
根据美国忧思科学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截至2009年1月21日的统计数据,目前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为905颗,其中美国443颗、俄罗斯91颗、中国54颗,最为拥挤的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860公里,赤道上空,倾角为0)上的卫星为366颗。近地轨道(700公里到2000公里)上有442颗。
2008年10月,来自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的几百名太空安全专家曾经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了一次国际太空安全会议,其议题就是“民用太空环境安全预警”。
这次会议的发起人之一,世界安全基金会(Secure WorldFoundation,SWF)的技术顾问布莱恩·维顿(Brian Weeden)就表示,直到目前,太空环境安全的讨论还只限于军事范畴。
但他提醒说,太空环境安全预警不仅对于军事行为至关重要,也对于民用航天器生死攸关,因此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一套类似于目前管理民用航空系统的太空交通管制系统,以避免日后出现的混乱。而在目前,少有企业和国家拥有独立完成和运行这样的系统的资源。
早在1985年,美国主要政府智囊机构阿斯平战略集团就提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航天器正在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将显着增大太空行为的难度和太空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必须提高美国的太空监测和跟踪能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太空监视网的进一步完善。目前这套网络由分布在全球的25个陆基雷达站点组成,能够发现在3万公里高空飞行的直径只有十厘米的物体,迄今他们已经对超过数万个绕地飞行的太空物体进行过跟踪调查,严密监控中的在轨目标达1.8万个。
不过要将全球隶属于各个国家、具备不同用途,甚至包含军事机密的人造卫星纳入到统一的太空交通管制系统,尽管技术上的障碍不难克服,政治上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美国华盛顿防务信息中心主任特丽莎·海申斯(Theresa Hitchens)就表示,随着军事上投入的增加,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用于非军事用途的中立的数据分享系统,以确保透明和避免摩擦。
目前运行中的在线卫星跟踪系统Celes Trak,可以根据美国北美太空安全司令部(NORAD)的监测数据跟踪太空中卫星的运行情况,并每周提供一份“苏格拉底报告”(SOCRATES:SatelliteOrbital Conjunction Reports Assessing Threatening Encountersin Space),预测在下一周可能发生的卫星轨道交错事件。
不过这次的卫星相撞事件却并未被预测到,原因是俄罗斯卫星脱离了原有轨道。位于美国休斯顿约翰逊太空中心负责研究轨道残骸的专家马克·马特尼(Mark Matney)就指出,俄罗斯的卫星首先失去了控制,并脱离了原先的轨道,因此造成了此次撞星事故。
但他同时也警告说,如果国际 社会 不能尽快采取措施,“我们知道这种相撞事故迟早会发生的。”
垃圾种类
太空垃圾的名目繁多:大的有已经“寿终正寝”,但仍在空间轨道兜圈子的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被遗弃的运载火箭推进器残骸;中等有意外爆炸形成的碎片,如1996年6月3日,美国一枚飞马座火箭发生爆炸,共产生了约300000个危害性碎片;小的有一些零部件,如星箭分离用的爆炸螺栓、卫星包带和弹簧等,还有宇航员“随地乱扔”的垃圾,比如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失手丢掉了一只手套(还好,一个月后,这只时速近28000公里,人类 历史 上杀伤力最大的手套坠入大气层烧毁);更多的则是极其微小的空间微粒,如航天器脱落的油漆颗粒等。
增加图片描述
那么在近地球轨道究竟有多少太空垃圾呢?有人估算,自开辟太空时代50年来,太空垃圾大约已有2.5万块。由于其中许多物体在进入大气层时烧掉了,现在能够看到的大约有9000件。而且,一个太空飞行器若在600公里的高空飞行,它将围绕地球转25 30年,如果它位于1000公里的高度,则可飞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则几乎会成为永恒的物体。如今,太空中这种“长寿”垃圾越来越多,清除将是极其艰难的。
太空垃圾又称空间碎片或轨道碎片,是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包括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航天器表面材料的脱落,表面涂层老化掉下来的油漆斑块;航天器逸漏出的固体、液体材料;火箭和航天器爆炸、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碎片[1]。
