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巴西南大河意大利人什么时候来的

巴西南大河意大利人什么时候来的

发布时间:2023-07-11 23:04:22

❶ 西方航海的简史

大航海时代是人类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但不可回避的是,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欧洲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对亚、非、美洲等地进行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年代。

这种海盗式的掠夺和殖民贸易是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也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西方资本主义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说,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期。

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因为海洋阻挡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当然,这种转折伴随着巨大的悲惨和痛苦)。

还要指出的是,西方人所谓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只是欧洲人“发现”了他们未知的地理知识,而“被发现”的岛屿和陆地大多原本就有某些民族居住,更何况亚洲的中国人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等民族也有他们各自对于地理和天文极为精辟的认识。

说到最早的航海家,人们往往是指腓尼基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欧洲人也有自己的航海传统,且不说公元前后航行于爱琴海的希腊航海家,8世纪到11世纪中叶,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精于航海的北欧诺曼海盗曾肆虐整个欧洲。

9世纪下半叶,挪威海盗登上冰岛;10世纪,诺曼人又到达格陵兰;11世纪初,丹麦海盗甚至征服了英格兰全境。

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完成。马可.波罗(1254-1323)是意大利威尼斯人,曾在中国元朝宫廷任职17年,1295年返回老家。

《马可.波罗游记》是他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口述,由小说家鲁思蒂谦笔录而成的,书中详细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的所见所闻。该书在欧洲广为流传后,使得欧洲人眼界大开,对辉煌富裕的东方文明垂涎三尺。

同时,《游记》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成为当时欧洲人绘制世界地图的主要参考,是15世纪许多欧洲航海家如达•迦马、哥伦布等必读的着作。也是在13世纪,中国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普遍使用。

15世纪初,古罗马学者托勒密的地圆学说开始在欧洲传播。同期,欧洲人的造船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适合远洋航行的多桅船。这一切表明大航海时代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已逐渐成熟。

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权利基层充满了对于财富的贪欲,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香料、宝石等东方奢侈品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须品。

当时东西方的贸易商路大致只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中亚一路到达小亚细亚;另一条是先经海路到达红海或波斯湾,然后用陆路运送到地中海一带。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截断了中亚商路,而红海一带的海路则向来为阿拉伯人垄断。

东方商品的缺乏使得其价格水涨船高,西欧商人迫切希望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途径。长久以来基督徒同穆斯林之间的敌视与仇杀使得欧洲人有足够的理由以上帝的名义号召教民去打破阿拉伯人独霸东方商路的局面,为大航海蒙上了一层宗教的面纱。

此外,东方的黄金也是当时贫乏的欧洲所渴望得到的东西,正如恩格斯所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在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洋的符咒…”

至此,大航海时代的帷幕徐徐拉开。说到大航海时代就必须说到葡萄牙,这个欧洲不起眼的小国是大航海时代的急先锋。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也是欧洲最西端的国家,与北非隔海相望。土地面积9.2万平方公里,15世纪末其人口仅110万。

11世纪前曾经先后置于罗马人、阿拉伯人、摩尔人的统治之下。1143年,教皇承认葡萄牙王国独立,它是欧洲最早实现民族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1147年,阿丰索一世夺取了摩尔人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里斯本。

葡萄牙在立国初期就非常注重发展航海事业,将之作为传统国策,并用王权来保证实施。1375年,犹太制图家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绘制出当时欧洲最完备也是最准确的世界海图-“加塔兰地图”,成为葡萄牙航海者的指路明灯。

说到葡萄牙的航海发迹史就必须说到恩里克王子,即有“航海家”之称的亨利亲王。堂.恩里克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国王诺昂一世的第三子,生于波尔图,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时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业积极的鼓动者和推进者。

1415年,诺昂一世与恩里克王子率兵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北非摩洛哥的穆斯林重镇休达(今塞卜泰)。攻占休达对于葡萄牙的航海发展意义重大。休达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咽喉,位置极为重要,同时休达还成为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迈向东方的第一步。

占领休达后,恩里克王子从穆斯林俘虏嘴里得到了阿拉伯人同非洲黑人贸易的重要情报。恩里克王子是个狂热的基督徒,一生都以同穆斯林作战为己任。当时欧洲流传着非洲存在有一个强大的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王国-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的传说。

