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人说话一般在什么距离

意大利人说话一般在什么距离

发布时间:2023-05-27 07:40:22

1. 利大意国家的风土人情

1.民族性格
由于现代意大利统一至今仅100多年,而且其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他们大多只说自己是某某地区的人。另一方面,意大利人又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他们对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津津乐道,如有人对意大利往日辉煌稍有异议,都会令其怒发冲冠。多数意大利人都不讲英语。由于受天主教的历史影响,许多重要的宗教节日,已逐渐演化为举国同庆的民俗性活动。意大利人性格开朗、热情健谈,喜欢单刀直入,不拐弯抹角。他们喜欢争论,易激动却不伤感情。
2.相见礼仪
意大利人名字在前,姓氏居后,在正式场合可用全称。在日常交往中一般只称其姓,或将其与先生、夫人、小姐连称。在同辈、同事、朋友和熟人之间,习惯上直呼其名。妇女婚后多数改用夫姓,是否保留原父姓由自己决定。相互见面时大多行握手礼并问好,握手不要过紧过长。朋友间,一般由女方主动拥抱男士或接吻。戴帽子的人常常将帽檐拉低以示敬意。常见的朋友之间多招手示意。女士优先的礼节随处可见。
意大利人重视友谊,善于交际,助人为乐。他们举止潇洒,心直口快,但又易情绪波动。同德国人比,他们少了一份刻板;同法国人相比,他们则又多了一些热情。他们尊重别人,特别是对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有逸于享乐、美食和喜欢时尚的特点。他们的身份观念较强,重视职衔和等级地位。
意大利人说话时喜欢靠得近些,间隔一般在30~40厘米,不喜欢别人直视。他们的面部表情丰富,爱做手势。如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圈,其余三指向上,表示“好”、“行”;竖起食指来回摆动,用食指按在腮帮上转动两下,表示赞美某位女士漂亮;用手轻轻捏下巴表示不感兴趣,请你快离开;耸肩摊手掌向上,表示“不知道”;五指并拢手心向里,对着胃部转动,表示“饥饿”;用食指顶住面颊来回转动,表示“好吃”;用食指侧面碰击额头,是骂人“傻瓜”、“笨蛋”。他们不太守时,常常迟到甚至失约。在公共场所一般不能抽烟,要抽烟的须事先征询别人是否介意。意大利有赠送礼品的习惯,以送纪念品为主,很少有送贵重礼品的习惯,可送鲜花、书画、酒、茶、巧克力、蛋糕、工艺品。他们讲究礼品的包装,习惯当面打开看,并说几句赞扬、喜欢或感谢的话。
3.餐饮礼仪
