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助,南京有哪些意大利企业
你好 尽力了 呵呵 祝你好运
一个意大利企业家的烦恼
江苏是意大利在华企业最集中的省份。几年前,意大利商人陆柯来到江苏省镇江丹徒新区工业园。他现在是该区通用水暖器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家有47名中国员工和3名意籍员工的企业。
面对《环球》杂志记者,陆珂毫不掩饰自己的种种烦恼:“两个月前,当我公司的第一批产品要运回意大利的时候,当地邮政部门和管委会却不知道如何把这些货物出口通关。”一个有外资企业驻扎的工业园区竟不懂得出口货物的程序,令陆珂感到费解。
“如果在上海和南京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陆柯说,这个被称为意大利工业园的开发区目前只有一家欧洲企业。
陆柯对中国的一些“潜规则”也感到不适应。他告诉记者,在相关部门经过了与主管单位“协调”之后,铺设天然气管道的最初报价竟然骤然被降低超过50%。但享受了“优惠”的陆柯却高兴不起来,“这与意大利人做生意的习惯有很大差别,在意大利,我的产品如果价值20元,它就是20元,不要和我讲它价值双倍价钱40元,然后我们再讨价还价到最终的20元。”
“我的精力是要用在工厂和公司运营上的,而不是天天为这些问题来花费精力。”
当然,“合作就像一场婚姻,苦涩与甜蜜相依”。来中国发展的意大利商人是要有对当地环境、文化进行适应的心理准备的。扬州宝应县意大利(江苏)工业园宝胜集团副总经理胡正明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该企业的意方专家经常跟当地工人交流,以便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有个专家还曾跑到乡下去听淮剧。
同在一个园区的意大利独资的阿斯塔导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卫尼对当地政府的帮助“非常满意”。他说当地政府能快速反应解决问题,并帮助其减少审批等复杂程序。他表示已经决定再投资700万欧元扩大规模。
扔掉“畏惧情绪”
事实上,一些意大利企业家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其他外商也经历过的。不过区别在于,意大利来中国投资的多为中小企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上海办事处代表付泰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目前,意大利在华合资企业约800家,其中750家为中小企业间的合作。而意在华迄今最大的投资项目仍是1996年成立的投资总额为4.5亿美元的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项目。
不过,意大利的企业家们并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
普罗迪在访华期间曾表示,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意大利企业界曾产生了“畏惧情绪”,忽视了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应该抛弃这种“畏惧情绪”的悲观论调,做出正确的抉择。
不过现在,这种受挫的情绪正在被理性的反思所取代。意大利出口十强省之一的Varase省工业家协会主席阿尔贝托里伯拉则这样表示:“意国内,尤其是纺织、时装、鞋、食品等行业的公司,在中国‘价廉’的强大攻势下屡屡受挫。然而,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意大利对其在机械、零部件、高新产品以及奢侈品领域出口大幅增加。”他认为大多数人对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的看法并不全面、客观。
意大利驻华大使孟凯帝大使则认为,“现在中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在整个环境的改善中意大利是可以提供自己的知识、技术和产品的”。事实上,满足消费者日渐提高的“品位”正是意大利许多中小企业所擅长的。
“意大利的产品是为精英设计的,无论是政治精英、商业精英还是文化精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意大利问题专家罗红波对《环球》记者说,“意大利的衣服讲究品质,价位也比较高;随着中国的中层阶级的扩大,他们的商品会越来越有市场。”
迈上中国征途
虽然普罗迪高调访华创造了意大利企业欲“大举”投资中国的热烈气氛,但要真正实现这一意愿并没有那么容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的徐力源教授对《环球》记者表示,“普罗迪上台之前就有推动中意关系的意向,但是目前意大利国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在改革,面临一些困难;另外,意大利的官僚主义也比较有名,到底能推动多少,很难说。”
同时,意大利来华投资中小企业较多的特点对于习惯了接待大型跨国企业的中方机构,特别是地方政府来说,也需要相当的适应期。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资金少,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一掷千金;小企业也比较复杂,他们不是一个企业过来,而是一帮人过来。”罗红波对记者说。在调查走访中,《环球》杂志记者听到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官员说,国外中小企业的事哪样也不比大企业少,还要享受和大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否则就会出问题,“伺候”起来并不容易。
另外,意大利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还在于其相互依附形成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中国地方的开发区如果不能配套出这种“特殊”的发展小环境,吸引大规模的意大利中小企业进入将是非常困难的。
