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人喜欢中国茶叶吗,会不会和咖啡一样喜欢
西方人经过了一轮工业革命之后,就开始杰出中国的茶叶。然后他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茶叶的滋补以及口感。以至于到了后面,有句话说,西方人可以不喝咖啡,但是不能没有茶叶,为什么西方人对中国的茶叶有一种偏爱呢?现在现在细细分析一下。
最后,再来提一提中国,中国的喝茶方式和工具也非常讲究,不少外国人喝茶的方式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中国的茶文化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但是无论过去了多少时间,我们都要学会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发扬下去。让西方人也能体会到茶之中所可以包含到的韵味。
B. 中国山茶是如何传入欧美的
据日本学者井东长谷亲的《谋求日中山茶的真诚友好》一文(原载日本山茶协会《椿》杂志1985年第24期。后来,此文由徐碧玉女士翻译,刊登在《中国茶花通讯》1990年第4期)介绍,1700年,英国外科医师卡恩尼恩格弁,从中国舟山群岛将山茶的标本寄回英国,“这是将山茶介绍给欧洲的第一步”。1763年,瑞典船长爱·凯倍里,从广州将山茶树寄送给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元祖林奈。1793年,英国人哈库斯托恩,记录并带了中国的茶梅(或许是油茶)回国。1850年,由英国派遣到中国的采集家富奥丘恩,把中国开黄色花的茶梅送往英国。1868年,法国传教士倍路尼意,在贵州采集17个山茶新种,带回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1792年,一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长,将中国的“千叶白”山茶品种(现称“雪塔”),及相应的复色山茶品种带回欧洲,后传入法国。18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监里夫斯,采集到一个半重瓣的滇山茶品种,请雷伍斯船长带到英国种植,于1826年在肯特郡的一家花园里开了花,命名为“雷伍斯船长”。英国植物学家林特莱把它鉴定为新植物,于1827年发表在《植物学杂志》上,这是第一个引种到欧洲的滇山茶品种。1797年前后,一个红色单瓣的红山茶品种首次由英国进入美国新泽西州,从此,开始了美国栽培山茶的新纪元。山茶在美国起步晚于英国,但是后来居上,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收集和保存山茶品种和育种上领先世界各国。1826年,从英国首批将4种红山茶带到澳大利亚。5年后,又有一批山茶植株带到卡姆登公园。新西兰的山茶最早是由法国移民在1840年带进来的。此后,英国移民和传教士从英国和澳大利亚也陆续带进山茶品种。17世纪,中国山茶传到西方各国,在不到200多年的时间内,培育出已超过15000多个山茶品种。
对于中国山茶最早传入英国的时间为1739年的结论,有人提出怀疑。前几年得到一则报道是:意大利教堂内发现14世纪或15世纪的壁画中有中国的山茶。为此,意大利几位教授在专门研究。美籍华人、着名的山茶专家沈荫椿先生到欧美各国调查研究中国自明代以来流散在国外的山茶品种。据他初步了解,已有数百个品种流向欧洲。明代始于公元1368年,正好是14世纪。如果从意大利山茶壁画中证实中国山茶最早传入欧洲的时间是14世纪或15世纪,那么,比现在的认定时间提前了300~400年,这是个极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C. 外国人喝茶吗爱喝什么茶
喝茶。外国人一般只重视茶叶的汤色而不太重视茶叶的外形,所以外国茶往往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或者是罐装、瓶装的茶水,许多外国人甚至对茶叶的外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都不大清楚。
外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因此,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喝茶注意事项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白茶、黄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黑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
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黑茶、红茶最为理想。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D. 为什么欧洲人那么喜欢中国的瓷器和茶叶
1657年,伦敦的一家咖啡馆从荷兰商人手里进货一批红茶,最先开始在英国出售茶叶。当时只是极少一部分上流社会潮人用来赶时髦的东西。到了1662年,查尔斯二世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结婚掀起了宫廷喝茶风潮。欧洲最先进口茶叶的是葡萄牙和荷兰,所以这位葡萄牙公主早就有了饮茶的习惯,何况欧洲当时对中国茶叶的宣传简直充满传奇色彩,几乎是包治百病的程度。凯瑟琳害怕自己嫁过去水土不服,于是带了好多只船的红茶和砂糖(配茶喝的)作为嫁妆来到英国。(硬插一个趣闻:欧洲各国间经常联姻,查尔斯二世和凯瑟琳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啊,所以感情先不提,嫁妆要算清。当时的茶叶和砂糖都极为稀有,价格堪比珠宝,本来要求女方带金银珠宝做嫁妆的查尔斯二世,一看到这么多砂糖和茶叶,两眼放光,立刻欣然接受了。)凯瑟琳本人不仅爱喝茶,还爱向英国皇室和上流社会做宣传,结果品茶文化一下子就在宫廷普及开来了。
E. 中国茶是怎么传入欧洲的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F. 近代英国为什么对中国茶叶那么有兴趣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茶叶故乡和发源地,在茶叶种植和出口一直独占鳌头。
而在西方国家的饮料世界中,首推的就是咖啡了,其次是牛奶、果汁,最后才是茶叶,其中也不乏一些花卉和果干制作而成的花茶。但仍然有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茶叶并不感兴趣。但又为什么在19世纪时,英国要大量进口中国茶叶呢?