按照火箭科学家专业的说法叫做“轨道碎片”,不过一般人都将其称为“太空垃圾”。别小看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据统计,直径大于1厘米的空间碎片数量竟然超过11万
太空垃圾电脑模拟图
个,而大于1毫米的空间碎片超过三十万个。惊讶有这么多的垃圾吗?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
C. 奥尼灰属于浅灰么
是的。爱奥尼灰又称太空灰浅色。
灰色调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中性色,灰色魅力是无可比拟的。爱奥尼灰因其优雅的气质与刻入骨髓的非凡格调,历来备受追捧,45度斜纹均匀深沉,整体效果沉稳时尚,永不过时。
爱奥尼灰是意大利进口天然大理石,它完美再现了天然石材特有的纹理色泽,大面积铺设层次分明,细腻典雅,彰显出石材大气时尚之美,它也具有一种低调的奢华美感。可营造出空间环境,古朴、典雅、时尚、大气。
D. 太空漫步灰是什么灰
太空漫步灰是特别高级的莫兰迪灰色系,这种色调出自乔治·莫兰迪,他是意大利着名画家。他的画里,所有的颜料都失去了原本的艳丽和鲜艳,加入了白色调或灰色调,这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表现的一切物象的不张扬,低调、沉默,释放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和优雅。
莫兰迪色系的特点是:呈现一种很高级的灰色,画面中所有颜色都不鲜亮,好像蒙上了一层灰。色彩虽然不张扬,但却在画面中相互制约,相互抵消,让视觉获得一种完美的平衡感。平和自持,舒缓雅致,有冷静的感觉,所以也被人戏称为:“温柔性冷淡”。
莫兰迪色系
其实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颜色,而是一种色彩关系,它是指饱和度不高的灰色系颜色。包括高级灰、燕麦色、雾霾蓝、暗砖红、豆沙绿、灰紫色、烟粉色等等,都是一些饱和度比较低的颜色。
莫兰迪色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色彩搭配非常的高雅,颜色的饱和度比较低,让作品的视觉感受更加的柔和,让整个画面呈现出高雅柔美的特点。莫兰迪色系可以给人一种极温柔的精神慰藉,让人不由得全身心的安静下来。
E. 扁竹根灰和太空漫步的区别
创作者和颜色色度不一样。
1、创作者:太空漫步灰出自乔治·莫兰迪,他是意大利着名画家。
2、颜色色度:扁竹根灰属于中灰色,要比太空漫步灰的颜色更加深一点,太空漫步灰属于淡灰色。
F. 火山资料
火山 volcano
火山概况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在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1638座,其中陆地上有516154座,海底火山有5464座。 火山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都出现在地壳中的断裂带。就世界范围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细亚到地中海一带,现今地球上的活火山百分之九十九分布都在这两个带上。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不过也有的“死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火山喷发的强弱与熔岩性质有关,喷发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几小时,长的可达上千年。按火山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三类: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其中休眠火山指有人类历史的记载中曾有过喷发,但后来一直未见其活动,世界上大约有500座活火山。
火山喷发可在短期内给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它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然而火山喷发后,它能提供丰富的土地、热能和许多种矿产资源,还能提供旅游资源。
许多书籍中都对火山喷发的情形做了详细的描述。例如在《黑龙江外传》中记述了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中两座火山喷发的情况。“墨尔根(今嫩江)东南,一日地中出火,石块飞腾,声振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火山类型
(一)根据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1、活火山(active volcano)
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吐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二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大陆上,仅6年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平顶火山锥,锥顶海拔1000041米,锥高257461米,锥体底直径656655米,锥顶直径254688524米,火山口深9659885米。
2、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0米。
