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直布罗陀(英、西争议)简介
直布罗陀,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城市和港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端沿地中海沿岸的一狭窄半岛上,以一地峡与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罗陀区相连,濒临直布罗陀海峡。在直布罗陀海峡东端的北岸,扼大西洋和地中海交通咽喉,南对西班牙的北非属地休达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布罗陀海峡长90公里,宽12公里至43公里,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唯一的海上通道。
直布罗陀半岛大部分是陡峭延绵的石灰岩山地,被称为直布罗陀岩峰。其南端有两块台地,一块稍高的台地由远古时代的海浪冲积而成,海拔约90米~125米,被称为风磨台地,直布罗陀城即位于此。较低的欧罗巴台地,海拔15米~30米。
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均温度为12℃~18℃,夏季为13℃~29℃。
经纬度:纬度:北纬36°07’ 经度:西经5°22’
电话区号:国家区号:+350(英国)
公元711年,北非的穆斯林在柏柏尔人塔里克带领下开始征服西班牙的壮举。他们从北非渡海北上,在西班牙海岸登陆,登陆地点就是现在的直布罗陀——Gibraltar。Gibraltar一词来自阿拉伯语“Jebel Tarik”,意思是“塔里克之山”。其中Gibraltar的前半部分“Gibral”取自阿拉伯语Jebel(山),后半部分“tar”取自穆斯林首领塔里克的名字——Tarik。当年的“塔里克之山”今天依然矗立在直布罗陀的海岸,其实它是一块伫立在海边的巨大岩石。
直布罗陀曾发现过尼安德特人化石,而之后则一直没有很多人类遗迹。
古时,直布罗陀是北非腓尼基人的聚居地,在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帝国征服。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部分哥特人和当地伊比利亚人和摩尔人(主要是腓尼基人后代)争夺此地。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时从直布罗陀登陆,直布罗陀成为北非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侵略欧洲的踏脚石。一部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包括了直布罗陀半岛),成立了若干小国并接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存,在十一至十五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抗击要统一信仰的北非穆斯林侵略时,和一部分混血和信奉伊斯兰但宽容基督教的欧洲摩尔人联手,驱逐侵略者。
1410年直布罗陀被西班牙人收复,1501年正式纳入西班牙版图。西班牙国势强盛后,西班牙对直布罗陀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采取驱逐或强逼改宗的政策,而很多人即使改宗后仍被逼迁到北非的摩洛哥。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嗣,嘱由法国波旁王族继承西王位。1700年卡洛斯二世死后,法国王路易十四之孙菲力普被宣布为西国王。但卡洛斯二世的外甥、奥地利查理大公按哈布斯堡王族的血缘关系也要求继承王位。由此引震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和荷兰支持查理大公,其联军于1704年攻占直布罗陀,并建立军事要塞。1713年交战双方签订乌德勒支和约,承认了菲力普的西班牙国王地位,但作换条件,直布罗陀被割让给英国。
英占直布罗陀后,驱逐了原有的西班牙居民,从外地大量移民,不少意大利人和英国人也开始迁入,部分摩洛哥人也回流充实了当地人口。
1830年,直布罗陀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主要海军基地。此后,直布罗陀的一切军政事务均由英国王室委派的总督统管。
1909年,英国在直布罗陀与西本土之间的中立地带修筑军事基地和机场并设栅栏,形成现今的边界。然而西班牙从未放弃收复直布罗陀的要求,一直声称拥有直布罗陀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班牙加强了收复活动。
1961年,英国和西班牙就直布罗陀问题开始对话。
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员会认为“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的条约适用于直布罗陀”,要求英西两国政府谈判解布罗陀争端。
1966年,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决议,“加快直布罗陀非殖民化”。英国拒绝谈判,并推行直布罗陀“自治”。
1967年,英国在直布罗陀举行了归属问题的公民投票,当地大多数居民赞成直布罗陀继续归属英国。联大通过决议指出这次公民投票违背了联合国决议,再次敦促英西举行谈判。
1969年,直布罗陀议会通过新宪法 ,宣称直布罗陀是“ 是英国的一部分”,在“没有完全充分表达民意的公民投票的情况下,直布罗陀不应交给他国”。西班牙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同年封锁边界,撤走在直工作的工人,中断与直的通讯和交通联系,禁止英国飞机飞越西领空,使直布罗陀成为孤岛。
