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http://bk..com/view/256138.htm
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
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这一电影学派竟然异军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
首先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众所周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这在新现实主义的首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中被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影片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在以往欧美影片中难以见到的,主人公也是清一色的小人物,包括神父,家庭主妇、农民、失业工人和游民,无所不有。这本身就是西方电影中的一次创举。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渗答衡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无耐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然而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的同影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
我们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综合起来观察,是否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突破了欧美电影那种戏剧化叙事特征,而树立了一种"反戏剧"的电影美学举族样式。在此以前的大部分欧美电影都是局限在"叙述故事"的表现方法上,而新现实主义影片却是努力想再现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作为新观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着名新观实主义电影编剧柴伐梯尼就说过,新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于它证实了一部影片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故事",即一种根据传统臆造的故事;新观实主义的最大努力就表现在它尽可能使叙事浅显,讲得尽可能简明。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在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柴伐梯尼也从理论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现实的)实录。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过:街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艺术。"显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张对生活进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这种创作方法很多是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温培尔托一目》、《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生活即艺术"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却有着它必然的历史地位。它象一股汹涌的激流冲击着陈旧的欧洲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的制片方向。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手法和美学主张,促使以后的电影理论界不论在电影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剪辑、摄丛做影、表演,以致在剧场景的结构上都出现新的论证和观点。最明显的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即长镜头理论,反对单镜头剪辑,而主张像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更多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剪辑方法,才更符合生活。
在西方电影界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还改变了欧美电影界对男女演员的审美标准,即欧美电影以往注意的首先是脸型、身材。而新现实主义电影出现以后,关心的则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的女主义公安娜·玛尼阿尼式的演员,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至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美国新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如简方达等。可见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是划进代的。
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维持了七、八年之久,大约拍摄了七、八十部影片之后,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衰落,这种衰落具体表现为1955年以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题材上日益枯竭。当时,虽还谈不上陷入俗套,但已经可以看出,影片原有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减少了,表现内容中的社会性也不如以前突出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衰落的原因,故然有客观的和外在的原因,比如统治阶级,甚至教会对其就从未间断迫害;他们指责新现实主义电影"歪曲"、"抹黑"了意大利社会和现实,其次是观众逐渐转向涌进意大利国家的美国好莱坞影片,国外的观众群也转向好莱坞。这一现象体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究竟是难以同好莱坞电影竞争的,而观众也不愿长久地去在主要是表现一些灰暗的社会景象中去寻求娱乐。如果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放到意大利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观察,将不难发现:它的衰落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它衰落的根源,实际上早已蕴藏在它最初的兴起中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衰落的根源:首先,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左翼或法西斯的电影评论界,在理论战线上反抗墨索里尼电影的斗争结果,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斗争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更高的理论纲领作为指导。当时意大利电影充补着法西斯军队的宣传片,且严重脱离现实,而庸俗的喜剧片和抒情片也被当局宣扬赞颂,另外那些极端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书"法派"影片也被一味推崇。面对这些创作倾向,一些进步电影理论家,把矛头指向部分影片的虚假、臆造的表现手法上,但对创作思想或理论却没有任何有力的作为,他们只是单纯要求电影去真实的表现或再现现实,而未对电影工作者提出应以何种立场和观点去表现社会现实,更未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提出过。而当时的出现的情况足以表明,进步电影评论界甚至没有对当时的电影提出更高的现实主义要求。他们对凡能多少反映意大利实况的影片,都予以肯定和赞扬,这无疑是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其次,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实际上也是意大利电影界在反法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统一阵线"。拍摄新观实主义影片的电影从业人员,无论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在"电影必须如实地再现实会生活"的含混口号下聚集起来,就象《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在特定条件下,从神父到家庭主妇都可以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但是这种历史条件一旦消失,人们自然按着各自的立场寻找自己的道路、这可从罗西里尼的《斯特隆波里火山》,《在意大利旅行》等影片中反映出来,这二部影片中罗西里尼把人的精神解脱,求诸予神的"恩宠",而拍摄《偷自行车的人》的德西卡却会在《米兰的奇迹中》幻想着把人的善意视为解决社会贫困的重要"药方"。显然,他们拍摄的这些影片仍然把意大利的贫困面貌当作重要的背景去表现。