这个王国的名字在《大航海时代》系列中也出现过多次。恩里克王子对之深信不疑,一心要找到这个据说黄金满地、富得流油的普莱斯特.约翰王国,渴望与之结盟共同打击伊斯兰世界。

1420年前后,亨利在萨格雷斯半岛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学校,为葡萄牙培养了大批熟练的航海者。1420年,马德拉群岛发现,此前发现的加那利群岛则不得不让给西班牙。1431年,亚速尔群岛发现,成为大西洋航行的补给基地。

1434年,亨利的远征船队首次越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1445年,贡萨尔维斯发现佛得角(葡萄牙语“绿色之岬”)群岛。同年,葡萄牙人开始闯入黑非洲。1448年,亨利在阿尔金建立了葡萄牙在西非的第一座堡垒,作为大规模掳掠的根据地。

从黑非洲掠得的黄金、象牙、黑奴使葡萄牙人得以继续在摸索中向东方扩张。以后葡萄牙每进至一地,就建立起商站或据点,并用当地获得的收益来支持下一步的行动。

“航海家”亨利毕生从未参加过任何探险远航,他扮演的是葡萄牙这艘航船的领航员。到1460年亨利去世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进入繁荣期。

1481年,葡萄牙诺昂二世继承王位,他同时也继承了叔父亨利的遗志,积极推进航海探险。1483年,迪戈•卡奥带领远征队到达刚果河口。1487年8月,巴托罗梅乌•迪亚士奉命率船队离开里斯本,考察西非海岸。1488年6月,迪亚士抵达非洲的最南端。

由于那里的风暴极为强烈,迪亚士将这个大海角称为“托尔门托”,即“风暴角”。1488年他返回里斯本向诺昂二世报告时,诺昂二世将之改名为“好望角”(大概是想到富饶的东方即将在眼前出现而喜不自禁吧)。

1495年,曼努埃尔一世继位,恰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葡萄牙立刻加紧策划前往印度的航行,达.伽马被选为远航指挥官。华斯科.达.伽马(1460-1524),葡萄牙贵族,出身军旅。

1497年7月8曰,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约17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由里斯本出发探索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

船队旗舰“圣.加布里尔”号,长25.6米,宽8.5米,排水量不过300吨。迦马没有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船队首先到佛得角群岛,然后朝南直驶南大西洋,航行了3个月后,再改向东,到达好望角。由此绕开了非洲西海岸对于南下极为不利的气候。

在前人没有去过的陌生海域航行几个月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达•迦马无疑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但是人们对他人格的评价是“骄横跋扈,狂暴凶残”。11月22曰绕过好望角后,达•迦马船队进入了一片新天地。此后他向北沿非洲东海岸航行。

1498年3月2曰,进入莫桑比克。4月在马林迪,迦马得到了当地着名的阿拉伯领航员马德杰德。在他的指引下,航行23天,穿过阿拉伯海,于l498年5月20曰,离开葡萄牙近10个月后,伽马到达印度南部最着名的商业中心卡利卡特。

在这里,迦马不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他带来的粗劣的礼品和货物受到嘲笑。但依靠武力,他还是抢到了宝石和香料。返航时船队就不太幸运了,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其中包括达•迦马的弟弟。

最后只剩下2条船,1499年7月10曰,“贝里奥”号回到葡筛牙,伽马的旗舰则在1499年9月9曰才抵达里斯本。生还的水手不到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三分之—。但运回香料等货物在欧洲的获利为这次远征费用的60倍!

完成通往印度航线后,1510年,葡萄牙任命的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魁克带领葡萄牙的武装船舰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建立起继续向东扩张的据点。次年又征服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强占了这个中国明朝“敕封国”的领土,以这里作为入侵中国沿海的前哨。

1515年,霍尔木兹也沦入其手,当年12月,阿尔布魁克总算死在果阿。至此,经过近百年的探险、屠杀、抢掠,葡萄牙横跨半个地球的东方殖民帝国终于建立起来。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个巨头。1492年,西班牙攻克摩尔人在欧洲的最后堡垒格拉那达,终于完全收复失地。

一旦腾出手来,西班牙立刻紧随葡萄牙人全力投入航海扩张。很快,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争执。1494年 6月,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决下,以格林威治西经50度为分界线,将世界平分为二,葡萄牙只能在该分界线以东建立殖民地,西班牙则在该分界线以西建立殖民地。

