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暴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意大利暴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发布时间:2023-01-07 08:10:32

㈠ 意大利战争的战争简史

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基本上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1494年1月),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为安茹王朝(属于法兰西王朝的旁系)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其中包括瑞士雇佣兵;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皮埃蒙特军队(2.3万人)在阿斯蒂地域与查理八世军队汇合。陆军作战得到法国舰队保障。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国对查理八世未作认真抵抗,使其得以穿过罗马全境(1494年12月31日)。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委任和批准神职人员的职位和教职的诏书)后,于2月23日进占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和征收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面起义,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或称“威尼斯同盟”),以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了同盟。1495年7月6日,法军在福尔诺沃(帕尔马附近)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法军直到1495年10月才得以突向北方。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王国。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继续奉行先王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在1499—1500年的几次交战中获胜,相继占领米兰和伦巴第。1501—1502年,根据条约规定,那不勒斯王国由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一些有争议地区的问题而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国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这一时期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战争为标志。这一时期爆发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从北意大利驱逐出去,继而实现南北领地的统一,他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是法国国王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兵首次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这次战役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重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占领了米兰,尔后逼近帕维亚。帕维亚一战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不承认1526年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同盟(科尼亚克同盟,1526年5月)。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意大利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战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争,占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斯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但法国出使土耳其苏丹的两位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成为1542—1544年战争的导火索。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成同盟。法国的盟国有丹麦、瑞典。虽然天主教国家被规定禁止与穆斯林结盟,法国仍于奥斯曼帝国达成了秘密同盟,并在1543年于尼斯发动联合登陆战。1544年,法军在围攻卡里尼亚诺要塞(都灵以南)期间,在切雷索莱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然而,由于罗马和英国军队攻入法国境内,法国被迫于1544年9月在克雷普签订了重申1529年康布雷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的意大利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两国被迫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1559)。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㈡ 意大利战争分为哪三个时期

意大利战争指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封建战争。后转变为法西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些战争主要发生在意大利的领土上。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境内各国之间的内讧使列强的侵略计划易于得逞。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主要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作为安茹王朝继承人的法王查理八世宣布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

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领兵越过阿尔卑斯山,向那不勒斯前进。在阿斯提地区的皮埃蒙特部队加入查理八世的部队。法国陆军的行动得到本国舰队的保障。

北意大利和中意大利各国对查理八世没有积极进行抵抗,法军得以穿过罗马全境。

1495年1月,查理八世得到了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2月23日,查理八世进入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实行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强大,也担心发生全面起义,遂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以便把法国人逐出意大利。

参加这一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亚拉冈的斐迪南二世也加入这一同盟。

1495年7月6日,法军在福尔诺沃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

1495年12月,法军好容易才由南向北撤至北部。1496年12月,法国从那不勒斯王国领土上撤退。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继承前国王的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世在1499~1500年的一系列作战中,多次获胜,占领了米兰和伦巴第。

1501~1502年,根据条约规定,法国和西班牙军队占领了那不勒斯王国。

但1503年春,法西之间由于一些有争议的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了战争。在加里利亚河畔交战,西军取得了胜利,法国被迫放弃对那不勒斯王国的要求。那不勒斯王国沦为西班牙的领地。

第二时期是堪布来同盟向威尼斯共和国发动了战争。佛罗伦萨、斐拉拉、曼图亚以及其他意大利国家也加入了堪布来同盟。

1509年4月,罗马教皇对威尼斯下达命令,禁止做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

1509年春,法国开始对威尼斯作战,占领了它的伦巴第领地,1509年5月14日,在安亚杰洛附近法国又取得了对威尼斯人的重大胜利。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加强导致了力量的重新组合。

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目的是要把法国侵略者逐出意大利。路易十二世得知这一情况后,命令在意大利的法军统帅富瓦转入进攻。

法军向腊万纳进发,企图夺取该城。卡尔当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前来增援腊万纳守军。双方在腊万纳交战,西军被击溃。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上的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中召回了应募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了威尼斯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开始退却,1512年年底放弃了伦巴第。