1981年,英国授予直布罗陀居民完全的英国国籍,使西英争端更为复杂。
1982年,西班牙工人 社会 党执政后,英西双方采取一些改善关系的措施。1984年11月,英方首次表示同意谈判包括直布罗陀主权在内的各种问题。西班牙同意从1985年起完全开放直布罗陀边界。
1985年2月,西政府宣布开放直布罗陀边境及西本土与直布罗陀的陆海通道,英国则宣布给予西班牙人在直布罗陀工作、居住和购买房地产的权利,随后两国外交大臣在日内瓦举行会谈。英方强调它对直布罗陀拥有合法主权,有乌得勒支和约为凭,而且应尊重直布罗陀人的意愿。西班牙政府指出和约只规定直布罗陀的城堡、港口和防御工事等地面建筑物让与英,但未割让领土管辖权。在以后举行的有关直问题的谈判中,双方未能在直的归属问题上取得进展,但就其他一些问题达成了协议。
1987年12月,英西两国政府达成《关于共同使用直布罗陀机场的协议》。西班牙外交大臣认为这是西班牙恢复对直主权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由于直布罗陀当局有不同意见,上述协议尚未实施。
1991年3月18日,英国撤走其驻扎在直布罗陀的最后一个营的陆军,正式将直布罗陀的防务移交由当地人组成的团队,从而结束了英国在这个地区长达287年的军事存在。
1993年,英国和西班牙外交大臣开始讨论直布罗陀的未来地位问题。
1997年1月和12月,西英两国外交大臣分别在马德里和伦敦举行了第10轮和第11轮关于直问题的会晤,西方提出了西英长期(不低于50年)共同享有直布罗陀主权的新方案,但被英方拒绝。此后,两国又就这一问题进行多次讨论,但一直未能消除分歧。同年6月,直当局向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提出将寻求从英国得到更多的自治权,享有类似海峡群岛与英国的特殊关系。
2000年4月,西英两国政府就直布罗陀问题达成一项协议,明确英政府是处理直涉外事务的惟一政府。
2001年11月,西英两国外交大臣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同意今后达成一项涵盖有对外合作与主权等重大问题的全面协议,共同致力于让直享有更大的自治权,同时重申邀请直首席部长参与谈判。
2002年7月,英国初步表示同意西班牙提出的主权共享方案,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11月7日,英国属地直布罗陀就其主权归属问题举行了全民公决。99%以上的直居民反对英国与西班牙共享直布罗陀主权的计划。西英两国都明确表示对直公投结果不予承认。虽然这次公决的结果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表明,英西两国300年争执不下的直布罗陀主权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此西英有关谈判陷于停滞状态。
2005年12月8日,英国、西班牙和英属直布罗陀在英国肯特就直布罗陀归属问题进行新的磋商。这是直布罗陀 历史 上第一次以独立一方参加有关会谈。此前,英国和西班牙曾将直布罗陀方面纳入英国谈判一方参与谈判,但一直遭到直布罗陀的反对和抵制。
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迄今没有解决。
直布罗陀作为英国的海外领地,最高元首为英国女王伊莉沙白二世。由英国王室委派总督兼驻军司令代其在当地履行职务,负责涉外事务、防务和治安。英国负责直布罗陀的国防、外交、以及维持治安和财政稳定。
总督不直接参与直布罗陀的管理,是形式上的政府首脑,主要职权为任命政府各主要官员和负责治安,也负责督导皇家直布罗陀警察。下设直布罗陀委员会。总督任该委员会主席,成员由包括首席部长在内的5名部长和4名前政府官员组成。部长会议主管内务,担任政府职能,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由首席部长,工贸部长,教育、残疾人、青年和消费事务部长,内政部长, 旅游 、贸易和港口部长, 社会 事务部长、就业、培训、建筑和劳动部长以及环境和卫生部长组成。直布罗陀首席部长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直布罗陀议会称为代表大会,是一个由议长、2名前政府官员和15名在大选中产生的代表组成的立法机构。总部位于约翰·麦金托什广场。议会由选民直选产生。议长由总督任命。在大选中获得多数票的政党最多只能拥有8个席位。代表大会除防务和外交外拥有广泛的权力。
由于直布罗陀面积细小,议会没有把直布罗陀分为独立选区。所有议员都代表直布罗陀全体人民。在通过大选产生的15个议席中。
司法系统包括上诉法院、最高法院、初审法院和地方法院。
英军主导直布罗陀的经济,海军船坞制造大量经济活动。但过去二十年,英军对直布罗陀经济的影响力急剧减少。
直布罗陀的经济以服务性行业为主。其中以金融和 旅游 业为最重要,不少英国银行和国际银行在当地设有办事处,直布罗陀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当地不设利得税等税收,这吸引不少书本生产商和网上 游戏 商前来直布罗陀。
主要出口市场分别为:法国(19.4)、西班牙(14.1%)、土库曼(12.1%)、瑞士(11.7%)、德国(10.1%)、英国(9.1%)和希腊(6.8%)。进口主要来自:西班牙(19.9%)、俄罗斯(18.4%)和英国(10.8%)。
直缺乏自然资源。经济主要依赖对欧盟国家的贸易。主要进口石油产品、食品和制成品,转口石油产品、制成品和烟酒;主要贸易伙伴是英国,其次为西班牙、日本和荷兰。
对5~15岁少年儿童实行义务教育。11所公立小学和2所中学,在校学生4988人、教职员309人;另有1所技校及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有2家医院,244个床位。共有6种报刊,其中种日报和5种周报。直布罗陀电台用英、西两种语言播出节目。电视台全天播放英语节目。
每天有航班来往马德里及伦敦格域机场。
