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真垃圾两次大战都没什么贡献
关键字: 两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法西斯
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在激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屡战屡败,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因素导致意大利在战争中如此的软弱无力,不堪一击那。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自身的因素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诠释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经济落后,资源匮乏
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的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20世纪初期的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了,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的财富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此时的意大利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的销售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的统治者不仅没有采取措施,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意大利国内的商业自由资产阶级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等。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在没有做好经济准备便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必然会力不从心遭到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 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 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 , 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 意大利总共获得10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 万, 法国的是100 万。【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近于瘫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雪上加霜。意大利为了摆脱经济上这种被动的情况,早在1937年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l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的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59亿吨;当年的铜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2】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l938年它仅产原油l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3】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己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l940年4月7目.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式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来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4】意大利国内的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与英、法等国家无法相提并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参加到战争中这是致使意大利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军事因素----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国闪电般的军事胜利给了墨索里尼无限的希望,他将二战视为获得权利的良机。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6月10日,墨索里尼不顾美国的多次警告,对英、法宣战。意军32个师向法军发起了进攻,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l 0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5】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教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攻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l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朱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大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武器装备最差的是工兵。当时工兵部从的主要装备是功能落后的老式探照灯.士兵手中拿的就是锹和镐。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也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群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1939年格拉齐亚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6】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7】
