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为什么南穷北富
说起意大利,艺术、时尚、历史、足球、阳光、美食似乎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这个集自然和人文风光于一身的国家,位于亚平宁半岛上。
亚平宁半岛宛如一只嵌入地中海的长靴,南北狭长。
历史上,不同文化在亚平宁半岛南部和北部的相互碰撞,给意大利带来了巨大的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表现在意大利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北部比较注重效率,而南方地区则比较自由奔放,不循规蹈矩。
经过了几个世纪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南意大利在当时异常富裕。
除此之外,亚平宁半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港口贸易的发达,使得意大利南部成为了罗马共和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的中心。消失的庞贝古城就是意大利南部富庶繁华的见证者之一。
▲庞贝古城的地理位置,在被维苏威火山吞没之前,这里曾是古罗马贵族的疗养胜地
但仔细观察意大利地图,半岛大部分地形以山地为主,面积最大的波河平原却分布在北部。
波河丰水期长,水资源丰富,波河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含沙量高,下游沉积量大,土壤比南部更肥沃。
北部的自然条件比南部更优越,那么北方的发展应该比南方更好才对。但在罗马帝国时,北方蛮族(包括高卢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一直是罗马中央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为了防止北方蛮族的入侵,罗马人利用阿尔卑斯山这个天险,在北方修筑了众多的军事要塞,防止蛮族的入侵。以都灵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多数是在军事要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抵抗北方蛮族的前哨阵地,开发成本高,因此虽然北部自然条件更优越,但这时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却在南方,北方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二、北方逆袭,南方没落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分成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正式灭亡西罗马帝国,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时代,意大利开始陷入1000多年的分裂状态,逐渐分裂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国家。
日耳曼人开始进入亚平宁半岛,逐渐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意大利北部的居民。北方蛮族的隐患已经消除,意大利北部的优势逐渐凸显,北方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完成了对南方的逆袭。
除了北方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商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711年,阿拉伯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从此,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了为期近800年的穆斯林统治,直布罗陀海峡这一西方航线的生命线被阿拉伯人控制着。
直布罗陀海峡被异族封锁,处于地中海中心的亚平宁半岛逐渐成为了地中海航运的中心,更多的商人选择通过意大利北部,把货物中转到欧洲大陆。
地中海贸易区的发展,带动了威尼斯、热那亚、伦巴第等众多城市共和国的经济繁荣。
南方虽然纬度低,光照资源充足。但南部的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希腊殖民时期和罗马时期的人口数量较少,南部可以凭借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开垦来满足当时的需要。
但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带来生产力的提高,意大利人口激增,南部的地形已经无法供养更多的人口。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开始向地势平坦,水资源充足的北方转移。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残余势力长期占据意大利中南部,生产力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意大利南部的发展。
与此同时,意大利北方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意大利中北部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文艺复兴,这不仅仅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更是为后来的意大利统一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状态越来越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天堑。各地要求国家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
当时的意大利境内,撒丁王国和两西西里王国是最具有影响的两个国家,撒丁王国在北方,两西西里王国在南方。
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他通过了一系列改革,如财税改革增加财政收入;鼓励兴建铁路港口发展工商业,降低关税发展自由贸易,使撒丁王国成为了半岛上最发达的地区,以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集中区,为统一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而盘踞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经济落后,保留着封建专制,且国王腐败无能。因此,承担意大利统一和独立的重任,最终落在了北方的撒丁王国的肩上。
加富尔还通过外交手段各个击破,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1859年,撒丁王国联合法国击败了奥地利,收复了伦巴第和威尼斯,1861年,撒丁王国改名为意大利王国。
随后,意大利先后借助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将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了亚平宁半岛,1870年,罗马教皇国并入意大利,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
三、制约意大利前进的沉重一步
意大利虽然完成了国家统一,但南北贫富差距过大,无论在意大利王国时期还是现在的共和国时期,都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成立。为了缩小区域差距,政府在稳固西北传统工业区的基础上,开发新兴工业区。
此举取得了一定成效,带动了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意大利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了人均GDP高达32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并成为G7工业国。在意大利北方的一些城市,当地的生活水平甚至可以比肩隔壁的瑞士。
