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什么时候开会

意大利什么时候开会

发布时间:2023-01-18 05:31:19

❶ 意大利议会不会唱国歌

您想问的是意大利议会开会前会不会唱国歌吗?会。
新华社关于2021年6月8日,意大利议会开会前的视频报道中有开会前议员们唱国歌的画面。
意大利共和国,简称意大利,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首都罗马。

❷ 八国峰会的历史

【简介】
八国首脑会议[1](G8 Summit)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其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
【概况】
所谓八国集团(group 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成立】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
【组成】
八国集团的成员国包括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俄罗斯。欧盟也派欧盟轮值主席国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参加八国集团的会议。八国集团向其他国家长期开放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不过,自1996年起八国集团的成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机构,尤其是南方国家的对话。一些国家被邀请出席会议,如卡纳纳斯基斯峰会期间一些非洲国家应邀出席有关“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会议,2003年以来,在历次首脑峰会中都会穿插举行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作用】
有人认为八国集团什么事都能管,也有人认为正由于八国集团管得太宽,因此八国集团实际上毫无作用,因为八国集团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决策权。不过,八国集团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八国集团首先具有强大的协调和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另外,八国集团成员国之间的默契是许多国际机构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一)纵观八国集团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和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均在增强。
(二)从横向的功能领域比较.八国集团影响力最大的是在经济领域.其次是社会领域.而在政治安全领域内的影响为最弱。
八国集团在不同功能领域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利益整合程度的高低。八国集团的成员在经济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高,而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低。

