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青田人去意大利哪里开超市

青田人去意大利哪里开超市

发布时间:2023-02-22 15:29:39

‘壹’ 为什么青田是内地的小香港

青田县 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北接台州,西临丽水,是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2484平方公里,人口约47万,邮政编码323900。县人民政府驻鹤城镇鹤城东路109号。

青田是中国着名的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田鱼之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达22万之多,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浙江东南部,瓯江中下游,有个小县城叫“青田”。境内山峰连绵,峡谷深切,正所谓“九山半水半分田”。以往有人称它是“浙江的‘西藏’”,说的是它的交通劣势,也道出了它的经济水平。正是这个1997年才脱贫的县,现在被人们唤作“小香港”,甚至“小欧洲”,不光生活方式欧化,经济水平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早期走出国门、如今陆续返乡投资的华侨华人无疑是这个侨乡最大的“生产力”。在这个特殊的县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能感受到最欧洲的生活方式,也能体会到最纯朴的乡间民俗;这里有些乡村还没有通路,有些地块的房价却贵过杭州;最难得的是,这里几乎家家涉“侨”……

现象一:豪车接踵开,咖啡最正宗

由华侨投资的青田正达开元大酒店是这个县里最高级的酒店之一,这个挂牌四星的酒店实际档次与五星的不相上下。11月的一天,一位男士停好他的宝马车,走进设在酒店的一个票务点,选定了几张将由诸多明星献演的晚会门票,付上了500欧元现金。

在这个县城,宝马、奔驰、保时捷等豪车出现的密度与省会城市杭州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使用欧元消费,人人司空见惯。欧元还常常被用在咖啡馆、酒吧这类休闲场所。

在侨乡青田,临江路是酒吧一条街,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以前,临江路的客人主要是归国华侨。如今,大部分客人已经换成本地居民了。对此,“瓯洲之星”咖啡吧的西班牙华侨老板李焕军感受最深:“先前,因为咖啡吧开得少,消费相对较高,来咖啡吧的大多是华侨。后来喝咖啡的习惯逐渐在青田本地居民中形成,普通市民渐渐成为了这里消费的主流。”

旅居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将来自产地的咖啡豆、咖啡机,甚至咖啡壶带到青田,所以“能喝到世界上最地道的浓咖”成为青田的一张金名片。

近年来,青田县城涌现了120多家特色咖啡馆、美食酒吧,构成了别处不可多见的风景。青田似乎浓缩成了“小欧洲”。

现象二:房价超2万元/平方米

中外文化的融合在青田人的餐桌上也能窥见一斑。在高级宴席中,有欧式的薄片火腿色拉,也有口味正宗的“佛跳墙”,当然,也一定会上青田当地的特色——炒粉干、面疙瘩,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用餐时,大家还爱评点哪家的牛排做法比较地道,某家的红酒来自哪个酒庄。边聊边细细品尝着来自欧洲的红酒,熟练地晃杯、品闻着。

“在青田,15元人民币可以喝到一杯正宗的咖啡,但也可能上趟高级的酒吧,最起码得花个千把块。这里的物价不比上海便宜。”来自丽水的媒体人小金告诉记者,“而且,青田的房价还是浙江全省各县里最高的。在青田这个深山城镇,房价竟然比杭州还贵,稍微好一点的地段都超过2万元/平方米。难怪青田人要说,家里如果没有亲人在海外,又不搞点副业,日子是难以维持下去的。”

小金的话也得到了在县里事业单位工作的徐小姐的印证:“我家在上海浦东开了几家超市,节假日我们会去看看经营情况。再不搞点副业,在青田的日子可不好过哦,这里的消费水平高着呢。”徐小姐既是开玩笑,也是真心话。这个县虽然脱贫不过十几年,但侨汇、侨资的注入使这个县的经济水平急速提升。