1515年,登上法国王位的法兰西斯一世再度发起军事行动。法军在马林亚诺附近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兵。根据法西两国签订的努艾昂和约,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时期是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争斗为标志的。

这一时期发生过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国人逐出北意大利,继而统一自己的南北领土。这一意图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的支持。威尼斯则成了法国国王的同盟。1521年战事爆发。

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附近交战中败北,德国应募兵首次战胜了作为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

这次交战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大批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占领了米兰,逼近帕维亚。争夺帕维亚的战斗以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告终。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绝承认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了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同盟科涅克同盟,这一同盟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的桎梏。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战事在意大利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失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

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事,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

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察订立了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

但前去觐见土耳其苏丹的两名法国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又导致了1542~1544年的战争。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盟。法国的同盟者是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

1543年,法土联合分舰队占领尼察。

1544年,法军围攻卡林亚诺要塞,在切列佐列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

尽管如此,法国由于罗马帝国和英国军队攻入其境内被迫在克列彼签订了承认堪布来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

1551年,在意大利再次爆发战争,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双方签订卡托—堪布来齐和约为止。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在意大利战争期间,改进的火器首次得到广泛使用,炮兵首次参加了野战以及围攻和守卫核堡、设防城镇的战斗。

经常以封锁来代替对要塞的攻击。野战部队被派去为受敌围困的据点解围。在攻取要塞时,首先要构筑围攻线,如今围攻线必须设置在要塞防御工事炮火射程之外,然后构筑由土木工事组成的阻援线。只有在这之后,才逐步展开攻势。意大利战争证明了雇佣部队是不可靠的,雇佣部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取决于这些部队的民族特点和是否能及时付给他们薪水。