【发展情况】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在法国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了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 1976年6月,六国领导人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举行第二次会议,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也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一次。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后改名为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亦应邀参加会议。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首脑会议除讨论经济问题外,把世界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列入了议程,诸如如何面对“苏联战略的挑战”问题、核裁军问题、东西方关系和人权问题等。
1991年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2年和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先后应邀与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1994年第20次会议期间,俄罗斯作为正式成员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形成“7+1”机制。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时,克林顿总统作为东道主邀请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从此,“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7+1”的模式结束,八国首脑会议体制形成。但在经济问题上,八国首脑会议依然保持七国体制。
1991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时任英国首相的梅杰作为东道主邀请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峰会后同七国首脑举行会谈,即“7+1”会谈。1992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德国慕尼黑结束后,七国领导人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举行了会谈。从此,每年的正式会议后,俄罗斯领导人都要参加“7+1”会谈,且参与程度逐步提升,1994年俄罗斯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
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首脑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自此,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八国集团格局形成。
1998年5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英国伯明翰举行。这次会议完成了七国集团向八国集团的转变。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的完全成员国,参与八国集团的所有讨论。但是,七国集团仍然客观地存在着。
2002年6月,在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俄罗斯被接纳为八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八国领导人在此次会议上就继续打击恐怖主义、中东局势、世界经济形势、援助非洲等问题达成共识。
2003年6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法国的埃维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希拉克总统的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在峰会前与11个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格伦伊格尔斯(也称“鹰谷”)举行 ,会议将着重讨论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在这次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应布莱尔首相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5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举行的南北领导人对话会。
近两年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除讨论有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外,气候、环境保护等也成为会议的议题。
每届情况】
届次 举行日期 主办国 主办国首脑 主办城市 官方网页及备注
第1届 1975年11月15日至17日 法国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朗布依埃
第2届 1976年11月27日至28日 美国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 圣胡安 注:首次G7峰会
第3届 1977年5月7日至8日 英国 詹姆斯·卡拉汉 伦敦
第4届 1978年7月16日至17日 西德 赫尔穆特·施密特 波恩
第5届 1979年6月28日至29日 日本 大平正芳 东京
第6届 1980年6月22日至23日 意大利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威尼斯
第7届 1981年7月20日至21日 加拿大 皮埃尔·特鲁多 蒙特贝洛
第8届 1982年6月4日至6日 法国 弗朗索瓦·密特朗 凡尔赛
第9届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 美国 罗纳德·里根 威廉斯堡
第10届 1984年6月7日至9日 英国 玛格丽特·撒切尔 伦敦
第11届 1985年5月2日至4日 西德 赫尔穆特·科尔 波恩
第12届 1986年5月4日至6日 日本 中曾根康弘 东京
第13届 1987年6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阿明托雷·范范尼 威尼斯
第14届 1988年6月19日至21日 加拿大 布赖恩·马尔罗尼 多伦多
第15届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 法国 弗朗索瓦·密特朗 巴黎
第16届 1990年7月9日至11日 美国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休斯敦
第17届 1991年7月15日至17日 英国 约翰·梅杰 伦敦
第18届 1992年7月6日至8日 德国 赫尔穆特·科尔 慕尼黑
第19届 1993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宫泽喜一 东京
第20届 1994年7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那不勒斯
第21届 1995年6月15日至17日 加拿大 让·克雷蒂安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非正式 1996年4月19日至20日 俄罗斯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莫斯科 注:核子安全特别高峰会议
第22届 1996年6月27日至29日 法国 雅克·希拉克 里昂
第23届 1997年6月20日至22日 美国 比尔·克林顿 丹佛
第24届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 英国 托尼·布莱尔 伯明翰 注:首次G8峰会
第25届 1999年6月18日至20日 德国 格哈德·施罗德 科隆
第26届 2000年7月21日至23日 日本 森喜朗 冲绳
第27届 2001年7月20日至22日 意大利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热那亚
第28届 2002年6月26日至27日 加拿大 让·克雷蒂安 卡尔加里http://www.g8.gc.ca/
第29届 2003年6月2日至3日 法国 雅克·希拉克 埃维昂莱班 http://www.g8.fr/
第30届 2004年6月8日至10日 美国 乔治·沃克·布什 佐治亚州 http://g8usa.gov/
第31届 2005年7月6日至8日 英国 托尼·布莱尔 格伦伊格尔斯 http://www.g8.gov.uk
第32届 2006年7月15至17日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普京 圣彼得堡 http://en.g8russia.ru
第33届 2007年6月6日至8日 德国 安格拉·默克尔 海利根达姆 http://www.g-8.org
第34届 2008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福田康夫 札幌市洞爷湖町
第35届 2009年7月8日 意大利 贝卢斯科尼 拉奎拉市
八国首脑会议中的一些成员国希望把中国、印度等五国加入,但是日本认为中国参加可能会影响他的地位,不同意中国和印度的加入。
八国首脑高峰会议-G8峰会
届次 举行日期 主办国 主办城市
第35届 2009年 意大利 萨丁尼亚拉马达莱纳
第36届 2010年 加拿大 安大略省亨茨维尔
第37届 2011年 法国
第38届 2012年 美国
第39届 2013年 英国
第40届 2014年 俄罗斯

第三十四届行程
• 7月7日:八国首脑将与非洲7国首脑进行3个小时的讨论,主要就粮价高涨问题、卫生保健、供水、以及教育等领域的援助方针开展讨论。
• 7月8日:上午的议题为油价飙升,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等全球经济问题。在接下来的午餐会上,八国首脑将讨论地球温室效应对策问题,然后在下午商讨非洲与发展问题。八国首脑还将利用晚餐会的时间,就朝鲜核问题等交换意见。
• 7月9日:8国首脑将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中国5个新兴经济体首脑举行会谈。
• 7月9日下午:峰会结束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主席声明。

❸ 2019年G20峰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

2019年的G20峰会将在日本大阪举行,为期两天。具体举办时间是:
1、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2、2019年6月29日(星期六)。
此次参会的G20成员国有: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墨西哥、韩国、南非共和国、俄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英国、美国、欧盟(EU)。

❹ 西方行政制度 西方国家的议会会议一般有哪些会议

议会议事规则主要是指议会会议制度、议会议事程序以及应遵守规则的规定。有些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议会议事的基本条款。大多数国家为了保证议会的平稳运转和工作效率,都制定了 议事规则,对议会会议的召开,议案的提出、审议和通过,议会的表决,议会组织机构及其工作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议会由两院组成的,议事规则通常由议会的两院各自制定,一般情况下对每届议会都适用;也有的国家每届议会都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议事规则的内容和繁简程度也有所不同。现将国外一些主要国家议会的议事规则介绍如下:

一、会议制度

议会举行会议是议会议事、行使职权的基本方式。议事规则通常都对议会会议的会期、会议的召集、会议的形式以及法定人数作出规定。

议会会议的种类及会期。议会会议的形式主要有:议会例行会议、议会非常会议、议会两院联席会议、议院会议、议会委员会会议、议会小组委员会会议。例行会议又称例会或常会,是议会会议的主要形式,按法律规定在固定时间内召开。有的国家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如美国、日本;有的国家规定每年召开两次,如法国、意大利。例行会议往往有相对固定的会期,会期的长短各国有所不同,如法国议会每年的两次例会,第一次例会从10月2日开始,会期80天,主要讨论预算问题;第二次例会从4月2日开始,会期不超过90天,主要讨论立法问题。俄罗斯国家杜马会期分为春秋两季会议,春季会议从1月12日至6月20日;秋季会议从9月1日至12月25日。日本国会一般会期为150天,韩国国会的常会会期为100天。议会例会期间,议员并不是每天开会,实际上是宣布议员正式工作的开始和议会内部机构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议员未经议会准假,不得离开举行会议的城市,不得出访或进行其他与开会无直接关系的活动。议会非常会议又称特别会议、临时会议,是在议会例会之外,国家遇到关系全局的重大事件而必须召开的会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作出决定即算完成当次会议的任务,因此这种会议的会期较短,一般只有几天。非常会议的召开需要有关人员或机构提议,由议会指导机关或议长作出决定。有权提出召开非常会议的人员或机构一般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指导机关、联邦制国家中的一个或若干组成部分、一定数量的议员、选民团体等。但因西方国家的议会正常会期比较长及对提起召开非常会议的动议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因此议会非常会议较少召开。

会议的组织。议会会议由议会指导机构主持。指导机构可以是一个人(议长),如英国、美国;也可以是一个集体(执行局或主席团),如法国、德国。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召集和主持会议、安排议程、主持会议的辩论、主持会议的表决等。指导机构通常由选举产生,作为指导机构的执行局或主席团,一般由议长、副议长、各议会党团主席、议会秘书长等组成。集体指导机构也由一位议长主持工作,决定由集体作出。

议事日程的安排,是议会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在多数国家,议会的议事日程由议会指导机构排定。但有些国家的政府对议会有相当大的控制权,由政府决定议会时间表;德国、意大利等国,政府可派代表参加制定议事日程的机构。议会的议事日程一经确定,一般不做随意改动;如有特殊情况,可按规定的法律程序变动。如法国,议事日程确定后,只有涉及到法律规定优先列入的问题时,议程表才能修改。日本规定,议长认为有必要,或议员提出修改动议时,议长在征求议院的意见后才能修改议事日程。

会议的公开制度。多数国家规定议会的会议一般公开举行。公开的内容包括:议会会议公开举行;议会议程和日程提前公布;准许公民旁听;报道自由;议会议事记录和简报登载在公开刊物上。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议会网站已经成为议会公开的重要渠道,还有些国家设有专门转播议会活动的电视频道。但在实践中,各国对议事公开的理解和公开的程度是有区别的。

不少国家的议事规则还规定可举行秘密会议。秘密会议一般讨论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涉及国家机密;不宜公开讨论的问题。秘密会议除议员外,其他人不得出席旁听或报导,议事记录作为秘密文件保管。为了不破坏公开性原则,规定秘密会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由一定的机构或一定数量的议员提议才能召开。美国、英国等国家议会召开秘密会议时,需要关门进行,无关人员必须清出会议场所,所以秘密会议也被称为“闭门会议”。

西方各国议会一般都允许公众旁听。议会设有专门的旁听席,愿意参加旁听的公民,只要到议会大厅领取一张旁听证,即可参加旁听。旁听证按先来后到,发完为止。有的国家也把一部分旁听证发到有关部门,邀请有关部门派人旁听。还有的国家,每一名议员都可以掌握一部分旁听证,由议员送给有关人员。旁听人员都要遵守旁听秩序。