意大利人进餐时先吃什么后吃什么都有一定的顺序。如先喝开胃酒或饮料,再上冷盘。用完正菜、素菜后,要品尝奶酪、点心及水果、冰激凌,最后饮咖啡或一小杯烈性酒。用餐时左手执叉,右手握刀和汤匙,不要让餐具碰出响声,用完放在盘子里。吃饭时嘴里不要出声音。吃肉时切一块吃一块,边切边吃。吃面条时不能挑起来,要用叉子卷几根吃。吃完鱼的一面后,不要将鱼身翻过来,要用刀叉取下鱼骨,再吃另一面。喝咖啡时用小勺搅拌一下,然后将勺放在盘子上,直接用杯子喝。意大利人喜欢面食,除面包、比萨饼和蛋糕外,他们将通心粉等面食作为一道菜来享用,炒米饭也是一道菜。意大利人嗜酒,但不劝酒,最爱喝葡萄酒,也爱喝酸奶和咖啡。意大利人把吃饭当成交际和联络感情的方式,边吃边聊,有时要吃两三个小时。
4.服饰礼仪
意大利是服装之乡,素以服装设计制作、皮鞋和首饰加工闻名于世。注重服饰是其民族传统,他们认为衣着既体现人的修养与见识,又反映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他们穿衣服讲究合体,注重服装的色泽和款式、上衣、裤子和皮鞋颜色搭配要协调,服装的样式和颜色,要与自己的肤色和性格相适应,讲究衣着的个性化和整体搭配,又喜欢标新立异和时髦。在正式场合,他们穿三件套的西服、系领带。女士穿套裙,很少穿长裤。意大利人习惯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穿衣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中老年男人也穿红色上衣,碎花衬衣。
意大利服装大体可以分为民族服装、普通服装、流行服装和正式服装。民族服装代表各民族的传统习惯,遇有重大节日、喜庆活动或传统节日表演时,人们才穿上五彩缤纷的传统服装。平日的服装随意,男士穿各种棉织衬衣、T恤、夹克、仔裤及长裤,妇女穿绣花衬衣、棉麻丝绸上衣或针织上衣、连衣裙、短裙等。业余穿休闲装、运动服。有些青年爱穿流行服装。意大利的时装以传统的手工精巧、用料讲究、款式新颖而着称。
5.婚丧礼仪
其婚嫁习俗与欧洲其他国家大同小异。如恋爱、订婚;婚礼分为两种:教堂婚礼和民政婚礼。婚礼后度蜜月。
意大利习惯对死者土葬,火葬率低。
6.商务礼仪
企业的决策权大都操于总经理之手,直接与老总打交道,是与意大利人做生意的捷径。与其做生意必须面谈,建立信誉和交情后,就可能扩大生意。谈判前的各种事宜要事先安排好,提前预约。8月份不要安排商务活动,此时,意大利人大多都外出度假了。
7.主要禁忌
认为“3”和“13”是两个不吉利的数字,也不喜欢“星期五”。他们忌讳将盐撒落在地,因为盐对人类非常重要。送给女士的鲜花以单数为宜,送玫瑰表示求爱,菊花则用于丧葬。外出会客前不要吃大蒜,忌以手帕送人,因为手帕是擦泪用的。丝织品与麻织品一般也别作礼品。他们还忌讳交叉握手以免形成一个“十”字。交谈时不要打听个人隐私,如年龄、婚姻、收入、宗教信仰、政治派别等,不要谈政治特别是黑手党、腐败等问题,也不要谈美式橄榄球。
意大利人喜欢绿色(象征春天);蓝色(吉祥)、黄色(美神),忌紫色、忌仕女像、十字花图案。喜欢动物和鸟类的图案。喜欢狗和猫。

