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为什么叫欧洲天朝

意大利为什么叫欧洲天朝

发布时间:2023-07-11 05:42:23

Ⅰ 关于十八世纪意大利与法兰西

这里存在一个概念的误区,意大利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19世纪中叶之后的事情。因此18世纪本没有一个叫做意大利的统一国家,今天意大利这块土地在18世纪还只是很多大大小小的小城邦国家。这些国家连年征战达数个世纪之久。在18世纪曾经短暂隶属于欧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与今天的意大利没有什么关系。

意大利的统一是以拿破仑的征服为起点的。

1796年拿破仑征服了今天意大利这块土地,并建立了一个从属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意大利共和国,此后改为意大利王国。这个意大利王国是今天统一的意大利的起点。1815年拿破仑战败,意大利独立,此后继续陷入城邦分裂的混乱局面。这样的局面持续了近半个多世纪,直到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领导的统一运动下,意大利逐步完成统一。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半岛上的各个公国和两西西里王国(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合并成为意大利王国(Kingdom of Italy)。二战后意大利结束君主制,新的意大利共和国诞生。
纵观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意大利作为一个统一国家是1861年开始的。此前的历史是一个分裂的历史。拿破仑作为一个意大利的征服者客观上促进了意大利的统一。
拿破仑建立意大利王国之前曾经建立过一个意大利共和国,这是一个在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控制之下的傀儡国家,此后拿破仑称帝把这个共和国改为意大利王国,这已经是19世纪的事情了。拿破仑征服之前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国家。因而如果要说意大利在18世纪的国王那是没有的。拿破仑建立的意大利王国的国王正是拿破仑本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意大利王国并非包含今天意大利全部,而只包含了今天意大利的北部地区和中部东部地区,首都在米兰。

至于18世纪的法兰西,在大革命前法兰西属于波旁王朝,大革命中被镇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是波旁王朝的国王。
波旁王朝起源于今天法国的波旁地区,原是法国国王的家臣建立的波旁公国。通过政治联姻,波旁公国拥有了法国国王的血统。1589年波旁公爵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国王,是为亨利四世,开始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罗斯二世去世后,哈不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结束,波旁王朝当时的统治者路易十四通过战争手段扶持自己的外孙即位,是为菲力佩五世。从此开始了波旁王朝对西班牙的统治。
整个18世纪的法国,除了1789年大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之外,前面的90年时代属于波旁王朝的统治,期间共有三个国王。分别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
路易十四自1643年登基,直到1715年去世,其统治漫延了72年之久。此后即位的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孙子,他统治了59年时间,1774年去世。此后登基的路易十六则是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镇压,1793年被送上了断头台。

Ⅱ 为什么意大利在古代那么辉煌,而到了近代却那么废总感觉意大利和我国很像。

首先要明白,作为一个文明,意大利跟古罗马帝国没有直接关系。就像现代埃及、伊拉克、印度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从文明角度完全没有关联。
罗马帝国兴衰时间跟汉、晋时代差不太多,由于蛮族不断入侵,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中华的汉族政权也由于五胡乱华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所不同的是,现代意大利地区从那以后一直没有恢复强有力的统一政权,一直是个地理名词而已。而中国则幸运的在危急的灭族关头以冉闵为代表的汉政权绝地反击使得中华血脉得以延续,为最后隋炀帝最后统一提供了人口和文明基础。所以中华作为一个文明从不曾中断过。
近代意大利直到19世纪才再次统一,作为一个文明,根本就不是古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至于很多人说的足球,欧洲人倒是有句名言“意大利人作战像踢足球,而踢球倒像是作战”。

Ⅲ 意大利古时称过

古罗马帝国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公元476年。西欧及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进入封建社会,公元1453年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灭。

Ⅳ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分别属于东欧和西欧以及南欧,中欧

法国和比利时属于西欧,意大利属于南欧,瑞士属于中欧。

欧洲的分区:

1、西欧。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摩纳哥。

因为西欧的国家全属于发达国家,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河流多注入大西洋。

2、中欧。

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列支敦士登。

3、南欧。

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

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未获国际社会广泛承认)。

Ⅳ 为什么是欧洲和西方,而不是中国

为什么是欧洲和西方,而不是中国?