意大利北方一直都是时尚和奢侈品中心,拥有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众多豪车品牌,和阿玛尼、Gucci、芬迪等众多奢侈品。而南方却没有几个声名在外的牌子。
然而,新工业政策没有惠及到南部地区,反而将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南部的经济落后削弱了意大利抵御风险的能力。
欧债危机席卷整个欧盟时,意大利北方凭借着厚实的工业基础,成为了意大利经济复苏的引擎,但经济基础薄弱的南部地区却一直深陷经济危机之中难以自拔。
贫困的南方成为了意大利经济复苏的拖油瓶。当欧盟国家的经济普遍回暖的时候,意大利由于南部“拖后腿”一直增长乏力。
▲意大利接收了最多跨海难民(2017年数据)
南方的落后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意大利南部离北非较近,近年来许多难民从地中海登陆来到南部地区,治安问题尤为突出。
意大利以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但很多人去意大利旅游一般只会选择去中北部,风景秀丽的南方却因贫困带来的治安问题,让游客望而却步。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造成了整个国家的认同危机。例如在意甲赛场上,以米兰双雄和尤文图斯为代表的北方球队,对以那不勒斯为代表的南方球队,地域谩骂更是不绝于耳。
这种差距反应在政治上,就造成了国家分离的风险。北方认为南方成为了意大利发展的累赘,觉得自己劳动多,上缴的大量税款却要补贴南方的“穷鬼”。
这种不平衡导致的分裂势力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愈加强大。一些意大利北部的右翼政党要求自治,甚至是脱离意大利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Ⅱ 意大利属于G7国家,那么,它是靠什么发展经济的
意大利在现代看着比较差,其实在历史上,北意大利长期是西方世界的金融,贸易和工业中心地区。而南意大利,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
意大利在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得益于气候和历史,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也相当发达。
Ⅲ 意大利经济发展现状
2021年,在同比大幅增长后,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自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经历了多次波动。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经历了低迷,主要是由于支出和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初步数据显示,继第一季度小幅扩张后,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受益于国内外较宽松的限制,国内外对印刷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塌樱拿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零售额每年创下 20 年新高。进入第三季度,尽管在此期间开始时新的 Covid-19 病例有所增加,导致重新实施了一些限制,但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改善,综合 PMI 在 7 月份达到了三年多的高位。目前,意大利经济正在平稳发展,意大利央行表示,意大利 GDP 将在明年某个时候恢复到COVID-19前的水平。央行还预测,在去年价格下跌 0.1% 之后,根据欧盟协颂孝调指数,意大利消费者价格通胀今年将平均为 1.3%,2022 年为 1.2%。该银行的公告称,今年的失业率平均为 10.2%,团搭2022 年为 9.9%。
Ⅳ 有关意大利经济
200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2.7%,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4.5%,美国、日本经济直线上升,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形势下,欧元区的经济,尤其是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始终在谷底徘徊,持续低迷。一年来,从持续不断的能源危机到突然爆发的帕玛拉特财务丑闻,从居高不下的欧元汇率到困难重重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无一不对意大利的家庭消费信心、对企业的投资热情和对消费者投资金融市场的决心产生负面影响,使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意大利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国内市场需求就更加乏力,进出口更加萎缩,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调低原来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3%,最终只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0.3%的增长率。
一、经济发展持续减缓,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下跌
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减缓。2002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意大利的经济已完全进入停滞期并一直持续到2003年。因此,2002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下跌,出现技术性经济衰退以后,第三季度才开始回升,达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的停滞期,增长率仅为0%。实际上,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意大利年度经济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经济在进一步恶化,加上当年实际工作日比2002年少两天的因素,经济发展最终仅实现了0.3%的增长,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欧元区的另两个大国法国(0.2%)和德国(-0.1%)的经济增长率还略高一些,而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分别都增长了3.1%、2.7%和2.2%。
二、国内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
据该经济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的国内市场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意大利全年的国内需求仅增长了1.2%,比不景气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进一步下降。
此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指标,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也不尽人意。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尽管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了1.5%,其中家庭消费增长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机构的消费增长2.2%,但固定资产的投资在2002年增长1.2%以后,在2003年却直线下降了2.1%,货物与服务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进口下降了0.6%,双双都创下了十多年以来最糟的历史记录。由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基本为零,因此,意大利经济的微幅增长看来主要靠国内的最终消费需求拉动。
