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中意大利,为何疯狂购入三千万吨红茶当军事物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挑起的,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德国既然能挑起战争就会有和他一起战斗的同伙,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队友主要是意大利、奥匈帝国和一些周边国家,二战时主要是意大利、日本,可以看出意大利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站到了德国的一方,可以说是德国的铁杆战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之前,意大利的各方面物资储备也并不完善,很多物资都是德国来支援意大利的,为此德国可以说是操碎了心。隆美尔曾经说过“德国士兵震惊世界,而意大利士兵震惊了德国士兵。”
2. 在二战中,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二战期间,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虽然投降了,但是希特勒扶持的墨索里尼依然是法西斯的独裁者,而且从意大利进攻德国需要经过非常险峻的阿尔卑斯山,想要翻过这座山对于盟军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物资消耗。
以上就是为何意大利投降后,盟军却没有从意大利进攻德国的原因了,如果从意大利进攻德国,可能就是另一幅样子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了,有时候一个选择足以改变一个历史。
3. 发意大利的快递要途径德国吗
是的,走DHL和UPS这些都是要到德国中转的,很多西欧国家都是在德国中转的。
4. 二战中,意大利究竟是德国的包袱还是帮手为什么
总体上来说,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对于德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包袱!
从战略上讲,墨索里尼的大局观远不如希特勒,而其对扩充领土的野心则一点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够和平获得的东西也要耀武扬威干上一仗以显示罗马帝国之威严(举例:1940年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在停战协定签订前,突然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结果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
齐亚诺曾经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于是从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到1941年入侵希腊,其军队羸弱的战斗力在面对弱小的对手时往往损失惨重。尤其是在得知德军占领罗马尼亚后,贸然出兵希腊,结果希腊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接连击溃意大利军队。为迅速稳定南部战线,德军不得不推迟巴巴罗萨计划二个月而先出兵占领巴尔干半岛,以致于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个惨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国战场和非洲战场上个别战役(顿河防御、阿拉曼攻防战)的表现上来说,意大利还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队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围或者战场形势不利,则最先投降的就是意大利军队。
后期因为国内政局不稳,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开小差时有发生。德军还必须分兵监视这些不稳定的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投降后,德军又抽调21个师组成C集团军群防守被称为希特勒的软肋的亚平宁半岛。
从战争潜力上来说,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产煤37.6亿吨,德国产煤34.5亿吨,日本产煤46亿吨,意大利产煤8千万吨;美国产油14.6亿吨,德国产油4.6亿吨,日本产油2亿吨,意大利产油6百万吨;美国产刚2880万吨,德国产钢2265万吨,日本产钢647万吨,意大利产钢237万吨。以致于德国在开战后每个月还要倒贴意大利十万吨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为止。
从军事准备上来说,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而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海军倒是拥有各类舰艇 257艘。其中3.5万吨级战列舰 4艘,万吨级巡洋舰 7艘,轻型巡洋舰 15艘,驱逐舰 59艘,快艇 67艘。这支海军足够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抗衡,并且在保障北非补给线方面也立过不少战功,可惜因为缺油,以及在塔兰托被英国人端了老窝,中后期就只能充当固定炮台了。至于空军,1939年12月官方数据拥有战机2300架。但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称: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
综上所述,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战开战前夜,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动下觉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事实上根本没有做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其军事实力至多只能支撑一场为期几个月的局部战争而已。所以在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除了个别闪光点以外,基本都是碌碌无为的鱼腩部队。用一句丘吉尔的话做总结“幸亏意大利人是德国人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
5. 有人说意大利会把先进设备卖给敌国,为何它要这么做
意大利把先进设备卖给敌国,这是无法考证的陵吵事情,但是如果他真的这样做,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情不会损失他自己的利益,或者说他早就已经认清了形势,我想意大利的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让敌国的军事实力增加,然后快速的结束这场战争,停止无所谓的消耗。
你可能说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很差,但是他既然可以成为二战的轴心国,就说明他的经济实力并不落后,甚至他当时的军事工业远远的超过其他西方国家。在早期的时候,意大利也是投入了很多精力在战争之中,但多次的失败让他快速的清醒的头脑,这也是为什么他经常选择不战而降,大多数的国家也不会把意大利当作自己的猛烈敌人俘虏了他们之后也不会给他们太差的待遇,所以说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由于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损耗一分为二,日尺并侍本由于当时美国投下的原子弹国家受创只有意大利几年内就恢复了原先的损失。所以意大利在当时的行为无论怎样来看,都是为了明哲保身。