来源:开放时代
[内容提要]在技术发展的历史上,为什么其他地区未能与欧洲同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失败和成功能给我们同样的启迪。中国文明是唯一能够与欧洲相媲美甚至比欧洲更早地获得辉煌成就的文明。中国曾有两次机会:首先,在自有的传统和成就的基础上产生出可以持续的、自我支撑的科技进步的过程;第二,在十六世纪外国列强踏上中国领土的时候就学习欧洲的科技。中国两次错失良机。如何解释第一次机会的流失?我强调市场的作用:事实是,在欧洲企业是自由的,创新得以进行而且能够得到回报;而在中国则缺乏自由的市场和制度化的产权,中国政府总是在干预私营企业。至于第二次错失机会,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上的自负加上日益严重的苛政,使得中国尤其不善学习。

世界技术史是一个漫长的倒转史。直到人类历史第一个千年的末期,在财富和知识上亚洲文明还都遥遥领先于欧洲。中世纪(即十世纪)的欧洲已失去了希腊、罗马时期的势力和辉煌,丧失了它所曾经拥有的科学技术,经济全面倒退到自给自足。那个时候的欧洲鲜有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因为它并无盈余可以出售,至于需要从外部购买的货品,也主要仰仗贩卖人口来支付。无论是奴隶出口还是渴求工作的人们持续外移,都是当时深陷贫困的欧洲最真实的写照。

五百年之后,情形逆转。我希望以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概括这一变化:1498年葡萄牙人在伽玛的率领下探访印度洋。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有些学者可能会说那只是个偶然,穆斯林的水手们,或是印度人,或是中国人可以同样偶然地从另一个方向轻易建立这种联系。中国人不是在十五世纪初就派出了下西洋的船队,直抵非洲的东海岸?他们的船队更大、更好,也比葡萄牙人更早。

你不能不信。在今天关于亚洲的领先性的断言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一波新的逆转正将亚洲再度推向前台。只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成就和转型故事难以勾勒出一部“多文化的”世界史。所以,一种新的拟想的(政治上正确的)正统学说会使我们相信,是一系列意外事件(葡萄牙人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印度洋的收获,以及随后西班牙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对新世界的征服)使得欧洲从边陲小邦发展成几个世纪的世界主宰者和掠夺者。这个神话的诠释者们坚信,那个时候很多非欧洲社会本身正处于科技突破的边缘,实际上是欧洲的专横(根据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一诗),“封冻了天才的(亚洲)精神思潮”。

有别于这种“偶然(或者幸运)成就历史”的观点,另一种看法是杰克•古迪(Goody,1996)在《西方中的东方》一书中提出的摇摆不定说。一切都起始于青铜器时代所谓的共同遗产,但此后不同的地区各自发展,有些发展快的地区被追赶或超越,然后又落后于别人。所以,欧洲只是特别幸运,在面向工业革命的重大转折中占了先机。但现在亚洲的转折即将到来,事实上已经到来。正如古迪所言(pp.231-231):“这是一场持续至今的钟摆运动,现在东方在经济事务上开始主宰西方。”至于试图弄清欧洲成功的种种努力——特别是那些基于所谓欧洲具备而中国缺乏的内在特质的解释——这样的努力于事无补。古迪写道(p238):

……因为所有这些特质在(中国)早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讨论本身可以被看作代表着欧洲人一种可以理解但是扭曲的倾向,即夸大欧洲人对世界甚至是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该倾向因欧洲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不容置疑的成就而得以加强。这种对自我的夸大必然伴随着对他人的贬低,沾沾自喜是一种零和游戏。

