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小提琴之乡属于哪个市

意大利小提琴之乡属于哪个市

发布时间:2023-01-12 05:14:34

A. 意大利有哪些着名城市

有罗马、 米兰、 那不勒斯、都灵、巴勒莫、热那亚、博洛尼亚、 佛罗伦萨、威尼斯、巴里、卡塔尼亚等等许多城市。

B. 意大利哪里是制造小提琴出名的

[高档小提琴]

高档小提琴
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 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C. 意大利 库拉穆那

存在

克雷莫纳,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上的一座小城。然而,这里不仅有着辉煌的制作历史,现在仍然辈出,是许多制琴师心中的圣地。在全球化的今天,快速发展的中国也和这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小城有了关系,不少中外媒体的报道认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地的中国对克雷莫纳构成了,甚至威胁。克雷莫纳的魅力究竟何在?中国真的对它有威胁吗?带着满腹好奇,记者登上了罗马开往克雷莫纳的列车。

辉煌的制琴历史

克雷莫纳坐落在波河左岸。尚未踏上这块,她那悠久辉煌的制琴历史已经让人颇为神往。在克雷莫纳的发展史上,16世纪是个重要的时期,当时这里是欧洲着名的音乐之乡,不仅孕育了巴洛克音乐时期代表人物克劳迪奥.蒙泰韦尔迪这样的大师,还出现了能制作精美弦的能工巧匠,安德烈亚.阿马蒂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了现代雏形的巨匠开创了克雷莫纳的提琴制造业,并使其渐入佳境。16世纪下半叶,法国王室向阿马蒂家族订制了整个皇家乐团必需的全部弦,标志着克雷莫纳的制琴技术已经位居欧洲领先水平。到了18世纪,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将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推上了巅峰。

生于17世纪40年代的斯特拉迪瓦里被认为是迄今最伟大的小提琴制作家,十几岁时进入阿马蒂家族的作坊学习制琴。当时的提琴制作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确的程度,但斯特拉迪瓦里善于创新,制琴技术不断成熟。经过斯特拉迪瓦里的改进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提琴,他制作的提琴也成为当时和后世许多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在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拥有的22件顶级提琴中,有半数出自斯氏之手。着名小提琴大师伊萨克.斯特恩的一番评价或许能解释这种热情:他的琴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声音极其悦耳动听,而且无论在多么宽广的空间都能如此。虽然琴声悠扬柔和,但似乎也有个坚定而威严的声音同时在对你说:‘我容许你使用我,但你一定要学会怎样用我奏出美妙的乐韵。’”瓜尔内里.德尔.杰苏则是与斯特拉迪瓦里并驾齐驱的另一位制琴大家,当地着名制琴家族瓜尔内里家族中最杰出的代表。

然而,随着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德尔.杰苏在18世纪的相继去世,弦乐器制作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亦告终结。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克雷莫纳的制琴业才逐渐复兴,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今天,这里的制琴师按照数百年前传统工艺制作的提琴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炙手可热,克雷莫纳重新成为提琴之都。

小巧的制琴之都

街道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工作室中,制琴师们在刨削琴板;旁边的炉子上熬制着世代相传的秘方清漆;屋顶上则挂满已经做好和尚未完工的琴……带着这样的想象,记者来到了克雷莫纳。

介绍上说,克雷莫纳是同名省份的首府,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在7万左右。真正到了这里,其规模之小还是让人颇有些意外。预定的旅馆位于城市边上,但走到市中心只要二十分钟,在市中心转一圈也只需一刻钟。

粗看上去,这里和许多美丽的意大利小城没有太多区别:古老质朴的建筑之间充盈着现代生活气息。但仔细观察,处处可见提琴制造在城市生活中的印记:无论是现代化的街还是古朴的小路,以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等大师名字命名的街道随处可见;在市中心的斯特拉迪瓦里广场上,人们或坐在大师的旁喝,或骑着自行车从旁悄然而过;在市政府的旅游推介上,小提琴则永远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并未看到想象中工作室在街道两旁林立的场景,但走在街头巷尾,细心倾听,就有可能听到制琴工作室里传出的刨削琴板的声音,留意观察,便能找到不同工作室各具特色的招牌。那些精美的乐器就诞生在克雷莫纳小巷中一扇扇不起眼的院门后,它们已经是这里生活的一部分。