现象三:“不中不洋”的建筑群

说到房地产,外人来到青田,多半都会好奇于那里“奇形怪状”的房屋造型。有人说那“不中不洋”,也有人说它“承载了青田人叶落归根的纯朴思想”。

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郭剑波介绍说,19世纪末,在欧洲的青田华侨就有人回到家乡买地建房。这为欧洲式的建筑文化传入中国提供了条件。他们把在欧洲看到而又喜欢的建筑样式引进,并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成为侨乡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中,青田阜山“花旗街”最为典型。这些建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果实之一,亦是青田侨乡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中国传统的农村民居长期以来以平房为主,中西合璧的民居却以多层楼房为主,还常常设有宽大的阳台和回廊。这种结构完全与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形态形成对比。此外,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在阜山、方山等多个乡镇还修建了不少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西方建筑造型屹立于青田,成为西方文化跨区域的典型景观。

现象四:农贸市场亦可用欧元

越来越多的华侨归国回到青田,既带来了外来文化,也改变了当地的消费方式。他们将血汗钱从国外汇回来,在当地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青田的农贸市场,曾经流通着各个国家的硬币: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英镑、美元、比利时法郎、奥地利先令、荷兰盾、芬兰马克、葡萄牙埃斯库多、西班牙比塞塔等等,卖菜的农民都是认得的。一直到1992年,欧元确立,市场上眼花缭乱的硬币才渐趋单一。

所以,当地人会打趣地说:“外地来人若要知道当天的欧元走势,不妨看看中国银行前的客流。”据说,欧元汇率好的时候,中国银行柜台前来兑换人民币的人,队伍要排出十多米,银行工作人员一天连续上十二三个小时的班。而提及银行存款,大多数青田人都会既神秘又自豪地跟你说,在银行里存了上亿元定期存款的华侨客户就有好几个。

青田县城的新大街,全长不足300米,却被人们称作“侨乡的华尔街”。因为全县8家金融机构,有5家就在此设点。青田县拥有雄厚的民间资金。今年9月末,青田人民币存款余额215.29亿元,同比增长43.64%,1至9月各项存款余额月均增速在23.87%以上。

雄厚的民间资金,使得青田县委县政府敢于用“金融”来作为强县的战略。青田县的这一举措,得到各大金融机构的响应。与此同时,青田县各金融机构还立足侨乡,探索金融创新,全力解决中小企业、居民融资难问题。

新闻链接

5年引侨资20亿

青田有300多年华侨历史,有23万华侨分布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0%以上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1990年以后出国的华侨约15万人,占青田华侨华人总人数的46%,且以青壮年为主。在国外出生的青田华裔近2万人,1978年以前出国的老华侨约0.6万人。目前约有3 万多人从事国际贸易,年贸易额达30亿美元。青田县外汇储量充裕, 2008年全县外币存款6.26亿美元,外汇结汇量达32.77亿美元。据统计,华侨每年捐赠家乡公益事业资金约1000万元,累计捐款(现时值)达3亿多元。近3年来,华侨投入城市化建设项目的侨资超过10亿元,近5年来全县共引进侨资20多亿元。

‘贰’ 浙江被称为“小欧洲”的县城,充满异域风情,还能使用欧元买菜

现在人们的经济水平变好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也越来越发达,所以,人们都喜欢在假期去往国外去游玩,欧洲就是国人 旅游 最为火爆的地方了,你知道吗, 其实可以不用出国就能游览最为正宗的欧洲小镇。

这就是浙江的青田,这里如今被人们称之为“小欧洲”,在当地你将感受到最为正宗的欧洲建筑和欧洲氛围 ,在这里不用出国就能喝到最为正宗的意式咖啡,在这里不用找代购就能买到全国70多个国家的商品,在这里甚至可以用欧元去菜市场买菜,这里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瓯江的中下游。“九山半水半分田”就是形容这里的, 这里 历史 悠久,有着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等的美誉,还是中国外汇第一省 ,和我们印象中的浙江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我们的印象里浙江是一个充满着诗意的水乡,但是在青田这里的大街上,你就会看到一路上都是欧式建筑,好像自己来到了欧洲一样, 这里还有着世界超市,70多个国家的商品,都能在这找道。

让青田变成这个样子的原因是当地的山实在是占了太多的地方,导致这里非常的贫困,所以为了生活这里的人只能选择走出去, 所以当时据说在意大利的青田人就是十万人之多,到了现在青田成了我国着名的侨乡之一。

随着海外移民的增多, 如今在青田的55万人的人口中华侨华人的人数就有33万人,其中旅欧的侨胞占了八成,青田的外部发展基金正在源源不断的涌进来 ,现在青田已经有了人均存款第一县的称号,水平已经相当于一线的城市了。

青田还有着中国石都世界青田的称号,青田的石雕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和雕同样出名,青田石是中国的四大名石之一 是雕刻艺术的上称之选, 这里建设的青田石雕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石雕为文化的主题博物馆。

想去欧洲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又觉得太远,那不如就来浙江的青田吧。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叁’ 意大利怎么开中国超市

关键是地理位置,你所开超市的地理位置华人多不多?华人超市多不多?