当然,并非只有西方人提到欧洲人的内在特质。一位在十八世纪末访问过英国的印度穆斯林Thus Abu Talib这样评价英国在机械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他说(引自Khan,1998,p.303):“英国人天生具备技术创新的激情。他们拥有发明的技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日常工作也乐于借助机械设备而不是靠手工来完成。他们利用技术设备的激情如此高昂,以至于只有在具备必要的设备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工作。”他继续评论道:“法国人就不是这个样子。”①

我在后面还会再谈这个修正论式的争论。这里我们足以断言:(1)葡萄牙人的成功是几个世纪的理性探索和航海(南大西洋)的可行性提高的结果。传统航海技术只能允许船只沿着海岸线航行,而南大西洋就是难以企及的领域。航海技术能力的提高涉及到天文观测和计算知识的系统应用,这是穆斯林的发明,主要被犹太人广泛传播。这些知识使葡萄牙人能跟着风向和水流穿越南大西洋,后来再利用纬度知识绕过非洲的顶端进入印度洋。(2)中国人放弃探索西方的部分原因在于一系列偶发的政治事件,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和文明的价值观和结构。(3)欧洲人对科技成就的采用是基于动力技术上的不平等(更好的火药、更好的枪支)和航海技术方面的优势。

欧洲势力扩展到世界的其它部分正是这样或那样的显见优势的体现。为什么其它地方没能与欧洲保持同步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因为,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与从成功中获得的经验同等重要。我们不可能研究每一个非欧洲国家或文明,但是有三个文明确实值得深入研究,这就是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本文着重谈中国。


一、第一次机会:有科学而无发展

中国文明是唯一能够与欧洲相媲美甚至比欧洲更早地获得辉煌成就的文明。中国曾有两次机会:首先,在自有的传统和成就的基础上产生出可以持续的、自我支撑的科技进步的过程;第二,在十六世纪外国列强踏上中国领土的时候就学习欧洲的科技。中国两次错失良机。

关于中国第一次错失良机,很多学者作了调查和分析。但是,这仍是一个谜。例如,中国专家告诉我们,在工业技术的许多领域,中国一直领先于欧洲:在纺织业,中国在十三世纪就有了动力驱动的纺织机,比英国人在工业革命中学会水力纺织机和走绽纺织机早了约五百年;再如炼铁,中国人早就学会在鼓风炉中用煤或焦炭(而不是木炭)来化铁,到十一世纪末生铁产量已经达到约12.5万吨,而英国人七百年之后才达到这种水平(参见Elvin,1973,p.85)。②总之,你可以列出一长串中国人领先的事例:独轮车、马镫、固定马领圈(防止窒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陶瓷。(但是不包括马蹄铁,这意味着中国人不会利用马匹从事运输)。

难解之处在于为什么中国人没能认识到他们的某些最重要的发明的潜力。通常人们都认为知识和技术秘诀是积累起来的,一旦人们掌握了某种先进技术,这种技术就会取代古老的方法,得以广泛利用。但是,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却提供了许多技术退步和遗弃的事例。用来纺织大麻纤维的机器从来没有在棉纺生产中被采用,棉花纺织一直没能实现机械化;煤炭/焦碳冶炼被弃用。Elvin(1973,pp.297-298)质疑,这究竟为什么?

看来,没有任何常规解释能够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告诉我们,为什么在一段总体说来处于繁荣扩展的时期内,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技术进步。几乎每一种被历史学家视为导致西北欧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都曾经具备。甚至中国也发生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关系的革命,至少在农村是这样。但这对生产技术没能产生任何重要影响。唯一缺乏的是伽利略—牛顿式的科学,但是从短期考虑,这并不重要。如果中国人能像十七世纪的欧洲人那样痴迷于修补和改进,把王晨(音译,Wang Chen)所描述的基础模型发展为高效的纺织机并非难事。蒸汽机虽然复杂些,但是对于在宋代就已经造出双活塞喷火器的中国人而言,应该也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困难。关键在于没有人尝试。在农业以外的多数领域,科技知识的缺乏并不是中国技术发展的停滞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汉学家们已经提出了部分解释。我认为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有如下几点:

首先,中国缺乏自由市场和制度化的财产权。中国的政府总是插手干预私人企业——垄断专营、明令禁止、操控价格、索取贿赂。在不同的时代,政府受不同动机驱使,或是为了保存劳力从事农业生产;或是为了控制重要资源(例如盐和铁);又或许是基于对收入的渴求(下金蛋的鹅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或是惧怕或反对人们自我修养(self-enrichment)反过来会导致广泛的腐败和寻租;或是基于对海外贸易的反感,天国(天朝)认为海外贸易不符合皇上的利益,是分裂的力量和收入不均的缘由,甚至会纵容人们外逃。事实上,这种政府干预也遭到人们的规避和抵制;而政府的不同需要迫使政府对此有一定程度的容忍。还有,目标、目的和理想就是安土重迁和难以言喻的静止不变。1368年新皇帝登基后,以本土王朝(明朝)取代了战败的蒙古侵略者,他建都南京,年号洪武。请读者不要被这个年号蒙蔽,洪武的目的恰恰不是战争,他希望的是固定的疆域,人们必须安分于本土,未经政府许可人们不得擅自迁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到国外。未经许可擅自出国者回国后有可能被斩首。明朝的法令也旨在阻止社会的流动性,擅自转变职业者会被严惩。关于这个问题,Timothy Brook(1998,p.Ⅶ)引用了洪武帝最喜欢的座右铭: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由于政府试图禁止所有的海外贸易,上述状况在明朝(1368-1644)登峰造极。③这种禁令自然会导致规避、走私,随之而来的是腐败(保护费)、缉私、没收和惩罚。所有这些必然扼杀主动性,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成本,使有能力的人们不愿意经商或发展工业。

中国没能实现其科学技术的经济潜力的第二个原因涉及到更大的社会价值问题。伟大的匈-德-法(Hungarian-German-French)汉学家Etienne Balazs([1968]1988,另见Balazs,1964)认为中国夭折的技术是极权统治大格局下的一部分。他注意到中国没有自由,在乎习俗和舆论。他的分析值得我们回味:

如果我们认为极权主义就是国家及其执行机构和职能部门无一例外地控制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中国社会就是高度极权化的社会……没有私人计划,没有任何公共生活可以逃离官府的控制。国家意欲垄断了大量的事务,包括大宗消费品:盐、铁、茶、酒、外贸。教育也是垄断的,戒备森严。特别是对文字的垄断(我是想说,对出版的垄断):任何未经审查的非官方书写物,几乎都不可能到达民众手中。但是摩洛克政府(Moloch-State)的范围,官僚体系的权势却得到巨大的发展。当时对人们的服饰、对公共和私人建筑(房屋的尺寸)也有管制;一个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听什么音乐,过什么节日,所有这些都有管制。生有生的规矩,死有死的规矩。从生到死,人们一生中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国家的密切监视之下。这是一种充满文书和烦恼的政权,无尽的文书,无尽的烦恼。

如果没有被政府的压制而窒息,曾经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丝绸、茶、瓷器、纸张、印刷——的中国人的聪明和创造力,无疑会让中国更富足,或许会把它带入现代工业社会。是政府扼杀了中国的技术进步。政府不仅把一切可能反政府或者触犯政府利益的事物扼杀在萌芽之中,而且还因为以国家利益为借口而强行灌输的习俗。这样一种恪守传统、固定不变、循规蹈矩的气氛,完全违背自由探索精神,使得任何创新、任何没有事先获得批准的计划都遭受质疑。

简言之,回到Elvin(1973)的观点,中国人没能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因是没有人尝试。怎么会尝试呢?中国人根本没有不受干扰的资源来反对官府的干涉和欺压,他们只能依靠与个人或家族间的协作取代商业上多变的或制度化的惯例。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之间的信任比法律条款更可靠。

可见,中国与欧洲的对照是多么的鲜明。政权的分散性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迫使欧洲的统治者关注其国民,认可他们的权利,培植财源,而中国的统治者则没有这种压力。对此Elvin(1973,pp.22-225)有如下描述:

……是中国广大的国土面积使明朝统治者的可以采取这些政策。在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时候,例如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没有一个政府能闭关锁国,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后来变成地区间的经济依赖)会摒弃这种选择;对外交与军事联盟的需要以及对经由贸易获得的收入的需要也使孤立隔绝难以被接受。如果国家比较小,臣民与国家或统治者之间也可能建立起更密切的利害关系,正如处于现代化早期阶段的西北欧。在现代化的通讯出现之前,王朝的辽阔阻止了民族主义的产生。

无论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结果似乎一直是一种奇怪的格局,即与世隔绝的发展和徒劳的间断——上上下下,周而复始——社会好像被自我平衡的制动装置限制着,或是被一层蚕茧抑制着。其结果,如果不是初衷的话,只能是静止中的变化,或变化中的静止。创新只被允许到此为止,不能更远。④

欧洲人对这些干预知之甚少。实际上,在这几个世纪中,他们进入了令人兴奋的创新和竞争的世界,既得利益者受到挑战和诱惑,保守主义的势力受到限制。变化越来越多,新事物快速传播,新的进步和成就取代了对衰败的权威的尊敬。令人兴奋的自由观念影响着所有的领域。那些年,教堂里传播着新教新说,普遍的创新精神加速了宗教改革(现在我们看得更清楚了),新的语言和集体行动挑战着旧式的社会组织,也对其他政策形成威胁,新的做事方式使求新成为人的优点和快乐之源。

所有这些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教堂在欧洲成为了知识的保护者和培养技工的学校。人们对教堂的印象可能是另一副样子:有组织的教会,强调祈祷和沉思默想,对技术没什么兴趣,将做工看作是对原罪的惩罚,不关心如何拯救劳工。但现在,每一件事情都是全然相反的:将牧师们从耗时的世俗工作中解脱出来的愿望,导致动力机器的引进和扩散,然后从十二世纪西多会修士开始,又导致雇佣俗家兄弟(lay brothers)来做繁重肮脏的工作,这又反过来引发了对这种繁重肮脏的工作的认识和对时间以及生产率的关注。所有这些最终都造成修道院的庄园里摆满了动力机器——设计好复杂的连接顺序,使大多数机器都能够使用水动力,并将水力输送到不同的工作地点。下面是对十二世纪中叶克莱尔沃(Clairvaux)修道院的这种多功能皮革加工过程的描述(引自White,1978,p.245-246):“晾晒、筛选、切割、搓揉、上水、冲洗、打磨、鞣革,我完全为他的这些技艺所折服。”作者显然很为他们的成就自豪,他还更进一步告诉读者说,他要调侃几句(这位中世纪的牧师说:“如果你们可以原谅我这样说的话”)。他说,纺锤看来已经免除了对漂洗工的原罪的惩罚;他认为,这样的发明减轻了男人们繁重的劳动,也使马省了力气,这要感谢上帝。

为什么只有欧洲人能够在发现中获得快乐,因创新和改进而欢欣鼓舞,有这种在发明上的素养——或者像某些人所说的“发明之发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典型的解释落脚于宗教价值。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犹太基督教对手工劳动的尊重,这体现在圣经的一系列训诫中。一个例子就足够了:当上帝警告诺亚洪水将要到来并告诉他他将被拯救的时候,拯救他的并不是上帝。“用香槐木造一个方舟”,上帝说;诺亚按神的旨意造方舟。第二个相关的原因是犹太基督教顺应人性。这种信仰与广为流传的万物有灵的信仰和习俗大相径庭,后者认为在神灵存在于每一棵树木、每一条溪流之中(所以才有水中女神和森林精灵)。这种万物有灵论信仰对今天的生态学家来说可谓正中下怀,但在基督教的欧洲,人们会对异教徒的自然崇拜充耳不闻。第三个解释来自犹太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其他社会认为时间是循环的,时间将回到从前,周而复始。线性时间观是进步的或退步的,它朝着更好的事物前进或从以前的一个快乐状态而后退。在当代欧洲,进步论占上风。