从意大利战争的全过程看,政治形势总是决定战略局势,而战斗行动却不能从本质上影响战争的胜负。这是欧洲各封建专制国家用雇佣部队进行的“内阁战争”。

㈢ 表示不知道二战时意大利是干了什么的

回顾意大利的法西斯历史,确实有许多不同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地方。纳粹德国不仅将整个欧洲卷入了战争,而且还对犹太等少数民族、共产党人、抵抗运动犯下了滔天罪行。虽然这个民族在战后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深刻的反省,但是历史上那疯狂的侵略野心和集中营里令人触目惊心的暴行仍然使欧洲人心有余悸。日本在战争中对中国和亚洲人民犯下了深重罪孽,然而战败后由于美国占领当局的姑息和冷战的影响,日本并没有对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清算,而且至今日本右翼势力仍在试图否认战争罪行、美化侵略历史,不能不令亚洲和世界人民担心。而三国轴心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则与德、日多有不同。不仅意大利在战争中的暴行与德国法西斯相比稍有逊色,而且其战后对历史的反省也与日本右翼的顽固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意大利为何赢得了世界的宽容对待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意大利虽然是法西斯的鼻祖,却不是战争的主犯。一战后,墨索里尼怀着对战争结果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的强烈憎恨,发起了意大利的法西斯运动——“战斗的法西斯”,并于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所谓法西斯,指的是一种独裁体制的象征,正是借着法西斯运动,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意大利和德国有一点是类似的——两国都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迟到者,没有在殖民主义的黄金时期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帝国。对于这一点,意大利和德国的帝国主义分子始终耿耿于怀,于是德国提出了夺取生存空间的要求,而意大利则祭起了恢复古罗马光荣的大旗。在这种扩张主义理论的掩盖下,意大利和德国一样,做着扩张和争霸的美梦。但是意大利又与德国不同。即使意大利本国的有识之士也不得不承认,意大利是一个弱国,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意大利似乎很少真正配得上“古罗马的光荣”,中世纪以来长期的政治分裂和内部纷争使得刚刚走入现代列强体系的意大利显得先天不足,饱受战乱之苦及现代工业发展的滞后更使得意大利难以挤进一流列强的行列。因而意大利在外交上长期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策略,以图在大国斗争之间捞取利益。一战前意大利在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之间的首鼠两端以及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以牟利的行为就是这种外交策略的典型体现。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并不甘心被绑上德国的疯狂战车。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问题上意大利还曾经陈兵德奥边境,不惜与德国翻脸。甚至到了德国突袭波兰的前夕,墨索里尼还打算“体面地”摆脱德国人。然而希特勒借支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之机取得了墨索里尼的好感,并进而一步步地将意大利带进了轴心国的战争旋涡。因而不少人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意大利在二战中是出于一种实利主义的动机和冒险主义的野心而做了错误的选择。意大利的外交投机曾经在一战中换来了些许虚幻的利益和光荣,在二战中却将其拖进了痛苦的深渊。因而毋庸讳言,意大利是发动法西斯战争的“从犯”,其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固然极不光彩,却更为可悲。在西方盟国眼中,意大利法西斯只是“小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侵略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然而在美英为首的西方盟国眼中,意大利所犯下的战争罪行要远小于纳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最大恶行便是其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的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意大利军队对装备落后的埃军使用了毒气战等卑鄙手段,将战争变成了屠杀。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对于自己手上还沾着殖民地人民鲜血的英、法等国家来说,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暴行并不是那么不可容忍。甚至到了二战后的1956年,英、法为了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还发动了侵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因而在殖民主义的话语背景下,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并不占有高于意大利的道义优势。在欧洲战场,意大利的主要侵略方向是巴尔干国家及希腊而非西方大国,在正面战场上也不曾给英、法、美等战胜国造成过重创。因而在西方盟国眼中,意大利并不是一个可怕的魔鬼,而是一个软弱的敌人。此外,历史学界传统上一直认为意大利在法西斯统治的前10年并未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迫害,即使在德国的敦促下也未曾建立疯狂残忍的犹太集中营。虽然近年来有一些历史学家声称意大利也曾对犹太人进行过残酷的迫害,但西方主流观点仍将意大利法西斯与纳粹德国“区别对待”。不少欧洲人认为墨索里尼是一个暴君,却不是一个杀人狂。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2003年曾表示墨索里尼没有人们说的那样坏,此言一出虽然激起一片谴责之声,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对意大利法西斯历史评价的一种传统看法。二战结束后,战胜的同盟国不仅拥有着清算法西斯的权柄,也执掌着衡量这场战争的道义标准。他们从自身的悲惨记忆出发,自然会对德国法西斯的罪孽加以更多的关注,而对意大利的恶行宽容地网开一面。在对待日本战争反省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情况,当今不少欧美人士难以理解中国以及东亚人民何以对日本反省历史的态度揪住不放,其实这正是因为他们仍戴着一副西方中心主义的道义眼镜。试想如果今天一个德国政治人物发表与日本右翼分子类似的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欧洲人定会做出比中国及东亚人民更为激烈的反应。欧洲近年来由于右翼言论而导致的多次政坛丑闻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平心而论,意大利在二战中所犯罪行与德国相比的确显得更加“温和”。意大利民族文化和性格影响了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行为。许多二战题材的意大利电影和文学作品都较为客观地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对法西斯、对战争的一种漠不关心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与德国民众在纳粹统治时期的风尚大不相同,这也许正是意大利民族善良本性的一种展现。意大利最早退出了战争,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正是由于意大利民族的善良本性,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和野蛮侵略政策始终遭到意大利人民的抵制。从战争爆发时起,意大利共产党人联合社会党、共和主义左派等正义力量展开了地下抵抗运动,与法西斯势力进行了殊死斗争,在盟军进入意大利后,抵抗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解放了上百座城市,逮捕并处死了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在战争末期的倒行逆施使他最终众叛亲离。1943年7月24日,墨索里尼垮台。4天后,法西斯党被解散。为了延缓德国的报复,意大利新政府表面上继续与德国一道作战,暗中却开始了与盟国的谈判。9月,意大利和盟军签订了停战协定。10月,意大利正式退出法西斯集团,并向德国宣战。正是由于意大利在战争后期的明智选择,不仅避免了自己落得个玉石俱焚的下场,也极大地减少了盟军的损失,牵制了德军的部分兵力,有力配合了盟军南欧战线的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意大利虽然与德国、日本一道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大门,但是理智的意大利人民最终抛弃了法西斯主义的狂想,加入到正义的阵营。因而意大利应当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宽容。意大利敢于正视错误,对历史进行了真诚的反省。对于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意大利秉持着一种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态度。正如德国 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谢罪的一跪赢得了受害者的原谅,意大利人对待历史的方式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学校教育中,意大利人从来不隐晦自己的过错,对意大利侵略别国的历史也给出了正确的历史定论。对法西斯主义的态度至今仍是意大利政坛的一道警戒线,任何政治人物的反犹主义或亲法西斯言论都会导致广泛的批评,严重者还会因此下台。前面提到的贝卢斯科尼总统的例子便是如此。可以说,意大利人对待历史的理性态度是获得世界人民原谅的根本原因。历史是多解的,对任何历史事件的评价都应避免绝对化和一元化的倾向,而应该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照。世界人民对意大利的宽恕既与西方盟国的思考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关,也是由于意大利对历史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反省。但历史又是严肃的,有其牢不可破的逻辑和不容触犯的原则,任何人想歪曲历史、挑战人类的道义底线都将被历史证明是不明智的行为。意大利的选择值得某些国家借鉴。

