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何说二营长的“意大利炮”是二营长在糊弄李云龙
二营长拉来的是当时中国战场上只有国军中央军、滇军和桂军才有的法国1897式75毫米野战炮,不是意大利炮,不排除是鬼子在战场上缴获的,然后又让二营长给缴获了,看见全是洋码子,就胡乱起了个名叫意大利炮,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在糊弄李云龙。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李云龙当时喊二营长把终极武器拉出来的这个举动,几乎改变了世界,整个二战战局发生变化的基础就是这个终极武器奠定的。
而李云龙的妻子秀琴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很多中国战士,整场战役中国方伤亡一万余人,毙敌一万余人,平安县城获得了解放。
所以,李云龙让二营长拉来的不是炮,而是扭转战局的正义之神。
❷ 二战时中国武器
首先,先明确一件事,就是二战时的中国(中华民国)是一个农业国,军工生产能力不强,因此从外国购买武器,由于各地军阀喜好,条件不同,导致了武器种类繁多,中国也被冠以“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那么我不一定说得全,尽量做到全面,从海陆空军各军种给你说一下中国的装备。
首先是步兵的标配步枪,这里最主要的两款步枪都是国产步枪,即汉阳1888式步枪(主要是列装川军,黔军等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军阀)和中正式步枪(主要供给中央军,晋绥军,桂军,粤军等部队),此外,也有一些军阀列装一些其它步枪,比如中央军精锐部队(德械师)在列装中正式时也有一部分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滇军用的是比利时FN1935式步枪,东北军用的是日本三八式步枪以及东北兵工厂生产的辽13式步枪,此外还有一些军阀用着意大利卡尔卡诺式步枪(粤军)和法国勒贝尔1886式步枪(滇军),数量比较少,且这两款步枪在当时已经过时。故影响力有限。在抗战中期,由于苏联援助,中国获得了一批苏联莫辛纳甘式步枪,主要配给了中央军,湘军,粤军等身处一线,比较受重庆政府“照顾”的部队,战争后期,在印度的驻印军(新1军和新6军)以及云南的远征军(不是第一次远征军!主要是71军,8军,54军,5军)列装了美国的M1加兰德自动步枪(不知道有没有列装春田步枪)和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这里中国军队主要是中正式步枪最为经典(虽然没有汉阳式普遍),中正式步枪是民国仿制德国毛瑟1924式的成果,口径为7.92mm,相比之下日军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口径为6.5mm,因此中正式的威力要大于三八式,而且工艺简单,适合中国大规模量产,可靠性还是还不错的,缺点还是有的,比如射程,不如三八式步枪,其次是精度,不如三八式,然后是后坐力大,中正式仿造的毛瑟步枪是一款西方步枪,它是以西方士兵的体格设计的,西方士兵普遍比亚洲士兵更魁梧,高大,使得中国士兵由于营养不良无法承受强大的后坐力导致疲惫不堪,最后是长度,中正式加装刺刀的总长度不如三八式加刺刀长度,这会使中国士兵在肉搏战中吃亏。总之,中正式与三八式各有优劣,三八式只要不是打到要害都不至于死,中正式只要命中非死即伤。后期随着加兰德自动步枪的进入,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对日本形成了碾压状态,主要得益于中国军队自动火器多的优势。
第二是手枪,手枪方面,中国的德械师官兵配备了毛瑟军用手枪(俗称盒子炮),军官则配备了比利时的勃朗宁手枪(高级将领)和美国的M1911(没错,就是这个军用手枪之王,一般给了驻印军将领)。相比之下日本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日本士兵不用手枪,将领才有),穿透力极弱,连木板都不一定打得穿。手枪方面中国也是优于日本。