直布罗陀机场设于与西班牙的边界旁,基于地理上的限制,其跑道长度很短,只能供中小型飞机升降(如波音737、空中客车A320等),直布罗陀唯一过境道路须通过跑道路面,故每当有航班升降时,铁路型的道口栏杆便落下封闭道路让飞机安全通过,禁止车辆通行。故这是世界上仅有的跑道平交道(有时充当一条公路,有时又成为一条跑道。)。
有渡轮前往北非摩洛哥的丹吉尔市,航程约80分钟。
直布罗陀没有铁道接驳,旅客一般须步行过境到西班牙的利尼亚乘搭地区巴士前往阿尔赫西拉斯市,再转乘西班牙国铁火车。
直布罗陀为英国属地,早期道路行驶方向为靠左行驶。1929年起为了方便往来,与西班牙道路系统整合,改为靠右行驶。
直布罗陀市内设有数条巴士线,并设有观光性质的10号红色双层巴士线前往市中心,车资可用欧元或英镑缴付。
市内有长途巴士站,但班次不多,旅客一般会搭乘西班牙利尼亚的长途巴士站前往其他地方。
㈡ 目前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保留有皇室
1、泰国王室
泰国王室(泰语:จักรี),即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是从1782年起延续至今的泰国王室,曼谷王朝的君主在1932年之前是拥有专制权力的统治者。1932年之后,泰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此后历代国王都只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
2、柬埔寨王朝
柬埔寨王朝在1993年复辟,柬埔寨王室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计算母系和父系,互相有血缘关系的柬埔寨王室维持柬埔寨1940多年,在只计算父系的情况下柬埔寨王室也持续七百多年,1296年柬埔寨国王阇耶跋摩八世的女婿因陀罗跋摩三世继承王位。
因陀罗跋摩三世是现在柬埔寨国王的父系祖先,传闻是因陀罗跋摩三世可能迫使自己的岳父逊位。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王朝虽然有着不一样的名称,但这些持续的王朝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血缘关系。现任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是柬埔寨王朝第97代国王。
3、兆液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是指日本国的天皇及皇族,由于皇室成员是日本传说中神族,所以没有姓氏,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由专门制定的《皇室典范》来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依据日本神话传说,日本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今上天皇为第126代天皇德仁,现任上皇为明仁。
4、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实际姓氏为韦廷(Wettin)。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作战。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
但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令英国人觉得举纯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正猜咐奠基的。
5、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法语:Maison de Bourbon,英语:House of Bourbon or Bourbon Dynasty ,西班牙语:la Casa de Borbón en España) “旁”=“傍” ,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其在法国的统治于1589年开始。 17世纪中期,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奥尔良家族的统治史称奥尔良王朝或七月王朝。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于1860年告终。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于1936年被推翻,但于1975年第三次复辟,是目前西班牙的王室。
㈢ 哈布斯堡王朝是何时建立,何时灭亡,现在如何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 Hap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
其家族成谈前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
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繁衍甚广,因而出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三个分支。
起源
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哈布斯堡城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今天的奥地利和德国南部。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公国,旋即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
