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人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

意大利人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

发布时间:2024-03-20 23:51:17

① 简述意大利音乐的特点

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特点 一、音域宽广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一般歌手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三个八度。在这宽广的音域里歌唱家及歌手可以自由运用发挥技巧和抒发情感,这对我们赞美上帝的歌唱是非常有利的。有时在我们被圣灵充满,从心灵深处向上帝发出真诚的敬拜和忠心的赞美,而不至于因声音音域的限制达不到敬拜的最高潮。有时可运用高泛音好象在云雾中飘然起舞,有时运用低音又好象阵阵低沉的雷声。二、音色优美 音质统一意大利美声学派的音色优美,音质统一的奥秘是科学的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用意识和元音变化及咽部管状的调节,有利的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并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上下统一,这对圣乐发声有很大的用处。尤其是在合唱中的优美音色、纯净的音质和谐和的和声;再加上女高音、男高音、高泛音的音色,使人沉醉在天国的敬拜之中。三、气息通畅 声音连贯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中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有弹性能控制,伸缩性强,气息储存量大;如果和声带配合的巧妙不但音量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并有很好的声音连贯性和弹跳性。这对圣乐发声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圣乐大部分歌曲都是比较柔和缠绵和连贯,所以需要有很强的气息控制。还有一些圣乐曲需要用弱声或半声的歌唱,这对气息的要求难度就更大了,也只有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才能使声音连贯、气息通畅、活泼跳跃,是圣乐歌唱最佳的呼吸法。四、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意大利美声学派科学的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充分的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个声部的运用中各有偏重,好的歌唱家可在发声中自由的调节和运用各个共鸣区,并用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较大的共鸣效果;所以,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歌唱家都不用扩音器,并且音量大穿透力强。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卡鲁索曾在十万人广场歌唱不用麦克风而每个人都能听到,而且,声音纯真情感真实。这一点对圣乐发声多么重要,避免了扩音器许多噪音和失真的干扰。我们对上帝的歌唱赞美正需要一种真诚.纯洁.朴实的声音,并能大能小音量能自由控制的声音。在中世纪以前教堂里有许多合唱曲是无伴奏.无扩音器的合唱,当然,现代圣乐的发展如何使歌唱的声音更接近天国的敬拜为最佳。五、独特的咬字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咬字是在牙关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元音的变化是在声带上,形成在咽腔里。这是一个独特的咬字法,与我国的戏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咬字法比较圆润,有利于帮助气息声带的配合,声音穿透力强,口型自如美观。这是圣乐发声特别需要的,圣乐歌曲基本上没有棱角,就是唱一些比较快的比较有力的歌曲也是圆润的;并具有较强的声音穿透力和自然美观的口型,对我们敬拜上帝是合宜的。字正腔圆,每个字清晰而温柔是打动人心的一种最好的咬字方法。六、声音有韧性、有伸缩性意大利美声唱法由于要求在歌唱时,无论强弱音都要唱在气息的流动上和声带上;所以,音量转弱时不是空虚无力,气流保持集中,横隔膜肌肉群强有力的控制,声带变薄变小,而更明显听到一个具有很强穿透力声音的心。然而,音量加大横膈膜相对的放松一点,充分运用共鸣腔体但这个心没有改变。不管是声带的韧性还是横膈膜肌肉群的有效控制,都促使声音能强能弱,能高能低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伸缩性。这对圣乐发声同样重要,因为我们需要长时间的敬拜赞美声音而不嘶哑,并在集中的弱音和轻声来歌颂上帝时,更能体会到用心灵和诚实的敬拜赞美真正的内涵。一个有韧性有伸缩性好的声音,加上圣灵的膏抹,在上帝耳旁真是甜蜜的声音。七、横试、竖试唱法自如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最早都是运用竖试唱法,口型是椭圆形的,是为了充分运用咽腔基音发音管,使声音有一些掩盖,尤其是男高音到#F2有一个关闭是为了更好的唱好高音。在中世纪着名男高音卡鲁索开始运用横试唱法并竖试横试结合使用,比较成功。当今,最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继承并发展了竖试横试唱法;他不但能巧妙的运用横试唱法使声音明亮,也能自如的运用竖试唱法使声音圆润。更为突出的他能竖试横试唱法根据歌曲的需要自由的运用;可见这位声乐大师真是得到上帝所赐的这一丰富的恩典。横试唱法一般都适用于独唱,竖试唱法多适用于合唱。至于圣乐更须要得到上帝这一宝贵恩赐,既能用明亮华丽的声音,赞美歌唱这位伟大、全能、公义、圣洁的上帝;又能用圆润抒情的声音,敬拜歌颂这位慈爱、怜悯、丰富、信实的上帝。八、哭腔的奥秘意大利美声唱法运用在歌剧中尤其是咏叹调,大都使用哭腔技巧。这种技巧的是:1.排除声音的紧张和生硬,2.会厌竖立喉结下降有利于管子的形成,3.气息和声带配合自如,4.每个声音都经过情感的润色,5.与激起技巧巧妙的配合。这种哭腔技巧运用在圣乐上非常接近我们用灵来歌唱,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在祷告中带着哭腔尤为感动,在圣乐中用灵歌唱在加上哭腔技巧,就更完美了。