但在最后的分析中,我要强调市场的作用:事实是,在欧洲企业是自由的,创新得以进行而且能够得到回报,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而无法阻止或抑制创新。成功引发了模仿和仿效;还有几乎把人提升到神的层面的强力意识。古老的神话流传下来——被逐出伊甸园,飞得太高的伊卡尔斯,戴镣铐的普罗米修斯——警告世人不要骄傲自大。正是这一骄傲自大——无处不在的傲慢——证实了人们的自命不凡以及别人对他的努力约束。但是,行为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二、第二个机会:向列强学习

在欧洲人首次到达印度洋向中国进发的时候,这个神圣的帝国正像它的名称一样,是世界上首位的政体——至少在他们自己的眼里是这样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成就无可比拟,因其道德和精神的优越而镇定自若。⑤中国人自认为生活在宇宙的中心,周围的蛮夷小邦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中,并伸手向它索要阳光,只有通过依附和朝贡才能获得承认。中国的帝王是“天子”,是独一无二的神权的代表;少数可以觐见天子的人需叩首以示敬畏——要三跪九叩;对来自天子的任何东西——圣旨,皇帝的手谕,其他人都要向其叩首。他的手迹,他穿过的衣服,任何他触摸过的东西都称为圣物。西方的外交官默认了中国人强迫他们做这些姿势,他们认为这是“对外关系的朝贡制度的重要部分”(Spence,1998,p.42)。通过这样做,“西方人不自觉地助长了清王朝关于中国优越感的观念”(Spence引自Wills,1984)。

那些代表帝王管理国家的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考试的内容是儒家文学与伦理。这些官员们是高层中国文化的化身,他们享有声望,浑身都散发着中国文化的综合性和无比的优越性。他们在下属面前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自负和傲慢,同样,在上司面前他们也表现出“令人吃惊的顺从”和自卑(Welsh,1993,p.16,他这里的引文没有注明出处)。没有什么比早朝更能表现官员们的竞相谦卑了,几百名朝臣半夜集合,无论是雨天、冷天还是晴天,站在露天地里,等着皇帝到来好行礼朝拜。他们并没有浪费时间,他们的时间是属于皇上的。他们不敢迟到,准时都还不够:提前到才能证明他们的热忱(Landes,1993,另见Huang,1981)。

这种文化上的自负加上日益严重的苛政,使得中国尤其不善学习。有什么可学的呢?对新奇的和外来的事物的抵制使他们更想表现出自负,以证明他们所做的是对的。这就是高高在上的矛盾: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表现。它本质上是脆弱的;培养它、需要它和依赖它的人也正是那些最害怕人家否认他的人。今天的法国人对他们的语言的优越性是如此自信,一想到外来词就风声鹤唳,特别是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明朝时的中国也一样: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地位如此坚信,以至于在西方技术的挑战面前他们战栗了,而这些技术正是他们应该学习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一批葡萄牙的来访者和天主教传教士正是利用西方技术的奇技淫巧诱开了中国的大门,机械钟表就是开门的钥匙。机械钟表是十九世纪晚期欧洲的重大发明,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在当时对时间度量和生产力的贡献,更体现在它对革新的敏感性以及它在仪器制造和机械技术上所发挥的先锋作用。相形之下,水钟笨拙不堪。对十六世纪的中国人来说,机械钟表神奇莫测,不仅能计时,也充满趣味。有些钟表可以演奏音乐,有些还带有定时会有节奏地舞动的小雕像。于是,钟表就成了皇帝可能会喜欢看的东西,为了得到皇上的好感就必须呈给他看,而且有心的弄臣一定要先于他人呈献给皇上。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呈献给皇帝的并不仅仅是这种奇妙的装置。按照中国人的本能和习俗,外国人都应该被拒之门外,比如将之限制在像澳门那样的边远地区,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允许他们进入中原。然而,要见到十六世纪时的钟表,还必须见与钟表呆在一起的钟表匠和钟表持有人。