鲁道夫一世最终于1291年逝世,哈布斯堡家族虽暂时失去帝位,但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都被划入哈布斯堡家族。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
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开始哈布斯堡王朝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及鼎盛期
奥地利公国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圣罗马帝位后,继续持有奥地利公爵的爵位。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晌侍樱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并将公国划分为若干个省统治。但这些划分最终导致内外奥地利分治。
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两位公爵艾伯特(Albert)和利奥波德(Leopold)签定协议。艾伯特的子孙将拥有内奥地利公国,即今日的奥地利中东部,利奥波德的后裔则坐拥外奥地利公国,统治领域包括今日奥地利西部、南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
奥地利内外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外奥地利公爵家族绝后才得以结束。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再次归由一位公爵统领。
重登神圣罗马帝位
1422年,内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宴丛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布雷希特于次年陆续即位为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为皇帝)。由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
但不久后的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葬身沙场,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一位表亲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11月23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为皇朝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王朝也逐渐步入鼎盛期。
散叶欧洲各国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马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
马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统统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西米连的儿子英俊王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赠与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导火线。
马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马西米连的儿女,多与外国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影响,大大增强。
查理五世称霸欧洲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颚图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儿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奥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
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徵战一直继续。
重夺匈牙利波希米亚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路易二世与颚图曼土耳其苏丹"奇迹王"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战,史称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土耳其军战胜匈牙利军,路易不幸战死沙场。
但颚图曼帝国并无长期占领匈牙利,反而在9月时撤军。此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继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王朝分家
1556年,查理五世自觉年老,因此决定将西班牙王位和奥地利大公分别让与他的两位代理人,并让他们各自的子孙世袭他们自己的王位,不得互传。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时期一人统领王朝领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现。
