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意大利和俄罗斯都是吃水饺,吃法有多不同
饺子这种中国传统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吃到的美食,尤其是在北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北方人几乎天天都有一个借口可以吃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冬至吃饺不冻耳”、“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头伏饺子,二伏面”、“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等等,这些都是和饺子有关的俗语。其实在中国饺子也有很多吃法和种类,光吃法就有汤饺、干捞、煎饺、蒸饺等,种类上也有普通面粉做的饺子和木薯淀粉做的水晶饺之分。中国饺子的馅料也是多种多样的,韭菜鸡蛋馅、黄瓜鸡蛋馅、白菜猪肉馅、芹菜猪肉馅、鲅鱼馅、三鲜馅等等,每一种馅料都非常好吃。吃饺子还得有蘸料,北方人吃饺子少不了大蒜瓣,而南方人吃饺子则少不了开胃的好醋。
这么多国家的饺子,你比较好奇或者十分想尝试哪个国家的饺子呢?让美食君来说,还是咱们中国的饺子最好吃。
⑵ 意大利饺子和中国饺子有什么不同
首先,意大利饺子做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微信公众号: 饭好了
⑶ 西餐中的意面和咱们中国的面条有什么区别
意大利面和普通面条的区别在于味道不同、所用的原料面粉不同、口感韧劲也不同。意大利面,又称之为意粉,是西餐品种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面条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面的酱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意大利面酱分为红酱(Tomato Sauce)、青酱(Pesto Sauce),白酱(Cream Sauce)和黑酱(Squid-Ink Sauce)。
地道的意大利面都很有咬劲,也就是煮得半生不熟,咬起来感觉有点硬。重点在意大利面在以滚沸的氽烫时,一定要先加入一小匙的盐,分内约占水的1%,若少这个动作面条吃起来就只有外表有口味,而咬到里头时就会觉得没有味道。
面形的不同:
最初,意面仅是被做成了簿簿的面片,将这个面片直接盖在各种蔬菜肉类上,然后直接入炉烤制。现在,我们看到的螺旋形、空心管状、贝壳状等等,都是后来意面才慢慢演变出来的形状。
中国的普通面条就不用多说了,四千多年前,基本就是有了条状。虽然,现在我们吃的面条也会有很多样式,不管粗细、宽窄与簿厚,更多的还是以长条状为主流。
⑷ 意大利面和中国面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意大利面,也被称为意粉,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面点。意大利面条有很多种类,每种都有自己的名称,长短有差,其空心的种类被部分汉语使用者称为通心粉。
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意大利面)
2、历史起源不同
意大利面的起源简单说有人主张起源于中国,由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后传播到整个欧洲。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与21世纪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艺复兴时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
最初的意大利面都是这样揉了切、切了晒,吃的时候和肉类、蔬菜一起放在焗炉里做,因此当年意大利半岛上许多城市的街道、广场,随处可见抻面条、晾面条的人。
据说最长的面条竟有800米。不过由于意大利面最初是应付粮荒的产物,所以青睐者多是穷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让所有阶层无法抵挡。
意大利面吃起来连汁带水,颇不方便。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
中世纪时,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面功不可没。
中国面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
他们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
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
3、搭配配料不同
意大利面的酱料基本来说可分为红酱和白酱,红酱是用番茄为底的红色酱汁,白酱则是由面粉、牛奶及奶油为底的白酱汁,此外,还有用橄榄油调味的面和用香草类调配的香草酱、青酱,和黑酱。
红酱是主要以番茄为主制成的酱汁,目前是见得最多的。青酱以罗勒、松子粒、橄榄油等制成的酱汁,其口味较为特殊与浓郁。
白酱以无盐奶油为主制成的酱汁,主要用于焗面、千层面及海鲜类的意大利面。黑酱是以墨鱼汁所制成的酱汁,其主要佐于墨鱼等海鲜意大利面。
中国面条则可以根据各地人们的口味不同搭配不同配料。北方人做面常加时令叶类鲜熟,佐以生葱、生蒜、香菜等调味,味重油多,配料及汤相对较咸,主要是驱寒,饭量大的也可配馒头、烧饼。
南方反之,因南方人以米饭作主食,面条为小吃或招待、迎合北方人口味,因小巧习惯喜以小碗盛放,但不放葱姜、叶菜,喜欢放酱油、榨菜、明菜油。
⑸ 意大利饺子和中国饺子有什么不同
与我们的饺子一样,意大利饺子在西方世界里也是久负盛名。它属于意面的一种。不过,意饺的馅料可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山羊奶酪、南瓜泥、甜菜,这些从来不会在中国饺子中出现的元素,是人家的主料,还要搭配上各种酱汁,老外的酱汁你懂得,蘑菇汁、奶油汁,都是丰厚口感重口味,再辅以洋葱、柠檬皮、肉豆蔻,一道截然不同的意式风情饺子就出现了.
