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欧洲央行为什么不能救意大利

欧洲央行为什么不能救意大利

发布时间:2023-01-10 23:53:32

① 欧洲央行简介有吗

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负责欧元区13国的货币政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央行之一。欧洲央行成立于1998年6月1日。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

组织结构

欧洲央行的组织结构模仿德国央行和地方银行。欧洲央行由一个董事会管理。其中主席负责领导职责,董事会成员是由政府官员、欧洲央行体系中的地方中央银行代表。

执行董事会

执行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制定银行政策。他们是由欧元区成员国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根据2005年达成的一项默许,6个席位中的4个将是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欧洲央行主席

1999年,德伊森贝赫成为欧洲央行的第一任行长,他是荷兰银行前主席,荷兰前财政大臣。2003年特里谢继任成为现任主席,帕帕季莫斯出任副行长。

欧洲央行系统(ESCB)

欧洲央行系统是由欧洲央行和27个成员国的地方央行组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欧洲的货币政策机构是一个由央行和来自各国央行官员构成的体系。

目标和任务

目标

欧洲央行首要目标是保持欧元区物价稳定,例如控制通胀水平。目前的目标是控制通胀水平在低于但接近2%水平。此外,在不损害物价稳定目标的同时,央行还需支持欧盟的经济政策。根据欧盟协议的第二条款,支持内容包括包括促进就业、持续而无通胀的经济增长。

任务

欧洲央行的主要目标是制定货币政策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货币政策会在欧洲央行的官方网站上公布出来。

为实现目标央行有以下工具可以使用:

1.主要再融通操作(Main Refinancing Operations),央行以拍卖的方式将货币注入银行系统。

2.存款工具((Deposit Facility)私人银行在央行的隔夜存款。

3.不足调节融资(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 欧洲央行借给私人银行的隔夜贷款

此外,除货币政策之外的其他任务是:

1.外汇市场操作指导,欧元区官方外汇储备的管理。400多亿欧元外汇储备中30%是德国央行的黄金,另有20%来自法兰西央行。各国央行对各自的外汇储备和黄金仍然拥有所有权,但是,根据马斯特里赫特协议,欧洲央行有权配置这些资产。

对欧洲央行的批评

对央行的批评主要来自两方面

通胀目标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央行应该采取一个像英国央行那样的通胀目标。英国央行的通胀目标是2.0%,上下浮动范围为1%。而欧洲央行“低于但是接近2%”的通胀目标不够清晰。

一些批评认为赋予欧洲央行的目标不恰当,欧洲央行为了控制通胀水平可以设定利率,一些人觉得这个目标过于狭隘,利率的决定无法更好地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这种关于什么目标应该被设定的批评在许多中央银行中都存在。有批评认为欧洲央行设定的低利率对于存在资产泡沫的欧洲地区是不适合的,低利率曾是引发爱尔兰地区资产泡沫的因素之一。

独立性

欧洲央行在建立时,被设计独立于政治干预之外运作。它的目标和权力是政治权力建立的,但是,决定如何使用最佳货币政策以满足目标的问题还是由央行独立解决,这就是所谓的央行独立性。许多欧盟国家的央行独立于欧元区之外,例如丹麦国民银行和英国央行。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一个独立的央行可以避免由于政治目的而对宏观经济的干扰。一些人认为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并不民主,他们批评央行的决策过程和目标,宣称央行实际上是排斥欧盟国民的,对于国民来说很神秘,缺乏反馈机制,不能反应人权和自然环境问题。

欧洲央行现在向欧洲议会和部长委员会负责,委员会任命欧洲央行的行长和副行长以及其他执行董事成员。提名成员必须先后获得议会和委员会的同意才可以上任履行职责。而且,央行主席每年必须向议会汇报年度工作。央行主席或是副主席每年必须4次向议会的货币事务委员会汇报工作,根据议会或是央行的要求,次数还可以增加。