② 意大利音乐的特点

凡是学过声乐的人。恐怕也都学过意大利语歌曲。通常练完了“合唱音程练习曲”,而孔空五十首的练习曲练到一半左右,大体上教师都会指定简单一点的意大利俄去,例如“Nel cor piu non mi sento”或“Caro mio ben”。学生自教师接到这些歌曲之后,通常都盲目地探索其旋律,找罗马字拼音的方式,把歌词一字一字勉强地去念,然后不知就里地在老师的面前咏唱一番,,至于意大利歌曲具有的古典性,无以伦比的美妙或朴实,既无法理解它,也无从感受它,这是所有初学者的通病。初学这只知道遵从老师的提示,“这里时f,哪里是p,最后别忘了渐慢!”如此这般练唱。

总之,一般人以为所谓意大利语歌曲只不过是一些干燥无味的东西,他们顶多只高兴去练唱旋律比较优美的“Piacer damor”或“Nina”那样的歌曲,像“Amarilli,mia bella,”“Per la Gloria dadorarvi”等歌曲却毫不感兴趣而把它打入冷宫。盖药了解这类歌曲具有的美,是需要相当岁月的音乐学养始有可能,所以刚开始学习声乐的人,对此类没有刺激性的歌曲往往格格不入,反而喜欢些像托斯蒂或库蒂斯等人所作的富于甘美梦幻性的歌曲。

然而,起初会令你觉得乏味的这些古典歌曲,即使尚不了解其中滋味,也可以从学习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其古典性格调,这是很重要的。

这些古典歌曲完全是由典雅性的格调所衬出的缘故,决不允许听任感情而以激情的表情去唱它。粗枝大略的抑扬、缓急、尽情夸张的渐慢是浪漫派音乐所允许的,可是这对古典音乐是不适宜的。唯始终求其清静,朴素地把旋律浮现出来的训练才是重要的。这样有节制的表现法才是声乐的基本课题,误以为表露感情便是音乐性的表现是现今的通病,这一点颇令人深深感慨,所以在此应该避免其表现过分。

从着这意大利歌曲起步,经年累月涉猎各类歌曲之后,前次所学习的这些歌曲,你必然会深深地感到它对你有如瑰宝散发的光芒那样裨益非浅。我以为再也没有比它更混杂的材料了,况且也没有什么比它更不可能去蒙混。实质上这便是歌的生命,是歌的真面目。

③ 意大利音乐辉煌时期......

