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分别发动过什么战争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国内经济困难,军事准备不足,
担心参战后会招致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打击,因此,意大利采取了
中立的立场,宣布自己是非交战国。后来在希特勒的煽动下 先是首战法国,然后是希腊 ,再死非洲 ,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也是一直是随风倒的国家。【如需详细可以追问 ,拒绝ctrlc+v 包您满意!】
⑵ 意大利独立战争的战争经过
第一次独立战争是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848年1月,西西里首府巴勒莫人民起义,赶走那不勒斯王国军队,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揭开意大利独立战争序幕。
起义迅速发展到伦巴第、威尼斯、托斯卡纳等其他邦国和地区。3月18日,米兰爆发反奥起义,宣布成立共和国;威尼斯人民起义,宣布建立独立的威尼斯共和国。在23日,撒丁国王查理·阿尔伯特在全国反奥运动推动下对奥宣战。4月,其他邦国相继参战。但是,战至4月底,罗马教皇呼吁停止反奥战争,并从前线撤回军队。
初期,意军在伦巴第取得一些胜利,但人民武装斗争的发展引起各邦君主恐惧,一些邦国从前线撤军。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二世发动政变,推翻自由派内阁,屠杀爱国者,从而削弱了反奥力量。
5月,西西里起义被镇压,各邦君主的叛变使奥地利获得了喘息之机。6月,奥军得到增援后转入反攻。6月底重占米兰并围攻威尼斯。7月23~25日,奥军约7万人在J.拉德斯基指挥下在库斯托扎与撒丁王国军队4.3万人决战。撒军大败,损失约9000人。
8月9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撒丁王国将伦巴底、威尼斯、帕尔马和莫德纳等地割让给奥地利。反奥战争失败激起各阶层人民愤慨,以G.马志尼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再次起义。8月11日和23日,威尼斯和托斯卡纳人民相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月15日,罗马爆发大规模起义,翌年2月宣布成立共和国,建立以马志尼等三人为执政官的共和政府。
在日益高涨的反奥浪潮推动下,撒丁于1849年3月12日再次对奥宣战。23日,撒军10万人与奥军7万人在诺瓦拉再战,又遭惨败。查理·阿尔伯特被迫退位,其子埃马努埃尔二世即位后与奥停战议和。
罗马教皇向欧洲天主教国家求援,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聚会加埃塔,制定联合干涉罗马共和国计划。4月托斯卡纳共和国被颠覆后,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王国军队联合进攻罗马共和国。法军1万人向罗马进逼,奥军侵占博洛尼亚,西军逼近罗马以南,对罗马形成围歼态势。意大利民族英雄G.加里波第率共和国军多次挫败敌军进攻,迟滞敌军推进,罗马共和国暂时转危为安。
6月,法军得到增援后,双方在罗马城外激战。6月23日,法军发起总攻,共和国军损失惨重,无力再战。7月1日,议会决定停止战斗,撤出罗马;3日,法军开进罗马城,教皇政权复辟。8月22日,威尼斯被奥军攻占。至此,首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失败。 第一次独立战争的失利,资产阶级民主派受到沉重打击。50年代,民主派不断分化、瓦解,资产阶级自由派应运而生。
进入50年代后,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企图借助法国收复被奥占领的领土,以实现国家统一。法皇拿破仑三世则以“解放”意大利为借口,企图实现其领土野心。1858年6月,撒丁首相C.B.加富尔和拿破仑三世在普隆比耶尔缔结反奥军事同盟,法国应允出兵协助撒丁,把奥地利势力逐出伦巴第和威尼斯,条件是撒丁将萨伏依和尼斯割让给法国。
1859年4月26日,奥地利向撒丁宣战。29日,奥军约17万人(由F.吉乌莱任总司令)越过提契诺河,进入皮埃蒙特,战争爆发。初期,撒军约5.6万人被迫后退。5月中,法军11.6万人(由拿破仑三世指挥)与撒军在亚历山德里亚和卡萨列蒙菲拉托地域会合。5—6月,撒法联军先后在蒙特贝洛和马真塔击败奥军,迫其退守明乔河一线。吉乌莱被撤职,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亲任统帅。6月24日,双方各投入约16万人,在维罗纳附近的索尔费里诺村决战。奥军再败,损失2.2万人,撒法联军损失1.7万人。奥军被逐出伦巴第,败局已定。对奥战争推动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人民起义浪潮席卷意大利北部和中部。4~6月间,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和教皇国等邦国先后爆发起义,推翻君主政权。加里波第率“阿尔卑斯猎人兵团”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寻机打击奥军。