㈣ 二战时期意大利法西斯的恶行

效忠于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曾犯下罄竹难书的暴行。多年来,世界上的正义力量一直在抨击德国和日本的纳粹暴行,但意大利政府却躲过指责,甚至成功地使那些军人逃脱了惩罚,犯下无数暴行的法西斯分子却能从容度晚年。60年过去了,这一过去闻所未闻的阴谋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法西斯分子安度晚年

意大利历史档案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基奥万尼‧拉瓦利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事迹。他是一名警官,职责是维持社会治安,严打各类刑事犯罪分子。他曾在侦破1969年轰动一时的卡拉瓦基奥艺术品被盗案中立下汗马功劳,一度还是意大利总理的顾问,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人。1989年4月30日,89岁的拉瓦利带着微笑离开人世。

然而,意大利的历史档案中却难以找到这样的史实:一名希腊警察于1941年被一名意大利军官活活折磨死。那名意大利军官还肆意蹂躏希腊妇女,他甚至下令将煮沸的食用油浇到70名犯人的身上!

有谁会想到,那名意大利军官就是基奥万尼‧拉瓦利!二战结束时,拉瓦利是意大利臭名昭着的皮尼罗洛陆军师的一名中尉,他落在了希腊人手里,鋻于罪行严重,希腊司法部门将他判处死刑。

意大利虽然属于战败国,但仍极力掩盖墨索里尼军队的暴行。拉瓦利被判死刑后,意政府以不支付战争赔款相威胁,要求希腊政府立即释放拉瓦利。战后希腊百废待兴,急需资金,在意大利的威胁面前,希腊妥协了。

后来,有一位美国人对于这一奇怪现像提出质疑。历史学家迈克‧帕鲁姆波写了一本关于二战的书,书中对意大利军队的暴行,包括拉瓦利在希腊的所作所为作了详细的描述。然而,拉瓦利在几个政界中很有影响的朋友的支持下公开声称,如果帕鲁姆波不把有关他的部分删掉,他将把帕鲁姆波推上法庭。结果,帕鲁姆波也妥协了,这本书到现在也没有正式出版。

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拉瓦利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像意大利政府的秘密一样,被继续掩盖着。

事实上,墨索里尼的侵略军杀害了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他们轰炸红十字组织,投放毒气,将集中营中的婴儿活活饿死,甚至想铲除其他民族的文化,可谓无恶不作。

据历史学家提供的证据,意军的皮特罗‧巴多基利奥将军指挥手下的飞机向埃塞俄比亚一些村庄和红十字会营地投放了280公斤毒气弹。但他没有受到审判,而是老死在病床上,而且下葬时胸前挂满了勋章。在他去世后他的故乡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

多年来,世界上的正义力量一直在抨击德国和日本的纳粹暴行,但意大利政府却成功地躲过了指责,不仅没有人指责意大利军队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犯下的暴行,意大利政府还成功地使那些军人逃脱了惩罚。