欧洲国民可以通过正式的国民选举程序来间接影响欧洲央行。然而即使通过正式民主选举,被选举出来的政治代表也可能没有太大力量来直接将这些经济改变的主张传递给欧洲央行。

② 评述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及走出危机的途径。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
一个主权债务危机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
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意大利和西班牙谁将是欧债危机下一个倒掉的“多米诺骨牌”成为议论沸点。 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9%,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上限,在欧盟各国中仅次于希腊的142.8%。此外,意大利经济增长乏力,出口增长趋势微弱,进口商品价格高涨,恶劣的经济环境使得意大利的危机雪上加霜。 西班牙也面临着被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数据显示,西班牙2010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9.2%。尽管西班牙政府正实施30年来规模最大的预算削减措施,同时还采取措施提高退休年龄和缩减裁员成本。但国际基金组织认为,西班牙为防止债务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不够完整,其面临的债务风险相当巨大。 据报道,金融大鳄索罗斯将欧债危机的爆发归咎于德国的自私及不作为。他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坚持自行维系本国金融体制安危,才埋下了今日欧债危机的祸患。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则呼吁国会尽快通过紧缩方案。然而,据资料显示,意大利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03%,这种缓慢的经济增长一旦遭遇财政紧缩,就可能陷入衰退。如果意大利向外界求助,就必须进行经济紧缩,因此可能陷入经济衰退和公共债务上升的双重困境。 作为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对市场的冲击力度远非希腊等国可比。 鉴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庞大的外债规模,有分析认为,如果两国陷入债务危机无法从市场融资,那么欧盟其他国家将没有足够力量来援救意大利和西班牙,欧元区有可能因此分崩离析。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波及核心国家,全球市场的投资方向将会逆转,资金撤出股市、商品市场,进入贵金属市场等寻求避险。这将导致资产价格明显波动,或许将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随着意大利及西班牙国债危机逼近,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也开始面临债务风险。有迹象显示,市场投资者正在做空法国主权债券,债务危机正步步紧逼。
欧债危机背后的美债踪影
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事实上,美国依然延续其金融货币霸权所赋予的“结构性权力”。而自从欧元诞生之日起,欧元就作为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挑战美元霸权体系。 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欧元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由于欧元区主要出口商品品种与美国具有竞争性,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 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欧元诞生之后占全球总外汇储备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美元则持续下降。根据IM F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倒U”型走势,在欧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占世界储备的比重从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从2001年以后,美元的比重就开始不断下降,截至2010年已经滑落到62.1%。 然而,对美国的威胁似乎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为担忧的。在借款“依赖型”体制下,美国长期国际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能够维持,需要以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为保证。而要保证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就必然要依赖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换取美元,其他国家又用换取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投资于美国,于是美元回流至美国,为其债务进行融资。 令美国担忧的是,与美国相似欧洲国家也基本是“债务依赖型国家”。根据IM F的数据库,世界外债发行数量最多的前十个国家,包括了美国、7个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对外发行的债券占全球的83.8%,而这其中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45%,已经超过了美国32%左右的份额,无疑这是对美国债务依赖体系的最大挑战。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成为美国债务的最大买家,并且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让债务货币化。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5月初的27231亿美元,是危机前的3倍。而今美联储即将在6月停止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由谁来继续接手如此庞大的债务是最大的问题。在美国货币和财政双双承压的情况下,只有制造一个比美国国债还烂的债券,才可能让金融市场在坏与更坏之间选择一个较好的。 于是,近期美国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比利时的主权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而美国成了这场危机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美股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尽管当前美国国债已经突破债务上限,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创下五个月低点,美国国债受到超额认购,债务融资得以顺利进行。 内外夹击之间,欧债危机不再是欧洲五国的危机,债务危机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蔓延的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等待欧洲将是新一轮的债务风暴。□张茉楠