拿破仑三世对意大利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感到震惊,7月11日单独同奥地利缔结停战协定。奥地利同意将伦巴第交由法国转让给撒丁,但仍占威尼斯,并从法国得到恢复托斯卡纳等邦君主政权的保证。11月10日,撒丁迫于法国压力与奥地利签订和约,承认法奥协定条款。意大利人民对此极为愤慨,意大利中部诸邦人民纷纷开展武装斗争,抵制君主政权复辟,推进国家统一。1860年3月,中部各邦举行公民投票,正式并入撒丁王国。4月,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爆发起义。加里波第率红衫军增援西西里,至7月解放全岛,为进军意大利本土做了准备。8月开始进军那不勒斯,回师意大利本土。8月19日拂晓,在卡拉布里亚登陆;20日发起勒佐之战;勒佐之战后,加里波第挥师北上,直取那不勒斯。9月解放那不勒斯。10月,南意大利举行公民投票,并入撒丁王国。
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至此,除威尼斯仍由奥地利统治、罗马处于依附法国的教皇统治之下外,意大利基本实现了统一。
意大利王国成立后,企图通过王朝战争,夺取威尼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而发生尖锐矛盾。
1866年4月,为收复威尼斯并获得普鲁士1.2亿马克的援助,意大利与普鲁士结成反奥联盟。6月17日,普奥战争爆发。20日,意大利对奥宣战。意军主力12万人在明乔河一线展开,实施正面进攻:部分兵力从博洛尼亚和费拉拉地域攻击奥军翼侧和后方。23日,意军发起进攻,次日在维罗纳西南库斯托扎与阿尔贝特大公指挥的奥军8万人激战,因指挥有误遭惨败,损失8000余人,余部越过米兰平原向西败退。奥军虽获胜,但因对普作战失利,无力追击意军。7月20日,意海军在利萨海战中也遭失败。与此同时,加里波第指挥的志愿军在亚平宁山区连战皆捷,解放南蒂罗尔。但意大利政府迫于普鲁士俾斯麦政府压力令其撤军,南蒂罗尔再度为奥军所占。奥军在普奥战争中战败,决定了奥意战争的结局。8月10日,意、奥签订停战协定,10月3日签订《维也纳和约》,威尼斯地区归并意大利。
1866年10月,加里波第率军打败一支教皇部队,攻占蒙特罗顿多要塞。法国拿破仑三世为阻止加里波第进攻罗马,派远征军经海路在奇维塔维基亚登陆,于10月26日进驻罗马。11月3日,加里波第率部进至门塔纳,遭法军和教皇军队阻击。由于法军装备新式步枪,火力密集,加里波第部遭重创,进军罗马行动再次受阻。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被迫撤回驻罗马法军。9月2日,法军在色当之战中大败,拿破仑三世成为阶下囚。意大利王国政府不再担心法国的干涉,遂派6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在加里波第部之前夺占罗马。9月20日,政府军和加里波第部同时开进罗马城。
罗马教皇庇护九世下令停止抵抗,避居梵蒂冈。意大利王国政府同意教皇避居梵蒂冈,每年拨款12.9万英镑作为教皇的经费。
至此,意大利最后完成统一,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封建割据局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意大利独立战争虽然是在自由派贵族领导下进行的,但以加里波第、马志尼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1871年1月,意大利王国首都由佛罗伦萨迁至罗马。
⑶ 二战时意大利赢过几场战役
可以说没有一场胜利呵呵按照时间顺序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
1935年10月2日,墨索里尼发表演说,叫嚣“坚决惩罚埃塞俄比亚”。这实际上是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的宣战。10月3日清晨,意大利不宣而战。意大利军队30万人从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出发,兵分3路向埃塞俄比亚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一举占据整个埃塞俄比亚。 总共65万意大利军队在飞机、坦克、毒气和法西斯德国的武装帮助下用了一年时间才占领埃塞俄比亚。1941年,装备极差的埃塞俄比亚游击队赶走数十万意大利军队,埃塞俄比亚重新独立。这是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第一次被彻底赶出一个国家。
(飞机大炮打不过埃塞俄比亚大刀长矛也就只有意大利了)
1939年4月7日,4万名意大刮入侵部队突然占领阿尔巴尼亚的重要港口、机场,阿尔巴尼亚国王带着刚出生的王子逃往希腊。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向英法宣战,6月21日超过24个意大利师分3路越过意大利接壤法国的边界,他们向2个方向进攻,经阿尔卑斯山及沿地中海方向向尼斯进攻,意大利部队对驻守在法国南部山区的法国军队有着六比一的绝对优势,之后,意大利军因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寒冷天气和阿尔卑斯防线及地中海区马奇诺防线南部遇到顽强抵抗,他们只前进了5公哩及于里维埃拉停止前进。 超过24个意大利师付出大量死伤,大约5,000人,而对面的法国4个师只有40人死,84人伤,150人失踪。