但是为西班牙开辟航线的两个最有名的人物都是外国人。克里斯托福.哥伦布(1451~1506),热那亚人,出身低微,25岁之前还几乎是文盲。但是他通过努力自学很快熟练掌握了至少4门语言和文字。

哥伦布接受了当时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这样就不必绕过非洲“好望角”,航线可以大大缩短。可是有限的地理知识使他大大估错了航程,同时他不可能知道中间还隔着一块大陆!1484年,他向葡萄牙推销自己的计划,但是遭到冷遇和拒绝。

1485年,他又游说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倒有兴趣,但是直到1492年才批准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当时西班牙经济拮据,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为了支持哥伦布的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钻石首饰。

1492年8月3曰,哥伦布率领由3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离开巴罗斯港,成员共121人,旗舰是“圣玛丽亚”号,只有120~130吨。9月6曰,离开加那利群岛西进,1492年10月12曰,“平托”号的了望员终于看见了陆地。

哥伦布欣喜若狂,要知道这时船员们已经绝望,随时可能哗变。哥伦布船队到达的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但哥伦布以为到了印度,就将当地人称为Indians,以致于使这个词有了2个含义-印度人和印第安人。

对于这些不速之客,当地人慷慨地赠以黄金。哥伦布在曰记里写道:“我真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好心送东西的人”。在古巴、海地转悠了一圈后,由于旗舰损毁,哥伦布在海地建起一个据点,留下38名船员。1493年1月,哥伦布带领剩下的2艘船启程返航,于3月回到西班牙。

第一次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黄金,哥伦布得到了极大的荣誉,被封为海军上将。1493年9月,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但是收效甚微。1498年,在第三次探索新大陆时,哥伦布被指控叛变,并被押解回西班牙。

1502年,哥伦布好不容易又组织了第四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1506年5月,哥伦布病死,他到死仍然相信他到达的是印度。哥伦布的“发现”虽然没有马上给西班牙带来明显的收益,但是随后接踵而至的冒险者如科尔特斯、皮萨罗等从美洲攫取了无数金银财宝。

费尔南多•麦哲伦(1480~1521),本是葡萄牙破落贵族,曾为葡萄牙王室效力。但因在国内受到诬蔑和排挤,难以容身,1517年投奔西班牙。1518年3月,西班牙查理一世同意了麦哲伦绕过美洲前往东南亚香料群岛的计划。

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的5艘小船(共265人)起航。麦哲伦不会知道,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11月,到达巴西的累西腓,然后沿南美海岸一路南下。历经千辛万苦并损失一条船后,1520年10月,船队发现渴望已久的海峡。

11月28曰,麦哲伦船队冲出海峡,进入了太平洋。由于最大的食品船开了小差,船队此时只剩下3艘(这些反叛者回国反说麦哲伦叛变,于是其家属失去经济来源,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很快在贫困中死去)。

接下来又是3个月横渡太平洋的恶梦,1521年3月,麦哲伦船队到达马里亚纳群岛。在弄到食物和淡水并充分休整后,3月27曰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此时他终于明白,由欧洲向西到达东方的航线已经完成,地圆学说被证实了。

麦哲伦的外交手腕比达•迦马高明得多,甚至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但他卷入了当地部落内讧,4月27曰麦哲伦在战场上被部落战士杀死。其余部分船员在埃尔•卡诺领导下驾驶“维多利亚”号经过9个月苦难的航行,于1522年9月6曰回到出发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这时船上只有18名幸存者和26吨香料。在大航海时代,远洋航行从来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生活枯燥不说,居住条件恶劣,工作艰苦,食品和淡水容易变质,还常会出现断水断粮,坏血病更是船员生命的大敌。直到18世纪,英国的库克船长才找到有效对付坏血病的办法。

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富并没有让葡萄牙和西班牙繁荣多久,他们国内的生产力也没有因此得到发展。葡西两国只是起了桥梁的作用,这些财富最终流入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腰包。16世纪起,西班牙开始梦想整个欧洲的霸权,为此发动连年战争。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1588年7月,西班牙庞大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被英国舰队彻底击败,丧失了海上霸权,从此一蹶不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两个大航海时代的暴发户急速地衰落下去,成了昨日黄花。

此后英国与荷兰相继崛起,替代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地位。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凭着海运和对外贸易发达致富,而英国则依靠“黑吃黑”的海上私掠舰队起家。接下来又是英荷、英法争霸。