欧债危机或将大爆发
上周末,原商务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说:“为了防范风险,中国不会再急于买入欧债。中国已经买了很多欧债(大约占外汇储备的1/4左右),如果欧元下跌,中国将出现巨额亏损。欧洲到底怎么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国能做的很有限”。 这是一次微妙而明确的表态。笔者认为,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当然也是痛苦的决定——不买欧债,美债也不能多买,中国的外汇储备买什么? 欧元从上周五下午开始出现破位下跌走势,虽然当晚美国非农数据极差,远远低于预期,但欧元在短暂反弹后仍然下跌,这预示着欧元将向震荡市的下轨靠拢,很可能在本周跌破14000整数关。 欧债危机的本源是欧元区竞争力的持续下降。以前这种竞争力下降的趋势仅仅表现在二三线国家,而在欧债危机被一次次进行施救之后,欧元区一线国家也出现明显的疲态。8月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经济数据发出了极负面的预警,包括德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0.9,预期为52.0,是2009年9月以来最低。法国8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更差,只有49.1。德法两国的数据说明,欧元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增长率已经近零。虽然我们不能得出德法两国是被希腊这样的国家拖下水的——救人的人被拖下水很正常——结论,但德法两国已经没有余力救助欧元区二三线国家,则是事实。而没有了德法两国经济支撑的欧元区,会发生什么事是可以预期的,强势欧元则是不能预期的。 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第二个原因是施救方案不切实际。欧债危机的源头是绝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都严重地违反财政纪律,但欧盟制定的施救方案则是让德法两国包括欧洲央行都严重地违反财政纪律——动用公共资金和储蓄存款去购买欧元区二三线国家的国债。其结果如何,虽然不能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起码是向受援国家发出了错误的信号——可以赖在大国身上,债主身上。 从外媒报道中得知,在欧洲央行(ECB)上月决定购买意大利国债后,该国明显地放缓了预算整固措施。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将削减巨额公共债务的许诺完全变成了空话。德国的媒体干脆说:就是因为欧洲央行的介入导致意大利预算措施更为混乱。由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意大利国债,意大利的预算措施每天都在变,该国国债收益率因欧洲央行的购债操作而有所下滑,这给意大利政府发出了可以放松削减赤字努力的信号。因此,购买意大利国债的决定是错误的。虽然犯错误的不仅仅是欧洲央行。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断尾,就是放弃强势欧元政策。当然这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程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 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欧元区17个国家本来就是一团散沙,却非要制造坚强如钢的假象。欧债危机从希腊蔓延到爱尔兰,欧元区领导人无数次聚会,每一次都向全世界发表声明显示欧元区的团结以及多么的具有强大的实力。但只要会议一散,杂音立即通过媒体发出,小动作更是不断。 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第四个原因是欧元区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错判形势。 欧债危机怎样解决?预计很难拖过9月,解决的方案不是继续购买欧元区出问题国家的债券,也不是建立所谓的欧元区统一债券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断尾,将希腊开除出欧元区。但客观地说,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因为比希腊大许多倍的欧元区第三号国家意大利要出事了,后面还排着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要想都救,欧元区根本没有这个实力。最后的办法就是逼迫欧元区高负债国家变卖资产还债,但价格只能随行就市。只有报价更低,市场才起作用,这就需要欧元下跌! 可以肯定地说,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是在欧元大跌之后才能评估的。如今欧元已经跌破欧洲央行死守的防线13850,最低一度跌至13386,未来还需要至少15%的跌幅。 中国怎么办?只能看着,不能再买,不要想补仓。外汇储备本来就是“鸡尾酒式”的,欧元是相对其他货币下跌,欧元跌,美元会涨,其他货币更会涨。可以庆幸的是,我们持有的欧元资产还不是很多,1/4的外汇储备在贬值,另外四分之三的储备在升值,即使欧元贬值幅度很大,我们受的损失也不会大。问题是今后不能再买欧元了,外汇储备也不能继续大幅度增加了。欧债危机告诉我们的教训不仅是欧元区国家存在问题,而是全世 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不可靠。可靠的办法不是无限度地扩大储备,而是怎样将储备花出去。
欧债危机扩散
欧债危机正在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这次轮到法国。着名评级机构穆迪已经发出警告:将在未来3个月内考虑是否将法国国债AAA评级置于“负面观察”。负面观察往往是降级的前奏。 穆迪在声明中称,与其他欧元区主权国家一样,法国的财政状况有所弱化;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法国,导致其财政指标在其他AAA国家中是最差的。 目前欧元区共有6个国家享有AAA级评级,分别是法国、德国、荷兰、芬兰、奥地利和卢森堡,法国负债水平最高。IMF称,2011年法国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85%,在全球AAA级国家中都属高位。10月17日,法国国债与德国国债的利差扩大到创纪录的93.2个基点,而在今年4月利差仅有29个基点。 法国评级遭受新一轮压力主要由其银行系统对欧洲主权债务的巨大风险敞口,以及对其他国家加大救助力度所致。 欧盟正准备要求欧洲银行提高核心资本金的规模和质量,政府将对未达标银行进行注资。除了自身的负担,身为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也是欧盟救助资金的第二大出资国。目前欧元区正在研究如何扩大EFSF的借贷规模,防范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更大规模经济体陷入危机,而这也将进一步增添法国的公共财政负担。 此外,法国的经济增长形势也让公共财政不容乐观。10月18日巴鲁安承认,此前对于2012年GDP将增长1.75%的预测过于乐观。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法宾·祖莱格则认为,在经济增长潜力上,法国与(陷入困境的)西班牙并无太大差异。 法国主权评级遭受压力将让欧元区对债务危机的应对更为困难。目前EFSF所拥有的AAA级评级是基于各出资国家的评级水平做出的,因此,穆迪在17号也表示,如果法国遭受降级,EFSF的最高评级也会受到质疑。 对此,欧洲正在努力将永久性的危机应对机制欧洲稳定机制(ESM)提前运行。ESM的最重要特点是它享有类似于IMF一样的国际机构身份,从而不受出资方评级的影响。按照原定时间表,ESM将在2013年夏天取代EFSF开始运行,但目前欧洲希望将此提前一年,至少在2012年内实现