3、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雄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白头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 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
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的城镇,在火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但在公元26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的火山喷发物袭占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居民全部毁灭和丧生。
(二)根据火山喷发状况划分的喷发类型
火山作用受到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山喷发具有下列类型。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
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568年6月25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669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此又称斯特朗博利式。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这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已不存任。一些学者认为,在太古代时,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出活动。
火山的影响
最具威力、最壮观的火山爆发常常发生在俯冲带。这里的火山可能在沉寂达数百年之后再度爆发,而一旦爆发,威力就特别猛烈。这样的火山爆发常常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1、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2、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3、重现生机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熔岩崩解后,杂草苔类开始冒出来。
绳状熔岩流过的山坡长出蕨类植物。
火山灰让周围的土地肥沃,当地的葡萄年年丰收。
火山爆发呈现了大自然疯狂的一面。一座爆发中的火山,可能会流出灼热的红色熔岩流,或是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这样的自然浩劫可能造成成千上万人伤亡的惨剧,不过大多数火山爆发对生命和财产只造成轻微的伤害。 火山爆发是世界各地都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只是有些地区发生得比较频繁而已。
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板块学说在火山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它能把很多看来是彼此孤立的现象 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以这个学说建立的火山活动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环大西洋为什么就没有火山带;板内火山不在板块边界上,用地幔柱解释它的成因似乎依据也不够充分。新近又有学者(李鸿业,1993)提出两极挤压说,揭开了地球发展的奥秘,他认为在两极挤压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轴扩张形成经向张裂和纬向挤压,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经向和纬向构造带内。下图为全球火山和强震分布图,图中红色为全新世火山,数据取自 Smithsonian 研究所,白色为7级以上强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目录绘制。
一、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南起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转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向西南延续的是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全长4万余公里,呈一向南开口的环形构造系。