如果周围有华人超市,市场有多大,同比有什么优势。

然后就是建立华人朋友圈了。

非洲这边的华人超市,基本上豆包涵宾馆,自己接送机服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肆’ 浙江丽水青田人是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的人都可以到欧洲去

青田又是着名侨乡。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有18万华侨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且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县就有3万人领取护照,1万多人出国定居。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年出口贸易额达30亿美元。全县私人外汇储蓄高达3亿美元,捐助家乡建设累计人民币1亿多元,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绚丽缤纷的色彩。

‘伍’ 浙江青田县人在海外做什么生意

开饭馆,做服装,批发服装,皮鞋,什么都有

‘陆’ 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开超市

我开的第一家店的房东就是浙江温州老板,老板去建水电站发电,老板娘就负责开超市。超市的名字叫联华超市,反正温州人开超市,就是联华、华联的叫。老板娘每当有供应商去收货款的时候,就用特有的温州腔调说“钞票、钞票,一天到晚就知道钞票”。守店的时候跟老板娘也聊天的多,慢慢熟悉了,她也跟我聊了好多关于温州人开超市的事情。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吧:

1、温州人开超市有自己一个专门的圈子。比如温州永嘉的超市商帮,其中永嘉县花坦乡,大约有8成的人在全国各地从事超市的创业和经营活动,这个地方的人就出去在全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大大小小的超市,估计占了全国小城镇60%超市的份额。另外,在当地他们还抱团经营,什么“浙江商会”、“温州商会”这种商会好多。

2、温州离义务小商品集散地不远,有采购优势。比如并成立了中国温州百家超市连销公司联合体,通过这一平台,对货架、小家电等进行集中采购,有了成本优势。

3、温州人真的很能吃苦,我的房东老板和老板娘,住的的地方就在店里,穿的也是店里买的普通衣服,根本看不出是有钱人。而且,温州人喜欢到处跑,不是“家乡宝”。还有温州人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大群亲戚朋友一起做。

最近,有一位网友提出,他发现他所住的那座城市里,开超市的温州人特别多,而且生意都很好。该网友就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开超市?二是为什么他们开的超市生意那么会那么好?

实际上,温州人并不一定都喜欢开超市,但温州人喜欢做生意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温州真正传统是读书致仕。从隋朝科举考试开始,到光绪三十五年最后一届科举结束,温州一共走出近2000名进士。民国时期,江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告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而新中国建立之后,温州与福建一样,都属于前沿、前线。所以国家一直没有特别大的项目投资,解放后温州经济也没得到长足的发展,温州人算是穷怕了。

温州人真正开始商业发展的时候,主要是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温州当地人很穷困,于是只能走上商业之路,成为第一批创业做生意的人。而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建立后,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地由此扩散传开,温洲人发现将义乌小商品市场这种商业模式复制起来的机会。早期温州人开的是小卖部,后来升级为超市。

其实,也并非温州人喜欢开超市,包括福建的福清人、还有福建的诏安人,这些人也都爱开超市。特别是诏安人在广东一带,开了很多小超市。后来把这个模式复制到阿根廷、南非等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赚了不少钱。而温州人都喜欢做生意,开超市有三个原因:

首先,温州人喜欢抱团取暖,所以开超市再多的资金都不成问题。假设我要开一家2000平米的超市,要投资300万,但自己只有180万,那剩下的120万就可以找同乡来凑数,大部分温州老乡都会帮忙,那个出了10万,这个出20万入股,东拼西凑就能凑足开超市的钱`。