③ 土耳其和意大利双重危机前 德拉基却很淡定

土耳其的货币危机、意大利的债券危机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实行的保护主义,都让人们关注欧洲央行是否需要采取行动保护欧元区经济。

在7月份的政策会议上,政策制定者们表示,全球不确定性“显着”,但他们仍坚持自己的计划,以控制刺激措施。

与美联储一样,欧洲央行也押注欧元区经济增长足够稳固以防止危机蔓延。不过,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表示,多年的危机抗争意味着,他现在领导的是一个“不同的央行”,并拥有“非常、非常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

资产购买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预计”将在10月份放缓购债计划,并在年底限制债券持有量,届时持有量将达到2.6万亿欧元(合3万亿美元)。购债计划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如有必要,该计划留有扩大购买的空间。

不过,购债计划并非没有障碍。它可能需要放松购买的规定以克服某些市场的供应不足,还可能引发德国等批评量化宽松政策的的不满。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驻伦敦高级经济学家Anatoli Annenkov表示:“欧洲央行一直相当透明,它们的回旋余地更有限。但我认为这不会阻止他们做任何事情。”

利率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欧元区经济学家Claus Vistesen表示,央行对经济困境的标准反应是降息,但这对欧洲央行来说似乎有些牵强。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预计将利率维持在低位“至少至2019年夏季”,这和市场预计欧洲央行下一步的动作将是加息也不违背。

Vistesen说:欧洲央行将在降息前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但事实是,欧洲央行有点像一艘超级油轮。他们已经改变了走向出口的路线,现在要回到那里需要很多时间。”

长期贷款

欧元区银行,如西班牙BBVA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 SpA),在土耳其的风险敞口令人不安,如果这些担忧推高了贷款机构的融资成本,政策制定者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央行开始向银行发放廉价的长期贷款,并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后又使用了这一工具。早期只是将资金锁定在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里,而近期则是旨在让银行利用这些资金向实体经济放贷,而不是大量购买政府债券。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驻伦敦高级经济学家Anatoli Annenkov表示:“欧洲央行过去在稳定金融市场时也曾使用过这个工具,如果你对信贷风险、流动性问题有很多担忧,这可能相当有用。”

无限制的现金

十多年来,欧洲央行一直向银行提供它们想要的现金,只要它们能拿出抵押品。这一被称为固定费率全额分配的制度将“在必要时”继续存在。有偿付能力的公司面临暂时的资金短缺,他们也可以向本国央行寻求紧急流动性支持。

货币互换

全球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遗留问题是一系列协议,允许欧洲央行从其他央行获得货币,以防止商业银行无法兑现外汇承诺。目前的安排包括美元、英镑、瑞郎、加元、瑞典克朗、丹麦克朗和人民币。

Evercore ISI副总裁Krishna Guha表示,我们很难理解欧洲央行为何会走这条路,传统上,欧洲央行在向较小经济体提供掉期合约方面比美联储更为谨慎。”

直接货币交易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在2012年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随后采取了这一措施,即无限制购买一国主权债务,以压低该国债券收益率。

这一工具从未被使用过,也没有迹象表明意大利想要率先使用。意大利10年期债券收益率目前比德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高出近3个百分点,为债务危机末期以来最大的利差。

Berenberg的经济学家Carsten Hesse表示:“欧洲央行和欧洲稳定机制(ESM)在防止危机蔓延和拯救方面的能力或多或少没有限制。但这种帮助显然是有条件的。

④ 欧盟的裂缝:意大利

欧洲央行在努力限制新的债券市场爆发和协调其“货币传导”方面的沟通不平衡,表明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困境---政治、法律和技术上的不可估量因素共同阻碍了任何决定。

欧洲央行十多年来首次加息的计划在南欧面临障碍,尤其是意大利,投资者正在抛售南欧政府债券以测试欧洲货币联盟内部的失衡,而那里的借贷成本正在飙升。

意大利债务与美国债务的利差更像 650 个基点(6.5%)而不是 65 个基点。

债券市场现在都在远离拉加德从马里奥•德拉吉那里继承下来的货币“遗产”,而她既无力也没有威严来继续这场 游戏 ,只能看着情况一天比一天更糟。

当年,让德拉吉掌权的目的就是“清算”意大利,通过意大利的金融内爆来巩固欧洲央行的内部权力。

回想当时大众银行的内爆,时任欧洲央行行长的德拉吉强行清算并以 1 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了桑坦德银行,这种杀伐决断也是对投资者的一个警告,即任何人的钱都不会受到欧洲央行委员决定的影响。

同时,德拉吉通过强有力的清算在当时开创了一个先例,即欧洲央行对其成员银行拥有美联储没有的权力。

也因此,欧洲央行破坏了欧元区几乎所有主要政治家的政治立场,告诉他们,驾驭欧盟政治,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其他问题。

那么,在英国脱欧之后,人们最大的问题是,下一个是谁?!

德拉吉的“B计划”

国际政治领域有句俗语:如果了解了意大利政治,那么基本上也就了解了有关政治本身的一切。随机观察者不了解意大利政治的原因是:他们经常对这个国家有一个扭曲的形象。

许多人熟悉德拉吉源于他是前欧洲央行行长,以“不惜一切代价”而着称,这句话是指当年欧洲央行为拯救欧洲货币而采取的措施。

事实上,当年对欧元的拯救是“相当成功”的,但其生存的代价却是欧洲国家特别是意大利所属的南欧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

实际上,按照传统货币定义,欧元甚至不是一种货币。因为它不是由国家发行,而是由欧洲央行发行,欧洲央行主要由私人银行控制的中央银行组成。因此,本质上欧元是一种金融货币,其印刷和财产都掌握在私人实体手中。