再次,由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只笼统的强调"如实的表现意大利社会的现实面貌",因此它在客观上是反对影片去塑造典型的,从许多影片的实际表现看,是无视或轻视对人的表现的。人,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只是与现实环境等同的"背景一物"。人,只作为某种现实,一种命运的说明而存在。诸如《偷自行车的人》中的各式小人物,实质上都是在象征战后意大利的贫困,他们在片中的作用犹如片中呈现的破乱市场,肮脏的贫民窟并无多大区别。只是除了少数表现意大利抵抗运动的影片外,极大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中的人物,在性格特征上都是较模糊的,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象征而出现,这就导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在表现人、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存在着显着不足,从而也就摆脱不掉衰落的命运,客观上讲现实主义影片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贫困,饥饿、失业,在加之影片影调侮暗无彩的,那么大多数观众就不可能的会一直保留着对当初的耳目一新的初期观看时欣赏心理。既然如此,那些集现实,体栽与现代表现手法与一体的着意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叙事结构影片又自然会成为大多数观众所喜欢的影片。
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口号既走出摄影棚,到故事的实际发生地去拍摄,多拍实景和外景不用或少用人工搭制场景,取消舞台化的照明技术和摄影陈规,并注意让演员保持自然状态,充分调动演员的创造性,尽力去掉"表演"的痕迹,这一系列的坚持写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方法,使意大利电影抛开了过去那种浮夸的形式,转向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世界电影艺术朝着更加切近生活的方向迈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电影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流程,虽然早已结束了,但是它所倡导的纪实主义和让普通人成为银幕的主人公等美学思想将是永存的,它具有革命意义的美学观念将长久地影响电影艺术的发展。
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的美学风格是甚么
出现在上世纪40-5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开创了他独特的风格
战争摧毁了大部分的制片厂和相关设备,新现实主义的场景调度主要依赖实景拍摄,摄影胶片大多采用纪录片的粗粒子胶片,或是不同品质的胶片拼凑。因为多是外景,所以也多用自然光,打破了旧式好莱坞盛行的“三点布光法”。另外,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增加了演技和场景的即兴自由度,同时也增加了摄影机运动和取景的自由发挥(打破了以前意大利电影后期配音的习惯)。
叙事的特点也很鲜明:倾向于淡化叙事关系,它拒绝全知全能的观点,认为真实的生活是不确定的。主人公或是事件的结局多是零散和不确定的,有点搞笑的是,有时会插入一些跟主线发展没有关系的突发事件(也跟在大街上拍有关系吧^^)
❸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形成受到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源自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它国家艺术思潮的侵蚀。
首先,意大利自身的艺术传统不容忽视。从但丁、薄伽丘和文艺复兴三杰到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卡诺瓦;再到十九世纪后期维尔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剧家,现实主义在意大利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也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德·西卡和罗西里尼都曾公开表达过对雷内·克莱尔的敬仰;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的短片《乡间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过助理。
安东尼奥尼也曾在马塞尔·卡内《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场担任过职务;翁贝托·巴巴罗更是在评论中将维斯康蒂的《沉沦》同《雾码头》(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并论。
❹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一批批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相继推出,引起了世界电影的关注。他们以极为朴实、真挚和深刻的艺术影片,几乎打动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二个民族。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电影文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同时,他们还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的,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祥樱点:
◆内容题材的真实性。取材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日常性、纪实性美学原则。两大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 。
◆生活流的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与人为编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自然光;拒绝明星制,雇佣非职业帆斗演员。
2、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 最全面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态宴磨的影片。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50 真实客观的叙述,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跟拍、固定镜头和慢移动镜头;非职业演员。
❻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主要是指在二战之后的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电影流派,他不象好来屋私的那种不真实的,宽正的喜剧,而是把关注的视角棚伏放在普通的贫穷皮和册的老燃宏百姓身上,"把摄影机抗到大街上:,是这个流派的观点.
推荐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这是我最近刚看的,非常喜欢!!!!!!!