环太平洋火山带也称环太平洋火环,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笠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余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为加勒比海地区,沿太平洋沿岸分布着着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苏火山、圣阿纳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余座,着名的有圣海伦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尔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岛上最着名的是卡特迈火山和伊利亚姆纳火山。在堪察加半岛上有经常活动的克留契夫火山,向击千岛群岛和日本列岛山岛弧,着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岛,如浅间山、岩手山、十胜岳、阿苏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喷发的活火山。琉球群岛至台湾岛有众多的火山岛屿,如赤尾屿、钓鱼岛、彭佳屿、澎湖岛、七星岩、兰屿和火烧岛等,都是新代以来形成的火山岛。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可算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纳图博火山、塔匀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发生过多次喷发。
环太平洋带,火山活动频繁,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球现代喷发的火山这里占80%,主要发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岛、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南部包括苏门答腊。爪哇诸岛构成的弧-海沟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这里仅1966-1970年5年间,就有22座火山喷发,此外海底火山喷发也经常发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岛屿出露海面。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岩浆喷发的产物,形成了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最常见的火山岩类型是安山岩,距海沟轴150-300公里的陆地内,安山岩平行于海沟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谓的“安山岩线”。另一特点是,自海沟向陆地方向岩石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一般随与海沟距离的增大,依次分布为拉斑系列岩石、钙碱性系列岩石和碱性系列的岩石。这里的火山多为中心式喷发,火山爆发强度较大,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则往往造成严重的火山灾害。
二、大洋中脊火山带
大洋中脊也称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从北极盆穿过冰岛,到南大西洋,这一段是等分了大西洋壳,并和两岸海岸线平行。向南绕非洲的南端转向NE与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陆北端与东非裂谷相接。向南绕澳大利亚东去,与太平洋中脊南端相边,太平洋中脊偏向太平洋东部,向北延促又进入北极区海域,整个大洋中脊构成了“W”形图案,成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总长8万余公里。大洋裂谷中部多为隆起的海岭,比两侧海原高出2-3公里,故称其为大洋中脊,在海岭中央又多有宽20-30公里,深1-2公里的地堑,所以又称其为大洋裂谷。大洋内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带上,人们称其为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洋底岩石年龄测定,说明大洋裂谷形成较早,但张裂扩大和激烈活动是在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第四纪以来更为活跃,突出表现在火山活动上。
大洋中脊火山带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多集中于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佛得角群岛,该段长达万余公里,海岭由玄武岩组成,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喷发的产物。由于火山多为海底喷发,不易被人们发现,据有关资料记载,大西洋中脊仅有60余座活火山。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冰岛上的火山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岛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余座,人们称其为火山岛。据地质学家S、Thorarinsson(1960)统计,在近1000a内,大约发生了200多次火山喷发,平均5a喷发一次。着名的活火山有海克拉火山,从1104年以来有过20多次大的喷发。拉基火山于1783年的一次喷发为人们所目睹,从25公里长的裂缝里溢出的熔岩达12公里以上,熔岩流覆盖面积约565平方公里,熔岩流长达70多公里,造成了重大灾害。1963年在冰岛南部海域火山喷发,这次喷发一直延续到1967年,产生了一个新的岛屿-苏特塞火山岛,高出海面约150m,面积2.8平方公里。6a之后,在该岛东北32公里处的维斯特曼群岛的海迈岛火山又有一次较大的喷发。这些火山的喷发,反映了在大西洋裂谷火山喷发的特点。
