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会战败
以轴心国最终战败而结束,把意大利划入的轴心国,所以他是战败国了。
其实也可以理解,意大利在二战后期参与对德战争,是被盟军胁迫和无偿征用的,意大利就是以战败国的地位被盟军领导着去对德作战。
ps:
教科书中没写意大利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而在某些关于二战的书中写是战胜国,但是在国内最权威的现代史中说他是战败国。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当时,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下面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加入了盟国,那么德国要派一个师打败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那么德国要派四个师监视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那么德国要派八个师保护意大利; 结果,有人说:打败意大利以后,德国还是要派人来监视和保护意大利,我宁愿意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尔在非洲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率领军队去解救意大利人,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导,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还有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还有北非战争前期,一个意大利要塞在英军打了几梭子子弹后就打了白旗,意军指挥官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我们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这时要塞里他的身边堆满了意大利制造的军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北非战役,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时候,意大利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2,3分钟,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当英国人问及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惨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这可能是意大利防空部队在二战中战果最辉煌的一仗了,可与美军猎杀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尔博是二战中被误伤的军人中最高军衔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
❷ 在二战后,意大利政治和社会为何会陷入了深度撕裂
主要还是和当时意大利在之前修改宪法实行公投的时候产生的分歧,这也是实行公投带来的后遗症,毕竟对于修改宪法有些民众认为是好的,有些人认为是不好的,所以这也造成了两个极端,这也导致意大利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一直都处于决裂的状态。
03、经济方面差别甚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意大利国家的发展南北差异也非常的大,也是因为经济不振,所以也拖累了国家,而且这些问题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毕竟意大利的南方经济水平一直都落后北方,南方地区又那么的乱,而北方地区的人民还一直说政府拿着他们交的税扶持南方,甚至北方还想着脱离意大利政府的管控,自立门户,所以这也导致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一直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又难以解决。
❸ 二战意大利失败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在主要参战国中是算地下的 低水平的工业提供了质量性能都欠佳的装备 地面的坦克 火炮 运输卡车等技术装备和自己的德国盟友差距很远 只比日本稍微强些 飞行器虽然30年底意大利航空工业曾经辉煌过 但是在2战中意大利装备的军用飞机要么性能尚可但产量底下 要么是陈旧落后但是是空军主力机型 意大利海军建设是三军中最现代化的,但是意大利本土没有油田,燃料需要从外国进口,大战末期因为没有燃料,意大利舰队已经不出海进行大规模作战了。 虽然意大利轻武器水平尚可,但是在2战中轻武器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 因为缺乏资源,自身工业水平也很低下,意大利部队甚至无法给去苏联的远征军配齐供应品。 这样的军备水平自然无法指望军队有多少战斗力。哪怕是纸面上的战斗力。
意军指挥也极其糟糕,墨索里尼上台后依靠的将领要么年老古董,毫无现代化战争知识,要么急躁冒进,空有勇气却没才干。 墨索里尼在执政期间也一直没有切实掌握国家政权,空有野心但是没有能力。
从各方面看,这样的国家,在全面战争中想打败任何一个过得去的对手,都是天方夜谭。
❹ 二战时为何意大利会败的那么快
意军本来就不行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自己
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导,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
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还有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
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还有北非战争前期,一个意大利要塞在英军打了几梭子子弹后就打了白旗,意军指挥官
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我们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这时要塞里他的身边
堆满了意大利制造的军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
?”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
!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北非战役,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时候,意大利
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2,3分钟,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当英国人问及原因,意大
利人理直气壮的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
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惨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
中遇难的。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这可能是意大利防空部队在二战中战果最
辉煌的一仗了,可与美军猎杀山本五十六相媲美。巴尔博是二战中被误伤的军人中最高
军衔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
意大利军队在两次大战中都有极上乘的搞笑功夫。一战中意大利见风使舵投向协约国,
愚蠢地向德国参战,结果在他们所负责的防线上被人数上占极劣势的德军打得溃不成
军。二战中仍是不改本色,50万装备精良的意军岂图夺取北非,完成墨索里尼的罗国帝
国的美梦,结果面对训练有素的沙漠之鼠英第七装甲师的几千人的反攻,先是不知道该
干些什么,然后是不敢面对英军坦克,最后是十万人竟然不战而逃,造成了意军整体的
崩溃,如果不是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意大利连以前所占的北非殖民地也会丢个清光,更
为搞笑的是,当盟军在亚平宁半岛登陆时,面对的不是严阵以待的、不怕牺牲的意军,
而成千上万,笑逐颜开的逃兵,这些逃兵奔向盟军时,犹如狂奔的牛群,以至于一名美
军军官在日记中记到:我们唯一担心的是别被他们踩死。意军打仗不行,但是排着整齐
的队伍走向战俘营却是一流的素质,将军们提着小箱子,神态自若的走在队伍中,活象
是在阅兵。现在的意大利军队在总理的死命令下,仍待在伊拉克,意图洗刷前辈们不战
而逃的耻辱历史,我希望伊拉克人民能再次唤醒可爱的罗马人灵魂深处的搞笑本能,再
次让世界看到几十年前的意军舞台剧.