冲锋枪方面,中国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冲锋枪,型号是德国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俗称花机关),也就是一战末期德国“暴风突击队”的制式武器。后来被各路军阀列装,其中中央军与东北军最多,淞沪会战时国军德械师中也大量列装了MP18冲锋枪(主要是高级将领卫队和经验丰富的老兵),经常将这些士兵集中起来组成花机关突击队使用。后期中国从美国引进了M3冲锋枪(就是那个黄油枪)和汤姆森冲锋枪以及英国的司登式冲锋枪,逐渐对日本形成了火力覆盖,而日本由于对白刃战的迷信以及认为“百发百中(步枪射击)优于百发一中(冲锋枪射击)”的观念一直没有考虑列装冲锋枪,直到战争末期在太平洋被美军以及中国战场被中国军队用冲锋枪打得抬不起头时 才弄出来一款百式冲锋枪,不过数量不多且性能平平,因此冲锋枪方面中国完胜。
机枪方面,分为轻重机枪,轻机枪,中国最多的轻机枪莫过于捷克ZB26式轻机枪,此外,抗战前,中国军队还列装有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主要集中亮相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和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德国MG13轻机枪(主要是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坦克,装甲车上携带的),法国哈奇开斯M1922式(滇军,中央军装备,号称“后勤噩梦”),芬兰拉蒂M26式轻机枪,比利时FN1930式轻机枪(滇军)。抗战中期苏联援助了中国一部分捷格加廖夫轻机枪(DP机枪),后期中国军队则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英国的布伦式轻机枪(其实战争前中国从英国购买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上面就是布伦式轻机枪),加拿大的勃然式轻机枪,美国M1918式轻机枪。相比之下,日本最有名的轻机枪莫过于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由于编制统一,后勤比中国轻松的多,但缺点也多,比如可靠性极差,经常卡壳故障,且独特的漏斗式供弹方式要求射手训练有素,所以一旦射手战死,其它士兵不会上弹,很可能造成火力中断。因此中国除了后勤方面之外,轻机枪(主要是捷克式)性能是优于歪把子的。
重机枪方面,中国列装最多的就是仿制德国MG08重机枪的国产24式重机枪,当然,国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MG08重机枪的,除此之外,位于云南的“法械师”滇军拥有法国哈奇开斯M1914式重机枪(这装备中央军都眼馋)。抗战后期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利器——美国M2重机枪(俗称老干妈)。日本的九二式重机枪性能也算不错,至少可靠性方面比二四式重机枪好,但是适用环境不如二四式重机枪,射速也不如二四式,总之,重机枪方面,双方持平,如果这中国多一点哈奇开斯和老干妈,就是绝对的碾压了。
接下来就是辅助类支援武器,比如高射机枪,机关炮,迫击炮,掷弹筒方面了。首先是高射机枪与机关炮,机关炮的定义一般是20mm及其以上的小型速射火炮,同时部分机关炮是高平两用的,放高打飞机放平打装甲。高射机枪一般指大于重机枪口径低于20mm口径的大型机枪。在当时,中国军队拥有的高射机枪很少,我所知道的似乎只有一款——法国哈奇开斯M1930式高射机枪(列装滇军),而且数量不多且弹药补给困难。似乎出现在禹王山战役,60军用它打爆了几辆日军装甲车,修滇缅公路时,也用它来防空过。日军方面的高射机枪我不清楚。不过机关炮方面,中国还是比较多的,估计抗战前有个三四百门。型号也是五花八门的,最多的应该是瑞士的苏罗通20mm机关炮和厄利孔20mm机关炮,其次是丹麦麦德森20mm机关炮,意大利布雷达20mm机关炮,最少的是法国哈奇开斯25mm机关炮(滇军有4门)。其中性能最好的,最受欢迎的是瑞士厄利孔机关炮,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七式机关炮在供弹方面,射速射程方面均不及厄利孔机关炮,但日军装备较多,厄利孔在中国最多不过一百多门,影响力有限。