开会的法定人数。无论是召开例行会议还是非常会议,多数国家议会议事规则都有法定人数的规定。大多数国家规定为全体议员的过半数,也有的国家规定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三。当开会时间已到而法定人数不足时,各国议事规则规定可以将开会时间适当推迟,推迟后仍不足法定人数时,则宣告休会。

为了保证议员能够出席会议,多数国家的议会实行请假制度,如芬兰、瑞典,规定议员不能出席会议时,必须请假并经批准;对无故不出席会议的议员,规定了制裁的办法。也有少数国家没有规定请假制度,如法国、荷兰,但有其他相应的督促措施。

二、议事程序

(一)议案的提出

议案是指被授予专门权限的机构和人员向立法机关提出的法律或决议草案等议事原案。为了保证议案的质量,许多国家议会议事规则对议案的提出都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

提案主体。哪些人可以提案通常由宪法和议事规则规定。多数国家议会议事规则规定,一定数额的议员、国家元首、议会的两院及各种委员会或政府拥有提案权。在责任内阁制国家,政府的提案在议会讨论中占优先地位。联邦制国家中,有些规定联邦的组成部分拥有提案权。有的国家规定,一定数量的选民也可以提案。俄罗斯宪法规定,联邦宪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仲裁法院在由其管辖的问题上也享有立法动议权。

议案一般需附有说明,写明提案理由,议案要在会议召开前一定时间内提出。议案在列入议会的议事日程之前,通常先交由一定的机构审查。议会的领导机构在通过议事日程之前,必须把它所收到的议案情况向议会全体会议汇报。

议案撤回。有的国家规定,议员要撤回已经提出的议案和动议时,必须由提案者请求。在成为委员会的议题后,撤回须经委员会准许;在成为会议的议题后,撤回须经议院准许。

(二)议案的讨论

委员会讨论审查。一般议会收到议案或决定将议案列入会议讨论后,通常先将议案交有关议会委员会讨论。委员会会议在听取提案起草者或起草单位的代表就起草问题及有关事项所作说明后,委员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要对所讨论议案进行表决,形成决议向议会或议院会议作汇报。决议以报告形式写出,获得委员会简单多数赞同的意见、建议和修正案均列入报告,作为委员会的集体意见。

“三读制”。西方国家对议案的讨论一般实行“三读制”。“三读制”是指任何议案都必须经议会三读审议后才能通过。“三读”议事程序是在英国形成的,后来被美国、德国、丹麦、新西兰等主要西方国家所仿效。一读阶段,是在议会全院会议上宣布议案的名称和要点,然后把议案送到有关委员会进行审查。二读阶段,是宣读议案内容,在专门委员会审查和修改的基础上进行辩论,再行修改。三读阶段,即进行表决。在一院制的议会,议案经过三读通过后,即完成了在议会的立法程序。在两院制国家,议案在一院三读通过后,要送到另一院按照同样程序三读通过。如果议会一院批准的议案在另一院获得通过,或者经过两院联席会议的协调获得通过,那么这项议案的“三读”过程就告结束。

辩论。辩论是议会主要的、最常用的议事方式。一般议会或议院在听取了委员会对议案的审议报告或提案者的报告后,议会或议院会议便开始正式讨论,进行大会发言或辩论。许多国家的议事规则都对辩论的程序、辩论的规则作了规定。辩论要求辩题集中、态度分明、限定时间。辩论程序一般分几个步骤:即动议——双方首席先后发言——双方其他议员轮流发言——双方代表总结——表决。

议员的发言。外国议会议事规则中一般都对议员的言论免责和发言时间限制作出规定,前者旨在保护议员的言论自由,后者旨在约束个别议员漫无边际的发言和利用言论自由阻挠讨论的行为。议员在议会中任何会议上的发言只要不使用诽谤、侮辱性语言,不泄露国家机密和揭露他人隐私,且遵守发言程序规则和会场秩序规则,发表任何言论均受法律保护。违者议长可行使处罚权,如禁止其发言、驱逐出会场等。对于议员的发言,大多数国家对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有所限制,一种办法是限制每个议员的发言次数和时间,另一种办法是限制每个议会党团的发言次数和时间。对发言时间的规定从不超过10分钟到不超过30分钟不等,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对发言时间按该议会的议会党团所占议席比例分配。议事规则通常还规定,就同一问题的第二次发言时间应少于第一次发言,如表达反对意见,发言时间可适当延长或不加限制。如发言人超过规定时间偏离议题,主持人可令发言人停止发言或言归本题;对不听劝阻者,主持人有权取消其发言权。