尽管欧洲人并不喜欢喝茶,但英国人却除外。英国人非常喜欢喝茶,尤其是在起床前倚在靠背喝上一杯热茶,被看作是生活上最大的享受。但也喝锡兰所产的红茶,里面会加糖牛奶或者奶精。每日的下午茶更是必不可少。
英国饮茶史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是在1662年。这一年人称“饮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查理二世。当年的陪嫁其中就有221磅的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在红茶贵重堪比银子的世代,皇后高雅的品饮使得贵族们纷纷效。直到十九世纪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偶发现漫山遍野的野茶树,至此茶叶开始变得比啤酒还便宜(据讲是东印度公司派人去武夷山偷取的茶种并且私雇一百多名茶农和茶工到印度,在大吉岭试种成功),从英格兰的多佛到阿伯丁,几乎全英国都开始流行喝茶。
《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段对茶的描写:“茶壶送来书房时,房间里利己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杯茶落肚后,整个深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慢慢细雨中散步归来,一杯热茶所提供的温馨美妙难以形容”。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这种新饮料的流行。工业化带来的生产,大批的工人挥汗如雨的工作,查的解渴性、消毒、保健性以及到后来能感受得到的廉价型,得到了国家中主力劳动阶层的热烈拥戴。茶取代了诸多饮料,开始独占鳌头。
十七世纪时英国东印度东印度公司首次来到广州运茶,而继设立了办事处和商馆,委托代购中国茶叶。垄断经营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茶叶业务快速发展,18世纪开始,茶叶已经取代丝绸称为中国出口第一大宗了。
红茶在英国的崛起离不开英国人的支持,也有为了商业利益和出口贸易,后来印度引进了茶树工业,至此名印度横空出世,称为红茶出口第一大国,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了主流,欧洲红茶市场逐渐摆脱了对中国依赖。
可想而知,平静的茶叶生产引进到如今英国每天大约要喝掉1.65亿杯茶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G. 茶的西传的理解
中国茶改变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饮茶资讯通过海路西传
饮茶盛行于中国,但在东西方彼此联系不畅的漫长时间里,西方世界的人们对此闻所未闻。至近代,有关饮茶的资讯随着资本主义海外贸易的拓展,经过欧洲航海家打通的东方航路进入到欧洲,一时间饮茶在欧洲盛行开来。
根据现有文献,威尼斯作家拉马歇为欧洲人最早记述饮茶者,他于16世纪中叶撰写了着作《中国茶》与《航海旅行记》,其中涉及中国的饮茶习俗,包括了茶的产地、饮用方法、主要功效等内容。不过,拉马歇并未亲身见闻乃至饮茶,信息来源为来访的西亚商人,欧洲人早期亲身见闻乃至饮茶者还是游学中国的传教士。在新航路开辟的鼓舞下,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沿着航海家们打通的东方航线东来中国。葡萄牙传教士加斯柏尔·达·克路士曾在广州居住,回国后出版的《中国志》即记述道:“如有宾客造访,体面人家习常做法为敬现一种称之为茶(Cha)的热水,装在瓷质杯中,置于精致盘上,热水带有红色,药味很重,他们时常饮用,这是用略带苦涩味道的草制成的。”此后,意大利传教士路易斯·艾美达、西班牙传教士胡安·门多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都曾记述过饮茶习俗,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还特别注意到饮茶礼仪:“主人给宾客安排适合其身份之座位……落座后立刻端来茶这种饮料,按先后次序依次递送。在有些省份,频频上茶乃表示敬意,但在杭州省则不然,如果上第三次茶,则为暗示客人是告辞的时候了。”
传教士不断将饮茶资讯传回欧洲,同时抑或稍晚,其他欧洲人士亦接触到饮茶并给以简单记述。比如曾为葡萄牙船只工作的荷兰水手达克与林思豪登即记述过东方茶叶与茶水,荷兰东印度公司官员菲利普斯·包道斯对饮茶亦有所述及,认为“饮茶不仅使那些有此嗜好的亚洲居民有效地抵御了多种疾病,同样也可以为荷兰人所用”。
借助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所开辟的全球性交通网络的历史机缘,少数欧洲人士逐渐了解到饮茶资讯并将其介绍到欧洲,而欧洲各国东来很大程度上则是基于商业目的,茶叶很自然地被纳入到购置商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