在太平洋中脊,于南纬6°-14°的太平洋东隆的轴部,新生代以来的裂隙喷发,形成了宽40-60公里,长800公里的玄武岩台地,发现的活火山仅有14座,其活动强度与频度都不如大西洋裂谷火山带。
印度洋,据查有三列走向近SN的海底山脉,即海岭,仅有部分火山出露海面而成火山岛屿,如塞舌尔群岛和马尔克林群岛,它们都是现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
在大洋中脊以外,仅有一些零散火山分布,它们是以火山岛屿的形式出现,如太平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有夏威夷群岛,即通常所说的夏威夷一中途岛的火山链,有关岛、塞班岛、提尼安岛、帕劳群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及萨摩亚群岛等。在大西洋,如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也都是一些火山岛,南极洲的罗斯海中的埃里伯斯火山也属该种类型。这些火山岛屿都由玄武岩构成,与大洋裂谷带内的火山岩基本相同。
三、东非裂谷火山带
东非裂谷是大陆最大裂谷带,分为两支: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中部,至红海北端,长约5800公里,再往北与西亚的约旦河谷相接;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喀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阿尔伯特湖,至阿伯特尼罗河谷,长约1700公里。裂谷带一般深达1000-2000m,宽30-300公里,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大裂谷带中的阿萨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是非洲陆地上的最低点。
自中生代裂谷形成以来,火山活动频繁,尤其晚新生代以来更为盛行,据统计,非洲有活火山30余座,多分布在裂谷的断裂附近,有的也分布在裂谷边缘百公里以外,如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和埃尔贡山,它们的喷发同裂谷活动也密切相关。东非裂谷火山带火山喷发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主要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裂谷系两侧,形成了玄武岩熔岩高原(台地),占埃塞俄比亚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熔岩厚达4000m,它是30-50万a以来上百次玄武岩浆沿裂隙溢流形成的。在肯尼亚西北部,也形成了厚达1000m 的熔岩台地,其形成时间晚于埃塞俄比亚的熔岩台地,大约形成于14-23万a间,在更晚些时候形成的是响岩,在11-13万a间形成了长达300公里的响岩熔岩台地。第二种是中心式喷发,多分布在裂谷带的边缘,主要的活火山有扎伊尔的尼拉贡戈山、尼亚马拉基拉山、肯尼亚的特列基火山、莫桑比克的兰埃山和埃塞俄比亚的埃特尔火山等。有的火山喷发只生成了爆裂火口,或成火口洼地,或是火口湖,如恩戈罗恩戈罗(坦桑)火口洼地直径达19公里,面积304平方公里。
现代火山活动中心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乌干达-卢旺达-扎伊尔边界的西裂谷系,自1912-1977年就有过13次火山喷发,尼拉贡戈火山至今仍在活动;二是埃塞俄比亚阿费尔(阿曼)坳陷的埃尔塔火山和阿夫代拉火山,自1960-1977年曾发生过多次喷发;三是坦桑尼亚纳特龙(坦桑)湖南部的格高雷(Grgory)裂谷上的伦盖(坦桑)火山,自1954到1966年曾有过多次喷发,喷出岩为碳酸盐岩类,有较高含量的碳酸钠,为世界所罕见。位于肯尼图尔卡纳湖南端的特雷基火山在80-90年代间也曾多次喷发。现代火山活动区,温泉广泛发育,火山喷气活动明显,多为水蒸气和含硫气体,这是火山现今的活动迹象。
四、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该火山带分布于横贯欧亚的纬向构造带内,西起比利牛斯岛,经阿尔卑斯山脉至喜马拉雅山,全长10余万公里。这一纬向构造带是南北挤压形成的纬向褶皱隆起带,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在该带火山分布不均匀,纬向构造带的西段,由于南北挤压力的作用,在形成纬向构造隆起带的同时,形成了经向张裂和裂谷带,如其南侧的纵贯南北的东非裂谷系,顺两构造带过渡段,因断陷而形成了内陆海-地中海、红海和亚丁湾等,这里的火山活动也别具特色,出现了众多世界着名的火山,如意大利的威苏维火山。埃特纳火山、乌尔卡诺火山和斯特朗博利火山等等,爱琴海内的一些岛屿也是火山岛,活动性强,据意大利历史记载的火山喷发就有130多次,爆发强度大,特征典型,世界火山喷发类型就是以上述火山来命名的,岩性属于钙碱性系列,以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中段火山活动表现微弱,在东段喜马拉雅山北麓火山活动又加强,在隆起和地块的边缘分布着若干火山群,如麻克哈错火山群、卡尔达西火山群、涌波错火山群、乌兰拉湖火山群、可可西里火山群和腾冲火山群等等,共有火山100多座,其中中国的卡尔达西火山和可可西里火山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曾有过喷发,岩性为安山岩和碱性玄武岩类。