整个克雷莫纳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市政厅内的一间展室:那里收藏了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等大师的9件传世佳作,被摆放在正中央的是斯氏做于1715年被称为“克里莫纳人”的小提琴。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位老乐师将这些无价之宝逐件演奏一遍,以保持这些古琴的活力。
严格的制琴

在斯特拉迪瓦里广场边上是克雷莫纳“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师协会”(Consorzio Liutai Antonio Stradivari Cremona)的展厅。这个协会有点类似于当地制琴师的行会组织,虽然成立只有10年,但在克雷莫纳省和克雷莫纳市的130家制琴工作室中,已经有一半是它的成员。为了推广克雷莫纳的手工制琴文化,保护当地的手工制琴技术,协会设立了自己的品牌“cremona liuteria”,并对制作的方方面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如:琴木必须在云杉、枫木、乌木等传统木料中选择;无论是生产,还是制作技术或是普通,制作过程中决不能出现工业化生产因素;整个制作过程或是最后阶段必须在克雷莫纳的工作室内完成……

为了保证质量,该协会甚至规定,其成员每年制作的乐器数量不得超过15把,因为据说一名制琴师如果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年最大产量绝不会超过这个数字。此外,一旦发现有成员擅自以工厂琴冒充克雷莫纳手工琴,协会会将此人立刻除名。协会副主席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买家的利益,他们为每一把 “cremona liuteria”的提琴制作了“身份证”,其内容涵盖了制琴师的个人、乐器主要部件的详细描述和照片,以及一系列数字号码。购买者可以凭借这些,到协会专门设立的数据库查询所购小提琴的“血统”是否纯正。

这些严格的规定其实也只能保证乐器并非假货,真正能够保证提琴质量的还是制琴师对工作的热爱。据介绍,制作一把提琴需要220个小时,一些一流制作家做一把琴甚至要耗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且不说对原料的千挑万选,为了保证做出的提琴能反映买琴者的个性,制作师会要求与客人进行大量面对面的,了解其对声音和音乐的理解,然后才会动手选料,制作乐器。作家阿城在他的《威尼斯日记》中曾写道,他于年初在克雷莫纳订制了一把小提琴,而拿到琴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了。

不朽的制琴文化

在古代的克雷莫纳,家族式的作坊比比皆是,父子间或师徒间的耳提面命是制琴技术世代相传的唯一途径。相比之下,今天的提琴制作学习者们可以进入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在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下,利用先进的科学辅助手段,更好地研究提琴制作。但这里之所以成为提琴之都,并不仅仅是因为精湛的工艺,更吸引人的是数百年积淀下来的深厚制琴文化,如果不是和当地制琴师深入交谈,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

今年61岁的斯特凡诺.科尼亚就是为作家阿城做琴的琴师。出生于匈牙利的科尼亚年轻时来到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学习,现在已是世界一流制琴家。在采访中,记者的问题始终围绕着如何对待传统展开。对此,科尼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现在提琴演奏的曲目绝大部分仍然是古典曲目,而提琴制作在斯特拉迪瓦里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因此,沿袭古代经典制琴传统并不奇怪”,“更重要的是我生活在克雷莫纳,生活方式、文化、音乐,所有的一切都是克雷莫纳风格的,所以小提琴也会是同样的风格,这是一种思想的教育。”

托托.弗朗切斯科则是年轻一代制琴师的代表,也是克雷莫纳“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师协会”的副主席。他和科尼亚一样,都不是克雷莫纳当地人,但他说自己永远都不会离开克雷莫纳。“在这里,制琴师们在喝杯或喝杯酒的时候都可以谈论提琴制作。而在其他地方,就不会有这种环境……制琴师们在不断的交流中成长。”

在与两位已经成名的制琴师交谈后,记者突然发现之前对克雷莫纳制琴传统的理解过于浅显,对几名中国留学生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