三、政治因素----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指挥无能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又少谋寡断,墨索里尼的指挥无能是意大利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8】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不足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然而,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了。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他们(德国人)应记住是他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帝国”。【9】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的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四、民众因素----民心士气低落,普遍厌战
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军队的失败是由于“意大利人软弱.不喜欢大胆的行动”.说“他们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而是外藉奴隶、农奴和混血儿的后代”。实际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意大利民族素质的低下.而是民心和士气的低落.他们早已厌倦了这场战争。正如希腊雅典《芟斯诺斯》报所评论的耶样:“断言意大利军队不擅长打仗是不正确的。他们是往日的战士,但或许是这场战争没有激起他们的热情。“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萨姆纳•韦尔斯。1939年冬曾经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访问罗马。他注意到.在意大利。很少有法西斯首领。一切有影响的力量几乎都反对战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对纳粹德国普遍感到恐惧和仇恨,同时也由于普遍相信.不论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的人为摩擦有多大。很大一部分舆论反对战争.因为他们认识到这场战争甚至铸成大错.不论谁胜谁负.意大利是都将一无所得,并会丧失一切。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宣战后,意大利广大老百姓却深最感到不安。这一夜的罗马市内,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劫难.大街上沉静得异平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面紧闭,委实叫人恐怖。在阿尔巴尼亚前线与希腊军趴作战的意大利部队处境悲惨,意军斗志消沉.士气促落。一个被俘的意大利军官在日记中记录了这种状况。这个军官尽管是法西斯分子,但他在日记中对意大利军事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他抱怨说意军被告知希腊人都是胆小鬼,只有喝了白兰地之后才敢打仗。部队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宣传机器声称意大刹军队正在向南斯拉夫胜利进军.希腊已经发生了革命.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种致命的情绪逐渐地滋生开来:我们不是敌人的对手.抵挡他们是不可能的”。【10】
五、外交因素---外交立场摇摆不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失去了过去的仲裁能力,俄国十月革命使欧洲和世界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体系的对立;由于奥匈帝国的瓦解、德国的战败和俄国的被排斥,传统的欧洲大国均势已无法重建;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首先冲击了传统殖民主义的欧洲老牌帝国;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非欧洲强国的崛起,使列强的争霸更显尖锐和复杂。【11】
世界正在崛起。然而,战胜国列强在与战败国缔结和约时却只是利用自己经过战争仍然存留下来或通过战争而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殚精竭虑地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不去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英国带着复杂的均衡考虑,企图维护原有的世界霸权,主宰欧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国又保留一个未被肢解的德国;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而迫切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要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争夺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确立其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优势地位;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凡尔赛格局中的意大利是一个既想维护现状又欲修正现状的特定力量, 欧洲列强在新的一轮争夺世界霸权与维护霸权的斗争中都希望把它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 意大利在国际舞台上成了一个似乎左右逢源的被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 意大利国力相对薄弱, 属于二等国家, 没有独立的实力去实现其霸权目标, 而只能傍依某一强国集团, 利用列强争霸破坏稳定所带来的裂隙以实现自己的野心。《伦敦条约》允诺了它的全部野心: 取得蒂罗尔和伊斯特利亚以完成“民族统一”, 在亚得里亚海获得主宰地位, 在近东及殖民事务中的强国地位得到承认。【12】但是, 以战胜国身份出席战后分赃会议的意大利, 在巴黎却被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等角色来对待,《伦敦条约》未获承认。尽管意大利通过《圣日耳曼和约》得到了伊斯特利亚、的里雅斯特、特兰提诺、达尔马提亚沿岸的一些岛屿和南蒂罗尔, 意奥边界也向北移到勃伦纳山口,兑现了意大利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要求, 【13】 但英法并没有满足意大利对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愿望: 在小亚细亚, 意大利一无所获; 在非洲, 没有一块前德国的殖民地委任给意大利统治。【14】 凡尔赛因此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成了“欺骗”的代名词和一种痛苦的回忆, 他们感到意大利获得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胜利”【15】“意大利赢得了战争, 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 尽管有所获, 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16】凡尔赛带给意大利的是一种奇耻大辱般的失落感。