太阳系中其他星球的火山
月球没有火山活动,但仍具有许多曾有火山活动的特征,诸如月海、月谷及拱丘等。金星的表面有90%是玄武岩,地表地形有80%为火山地形,表示在金星表面形成的过程中,火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金星可能在5亿年前有过全星球的表面再造运动,科学家发现的证据包括表面陨石坑的密度等。熔岩流在金星可说是非常普遍,而且各种不在地球上出现的火山作用也在金星上出现。金星大气层组成的变化及闪电的发生,被认为是因进行中的火山喷发而造成。但目前没有任何的确切证据能说明金星的火山是否仍然活跃。观测发现,火星上有一些死火山,包括四座巨大的盾状火山,比地球上任何一座山都来的巨大。这些山包括了∶阿尔西亚山(Arsia Mons)、阿斯克拉厄斯山(Ascraeus Mons)、海卡特斯山(Hecates Tholus)、奥林帕斯火山(Olympus Mons)及帕蒙尼斯山(Pavonis Mons)。美国太空总署、欧洲太空总署及意大利太空总署(Italian Space Agency)合作发射了火星探测太空船,‘火星快递(Mars Express)’号。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寻找地下水源和合适登陆的地点,并研究火星的大气层、行星结构和地质构造。这个计划发现了一些证据,显示奥林帕斯火山可能尚未完全熄灭。这可能推翻“这些火山早在数百万年前就已成为死火山”的说法。 木星的卫星埃欧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剧烈的星体,原因是来自它与木星、木卫二及木卫三的潮汐力作用,这个力量使木卫一扭动、弯曲,幅度约100公尺,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埃欧的火山会喷出硫磺、二氧化硫及矽酸盐岩石,使得整个卫星的地貌完全改变。埃欧的表面有大量的破火山口、硫湖、连绵不绝的火山山脉。埃欧的火山所喷出的岩浆是目前已知最热的,温度约为1800 K (1500°C)。木卫一火山的喷发物可以射至极高处,离表面可达300公里以上,在喷发出的一刻,其速度可达每秒一公里。在2001年2月,太阳系中有史以来最大的火山活动在埃欧发生。来自圣路易大学及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木卫一上的火山喷发进行电脑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木卫一的火山所喷出的熔岩能将其表面的钠、钾、矽及铁等物质及化合物熔化、蒸发到大气中。这些气态物质与火山喷出的气体(含亚硫化物及氯化物)发生反应,形成了木卫一大气独特的组成成份∶钠的氯化物、钾的氯化物及镁和铁的二氯化物。 木星的另一颗卫星,欧罗巴(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小者),也被认为拥有活跃的火山系统。但是它的火山“熔岩”组成完全是水,并且在欧罗巴寒冷的表面结冰。这使它的火山喷发时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冻结的喷泉。这种型态的火山现在被称做冰火山(cryovolcanism),是类木行星的卫星上最常见的火山喷发形式。冰火山的喷出物可能由水、冰、液态氮及液态甲烷组成。 1998年,航海家二号太空船发现了海王星其中一个卫星,崔顿上的上的冰火山。在2005年,卡西尼-惠更斯号的探测器拍摄到了土星的其中一颗卫星,土卫二上的水蒸气喷发。卡西尼-惠更斯号也发现了土卫六上一座冰火山喷出液态甲烷的证据。这被认为是造成土卫六大气层中高甲烷含量的原因。科学家推论,柯伊伯带天体中的小行星50000(Quaoar 50000)可能也有冰火山活动的存在。
火山碎屑
火山碎屑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碎屑以及火山通道内和四壁岩石碎屑。火山碎屑按大小分为大于鸡蛋的火山块,小于鸡蛋的火山砾,小于黄豆的火山砂和颗粒极细小的火山灰;按形状分为:纺锤形、条带形或扭动形状的火山弹,扁平的熔岩饼,丝状的火山毛;按内部结构分为:内部多孔、颜色较浅的浮石,泡沫,内部多孔、颜色黑、褐的火山碴。被喷射到空中的火山碎屑,粗重的落在火山口附近,轻而小的或被风吹到几百千米以外沉降,或上升到平流层随大气环流。火山喷发时灼热的火山灰流与水(火山区暴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混合则形成密度较大的火山泥流。火山灰流和泥流都带有灾害性。
火山锥的类型
火山锥的基本类型有3种。全部或基本上是多层基性熔岩构成的是熔岩锥,它形状扁平、坡度缓(2°~10°),顶部有碗状火山口。其中规模巨大的叫盾形火山。全部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是碎屑锥。其平面近似圆形,坡度约30°,顶部有一个漏斗状火山口。由熔岩和碎屑互层构成的叫复合锥,也叫层状火山锥。其坡度大多超过30°,形状比较对称,上部多熔岩,下部和边缘主要是火山碎屑。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有些火山锥坡上还有小型火山锥,其通道与主火山锥的通道相连,无独立的岩浆源。这种小型火山锥称寄生锥。