厦门女孩苏琦在国内的时候曾跟随中国着名制琴家郑荃学习,毕业后进入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经过4年的学习,她已经顺利毕业,目前正在一位制琴的工作室里实习。记者问她在实习结束后是否会回国,苏琦坦率地说,眼下并没有这种打算,她希望能继续留在克雷莫纳工作几年,一方面是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制琴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制琴文化和氛围。另一位中国留学生逯翔也是郑荃教授的学生,目前就读于国际提琴制作学校3年级。他向记者描述说,第一次到克雷莫纳的时候,一下火车就感到浓厚的制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让他非常兴奋。逯翔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回国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一流的制琴家,但在此之前,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这些是克雷莫纳所特有的。

“做中国自己的琴”

在记者进行采访准备时,看到美国、香港等地媒体将中国提琴和克雷莫纳的提琴加以比较,不少报道都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小提琴产地的中国已经对克雷莫纳构成了,甚至是威胁。

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记者将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一位受访者的面前。但所有人听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问所指是工厂琴还是手工琴。这倒让记者有点摸不着头脑。弗朗切斯科解释说:“克雷莫纳的提琴必须是手工制作,这主要是为了体现制琴师对琴的看法,对音乐和声音的不同理解。在这一点上,工厂制造的琴是无法与手工制作的琴相提并论的。”科尼亚也告诉记者,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中国制造的乐器,数量确实很大,也更容易为人接受。但总体而言,购买工厂琴的更多的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初学者,专业演奏者购买可能性并不大,而克雷莫纳提琴的主要恰恰是乐队高级小提琴手和音乐家,此外还有一些乐器收藏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厂琴和克雷莫纳的手工琴之间根本谈不上所谓的。

对于越来越多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手工制琴师,不论是弗朗切斯科还是科尼亚都不认为这是一种。弗朗切斯科坦诚地说:“世界很大,不只是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家是最棒的,其他国家也有非常优秀的提琴制作家,除了中国的,还有美国、欧洲其他国家的。我个人认为,并没有什么影响和威胁。因为我制作和的是我个人的产品,艺术品,其他的提琴制作家制作和的是他们的作品,他们就像我的同事一样。”曾经两次到过中国的科尼亚与弗朗切斯科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国许多制琴师都将会非常有竞争力。但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制琴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反而会让竞争变得有趣。”

在结束采访前,科尼亚的一段话让人难以忘怀:“很多人都可以制作琴或拥有琴,但却没有自己的个性。你可以看到,我每次只制作一把琴,它会和你我一样,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我也不喜欢用编号来命名他们,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的琴有我的声音,这是非常难以模仿的。所以中国的制琴师应该做他们自己的琴,因为中国的文化和意大利文化是不一样的。”

D. 菜菜游天下:意大利克雷莫纳 小提琴之乡 简单深沉充满魔力的小镇

菜菜和克雷莫纳的缘起,就因为在意大利观赏米兰大教堂时,忽然想起电影《红色小提琴》里也出现过一座气势磅礴的大教堂,而那座教堂就在米兰数十公里之外,于是,隔天跳上一列开往电影中那个古老小城镇的小火车……

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离米兰大约只有83公里。每天往返米兰和克雷莫纳两地的火车,每两小时就有一趟。虽说交通便利,却没有让这两个地方有太大的交集。米兰的 时尚 和喧嚣,在这里全然不见。比肩而立的这两个地方,各自保留着特点与特色。不能拿她们相提并论,更不能拿她们相比。如果真要我说,我也只能说:一列小小的,仅有几节车厢的火车,轻易地把乘客从繁忙的世界焦点送到另一个仿佛和世界脱轨的寂静世界。

对一般人来说,克雷莫纳是一座保持低调的怀旧老城;但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她可是一座非常闻名的手工小提琴之乡。虽然如此,克雷莫纳却从来没有利用这两个光环来发展 旅游 业,也从来没有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而去沾米兰的光。对于克雷莫纳人来说,懂得 旅游 或热爱古典音乐的人,自然而然会来这里。