1940年08月05日意大利入侵英属索马里。东非十万大军被不足万余英国人全歼。
1940年09月13日意大利入侵埃及。 北非以5敌1,却全线崩溃。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英军长官通过电台询问坦克手抓了多少个俘虏,得到的回答是1英亩军官,9英亩士兵。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法国人还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领土。
1941年4月11日意大利进攻南斯拉夫。
一名被南斯拉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1941年6月22日,跟随德军进攻苏联。
在1942年12月 苏联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⑷ 1859年意大利发生了什么战争
1859年5月,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和撒丁联合对奥地利开战,加里波第率猎兵团深入敌后,连战皆捷,成功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深感震惊的奥军统帅部不得不从第2军团抽出加强有炮兵和骑兵的鲁普雷希特旅来对付他。5月26日,在瓦雷泽到科摩的道路上,猎兵团经短促激战,力挫奥军鲁普雷希特旅。奥军司令部又派勇将卡尔·乌尔邦男爵率6000多人据守科摩顽抗,但加里波第亲率3000人的猎兵团猛冲猛打,仅一个早晨就攻克科摩,乌尔邦带残部一直败退到芒扎才稳住阵脚。
加里波第充分利用了胜利的影响,大举向前推进,沿途派出骑兵四出侦察,一度兵临布雷夏城,民间谣传他手下有20000雄兵,正欲攻取奥军位于罗纳托的总指挥部,奥军一时部署大乱。在正面战场,法撒联军也在马真塔和索尔费里诺血战取胜,这激起了意大利全国的爱国热情,各地先后发生起义。然而,拿破仑三世出兵帮助撒丁,并不是为了意大利统一,因此,当他看到意大利革命局势很难控制时,便背着撒丁王国与奥地利签订了"维拉弗兰卡"协定,规定奥将伦巴底割让给法国,再由法国转让给撒丁,但奥仍可保有威尼斯。撒丁不得不接受该协定,第二次独立战争就此结束。
尽管战争半途而废,但撒丁王国毕竟收回了伦巴底,意大利统一的关键一步已经迈出。1860年4月,意大利最顽固的封建堡垒—两西西里王国也出现了革命的征兆,使统一运动再现高潮。加里波第决定组织志愿军去支援当地人民,彻底摧毁封建统治,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千人军"(又称"红衫军")。
⑸ 二战中意大利发动过或者参加过哪些着名战役印象中,意
二战中意大利军队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有名的有: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意大利派出30万部队参加了侵苏战争)、突尼斯战役(德意联军在非洲的最后一战),不过意军参加的没有一场是胜利的战役,成为德军的拖后腿部队。
⑹ 意大利战争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意大利战争是中世纪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为争夺对亚平宁半岛的霸权而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
1494年1月,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去世,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宣称:自己作为安茹王朝(属法兰西王朝的旁系)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8月,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其中包括瑞土雇佣兵),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标志着意大利战争的开始。从1494年到1559年,意大利战争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494~1504年。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在意大利亲法贵族的配合下,查理八世的军队穿越罗马全境,经过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直逼那不勒斯。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后,便于2月23日开进那不勒斯城,阿拉冈王朝国王弗兰第诺惊慌出逃。查理八世自称是“法兰西、那不勒斯和君土坦丁堡的国王”。