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本章节的资讯,请参看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费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费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费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历10代君主,这二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兼奥地利王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Carlos I/ Charles I),其后于1556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他们的奥地利表亲不惜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抢回王位,但最后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将部分哈布斯堡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对波旁王室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承认。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去世。卡尔和他的兄长都没有男性后裔,因此他的长女玛丽亚·特里萨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于1745年9月13日,当选神圣罗马皇帝。此后,弗朗茨皇帝将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们的后裔都采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奥地利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玛丽亚·特里萨皇后成为皇朝的创始人。皇朝历经数次变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仑一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但当时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被改称为奥匈帝国。皇朝直至1918年被推翻。奥匈帝国随即被肢解,奥地利成为共和国,举家被迫流亡海外。
王朝覆亡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共和国取代。
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和德国,他们的首领是奥地利末代皇太子奥扥·冯·哈布斯堡。
㈣ 死神里王族特务是干什么的
王族特务是遵从王族命令,执行各种任务,与其他机构相比拥有超群的战斗能力和作战实行能力的王的直隶特属作战部队,也就是零番队。。比13番队正悔的等级要高,和中央46室应该是同级谈清仔,甚至等级比46要高。。而且只听王的含汪,不受约束,这点最强大。
㈤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
1、所谓的殖民地实际上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的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附属品,西、葡两国他们争抢的是海洋的权利。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的狂潮,在竞争中扩张,在竞争中合并,并且在欧洲其他国家引起连锁反应,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由于开拓海外的领地,西、葡两国自然免不了利益上的争夺,于是亨利王子和约翰二世从大加那利岛开始了殖民地的争夺,而后来又不得不重新妥协,由罗马教皇作为两国间扩张冲突的仲裁者;于是1481年,罗马教皇批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阿尔卡索瓦斯条约》。它囊括“加那利群岛以南和几内亚西面及其附近将要找到的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1493年5月3日汪洞,教皇发布第一道训谕,宣称:“鉴于忏悔者克里斯托弗&S226;哥伦布已经航行将近印度,并已发现远处一些岛屿,甚至一些迄今别人从未发现过的陆地。那里居住着许多和平生活的人民。他们不穿衣服、不吃肉,有意信奉基督教。兹确认,凡是经卡斯蒂利亚双王及其继承人所派使节发现的每一处岛屿和陆地,如果从未属教皇管辖,就归该国王及其继承人行使充分权利。”这道训谕虽然明确承认了西班牙能够对古巴、伊斯帕尼奥拉群岛和巴哈马群岛行使主权。经过几次的协商,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签署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划分海外势力范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佛得角以西2056公里或者西经48度到49度之间,从南极到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在分界线以西的地区,专有权归西班牙,葡萄牙的远征考察活动只能在分界线以东进行。两国都不得占领已经归属基督教统治者所有的任何领土。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个由两个国家瓜分世界的条约。1529年,罗马教皇相当随意地在世界地图上划了一条线,就把全世界像分饼一样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就是《萨拉戈萨条约》。该条约使得上述两国的扩张获得了某种天命神授的意味。西班牙放弃了对摩鹿加群岛的主张,并接受了两国在东方的分界线,即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子午线。从教皇裁决给西,葡两国的各种条约来看,基本上把世界未信仰基督教的地盘都让西,葡两国划分光了。