墨索里尼正是利用意大利人的这种失落感, 打着修订主义的旗号, 做着洗雪凡尔赛之耻的许诺攫取政权,凡尔赛体系促成了意大利这种两面性政策选择, 而整个20 年代凡尔赛体系的相对稳定则又决定了意大利无须作什么新的选择。这种特殊的、矛盾性的两面政策一直贯穿在20 年代的意大利外交之中。
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整个世界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剧烈振荡, 凡尔赛和平结构因此而摇摇欲坠。20 年代相对稳定时期潜伏着的民族主义力量又以新的精力复活了, 尤其是德国。德国政府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了与其他大国享有平等权利的要求, 重整军备的呼声与日俱增, 随后的希特勒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毁约扩军政策更是让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惶惶不安。相对稳定的凡尔赛格局中, 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二等角色, 不足为列强所注意, 但是动荡的凡尔赛格局却使它成了一个为列强所争取的对象。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就已把意大利作为争取的对象和有用的同盟者。英国认为,“在这个阶段, 意大利似乎不是一个主要威胁”, 比起“德国的纳粹统治来, 还不那么咄咄逼人, 还不那么无孔不入”,【17】 应予争取, 甚至还有一些英国政客看中意大利跟自己一样超脱于法德冲突之上, 称它是“欧洲和平的关键”【18】。法国虽和意大利有矛盾, 20年代两国关系一直互不融洽, 但是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毁约扩军, 也想争取意大利。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舞台上似乎左右逢源。
在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意大利由于本国的实力所限,始终倾向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交手,它最擅长的是仔细选择同盟伙伴以从中渔利。正如意大利外交政策的研究专家保罗•克雷莫纳在1938年所说的:“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从未受抽象的理念所支配,没有哪个地方比他的祖国更广泛地将马基亚维利的警句应用于单纯的政治术。”这种骑墙外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在是被意大利演绎得淋漓尽致了。这种政策也是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最终失败乃至退出战争的重要原因。
② 老事情啦!!!谁知道呀。。。
法西斯统治时期-法西斯的由来
在意大利近代的复兴过程中,民族主义充当一面旗帜,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促进了这一伟大进程的完成。然而,统一后的意大利开始了初步扩张,于是,民族主义蜕化成了民族利己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即国家主义驱使下,意大利最终离开了三国同盟集团而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一战结束后至二战前的意大利为了报复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及实现领土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肆意发动侵略战争。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墨索里尼逐步掌握了政权,法西斯主义最后形成。
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至思想领域里都广泛地存在着。民族主义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自爱,但同时也应当是对别的民族与国家的尊重。健康、科学的民族主义能使人们避免民族虚无主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使一个国家永葆生命青春并蓬勃发展。但是扭曲的、极端的民族主义却能转变成民族沙文主义、扩张主义,使本是民族精神和灵魂的民族主义成了民族理性的腐蚀剂。通观意大利近代从四分五裂中实现统一,到20世纪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民族主义由低沉到上升,直至偏离了正常轨道而一步步演变成极端民族利己主义、反动的民族沙文主义,最终到法西斯主义的线索。在当今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又一次兴起的时候,重温意大利的这段特殊的历程,仍能给世人以启迪和思考。
一、民族主义促进了意大利的统一与独立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70年代最终完成统一的近1400年里,意大利连续不断地遭受外族入侵,时而为一国控制,时而又成了列强逐鹿的场地。10世纪以后,德意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围绕着意大利相继展开了争夺。恩格斯曾指出:“自帕维亚会战以来,在波河流域的战场上,间接决定着法国和德国的命运,直接决定着意大利的命运。”当15~16世纪欧洲大陆上许多国家已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时,意大利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俾斯麦语),意大利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扶持下也相互争战,造成严重的分裂状态,割断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往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虽早于任何其它一个国家,但终因恶劣的形势变化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18世纪下半期,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的美国变成了独立的国家。随后,与意毗邻的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特权被剥夺,封建专制的束缚被解除,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国际斗争的成功激励着意大利,意大利人民同外国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亦要求推翻各邦国封建专制实现统一。意大利特定的历史状况决定了民族复兴必须采取反对凌辱与结束分裂割据共同进行的方式。然而,对于一千多年来一直处于外族统治、四分五裂的意大利来说,要实现独立统一谈何容易!不仅外国统治者要镇压,教皇从中作梗以渔利,各地小封建主因害怕损及自身利益而反对,就是普通民众又怎能相信会成为现实呢?长期的隔离与忍气吞声不知使多少人失去了知觉。意大利首先得觉醒。为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其实是正在形成中的民族意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启蒙的学者,最后是统一过程中的民族派与自由派,都高扬着民族主义的大旗。