意式饺子——包裹浓郁风情
当饺子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文化,再看意大利人吃饺子,虽然形似,但其中包裹的风韵却截然不同。不同的馅料,不同的吃法,不同的饮食文化,造就了异域人眼中的浓浓风情。
最普通的意式饺子馅料:山羊奶酪+菠菜
⑹ 意大利餐和中餐有何相似之处
《托斯卡尼艳阳下》的作者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悟出:她的初爱法国餐是有贵族传统的,而意大利餐是由平民饮食演变而来的(French cooking, my first love, seems light years away: the evolution of a bourgeois tradition as opposed to the evolution of a peasant tradition. ---Under the Tuscan Sun)。而在民以食为天的天朝,中餐更是体现着各个地方斗缺菜系的综合智慧。他们都很实在,最注重味道和营养,不太注重外形,即所谓的“色” (很多美国人接受不了正宗中餐的原因之一就是中餐看起来太“恶心”)。
窃以为,在世界美食武林中,意大利餐和中餐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比如:中国有各种面条,意大利也有各种面条(pasta)。中国有饺子,意大利也有饺子(Gnocchi or Rivoli)。中国有海南鸡饭盖浇饭,意大利也有类似的饭食(Risotto)。中国北方有卷子广东有肠粉,意大利也有他们的卷子(lasagna)。
我一同事G是在意大利出生长大的美国人。虽然在传统美国人家长大,但酷爱意大利餐,而后又勇敢地探索各国美食,正宗中餐更是欲罢不能。这里说的很多共同之处都源于他的启迪。
同事G没事儿会自己在家炒个鸡心,我刚开始还以为他做中餐,原来是意式,他说意大利人也吃鸡心。后来去中餐馆吃饭,他总爱点猪肚牛肚儿之类(tripe)的菜,其实也是受他的意大利胃的影响。这些在饮食单调的大部分美国人眼中,都是听了就想吐的东西。
一天,同事G说起传统的意大利面里是有鸡蛋的,可能就是从你们中国的鸡蛋面学来的。他说这可能要归功于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中世纪意大利人。据说父亲和叔叔是做外贸的,经常去远东做生意。马可波罗受父辈的影响对东方充满向往。终于某天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遥远的东方天朝。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元代。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十几年,游历大江南北,托人代笔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轰动了中世纪的欧洲。书里介绍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很多人说马可波罗也把很多中国美食的做法带回了欧洲,影响了意大利以至很多欧洲国家的饮食。
有人说瑞士空销液的芝士火锅(Fone)源自中国火锅,披萨源自中国的葱油饼,连冰淇淋的根也在中国,这些都是马可波罗的功劳。
学界一直对马可波罗的经历和《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的真实性存有争议,但就算不是马可波罗,那个时代的很斗物多欧洲商人恐怕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功不可没。
有一款意大利的酱料叫‘Nja,成分除了辣椒和各种调料,还有猪头肉和猪下水。一美女同事对这款酱赞不绝口,是她意大利的厨师朋友送给她的,说用它来做什么菜都很提味儿,听得让我想起了老干妈。如果告诉美国人这款酱里有肚儿和猪头肉,如果这些肉不是搅烂了的而是成块的,会不会恶心死一片美国人呢?也许只有以中国人和意大利人为代表的大胆食客能享受其中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