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意大利战争背景是怎样的
关于意大利战争起因,欧洲历史文献中解释为米兰公国内斗而引起的城邦之争。
公元1494年,米兰大公乔万·加利佐·斯福尔扎对其摄政叔父洛德维科·斯福查独揽大权,意图篡位的野心有所察觉,于是,年轻的皇帝向其岳父求助,那不勒斯国王小阿尔方索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女婿的请求,帮他对抗王叔的朝政势力,由此,米兰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
面对那不勒斯强大的军事实力,洛德维科·斯福查不敢轻举妄动,遂将目光瞄准了欧洲大陆的其他军事强国。在他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终于同意出兵出兵,助其发动政变夺取王权,顺便扳倒那不勒斯。于是,平静半个世纪之久的意大利半岛因王国内部争斗和外部势力的入侵,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这便是旷日持久的意大利战争的起因。
虽然,意大利战争的起因与米兰公国的宫廷权力斗争有关,然而后来演变成欧洲列强的争霸之战而导致意大利四分五裂,令人民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则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爆发的真正缘由。
⑵ 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和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
当时,奥地利统治着意大利的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邦国;西班牙的波旁王室仍控制着南部的西西里王国;法国于1848年派兵帮助教皇国镇压革命后,军队赖在罗马不走。
撒丁王国是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他位于意大利北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撒丁王国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同时,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多次武装起义连连受挫。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希望在撒丁王国来领导意大利的统一大业。
⑶ 意大利未来主义发展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1918年至1922年间,意大利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政治、经济处于混乱状态,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下降,强烈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失业急剧增加,此期间有数届政府上台执政,都没有能够改变困难的局面。在这种不定的氛围中,1919年墨索里尼组织了右翼组织“战斗团”,192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法西斯党,第二年便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夺取了政权。20年代中期,法西斯势力镇压了政治反对派、独立工会与自由出版社,1926年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法西斯运动得到了不少意大利作家和艺术家的支持,着名作家加波利尔·邓南遮效忠墨索里尼,曾获得“亲王”的称号。他亲自参与了法西斯政变。意大利诗人、未来主义运动的创立者马利纳蒂曾经利用自己的影响极力帮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夺取了政权。这些拥护法西斯势力的人当中有不少具有未来主义倾向的现代设计家。
⑷ 意大利统一的背景
由拿破仑统治的意大利共和国及其后意大利王国的成立令国内人民产生民族主义的思想。当拿破仑的君主政权开始衰落,他之前确立的其他君主尝试透过满足民族主义者来巩固他们的政权,为革命制造良好的时机。这些君主中包括向奥地利争取在意大利王国继任的意大利殖民统治者Eugène de Beau,以及要求意大利爱国者协助在其统治下统一意大利的若阿尚·缪拉(参阅 Proclama di Rimini)。
随着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战败,维也纳会议正式召开以重新画定欧洲大陆。在意大利,会议恢复拿破仑时代前的各国独立政府,当中一些是直接统治的,一些则受欧洲列强的强大影响。不过,多个意大利国家内都有团体再次推动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国家的意念,令早已在民众间点燃了的民族主义的火焰燃烧起来。当时,争取意大利统一被认定是与奥地利帝国及哈布斯堡王朝对抗,因为它们直接控制着现时的意大利东北部以意大利文为母语的部分,同时亦是对抗统一的最强大的单一力量。奥地利帝国顽抗意大利半岛(以及帝国内其他地方)的民族主义思维——当时,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指“意大利”这个词语是单纯的“地理名词”(Geographical Expression)。艺术和文学思维亦转向民族主义,其中最着名的也许是亚历山大·曼佐尼的《约婚夫妇》I Promessi Sposi(The Betrothed)。有些人将这本小说当作对奥地利的统治的批评。无论如何,这本小说在1822年出版,并在其后数年作出大幅修改;1840年版使用标准化的托斯卡纳方言,这是作者深思熟虑后为了提供一种所有意大利人都可使用的标准语言而作出的努力。
支持统一的人亦面对教廷的反对,尤其在与给他们某程度上的自治权的教皇国建立邦联制失败后。当时的教宗庇护九世恐怕放弃当地的势力会令意大利天主教徒受迫害(Hales, 1958)。