迫击炮掷弹筒方面,说白了,掷弹筒就是“超轻型迫击炮”优点是便于携带,随停随射,缺点是没有瞄准装置,精度不如迫击炮。掷弹筒方面,中国主要是缴获日军的掷弹筒加以仿制(外国人不用掷弹筒这个装备)。迫击炮方面,中国军队的迫击炮来源有四种,一是战场缴获(日本89式迫击炮),二是国外购买,三是国外购买后仿制,四是自己生产(貌似只有东北兵工厂做到了),国外购买的迫击炮主要是法国的布朗德81mm迫击炮(滇军)和德国的GRW50mm迫击炮(中央军),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M1型81mm迫击炮。国内仿制的迫击炮主要是三一式60mm迫击炮(上世纪80年代才退役),性能上优于日本大正十式掷弹筒和八九式迫击炮。国内自产的迫击炮主要是东北兵工厂出产的120mm重型迫击炮。最后说一下,日军没有配备火焰喷射器和火箭筒,反坦克步枪,中国则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美制火焰喷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日军有92式步兵炮,性能优异,中国军队也多缴获装备。
火炮方面,火炮我这里分成了反坦克炮,山炮,榴弹炮,高射炮4种,反坦克炮方面,德国在抗战前向中国竭力推荐他们的PAK37mm反坦克炮(也就是后来被德军称为“敲门砖”的火炮),中国总共购入500多门,主要列装中央军精锐德械师。虽然37mm火炮在欧洲火力贫弱,但面对日军的薄皮坦克,37mm火炮可以轻松击穿其装甲。中期的苏联援助中获得了苏联45mm反坦克炮,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M3式37mm反坦克炮,列装美械师。日军的反坦克炮与(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中国实力相当,都是37mm。但中国却有一种火炮实力优于37mm反坦克炮,它就是奥地利百禄47mm反坦克炮(也可以成为步兵炮),重量轻于PAK37反坦克炮,威力也大于它,只可惜数量没有PAK37多,中国军队当时仅有100门。
山炮方面,中国军队当时列装最多的火炮是瑞典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中央军),其次是晋造17式75mm山炮(晋绥军,仿造日本41式山炮,将射程提高至7km),辽十四式75mm山炮(东北军),法国M1897式75mm山炮(赫赫有名的“意大利炮”),法国施耐德1928式轻山炮(约52门),法国施耐德M1919式75mm山炮(40门)以及滇军少量的施耐德M1906式65mm山炮(滇军装备)。与之相对应的日本九四式山炮性能远远不及博福斯与施耐德山炮,一体现在射速上,博福斯M1930式和法国M1897式山炮极限射速达到了恐怖的每分钟30发(两秒一发的逆天射速)是九四式(10发/分)远远不及的,二是射程上,九四式山炮射程为8.3km而施耐德M1897式为8.7km,博福斯M1930更是达到的9.1km。所以质量上中国山炮优于日本,但数量少也是个硬伤。后期通过苏援和租借法案获得了苏联76mm山炮和美国M1式75mm山炮。