德拉吉在保护某些大国的最大利益方面表现非常“称职”,为了拯救欧元,不惜扼杀意大利和希腊经济的紧缩计划。

也难怪,他的职业生涯是为国际金融服务而建立的,他给英美银行的第一份大礼是在 1992 年。那一年,德拉吉还是一名在意大利经济部门工作的年轻官员,主持了意大利公共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抛售。

曾经,意大利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共产业之一,抛售引发了许多银行和外国公司的觊觎。德拉吉帮他们以低得离谱的价格出售了这个巨大的宝藏,几年后,他被高盛聘用,并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励。这一背景对于更好地介绍德拉吉的角色并为读者提供有关现任总理使命的背景信息是必要的。

2021年2月,德拉吉取代前总理孔戴被总统马塔雷拉正式任命为意大利新总理。但这不是德拉吉想要的位子,他在意的是意大利总统职位。

遗憾的是,总统马塔雷拉的任期于2021年 1 月到期后,各党派并未投票选举德拉吉为总统,而是 马塔雷拉再次高票连任。

在这场抢椅子的政治 游戏 中, 德拉吉的反应是对被背叛的愤怒,但也明白,这种时候,谈朋友伤情, 今天和你握手的人,明天也能用同样的手在背后捅你一刀,这里没有忠诚度,只有“丛林法则”,不是你死就是我存。

从那一刻起,德拉吉就开始制定 B 计划---再敲欧盟委员会的大门,但那里早已“满坑”,不仅没多余的位子,就是有也不会让给德拉吉。

那北约秘书长的位子呢?随着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任期于 2023 年到期,不甘心的他又开始试水北约,但想要坐上北约秘书长的位子,如果没有大西洋主义游说团体的支持,是很难获得的。

那就拜码头吧,于是,德拉吉去了趟美国,拜访总统拜登,看看或试探下能不能获得白宫的支持?很不幸, 德拉吉的顾问不尽职,没为他做好功课, 可能误判了拜登总统在任期内影响力,没有意识到这个被自己国家的deepstates缚住手脚的总统自身都难保 。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在国际关系史上,还没有外国领导人(敢)拒绝与美国总统对话。如今的反常只能意味着某些政治和外交圈子已意识到乔•拜登并不是“真正的掌权者”。这一点也在几位外国官员那里得到很好的验证,他们一直在冷落拜登的电话,这就像生活在一种边缘地带,尚不清楚谁真正在统治这个国家?

很显然,这位前高盛银行家的所有的选项都在消失,不管他如何努力寻找另一份有声望的工作,也不管这会给他带来什么豁免权,他就是急于想把自己造成的这个烫手山芋,连同其他各方,留给后任者。

他也知道自己的政党希望他留下来维持这种岌岌可危的现状,就是想利用他作为替罪羊。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德拉吉会不会离开,而是何时离开。于是,德拉吉召集内阁开始“开药方”:要求各方批准将意大利海滩的管理权交给外国企业家的政策,要求批准一项房地产改革---对第一套个人房地产征税等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换句话说,德拉吉“乱开药方”就是想要各方找自己麻烦,把水搅浑,以便借机脱身,不管意大利政界是否陷入激烈的政治风暴。

意大利政治与美国deep states的纠结

近 80 年来,意大利的政治体系一直与美国的deep states捆绑在一起。意大利的主权是“有限”的,每当一些意大利政客想要越过北约的界限时,他们的职业生涯就面临残酷压制。

最明显的例子是意大利第38任总理阿尔多•莫罗,他在 70 年代中期不愿走华盛顿所走的道路时曾受到亨利•基辛格的威胁(在他去世前四年,即 1974 年,莫罗作为意大利总理访问了美国。在那里,他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后者告诉莫罗:“‘你必须放弃让本国所有政治力量直接合作的政策……否则你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莫罗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曾五次担任总理,并促进了意大利不同政党之间的合作。),想带领意大利走出北约,加入不结盟国家。但这对美国的deep states来说是不能容忍的。1978 年,莫罗被美国情报机构严重渗透的恐怖组织红色旅(BR)绑架并杀害。

此后,意大利(政权)就范围变得更薄了。

作为 全球主义棋盘上的重要国家,deep states 不希望意大利置身于欧盟和欧元之外,因为这对全球化的推进和权力集中到国际金融手中是不利的。

但情况总有例外,就是另类总统特朗普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此前的均势,意大利和美国deep states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美国放弃了对世界新秩序的“愿景”,开始将“优先利益”放在首位。

这对于那些百年财团和财阀而言,不是个好消息... 也就是导致意大利和美国deep states之间的轴心在此后的五年里试图推翻特朗普的关键因素。以及后来精心策划“俄罗斯之门”,意大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因上述原因,拜登政府上任后没有修补这种裂痕...