即使是希望见到半岛统一成一个国家的人,很多不同的团体亦不能就统一国家的应实行的制度达成共识。其中一个建议(约1847年—1848年)认为应在教宗的统治下建立邦联制。很多主要的革命团体希望建立一个共和国。但最后却由一个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二世及其首相加富尔掌握了统一意大利为君主政体的权力。
其中一个最具影响力的革命组织是烧炭党(Carbonari),这秘密组织于十九世纪初在意大利南部成立。组织的意念来自法国大革命,成员主要来自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维也纳会议将意大利半岛分给欧洲列强后,烧炭党分子分散到教皇国、萨丁尼亚王国、托斯卡纳大公国、摩德纳公国以及伦巴第-威尼斯王国。这些国家对该组织非常恐惧,因而通过一个条例,对参与烧炭党会议的人判以死刑。但组织仍继续存在,并由1820年起发起多次暴动。烧炭党因拿破仑三世统一意大利失败而将他判处死刑,更差点成功以此为由刺杀他。统一运动的领袖大多是这组织的成员。
⑸ 意大利的背景知识和风俗(急需哦)
意大利习俗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宴会时,要让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动刀叉进餐,先生们才可用餐。进出电梯时,要让女士先行。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意思是说:“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据说欧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欧洲发生过重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们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感冒。如
果有一点感冒,希望马上就好。此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意大利习惯对死者进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讲究,就像一座花园,里面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赴宴迟到是常事。意大利人时间观念不强,特别是出席宴会、招待会等活动时,经常迟到。他们晚到15或20分钟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迟到时间过长,他们常常会说:“交通太拥挤了,真是对不起。”
商店门口有插葡萄枝的习惯。意大利是盛产葡萄酒的国家。许多小城镇甚至乡村农户也会酿酒。过去,有些农民家里酿了许多酒,自给有余,便打算出售一些。他们将葡萄枝挂在自家门口,过路人一看便知道这家有酒卖。一旦酒已售完,绿枝就被取下。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有些商店门口仍然挂起葡萄枝。
⑹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怎样的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有着浓厚的学习风气,佛罗伦萨新成立了美术学校、雕刻园、画院以及研究古典文化的中心等。随着新文化迅速向西欧各国传播,欧洲人把意大利视为“欧洲的学校”,纷纷派遣留学生前往学习,从中汲取新文化的养分。
⑺ 20世纪初意大利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
到20世纪,意大利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的发展阶段,跻身于欧美帝国主义之列。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南北地区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的严重匮乏,决定了意大利具有“贫穷的帝国主义”的特征。对非洲的军事扩张,参加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这就是记载于20世纪头30年意大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⑻ 17世纪意大利背景
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仍然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
开始于十五世纪的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了在中世纪中沉睡了数百年的欧洲。国王和教皇们的昏庸、跋扈与腐朽动摇了他们自身的统治地位。为了维护其神权的不可憾,他们倾其所有,礼聘艺术大师用雕刻、绘画、建造装饰教堂时极尽豪华,以展示宗教的肃穆、崇高与威严。
而欧洲各国的君主(如法兰西、西班牙)为了表明专制集权的"君权神授"也紧步其后尘。此时,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在社会生活中的咄咄逼人之势显露了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的奢靡与腐朽也使这些统治者们的艺术趣味完全享乐主义化了,这是巴洛克风格形成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⑼ 意大利殖民帝国的背景
就如德意志帝国一样,意大利比起其他欧洲强国较迟达成统一。所以,它的殖民帝国也比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帝国来得要迟。亦因如此,它并不能和其他欧洲列强竞逐亚美两洲的势力(中国的天津租界例外),尽管在新大陆中有很多意大利裔的移民。
法西斯主义和意大利帝国
1929年经济大衰退之后,帝国主义成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墨索里尼演讲的主题。他认为殖民地的建立对意大利人口和经济的振兴有很大的作用。而帝国主义也是墨索里尼为了让意大利取代英法两国,成为地中海主要势力不可或缺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