榴弹炮方面,抗战前中国向德国购买了48门sFH18式150mm重型榴弹炮,这批火炮在淞沪会战时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虽然德国货不错,但是问题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太重了,中国的公路与桥梁承受不住,行动不便。其次,日军的89式150mm重榴炮射程超过了sFH18式,不过好在日军的89式榴弹炮数量比sFH18还少,不成气候。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的M1式105mm榴弹炮,成为了中国军队后期的主要重火力。此外,滇军手上有2门法国施耐德M1917式105mm榴弹炮,后期美国向中国提供了他们自己仿制的法国施耐德M1918式155mm重型榴弹炮。此外,在抗战前,东北兵工厂生产出了240mm的重炮,不过月产只有2门,九一八事变中也被日军全部缴获。
高射炮方面,中国进口的是德国88mm高射炮(好像是固定的要塞防空炮,功能有限)和瑞典博福斯的40mm高射炮,数量也不太多,不过博福斯40mm高射炮性能的确不错,战绩也不错。
接下来是坦克及装甲车辆,中国最早的坦克应该是张作霖向法国购买的雷诺FT-17坦克(世界上第一款旋转炮塔的坦克)和意大利的菲亚特3000型坦克,英国NC27型轻型坦克,美国M1917式轻型坦克,这批坦克在九一八事变中也被日军缴获,除了张学良此前送给南京的2辆FT-17坦克。中央军也在战前购买过一批菲亚特3000不过数量未知。除此之外,中国军队由于在长城抗战中被日军装甲车打得抬不起头,所以以徐庭瑶(中国装甲兵之父,国军名将杜聿明,关麟征等的老上司,长城抗战是为17军军长)为代表的军官主张发展中国的装甲部队,南京政府随即开始向西方国家购买坦克装甲车,具体型号有英国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53辆),英国维克斯MKE/F式轻型坦克(20辆),维克斯M1931式两栖坦克(29辆),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94辆),德国1号轻型坦克(17辆),222型装甲车(10辆),德国豪须式(221型)装甲车(约13辆),德国223型装甲车(4辆),法国AMR35坦克(中央军12辆,滇军4辆)。抗战爆发后这些装甲车辆也损失殆尽,昆仑关战役后,中国向波兰购买了45辆仿制的雷诺坦克以加入第五军,苏联也援助了中国88辆T-26轻型坦克和4辆BT-5快速坦克以及一部分装甲车(30多辆),这些装备和那45辆雷诺,16辆AMR35坦克,20多辆德国装甲车以及94辆CV33超轻型坦克共同构成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战争后期,通过租界法案,中国获得了美国的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M2A4史都华中型坦克,M3装甲运兵车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英国的“环球载具”装甲运兵车。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五式坦克和八九式坦克名义上是“中型坦克”实际上连轻型坦克都算不上,无法在500m外击穿这些美制或苏制坦克装甲,而这些外援坦克上的37,45,76mm火炮可以轻松击穿日军坦克装甲(日军坦克装甲薄到中国重机枪都可以打穿)。所以当后期美援到时,中国在装甲力量上就超越了日本。
陆军完结,空军方面,我们分成战斗机与轰炸机两种。首先要先明确抗日战争中制空权归属问题,首先是全面抗战最初,即淞沪会战刚刚爆发之时,由于日军陆航海航(日本当时没有独立的空军)没有做好准备,且中国空军战机,机场多集中与华东地区,所以制空权在中国手中,这一时间,中国空军轰炸机不断轰炸日军阵地与舰船,给日军造成了不小杀伤,随着日军登陆,制空权开始进入争夺状态,双方互有胜负,中国由于飞机少,依赖进口,处于下风,但制空权也没有完全落入日军手中,随着苏联援助,中国空军恢复了元气,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直到日军的零式战机出现,壁山空战使中国空军损失惨重,日军彻底获得了制空权,这种现象持续到了1944年飞虎队来华,中国才驾驶着美国飞机再度与日军争雄,1945年,中国空军完全夺取了制空权(比如湘西会战)。