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曾给予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真实美学”的高度评价。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意大利电影中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其形成。巴赞谈到:解放时期以及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社会、道德、经济形态对电影起过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之前,虽然有着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专制的统治,但仍旧有一些电影工作者“已经朝着为世界各国所承认的现实主义方向努力”。巴赞说:“形成年轻的意大利学派的许多因素在解放时期之前便已存在:人才、技术和美学倾向。而历史、社会和经济的条件急剧加速了这些因素的聚合,同时还掺入了一些独特的因素”。
抵抗运动和意大利解放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最初的主要的题材。因为,解放对于意大利人“并非意味着恢复不久以前的自由,而是意味着政治革命、盟军占领、经济与社会的.动荡。此外,解放的进程是缓慢的,经历着延绵无尽的岁月。它深刻地影响了意大利的经济、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必然影响到文艺创作。意大利电影的创作,正如我们在前面曾经讲到的那样,是所有艺术中最为迅速地作出反映的一种艺术。因此,新现实主义的美学价值便首先表现在他们的题材、内容上。对于这一点《大英网络全书·电影艺术部分》也d曾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反对战争,以及侵入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由于新现实主义是关于这样一些内容的表现和对于诸方面问题的思考,因而也就决定了它的影片的风格与形态。这便使得新现实主义电影与占据世界银幕的好莱坞电影形成了鲜明的比较:新现实主义强调贫困,而不是好莱坞影片的魅力;强调丑陋的贫民茅棚,而不是洁净的时髦公寓;强调表现普通人、世俗无礼的人,而不是理想、完美的绅士等等。新现实主义因此强调了那个不公正的社会结构,以及被那个社会所扭曲了的人的基本关系。新现实主义赋予影片以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同时在与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抗衡中,以一种艺术影片,赢得了那一时期具有审美能力和具有道德修养的人,以及更为广泛的观赏者们的兴趣。
柴伐梯尼曾为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确立了这样的定义: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现人与他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梦幻。柴伐梯尼曾批评好莱坞电影是一种“经过过滤的现实”,是一种“虚构的假定性情境”。他说:“我更感兴趣的是自己在周围生活中亲眼看见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戏剧性,而不是虚构的戏剧性”。
他认为,诗意应该到生活中去寻找。柴伐梯尼的这些主张,对于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起到极其深刻影响。
巴赞指出:“意大利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对当前现实的密切关注”。他进一步说:“我的意思是,注入到观众意识中的似乎主要是贫困、黑市、行政管理、卖淫、失业一类具体的社会现实,而不是先验的政治价值。我们从意大利影片中几乎看不出导演属于哪一政党,也看不出导演打算迎合哪一派”。巴赞认为,新现实主义的作品,是世界电影中唯一的一个表现着“拯救着一种革命的人道主义”。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意大利政治局势和亚平宁半岛的共产党人的作风有关。而新现实主义电影作品更突出的是以写实主义的态度,面对那种混乱的社会现实。巴赞认为:这则是意大利电影的一大功劳,它再一次重申了艺术上的“写实主义”,不无首先具有深刻的“审美性”。新现实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在它之前写实主义的电影传统,并为随之而来较为完整的写实主义电影美学体系的理论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
一、纪录性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密切关注,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的实际生活的叙事状态之中。《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十一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而《罗马十一时》一片由于有了新闻记者在叙事上的参与,而更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
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也如同“新闻片摄影机的人性,它与手和眼密不可分,几乎与人体等同,随时配合摄影师的注意力”。客观的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的脑海中,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
一。巴赞称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纪录性,具有极为特殊的美学价值。
二、实景拍摄
这是新现实主义“纪录性”的一部分体现。这样一种拍摄方法,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而在此之中,摄影机跟随着人物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正是电影在空间观念上的突破,它自然使得传统的场面调度的观念随之消失,而使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的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同时,实景拍摄也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摄影师 fl、]更多地采用了自然光。
三、长镜头的运用
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这种没有被分割得很碎的视觉处理,似乎使每一个镜头都成为完整的一段。这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最终消失了自我的主观性。巴赞曾提出。:“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现实主义对于长镜头的运用,在空间观念上是符合巴赞所下的定义,是符合电影特性的。
四、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在新现实主义的许多代表作品中,的确都运用了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然而,巴赞在进行深入的分析中提出,非职业演员的运用,并非是新现实主义的贡献,早在《战舰波将金号》中,群众演员就代替了大明星。同时,巴赞还谈到:“从电影史上看,不用职业演员这种作法不能说明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也不能说明当代意大利流派的特征;对明星原则的否定,一视同仁地使用职业演员和临时演员,这才确实是他们的特点。这里重要的是避免职业演员的角色类型固定化: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应当为观众造成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新现实主义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结果才“必然能够获得意大利电影的绝妙的真实性”。
五、结构形式
劳逊曾谈到2“由于新现实主义的基本概念是简单的,因此最优秀的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结构也是简单和动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制作者,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他们不使用什么倒叙、闪回等,那样一些令人费解的结构形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简单、最为鲜明、最为直观的结构形式,其结果也是一种最为清晰、最为自然、最为充实的结构形式。这同样是影片的纪录风格所决定时,正如柴伐梯尼所倡导的那样:新现实主义的影片要从素材本身产生结构。
六、地方方言的运用
这一点在我们译制出来的影片当中是听不出来的。但这却是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和写实主义的一部分,是受到了爱德华多·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影响。同时,也是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方言的处理上,新现实主义制作者是很注重分寸的,他们既保持地方方言的特点,又尽可能地使人们听得懂。