2. 阿拉伯人谈话的身体距离

中西方人际距离的文化差异研究
人际距离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国家的人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双方身体接触的次数多少也因文化不同而各异。如果对不同文化中的人际距离理解错误,则会引起人际交往的障碍。钱敏汝
(1997)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最高层障碍,而语言差异只构成影响人际交往的最低层障碍。
美国人类学家Hall
(1973)认为,空间的变化会对交际产生影响,加强交际效果厅锋渗,有时还会发挥超过言语的作用。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了解对方文化的空间语言是必要的。
1人际距离的概念
人际距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人际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社会距离,语用距离,文化距离等。
空间距离指围绕在一个人的身体周围,具有看不见的边界的、不允许他人侵入的区域。人的空间观念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本文将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中人际间的空间距离进行比较。以下将从体距行为和体触行为两个层面探讨中西方人际距离的异同。
2体距的文化差异
2.1四种体距
体距,在人际交往中指人们在身体空间上相距的间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个性因素、关系远近和文化背景等。
Hall
(1982)以对中产阶层北美人的观察为基础,把交际者之间保持的身体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在亲密距离中,近者可以没有距离,远者从6-18英寸。
一般来讲,美国中产阶级认为在公众场合不宜保持亲密距离。个人距离近者1.5-2.5英尺,远者2.5-4英尺。在这个距离内,通常是谈和个人有关的事情。社交距离近者4-7英尺,远者7-12英尺。
例如同事之间在谈公事时,通常保持在社交距离的近距离内。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也大致保持这个距离。如果是7-12英尺的距离,一般谈论的都是比较正式的公事。公众距离近者12-25英尺,远者25英尺以上。例如进行公众演讲时,演讲者和听众一般保持这种距离。
Hall认为这四种距离不仅存在于美国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也都存在,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具体的距离区域大小各有异同。
2.2中西方人际交往中体距的异同
有关中西方个人之间距离的比较,中外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美国学者布罗斯纳安
(1991)认为中国人之间的体距比西方人要小,并认为中国人的近体距离要比英语国家的人开放得多。
他写道:“英语国家的人在一起时,如果有局外人走进18英寸的范围,即使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也一定会被看成是一种侵扰。中国人却不一定有此感觉。
他们看来,公开场合就是绝对的公开。”
中国学者潘永墚
(1997)对于中国人讲话时交谈者之间的距离作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交谈者之间的距离差不多。
潘永墚发现中国人在朋友、熟人之间的个人交谈,双方距离在0.5~1米之扮脊间,一般社交活动中双方距离在1.5米左右,对着人群讲话都在3米以上。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人对个人空间越来越重视,中国人的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以及公众距离都和北美人比较相近。但区别是,在中国人看来,公共场合就是绝对公开的,而美国人却不这么认为。
例如,笔者发现,在美国的学生餐厅,如果美国学生走进他人约0.5米甚至是1米的近体距离,常常会说“I'm sorry”,表示歉意,美国人认为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侵扰。
而在中国,中国人一般认为公共场合就是绝对公开的,没有必要因为走进旁人的近体距离而表示歉意。
此外,研究发现,一般来说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交谈者之间的距离比北美、北欧之间的距离要近。
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时会凑得很近。而拉美人和美国人交谈时,基首拉美人往往会向前靠近,美国人却会向后退以保持距离。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往往不断地向前靠近,英国人则不断地后退。总之,不同的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而人们交谈时都是要保持自己习惯的距离。
3体触的文化差异
3.1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性文化
有些民族的人身体接触较多,有些民族的人身体接触较少,因此文化可以划分为“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性文化”(胡文仲,1999)。
接触性文化中的人在交往中身体接触较多,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地中海地区(包括法国、希腊、意大利)、欧洲及中东的犹太民族,东欧及俄罗斯人,印尼人及西班牙血统的民族等;低接触性文化中的人在交往中身体接触较少,包括北欧大部、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族人以及日本人。
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在公共场合的身体接触也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异性之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的情况也有所改变。
3.2公共场合体触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对于公共场合的身体接触不敏感。在公共汽车、地铁、超市或者大街上偶尔不慎碰到其他人,中国人常常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会表示歉意,被碰到的人一般也都采取宽容态度。而英美人对于公共场合陌生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十分敏感,往往都极力避免,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通常情况下,偶尔不慎碰到其他人的身体,总要表示抱歉。如不及时表示道歉,对方的反应会很强烈。这与一些人口拥挤的中国城市的情况相当不同。以下的例子来自笔者对一位有过留美经历的中国教师的访谈。