而与意大利中小企业相对应的中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往往不能成为门当户对的合作方。
事实上,意大利很多中小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在于他们的核心技术和独特品牌。但正是对于这两样法宝的珍视,成为一些意大利企业踏入中国的顾忌。“有些(意大利)企业比较害怕在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根本就不来,包括制鞋、时装,这些就靠专利活着的。”徐力源对记者说。
“人家最核心的诀窍的东西肯定不会给你,比如说我们的丝绸、纺织品的后整理比较差,他们肯定不会教我们,”罗红波认为,“当然意大利企业也不可能不来中国这个大市场。”
在《环球》记者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与产业处处长裔大陆的采访行将结束时,他的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菲亚特集团在江苏的合资公司去年已由意大利方接管,这样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方面他们就更放心了……”
此外,商业文化的差异也考验着意大利在华企业。胡正明说:“意大利人的诚信度很高,比较实在,但不易变通;和他们谈判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因为如果达成协议的任何一项不能履行,意方便会对我们的诚信质疑。”
他还表示,目前,一些中国人发展的思维超前,做大、做强的意识很强,甚至有些好大喜功,而意方则求稳,不愿盲目扩张,很满足于完成计划的任务。他拿自己的企业举例说:“如果按宝胜的目标,现在公司至少已经做到了15-20亿的规模,但意方却坚持稳定在7~8个亿。”
谈论问题不如解决问题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什么都不做”。为了追求双赢的结果,中意双方都已经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与产业处处长裔大陆表示,地方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目前只能做到建立平台促进两国企业间相互了解,招商引资。至于引进来了合作中出现的困难等问题,政府力量有限,还未能涉足。不过,他透露,江苏省正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专门应对中意在当地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将开通专门的热线。
付泰则说,已经在中国开展投资合作的很多意大利公司老总告诉他,“我们来到江苏、浙江开办公司,首先了解当地的法律等情况,然后和地方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旦发生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更容易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有效地解决它。”
付泰认真地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坚信,不久的将来(知识产权)这个问题会在意中合作中越来越无足轻重!”
他这样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方面,作为WTO成员国,中国逐步实现国内企业行为与国际标准和协议准则相接轨是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贸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自有知名品牌将大量涌现,中国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将成为一股内生力量推动地方政府、权威机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意大利:中小企业之国
在意大利,中小企业吸纳了全部就业人员的70%,对GDP的贡献率为66%,创造了约一半的出口产品。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特色是地域同业形成的集群。它们以“一区一业”的组织形式存在,“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小型城市或乡镇发展形成的没有边界的区域或地带;而“业”是指具有意大利色彩和风格的纺织、皮革、制鞋、石材、木器、玻璃等传统产业,他们都有自己的“摇篮地”。
例如,乌迪内斯省有个“桌椅三角区”。在这片不到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中小企业786家,就业人数约6000人。小小的三角区每年生产3000万只桌椅,占意大利市场80%、欧洲市场50%及世界市场32%的份额。
意大利像这样的产业集群地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它们创造着意大利90%的纺织业、90%的鞋和皮革制品及95%的木工和家具出口额。
Ⅱ 意大利有什么汽车品牌
1、菲亚特
布加迪(Bugatti) ,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旗下的豪华汽车品牌。早期的布加迪品牌将艺术与技术相融合,并在赛场上战绩辉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渐渐衰落并几经转手,1998年大众集团收购并复兴了布加迪品牌,将其确立为一个独立运营的法国汽车品牌。现在布加迪的总部依然设立在法国的莫尔塞姆。
布加迪当时是以精巧的造车技术出名。是由意大利人埃多尔·布加迪(Ettore Bugatti)在1909年创造的,专门生产运动跑车和高级豪华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