火山喷发类型
火山喷发按岩浆的通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喷发时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溢出地表。喷发温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较少。基性熔岩溢出后形成广而薄的熔岩被或玄武岩高原。熔岩锥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另一类是中心式喷发。喷发时岩浆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
根据喷出物的性质和喷发的强烈程度又分为多种:①夏威夷型喷发。没有强烈爆发,岩浆为基性熔岩,气体和火山灰很少。火山锥为盾形,顶部碗状火山口中有灼热熔岩湖和熔岩喷泉。②斯特朗博型喷发。具有中等程度爆炸,岩浆为中-基性熔岩 ,喷出物主要是火山弹、火山碴和老岩石碎屑,气体较多,火山锥为碎屑锥或层状锥。③培雷型喷发。具有强烈喷发爆炸,岩浆为粘稠的中、酸性,多气体。喷发时形成迅猛的火山灰流。火山锥为坡度较大的碎屑锥,顶部为岩穹,经风化火山颈突出地面。④乌尔坎诺型喷发。属强烈喷发的一种,粘性带有棱角的大块熔岩伴随大量火山灰抛出地面,形成烟柱,熔岩流少或没有,火山锥为碎屑锥或层状锥。⑤普里尼型喷发。爆炸特别强烈。这是由于熔岩在火山通道中冲破粘稠的岩浆“塞子”造成的。喷发时产生高耸入云的发光火山云和火山灰流。火山锥顶呈被炸坏的火山口。⑥超乌尔坎诺型喷发。喷出物主要是岩石碎屑和火山灰、气体,无岩浆,喷出物量不多,火山口低平;蒸气喷发型是连续的或周期性地喷出水蒸气。
火山分布
全世界有516座活火山,其中69座是海底火山,以太平洋地区最多。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 印度尼西亚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中国境内的新生代火山锥约有900座,以东北和内蒙古的数量最多,约有600~700座。最近一次喷发的火山是位于新疆于田县的卡尔达的火山。火山的分布受控于全球板块构造。
火山活动是一种宇宙自然现象。宇航探测发现月球、火星、金星、木卫一上均有火山活动。
G. 意大利的顶级奢侈品牌有哪些
意大利的奢侈品牌是十分有名的,想要购买奢侈品的人快来了解意大利的奢侈品牌吧,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意大利的顶级奢侈品牌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
1、Fendi 芬迪
芬迪 (FENDI) 是意大利着名的奢侈品品牌,最早作为皮革世家,芬迪(FENDI)最出名的莫过于It Bag——FENDIBaguette手袋,外型像法式长棍,由芬迪家族的Silvia·Venturini·Fendi设计。1925年芬迪品牌正式创立于罗马,专门生产高品质毛皮制品1955年首次举行芬迪时装发布会1965年,由于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加入,芬迪(FENDI)逐渐增加了高级女装、男装、鞋靴、香水。其后公司逐渐发展壮大,经营范围扩大到针织服装泳装等品类,甚至开发了珠宝男用香水等。发展至今,芬迪品牌以其奢华皮草和经典手袋在世界高级时装界享有盛誉。
2、ARMANI阿玛尼
阿玛尼是欧洲最顶尖,也是全球最时尚的男装品牌之一。1975年由时尚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创立于意大利米兰,阿玛尼公司除经营服装外,还设计领带、眼镜、丝巾、皮革用品、香水乃至家居用品等,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销量最大的欧洲时装品牌。
阿玛尼品牌标志是由一只在往右看的雄鹰变形而成。鹰象征了品牌至高的品质,卓越和技艺,从此以它做为永久的象征。
giorgio armani阿玛尼的标志设计,在另外一方面,追求一种至高的简约,优雅的设计方向,它由圆圆的G和曲线的A构成一个圆,赋予了精炼和优雅的新style。
3、Gucci 古驰
尽管时装牌子令人眼花缭乱,GUCCI的风格却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时尚之余不失高雅,这个意大利牌子的服饰一直以简单设计为主,尤其是今季的男装,剪裁新颖,弥漫着十八世纪威尼期风情,再融入牛仔、太空和摇滚巨星的色彩,让豪迈中带点不羁,散发无穷魅力。
创始人Guccio Gucci 古琦欧古琦于1923年创立Gucci。位于佛罗伦萨的Gucci集团是当今意大利最大时装集团,Gucci除时装外也经营皮包、皮鞋、手表、家饰品、宠物用品、丝巾、领带、香水等。
古琦品牌时装一向以高档、豪华、性感而闻名于世,以“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品牌形象成为富有的上流社会的消费宠儿,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时尚之余不失高雅。
4、Bvlgari 宝格丽
宝格丽(Bvlgari)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奢侈品名牌,由希腊裔的索提里欧宝格丽(Sotirio Bulgari,Σωτριο Βολγαρη)于1884年在意大利罗马创立。其产品线除了创立之初的高级宝石系列之外,后来也增加腕表、皮包、香水等高级精品,2004年开始跨足高级旅馆的经营。