这位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在美国期间,有一次和朋友在一座美国小城镇的街道上散步,她朋友的胳膊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路过的美国人,但是他们没有道歉,结果那个美国人愤愤不平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在走远后他们仍然觉察到身后有敌视的目光。事后他们对这次经历记忆深刻并深感不解。可以看出,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是由于体触行为的中美文化差异引起的。
另外,国外的调查表明英美人、法国人与拉丁美洲人在身体接触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调查发现,一般关系的两个人坐着谈话时在一小时之内触摸对方身体的次数是:英国伦敦0次,美国的盖恩斯维尔2次,法国巴黎10次,波多黎各的圣胡安18次。我国的潘永墚教授
(1997)对中国人进行了类似的调查,发现在公园中交谈者体触的次数平均是8次。
这说明中国人在公共场合的身体接触比英美人次数多,但比法国人、拉丁美洲人次数少。
3.3社交性拥抱或亲吻的文化差异
在西方国家,家庭成员、关系密切的朋友在分别一段时间以后再次见面,或者在告别时,常常拥抱和接吻。
这在西方国家是一种礼仪。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通常人们不会在公共场合拥抱、接吻。胡文仲
(1986)调查发现,在美国人看来只不过是属于社交范围的拥抱接吻,中国人往往会感到十分尴尬。虽然现在中国大城市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恋人或者亲友见面或分别时有时也会拥抱,但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地区仍很少见。有学者认为,习惯于拥抱接吻的华人对美国文化的其他方面也都比较适应,并可以由此看出华人接受当地文化的程度。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中美人际交往的误例剖析。一位中国的访问学者参加了美国大学的一个聚会,聚会结束后,多数人都拥抱道别。一位女士也过来拥抱这位中国访问学者,但他马上变得浑身紧张。
其他女士注意到他的不安,都没有过来拥抱他。但看着别人撇开自己相拥时,他不禁有局外人的感觉。
这位中国访问学者的尴尬可能会得到很多中国人的认同。尽管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异性朋友仍然不习惯在公众场合拥抱。
对北美人来说,这位中国访问学者对拥抱的不安反应则被理解为保守和不友好。
3.4同性之间体触的文化差异
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性之间手拉手或者搂肩膀走路,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可以接受和允许的。在西方国家,两个青年男子或女子手拉手在街上走路,往往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者,而异性间同样的行为却被视为自然。
以下的例子是一个真实的中美人际交往的误例剖析。
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外教在一所中国大学教英语,她常接受学生的邀请外出参加活动。但是在中国交通拥挤的街道上过马路时,她常常觉得心惊胆战。
结果,过马路时女生们就拉着她的手或挎着她的手臂,男生们却羞于照顾。这位女外教觉得很别扭,以至于一到过马路时就赶紧远离女学生,因为这使她联想到同性恋而深感不安。
但是,中国女性间类似的身体接触却很平常,而普通关系的异性之间却不习惯于身体接触。
3.5有关触摸孩童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中,触摸小孩是一种亲昵的举动,成人可以摸孩子的头也可以抱过来亲吻。如果是朋友或者邻居的孩子,人们会认为这是友好的表示。但是在西方,除非是家庭成员或者极为亲密的朋友关系,通常人们都不能随便触摸或者亲吻孩子。
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妈妈们常常会抱怨说中国人喜欢抚弄他们的小孩子,这种行为让她们觉得很别扭和尴尬。虽然她们知道这种对孩子的触摸是友好的表示,但是这种行为在西方文化里却被认为是冒昧的、粗鲁的。
4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包括与异文化的合作伙伴的交际能力,不同文化间的合作能力,适应职业活动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组织和应变能力等。通过中西方人际距离的文化差异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培养体距行为的文化差异意识。外语学习者应该注意体距行为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应该事先了解对方文化中人们在交往中的距离,交流时与对方保持合适的体距。
2)培养体触行为的文化差异意识。外语学习者应该注意体触行为的文化差异,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应该首先了解对方文化是接触性文化,还是低接触性文化,也应该学习对方文化中的体触行为所表达的含义,同时也要避免一些对方文化反感的体触行为。
3)对异文化的人际距离保持理解和包容的态度。人的空间观念是后天习得的,不同文化中人们的空间观念也有所不同。差异形成的原因往往和对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有关。在跨文化交际时,外语学习者对异文化的空间语言应该持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4)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对方的文化,并比较其和本国文化的异同,注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意识到中西方文化中人际距离的诸多差异,才能减少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交际。外语学习者除了学习语言本身之外,还应该对异文化的体距行为和体触行为保持敏感,注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意大利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