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飞机的质量,数量,飞行员素质决定了制空权的归属。在战争开始之前,中国空军号称600架飞机,实际上能起飞作战的只有373架,一码归一码,数量少,质量却不差,中国空军当时的当家主力战斗机是美制霍克-3战斗机(74架),其次是美国P-26“玩具枪”战斗机(10架),霍克-2战斗机(3架),V65C“可塞”侦察机(41架),英国“格斗士”战斗机(40架),意大利菲亚特CR32战斗机(6架,最好的双翼战斗机),布雷达Ba27战斗机(11架),法国第瓦汀510C战斗机(56架)。轰炸机主要是美国A12“雪莱克”攻击机(20架),诺斯罗普2EC轻型轰炸机(45架),B-18“道格拉斯”中型轰炸机(58架),B-10“马丁”重型轰炸机(6架,“轰炸”日本的就是她),德国亨舍尔He-111型重型轰炸机(6架)。同一时期日军的九二式战斗机,九六式战斗机性能不如这些外援货,但胜在了数量众多,日军在开战前拥有2700多架飞机是中国的近8倍。中期苏联援助的伊-15(347架)和伊-16(13架),斯勃3轰炸机进入中国成功抵消了日军九七式战斗机的威胁,与日军不分伯仲,随着苏援的终止与日本零式战机(零式机动性很好,但缺点是防护性极差)的加入,中国空军所有型号战机显得十分落后,制空权丧失,直到后期美援P-38“飞蛇”,P-40“战斧”(飞虎队标配),P-51“野马”(二战最好的战斗机之一)战斗机和B-25中型轰炸机的加入,中国夺回了制空权。
海军方面,中国海军在抗战前的总吨位是7.6万吨,日军则是中国的30倍有余,中国海军最大吨位的军舰是“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8600吨,满载10000吨以上,可搭载7架飞机),最大的火炮战舰是“海圻”号轻巡洋舰(4300吨,清朝老爷舰),最先进的军舰是采购自日本的“宁海”号轻巡洋舰和根据“宁海”号仿制的“平海”号轻巡洋舰(2958吨),此外,中国海军其它比较有实力的军舰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2908吨,中国最早的准航母),“德胜”级水上飞机母舰2艘(932吨,“德胜”,“威胜”),“逸仙”号轻巡洋舰(1500吨),肇和级轻巡洋舰2艘(2600吨,“肇和”,“应瑞”),海容级轻巡洋舰3艘(2900吨,“海容”,“海筹”,“海琛”),以及很有名的“中山”号护卫舰(780吨)。其它军舰多是炮舰,吨位不大,也不出名(比如“咸宁”,“永绥”,“醒狮”,“楚同”等),此外海军还有15艘购自英国,德国,意大利的鱼雷快艇,编成了“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颜杲卿”四个大队。海军也在江阴海战和虎门海战中全军覆没,直到抗战结束也没恢复,直到战后日本赔偿战舰以及美国英国赠送军舰,中国海军才开始恢复。
❸ 电视剧《亮剑》中,二营长的意大利炮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亮剑中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时受阻,大喊一声让二营长把意大利炮拉上来,轰塌对方的城门,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个桥段因为比较有张力的语言让大家印象深刻,但其实意大利炮真的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火炮。
因为缺乏先进的军工业生产条件,我们只能采用进口其他国家淘汰的军工产品和缴获日军部队的装备来组建自己的炮兵部队,而所谓的意大利炮比九二式步兵炮攻击力确实强很多,但是较之日本同时期的加农炮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也仅仅是在亮剑之后才留下了诺大的名号,其实也鸡肋的很。
❹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这个梗是什么意思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这句话是电视剧《亮剑》里面角色李云龙的台词。这句话常用于和某人意见不合的时候,开玩笑的说法。就是代指你和我意见不合,我要消灭了你的意思。