非洲和巴尔干国家曾寻求对1200名意大利人处以战争罪,但意大利历届政府、学术界以及媒体不约而同地为意军队织就了一个严密的保护网,甚至还将昔日暴徒打扮成了纳粹受害者。悬挂于众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尸首

60年来处心积虑瞒史实

那么,意大利是如何将如此重要的历史事实一直隐瞒到现在的呢?设在罗马的德国史研究所历史学家莫利波‧福卡迪最近从意大利外交部的文件和外交电报中找到了重要证据。

1946年,意大利新成立的共和国得到人民认可,成为意大利合法政府,并同意向其他国家引渡战争罪嫌疑犯。但这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意大利政府知道,如果同意引渡,就会惹怒那些仍支持意大利军队的选民。为了取悦这部分选民,意大利政府开始绞尽脑汁地将意大利军队打扮成纳粹的受害者。福卡迪的研究发现,意大利政府公务员被告知,尽量向全国媒体淡化国外惩罚战犯的呼声。阿尔西德‧加斯皮里总理甚至于1948年1月19日发出特别指令:“尽量拖延,能不回答质询就不回答。”

福卡迪指出:“意政府经过精心算计,根本就没有交出任何一名嫌疑犯的打算。”当年德国纳粹也杀害了不少意大利人,可是,意大利政府担心德国以牙还牙,所以,意大利没有向德国提出引渡战争罪嫌疑人的要求。几十年后,那些杀害意大利人的德国人档案仍尘封在意大利司法部的橱柜里。

当然,如果作为战胜国的英美向意大利施加压力的话,意大利军队中的暴徒也难逃法网。但当时的英美十分担心意大利的共产党,为了换取意大利政府在其他事务上的合作,英美宁愿容忍意大利政府掩盖战争罪行。

意大利政府的诡计甚至成功地骗过了联合国,所以,尽管意大利是纳粹的主要帮凶,联合国并未特别为意大利战犯来一次“纽伦堡大审判”。结果,意大利战犯上演了“胜利大逃亡”。

还历史本来面目

50年代,有两名意大利人导演了两部描写意军占领希腊的影片,结果被当局关进了监狱。1991年,意大利一名导演推出了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影片《地中海》,片中的意军在一个希腊小岛上玩足球,品咖啡。但就是这样一部美化侵略者的影片竟然没有遭到舆论的抨击。

1989年,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时代观察”纪录片《法西斯传奇》,详细描述了意大利军队在非洲和巴尔干地区犯下的血腥罪行,以及盟国帮助意大利进行掩盖的史实。负责制作《法西斯传奇》的金-基尔比后来带着这部片子参加了佛罗伦萨电影节,一些意大利记者向该片历史顾问频频出招,他甚至收到了来自意大利老兵的死亡威胁。

这部纪录片在意大利历史学家中引起强烈反响。历史学家罗查特指出:“现在意大利人仍有殖民主义心态。”另一名历史学家波卡表示,他曾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但他查找相关文件,结果当局总是以借口“丢了”或其他理由打发了他。

意军在二战时期的暴行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焦点。意媒体近日报道,一些被迫为希特勒做苦力的意大利人已发起一场索赔运动。可以预料,随着这一运动的深入,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会越来越多地被揭发出来。

㈤ 意大利足球暴力事件始末

意甲联赛卡坦尼亚和巴勒莫比赛发生的球迷骚乱,意大利足球联盟今天明确表明了态度,由于骚乱造成的严重后果(70多人受伤1人死亡)以及恶劣影响,联盟可能将取消更多的比赛。

联盟昨天就宣布取消了本周末意大利国内联赛,原计划在周三举行的意大利与罗马尼亚队的友谊赛也将受此影响被取消,而21岁以下国家队定于星期二与比利时队的比赛同样取消。这意味着暂停联赛的时间可能将被延长。

联盟委员卢卡-潘卡里透漏他们周一将进行一次全体大会,“我们主要讨论这次骚乱,就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究竟何时恢复联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暂时我们是不会恢复联赛的。”

作为意大利运动最高负责团体的意大利奥委会也将就此事在周日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自然是讨论进来意大利足球赛场内日益增多的暴力事件。甚至意大利内政部长阿玛托也将在周二国会下议院例会上讨论此事。