克雷莫纳火车站是一座结构挺简便的小火车站。因为它位于克雷莫纳的边沿地带,传说中,中世纪的遗迹在这里了无踪迹。这里人潮汹涌,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橱窗摆设,仿佛就是一座购物中心,觉得它只不过属于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欧洲小城所有。

下了火车,放眼环顾之后,我曾一度以为下错站。经过一番探路,再辗转走了一段距离,我才成功地站在克雷莫纳的群众大广场(Piazza Comunale)上,隔着穿梭在早市摊位的人群,仰望着宏伟的大教堂(Cattedrale di Cremona)。

克雷莫纳市集落在每星期三与六的早上。每逢举办市集的日子,摆卖各种货品的摊位就会占满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我在无心之下,于星期三来到了克雷莫纳,体验了这小城镇的市集壮况。至今想起,总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建于12世纪初期的克雷莫纳大教堂,是意大利北部最美、最宏伟壮观的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的建筑工程按照当时盛行的雄浑庄重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创建。可是后来因为建筑工程进度缓慢,受到时代推移下艺术价值观念的改革与创新的影响,以致竣工后的克雷莫纳大教堂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在建筑风格上带着多种建筑派系的特色——它以雄浑庄重的罗马式来作基本构架,转以宗教色彩浓厚的哥特式和豪华繁荣的文化复兴时期风格来作建筑脉络。到了竣工前的最后阶段,连离经叛道、象征享乐与激情,且非理性的巴洛克风格,也融汇在这座教堂的建设之中。各派各系的建筑风格都在克雷莫纳大教堂上显而易见,以致今天这座大教堂给人既神圣又神秘的混淆印象。

大教堂面向南方。朝阳每天从它的左边升起,再从它的右边落下。因为大教堂绝大部分墙面都镶上大理石,所以在阳光照耀下,墙面显得晶莹剔透。石柱上精致的雕刻也因为阳光显得分外栩栩如生。尽管大教堂是如此的耀眼,与它并肩而立的克雷莫纳钟楼(Torrazzo)也不甘落后,以112.57米的高度夺人目。

在建筑上,这座耸入云霄的克雷莫纳钟楼是世界排名第三高的砖砌钟楼,而镶在这座钟楼上的时钟是一个直径8米的世界第一大 星座 时钟。站在平地上瞻仰这座钟楼和钟楼上的巨型 星座 时钟,不禁让人感觉自己的渺小。就在我不断为这两座建筑物发出惊叹的当儿,忽然发现钟楼底层有一扇敞开的门。门外有一张有关钟楼的介绍,门内有一个售卖参观券的小柜台。

克雷莫纳钟楼的入门券是5欧元,开放参观时间分为两段:从早晨10时至中午12时30分与下午2时30分至傍晚5时30分。

售票员告诉我说,钟楼内共有502级梯级,只要爬上这些梯级,克雷莫纳被一大片绿色田园环绕的美丽风景,和城镇内壮观的古罗马式城市布局都会一一映入眼帘。他还说,从钟楼顶楼往下望,钟楼对面那座曾经的古宫殿、今日市政厅的内部建设也将会一览无遗。

钟楼对面那座四周以红砖砌成围墙的建筑物除了是 历史 价值极高的古宫殿,今日为居民日理万机的市政厅之外,它还是克雷莫纳这座小提琴之乡的提琴展示厅。这座建筑保留了一个挺大的空间来展示曾被当地制琴大师亲制的12把名贵老琴。这12把有着至少300年 历史 的珍贵老琴,其中10把是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及一把大提琴。

它们的外形精致,音色婉转悠扬。当年最着名的三大小提琴制造师阿玛蒂(Amati)、斯特拉迪瓦里(Strapari)和瓜奈里(Guarneri)的几把杰作,也被收藏在这里。它们都是无价之宝。如果说小提琴是乐器中的女王,那么这些在展示厅内1600-1750年产自克莫蒙那制琴大师之手的这些提琴就是女王中的女王了。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这么大的世界里,偏偏只有这小小的克雷莫纳能从老远的从前一路走来,力保手工制琴业至今。有人认为那是因为她人杰地灵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愿。无论如何,克雷莫纳由古至今就是一个提琴制作的圣地。就算今天,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除了有150家左右的提琴制作坊之外,还有好一些低调的琴匠默默呆在自己家里制作提琴。