意大利音乐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主要是歌剧)、器乐(主要是弦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西欧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

民间音乐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街头小调、威尼斯船歌、塔兰泰拉舞曲、西西里舞曲等,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们看作是民间音乐。其实它们主要是城市音乐或流入城市后而逐渐城市化了的民间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音乐民族学家们才开始采集和系统地深入研究意大利民间音乐。他们认为意大利民间音乐可分为 4个地区:①地中海(南方)地区。其特点是以清晰的曲调(而不是以和声或节奏)为基础。调式体系是小调性的,可能有近东和印度的影响。曲调中有装饰音,多为独唱,音调高亢,节奏自由。②北方地区。曲调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调式为现代的大调和几种小调,曲调华丽而有装饰性,常常是复调的合唱,有严格的节奏型,多为分节歌形式。③中部地区。曲调华丽,富于装饰性,多为独唱,发声法有北方式的和南方式的两种,节奏有严格的和自由的,歌词多为抒情的。④撒丁地区。有复杂的多声部结构的四重唱,歌唱以领唱开始,其他声部不唱歌词,只唱衬词(“乒巴拉、乒巴拉”)。歌手嗓音深沉,曲调华丽,多装饰音,近似西班牙-阿拉伯风格。

专业音乐 意大利专业音乐的早期发展,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文化,与基督教有密切关系。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塞诺斯生在意大利的塔兰托,该地后来成为罗马音乐文化中心。古罗马音乐除军乐外,高度发达的声乐和戏剧音乐都来自古希腊。

中世纪 从4世纪起,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中,音乐占主要地位。日课以唱犹太教的“诗篇”为主,加添了源于叙利亚的“交替合唱”,并且采用了源于古希腊和叙利亚的“赞歌”形式。米兰的主教安布罗斯以此为基础,审订了一套安布罗斯圣咏。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从教会音乐中选出一些典型歌调,制定了演唱规则,编成唱经本,并在各地设立圣咏学校加以推广(见素歌)。这种搜集圣咏和编订工作,在7世纪继续进行,安布罗斯圣咏大部分也被收集在内。这是一项集圣咏之大成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在编订中排除了歌调中的地方特色,引起了地方教会的反抗。例如,米兰教会便保留了自己的有世俗因素的歌调。

9世纪,法国的“西昆斯”(散文诗花腔歌调)和“特罗普”(填词花腔歌调)在意大利盛行起来,受到教会的反对,除少数歌调外,其余全部禁止传唱。中世纪的乐谱都是采用符号记谱法,但不能表明准确的音程。10世纪,圭多(阿雷佐的)发明了有线记谱法,他还创造了六声的音阶唱名法,今日盛行的音阶唱名法就是从它改进来的。

8世纪以前的世俗音乐,今日已无从考证。从19世纪发现的世俗音乐的符号谱来看,歌词为拉丁语,节奏比宗教音乐复杂。11世纪,法国的吟唱诗人流入意大利,不久意大利也出现了吟唱诗人。他们不限于为宫廷服务,也为市民阶层服务。他们所唱的内容多为世俗化的宗教诗。12、13世纪,意大利吟唱诗人的创作十分繁荣,曲调丰富,但由于是口传的,已经散失。13世纪,阿西西的圣弗兰奇斯(约1182~1226)提倡一种一般民众唱的赞歌,称“劳达”,这是一种单声部的意大利语歌曲,受吟唱诗人的影响很深,后来这种体裁发生了很大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 14世纪以后,由于市民阶层的觉醒,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形成早期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的“新艺术”时代,奠定了世俗性的二声部、三声部的抒情歌曲(如牧歌、巴拉塔)、风俗歌曲(如猎歌)及器乐繁荣的基础。当时最大的作曲家是佛罗伦萨的管风琴家、盲人音乐家F.兰迪尼。这时定量记谱法已经流传。在音乐创作中只承认三度和六度,禁用平行五度和八度;感情丰富的多声部音乐与诗词结合得很紧密。牧歌有器乐伴奏,巴拉塔为三段式结构,猎歌为卡农曲式。这时产生了专业音乐学校,音乐理论得到发展,如威尼斯人G.扎利诺就是当时着名的音乐理论家。15世纪末是有伴奏的新的世俗歌曲体裁“弗罗托拉”的繁荣时期,16世纪中叶又产生了与它相似的“维拉内拉”。这些歌曲对确立和声性的主调音乐有重要意义。其作者多出自市民阶层,他们的创作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16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由于佛兰德作曲家A.维拉尔特在威尼斯定居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是威尼斯乐派的鼻祖,也是二重唱和器乐里切尔卡(赋格曲前身)的创始人。维拉尔特和他的弟子们把“弗罗托拉”与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相结合,创作出新的牧歌。威尼斯乐派对牧歌的贡献给后来的L.马伦齐奥、C.杰苏阿尔多和C.蒙泰韦尔迪的创作以很大影响。这 3位音乐家完成了牧歌发展的最后阶段(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牧歌的题材主要是表现爱情生活,但在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中已经出现了戏剧性因素,蒙泰韦尔迪的牧歌中戏剧性因素更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并且加添了器乐伴奏。在上述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普遍运用了爱奥利亚调式和伊奥尼亚调式,这样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地位便得到大大加强。