2,扩张的原因
大航海时代最早支持航海家探险,到对外扩张建立殖民地,都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王和贵族,以及孙陵中教会,哪有什么资本主义啊?当时还未产生呢。在我看来,殖民地之所以被开辟很大程度上是十字军征服运动的延续,自十字军运动以来,12世纪中叶以后,东方的财富正如像天堂一番。西欧的中世纪晚期属于贵金属严重缺乏的状态,使得很多欧洲人对东方垂涎三尺,对于刚刚阿拉伯统治下挣脱的伊比亚半岛来说由于常年打仗,经济入不敷出,资源短缺,社会充满矛盾,扩张无疑是解决国内矛盾的好方法,对于国王来说,扩张可提高威望;对于贵族来说,扩张可开辟财源,增加财富;对于老百姓来说,扩张可移民,填饱肚子;而对于教会来说,扩张可扩大基督教的力量。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热衷于扩张,在中世纪里,他一直强调圣战,“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这种煽动十分有侵略性。早在1344年,教皇克力门五世,对正义与非正义战争和有关异教徒的权利等规定,作出裁决:“反对异教原始人的战争是合法的”。他还宣布教皇有权处理大西洋新发现的岛屿,有权用战争手段使当地居民归仮基督教,这无疑给将来的殖民则山扩张提供了合法依据。1415年,葡萄牙侵占北非拿下了摩尔人的小城休达,这就包含着教会的参与。向北非进军的前葡萄牙王后的忏悔神父奥里亚克被任命为摩洛哥主教,另一个教士梅内泽斯被任命为迦太基主教,当时征服休达实际上是以天主教的名义在征服伊斯兰的旗帜下进行的。在1418~1420年间,马丁五世教皇大力支持亨利王子在西非的探险活动,他觉得是南十字军运动的延续,马丁五世教皇封亨利王子为葡萄牙基督教骑士团团长,提供了一大笔经费解决了探险初期的资金短缺问题。哥伦布之所以能航海也率先得到了教会的支持,西班牙红衣主教德门多斯就是哥伦布的保护人和支持者,而哥伦布自然也承诺开辟航线,寻找海外领地,可带来财富云云。
西,葡两国的殖民开拓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使得其它各国纷争效仿,西,葡两国积累财富一方面在战争中花完了,另一方面投向了奢侈的消费,比如香料贸易。掠夺来的财富变成了奢侈性消费,没有变成可形成产业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资本。一位西班牙人阿方索"卡斯特罗在 1675 年自夸说,整个世界在为西班牙工作: “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让西印度群岛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让米兰满意地生产织棉吧;让意大利和弗兰德斯生产它们的亚麻布吧,我们的资本会满足它们的。惟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的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
这种暴发户似的做法,资本主义怎么会做呢?殖民地的产生是一种掠夺财富的手段,并不率先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只不过资本主义国家延续了这种手段罢了。我国教科书所宣传的奴隶贸易是资本主义积累财富的罪恶手段,仔细想想,这种观点如果成立的话,美国还真没有爆发南北战争的必要,事实证明奴隶不是自由雇工,黑奴被卖到美洲,大部分从事都是农耕,奴隶制度只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亡
先说西班牙,西班牙强盛的时候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帝国,在美洲灭掉了阿滋克特和印加帝国,征服了比自己大几十倍的领土,而后除了巴西之外,建立了相当庞大的殖民帝国(北抵美国中部,南到阿根廷,在亚洲又独霸了菲律宾)。
那他又是怎么从兴盛走向衰弱的呢?其实只要用心观察,十六世纪中后期时,西班牙帝国的太多的弊端已经浮出水面,从而导致了他的衰亡。
(一)无休止的战争耗尽了国力
用“权利越大,责任越多”来形容西班牙再好不过的了,整个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中叶,西班牙都在同欧洲很多国家打仗,虽然西班牙在美洲拥有比自己大几十倍的领土,但是欧洲的事务他们也同样会插手。查理五世时代的西班牙在欧洲就拥有意大利南部,尼德兰,法国的勃艮第,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的许多领地,同时为了争夺地中海的航海线和贸易,西班牙还要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较量。由于查理五世负担了太多的领地必定会有众多的对手;虽然西班牙制止了土耳其向地中海的扩张,但却耗损了很大的代价。而后西班牙与法国人,意大利人打仗,又干涉了德国新教徒改革,镇压尼德兰起义,又在法国的教派内战中派兵作战,常常都是败多胜少,而当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时,英国作为一个新的敌人出现了,直接向西班牙的霸权提出了挑战,并最终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而告终。由于战争的失利,许多从殖民地掠夺来的金银财宝都消耗殆尽了。
(二)西班牙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其他欧洲各国都是他的打工仔?