一时间风云变幻,要是一一道来…毫无疑问,在大航海时代初期我国具有足够的航海技术、造船能力和军事力量。1405~1433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就是明证。

郑和本姓马,名三保,1371年出生在中国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里,原先信奉伊斯兰教,后来改信教。1405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委派,出使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宝船长约151.8公尺,宽约61.6公尺,排水量3000吨以上,共有60多艘,可称是当年“海上巨无霸”。此外还有运马的马船、运粮的粮船、作战的战船等,各种船只多达数百艘。

首次出海时,整个远航船队有人员两万七千多人。28年间,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北沿海(今天的索马里)和非洲中部沿海(今天的肯尼亚)。

每到一处,郑和都以明朝和平使节的身分,向当地的国王或首领赠送礼品,表达建立邦交、友好通商的诚意,并邀请他们访问中国。

这是以实力为背景的和平外交行动,收效甚大。但我国从未想过利用自身强大的力量去谋取东南亚、印度或非洲,当时明朝统治者只要周围邻国口头上向我国表示臣服就心满意足了。

大航海时代对我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1622年,荷兰侵占澎湖,屠杀岛上居民。1624年,荷兰又进犯台湾。

38年后,才由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导收复台湾。1842年8月29曰,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曰我国才收回香港。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澳门!

葡萄牙征服马六甲后就开始窥探中国。1513年,在我国广东附近首次出现了被明朝称为“佛郎机”的葡萄牙航海者。1517年,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船队来华。葡人最初就是抱着征服中国的野心而来,面对明朝官府的礼遇更加横行无忌,在广东犯下了累累罪行。

1521年8月,中葡终于爆发屯门之战。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战船50艘与葡舰队激战40天,葡人死伤惨重,被迫逃离屯门。1522年,葡萄牙国王派克亭何率五艘船、300名远征队到屯门增援,于是又发生西草湾之战。

明朝军队拼死奋勇杀敌,俘葡船二艘,俘虏葡兵四十二人,斩首三十多人,葡人被逐出广东。此后葡人就与倭寇勾结,骚扰浙江、福建一带。所谓倭寇,本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海盗组织,其中不乏有中国人参与。

眼看硬的不成,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湿物,贿赂明朝官员,被允许进入澳门。从1571年开始到1849年,葡萄牙人每年向中国==支付地租以居留澳门。明末清初,我国在同澳门的葡萄牙人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白银,澳门也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科技交流的门户。

但是好景不长,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牟取暴利,将鸦片作为毒品从印度向我国大量走私,我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葡萄牙人是用鸦片毒害我国的始作俑者!葡萄牙人还在澳门从事罪恶的苦力贩卖,这同当时欧洲人在非洲和美洲进行的奴隶贸易没什么两样。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趁我国内外交困之际,巧取豪夺,逐渐蚕食、侵占,直至占领澳门全境。这就是澳门问题的由来。

在葡萄牙统治澳门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占澳门人口90%以上的中国人在那里并无任何人权可言,相反,令人发指的流血惨案却是屡屡发生。最近的一次是在1966年的12月3曰,澳葡当局镇压群众示威,打死中国居民11人,打伤212人,逮捕62人。

(1)巴西南大河意大利人什么时候来的扩展阅读:

大航海时代简述: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指在15世纪~17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欧洲则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人们不仅在这个时代中发现了新的大陆,增长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也极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并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❷ 一战的时间参战国涉及人口发生的事件其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着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 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 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 地区进军。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 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 作战。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 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 规模进攻,德军失利。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 了远东战场。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 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 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英法 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 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 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 战线中部发动了着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 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 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 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 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 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 从2月21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 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 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

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 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 来越不利于德国。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 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 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1917年 4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同时也使美得以参 与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由于德 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 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东部战线,该年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 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 义大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1918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 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 达后发动总攻。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7—9月, 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9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 耶尔战役。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 线全面崩溃。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11月 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 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 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 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 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 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 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 验的结果。
http://202.121.7.7/person/zxlsjxw/wzsck/143.asp.htm