意大利人在路上见面一般是握手或简单打个招呼,称呼大学毕业生要加上他们通用的头衔。进行商业会晤要提前安排,但不一定准时,因为在社会活动中,准时并不被认为是意大利人的美德。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如果你被人邀请,则不能拒绝,那样做是不礼貌的。午餐在一天中是最丰盛的一餐,时间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在意大利,互相赠送商务性礼物也是很普遍的。意大利人交谈的话题一般有足球、家庭事务、公司事务以及当地新闻等,避免谈美式足球和政治。

4. 有谁知道与人交谈,应该保持多远的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凳枯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稿散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cm)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cm)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cm)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枣敬洞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

5. 意大利人是低语境文化吗

意大利人是低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特点的国家有:法国、英国、意大利.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美洲土着、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国家。语境文化,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距离,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

概念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即HC)和低语境(Low Context,即LC)。Hall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HC)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信息中。低语境(LC)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在高语境文化中,说话者的言语或行为意义来源于或内在化于说话者当时所处的语境,他所表达的东西往往比他所说的东西要多。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双方交流的内容,而不是当时所处的语境。同时,他还把世界各国区分为高语境文化国家和低语境文化国家,“所谓低语境是指一切都需要用语言讲清楚,也就是说双方并没有分享一个共同的语境”,“所谓高语境是指许多的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不需要每一点都明白无误地讲出来”。

6. 人际距离保持在<450毫米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蠢源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6英寸~18英寸之间 (15厘米~44厘米)

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人们熟悉的“办公室性骚扰”就发生在这一人际空间。

(2)个人距离:1.5英尺~4英尺之间 (46厘米~122厘米)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3)社交距离:4英尺~12英尺 (1.2米~3.7米)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4)公众距离:12英尺~25英尺 (3.7米~7.6米)

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游档旁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神橡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7. 如何与意大利人交流

阿拉伯人,东欧人,北非人,亚洲人,你在意大利可以见到各种外面穿着的人。但是中国开放的时间不长,对于不了解中国的意大利人来说,中国留学生给他们的感觉,是神秘的,封闭的,不善表达的。虽然很多在意大利打工的中国人的低素质影响了意大利人对我们的看法,不过大部分人对待中国人还是比较有好的。 首先要利用这种感情,充分表达自己,要表现出一种自信、开朗、随和。因为一旦你让意大利同学或者老师对你的印象是内向的,不善表达的,几次之后,他们会觉得热脸碰冷屁股,渐渐的就没有第一次得那种兴趣了。所以如果你想结交意大利同学,锻炼意大利语,要抓住第一次的机会。当然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难迈出这一步,因为我们的习惯是低调,收敛,谦逊。 那么该聊些什么内容呢。打招呼一般是说有对话的开头,在意大利有尊敬的说法,也有跟一般同学的方式。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之后,可以聊一些学习上的,比如读什么专业,打算几年毕业,对课程难度的看法等。还可以问一些家常问题,比如家里有几个孩子啊,住宿离学校的远近等。之后可以自己根据情况发挥,比如意大利美食啊,文化啊。不一定非要你问对方,对方有时候也会问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疯狂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足球知识的中国留学生是比较占优优势的。 意大利人很喜欢健身,健身在他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时候哪怕有朋友聚会,也不会改变健身计划。所以又兴趣的可以约意大利人一起健身。 当然,交流时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基础不好也没关系,但是要大胆,有些意大利人会便显出不耐烦,不要紧,换一个聊,总一个合适。如果总想着,等语言好了再开口,估计这一等就要好多年了。 跟意大利人交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要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很讨厌不懂装懂的人。这一点要切记,哪怕你说我不懂,他们也会耐心的再说一遍,尽量解释。 不要随意像意大利人送礼物。不要问及年龄以及私生活。尽量保持微笑,给人随和、开朗的感觉。 在中国人报的比较的专业,老师看到有中国学生也是很好奇的,甚至会对你问一些学习的程度等问题,上课也会提问你。同样,你也可以在下课的时候跟老师在路上聊一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让老师更好的了解你的困难,有时候会为你放水的哦。 大胆、自信、开朗,这是与意大利人交流的法宝。希望大家能在意大利交到朋友,并且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人说话一般在什么距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和伊朗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 浏览:902
越南人怎么评论本国大学水平 浏览:320
中国对印度提供哪些帮助 浏览:281
中国人怎么称呼日本 浏览:280
英国产的罗德手表多少钱 浏览:516
伊朗杯为什么叫新娘杯 浏览:282
印度在江苏哪个省 浏览:982
越南有多少种越南语 浏览:414
印尼母豆咖啡多少克一包 浏览:926
越南珍珠岛多少钱 浏览:633
印尼杀侨民中国在干什么 浏览:359
印尼婴儿背带怎么叫 浏览:622
中国有多少商品 浏览:11
意大利品牌的汽车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182
中国从韩国进口什么 浏览:414
印度的野心根源在哪里 浏览:380
意大利自驾游用什么导航好 浏览:665
怎么加入伊朗军队 浏览:451
去越南旅游准备什么 浏览:488
意大利土地是什么地质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