在《亮剑》第十四集里面:县城即将失守,山本想利用抓来的秀芹(李云龙的老婆)做文章,试图和李云龙谈条件。为减少部队人员伤亡,李云龙仍旧选择了牺牲秀芹,并向着城墙上开了炮。
(4)意大利炮在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1、“意大利炮”是法国在1897年研制的火炮,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这款火炮已经问世40年了,一战时期意大利曾经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战争结束淘汰下来的旧货又被卖到了中国,最终在抗战战场上露面。由于炮身上刻有意大利文,所以在一些记载中便有了“意大利炮”的称呼。
2、《亮剑》是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发行的一部战争类电视连续剧。由陈健、张前执导,都梁、江奇涛编剧,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张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联袂主演。《亮剑》于2005年9月12日登陆CCTV1黄金档 。该剧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
参考资料
《亮剑》--网络
❺ 亮剑打平安县城(意大利炮炮轰平安县)
整部《亮剑》在李云龙炮轰平安县中达到了高潮,为了能够为死去的相亲报仇,救回新婚妻子秀琴,打击日军气焰,消灭日本特种兵,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决定攻打县城。
八路军李云龙部经过有效的积累,通过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手段,痛击日军和伪军的同时,扩充了自身装备,扩大了独立团的编制。当李云龙决定对平安县城发起进攻的时候,其手下已经有了8个营近万人,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而且李云龙的骑兵连、手榴弹连、武术连等都是独立编制,战斗力达到了团类编制的巅峰。
平安县城周围的日军闻讯纷纷支援,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地方武装等力量被有效的集合起来,起到了围点打援的效果,中国军队总投入数人在2万人左右。日本方面三个联队投入战斗,一个师团在支援路上最终未能到达战场,总兵力约3万人。最终李云龙使用二营长在小曹庄缴获的意大利炮,将城门楼摧毁,日本阪田大佐和李云龙妻子秀琴同归于尽。
这门最后立下不世之功的意大利炮,实际上是一款法国在19世纪时制造的山炮,法国沦陷后,意大利确实对外出售过这种炮,不过日本历史上并没有采购过意大利或法国的山炮,反倒是少帅在东北时买了不少意大利货,因此这门意大利炮最初的来源可能是关外。
平安县城之战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上尊称为“平安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成为经典,李云龙的意大利炮更是成为一时神器。可作为故事主角之一的平安县城,在被攻破之后结局如何了呢?要知道此战过后,李云和所部仍然活跃在农村里,此后经历日军扫荡、抗战胜利等等,作者再也没提过平安县城。
小说中的李云龙是作者集合了我军许多优秀将领特点打造而成的,其中主要的是王近山将军等。当年晋西北八路军抗日确实不含糊,给了日军沉重打击,但历史上却并没有记载有攻打县城的经历。
而且根据小说和影视剧中的情况,平安县城的位置非常重要,是三方角力的地方,如果李云龙真的在平安格勒战役中将阪田轰死,占领平安县之后,也会选择退出来。只有这样,也才符合当时的作战思路,而且日军毕竟实力强大,退出平安县是唯一的选择。