意大利的宝格丽,是继法国卡地亚和美国蒂芙尼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珠宝品牌。宝格丽在首饰生产中以色彩为设计精髓,独创性地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宝石进行搭配组合,再运用不同材质的底座,以凸显宝石的耀眼色彩。
5、法拉利
法拉利(Ferrari S.p.A)是一家意大利汽车生产商,主要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及高性能跑车,1929年由恩佐法拉利创办。早期的法拉利赞助赛车手及生产赛车,1946年独立生产汽车,其后变成今日的规模,现在由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拥有,总部设于意大利蒙地拿(Modena)附近的马拉内罗(Maranello)。
法拉利公司在世界车坛有崇高的地位,甚至有的汽车评论家说任何跑车都无法和法拉利汽车相比。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里,法拉利推出了众多世界知名的汽车产品。法拉利跑车和赛车的最大特点是有绝佳的操控性及优异的性能,每辆跑车都装有一部高性能发动机,发动机最高转速可达7,000至10,000转,功率超过500马力,最高车速可达300多公里/小时。
6、Absolute(雅舶仕)
拥有40多年的`造船经验,Absolute(雅舶仕)被认为是意大利现代动力游艇制造先锋。Absolute(雅舶仕)是意大利乃至欧洲发展速度最快的游艇品牌。它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用穿越海浪的激情打造豪华游艇。Absolute(雅舶仕)是融汇了最优秀的设计,最精湛工艺的豪华游艇,也是目前最环保的豪华游艇。
Absolute(雅舶仕)游艇运用的是着名的意大利跑车中使用的组件,内部做工精美,使用的材料是特级高品质皮革和坚固表面。全方位可见度的舵位设计,宽敞和安全的侧甲板,多个贮物间和配有淋浴间宽敞的客舱,是Absolute(雅舶仕)专家智慧的结晶。
更为关键的是,Absolute(雅舶仕)全系列产品都搭载了VOLVO的IPS系统,发动机效率提高35%、最高速度提高20%、加速性能提高15%、油耗降低30%、噪音水平降低50%,低废气排放,更环保,领先于同类游艇,
7、Casino(卡斯诺)
Casino是意大利的纯手工皮鞋品牌,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后来公司多元化发展,不仅仅生产纯手工鞋,并开发了一系列高品质男女皮鞋、、凉鞋、靴子、男女装及男女皮包等皮具。 以精湛的手工艺而闻名,在世界市场都收到贵族的喜爱。
8、Barolo巴洛洛
产自意大利最重要的红酒大区Piemonte的Barolo红酒,出自世界上最古老、最高贵的葡萄品种Nebbiolo,被称为酒中之王。
Nebbiolo的种植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几近苛刻:要在150—400米的东西南向阳坡,充满石灰质的粘土里生长。最独一无二的特点是,它还需要晚秋山丘浓雾的滋养!这也正是它名字的来由,Nebbiolo在意大利语里就是雾的意思,该葡萄酒就以雾来命名。在葡萄品种被克隆得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Nebbiolo仍然只有在意大利的Piemonte才能完美成熟。即使是在Piemonte,Nebbiolo葡萄的产量也只占该省葡萄总产量的3%,其中仅有几个小镇生长的Nebbiolo葡萄才可以被用于酿造Barolo红酒,而这几个小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Barolo镇,在此,意大利建国之初,Barolo红酒开始规范化生产。年产量只有800万瓶的酒中之王,让世界各地的豪门和酒民蠢蠢欲动。
9、Rudy Project 璐迪
Rudy Project璐迪,于1985年在意大利的Treviso创立,如今其成为欧洲制造运动用品及光学产品的翘楚。
Rudy Project特别在产品质量的注重与坚持上,以及在镜片和镜框新材质及技术上的持续研发。二十年多年来, Rudy Project致力于设计及生产具技术性的运动型太阳眼镜、护目镜和配件。其针对运动员所设计的产品,其结合美学、视觉舒适性及绝佳防护性的眼镜很快地便获得广大客户的喜爱。所有的产品因注重细节而胜出,包括镜框的设计以及镜片的材质都是重点。
时至今日,璐迪产品已成为数千名世界一流的运动员和奥林匹克明星们的首选。他们从事脚踏车、山地车、越野滑雪、赛跑、高尔夫、溜冰、划船、雪橇等各种运动项目。
10、都彭
早在1930年,法国都彭[1]精品已成为世界各地显赫人士钟爱的用品,包括欧洲各国的王室贵族、工商巨子等都对都彭的产品爱不释手。在1947年,都彭更特别为英女皇伊利莎白及爱丁堡公爵之婚礼制造一套旅行手提袋。业务遍布全球。随着市场的发展,S.T.Dupont逐渐扩大其豪华产品系列,相继推出男士服装及配饰、皮具、打火机、书写工具、腕表、雪茄配件、眼镜、香水等。
1872年都彭生产各种皮具的作坊,到20世纪初都彭开始制造打火机,其商标就是S.T.Dupont 。如今的都彭更是富有和品位的标志。比如,都彭某些款式的打火机采用24K金或925银做机壳,装饰手段有机器加工的各种花纹、纯金花纹镶嵌。都彭更擅长的是中国大漆中掺有“金砂”。在都彭同等款式的打火机中,大漆的打火机甚至比镀金的还要贵。都彭的超薄型打火机Carand Ache是世界上最贵的打火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