凭借着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实现了自己经济的繁荣和霸权。当时,资本的力量的确令人陶醉。一位西班牙人阿方索"卡斯特罗在 1675 年自夸说,整个世界在为西班牙工作: “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让西印度群岛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让米兰满意地生产织棉吧;让意大利和弗兰德斯生产它们的亚麻布吧,我们的资本会满足它们的。惟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的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当时包括整个国家人民都沉醉在这种暴发户的心态当中,许多人宁愿去殖民地冒险,也不愿意当穷鬼,然而他们的目的不是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工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当中,而是用于奢侈消费,比如香料贸易;上至贵族,下至很多民众都想去殖民地去掠夺财富,个个都想发家当地主,然而本地的手工业谁干?当然是留给那些外国人去做。钱来得快,花得也快,当然不存钱的人,不劳动的人迟早会坐吃山空。掠夺来的财富变成了奢侈性消费,没有变成可形成产业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资本。这也是西班牙虽然富了,但国家自身的工业却没有增长。而那些“打工仔”国家的手工业水平会比这个“暴发户”发展得更好。将来西班牙会更加依赖这些欧洲国家的商品和市场资源。而“暴发户”奢侈的消费只不过是给“打工仔”坐嫁衣罢了。
(三)最初的贪婪,导致帝国的危机
由于掠夺了太多的金银,金银一多,价值反而就降低了,物价开始上涨,引起了“价格革命”。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另一部分人是城乡的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处于被雇用的地位,而国家为保护雇主的利益,一再颁布限制提高工资的法令,使得工资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而在手工业发达的国家就能较顺利地进行资本主义改造。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势力逐渐衰落。但西班牙国内封建势力仍相当强大,面对农产品的价格猛涨,封建贵族只是一味加强封建剥削,城市中的行会继续控制着手工业生产。使得物价不断上升,手工业难以为继,西班牙商品与别的国家商品相比更加失去市场,下层阶级走向破产和灾荒,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银,而英国却能他它转化成为财富。西班牙此时一直苦恼于工农业产品的物价上涨和自身产品市场的缩小。
到了十七世纪初,新一代的帝国主义国家从弱到强,打破了西班牙的贸易和殖民的垄断,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相继插手美洲的事务,西班牙的影响力再不断地缩小,到十八世纪,在自家的殖民地中只有1/20是西班牙的产品了;而当初那滚滚而来的金银流入,也已停止,西班牙进入了长期衰落的时期。
到了十九世纪,败局已定时,西班牙已无力保有自己的殖民地,随着殖民地的纷纷独立,帝国陨落了。
简单说一下葡萄牙:
相对于西班牙来说,葡萄牙衰弱则更早些,葡萄牙几乎继承了西班牙众多衰弱的因素,比如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以及狂热的宗教迫害等,甚至有些学者把从事奢侈的香料贸易视为葡萄牙直接衰弱的原因。相对来说葡萄牙靠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赢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和西班牙一样,没有把钱投入在制造业和生产上,却是无止尽奢侈的消费,在海外殖民赚了钱的商人回到国内,大多是购买土地,当上了封建主,根本就没有一丝所谓的“资产阶级”样子。
另外大航海导致人口不多的葡萄牙劳力资源大量流失,使得农业生产处于半瘫痪状态。连肉,白菜,鸡蛋这些农产品都需要国外进口。总的来说,葡萄牙的衰亡与西班牙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葡萄牙在欧洲并没有树敌太多,由于自身的土地狭小,人口缺乏,他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殖民地上,但无奈的是战线拉得太长,相反倒损失了许多人口,而自身内部又无法改革,他不把财富投资于贸易和产业,导致自己的殖民地迟早是要被新一代的霸主荷兰和英国所取代。
㈥ 意大利现在什麽气候
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现在为夏季,炎热干燥。