当然,如果开超市赚了钱,就大家一起分,亏了钱就算礼金以后有钱再还。这就有点类似于股权融资。所以,温州人早期开超市,都是亲戚朋友之间互帮互助。而且只要有一个温州人开超市创业成功了,这种成功模式就遍地开花,据说全国现在有近万家温州人开的超市。

再者,开超市只要愿意辛苦付出,就能赚到钱,入行门槛低,相对容易成功。温州人开一个小超市,既不需要聘请高端人才,也不需要大量招收工人,一对夫妻就可以开一家店,他们早起晚睡,只要货品到位,服务态度好,长期坚守店面,就能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

最后,温州人思维与别人不同。有一家温州人开的400平米的超市,日营业额在4万元以上,而每次盘点平均下来每月都要丢失商品近千元。但是老板还是用着7个员工,并不愿意再增加人手。因为在这位温州老板看来,自己每月只丢失了1000多元商品,再雇两名员工却要5000元多元,而且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好处。

显然,这个老板对外人偷盗的事情放任不管,每月也只会丢失1000元的商品,而且贪小便宜的人还会再次光临超市,他们不可能每次来都是偷窃东西,也总要来买点东西吧。只要超市的人气上来了,口碑和生意都会逐步好起来。正是因为,温州老板们这样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使得他们在开超市过程中走得比较顺利。

温州人为什么喜欢开超市?事实上,温州人喜欢做生意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什么生意都做,只是相对于其他生意,开超市还相对容易一些。刚开始,温州人开超市缺乏资金,就找亲戚朋友来共筹,后来只要一个温州人开超市成功,这种模式就可以在整个温州人群中推广开来。同时,温州人开超市比较吃苦耐劳、做生意也比较大气,所以成功概率也相对较高。长此以往,温州人就被外界传出是最喜欢开超市的群体了。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钱小帅:

温州人喜欢开超市就像蒙古人能喝酒一样,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一件事情了

在整个江浙沪广东福建,开小超市的温州人数不胜数

到底温州人为什么如此喜欢开超市呢?

温州人和广东人一样,是出了名的喜欢做生意,极度不喜欢打工,他们认为只有做不了生意的人才去打工,去当公务员。

所以温州人基本上家家都做生意,身边的朋友,亲戚都是做生意的

大家都知道,做生意做重要的就是人脉,需要有人带领着,加上温州人喜欢抱团的性格,温州房团,赌团都是赫赫有名,当然也有温州超市商团,也就是这一商会的人,多数都是开超市的。

也是因为温州人有不少开超市发家的大老板,加上低门槛,所以温州商团就在这个行业内涌进了无数的温州人。

温州人的性格是能吃苦,敢闯敢干,不守旧,精明,喜欢做生意

而恰好想开好一个小超市就需要这些性格,为节约成本,小超市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所以店主的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要身兼数职,会计,收银,整理搬运货物,打点各方关系,设计促销,宣传等等,没有能吃苦的性格,没有极其精明的头脑是根本做不来的

并且温州当地超市开遍了,就需要到外地去开超市,温州人敢闯,只身闯到外地,打拼出一家超市,慢慢发展到自己的生意,温州人乡土观念轻,适应能力强的性格就可以让他们在全国各地开起超市

加上温州商会的帮助,一些同乡的,已经做起超市规模的人,可以帮忙介绍货源,帮忙杀价,帮忙找店铺,有老乡带领,超市的生意可以开的更加好。

说起这个事,我最有发言权,我之前的几任老板都是温州人,不是说温州人喜欢开超市,而是温州人知道超市是所有现有行业里风险最低的,而且温州人团结,以及一些优良的传统导、前辈经验导致他们在超市这行越做越大,越来越多。

要知道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经验,虽然经验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但在温州人眼里什么经验最多?那肯定是经商的经验。在民国时期江浙沪一带根就多商人,所以温州人从骨子里就比普通人多一些经商基因。

我的老板之一,刚起步创业时只有一家400平的超市,火爆的那几年,日营业能在4万以上,每次盘点平均下来每月丢失的商品接近千元。超市加上自己家人,满打满算只有7个人,我问他为什么不增派人手,雇佣两个人,这样不就不会丢失了么?当时是在上海,当地的超市工资是2000多元。我老板说:“雇两个人的费用是一个月4000元,又不会出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如果我放任不管,每个月只会丢失1000元的商品,而这些贪小便宜的人会再次光顾我的超市,他不会每次都偷东西吧?所以计算总账,他们给我带来了利润,带来了人气,甚至带来了口碑和好生意,你说我还有必要抓小偷和雇佣人手么?”(有读者提出异议,抱歉,笔误打错了,已修改!)