三、消费价格指数上升,通货膨胀率继续上扬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持续的热浪和干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坚挺的欧元汇率等负面因素干扰下,意大利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还是突破了政府当年制定的预期目标1.9%,最终上升到2.7%。据该报告提供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消费价格指数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为2.7%,比2002年的2.5%增长0.2个百分点。
意大利过去3年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标准,200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7%,2002年的为2.5%。
四、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持续下降
2003年欧元区就业处于停滞,而意大利的就业形势和失业率都有很大的改观,成为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意大利的就业人数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长期困扰意大利经济发展的高失业率有了明显的改观。劳动力市场的回暖预示着意大利经济将有可能在新的一年迈出更大的步伐。据该报告公布的数字,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增长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业增长最快。据统计,50-64岁的就业人数在1999年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达到20.8%。特别是50-59岁的就业人数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万人,占当年劳动力人口增长总数的三分之二。尽管如此,2003年意大利的就业率仍远未达到欧盟2002年的平均就业率64.2%,也就是说,意大利的就业人数在全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6%。法国的平均就业率为60%,德国的为65%,英国的为70%,美国的为75%。
失业率在2003年已从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欧元区平均失业率8.8%以下,为199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意大利在1998年的失业率曾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为11.8%。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在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重点解决青年和南方失业问题之后,意大利的失业率才开始逐年下降。
五、财政赤字增加、公共债务略有下降
意大利的财政长期入不敷出,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一直是意经济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2003年,意大利的公共财政赤字达到了318.32亿欧元,在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为2.4%,比2002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虽仍控制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以内,也控制在欧元区平均水平以下,但是,意大利去年的公共财政赤字状况比2002年(284.03亿欧元)恶化。
在公共债务方面,据意大利中央银行提供的数字,意大利2003年的公共债务达到13,815.74亿欧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2002年的108.0%降到106.2%。虽然这一比例近几年已连续下降,但意大利的公共债务仍然是欧盟最高的。2002年意大利的公共债务总额为13,606.84亿欧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8.0%,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最高。
此外,意大利2003年的税收压力略有增长,从2002年的41.9%增长到42.8%。
六、工业生产连续三年下滑
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投资信心指数下挫,因此,意大利2003年的工业生产已连续第三年下滑。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的指数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指数增长率分别为-0.9%、-2.6%、-0.1%、0.3%。而在实际工作日相同的情况下,意大利去年的工业生产指数比2002年下降0.4%。从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些数字分析,意大利200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工业生产有回升的趋势。
2003年,意大利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行业有水、电、煤气,达到4.8%,采矿业增长4%,石油精炼工业增长2.4%。降幅较大的是其它工业制造业,下降6%(其中家具制造业下降4.1%),制革与皮鞋制造业下降5.5%,电力设备和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下降4.9%、运输工具制造业下降3.8%、机械设备和服装纺织品行业均下降3.6%。
此外,据意大利经济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进行的调查表明, 2003年意大利制造业的设备利用率不高,4个季度的情况分别是75.7%、76.7%、75.8%和76.8%。意大利2001年的工业生产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业生产值方面,除建筑业的产值增长以外,其他各个主要行业的生产产值都在下降。
意大利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工业生产的最明显特征是加工出口。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以及纺织、服装、制革、制鞋、家具等。
七、外贸进出口下降,顺差大幅减少
意大利2003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达到了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意大利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152.79亿欧元,其中出口为2,581.88亿欧元,同比下降4.0%;进口为2,570.91亿欧元,同比下降1.6%;贸易顺差为10.97亿欧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67.42亿欧元。意大利进出口贸易盈余虽然从1993年以来已连续十一年实现顺差,但2003年的顺差额为十一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八、国际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状况严重恶化