二战中的常败之旅——意大利军队征战记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
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
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而又少谋寡断。加上意军素质较差,所以在其组织实施的战
役中,没有一次获得过较大的胜利。从意大利正式宣战到墨索里尼政权垮台、退出战争
的3年时间里,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处点火,但每次都是气势汹汹去,损兵折将归。
首战法国:“罗马帝国”颜面无存1939年9月,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为标志,欧洲
战争全面爆发。希特勒为了某些政治原因,十分重视意大利的参战。但意大利国内经济
困难,军事准备不足,担心参战后会招致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法国的打击,因
此,意大利采取了中立的立场,宣布自己是非交战国,以便等待最有利的时机。
纳粹德国的“闪击”作战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打垮了波
兰,然后于1940年5月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当德国人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
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后,墨索里尼开始相信“德军不败”的神话了。终于,当德国军队迅
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时,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终于放弃了坐山观虎斗的立常他在
5月30日写给希特勒的信中说,参战的日期定于6月5日。希特勒表示“深受感动”,并
要求这位“伟大”的盟友把日期推迟3天,以便德军先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然而,
厚脸皮的墨索里尼居然推迟了5天,直到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逃离巴黎的当天,
墨索里尼才宣称,战斗将在第二天开始。
这场战斗简直丢尽了意大利军队的脸面。到6月18日,当希特勒召唤他的盟友到慕尼黑
讨论与法国停战事宜的时候,意大利的大约32个师已经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他们
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一带,竟没能迫使力量单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尽
管此时守卫在法意边境的法国师正遭受到德军从背后攻击的威胁。
进攻希腊:偷鸡不成反独米1940年10月12日,墨索里尼得知希特勒未通知他就占领了他
垂涎已久的罗马尼亚,决心以同样的方法出兵攻占希腊,以求得轴心国内部的“平
衡”,改变其被动的配角地位。墨索里尼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边境上集结了8.7万兵
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以希腊帮助英国违反中立原则为借口,于10
月28日开始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
作战初期,意军凭借其强大的优势,突破了希军防线,迫使希腊军队后退了50-60公
里。11月1日,希腊总司令帕帕戈斯将军下令反击,希军巧妙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
军损失惨重。11月7日,意大利军队被迫转入防御。12月初,希腊军队攻入意大利的殖
民地——阿尔巴尼亚,将意军一个山地师歼灭。到了年末,不幸的意大利军队不但寸土
未得,还沿整个战线从阿尔巴尼亚边境后撤了30公里。意大利的27个师被希腊的16个师
围困在阿尔巴尼亚达数月之久。后来,墨索里尼为了独占希腊,抢在希特勒之前,于
1941年1月和3月两次组织大反攻,但无一成功,很快被希腊军队击退。最终还是德国人
帮了意大利的忙。在6个月的战斗中让意大利人丢尽颜面的希腊人,无法抵挡15个德国
师的攻势。英国急忙从利比亚派遣大约4个师支援希腊,但他们和希腊人一样,被德国
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猛烈轰炸打得一败涂地。1941年4月,希腊向德国投降,并且也硬
着头皮向手下败将意大利投降。
抢占非洲:赔了夫人又折兵经济上严重依赖进口的意大利,近90\%的进口物资来自地中
海沿岸地区,因此,墨索里尼把这一地区视为生死攸关之地。当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
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之后,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成
熟。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仅10万人左右。而意大利在非
洲驻军约40万人,分别驻扎在东非的阿比西尼亚和北非的利比亚。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