议员在辩论中的发言,不论在哪一个国家,都由指导机构负责安排。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议员可以(或必须)预先向每一场辩论的主持人登记;一种是在辩论过程中,议员可随时向主持人请求发言。议员发言,有些国家不准议员照稿宣读,有些国家允许使用发言提纲或宣读有关技术性材料和引文。极少数国家不对发言加以任何限制,如芬兰等国,只要议员愿意,想讲多久就讲多久,想讲几次就讲几次。

“一事不再议原则”。这一原则是议会议事的传统和惯例,即对于议会已经议决的事项,在同一次会期中不得再次审议和做出决议;如确有必要讨论,也只能在下一次或以后的会期提出和审议。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议会意见的一贯性,保持议会决议的权威,也有利于提高议事效率,尤其是防止议会内少数派阻挠议事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表决

表决是代议机关作出决定的重要法定程序。各国根据方便实用、公正合理、烘托气氛等原则,并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习惯出发决定采用何种表决方式。各国常用的表决方式有:口头表决、举手表决、起立表决、分组或分门列队表决、唱名表决、投票表决、掷球或作记号表决、鼓掌欢呼表决、使用表决器表决、无异议表决。在议事过程中,议会所采用的表决方式不限于一种。电子表决技术因其准确、方便、快捷的优点,在各国议会表决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表决的法定人数各国规定不一,主要取决于议案的重要程度。例如对宪法的表决,通常要求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绝对多数票才能通过,而对一般法律案的表决,过半数即可。对同类别法律的表决,各国规定亦有差别,二分之一以上赞成即可通过法案的国家最多,其他还有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等。在表决议案出现赞成票与反对票相等的情况下,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由议长或其他主持会议的人投票决定。在美国国会中,议长不进行投票,但在赞成票与反对票相等时,议长的一票就是决定性的。二是提案被视为否决。例如,法国国民议会议事规则规定“赞成与反对票相等,付诸表决的问题算不通过”。关于法定票数的计算基准,主要有“出席表决比例制”、“出席会议比例制”和“全体成员比例制”。

整体表决和逐条表决是表决法律案的两种主要方法。就各国的惯例而言,逐条表决为常规方法,而整体表决则为例外。美国在表决时分两步进行,先对议案的各种修正案进行表决,然后对整个议案进行表决。

在议员因故不能参加投票的情况下,有些国家议事规则中设计了委托投票规则,允许议员将表决权委托他人代为行使,但也对这种委托投票的操作做了严格的限制,如委托他人投票的议员必须出具书面的表决委托书。在允许委托投票的国家中,法国两院的委托投票规则是比较完备的。

一般情况下,各国议会的表决都是公开进行,只有个别人事选举或有关个人权利的表决等极少数情况例外。例如,在德国,秘密投票这种投票形式专门用于选举联邦议院议长、副议长,联邦总理和议会国防专员。

(四)议事记录

议事记录是议会会议的重要文件,几乎所有国家的议会都记录议员在各种问题与事项上的辩论发言、一切动议。会议暂停或结束后,向议员提供议事记录,议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审阅本人的发言记录。如发现所记内容与发言有出入,可以向会议主席提出校正要求。如议员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就记录提出异议,就被认为批准了记录。有的国家允许议员将未讲过的资料或未能完成的发言增补进记录中。议事记录付印后由议长或有关负责人签署,存入议会档案室备查。一般国家的议事记录要在会后公开发表,有的是完整记录的发表,有的只发表记录概要。当会议发生争执时,会议主持人可以根据议事记录作出决断,公众也可以通过议事记录了解立法意图以及各种审议意见。