’巴赞从电影的照相本性出发,强调电影不能离开真实。他说:
“电影的完整性在于它是真实的艺术。”巴赞所指的真实,是一种可见钩空间真实。从“空间真实”的观念看蒙太奇学派的理论及观念。
巴赞认为,那是一种反电影性的观念。因此,他推祟长镜头。同时,也是从这一观念出发,他给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以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新现实主义通过对于事物的整体性的认识,而对于现实作了整体性的描述,“绝没有导致美学的倒退,相反,它推动了表现手段的进步,促进了电影语言的发展,扩大了电影风格的范围”。特别是通过我们上面总结概括的那几点中可以看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确与其他的形形色色的现实主义相比较,对于现实真实的透明度更强,也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
❽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张:记录性可断定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脑海中,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实景拍摄,摄影机随人物在实际空间中运动,传统场面调度理论消失。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同时避免舞台观念的戏剧用光。
长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每个镜头成为完整一段,体现创作者忠于自然的客观性,体现巴赞“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观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罗伯特·罗西里尼 :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誉为"战争三部曲",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意大利万岁》。
2.维斯坎迪:
《沉沦》、《大地在波动》、《受苦的人们》
3.德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
4.德桑蒂斯:
《罗马十一时》
(8)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彻底的美学革命,是继先锋电影运动后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意大利现实主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变西方与美国电影力量对比,并向传统戏剧电影挑战,创造更为电影的艺术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❾ 巴赞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首先是下面哪一项
人道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纪录性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密切关注,并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使文学故事性消失在如同新闻报道的实际生活的叙事状态之中。《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十一时》都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而《罗马十一时》一片由于有了新闻记者在叙事上的参与,而更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 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也如同“新闻片摄影机的人性,它与手和眼密不可分,几乎与人体等同,随时配合摄影师的注意力”。客观的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在观众的脑海中,做弯笑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巴赞称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纪录性,具有极为特殊的美学价值。 二、实景拍摄 这是新现实主义“纪录性”的一部分体现。这样一种拍摄方法,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在视象上紧密地结合起来。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口号是: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进行拍摄。而在此之中,摄影机跟随着人物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正是电影在空间观念上的突破,它自然使得传统的场面调度的观念随之消失,而使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的空间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同时,实景拍摄也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摄影师更多地采用了自然光。 三、长镜头的运用 在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长镜头的运用作为表现空间真实的手段,起闹梁到了突出影片形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这种没有被分割得很碎的视觉处理,似乎使每一个镜头都成为完整的一段。这既体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又使影片获得了现实真实的透明性,最终消失了自我的主观性。巴赞曾提出:“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现实主义对于长镜头的运用,在空间观念上是符合巴赞所下的定义,是符合电影特性的。 四、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在新现实主义的许多代表作品中,的确都运用了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然而,巴赞在进行深入的分析中提出,非职业演员的运用,并非是新现实主义的贡献,早在《战舰波将金号》中,群众演员就代替了大明星。同时,巴赞还谈到:“从电影史上看,不用职业演员这种作法不能说明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也不能说明当代意大利流派的特征;对明星原则的否定,一视同仁地使用职业演员和临时演员,这才确实是他们的特点。这里重要的是避免职业演员的角色类纯含型固定化: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应当为观众造成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新现实主义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使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结果才“必然能够获得意大利电影的绝妙的真实性”。 五、结构形式 劳逊曾谈到:“由于新现实主义的基本概念是简单的,因此最优秀的新现实主义的影片的结构也是简单和动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制作者,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结构形式。他们不使用什么倒叙、闪回等,那样一些令人费解的结构形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简单、最为鲜明、最为直观的结构形式,其结果也是一种最为清晰、最为自然、最为充实的结构形式。这同样是影片的纪录风格所决定时,正如柴伐梯尼所倡导的那样:新现实主义的影片要从素材本身产生结构。 六、地方方言的运用 这一点在我们译制出来的影片当中是听不出来的。但这却是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和写实主义的一部分,是受到了爱德华多·德·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影响。同时,也是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方言的处理上,新现实主义制作者是很注重分寸的,他们既保持地方方言的特点,又尽可能地使人们听得懂。
❿ 世界电影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哪些特点
特点:
1、满怀激情地揭露法西斯主义;
2、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3、同情普通的平凡人、小人物;
4、主张劳动群众的社会团结。
产生背景: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