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意大利2003年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高达200.35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经常项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分析是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减少,收益项目逆差增加和经常转移逆差增加所致。意大利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收支状况在2003年都是顺差。其中国际收支资本项目顺差为5.23亿欧元,比2002年的顺差额减少3.17亿欧元,减幅为37.74%。国际收支金融项目顺差为185.03亿欧元,比2002年增加99.65亿欧元,增长一倍多。此外,2003年意大利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为10.09亿欧元,2002年同期是-20.42亿欧元。
关于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据意大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据当年12月底的价格和汇率计算,意大利的国际储备资产达到了500.89亿欧元,其中黄金储备为260.42亿欧元,特别提款权(SDR)1.23亿欧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为32.89亿欧元,外汇储备为206.34亿欧元。2004年7月10日(详见2004年期 《国际市场导刊》-- 专题报告栏)
Ⅳ 意大利在中世纪贸易繁荣,富的流油,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当时的教皇非常富裕,而意大利又是教会的重心所在,致使各地的财富都涌向教会和意大利,从而令意大利的城邦获利。而当时除了意大利比较和平之外,其他地方都处在战乱之中,因为有教皇的存在,所以意大利还是比较安全的。
这些都是因为地中海贸易才发展起来的,为了巩固地中海贸易,对于商人来说,是什么都愿意干的。比如十字军东征,原本是想帮助东罗马帝国打败异教徒,不过最终却因为威尼斯商人自身的利益,因为和异教徒的贸易往来不错,从中获利较多,从而教唆十字军打下了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士堡。就因为东罗马帝国和自己抢生意,最终独霸了地中海贸易。
虽然如此,但是当奥斯曼帝国堵住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后,地中海贸易就逐渐衰落了,等到开辟出新航线后,意大利就不再是地中海贸易的重心了。
Ⅵ 二战后,意大利和德国是如何振兴经济的
I. 在战争结束前德国就拥有想当数量的高科技人才。研发能力强,生产设备先进,产品工艺较高。例如德军专门对付马其诺防线而生产的古斯塔夫格特拉大炮长43米宽7米高11米重1350吨。由于发射炮弹对炮管内膛磨损相当厉害,所以后发的炮弹要比前面的直径要大,也就是每一发炮弹经过精密计算单独生产,按发射先后顺序编号。由此可见当时德国具有的非凡生产工艺。在二战后期出现的V-2火箭,喷气式飞机虽然未能在战事上为第三帝国挽回失败的命运,但却还是证明了当时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另外尽管许多工厂毁于战火,但大批科技人才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依然在,并没有造成技术断层,为今后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II.盟军的慷慨。战后盟军没收了所有纳粹德国的资产。以大众汽车厂为例,它一度为盟军控制,英国人重建了工厂,更名为沃尔夫斯堡发动机厂,公司资产被没收。主要修理英军车辆和生产吉普车发动机,并少量生产大众汽车供应占领军和德国邮政用车。1949年盟军放弃了对纳粹没收资产的管制,而没有象苏联人那样疯狂的从占领区将整个整个德国工厂搬回去--的伏尔加汽车就是全部的德国技术。也就是说西德地区的尚未毁于战火的工业基础设施被保存下来了,而没有象东德地区再遭受一次比战火更甚的洗劫。为今后的经济重建保存了较为良好的工业基础。
III. 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战后欧洲经济破败不堪,德国更甚。生产尚未恢复,经济面临崩溃,人民生计也是极大问题。由于普遍贫困导致共产主义,潮逐渐冒出头来。马歇尔担任美国国务卿后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恢复欧洲经济,恢复人民正常生活。经过马歇尔的努力美国国会批准了该计划。此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即欧洲经合组织的前身。130亿美元自1948年到1951年以直接援助和贷款的形式为帮助恢复工农业生产、稳定金融、扩大贸易作出了极大贡献。在此期间几个西欧国家的GNP增长达到了15-25%,并极大的促进了化学,工程,钢铁工业的迅速更新,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德国当然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但这并非美国慷慨,而是出于与前苏联争取欧洲的不得已之举。
IV. 独创的社会市场经济和完善的法律。经济部长路德维西艾哈德于1948年废除旧货币,推出新货币,即Deutsche Mark。而且取消了物价管制,利用自由市场自身体制来决定资源配置。政府放弃集中管理经济,恢复生产与消费的自由。以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政府尽量不干涉市场活动。即使干预也是为了鼓励竞争,打击垄断,创造一种竞争秩序。这就是经济学上称的社会市场经济。这是德国首创并践行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和保护这种“自由加秩序”的市场经济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为依托。第一,为适应自由竞争的要求,确立规制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如在竞争法方面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修改《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颁布《损害赔偿责任法》、《德国产品责任法》.第二,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要求确立规制社会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如在规范企业法律形态方面,修正《公司法》,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明确国有企业必须以竞争者身份参与生产经营;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方面,颁行《企业责任法》、《营业场所租赁法》、《标准合同条件法》、《机动车货运法》等法律.第三,为适应社会安全的要求,确立社会分配调控的法律,如颁行《解雇保护法》、《就业促进法》、《严重伤残法》、《农民养老救济法》、《社会法典》等法律。第四,为适应国家适当调节经济的要求,确立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如颁行《德意志联邦银行法》、《经 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价格法》、《预算法》、《外贸法》、《税法》、《投资法》、《计划法》等法律。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普鲁士的律法就为许多国家借鉴,如日本的第一部宪法几乎就是照抄了一遍。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国家向德国借鉴,中国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其完善的法律系统和稳定的经济使德国马克有“纸本位时代的硬通货”之美称。