克雷莫纳的提琴制作坊遍布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他们就像是春天小雏菊,零零散散盛开在每一个角落。走在这小城镇的每条古老石巷,走没几步,就能遇见一家制琴坊或售卖手工提琴的专卖店。

这把陈列在提琴展示厅有着偏红色泽的琴身,出自制琴大师瓜奈里(Guarneri)之手。他所制作的小提琴曾受到着名小提琴兼作曲家尼可罗·帕格尼尼的偏爱。

提琴专卖店是华丽的,然而制琴坊却是带着那么一点神秘,躲在橱窗后面。制琴坊的橱窗设计都很简单——大大小小的制琴工具,提琴构造的绘图,以及半完成状态的琴身一般都被制琴师用作橱窗设计,让人一眼就看明白隐藏在橱窗后面的工作性质。

没带着要定制一把小提琴的意愿,也没有预约,我就因为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而推开一家制琴坊的门。打开门之后,看着琴匠惊心未定的神情,我禁不住向他道歉。

我鲁莽的出现,显然打扰了这位正在专心制琴的琴匠。当他把投注在琴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时,客气地问我需要什么。我坦率地告诉他,我想拍几张琴坊的照片,他但笑不语。

聊天中得知,这位温文尔雅的琴匠,是克雷莫纳新一代的年轻琴匠之一Luca Tenore。他来自西西里亚,原来是一个稍有名气的年轻大提琴手。除了练习和演出之外,他还对自己的提琴加以保养与简单维修。就这样,他慢慢地发现,研究琴身构造其实挺具挑战力,因而慢慢对琴身的研究感到兴趣。于是,他不惜千里来到克雷莫纳修读手工提琴的制作。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到来,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对某些人来说,克雷莫纳是一个既简单又深沉,充满魔力的美丽小镇。”Luca如此说。

离开了Luca的制琴坊,我马上往来时路走去,走向火车站。

一路上,我没别的心思,只专心地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但当我坐上了火车,心情略为放松之际,才回想起这一天行程的美丽。我从背包里掏出了相机,将藏在相机里一张又一张的克雷莫纳景物翻出来重看。当我翻看到Luca正在制琴的照片时,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感动——昏黄灯光下,他是那么专心地为别人制琴。

看着那张照片,我先想起他背着一个大背包和一把提琴,孤孤单单来到这座小镇。后来又想起他把克雷莫纳形容成一个简单深沉、充满魔力的美丽小镇。

克雷莫纳真的就如Luca所说的那样,有着一股莫名的魔力将人深深吸引,我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E. 西方小提琴艺术的发祥地在哪里

关于小提琴的起源,说法众说纷纭。小提琴以类似空龟壳的形象,配上长棍似的弓,成为欧洲广为使用的乐器。小提琴的制作最初以家庭小作坊的方式产生。后期的小提琴都基本没有改变形状,以这个为基础来判断出,小提琴的起源来自于意大利。
意大利小提琴的空前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艺术的创新和起源。正因为安德烈在设计小提琴的时候,就是以维奥尔琴的形制为基础,融合了五度调弦和其他乐器的隆起背板,因此发出的声音特别透明,并有穿透力。
也有人说,小提琴本来是东方的弦乐器,经过意大利人的更改和欧洲各地的调整,才变成现在的小钢琴样式。乐器的改革,给新的音乐体裁带来了不同的灵感,人们疯狂地用着小提琴细腻化的声音来谱出新的曲。
小提琴发挥作用时,常常需要交响乐队的指挥的首先的密切配合,才能把艺术发挥到最高的地步。因此很多作曲家会非常重视小提琴在整场演奏中的和钢琴的默契和配合。像理乍得·施特劳斯之类有影响力的德国作曲家,他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对小提琴就有着独特的安排和领悟。