中国人热爱钟和表。但他们不喜欢欧洲人。这里的问题是中国人对文化的整体认识,对事物、人与神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最先把这些美妙的机器带来的天主教牧师是特殊的推销商。

Ⅵ 古罗马到了中世纪为什么改名叫意大利了

古罗马起源地是意大利半岛,最早的罗马城建立者据说是特洛伊的遗民伊利亚特的后代.
古罗马帝国占据了整个欧洲和北部非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罗马帝国不久衰落,西罗马被法兰克人灭掉,东罗马成为拜占廷帝国,后被土耳其人灭掉.
法兰克皇帝查理大帝建立了法兰克帝国,查理死后,帝国衰落,被他的三个孙子分成西,中,东法兰克帝国,中法兰克帝国就是意大利的前身,西法兰克帝国是法兰西的前身,东法兰克帝国是德意志的前身

意大利和德国到了近代才实现统一,这是后话......

Ⅶ 有哪些关于意大利冷知识,可以分享吗

1. 意大利的国名的意思是“小牛之地”,这个名称可能是来自早期意大利南部某个部落的小牛族徽。

意大利不叫皮靴而叫小牛

2. 意大利境内有两块大陆板块的结合线,因此意大利既多地震也多火山,在欧洲属于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比如从古罗马时代就有因为火山突然喷发而被毁灭的庞培古城。在1963年,意大利的一次火山喷发又造成了10万人左右遇难。

庞培古城遗址

3. 意大利的 历史 文化极其发达,除了古罗马时期之外,欧洲文艺复兴也发源于意大利,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这文艺复兴三杰都是意大利人。

4. 火炬冰淇淋和星爸爸里大家爱喝的浓缩咖啡都是意大利人发明的。二战后期美国占领了意大利,但却对美国本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大量美军在意大利爱上了披萨,回到美国之后使原本少人问津的披萨在美国成为最主要的食品之一。

意大利 美食

5. 意大利人还发明了温度计和打字机。

6. 意大利虽然是天主教的核心国家,但其国民却有相当部分非常迷信。意大利国内有15万注册的魔法师,许多人在不同场合都会请魔法师施法,据统计共有1600多万意大利人请过魔法师,占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

7. 意大利国内有两个非常有特点的国中之国,一是梵帝冈,二是圣马力诺。梵帝冈是天主教的教廷,而圣马力诺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共和国,建立于公元1300年前后,其宪法自建立之后也基本没有修改过,是世界现行宪法中最古老的。

8. 意大利对美式快餐曾长期持抵制态度。大家可能不知道,虽然身为美国的主要盟友,但整个意大利到2014年才有了第一家肯德基连锁店。当年肯德基终于顶住无数压力,在意大利罗马开了一家店。而在1986年麦当劳第一家连锁店在意大利开业时,店外竟然聚集了大批意大利厨师免费散发意大利面,目的是号召意大利人抵制美式快餐。

9. 罗马许愿池是意大利首都的着名景点,按流行说法,在许愿池里投一枚硬币可以再回罗马,投两枚硬币会有艳遇,投三枚硬币则会遇到完美爱情。意大利人把这种说法宣传的世人皆知,结果现在每年从许愿池里捞出的硬币总额就能达到110万欧元,大家觉得这钱来的怎么样?

罗马许愿池里的硬币

10. 意大利人有时候非常一根筋。举个例子,在公元1300年,几个意大利摩德纳人从不远的博洛尼亚偷了一个水桶,后来一些博洛尼亚人发现后感到被羞辱,结果竟然引发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冲突,最终造成了2000人伤亡……

11. 现代的疫情隔离制度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不过这却不是什么值得荣耀的事,主要是因为在公元14世纪的时候,意大利的黑死病疫情太过严重,很多城市的人口都灭绝了,而威尼斯人因为害怕疫情扩散到威尼斯,所以要求当时所有进港的船只都要停满40天之后才允许船上的人下船并卸货。而这个制度后来演化成了现代的疫情隔离制度,而在欧洲语言中,疫情隔离这个词叫Quarantine,就是从意大利语里的四十(Quaranta)一词演化来的。