继维拉尔特之后,A.加布里埃利和他的侄儿G.加布里埃利发展了威尼斯乐派的独特的风格:力度变化鲜明,广泛采用装饰手法,合唱和器乐合奏(管风琴、乐队合奏)形成对比。这时的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不断进行改革,出现了各种乐器的改革家。N.阿马蒂、A.斯特拉迪瓦里、G.瓜尔内里 3人在小提琴制造工艺上达到完美的境地。O.彼得鲁奇(1466~1539)发明了新印谱法,促进了音乐的传播。托卡塔、幻想曲等新器乐体裁相继出现;舞曲体裁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的组曲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以作曲家G.P.da帕莱斯特里纳为首的罗马乐派,发展了天主教宗教音乐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为使歌词清晰,他简化了复调,使其更接近于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中确立的和弦式的写法。他的典范的合唱作品特别纯净清朗、安谧静穆。

16世纪末在托斯卡纳、费拉拉和佛罗伦萨都掀起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运动,同时也是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转变的过程。在佛罗伦萨,以理论家V.加利莱伊为首的“佛罗伦萨伙伴”艺术小组,要求复兴古希腊悲剧和摆脱尼德兰复调音乐压倒一切的传统影响,确立了叙唱风格的最初的歌剧形式。其代表作曲家是J.佩里、G.卡奇尼和E.de卡瓦列里。室内康塔塔以牧歌为主要基础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博洛尼亚等地发展起来,在A.斯卡拉蒂的创作中达到完美的形式。教会康塔塔是从经文歌演变而成。从F.内里(1515~1595)的“劳达”中产生了清唱剧的萌芽,后来在G.卡里西米的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歌剧的流行,1637年在威尼斯开办了公开演出的歌剧院。蒙泰韦尔迪是威尼斯首屈一指的歌剧作家,他把富于表现力的朗诵调,如歌的咏叹调,宽广的重唱熔于一炉,形成所谓“慷慨激昂”的新的歌剧风格。

巴罗克和古典主义时期 17~18世纪之交,歌剧艺术中心从威尼斯移到那不勒斯。以斯卡拉蒂为首的那不勒斯乐派发展了正歌剧体裁,在歌剧咏叹调和序曲等形式的发展上都有重大贡献。但这种体裁后来变成声乐家炫耀技巧的化妆音乐会,削弱了戏剧内容的力量。P.梅塔斯塔齐奥是18世纪最着名的正歌剧脚本作家,对意大利歌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器乐方面,从“法国坎佐纳”、歌剧的管弦乐中所用的数字低音技术演变出与合奏协奏曲有密切关系的所谓“里托内洛体”的反复形式;由三重奏鸣曲、固定低音等演变出了变奏曲式。这时宗教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有很大发展。当时的小提琴演奏家都从事作曲,对弦乐器与哈普西科德的奏鸣曲、合奏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等体裁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G.托雷利、A.科雷利、A.维瓦尔迪等人的创作成为意大利巴罗克音乐的典范。维瓦尔迪的协奏曲《四季》是最早的标题音乐的范例。