第二次世界大战
Second World War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 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 年10月B.A.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政权。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国执政。1936年3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它们同英法美等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由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为核心,举国一致,英勇进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日战争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见抗日战争)。
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挑衅 日本于193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在邻近朝鲜的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1939年5~8月,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与蒙古接壤地区再次挑起诺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日本的两次战争挑衅均遭失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30万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爆发。尽管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表示要对它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意大利仍能从西方民主制国家,尤其是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截至1939年4月,德国派往西班牙作战人员超过5万人,意大利约15万人。德、意向叛军提供的军火价值10亿美元。英、法、美等国则宣布“中立”,实行“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政府购买的武器过境。1939年2月27日,英、法与西班牙共和国断交,公开承认F.佛朗哥政府。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3月12日拂晓,德军入侵奥地利。14日,宣布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州,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德国就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自治”问题制造五月危机,陈兵德捷边境。9月12日,希特勒再次进行战争恫吓。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9月29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10月1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0月6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春、夏季,欧洲再次出现紧张局势,经过波兰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终于爆发全面战争。
严重的战争危机 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1日又制造但泽危机,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次日出动海军占领立陶宛的默美尔。4月1日在德、意武装支援下,佛朗哥军队控制西班牙全境。4月7日,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5月22日,德、意正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德军统帅部在4月3日即已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对波兰作战计划。

德军士兵拆除波兰边界路障

面对德国的战争威胁,波兰向英、法求助。英国张伯伦政府认为德国如果占领波兰将危及英、法安全及其在欧洲的根本利益,鉴于绥靖政策遭到世界和国内舆论的谴责,被迫开始对政策作出某些调整。1939年3月22日,英、法互换照会,承担遭到侵略时相互援助的义务,把实际存在的同盟关系固定下来。3月31日,张伯伦代表英法两国政府宣布,一旦发生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英、法立即给予波兰全力支持。4月6日,英、波缔结临时互助条约。4月13日,法国重申忠于法波同盟义务。5月19日,法、波正式签署军事协定。
三角谈判和斗争 1939年春、夏季,围绕欧洲的战争与和平形成英法苏三角谈判和斗争相互交错的局面。4月15日开始举行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就采取共同行动制止法西斯扩大侵略进行磋商。由于英、法两国缺乏诚意,先后举行的政治和军事谈判均未取得任何积极成果。与此同时,英德秘密谈判也在进行。
德国的战略方针首先以英、法为主要对手,集中力量与西方国家作战,需要缓和德苏关系,以避免在向西方进攻时腹背受敌。苏联同样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在亚洲,正与日本军队在诺蒙坎地区进行战斗;在欧洲,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英、法、苏3国谈判因英、法蓄意让德国侵苏,毫无诚意,致使谈判旷日持久,濒于破裂。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
德波战争和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57个师约150万人、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从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同日、英、法先后发出照会,要求德国停止进攻,从波兰领土撤出一切军队。德国置之不理。9月3日,英、法两国政府对德宣战。德波战争期间,法军在法德边境消极观战。英国迟至10月间才派远征军到法国。波兰孤军作战,9月16日,波军防线全面崩溃,德军完成对波兰首都和波军主力的包围。9月17日,波兰政府成员逃往国外 。华沙军民战斗到弹尽粮绝,9月28日被迫停止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
这次大战经过法西斯轴心国战略进攻、交战双方攻守互易的战略转折和反法西斯同盟国战略反攻3个阶段。
轴心国全面进攻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德、意 、日法西斯国家从1939年9月到1942年下半年在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展开全面的战略进攻。
西线战场 德国占领波兰后接连在欧洲从西、北、东南三个战略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大利参加了对法国的战争,它在非洲发动的攻势遭到失败。