6. 盟军在1943年已经登陆了意大利,为何还要从在诺曼底再次登陆
事实上,最开始盟军想的就是以意大利为根据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特别是丘吉尔,他为了能够抢在苏联前面尽可能的控制欧洲,一直都在推动从意大利反攻欧洲的计划。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盟军才不得不从诺曼底进行第二战场的开辟。
7. 意大利为什么要同德国结盟
希特勒笼络意大利,推动德意联盟的建立。他在表面上宣布对意阿战争保持中立,暗地里却给墨索里尼撑腰打气。
德国拒绝参加对意大利的任何制裁,相反,1935年冬希特勒指示增加对意大利急需的燃料供应。德国法西斯的这种举动,赢得了墨索里尼的信任。
侵略野心与经济军事实力非常不相称的意大利,唯有取得德国的支持,才能摆脱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实现其在地中海和非洲的扩张计划。
用墨索里尼本人的话说就是,“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同德国结盟”。因此,意大利开始修正其外交政策,向德国靠拢,从此改变了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态度。
8.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何都找了打仗不行的意大利做盟友
因为在世界历史上,新晋列强的德国只能找意大利作为盟友。在那个时间他找不到其他国家可以跟他一起合作。只有意大利可以合作。在这种时候用有总比没有的好吧。所以就算意大利打仗不行,但是做盟友应该还是可以的。而且意大利跟德国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无论是怎么样的合作都是绕不开的。在欧洲大陆,传统上除了俄罗斯,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欧洲大陆是看不上俄罗斯的,有四大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很多人说了,意大利这么弱,还能是第四,对的因为除了三驾马车,矮子里面拔高个也就是意大利了,其他国家如西班牙,波兰等那都太弱了。
在世界历史上,英国法国都属于老牌列强,相对来说,德国和意大利那都是后起之秀,属于新的列强,所持的价值观还有产业都差不多。尤其是意大利跟德国,两国的产业几乎融合,意大利需要德国的资源,而意大利的轻工业产品也需要德国的市场,所以从平时关系来看,意大利一向跟德国保持一致。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系和融合,也决定了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合作,这也是绕不开的。
9. 德国与意大利的关系
没有德国提供的煤、钢、化学制品和机器,意大利的工业和运输很快就会停顿下来。它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只能或是由德国的合成产品供应或是由德国的卫星国家罗马尼亚供应。罗马尼亚的石油如果由陆路运来,必须经过德国。意大利可能找到其他供应来源的所有那些国家,都受着德国的统治,或者被封锁隔断。大德意志这时候几乎是意大利出口商品的唯一市场。虽然丹麦一意大利贸易协定仍然有效,但同挪威、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的贸易都是通过德一意票据交换所来结算的。一个附属于意一法停战委员会的经济代表团,处理同法国非占领区的商务,它发现同德国人相比,自己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德国人也在利用他们对西欧一些企业的控制,在东南欧扩大他们自身的利益,意大利人在那里本来就已经感到很难同他们进行竞争了。<br> 纳粹的颂词总把轴心国吹成“新秩序”的共同保护人,或者高呼意大利拥有横跨地中海、连接三大洲的一个经济帝国的权利,但是这些好听的话却掩盖不住这一事实:第三帝国旨在垄断军事的和工业的力量,而意大利从经济方面来说对第三帝国是无足轻重的。德国人准备从意大利取得战略物资和大量农产品,可是他们在必要时可以不要这些东西,或是从别地方去取得。当然,这并没有使他们不象通常那样无情地从意大利榨取一切可以榨取的东西,并使它不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竞争。如果318他们是卖方,他们就索取高价,并且往往不按约定交货。他们往往确实是交不出货来,但是,意大利人总是疑心他们不怀好意。可以料想得到的是,德国人不愿意接济这个他们认为无能的政权,这个政权在实行战时管制上疲疲塌塌,在使用替代品和其他技术经济上则远远落后于德国。德国人还疑心意大利人故意保留一些资源,希望在战后捞到不正当的好处。这种批评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有些官员肯定是故意留难,以没有力量满足德国的要求为托词,而且假如不是出于敌意,也往往是由于办事无能。例如,在战争进行了一年以后,据说意大利的空军和海军还在分别向德国要求供应汽油。如果这两个军种的要求全部得到满足,那就没有什么汽油可以供应陆军或者民用了。<br> 1940年12月5日公布的一项商务协定规定,意大利在若干年内按固定的价格出口农产品,可是这时候,意大利人对于购买武器和制造武器的手段已经远比对于出售柠檬和番茄更有兴趣了。在法国掳获的武器,简直没有分给他们什么。与此同时,1940年12月间格拉齐亚尼军队的溃败使意大利不得不从德国取得新的供应,意大利驻柏林的武官埃菲西奥·马拉斯将军匆促地接到指示,要他不顾代价买进他所能买到的全部坦克和大炮。由于没有签订任何战争物资的主要协定,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务。l2月17日,墨索里尼亲自向希特勒发出呼吁,要求接济原料和燃料,并且也许不够策略地重新提到他在1939年8月26日提出的那份故意夸大了的需要清单。希特勒同意提供给养,但是说明他宁愿供应根据德国专家的意见选定的制成品,而不愿供应原料,319同时作为交换条件,要求意大利再派更多的工人到德国去。<br> 2月26日缔结的1941年度德意两国贸易协定。实际上确曾规定意大利将进口较多的制成品。不久以后,德国供应的原料有很大一部分全保留给特许为德国生产的工厂使用。2月的这些协定,是作为走向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公布的。贸易不再取决于一国所能匀出的商品和另一国可能需要的商品,而是取决于原料可以最有利地用在什么地方。欧洲的作战需要必须比私人利益和奢侈品的消费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为了确保主要供应品源源不断,在清算账目中暂时出现的差额,将来可以展延到某一较晚的时候结算。实际上,从1941年6月起,同武装部队有关的任何一笔交易的付款都不得汇划,而是记入应该在其境内收款的那个国家的账户贷方。<br> 根据一种互惠的安排,意大利军需司令部维持驻在意大利的德国部队。同时,意大利政府还根据参谋总部的提议,为这些部队的其他需要逐月提供经费,并经一个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委员会加以审核。除此以外,德同军事当局不经任何正式批准就同意大利的一些企业直接打交道,而且往往同它们缔结一些非常可疑的协定,其目的就在于欺骗意大利政府。德国在瑞士用低价买进了英国人在埃塞俄比亚掳获的意大利纸币,从而积聚了大量里拉;穿军服和不穿军服的德国“旅游者”象蚂蚁一般川流不息地到意大利进行掠夺;1941年秋天实施的限制出售或输出贵重金属以及限制外币交易的办法,丝毫未能制止德国人的挥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