18世纪的意大利音乐进入由巴罗克向古典主义转变的时期。作曲家在器乐创作中废除了数字低音,探索新的体裁。D.斯卡拉蒂受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写了许多富于个性的哈普西科德奏鸣曲。1709年B.克里斯托福里(1655~1731)发明了用小槌击弦的近代钢琴。M.克莱门蒂奠定了近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以G.B.萨马蒂尼为代表的米兰音乐家们写作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曲,开古典主义音乐之先河。杰出的大提琴家L.博凯里尼是18世纪交响音乐和室内乐的大师之一。18世纪中叶在那不勒斯产生了歌剧新体裁趣歌剧。它的题材来自城乡民间生活,音乐接近民间音乐,是一种与宫廷贵族的正歌剧相对立的平民歌剧艺术。它的最着名的代表作曲家为G.B.佩尔戈莱西、G.帕伊谢洛、D.奇马罗萨。

19世纪的歌剧和器乐 19世纪的意大利四分五裂,政治上反动和受异族压迫,这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除歌剧外,其他领域的音乐家都到国外活动,其中小提琴家和作曲家N.帕格尼尼最为突出,他的小提琴曲(特别是《24首随想曲》)优美如歌,富于大胆的幻想和独出心裁的构思,发扬了民族风格。他的演出和创作,对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等欧洲浪漫主义器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思想进步的歌剧作曲家都倾向于民族解放运动。例如G.罗西尼的许多歌剧,尤其是1829年在巴黎上演的他的最重要的英雄历史歌剧《威廉·退尔》发出了解放祖国的热情号召。V.贝利尼的英雄歌剧《诺尔玛》表达了解放祖国的热望,其中的合唱在上演时曾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G.威尔迪的爱国历史剧《纳布科》、《第一次十字军远征中的伦巴第人》、《阿蒂拉》中的咏叹调与合唱,鼓舞了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罗西尼、贝利尼和多产歌剧作曲家G.多尼采蒂革新了意大利歌剧的音乐语言,使它在音调上接近民歌的优美曲调。他们善于创作发挥歌唱家特长的曲调,史称他们为“美声学派”(见美声歌唱)的歌剧作家。这时意大利的着名歌唱家辈出,形成了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传统。意大利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音乐正剧在威尔迪的《弄臣》、《茶花女》中得到发展和深化。威尔迪在他的最后 3部歌剧《阿依达》、《奥赛罗》、《福斯塔夫》中把情节、台词和音乐熔于一炉,将歌剧的现实主义推向更高阶段。19世纪70~80年代,意大利歌剧进入威尔迪派与瓦格纳派之争的时期,当时大部分青年作曲家成了“瓦格纳迷”,常常流之于单纯模仿。这一派的代表作曲家为A.博伊托,他的歌剧《靡菲斯特》在当时享有盛名。19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出现了新的流派——真实主义,其代表作曲家为P.马斯卡尼、R.莱翁卡瓦洛和G.普契尼。他们的歌剧题材取自日常生活,主人公多为社会中受压迫的小人物。他们推崇威尔迪和法国G.比才的现实主义创作,强调音乐的激情和情节的戏剧性,曲调流畅,通俗易懂。但在对题材的处理上常常缺乏深刻性,带有自然主义痕迹。

现代音乐 19世纪末意大利器乐在德国的后期浪漫派和法国印象派的影响下开始复兴。这时最突出的是钢琴家、作曲家F.布索尼。他的创作借鉴德国J.S.巴赫、R.舒曼、F.门德尔松,尤其是J.勃拉姆斯的传统,与F.李斯特和瓦格纳相对立。进入20世纪后布索尼提倡新古典主义,在下一代作曲家A.卡塞拉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卡塞拉是20世纪初意大利音乐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组织“意大利现代音乐协会”,推动意大利音乐的“现代化”。他创作的大型作品有3部交响曲和3部歌剧,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是他在1909年创作的以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民间曲调为基础的管弦乐曲《意大利》。意大利器乐复兴的最主要的作曲家是O.雷斯皮吉。他在配器上受R.施特劳斯、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影响,在和声上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在结构上则受德国音乐的影响。意大利现代器乐作曲家还有G.F.马利皮耶罗,他立志发扬从格列高利圣咏以来的意大利音乐传统,他的交响乐与19世纪的一般交响乐不同,是意大利古典交响乐以现代形式的再现,在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从印象主义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