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
河。一旦达到上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
1940年7月初,意军以阿比西尼亚为基地,向英国驻苏丹和肯尼亚的军队发起进攻。由
于英军势单力薄,意军进攻发展顺利,占令了苏丹、肯尼亚境内的一些重要据点。8月
初,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英军被迫撤至肯尼亚。但是,在英军增援部队和游击队的英
勇打击下,意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利。战至1941年4月,奥斯塔公爵率领的意军残部向英
军投降,墨索里尼建立东非帝国的企图被彻底粉碎。
北非的军事行动也与意大利人的愿望相反。1940年9月,驻北非的意军乘德国大规模轰
炸英国本土之机,从昔兰尼加东部向英军发起进攻,企图入侵埃及,夺取英军的主要海
军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英军为了维护在地中海、北非的殖民利益,调遣增援
部队保卫埃及这一战略要地,与意军形成对峙局面并伺机转入反攻。12月7日,韦维尔
将军率3万军队和一个坦克旅,从马特鲁以南向意军发动反攻。从1940年12月7日英军反
攻之日起,在一个半月时间里以伤亡不到2000人的代价,歼灭意军9个师,其中仅俘获
意军官兵就达13万人。
斯大林格勒:意大利人又溜了1942年11月中旬,德国在斯大林格勒进攻受阻,被迫转入
防御。而此时苏军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决心利用冬季到来德军后勤吃紧的有利时
机,将德军第6军团和坦克第4集团军钳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然后在其两翼实施强大突
击,合围并歼灭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全部德军。当面德军共有48个师,德军第6军团和坦
克筹备组4集团军被钳制在斯大林格勒,其北翼由意大利第8军团、罗马尼亚第3军团掩
护,南翼由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掩护。苏军钳型攻势的突破口就选在了敌军薄弱的南北
两翼。
12月17日清晨,一支苏联红军在顿河上游地区向意大利第8集团军发起了攻击,随即突
破了意军防线。入夜,苏军已打开了一道27公里宽的缺口,3天后,缺口扩大到90公
里。22万意大利官兵仓皇溃逃,将德军的翼侧完全暴露在苏联红军面前。
正在此时,恰逢齐亚诺率团代表墨索里尼访问柏林,与德军最高统帅部商议作战事宜。
当谈及斯大格勒战役的进展情况时,齐亚诺的一个随员向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名军官问
到,意大利部队是否遭到了重大损失,回答是:“根本没有损失,他们全都拔腿溜走
了”。
2战的西西里战役,美军首先在各个前沿阵地发放“炮弹传单”,这些传单告诉意大利
士兵,希特勒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意大利变成血与火的战场,而他门正在帮助希特勒实现
这一目标。传单指出:意军目前已经陷入毫无希望的困境,任何的抵抗都将导致毁灭和
死亡。传单还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
并获得安全保障。
此后几天,美国的轰炸机群又在敌人后方扔下了更多的“投降证”。就在传单发后的第
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士兵从自己的阵地跑了过来,他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一张白色
的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
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更多的意大利士兵悄悄地出现在美军的阵地
前。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
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心理战官员说,他们连队还有60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
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
带来。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
来投降。
西西里岛传单攻心战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散发传单的偏见。曾公开宣称“我的部队不
需要宣传车”的蒙哥马利,次后一反常态,亲自下令各部队要连珠炮似地发射这种宣传
炮弹;美国的乔志。巴顿将军也命令所属各部队必须在阵地前沿散发宣传手册。后来,
盟军心理作战处的一为官员深有感触地说:“散发传单几乎像空袭一样拥有致命的打击
力量。每散发一批传单,就等于拯救了许多美国士兵的生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时,盟军总共向敌方散发了传单和其他宣传品约15亿份,仅印刷传单的纸张消耗每个月
就高达140吨。战后,盟军士兵都这样说:“西西里岛不是我门用飞机大炮夺取的,而
是用‘纸弹’攻下来的!”