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民起义,于是在1495年3月建立“神圣同盟”(也称“威尼斯同盟”)以图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公爵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同盟。查理八世急忙从那不勒斯北上,1495年7月6日在福尔诺沃遭“神圣同盟”军队包围。法军战败。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但军队主力得以保存。查理八世的继承者路易十二不甘心法国退出意大利,于1499年远征米兰公国。在1499~1500年几次交战中,法国先后获胜,相继占领米兰和伦巴第。1500年,法、西两国勾结占领了那不勒斯,推翻了阿拉冈王朝,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那不勒斯。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分赃不均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的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军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时期:1509~1515年。这一时期从“康布雷同盟”对威尼斯共和国发动战争开始。1508年12月,由于威尼斯共和国借驱逐法国之机大肆扩张领土,所有反威尼斯的势力联合起来建立了“康布雷同盟”(成员包括西班牙、法国、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共同对威尼斯作战。佛罗伦萨、费拉拉、曼图亚及其他意大利国家也先后加入该同盟。1509年4月,罗马教皇禁止威尼斯做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同年春,法国出兵威尼斯,占领它在伦巴第的领地,5月14日在阿尼亚代洛一战,击败威尼斯军队,取得重大胜利。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组成“神圣同盟”,共同对法作战。1512年,法军以2.5万人、火炮50门的兵力在拉韦纳击溃由1.6万人、24门火炮组成的西班牙军队。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瑞士雇佣兵投向威尼斯,法军被迫退却,并于1512年底放弃伦巴第。
法兰西斯一世继位后于1515年9月又夺走米兰公国。1516年8月,法、西两国签订《努瓦永和约》,把米兰和那不勒斯分别划归法国和西班牙。教皇也于1516年底同法兰西斯一世签订教务专约,承认法对米兰、帕尔马、皮亚琴察的占领。1517年,法、西和“神圣罗马帝国”缔结《康布雷条约》,肯定了法国在意大利的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然而,战争不会就此结束。
第三时期:1521~1559年。这一时期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查理五世)后,法、西瓜分意大利的战争为标志。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军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军。1525年2月的帕维亚一战,法军惨败,法皇被俘。1527年,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在不利形势面前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主权要求。7年过后,法兰西斯一世再次挑起战争,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法国使者在米兰被杀一事引起了1542~1544年的战争,法国同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结盟,查理五世与英国结盟。法军先后占领威尼斯和马里尼亚诺,但查理五世却攻入法国境内。双方于1544年签订《克雷普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意大利战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占明显优势。1559年4月,法、西缔结《卡托——康布雷西和约》,正式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争夺,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得以巩固,意大利的分裂局面依然继续。
⑺ 意大利战争指的是哪些战争
意大利战争指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封建战争。后转变为法西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些战争主要发生在意大利的领土上。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境内各国之间的内讧使列强的侵略计划易于得逞。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