12. 世界上有一种疾病叫司汤达综合症,它的典型症状是心跳加速、眩晕、晕厥、神智不清甚至出现幻觉,其典型病因是突然见到名人过于激动所致,而这种疾病最早出现是很多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见到过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与建筑时出现的症状……

13. 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有一座古代垃圾堆,叫泰斯塔乔山,是在公元140年到250年之间,古罗马人集中扔用过的橄榄油瓶的地方。后来发现时,这个垃圾堆总共有大约8000万个使用过的陶土制橄榄油瓶……

罗马泰斯塔乔山

14. 意大利米兰曾经因为公物被破坏过多而启动过一个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探头和窃听装置获取证据,以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计划。结果发现多数公物破坏都是小孩造成的,每月由小孩破坏的公物价值高达1.5到2万欧元。

15. 意大利的足球举世皆知,意大利球迷的狂热在世界上也是知名的。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意大利,球迷被称为tifosi,而tifosi最初的含义是斑疹伤寒症患者,因为在很多意大利人眼里,一些球迷狂热的举动和古代一些得了热病,病情严重时丧失理智的病人临终前的行为是一样一样的啊……

“球迷”在意大利语里的意思是“斑疹伤寒症患者”

截至2018年,意大利是全球各国中拥有世界遗产数量第一的国家,多达54个,中国以53项遗产排名第二。虽然中国在 历史 悠久、疆域辽阔方面拥有优势

,但意大利同样有深厚 历史 和文化内涵,并且许多建筑和遗址为石制,得以保留至今。

意大利是全世界葡萄酒头号生产国,产量占世界1/4。

着名的意大利黑手党,其收入占到全国GDP的7%,十分惊人。

意大利人尤其是男性普遍有恋家情结,全国30-35岁的单身男性中有超过1/3的与父母住在一起。

意大利交警的执法车中包含兰博基尼。

每年意大利有50万人会找巫师驱魔。

着名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根手指骨和牙齿如今放在佛罗伦萨的博物馆里供人参观。

威尼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行驶在河上的船“贡多拉”一律被涂成黑色,这是当地法律规定的。

在米兰,法律规定人们必须时刻保持微笑,除了出席葬礼和去医院等特殊场合除外。

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在60年代曾将自己的便便装进90个罐头里,将其作为“艺术家之屎”出售,最终竟卖出12.4万欧元/罐的高价。

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出了一名连环女杀手Leonarda Cianciulli,她将自己的三个女邻居杀害并将她们的尸体做成了肥皂和下午茶点心。

意大利小镇Falciano del Massico法律规定——死亡是违法的,因为当地墓地已经满了!

创办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

在意大利,男人在公开场合穿裙子,警察有权对其逮捕。

意大利语中管球迷叫“tifosi”,意为——伤寒携带者,用于形容其极具感染性的狂热。

1968年,意大利一位男子在浅海处搭起一个平台,并自封为这个平台的“总统”,后来该“王国”被意大利政府毁掉。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为什么叫欧洲天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豆腐脑在哪里买 浏览:633
伊朗玫瑰精油怎么样 浏览:292
中国有哪些本科大学专业 浏览:725
如何看中国古代地图 浏览:288
印尼一般什么时候地震 浏览:218
越南寄信片到中国多少钱 浏览:711
盐的印度编码是多少 浏览:379
印度国家怎么看待中国人 浏览:294
从印尼打工回国需要准备什么 浏览:246
英国大学信息怎么查 浏览:955
申请英国高中从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864
国足战伊朗怎么样了 浏览:652
伊朗每年应该缴纳多少联合国会费 浏览:810
伊朗国旗怎么设计的 浏览:45
深圳到越南的快递有哪些 浏览:712
外国人在中国是怎么拿筷子的 浏览:86
中国多少个人叫魏文敏 浏览:714
意大利严繁体字怎么写 浏览:309
意大利哪里潘多拉便宜吗 浏览:688
意大利左派和右派哪个好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