❺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从头输到尾
意大利二战中,军队士气低落,装备与欧洲强国差距相当的大,北非战场上惨败,不得不求助德国,而且也是最早投降的法西斯国家。在整个二战中,意军表现的相当糟糕也是同样的事实。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意军的装备十分低劣,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意军陆军的重武器尤其差劲,包括坦克火炮等等,其实在意军中,不乏勇敢的士兵和军官,但是低劣的武器使他们的勇敢都变得毫无意义了。即使在海空军中,也有同样的问题。
此外意军很大的问题就是训练不足,由于墨索里尼的大规模扩军计划,很多部队接受的训练都很差,而且为了造出更多师的番号,“领袖”还把一个师编制中的三个步兵团改为两个(这样可以多组成一些新师),后来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就用黑衫军来弥补,而这些部队的作战能力大都更差一些。
还有就是意大利高级军官的问题,在大战中,除了少数意军高级军官外,大多数意军军官都是平庸之辈,意大利人对于这场战争始终并不是那么热心的,至少相当数量的普通人是如此。
意大利人没有很强的战争意识,大部分士兵根本不想参加战争,相反德国和日本的士兵作战勇猛,相比之下的意大利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其实很大原因是国内舆论宣传不足,导致国内几乎没有战争意识。一只根本不想打仗的部队,就算装备再好,一样会失败。
❻ 二战后德国日本受到了惩罚,为啥意大利从轻发落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轴心国德国与日本受到应有惩罚被同盟国严厉处置。那么,同为轴心国的意大利,又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呢?
德国是欧洲的法西斯祸源,日本则是亚洲的法西斯祸源。而意大利虽名为三大轴心国之一,但实际上就像是德国的“小跟班”,而且没少拖德国大哥的后腿。以至于在同盟国处置意大利时,明显要比德国轻很多。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欧美各国间心怀鬼胎,都想在意大利身上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意大利既是战败国,当然要给战胜国作出赔偿。这笔帐怎么赔?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英、法、美都属于西方阵营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算大,而苏联和他们明显不是一路人,英、法、美的一些主张,当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苏联同样认为意大利在非洲殖民地有很大的影响不要轻易改变,但却提出要“帮助”意大利对这些殖民地进行“管理”。于是各方不断扯皮,唾沫横飞,最终谁也没能如愿。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美苏两大阵营在欧洲的西线边界,也就是意大利与南斯拉夫较短的边界。当时南斯拉夫没有加入华约,但依然被北约视为苏联的同伙,毕竟苏、南两国在国体上有天然的“亲近性”。于是就涉及的里雅斯特港归属问题。
❼ 二战中意大利为什么这么差劲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19世纪欧洲史,二战史
意大利在二战中表现差有如下原因
1,工业基础在列强中相对薄弱,尽管意大利的设计师设计了一些列的飞机,又有杜黑这样的理论家(制空权理论和战略轰炸理论)
但是其制造业过于薄弱,武器设计很多无法真正生产出来
2,意大利的资源一向依赖国外----尤其是石油,煤炭和稀有金属
所以战前意大利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在资源采购上
而且意大利的外交人员不像德国那么灵活---德国在战前通过大量的物物交易获得了许多资源( 拿制成品换资源)
德国至少有一定的煤矿,意大利资源上的短板进一步限制了他的工业----对英国宣战后,地中海的制海权在英国手中,意大利的资源补给就更困难了
3,意大利人是伪民粹主义
意大利人的思想和德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你问一个意大利人他是哪里的人,他会先告诉你他是哪个村子的,然后哪个省的,最后才提及自己是意大利人(甚至干脆就省了),而是说自己是伦巴第人,或者是威尼斯人等等
所以,军民的斗志很低,没有什么为国家战斗的信念.而且,意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经济差异很大
早在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时候,北方的许多富人就不打算和南部合并
所以南部普遍对代表中产阶级的墨索里尼不感兴趣,西西里的黑手党为美军登陆提供了许多帮助
后来盟军也大量让南方人担任地方要职
以上均为本人手打,希望您能满意
本人建了 以史为镜 这一历史知道团,希望您以后能多多支持我团,有历史方面的疑问可以来咨询(我团虽新建,高人却不少)
另外,有数学,物理,天文学的问题均可向在下咨询,谢谢
❽ 意大利为什么在两次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可以看到意大利的身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中途倒戈,投向了协约国一方,虽然被列入了战胜国一方,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扫一片,唯独意大利的军队屡战屡败。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有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抢占北非,几乎是每战必败。意大利为何屡战屡败,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探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关键字: 两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法西斯
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在激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屡战屡败,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因素导致意大利在战争中如此的软弱无力,不堪一击那。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自身的因素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诠释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经济落后,资源匮乏