在现代歌剧创作方面,代表作曲家是I.皮泽蒂。他的创作风格是在钻研民族音乐的古典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歌剧,把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特点与C.德彪西式的细腻的朗诵结合在一起。他的晚期作品《教堂惨案》等使他名扬国外。雷斯皮吉根据德国剧作家H.霍普特曼的题材写的《沉钟》(1927),以及晚期他转向新古典主义后,自由改编的蒙泰韦尔迪的歌剧《奥尔甫斯》(1935)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马利皮耶罗作有歌剧连续剧3部,每部由3部歌剧组成。他的最着名的歌剧是《换子的故事》(1933)。卡塞拉则作有模仿意大利18世纪喜歌剧风格的《蛇女》。

法西斯政权统治时代,意大利作曲家受到所谓“民族的”、“历史主义”的蛊惑宣传和配合政治要求的影响。如卡塞拉所作的神秘剧《诱惑的沙漠》,就以雄伟的风格美化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L.达拉皮科拉则坚决反对法西斯政权及其艺术政策。他的独幕歌剧《夜飞行》(1940)和《囚徒》,曾在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播放。他的大型合唱组歌《囚徒之歌》,由《玛丽·斯图加特的祈祷》、《博埃蒂奥的号召》、《萨沃纳罗拉的诀别之歌》3部组成,是抗议法西斯恐怖统治和支援人民抵抗运动的力作。

40年代许多作曲家包括马利皮耶罗都转向严格的十二音技法,而50年代知名的C.托尼(1922~ )、L.诺诺、B.马代尔纳(1920~1973)、L.贝里奥(1925~ )都是受后期 A.von韦贝恩派和先锋派思潮影响的激进作曲家。诺诺虽然是“先锋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但他信奉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必须创作为人民所理解的艺术。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引用通俗的音乐语言,采用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节奏;为了使效果强烈感人,他还利用带有说白的合唱。这些合唱事先录在录音带上,然后在几个扬声器中播放产生逼真的效果。他写的歌剧《褊狭的1960年》(1961),反映了反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内容。近年,诺诺在复兴B.布莱希特的戏剧传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力求把现代政治戏剧结构与音乐表现手段结合起来。

④ 意大利民歌特点是什么

意大利人是喜爱歌唱的民族。意大利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牧歌。作曲者常采用知名作家的词来谱曲,所以单单歌词就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意大利牧歌的内容都是以爱情为主题或描写对田园的喜爱。经过两个世纪的演变,牧歌越来越倾向精美的表现,到16世纪后半期,充满了“世纪末”的实验趋势。当然,也因此牧歌有了弹性空间的可能性,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便发展出乡村歌曲—歌曲返璞归真,以声乐来表现富有诗意的书画,接近于独唱声乐精品的崭新风格——这就是今日的那不勒斯民歌。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人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黄金福字戒指多少钱 浏览:487
伊朗前面是什么海 浏览:295
印尼腊肉怎么做 浏览:633
英国现在兵力多少 浏览:644
瑜伽是古印度什么派别 浏览:695
红葱头中国哪里产 浏览:983
印尼巴士模拟器人怎么下车 浏览:500
英国邮编ec4n6jp是什么区 浏览:650
越南有什么好企业吗 浏览:138
英国克利夫顿学院留学有什么条件 浏览:164
印尼用电量是中国多少钱 浏览:753
越南高速费用多少 浏览:510
意大利人想你怎么说 浏览:435
意大利着名的冰激凌有哪些品牌 浏览:939
葡萄牙与伊朗哪个队强 浏览:236
自媒体去印度用什么器材 浏览:361
越南2018年有多少人口 浏览:4
一美金是多少印度尼盾 浏览:310
中国有多少保险人员 浏览:373
意大利丸子在哪里 浏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