早在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意大利的许多学者就对诸如国家和统一的问题做过探索,尽管影响还不是那么深远。接承文艺复兴运动思想文化的渊源,18世纪下半期展开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则较多地表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注意培养民众的民族激情,使之树立民族自信心,鼓舞他们参加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经济学家杰诺维季在举办的欧洲首次《经济与商业》讲座上用意大利语宣读讲稿;季拉鲍斯基出版了多卷本的《意大利文化史》。此外,许多哲学家,法学家,各社团、学会也组织起来。因而,经过启蒙学者广泛的宣传与激励,意大利人破碎的整体意识被一根丝线穿连起来,开始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和愿望。从18世纪末叶,意大利人民复兴国家的思想便“从文学作品中摆脱出来变成了政治实践”。
首先,烧炭党人开展了反法、反奥斗争。18世纪末,拿破仑在法国崛起。法军攻入了奥地利控制下的意大利。意大利虽由于各封建君主被拿破仑赶跑而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但意大利的独立问题仍是老样子,只是法国接替了奥地利而已。19世纪初,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发生危机,意大利出现革命的动向。反抗拿破仑统治的共同斗争,使意大利民族的反抗活动摆脱了过去的分散、孤立状态,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烧炭党人率先起来领导斗争。他们由国土南端扩展到整个亚平宁半岛。后来欧洲大陆上反法同盟取得胜利,1814至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意大利重新被分割为8个邦国,奥地利、西班牙、教皇等的势力也得以恢复。烧炭党人继续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帜开展反奥斗争,得到人民的热烈相助,各地的人们纷纷为受难的煤炭党人慷慨解囊以支持正义的事业。到19世纪30年代,烧炭党基本上退出斗争舞台,复兴运动暂处低潮。但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情绪在经过初次血与剑的洗礼后已经高涨起来,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到处激荡着反奥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表现在文化领域就是蓬勃开展的“文化复兴”运动。这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30年代后的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是民主派还是自由派都有着更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以民族主义为实践动力,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民族主义在运动中还把不同的派别团结一起,增强了独立统一斗争的力量。这一作用体现在运动的全过程。在民族主义思想的鼓舞和激励下,意大利的革命形势如泼油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到1871年,意大利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姿态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并开始在欧洲的国际舞台上扮演角色。
二、统一后的初步扩张:民族主义的蜕化
意大利的统一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自主,铲除了重重妨碍工商业发展的壁垒与束缚,形成了国内大市场,铁路、纺织等工业得到了发展,货币等度量制度也得到统一。应该说这相对以往悲惨的状况是极大的进步。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情况已今非昔比了。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财富以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吞吃着一块块的肥肉。这种行为对新生的意大利产生无穷的诱惑力。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商品的销售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不少人向往并移居海外。统一后执政的加富尔派不仅未采取有力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1871年工商业自由资产阶级集团上台,他们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民族利益、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民族主义蜕变了。
这种蜕变最突出表现在同法国在突尼斯的争夺上。突尼斯是意大利最近的非洲邻邦,与西西里岛共扼地中海狭窄的咽喉,仅有150万人口,而可耕地却多达750万英亩,地下还有着丰富的矿藏。早在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政治家们就意识到了突尼斯对意的重要性,喋喋不休地告诫国民要关心国外的殖民事业,故大批意大利人涌向突尼斯。然而在1881年的柏林会议上,法国得到把突尼斯当作其“势力范围”的许诺,并且其后法国武装控制了突尼斯,宣布为法国的保护领地。意国内群情激愤,法意边境发生许多冲突,似乎反对拿破仑统治的时代重又来临。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意大利与奥地利是世仇,在现实中还有着特兰提诺问题,但为同法国争夺,它还是于1882年参加了德意奥三国同盟。可以说意大利与奥地利结盟是带着某种民族情绪的,一旦形势变化,它又可能退出三国同盟。
意大利在突尼斯上败给了法国,但它在其它地方却频频得逞。1882年,意在非洲红海沿岸的阿萨布港,扩大了在沿岸的统治权。戴普雷蒂斯去世后,恢复了国内秩序的克里斯皮深得各阶级、阶层的拥护,而克里斯皮富有野心,梦想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他把在红海沿岸获得的土地组成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并获得索马里兰。对于具有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而又比较落后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更是垂涎三尺。1890年,克里斯皮向欧洲宣布意为埃的保护国。1895年,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但在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中惨败。克里斯皮这个扩张主义者,虽然干得已很出色,不过仍未能很好地完成"使命"。惨败的消息在国内公布时“群情愤怒”。克里斯皮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其实,由于历史的原因,意大利无论经济、军事实力都不如英法等,在刚刚完成独立统一不久便试图也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当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国家主义即反动的民族利己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时期