V.出色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德国战后迅速恢复并在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世人所公认的,因此被誉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又以作为主体与核心的“双元制”模式最具特色。所谓“双元制”,是一种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体系。数据显示在德国毕业学生占相应学龄人口的86%。其中25%选择了普通教育,61%职业教育。这两者的比率是29:71。也就是说100名中学毕业生有71人选择了成为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为德国经济建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具有初、中级技术质素的合格工人,是德国工业的软基础。 为了振兴经济,意大利和后来改革开放的中国一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占有优势地位的服装和汽车等产业创名牌并出口创汇。与此同时,为了改变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在南部的巴里和布林迪西等三个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吸引外资和内资在那里投资办企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意大利和德国一样,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到九十年代一度超过英国,紧随美日德法,跻身世界经济5强行列。
Ⅶ 意大利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
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大约开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前设计阶段”,这个时期意大利的现代工业开始发展形成,现代设计也随之而兴起,受到来自美国和德国的双重影响,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面貌,因此折中主义的痕迹非常清晰。3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开始恢复,社会开始富强,理性主义逐渐失去政府与企业的宠爱与支持,设计很快转到新古典复兴风格。这一时期产生过一个为期不长但是很有特色的设计运动——“诺瓦茜托”(Novecento),它产生的背景与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权力的不断扩展相联系,设计采用古典主义的动机并加以简化和部分修正,成为一种为独裁政府服务的具有一定功能特点但是更多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性的新风格。它的形式影响主要来自于法国、奥地利等国的装饰化风格,也可以认为是这个时期在国际上流传的“装饰艺术”风格的意大利式的诠注。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汽车设计已经出现了一条独特的路线,即豪华而具有意大利性格的高档汽车。但平尼法里纳(SergioPininfarina)认为意大利应该走高低挡并行发展的道路,一个是美国式的大批量生产廉价小汽车,另一个则是小批量生产高档汽车,保持高价位与保持传统的半手工的马车式的制作方法。奥利维蒂公司在这个时期比较重要的设计有M—1型打字机。1932年,工程师马格涅利(AMagnelli)设计了MP—1型打字机。1936年,设计师尼佐利(MrarlloNizzoli)进入奥利维蒂负责工业产品设计,他带来了产品外形设计的重大进步。1945年以后,他的设计思想随着奥利维蒂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而受到世界的注意,他设计的MC—45Summa型计算机奠定了公司产品外形的基础。
Ⅷ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达原因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其领土还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岛、撒丁岛及其附近的许多小岛.总面积30.1 万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万,是欧洲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首都罗马,283 万人,全国最
大城市.
亚平宁半岛连同西西里岛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构成了由中欧到达非洲
的天然陆桥.这种靠近并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时期对意大利的经
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古代,当国际贸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时,古罗马
时代的意大利曾经是东西方交通、贸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纪为罗马帝国
的全盛时期,其版图扩大到整个地中海沿岸,对外经济的联系也非常频繁,
这对于处在古罗马核心的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很有利.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区迅速发展,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成为世界着名的商业港市,是东
西方贸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航路和国际贸易中心逐渐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在国际交通贸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渐衰落.然
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苏伊士运河通航,开辟了大西洋经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径,地中海在国际贸易与航运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复和提
高,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随之愈加重要了.意大利在大陆上占据阿尔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国接壤.北部阿
尔卑斯山的几个重要山口,从古代起就是中欧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地.近代
又修筑了铁路、公路,开通了几条隧道,更方便了意大利与欧洲腹地的联系,
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意大利资源贫乏,主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均需进口,
而工业制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更进一步
提高了意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Ⅸ 意大利这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
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