阿玛托和意大利体育部长梅兰德里会在周一先见面,目的就讨论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所说的建议的可行性。普罗迪得知这次骚乱后层表示:“我们可能需要讨论下对意大利足球联赛进行长期禁赛的可能性,希望通过一些强制手段能根本解决目前日益增多的球场暴力事件。”

而此次暴力事件同样震惊了刚刚上任不久的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任何球场内的暴力事件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在足球领域这种事情应该彻底杜绝——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心慈手软!我们绝不会妥协,同时必须行动起来。”普拉蒂尼激动的说“现在必须团结起来一起行动,以便维护意大利足球的威信,从而对意大利足球进行真正的支持,借此事找到一直困扰整个欧洲足坛的球场暴力问题的解决方法!”

据安沙社报道,此次事件总共造成71人伤亡,其中61名是警员,而现年38岁的警员拉西蒂则献出了生命。当时几个情绪失控球迷将自制爆炸物投向警察,刚好在拉西蒂身旁发生了爆炸。

意大利通讯社报道说共有22名球迷被逮捕,其中8名成年人,而另外9人均是未成年人,但是这15人都不是杀死拉西蒂的嫌犯,卡坦尼亚警方并未对这则消息进行回复。

然而事情也许并非简单的球迷骚乱,天空体育称曾接到匿名检举,这次事件并非简单的球迷骚乱,“通过电视镜头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一小部分犯罪分子没有和骚乱球迷在一起,而是单独行动的。可以看出他们进入体育场是有预谋的,目的就是攻击警察。”天空体育一位工作人员透漏了这个消息。

这次事件牵扯的事情是在太多,政界、足坛甚至恐怖分子。而我们可能关心更多的是意大利足球是否会因此受到严厉处罚,或许意大利足坛将再次遭受一次重创。

㈥ 意大利战争的第一时期有哪些结果

意大利战争第一时期:1494~1504年。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在意大利亲法贵族的配合下,查理八世的军队穿越罗马全境,经过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直逼那不勒斯。一路上没有遇到各公国的认真抵抗。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后,便于2月23日开进那不勒斯城,阿拉冈王朝国王弗兰第诺惊惶出逃。查理八世自称是“法兰西、那不勒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国王”。

然而,法军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增收新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民起义,于是在1495年3月建立“神圣同盟”(也称“威尼斯同盟”)以图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公爵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同盟。查理八世急忙从那江协斯北上,1495年7月6日在福尔诺沃遭“神圣同盟”军队包围,法军战败。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但军队主力得以保存。查理八世的继承者路易十二不甘心法国退出意大利,于1499年远征米兰公国。在1499~1500年几次交战中,法国先后获胜,相继占领料兰和伦巴第。1500年,法西两国勾结占领了那不勒斯,推翻了阿拉冈王朝。根据条约,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那不勒斯。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分赃不均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的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军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㈦ 二战时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残忍暴行

德国:种族灭绝、建立集中营,如奥斯维辛等死亡营日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在东北地区成立七三一部队,拿活人做细菌试验意大利:武力入侵埃塞俄比亚,血腥镇压国内反法西斯势力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暴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人流量多少 浏览:690
刺激战场印度服怎么登录 浏览:800
3d印尼龙粉末哪里有 浏览:772
印尼青山工作简历怎么写 浏览:829
中国信必可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470
中国现在发快递到美国要多久 浏览:686
意大利的国旗跟什么相似 浏览:233
匡威与意大利utt哪个好 浏览:800
中国心冠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浏览: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状病人 浏览:583
伊朗美军基地有多少 浏览:97
伊朗和伊拉克哪个实力 浏览:911
美国拒绝伊朗总部说明什么 浏览:210
意大利签证有什么用 浏览:508
伊朗国内油价多少 浏览:652
伊朗疫情怎么稳定 浏览:45
加拿大人在中国哪个城市 浏览:336
越南当地人买什么礼物 浏览:545
印尼虎一直张着嘴怎么办 浏览:990
在韩国如何申请去越南签证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