它在东一区,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记得时间调前7小时。
那里的7月8月9月是度假期,大多数人都会到海边度假,意大利和奥地利的气候差不多,夏天不算太热,和国内相比好很多,不需要空调,在
那里基本上看不见人家家里装空调的,有热的时候但是电扇也足够了,晚上睡觉有时候需要盖毯子,气候偏干,降水不频繁。一般你7月要过去的话,就带平时夏季穿的衣服就可以的,最好带上雨具,或者直接过去买也不会很贵的。晚上睡觉旅馆有毯子的。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了。阳光大的时候在室外会有些热,但是回到家吹电扇就可以解热了。
过去旅游如果用信用卡的话记得随身携带护照,在国外用信用卡不需要密码的,他们只看和信用卡上一样名字的证件。去这样的旅游城市尽量身上少带点现金,小偷多。
另外中国人喜欢在太阳大的时候撑伞挡太阳,在那里如果你在太阳底下撑伞的话人家会笑的,用防晒霜就可以了。
㈦ 意大利的克诺勃斯宫是干什么用的
克诺索斯米诺宫坐落在距伊拉克利翁南部大约5-6千米的地方。克诺索斯宫是拜占廷时期(2800-1100 BC) 整个欧洲最气派、最豪华的建筑。
王宫总共建了两次,一次比一次漂亮。经过屡次破坏和重修,内部空间奥妙非凡,确实好像一座迷宫。王宫的中间是个长方形庭院,四周建有国王宝殿。王后寝宫、王族屋室迟坦以及包括祭祀室、贮藏库等在内的各种宫室共1700余间。一条条长廊、复道和一扇扇重门,将整座建筑物连接在一起。房屋和院码胡桐落之间曲折多变,多级石造楼梯又使楼上楼下变得高低畅通、错落有致,难怪人们不由得眼花缭乱。初次进宫,真是很难按原路复出呢!现存的这座王宫被证实是建于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第二王宫时期”,因为它是克里特岛北部克诺索斯城中的第二座王宫,座落在凯夫拉山的斜坡上,占地二万多平方米,为多层平顶式建筑,宏伟壮观,被认为是米诺斯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作。
克诺索斯宫总占地面积为22,000平方米,最初建有大约1400个房间,300居住人口(克诺索斯皇室家族以及他们的仆人)。皇帝被称为米诺斯,宙斯之子。
在克里特岛上总共有4个米诺王宫,而克诺索斯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在各王宫的庭院、寺庙和储藏室你能看到他们都有其相同之处。在克诺索斯宫你可以看到两个很大的石铺院子、为数教多的储藏室、寺庙、个人房间以及剧院。王宫的一些地方有4-5层楼那么高。引领你上楼或者下楼进入地下层的楼梯是由薄薄的雪花石膏所制。
游客可以通过敞开着的窗户、门、进光孔观看整个宫殿。米诺斯热爱自然也热衷于用壁画装饰宫殿的墙壁。做仔他们的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或者自然本身。据说没有一个游客是可以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进入王宫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能走出着名的“迷宫”。“迷宫”这个名字来自于"Lavrys"一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双面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斧子(在王宫里也找到了很多斧子),甚至在克诺索斯宫的墙壁上也绘有斧子。所以迷宫的意思是“双面斧房子”或者就是指宫殿本身。
㈧ 暮光之城中吸血鬼王族的三大长老的异能是什么
三大长老的异能:
1、阿罗
身份:沃尔图里三长老之首。
能力:通过轻微的触摸别人皮肤来读取他人思想。在与粗袭孙对方接触的情况下可以了解对方岩链的任何信息,但是对于Bella的精神防御除外。
2、马库斯
身份:沃尔图里三禅雹长老之一。
能力:感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3、凯厄斯
身份:沃尔图里三长老之一。
能力:未知,极为惧怕狼人。
因为一次与狼人打斗中差点丧命,而十分惧怕,他杀光了欧洲的所有狼人〔见暮光之城《破晓》〕。
《暮光之城》是《暮光之城》系列电影的第一部,由狮门电影公司旗下的顶峰娱乐公司出品的一部爱情电影。影片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罗伯特·帕丁森、凯姆·吉甘戴和泰勒·洛特纳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11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爱德华·卡伦作为吸血鬼和人类女子伊莎贝拉·斯旺相识相爱的过程。
《暮光之城》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8yIng480xGfyZ7c_c_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