三、委员会工作程序

各国议会大都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委员会,就各种问题向议会提出意见、报告或者议案。议会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法律的制定和审议大都在委员会中进行,委员会实际上是议会活动的中心。

根据外国议会议事规则,委员会分常设(或称专门)或临时(或称特别)两种。常设委员会是根据立法需要,以管辖范围划分的委员会。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出于议会自身活动的需要而设置的,如日本参、众两院设有议院运营和惩罚两个委员会,美国参议院的规则和行政委员会;后一种委员会的具体设置有的与政府部门对口、有的按专业领域设置。常设委员会下面还可设小组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对委员会管辖事务具有专长的议员。特别委员会是为处理特定问题而设置的,任务结束、向议会提出报告后,即告终止。

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审议议案。议案提出后,议长或议会主持人将议案送交有关常设委员会审议,委员会应对与议案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它可以派员到各地巡视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召开征询意见的会议或举行听证会收集材料。经过调查后,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对议案逐条审议,向议会提出审查报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可以通过议案,也可以修正议案,对于它认为不成熟的议案,委员会可以将其搁置。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责任内阁制国家,委员会也有权修改议案,但无权否决议案,而必须将自己的意见连同被审议议案交付议会,由议会最后定夺。委员会对于倾向通过的议案应在报告中说明议案的目的、范围以及推荐的理由,经委员会审议的议案即列入议会会议的议事日程。

❺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特别峰会.签署了什么协议

2017年3月25日,纪念《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欧盟特别峰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本次峰会以“欧洲:我们的共同未来”为主题,会议期间,除英国以外欧盟27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和欧盟机构领导人共同讨论欧洲和欧盟的未来,签署了《罗马宣言》。

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联营”6个成员国(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在罗马共同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自此迈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关键一步,为建立今天的欧盟奠定重要基础。

❻ G7 G8 G20分别代表哪些国家,召开峰会的周期是多少时间,多少时间一届,主要讨论的是否关于经济合作

即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或七国集团),西方七大工业国美、英、法、德、意、加、日组成。是现在八国集团首脑峰会(G8)的前身。 G7会议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举行的首脑会议,开始于...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G8 Summit)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与会八国也被称为八国集团。八国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
20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成员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以及作为特邀方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迄今为止已举行过六次部长级会议。
一年
一年
经济问题不一定经济和座很多还有时事政治....热点问题i等

❼ 特兰托会议分三阶段召开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545年12月13日,会议正式开幕。这次会议持续18年之久,先后经历5个教皇。特兰托会议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先在特兰托开会(1545年12月13日至1547年3月11日,第1~8次会议),后改在博洛尼亚(1547年4月21日至6月2日,第9~10次会议),主要讨论圣经、原罪和称义问题。与会代表多是意大利主教,形成意大利人左右会议局面。皇帝的支持者,特兰托主教马德鲁佐发言强调改革教会,建议邀路德派代表与会陈述意见,遭拒绝。不久,施马卡尔登战争爆发,米尔堡一仗(1547年4月)皇帝大胜,萨克森选侯被俘。皇帝的胜利5起教皇的担心,他以特兰托有瘟疫(确有代表患病)为借口,要求南迁博洛尼亚开会。皇帝联合西班牙抵制,结果以38票赞成和14票反对,决定南迁。结果,只有部分代表去博洛尼亚,特兰托会议陷于分裂。1549年10月,新教皇朱利亚三世上台,征得皇帝、法王同意,重开特兰托会议,是为会议的第二阶段(1551年5月1日至1552年4月28日,第11~16次会议),主要讨论圣礼问题。会议进行期间,一度倒1皇帝的萨克森公爵莫里斯,暗中与法王亨利二世签订尚贝条约(1552年1月),共同反对查理五世皇帝。奠里斯带兵北上,差一点活捉查理五世。在这种情况下,会议难以继续进行。1555年8月,查理五世委托腓迪南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路德教在神圣罗马帝国范围内取得合法地位,实际上使特兰托会议决议成为废纸。长于外交和法学的新教皇庇护四世,为稳住阵脚,联合皇帝腓迪南、法王法兰西斯二世和西班牙王腓力普,决定重开特兰托会议,是为会议第三阶段(1562年1月18日至1563年2月3日,第17~25次会议)。有人认为,第三阶段会议不是特兰托会议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新宗教大会。皇帝和法王建议采纳新教的一些仪式,邀请新教徒与会,均被教皇拒绝。