我当时一下子醒悟了,真的很受启发。

先不说温州人在每个省份有温州帮、温州商会的事,就单说他们投资的方式你就叹为观止。假设我们要开一家2000平的超市投资300万,但是自己只有180万,那剩下的120万怎么办?他们会找到同乡说:“我资金不够了,大家凑点行么”?大部分温州老乡都会帮忙,那个出10万,这个出20万入股。赚了,就大家分,亏了就算礼金以后有钱了再还。其实这有点像股权融资,但在温州人这里变成了投资理念,亏钱的店,大家都帮助承担,注定赚钱的店,也同样会让大家都介入。我的老板之一就这样的方式放在发小那10万元,年底分红30几万。

说个真实的故事吧,我亲切的称她为大姐,大姐不算是个美女。但很巧的是她姓杨,老公也姓杨。她们兄妹5个,每个人现在都有一到两家的超市,起初是老大开的第一家。赶上了好年代,再加上一点运气,赚了钱。立马再次帮老二开了一家,然后是老三、老四、老五。可能天妒人吧,杨大姐的店,被火烧过一次,被人盗过一次,损失很严重。这时候其余的兄弟姐妹又凑钱给老大开了一间更好、更大的。这就是温州人。

都说温州人会做生意,可真的是他们会做生意么?只不过是受环境和后天影响比较严重。翻看近代史,江浙沪地区一直都还算富饶,民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战争时期,光上海市一天的鸦片收入都够养活一个精装师一个月的开销。再加上现代的发展,轻工业繁荣,使那里的人更加懂得经商,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商人,他们懂如何像你介绍商品,他们懂如何通过商品赚你的钱。再加上有很多商品就是他们那里的,他们知道你需要什么,又知道去哪采购。长而久之,温州人懂的东西早就已经甩开其它地域人几条街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历,盗版必究,感谢。

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开超市?

其实,温州人并不是喜欢开超市,而是喜欢做生意。不管是什么样的温州人,都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意空间。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曾多次到温州考察学习,了解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所到之处,都是一派生意景象。有钱的,开办了企业,建了大商场。没钱的,在家门口放在两条长凳子,上面摆上几双鞋子,或几件小商品,也要让自己成为生意人。更有温州人,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建厂、办商场、推销东西等。

温州人,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自然,对超市这种投资相对较少、回报还可以的行当,当然是不会庭的了。

事实也是,纽扣、打火机、领带,等等,这些小物件,都是温州人进军大市场,进军大世界,进军各领域的敲门砖。最初,当人们看到温州人只是生活和销售一些纽扣和打火机时,还曾笑话过他们。也曾为温州的假货泛滥,组织了专门针对温州的商品焚烧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很不起眼、很让人看不起的行当,让温州走出了贫穷,起家过日子富裕,实现了温州人特有的创业梦、创新梦、发财梦,让温州有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富豪。

开超市,只是温州人经商的一种形式,也是温州人尝试经商的起步。一旦积累了经验,温州人是不会把开个小超市当作追求的目标的,他们的目标很远大,只要自己能力能够做到的,绝对不会放弃,也不会满足。

这就是既精明,又永远没有满足感的温州人。

首先,温州人向来都有一种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难的创业精神。

做超市的人是比较辛苦的,一日三餐都是不定时的。每天应付着各式人群,等待是最熬人的,你无法预料到顾客什么时候上来,所以只能时刻准备着。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信念,是很难耐得住寂寞的。

其次,擅于经商的温州人,除了有着独到的商业眼光,还有同乡之间的相互帮助。温州超市产业已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开到了国外,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形成规模的。

据了解,每年一届的初八超市节就是在为广大温州超市人和供应商打造一个厂商合作交流的平台,以广大温州超市人回家过春节为契机,通过商超对接和论坛互动等活动来推动温州超市产业更好地发展。