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的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20世纪初期的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了,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的财富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此时的意大利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的销售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的统治者不仅没有采取措施,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意大利国内的商业自由资产阶级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等。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在没有做好经济准备便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必然会力不从心遭到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 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 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 , 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 意大利总共获得10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 万, 法国的是100 万。【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近于瘫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雪上加霜。意大利为了摆脱经济上这种被动的情况,早在1937年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l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的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59亿吨;当年的铜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2】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l938年它仅产原油l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3】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己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l940年4月7目.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式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来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4】意大利国内的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与英、法等国家无法相提并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参加到战争中这是致使意大利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军事因素----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国闪电般的军事胜利给了墨索里尼无限的希望,他将二战视为获得权利的良机。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6月10日,墨索里尼不顾美国的多次警告,对英、法宣战。意军32个师向法军发起了进攻,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l 0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5】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教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攻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l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朱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大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武器装备最差的是工兵。当时工兵部从的主要装备是功能落后的老式探照灯.士兵手中拿的就是锹和镐。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也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群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1939年格拉齐亚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6】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7】
三、政治因素----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指挥无能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又少谋寡断,墨索里尼的指挥无能是意大利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8】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不足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然而,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了。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他们(德国人)应记住是他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帝国”。【9】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的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四、民众因素----民心士气低落,普遍厌战
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军队的失败是由于“意大利人软弱.不喜欢大胆的行动”.说“他们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而是外藉奴隶、农奴和混血儿的后代”。实际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意大利民族素质的低下.而是民心和士气的低落.他们早已厌倦了这场战争。正如希腊雅典《芟斯诺斯》报所评论的耶样:“断言意大利军队不擅长打仗是不正确的。他们是往日的战士,但或许是这场战争没有激起他们的热情。“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萨姆纳??韦尔斯。1939年冬曾经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访问罗马。他注意到.在意大利。很少有法西斯首领。一切有影响的力量几乎都反对战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对纳粹德国普遍感到恐惧和仇恨,同时也由于普遍相信.不论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的人为摩擦有多大。很大一部分舆论反对战争.因为他们认识到这场战争甚至铸成大错.不论谁胜谁负.意大利是都将一无所得,并会丧失一切。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宣战后,意大利广大老百姓却深最感到不安。这一夜的罗马市内,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劫难.大街上沉静得异平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面紧闭,委实叫人恐怖。在阿尔巴尼亚前线与希腊军趴作战的意大利部队处境悲惨,意军斗志消沉.士气促落。一个被俘的意大利军官在日记中记录了这种状况。这个军官尽管是法西斯分子,但他在日记中对意大利军事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他抱怨说意军被告知希腊人都是胆小鬼,只有喝了白兰地之后才敢打仗。部队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宣传机器声称意大刹军队正在向南斯拉夫胜利进军.希腊已经发生了革命.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种致命的情绪逐渐地滋生开来:我们不是敌人的对手.抵挡他们是不可能的”。【10】