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北非战场

奇怪战争 德波战争结束后,德国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扩充军备,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攻西欧国家。英 、法两国实行消极防御战略,静守马奇诺防线。1940年2月,美国试图进行和平斡旋,为德国所拒绝。1939年9月~1940年4月,英、法与德国之间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战事,史称奇怪战争。
德军进攻北欧 1940年春,希特勒担心英法联军进入挪威,从北面威胁德国,切断瑞典对德铁矿砂供应,遂先发制人于4月9日侵占丹麦,丹麦投降。同日,德军入侵挪威,空降部队占领奥斯陆。V.A.L.吉斯林被扶植为傀儡政府首脑。4月17日,英、法及波兰联军在挪威登陆。6月,联军退出挪威。7月挪威国王和政府成员流亡英国。德军的闪电战在北欧取胜。
德国进攻西欧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军调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向西欧国家发动进攻。当时西欧各国总兵力约147个师。德国空军猛烈轰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在荷、比军队后方实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队出其不意在比、卢接壤的阿登山区分3路纵队快速挺进,致使马奇诺防线未起实际作用。德军进攻西欧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英国张伯伦政府立即垮台,由W.L.S.丘吉尔出任首相,组成保守党、工党、自由党联合政府。
在德军闪电战面前,英、法等国联军不堪一击。5月14日,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5月26日德军夺取加莱,进抵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同法国中部军队的联系拦腰切断。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5月27日~6月4日,英、法海军利用德军数日停止进攻时机,集中各类舰船850余艘,成功地将被困在敦刻尔克狭小三角地带的英、法联军33.8万余人运过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远征军几乎丧失全部武器装备,243艘大小舰船沉没,但保存了英军的有生力量。
意大利参战与法国战败 1940年6月6日,德军在横贯法国北部的643千米战线上发动总攻。法军总司令M.魏刚集结100多万军队在索姆河和安纳河一线构筑的魏刚防线不到3天即告崩溃。德军进逼巴黎,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17日,法国H.P.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2日晚7时,在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及其盟国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同一节车厢里 ,法国政府代表在纳粹德国提出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该协定规定,德国占领法国总面积3/5的北部和西部工业发达地区,非占领地区建立以维希为首都的贝当傀儡政府。

1940年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在勃朗峰到地中海的200多千米战线上,意大利军队32个师进攻法国,被法军6个师挡住。6月24日,在罗马附近签署法意停战协定。意军占领法一小块地区。意大利还攫取东非吉布提港和使用法属索马里境内铁路的权利。
意军在非洲失败 1940年7月初,意军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9月中旬占领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部分地区。9月16日占领埃及的西迪拜拉尼。12月11日英军发起反击收复该地,并于1941年2月6日占领利比亚的班加西等地。两个月内推进700千米,俘虏意军13万人。在东非,英国从印度、澳大利亚 、新西兰调集军队,并就地征集大批非洲人入伍 ,于1941 年1月19日举行反攻 ,4月1日占领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4月6日同埃军一起收复亚的斯亚贝巴。5月20日,意属东非总督投降,英国重新控制红海与非洲之角。
海狮计划和英伦空战 法国沦亡后,英国陷于孤军作战困境。希特勒声称,英国把殖民地归还给德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即可避免英德战争,遭英国政府拒绝。7月16日,德军统帅部发布准备对英国实施登陆战役的训令,制定海狮作战计划。要求8月15日完成作战准备。希特勒力图取得英吉利海峡及伦敦上空制空权,摧毁英国空军、机场和港口,为其渡海作战创造先决条件。德国共集结2669架作战飞机,在7月10日到10月底的3个月内猛烈空袭英国。8月24日,英国飞机首次空袭柏林。德国空军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在英伦之战中损失飞行员600人,飞机915架。海狮计划一再推迟执行,以后实际上被取消。英国赢得空中自卫战的胜利。
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 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下令德国陆军总司令H.A.W. von布劳希奇着手准备对苏作战,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计划,训令德军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入侵苏联的各项准备。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署军事同盟条约(见三国同盟),正式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德、意两国加紧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作为争夺东地中海、北非、中东的跳板和进攻苏联的战略前进基地。罗马尼亚、匈牙利及保加利亚相继加入轴心国同盟。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侵入希腊,遭反击,被迫停止进攻。
1941年3月27日 ,南斯拉夫新政府拒绝加入轴心国同盟,并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4月6日黎明,德、意同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德?/ca>

阅读全文

与巴西南大河意大利人什么时候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豆腐脑在哪里买 浏览:633
伊朗玫瑰精油怎么样 浏览:292
中国有哪些本科大学专业 浏览:725
如何看中国古代地图 浏览:288
印尼一般什么时候地震 浏览:218
越南寄信片到中国多少钱 浏览:711
盐的印度编码是多少 浏览:379
印度国家怎么看待中国人 浏览:294
从印尼打工回国需要准备什么 浏览:246
英国大学信息怎么查 浏览:955
申请英国高中从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864
国足战伊朗怎么样了 浏览:652
伊朗每年应该缴纳多少联合国会费 浏览:810
伊朗国旗怎么设计的 浏览:45
深圳到越南的快递有哪些 浏览:712
外国人在中国是怎么拿筷子的 浏览:86
中国多少个人叫魏文敏 浏览:714
意大利严繁体字怎么写 浏览:309
意大利哪里潘多拉便宜吗 浏览:688
意大利左派和右派哪个好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