经营方面大致也差不多,并没有太多独特的地方,只是人家能坚持,人家能组团。

三个原因。

温州的真正传统,是读书致仕。温州从古至今是有着输出文人的优秀传统,从隋朝科举开始至光绪三十五年最后一届科举为止,温州一共走出了近2000名进士。这才是温州真正的源远流长的传统。

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浙江省内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

温州人真正开始商业大发展,应该是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新中国建立之后,温州与福建一样,也是属于前沿、前线。而且温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海被当时的国军认为是最好的登陆地点之一,并且离蒋介石的老家奉化非常近,这是一个随时可能演化为战场的地方,所以没有任何国家大项目投资。

这样的状况,让温州人很难受,穷得难受,走上商业之路。后来有人建议在义乌搞一个小商品市场,就在义乌搭起棚子,温州人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地由是传开。

在流通领域得到发展之后,温州人发现这个领域还是很有商业机会的。于是就有一波温州人将义务小商品这种模式复制起来,开了超市。其实早期就是小卖部啦,后来升级成超市。

因为超市是满足市民购物的最直接需求,所以还是很有利润,行业不错。这是温州人开超市的来源。

然后是温州人抱团。

一个温州人开超市赚钱,身边的亲戚朋友很快知道,于是另一家超市在另一个地方马上开起来。一位在改开之前,温州人是穷怕了,穷就是没本钱的意思,所以温州人早期开超市,也都是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包括各种民间标会等金融形势大为盛行。然后大家标几个会,就有钱开超市。这玩意投资省,现金流大,非常适合温州人创业。一个人有一种成功模式,亲戚朋友马上可以拷贝跟进,温州超市就这样遍地开花。据说全国有近万家温州人开的超市。

开一个小超市,既不需要聘请什么高级人才,也不需要大量招收工人什么的,这对于温州人来说非常适合。一对夫妻就可以开一家店,他们早起晚睡,只要货品到位、服务态度不太差,都能得到居民的欢迎。

其实,不仅是温州人爱开超市,包括福建的福清人、还有福建诏安人,也都是在超市大县。诏安人在广东一带,开了很多的小超市,福清人最早是在国内开超市,后来把这个模式复制带阿根廷、南非等地,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赚不少钱。

做生意的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而且温州人善于做小生意,所以开超市的温州人比较多就很正常了。不光是开超市,很多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央视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第二集中,《去远方》就讲述了温州人的故事-开在意大利的温州杂货店

在纪录片中出现的杂货店老板娘操着一口具有特色的温州腔普通话。

“温州人的小杂货店里应有尽有,就像回到了中国……”

在这个聚集了几百家中国小商店的Dolo小镇上,这家小店几乎可以买到一切当地华人需要的日常用品,包括瓜果蔬菜。

操着一口具有特色的温州普通话的女老板一边收拾商品一边说,很多人来(这家超市)买东西,摆好点。当编导问及有什么是买不到吗,女老板自信地回:“没有,有钱都买得到。”

店铺一角的墙壁上还贴满了华人圈子的招工和出租广告,写着“招烧饭工,鞋包招手工、车工”等温州街头常见的招工小广告,成为了当地中国人寻找新机会的中心。

温州人喜欢说“挣钱是因为以前穷怕了”。 历史 上温州的天然环境远远不如宁波、杭嘉湖、上海、苏南这些地区,去过温州的人应该知道,那边的隧道很多,温州人为了和外界做生意,克服了很多地理位置上的劣势。

有一首民谣这样说:“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温州人是最早经商的一个群体,是最早致富的一个群体。在许多人眼里,做什么事首先是面子,有些生意尽管能挣钱,但有失体面,就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去做。而在温州,做生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挣钱。

温州人走四方,占据了许多人不愿意做的那些领域。他们从修鞋子、开发廊等小的生意开始,渐渐积累了财富。而他们的为人却一直很低调,他们在成功后会经常说,我无非是个修鞋匠嘛!正是这种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态度,让他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不嫌生意小,不嫌赚钱少