20世纪初,意大利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又大大改变了。国内经济明显好转:廉价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对外贸易在1901至1910年间增加了70%之多,政府财政收支开始出现平衡,在19世纪70年代农业危机打击下大批背井离乡的意侨寄回的外汇弥补了国际收支的赤字,意大利里拉的国际信誉得到提高,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料有限性的矛盾,经济上的侵略性由隐性而明朗化。在国际上,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加紧了激烈的争夺。在欧洲大陆上,崇拜武力的俾斯麦主义深深地“启示”着意大利。相似的统一史,使不少意大利人迷信起俾斯麦“铁与血”的信条,“超国家与超人”“种族理论”“亚利安主义”等在意大利也找到了一定的市场。于是新的国家主义即反动的“民族主义”抬头。有人曲解马志尼的“第三罗马”和焦贝蒂的“意大利的首要地位”的说法,为他们的要拥有为全欧所敬畏殖民地的帝国的虚幻辨护。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民族主义完全失去了它的科学涵义,民族利己主义、扩张主义、沙文主义以各种面目在意大利泛滥。
首先是舆论界。如科拉迪尼主编的《国家思想报》以及《三色报》、《大意大利报》都充当了吹鼓手和急先锋。科拉迪尼主张军国主义和殖民扩张,力图唤起冒险精神,歌颂战争的“道德价值”。这些论调非常迎合那些不安定、不满足分子的心理,亦受到工业家们的欢迎。其次是文学。“现实主义者”新诗人的“最杰出代表”邓南遮的那套人必须无情和残忍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年青的一代。在史学和经济学等方面也有这种反动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如奥里昂尼用其历史着作表达了扩张主义的观点及对一个非洲帝国的要求。以阿尔贝蒂为首的一群经济学家则认为未来的意大利经济应向近东、俄国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国渗透。意大利开始了“光荣伟大”的“前进政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在协约集团与同盟方之间摇摆并最终加入协约作战,似乎是协约集团外交的成功,这其实也是所谓的民族利益起了作用。蜕化以后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虽然充当了意与其它列强争夺的工具,但由于王室贵族等社会上层与奥地利有着历史的血缘亲姻,它并不十分强烈地反对奥地利。在同奥的关系上,意政府无法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在国际问题上意奥能够妥协时,政府就适度地抑制民族主义的张扬;当意奥矛盾无法掩盖起来时,意政府同样用“民族主义”与之决裂。战争伊始,意大利采取了中立政策。它渴望得到奥占领下的特兰提诺,但遭断然拒绝。在意徘徊之际,英法满足了其对特兰提诺等地的领地要求。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宣布退出三国同盟。对此,列宁说:“我们亲眼看到革命的民主主义的即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意大利,推翻奥地利压迫的意大利,加里波第时代的意大利,已经演变成压迫其民族,掠夺土耳其和奥地利的意大利了,变成暴虐的、反动透顶的、卑鄙的资产阶级的意大利了”。
四、一战后,“民族主义”为法西斯运动利用,彻底演变成法西斯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意大利总共获得1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万,法国的是100万。意对阜姆的主权要求也受挫。和会的结果传到国内,各阶层都感到悲愤,全国出现一股“爱国热”,怀念古罗马情绪的幽灵也到处游荡。他们觉得“意大利赢得了战争,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尽管有所获,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意大利国内纷纷指责政府无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实现其领土要求。墨索里尼等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迎合并利用国民的这一情绪,趁机打出修订主义的旗号,鼓吹意大利有权扩张,颂扬古罗马的辽阔版图和尚武精神,许诺洗雪凡尔赛的耻辱以夺取政权。“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理论的核心”。法西斯首先在意大利崛起也就有了基础。“……而在一战结束后仅仅20年间,在德意日法西斯通往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以扩张性和侵略性为特点的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化的主线”。
1914年,墨索里尼被赶出《前进报》和意大利社会党时,他就利用《意大利人民报》鼓噪,支持“民族主义”者提出的“通过战争把国家的英雄气概从渺小与贫困的生活现状中拯救出来”的口号。巴黎和会后,黑索里尼把在和会上的失败归罪于签约时主张中立的社会党,指责“社会党是民族的叛逆”,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民族利益的保护神。1921年秋,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党会议上宣布党纲的要点是:“进行社会改革,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威望”等,其核心思想是“民族主义”。法西斯党的党纲迎合了当时意国内的需要,其反动而迷人的宣传初奏成效。同年,墨索里尼与自由党和国家主义党共同竞选。墨宣称,只有雅利安人的值得骄傲的代表意大利人才有权统治公海(指地中海),重申法西斯的外交政策可以用“帝国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来概括。结果法西斯党赢得35个议席,占7%。1922年议会普选,墨又大放厥词,以此增加吸引力。法西斯主义利用了不健康的民族情绪、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扩张主义,并逐步与之重叠。它适应了一战后意大利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不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教会、国王对它表示满意,连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商人、艺术家甚至无业流浪者也都对它充满了“爱戴之情”。法西斯在一战后的意大利首先崛起了。