失败是不言而喻的。

德拉吉离任后,其体系很可能在政治上“解体”。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把目光集中在意大利身上,它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精神相关性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没有的。

也因此,如今的意大利政治史乃至整个 历史 似乎正处于重大转型的边缘,而这种转型很有可能是引发软弱和不稳定的欧盟崩溃的最终触发因素...

⑤ 德拉吉这个国家,陷入政治危机!动荡的欧洲何去何从

欧洲局势动荡不安,多国的碰撞率居高不下,况且又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百姓面临着民生压力,到底该何去何从?特别是德拉吉的原因,又让意大利陷入政治危机,他可能会辞职,从而导致大选提前。不论怎样来看,欧洲目前的局势都有些混乱,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政治危机导致政治前景不明,欧洲应该稳住局势

目前欧洲的动荡还在继续,脱离一场政治危机,又陷入一场政治危机。特别是意大利的政府更替非常频繁,政党又太多,意见又存在非常大的分歧,而意大利的国内情况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缩影,欧洲能做的也是执政联盟稳住局势,不要让情况更加恶化。不要让欧洲民众怨声载道,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政治结构更加根深蒂固。

⑥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 意大利脱欧原因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 意大利脱欧原因
学习啦【热点】 编辑:mee 发布时间:2016-10-10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意大利脱欧原因是什么?- 全球最大经济体——欧盟的崩溃正在一天天地逼近,而触发它的将是:意大利退欧。下面小编整理的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的相关资料。一起看看吧。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 意大利脱欧原因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 意大利脱欧原因
距离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还剩几周,欧洲一家调查机构近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涉及的8个欧盟大国中,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效仿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表示可能投票支持本国脱离欧盟的比例则达到三分之一。
“脱欧”大火已烧到欧洲大陆8国
·欧洲8国,45%受访者想投票
今年3月25日至4月8日,民调机构益普索(Ipsos)对来自比利时、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瑞典的6000多人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如果有机会投票,45%的受访者希望能像英国那样,就是否留在欧盟亲自进行公投,而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获得这样的机会,将选择脱离欧盟。
·意大利人和法国人更倾向于“脱欧”
民调显示,在意大利和法国,倾向于脱欧的人比例较高,分别占48%和41%。相比之下,在波兰和西班牙主张脱欧的意见占少数,分别为22%和26%。“意大利人尤其希望通过公投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成为欧盟一员。
意大利为什么退出欧盟 意大利脱欧原因
民调机构Ipsos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意大利和法国,倾向于脱欧的人比例较高。(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支持脱欧究竟因为啥?
欧洲各国疑欧情绪为何上升?欧元危机和难民危机成主因。
“我们处于一个疑欧情绪有所上升的时期,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危机及难民危机。”意大利前总理恩里科·莱塔(EnricoLetta)表示,目前,难民危机还没有结束,如果不解决难民危机问题,疑欧情绪还会有所上升。欧盟需要降低失业率、促进增长、解决难民危机,这样才能够展示出自身的成功。
·欧盟民众没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
“由于欧盟近年在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等问题的处置上表现不佳,民众的信任感下降,一体化的光环褪去,”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欧洲国际关系室主任赵晨说,“民众在经济方面没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在国际地位等方面也失去了原先的荣耀,因此对‘团结’的认同感下降。”
·极端民族主义正抬头,反对移民和欧洲一体化
“极端民族主义正在欧洲抬头,对整个欧洲大陆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欧洲委员会秘书长亚格兰日前发出这样的警告。有分析认为,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正在进入欧洲主流政治舞台,对欧洲政治图景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欧洲当下的民族极端主义势力尽管组织形态、政治主张、极端程度各异,但都打着为民意代言的旗号,将国家利益置于欧盟共同利益之上,反对移民,反对欧洲一体化。
·欧盟多国右翼党派获更大政治力量
德国反欧元、反移民的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已进入8个州的议会;意大利“五星运动”已成为该国第二大政治力量,并表示希望退出欧元区;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更是反欧元的先锋。
意大利:要欧洲还是要生存?
华尔街见闻网15日发布了一篇名为《对于意大利:现在是要欧洲还是要生存》的文章,其中写道:经济危机以来,意大利GDP下滑了9%,工业生产总值减少了25%。
·意大利经济难有起色,要怪“欧盟条约的限制与干扰”?
受欧盟条约的限制和干预,意大利无法以正常的主权来采取有力的对策走出困境。意大利正沦为世界上经济表现最糟糕的地区。意大利可能将不得不面对离开欧盟,或是继续挣扎于困境的残酷选择。
文章表示,意大利每年都在努力降低公共债务在GDP中的占比,然而通缩拖累名义GDP增速放缓,债务反而逐年上升。“核心通胀率处在极低的水平,政府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来对抗经济衰退了。”欧洲改革中心副主任SimonTilford对英国每日电讯报表示。
·欧盟财政条约把意大利“逼”很紧
欧元贬值,廉价石油和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的三重施压下,2015年意大利债务占GDP比重已经上升到132.7%。IMF预计的2016年意大利GDP增长仅为1%。
意政府日前更是表示:如果意大利不能成功减少公共开支,偿还债务,政府将上调增值税至26%(目前为22%)。此消息一出,立时在意大利国内激起千层浪。
Tilford认为,意大利需要根本上的改革来走出困境,但这会带来短期的经济紧缩,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对抗这种冲击。然而欧盟的财政条约却与此相悖。欧盟希望意大利能实现财政盈余,来保证未来20年债务比重逐渐下降。
·欧盟的法规对意大利银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意大利最大的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的不良贷款已经达到了3600亿欧元,占意大利银行资产负债表的19%。这几乎是G20国家中最高的。而欧央行还在不断督促银行投入更多的资金。
华尔街见闻网此前也曾提到,因市场担忧银行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来承担3600亿欧元的坏账,意大利银行板块年内跌幅已经接近40%。过低的资金比率和欧盟的“自救(l-in)方案迫使银行进行资本重组,恐慌情绪在意大利储户中弥漫开来。
·意大利与欧元区的恩怨由来已久?
意大利与欧元区的恩怨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欧元诞生之前,意大利仍能以贬值的方式提高竞争力,彼时意大利曾与德国录得巨额贸易顺差。
然而欧元形成以后,意大利不再具有贬值本国货币的机会,而德国压低工资水平为自己获得了优势。在与德国的较量中,意大利在15年间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力下降了30%。2000年来,意大利的生产力已经惊人地下降了5.9%。
2008年以来,意大利工业产出下滑35%至1980年代水平,工业投资亦减少了59%。
《对于意大利:现在是要欧洲还是要生存》一文最后写道:为避免灾难性的去工业化,离开欧盟,或许是意大利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欧盟该警醒了?
·欧洲的未来系于更加深入的一体化
欧洲的未来系于更加深入的一体化,除此之外欧洲没有更好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整体,欧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能被所有成员国接受的明确愿景,只有如此,欧盟一体化进程才能持续和发展下去。
对欧盟所有成员国来说,无论是西欧核心国家,还是中东欧新成员国,一个高度一体化且高效率的欧盟,既可以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增强各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也是维护欧洲集体安全的唯一可靠保障。
·欧盟求变势在必行
赵晨主任表示,欧盟眼下“亟需在原有制度上作出改良,尽快实现经济复苏,解决目前面临的几大问题,重新赢得民众信任”。
时局变迁,痛定思痛,欧盟求变势在必行。正如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所言,欧洲已经无法处理其面临的巨大危机,只有更为紧密地站在一起,并对整个欧洲进行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⑦ 为什么意大利的负债最高仅次于希腊,连续几年经济增长为零