五、外交因素---外交立场摇摆不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失去了过去的仲裁能力,俄国十月革命使欧洲和世界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体系的对立;由于奥匈帝国的瓦解、德国的战败和俄国的被排斥,传统的欧洲大国均势已无法重建;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首先冲击了传统殖民主义的欧洲老牌帝国;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非欧洲强国的崛起,使列强的争霸更显尖锐和复杂。【11】
世界正在崛起。然而,战胜国列强在与战败国缔结和约时却只是利用自己经过战争仍然存留下来或通过战争而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殚精竭虑地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不去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英国带着复杂的均衡考虑,企图维护原有的世界霸权,主宰欧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国又保留一个未被肢解的德国;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而迫切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要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争夺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确立其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优势地位;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凡尔赛格局中的意大利是一个既想维护现状又欲修正现状的特定力量, 欧洲列强在新的一轮争夺世界霸权与维护霸权的斗争中都希望把它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 意大利在国际舞台上成了一个似乎左右逢源的被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 意大利国力相对薄弱, 属于二等国家, 没有独立的实力去实现其霸权目标, 而只能傍依某一强国集团, 利用列强争霸破坏稳定所带来的裂隙以实现自己的野心。《伦敦条约》允诺了它的全部野心: 取得蒂罗尔和伊斯特利亚以完成“民族统一”, 在亚得里亚海获得主宰地位, 在近东及殖民事务中的强国地位得到承认。【12】但是, 以战胜国身份出席战后分赃会议的意大利, 在巴黎却被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等角色来对待,《伦敦条约》未获承认。尽管意大利通过《圣日耳曼和约》得到了伊斯特利亚、的里雅斯特、特兰提诺、达尔马提亚沿岸的一些岛屿和南蒂罗尔, 意奥边界也向北移到勃伦纳山口,兑现了意大利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要求, 【13】 但英法并没有满足意大利对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愿望: 在小亚细亚, 意大利一无所获; 在非洲, 没有一块前德国的殖民地委任给意大利统治。【14】 凡尔赛因此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成了“欺骗”的代名词和一种痛苦的回忆, 他们感到意大利获得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胜利”【15】“意大利赢得了战争, 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 尽管有所获, 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16】凡尔赛带给意大利的是一种奇耻大辱般的失落感。
墨索里尼正是利用意大利人的这种失落感, 打着修订主义的旗号, 做着洗雪凡尔赛之耻的许诺攫取政权,凡尔赛体系促成了意大利这种两面性政策选择, 而整个20 年代凡尔赛体系的相对稳定则又决定了意大利无须作什么新的选择。这种特殊的、矛盾性的两面政策一直贯穿在20 年代的意大利外交之中。
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整个世界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剧烈振荡, 凡尔赛和平结构因此而摇摇欲坠。20 年代相对稳定时期潜伏着的民族主义力量又以新的精力复活了, 尤其是德国。德国政府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了与其他大国享有平等权利的要求, 重整军备的呼声与日俱增, 随后的希特勒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毁约扩军政策更是让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惶惶不安。相对稳定的凡尔赛格局中, 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二等角色, 不足为列强所注意, 但是动荡的凡尔赛格局却使它成了一个为列强所争取的对象。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就已把意大利作为争取的对象和有用的同盟者。英国认为,“在这个阶段, 意大利似乎不是一个主要威胁”, 比起“德国的纳粹统治来, 还不那么咄咄逼人, 还不那么无孔不入”,【17】 应予争取, 甚至还有一些英国政客看中意大利跟自己一样超脱于法德冲突之上, 称它是“欧洲和平的关键”【18】。法国虽和意大利有矛盾, 20年代两国关系一直互不融洽, 但是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毁约扩军, 也想争取意大利。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舞台上似乎左右逢源。
在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意大利由于本国的实力所限,始终倾向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交手,它最擅长的是仔细选择同盟伙伴以从中渔利。正如意大利外交政策的研究专家保罗??克雷莫纳在1938年所说的:“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从未受抽象的理念所支配,没有哪个地方比他的祖国更广泛地将马基亚维利的警句应用于单纯的政治术。”这种骑墙外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在是被意大利演绎得淋漓尽致了。这种政策也是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最终失败乃至退出战争的重要原因。
❾ 为什么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就如此不堪一击了
意大利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就民族没独立,所以没有德国人的激情,没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有的只是艺术家、科学家什么的,准备不充分,失败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