1923年7月,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墨索里尼开始了冒险行动。他下令出兵希腊科孚岛。虽然有人对他的“雄心大志”产生怀疑,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坚决支持他。结果他看到:其冒险政策连许多非法西斯党员和反法西斯主义者都热烈欢迎。1924年春的选举再次说明,法西斯主义受到普遍的支持。法西斯党便不断强化政权、扩大侵略。1935年1月,意大利不宣而战武装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次年完全占领了该国。意大利国内出现了对伟大“领袖”狂热崇拜的新高潮,墨索里尼被吹得神乎其神。农民在田野里向他下跪,妇女举起孩子请他祝福;内阁大臣在他面前要立正,一站就是好几小时。“当时在意大利到处有这样的标语:‘领袖啊,你就是我们的一切。’”[7]墨索里尼建立了个人独裁,得到“信赖”与“响应”,他把意大利拖入战争的深渊也就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五、关于意大利民族主义演变的一点思索
第一个把法西斯主义看成是一种复杂历史过程的产物的G·威尔普认为:“法斯主义植根于19世纪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那些从统一到大战爆发期间拥护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人们的支持。”[8]颇具讽刺的是,墨索里尼生于加里波第死后不久,对此常为人津津乐道,似乎他就是这位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的继承人,将接过火炬创建一个意大利帝国。但墨氏毕竟缺乏独立统一时期的英雄们的那种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理智,且独立统一前后的国内国际条件已大不相同了。墨索里尼的罪恶或者说近现代意大利民族的悲哀与灾难在于,当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已经实现时,民族主义不仅未能紧跟着收住脚步,反而被错误思潮与认识所左右,逐渐蜕化,从而促使国家民族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动力的源泉,而一切霸权主义、强权主义者同样亦能够从中找到凭借和力量——倘若民族主义被扭曲、变形、蜕化的话。蓬勃兴起的意大利有意、无意之间忘记了民族主义还有尊重别的国家、民族的一面,最终导致法西斯主义泛滥,给意大利人民乃至整个人类酿成不幸。这段沉痛的历史告诫人们:在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特别是近几年极端民族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又有所抬头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问题,既要敢于同改头换面的新殖民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以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也要防止不健康的民族利己主义损害整个国际大家庭的关系。各民族各国家应该互相学习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③ 意大利战争是怎么回事
意大利战争是中世纪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为争夺对亚平宁半岛的霸权而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它以法国对意大利的入侵开始,以西班牙获得对意的控制权而告终。通过这场战争,法国向南扩张的美梦破灭了,但却加强了法国的封建中央集权。意大利受到战争的严重创伤,加速了自身的衰落。
意大利地处欧洲大陆南端,三面为美丽、温暖的地中海碧波所环绕。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意大利的商业和贸易十分兴旺。十字军东侵以后,意大利几乎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富饶和繁荣,美丽和文明,极大地吸引了欧洲强国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作为意大利的近邻,更是对意大利垂涎三尺。
意大利本身的发展极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北部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南部经济落后,封建土地关系仍占主导地位,还存在农奴剥削。各城市之间竞争激烈,政体形式多样,政治上四分五裂。实力较强的有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和教皇国。它们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同盟关系,相互之间矛盾重重,时有冲突。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它为法国的入侵和强国之间争夺意大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1494年1月,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去世,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宣称:自己作为安茹王朝(属法兰西王朝的旁系)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8月,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其中包括瑞士雇佣兵),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标志着意大利战争的开始。从1494年到1559年,意大利战争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494—1504年。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在意大利亲法贵族的配合下,查理八世的军队穿越罗马全境,经过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直逼那不勒斯。一路上没有遇到各公国的认真抵抗。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后,便于2月23日开进那不勒斯城,阿拉冈王朝国王弗兰第诺惊慌出逃。查理八世自称是“法兰西、那不勒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国王”。