F. 意大利的城市有哪些城市

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那波里、都灵、热那亚、威尼斯等。1、罗马:罗马为意大利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罗马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

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那波里、都灵、热那亚、威尼斯等。

1、罗马:罗马为意大利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罗马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城市位于意大利半岛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着名的游览地之一。

2、米兰:米兰是欧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点,历史相当悠久,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足球、旅游、闻名于世。米兰都会区生产总值占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4.8%,是欧洲人口最密集与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米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15-16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着名的艺术中心,以美术工艺品和纺织品驰名全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1865-1871年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工业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级服装、皮革为主。金银加工、艺术复制品等工艺品亦很有名。

4、那波里:那波里一般指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该城风光绮丽,是地中海最着名的风景胜地之一

5、都灵:都灵,意大利第三大城市、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还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保存着大量的古典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也是意甲球队尤文图斯和都灵的主场。

6、热那亚:热那亚是意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业中心,利古里亚大区和同名省热那亚省的首府。位于意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亚海热那亚湾北岸。热那亚历史悠久,曾是海洋霸主热那亚共和国的首都,2004年热那亚被选为当年的“欧洲文化首都”。热那亚还是着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小提琴大师尼科罗·帕格尼尼的家乡。热那亚及其所在的利古里亚海岸沿岸为着名旅游胜地。

7、威尼斯: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着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更有117条水道纵横交叉。

G. 小提琴起源于哪个国家

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7)意大利小提琴之乡属于哪个市扩展阅读

器乐分类

小提琴分电子小提琴和木琴两种,两者发声原理迥乎不同。电子小提琴与普通小提琴最主要的区别是电子小提琴不用共鸣箱。

不像普通小提琴一样通过音柱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振动发声,所以弦的震动要靠琴弦根部下方的几个磁拾音器(就像电吉他的一样)拾取,然后通过音响放大。

也可以使用耳机,在练习时可以不影响他人。所以电子小提琴的共鸣箱只是个摆设。电小提琴不插电也能拉响,但那个声音根本不像是小提琴,而且声音极小,就像蚊子叫。

不少大一些的琴行都有卖电子小提琴,一种是有自己的共鸣体的,和普通提琴外形相同,只不过多了一个拾音器,类似于吉他家族中的箱琴。

还有一种是电子调音共鸣的,没有共鸣体,看上去是“镂空”的那种,通过电子电路对微弱的振动进行拾取放大及调音。

演奏技巧

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须紧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执住弓杆,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软的弯曲。

弓杆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节中(即指端),拇指恰与中指相对,小指的指尖,轻松的放在弓杆上,使易于适应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上弓时向前移动,下弓时向后移动)。四指之间,略须靠拢,不可单独分开,否则显得笨拙而不雅观。

基本构造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H. 小提琴起源于哪里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的一种弓弦乐器,一般称为弦乐器。小提琴是一件十分完美的独奏乐器,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它既能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也能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华丽迷人,所以很早以前人们就称它为西洋乐器中的“皇后”。在交响乐队中,它常被用作主要的旋律乐器,作用十分突出。它也常用于各种重奏、伴奏以及与我国的民族乐器混合使用。

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rodasalo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I. 哪里的小提琴最好

小提琴之乡--意大利,世界名琴多是出自意大利和德国。近年中国引进意大利和德国小提琴制作大师,也能生产世界级小提琴了,近年来中国小提琴在国际获奖,购买小提琴象北京和上海都有很好小提琴制作大师了。