今天在晋西北地区并没有这样的一座平安县,不过当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很多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县城毁于战火,如果当年真有类似平安县城这样的地方,相信今天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❻ 如果穿越到古代,在长城上安装上马克沁重机枪,迫击炮,意大利炮等现代化武器。并且在长城附近建几个兵公
游牧民族作战最大的优势是机动性
军队带着羊群,羊群吃草,军队吃羊,不需要后勤补给线,这边进不去那就换个地方进,你觉得是你搬着这些机枪迫击炮跑得快还是骑着马机动快?而且游牧民族和步兵作战天然优势。
游牧的战场打败了骑着马就跑,你没骑兵追击很难,难以扩大战果,对方修养整顿就可以回来再战,步兵输了被一群骑兵追杀,一输就是被全歼。
实际上真的像你说的有武器上的巨大优势,为什么不做装甲车?装甲车机动比骑马快,战车搭载的武器很容易击溃并全歼敌军,为啥还要守长城这么费劲?而且这么大的科技差距,灭对方族都够了,还要啥长城。
❼ 意大利炮怎么画
意大利炮画法如下:
第一步先绘制一个椭圆形在右侧,再绘制左侧的半个椭圆,这就是两个炮轮的轮廓线,轮廓上加上一条弧线,就是轮子的内沿,这是立体感的关键笔,在椭圆中间绘制两条平行线就是轮轴,一定要平行绘制。接着往上画圆柱体行的炮筒,两条平行线最前端绘制椭圆就是炮孔。
意大利炮(英文:Artillery of Italy),为法国M1897型75mm火炮。于1897年在法国研制的火炮。由于这是世界第一款装有反后座装置的火炮,火炮射速高达15发每分钟,远超过同时代其他火炮,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产销量高达20000门以上。
据史料记载,一战时期意大利曾经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战争结束淘汰下来的旧货又被卖到了中国,最终在抗战战场上露面。由于炮身上刻有意大利文,所以在一些记载中便有了“意大利炮”的称呼。
❽ 意大利炮是什么意思
网络流行词,也是一个梗。流行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亮剑》第14集中李云龙的台词:"二营长!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❾ 镓惧埌12澶勪笉钖堢悊镄勫湴鏂1981
镓惧埌12澶勪笉钖堢悊镄勫湴鏂1981浠嬬粛濡备笅锛
绛旀堬细銆愮数瀛愯姳鍦堬纴镒忓ぇ鍒╃偖锛屽厖鐢垫车锛岄仐镊涓囧勾锛屽箍锻婄墝浣嶏纴绛夌诲瓙锛屾惮镀忔満锛岄煶鍝嶏纴绂昏氨骞垮憡锛屾姮杞匡纴鐢蜂即濞桡纴钀ㄥ厠鏂銆戙
镐镞у瞾链埚崄浜屼笉钖堢悊鍖呮嫭锛氱幆缁曢煶鍝嶃佸簲镐ョ伅銆佸啺镆溿佷汉瀛楁銆3d鐪奸暅銆佺数褰辨捣鎶ャ佹帓鐗囧𪾢𨱒裤佹惮镀忔満銆佸啺娣囨穻銆佺数褰辩エ銆3d澶х墖锛屽敭绁ㄦ満銆
2銆3D澶х墖锛氶暱鎸夋斁鏄犳満锛岀洿鍒板箷甯冧笂鍑虹幇鐢靛奖鐢婚溃锛岀偣鍑荤数褰辩敾闱㈠嵆鍙銆
3銆佹湪𨱒嗕笂鎸傜潃鐜缁曢煶绠卞拰搴旀ョ伅銆
4銆佹梺杈圭殑姊瀛愭槸浜哄瓧姊锛屽栾竟链夊啺镆溿
5銆佸欎笂璐寸潃鐢靛奖娴锋姤銆
6銆佹梺杈规湁鍞绁ㄦ満鍜屾帓鐗囧𪾢𨱒裤
7銆佸皬瀛╁瓙镓嬮噷𨰾跨潃鎽勫儚链恒
鍊掓嫈鍨傛潹镆冲崄浜屽勪笉钖堢悊镄勫湴鏂瑰备笅锛
1銆佽繘鍑荤殑姹夊瓧鍊掓嫈鍨傛潹镆充笉钖堢悊鏄锛欴J銆佺埍镄勭汗韬銆佹磱閰掋侀粤鐜夊掓嫈鍨傛潹镆炽佹敹璁板綍涓嬨佺毊澶瑰厠銆佸暏閰掓《銆佹¤兑鍙夈佹湇锷″晢銆侀煶鍝嶃丩ED𨱔銆佷笅姘寸¢亾銆
2銆佸浘涓榛涚帀姝e湪鍊掓嫈鍨傛潹镆筹纴镣瑰嚮榛涚帀浜旀℃嫈镙戝嚭鐜颁笅姘寸¢亾锛屾梺杈圭殑妗舵槸鍟ら厌妗讹纴宸︿笅瑙掔殑浜虹┛镌镄澶瑰厠銆
3銆佺传镩茶。链岖殑浜烘槸DJ锛屾梺杈规斁镌阔冲搷锛屽疂鐜夋坠閲屾嬁镌娲嬮厌锛屽厜澶磋韩涓婃湁绾硅韩銆
4銆佸彸涓嬭掔殑浜烘嬁镌镓嬫満锛屽彟涓涓浜虹┛镌瑗胯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