8月14日,意大利着名的莫兰迪桥崩塌,震惊世界。据报道,此次事故已造成43人死亡。目前,意大利政府正忙于救援等后续工作。为防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意大利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包括学校、火车和高速公路等,这一计划的预算为800亿欧元,但此时欧洲央行将停止购买意大利债券,这无疑让意大利政府压力倍增。

意大利债务严重,欧盟袖手旁观!欧洲央行暂停购买意大利债券是主要是因为意大利的赤字率及债务率均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今年十月中旬,意大利将要向欧盟委员会提交2019年的赤字预算,据高盛估计,2019年意大利的赤字率将达到6.4%-7.4%之间,而欧盟的标准为3%;此外,意大利债务率更是高达132%,仅次于希腊,远超欧盟标准的60%。

此前欧盟就曾敦促意大利削减债务,但效果不佳,因此欧洲央行认为,既然是意大利赤字率和债务率没有达标在先,那么它不再购买意大利债券适是合情理的。面对欧洲央行如此坚决的态度,意大利指责欧盟的赤字预算太过苛刻,称不要受到欧盟规定的预算限制。然而,意大利政府也知道,口水战毫无意义,现在不是扯皮的时候,必须尽快找到合作伙伴度过眼前的危机才是正经。而谈到基建项目,意大利则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基建狂魔”名扬海外,中国或成意大利救命稻草!基建可以说是一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命脉。而近年来,中国的基建发展令世界咋舌。据网站Highest Bridges统计,全球前10的大桥里,有8座都是中国建造的;不止造桥,中国的造路能力也毫不逊色,据中国交通运输部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大陆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达13.6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基建的速度、规模、质量更是为外国人称赞。

面对如此有实力、有保障的基建国家,意大利自然不会错失良机。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表示,“中国是基建领域的佼佼者”,愿意和中国加深经贸合作,为此,意大利还特地成立了中国任务小组,计划和中国在未来开展基建、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支持中国在欧盟的“一带一路”倡议。除了基建项目以外,意大利还希望中国能加大在意的投资力度,包括但不仅限于基建、运输、港口等领域。目前,中国在不断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愿意和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赢得了国际信誉。未来中国还将继续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让世界一睹中国的风采。