一般人通常思考的是:“做小生意没多少利润,有时候甚至不如替人打工呢,这样做何时才能发财呀?”温州人说:“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通过一家人的故事反应了温州人爱拼爱闯的性格,男主角周万顺从拾荒做起,一步一步变身为成功商人;而远在意大利的女儿周阿雨排除万难从洗碗工做起,凭借出色的商业头脑在意大利普拉托成功创业。这部电视剧是温州人创业的一个缩影,可以看看。

温人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干;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干;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有些人认为,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小生意没什么赚头,不屑一顾。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

超市是一个快消品,超市里的东西,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温州人开超市,比较早懂得懂得吃苦。初期,大部分都是用自行车带货。起早贪黑也很辛苦,积累了很多快消品市场的宝贵经验。

温州人不像别的地方人,自私自利,他们更愿意分享信息,集中力量,把事业干得更大,更强。

相较而言,南方人比北方人的性格好很多。北方人,遇见事情好冲动,而南方人做事情特别圆润,任何情况下,会以利益为重。不会因小失大,意气用事,忍别人不能忍,做事情有战略眼光,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大局面。

由于他们超市做的好,所以好多供货商都愿意给他们压单,形成先给货,后付款的结账方式。另外一些经销商,也会在店面租赁好的位置,每个月给他们一定的管理费。因为他们团结,所以几十个,几百个的超市一起供货,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供货成本。

当然,陈列优势也是他们吸引消费者的一个主要原因,久而久之,为他们积攒下很多回头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东西都喜欢比较。他们的价钱便宜,每天都会有比市场价还低的促销品,质量和外面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支持与拥护。他们越做越大,越大越强。每一件商品,利润很小,但是每天营业额很大,这个利润是大家难以想象的。

当然,在其他领域,温州人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这就是今天的温州人。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天天上周看到了这个问题,就记在了心里,昨天去眼镜店配眼镜,熟悉的老板就是温州人,在等待的时候我问了他这个问题,是不是温州人特别喜欢开超市?

他说嗯,他老家人,开超市的确实不少,什么规模的都有。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永嘉县花坦乡廊一村的朱清众于1998年在瑞安梅头开出的“上海华联超市连锁店”,成就了永嘉“中国超市第一县”。

温州人目前已经在外开了1万多家超市,温州永嘉商会等大型商会都是由超市老板组成,并且温州人有着极为团结,喜欢抱团的习惯,创业永远是一群人在战斗,在熟人,乡亲,亲戚的影响下,在已成气候的老乡带领帮助下,温州人的超市越开越多,也越来越红火,规模一经形成,越来越的人就加入了超市创业大军之中

永嘉人经营的超市在二三线市场份额占全国同行的8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

创业开超市的初期,在不具备大规模的时候,需要极为勤劳的去找供货商,记账,整理店铺等等,小本生意还要承受许多 社会 压力,温州人能吃苦,早起晚睡,日复一日,精明细腻的性格极为适合做超市老板,在超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把控的很好,其实很多时候应该把话反过来说,不是温州人喜欢开超市,而是开超市最成功的,基本都是温州人。

大量老乡的抱团帮扶,极能吃苦的性格,细腻精明的生意头脑,敢闯敢干的胆量,靠近小商品产地的进货优势等等,共同成就了温州人超市今天的“盛象”

阅读全文

与青田人去意大利哪里开超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利时意大利哪个赢了 浏览:304
伊朗以什么色的人口为主 浏览:348
怎么能进中国远洋集团 浏览:492
印度人结婚怎么安排 浏览:26
伊朗核武怎么来的 浏览:105
意大利买花怎么样 浏览:50
科促会与中国电子哪个好 浏览:319
现在印尼人对华人什么态度 浏览:542
怎么查印尼公司的企业代码 浏览:443
印尼虎鱼有多少种吃法 浏览:136
中国有哪些省有直辖市 浏览:977
伊朗沙特阿拉伯为什么发生战争 浏览:726
岩板餐桌黑色和意大利灰哪个好看 浏览:430
英国一件代发运费多少 浏览:978
通心意大利面炒面怎么做 浏览:537
印度春卷皮怎么做 浏览:17
哪个国家喝中国的白酒 浏览:583
伊朗洪水到底有多少 浏览:36
伊朗炎之神殿获得了什么 浏览:101
印尼喜欢中国什么小商品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