天主教会称特兰托会议为第19次会议,在教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会议往往是教皇亲临主持,或由耶稣会头子操纵,笼罩着狂热的天主教精神。会议不断发布决议和教令,重申天主教的一切原9,谴责一切与此不符的言行。1564年11月,庇护四世根据特兰托会议决议发布信仰纲要,即《特兰托会议信纲》,天主教会认为,它是继《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大纳西信经》之后最重要的文献,信徒必须服从。

❽ 1935年4月11日英法意在斯特雷萨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首领有哪些

1935年4月11日,三国在意大利北部的斯特雷萨召开了讨论三国互相保障欧洲和平问题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国总理弗兰亭和外长赖伐尔,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和外交大臣西蒙。

❾ 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一、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7日

2、与会国:中华民国、英国、美国

3、内容: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4、背景: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华民国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5、影响: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二、德黑兰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2、与会国:苏联、美国、英国

3、背景:1943年7月,美国总计罗斯福建议斯大林筹组双边会晤。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致函斯大林,建议在英国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筹办三方会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将两国代表会议……变成三国代表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罗斯福和丘吉尔。

4、内容:会议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

5、影响: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三、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2、与会国:美国、英国和苏联

3、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

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

4、背景:1944年,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积极”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

6、影响: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

四、波茨坦会议

1、时间: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

2、与会国:美国、英国、苏联

3、内容: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

4、背景: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是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5、影响: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9)意大利什么时候开会扩展阅读:

开罗会议对中国的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会议还同意日本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所有被侵占的中国领土,但未具体指出是哪些领土,只是确定包括满洲地区,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促成此次会议的主要因素是罗斯福总统对于在日本压力下中国军队士气衰退的担心,害怕其崩溃或退出抗日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战场司令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的矛盾也使联盟面临问题。

此外,蒋介石通过美国空军指挥官陈纳德向美国提出的援助需求未得到满足,美国也没有履行它全面空为了构建战后亚洲设想,罗斯福在会议期间举行了多次会见,希望中国成为四大强国之一,能够充当地区警察的角色。

罗斯福的想法是,四强中的每个国家都能够成为所在地区维护和平的轴心。虽然比起其他三个盟国,中国力量较弱,但它仍然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国家。曾经设想中国能制止日本新的侵略,为阻止日本的任何扩张和瓦解日本殖民主义,建立托管制度提供帮助。

罗斯福曾希望能阻止苏联和英国利用战后局势动荡之机在亚洲扩大自己的存在。他还极力主张日本战败后在印度支那地区建立托管制度,而不是将其交还于法国。蒋介石曾承诺罗斯福中国不会扩张领土或者控制殖民地国家。

罗斯福则承诺中国归还日本窃取的包括满洲地区,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袭的承诺,这加剧了中美两国军方领导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黑兰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罗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雅尔塔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波茨坦会议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什么时候开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好声音在哪里看不用会员 浏览:565
越南芒街都开什么车 浏览:906
为什么要去印尼旅游 浏览:652
银河号是中国什么公司船舶 浏览:946
意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369
伊朗核计划遭受什么病毒侵袭 浏览:582
印尼地震海啸28楼有多少米 浏览:619
印度9亿人参加哪些大选 浏览:211
怎么加入英国外卖 浏览:583
印尼巴谈岛哪里好玩 浏览:671
印度拉达是什么车 浏览:647
中国象棋如何玩斗兽棋 浏览:608
英国地铁什么时候出现 浏览:211
印度用什么钱最贵 浏览:689
印尼黑酸枝家具保养用什么材料 浏览:5
越南政权如何交接 浏览:811
意大利什么时候能成立 浏览:696
在中国哪里卖房子 浏览:511
为什么英国没有威尔士元素 浏览:148
英国货币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