⑧ 欧债危机10周年又要卷土重来

如果只看短期,简单的回答是,不会。更为谨慎一点的回答是,危机爆发的概率低。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意大利经济或许还和10年前一样“烂”,但欧盟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防火墙”已经今非昔比。

德拉吉的“新逻辑”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欧洲中央银行首先有责任为国家和国家的经济提供资金。市场显然解读到了默克尔和德拉吉讲话中所体现出的欧洲央行角色的变化,这是当年欧债危机得以平息的根本原因。

有欧洲央行“兜底”,那么欧洲人是否就可以将意大利潜在的金融风险抛之脑后呢?听一听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的告诫仍是有益的,他说,金融危机的第一规律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势头持续的时间可能超过任何人的预期;金融危机的第二规律是:当不可持续的发展势头走向破灭的时候,其发生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内容来源:凤凰网

⑨ 欧债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欧洲央行应从中汲取怎样的教训

首先,主权债务问题实际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期,私人部门的负债相对较高,而每次危机之后,政府的财政赤字都会出现恶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也点燃了欧洲暗藏于风平浪静海面下的巨大债务风险。各国为抵御经济系统性风险的救市开支巨大,部分国家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力,使得目前欧元区16国平均赤字水平超过6%,各国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严重超标直接引发了本次债务危机
其次,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二元性导致了主权债务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欧元区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干扰了统一货币政策的运作,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另一方面,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希腊等国能够尽享获得低廉借贷,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掩盖了其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经济危机下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希腊和西班牙等国越来越难越履行债务,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
再次,欧元区各国(如PIIGS国家,即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内部经济失衡是引发债务问题的深层原因。如希腊长期财政预算超支,公务员队伍庞大,偷公共事业占总GDP的40%,税逃税严重,私人部门赤字过大,经济危机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使得情况更加严重;葡萄牙的经济增长在本世纪的前十年迅速回落,其人均GDP只有欧盟平均的2/3;爱尔兰经济在过去的两年陷入衰退,其房地产泡沫破灭严重影响了政府税收和民众消费能力;意大利经济近年来发展缓慢,并为高失业率、高税收所困扰;西班牙的经济在高于欧盟平均值之上增长十多年之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失业率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幅上升,其财政赤字也远远超出欧盟所允许的上限。
第四,欧盟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是债务危机爆发的制度性因素。一方面,由于欧元区内部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差异的扩大,德国、荷兰等出口大国与希腊等危机国之间存在巨额经常项目失衡。德国和荷兰基本一直处于经常项目顺差,两国去年经常项下盈余仍高达GDP的5%,而希腊、西班牙等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则出现了巨额贸易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
另一方面,迫于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压力,希腊等国多年来过度提高工资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不仅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也提高了单位劳动成本,使希腊在与亚洲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中不断处于劣势,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政务债务和对外债务不断攀升。我们用1999-2008 年部分欧洲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和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散点图,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财政赤字也较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面对亚洲市场的竞争,以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尽失。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这种欧元区内外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无法通过货币贬值等手段来纠正和调节,政府只能采用财政政策来刺激和维持国内经济,加剧了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产生,成为本次危机的导火索。
最后,国际炒家的投机炒作加速了本次债务危机。10年前,高盛公司帮助希腊政府掩盖真实债务问题而加入欧元区,2002年起,诱使希腊购买其大量CDS等金融衍生产品,导致当前债务危机。危机后,大肆沽空投机欧元,在金融衍生品的助涨下,希腊贷款成本飙升,危机被放大蔓延至整个欧元区。

⑩ 对于欧债危机,我国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大学思列课结课论文)

第一,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不能高估外债与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还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第二,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也一直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特别是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倍受打击、消费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屡试不爽。我国也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
第三,允许私人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也将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此外,中国也可进一步允许私人投资进入教育、医疗、铁路等长期被垄断的领域,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的转型。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可以避免严重的减速。

阅读全文

与欧洲央行为什么不能救意大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电烤盘做什么生意好 浏览:984
意大利上火的人能吃什么 浏览:762
用什么软件和越南人沟通 浏览:114
在越南什么地方娶老婆靠谱 浏览:829
印度东进实力怎么样 浏览:690
鱿鱼须炒意大利面怎么做好吃 浏览:444
印尼语女朋友怎么说 浏览:742
中国联通怎么查看密码 浏览:109
三月份英国怎么穿衣 浏览:542
印度最大神石在哪里 浏览:164
印度币是怎么算的 浏览:633
伊朗签证为什么办不下来 浏览:790
英国垂耳兔大概多少钱 浏览:295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德国军队 浏览:932
伊朗人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595
意大利挂面是什么面做的 浏览:17
英国的天气最低多少度 浏览:854
100元在印尼能买什么 浏览:719
怎么拨打中国电话 浏览:515
意大利留学学音乐需要考什么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