J. 小提琴的故乡是那里

小提琴的故乡
相距不太远的教堂钟声,先后有别地传到广场上,和脚步一起引来了不少的回响。
在意大利,这样的小镇有无数,路上的行人稀少,镇上多见到的是老人,不见成群结队,没有笑谈,听不到阔论,但意大利人都敬仰这个地方因为在一千五百年,这里的一个乐器工匠,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所以克里莫纳,成了小提琴的故乡。几百年,世界各地的制作提琴的大师青睐,每一个拉提琴的大师,也无一不响往,这块创造出提琴美妙音色的圣地。镇里无论经营甚么商品的店,都喜欢在橱窗里,挂些与制作提琴有关的东西,来装饰店铺。当然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市镇,只有克里莫纳的商号,有这样的资格,有这样的运气。毫无疑问,克里莫纳人,将永远享用这样的殊荣。镇中央广场的一面,是卡迪德拉乐大教堂,古老陈旧而宏伟,另一面是政府的所在地,这里举办着一个,介绍镇里有关提琴制作的摄影展览,风格就象人们看到的,镇里的景色一样,朴实但很美。穿过在影展厅旁的一座门,进入到一个小展览,每个玻璃罩里都挂着一把小提琴,虽然只有几把,但它们是世界上仅存的,很少的一批古提琴中的其中几把。
这个博物馆中最古老的这把提琴,造于一五六六年,它出于当时这里最出名的造琴大师之手。
这把出于名家之手的提琴,不仅年份久远,它的琴背制作,只用了一块完整的木料,现在的提琴己经不太可能了,因为今天难于找到尺寸足够大,而且上好的制琴木料。制作这把提琴的造琴大师,叫安东尼奥,一生他做了二百把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琴师帕格尼尼,由始至终的拉琴生涯中,只拉安东尼奥替他造的琴。
这里的几把举世小提琴精品,全由安德雷奥莫斯科尼先生负责保管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真算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每天可以触摸世界上最昂贵的小提琴,还可以拉奏它们。
镇上的小学生,几乎每天都到收藏馆的大厅来,听古琴演奏。每批学生来听演奏,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每次同学们都热烈的掌声。
提琴就象教堂一样,使镇上的居民在精神上得到寄托。镇里目前有一百二十名提琴,制造工匠,他们分别在三个工作室里工作。
十六世纪初,镇里新盖了一座建筑,它采用了当地并不出产的大理石来装饰,当时也颇为显得特别。
今天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国际提琴学校,就设在里面。这所学校的设置,不但使科雷莫重新焕发了提琴圣地的新春,也造就了许多有志投身发展造琴技艺的优秀人材。
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欧洲各国的学校教授各种弦乐器的制造过程,但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提琴的制造,学生在这里毕业,再经过考试,就可以开设自己的琴行,造琴修琴了。
这所学校有各类型的实验工作室,让同学研究学习造琴的每一细节的步骤,同时如何修复保养提琴,也是学生要掌握的课程之一。
由于造琴多进行的是手工操作,老师需手把手地给学生示范,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可以马虎的,精益求精,对机械生产的工序来说,不算甚么,但对于手工工作来讲,就是对人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何才是完美完全是看自己定的标准,课堂上,老师不光是教如何去做一件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严要求自己,从世界上第一把提琴生产至今,已经几百年历史了,生产操作过程,还是一样,老师要同学明白,一丝不苟是制造琴师在造琴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的。
学校的陈列室有很多很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收藏品,也有不少有关提琴的历史资料,弦乐的制作是如何发展了,在克里莫纳的造琴发展史中,很多人物、事件,也有详尽的资料和图片。
镇中央的这座雕塑,时时在提醒着,克里莫纳是诞生小提琴的故乡,克里莫纳人,是小提琴的发明者。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小提琴之乡属于哪个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币是怎么算的 浏览:631
伊朗签证为什么办不下来 浏览:787
英国垂耳兔大概多少钱 浏览:292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德国军队 浏览:930
伊朗人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594
意大利挂面是什么面做的 浏览:16
英国的天气最低多少度 浏览:854
100元在印尼能买什么 浏览:718
怎么拨打中国电话 浏览:514
意大利留学学音乐需要考什么 浏览:446
印度老虎学名叫什么 浏览:960
印度的大学有什么用 浏览:437
中国省界怎么记 浏览:617
中国支援伊朗有多少人 浏览:185
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在哪里 浏览:967
印尼苏拉威西肯达里怎么样 浏览:496
原油宝中国银行为什么要认 浏览:798
印尼客人喜欢吃什么菜 浏览:743
大卫塑像在意大利哪里 浏览:889
意大利怎么坐大巴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