然而,法军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增收新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民起义,于是在1495年3月建立“神圣同盟”(也称“威尼斯同盟”)以图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公爵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同盟。查理八世急忙从那不勒斯北上,1495年7月6日在福尔诺沃遭“神圣同盟”军队包围。法军战败,查理八世直到10月才得以突向北方。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但军队主力得以保存。查理八世的继承者路易十二不甘心法国退出意大利,于1499年远征米兰公国。在1499—1500年几次交战中,法国先后获胜,相继占领米兰和伦巴第。1500年,法西两国勾结占领了那不勒斯,推翻了阿拉冈王朝。根据条约,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那不勒斯。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分赃不均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的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军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时期:1509—1515年。这一时期从“康布雷同盟”对威尼斯共和国发动战争开始。1508年12月,由于威尼斯共和国借驱逐法国之机大肆扩张领土,所有反威尼斯的势力联合起来建立了“康布雷同盟”(成员包括西班牙、法国、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共同对威尼斯作战。佛罗伦萨、费拉拉、曼图亚及其他意大利国家也先后加入该同盟。1509年4月,罗马教皇禁止威尼斯做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同年春,法国出兵威尼斯,占领它在伦巴第的领地,在5月14日米兰附近的阿尼亚代洛一战,击败威尼斯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然而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壮大引起力量的重新组合。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组成“神圣同盟”,共同对法作战。1512年,法军以2.5万人、火炮50门的兵力在拉韦纳击溃由1.6万人、24门火炮组成的西班牙军队。但是,由于政治形势的逆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瑞士雇佣兵投向威尼斯,法军被迫退却,并于1512年底放弃伦巴第。
法兰西斯一世继位后,又准备大举侵略意大利。他于1515年9月在距米兰17公里处的马里尼亚诺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军,又夺走米兰公国。1516年8月,法西两国签订《努瓦永和约》,把米兰和那不勒斯分别划归法国和西班牙。教皇也于1516年底同法兰西斯一世签订教务专约,承认法对米兰、帕尔马、皮亚琴察的占领。1517年,法、西和“神圣罗马帝国”缔结《康布雷条约》,肯定了法国在意大利的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然而,争霸战争不会就此结束。
第三时期:1521—1559年。这一时期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查理五世)后,法、西瓜分意大利的战争为标志。这一时期共爆发6次战争,被卷入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赶出意大利,他得到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则是法国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军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军。1525年2月的帕维亚一战,法军惨败,法王被俘。1526年。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回国后立即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科尼亚克同盟”,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和佛罗伦萨。1527年,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在不利形势面前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主权要求。7年过后,法兰西斯一世再次挑起战争,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法国使者在米兰被杀一事引起了1542—1544年的战争。法国同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结盟,查理五世与英国结盟。法军先后占领威尼斯和马里尼亚诺,但查理五世却攻入法国境内。双方于1544年签订《克雷普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意大利战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占明显优势。1559年4月,法西缔结《卡托·康布雷西和约》,正式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争夺,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得以巩固,意大利的分裂局面依然继续。
意大利战争是一场法、西霸权争夺战,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王国领土扩张战争的继续。它不是一场进步和正义性质的战争。它先后经历了几代国王,持续65年之久。它促进了法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经济调整。铸炮业、造船业、印刷业、采矿业等日益兴旺,度量衡得到统一,税收制度得以建立,最庞大而有效的官僚机构在法国形成。发端于路易十一时代的法国专制君主制经受住了长期战争的考验,这从客观上有利于法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
与此相对应的是,长期的战争使意大利更加分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在佛罗伦萨,呢绒年产量从15世纪末的2.5万匹下降到1530—1540年间的几百匹。到17世纪,意大利的经济特别是手工工业进一步衰落。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也随之日趋枯萎。
意大利战争集中体现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王朝战争的特点:为领土和财富而随时发动战争;战争各方利益关系复杂,敌友关系变幻莫测;只以对方军队为攻击目标,只求征服对方,不打歼灭战,等等。在战争期间,经过改进的火器(火枪和轮式炮架青铜火炮)首次得到广泛使用,炮兵首次参加野战和堡垒、设防城镇的攻防战斗;对要塞经常采用围而不攻的战术;野战部队用于为受敌围困的据点解围;攻击要塞时首先构筑围攻线,围攻线必须设在要塞防御工事炮火射程之外,尔后构筑土木工事,形成阻援线,此后才逐步展开攻击。这场战争表明,雇佣军是不可靠的,其战斗力取决于交战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取决于雇佣兵的民族特点和是否及时发放薪饷。政治形势决定战略形势,而军事行动不能对战争结局产生本质的影响。这就是意大利战争的军事意义。
④ 有没有人了解一些意大利的风情呢
意大利是一个南欧国家,国土大部在欧洲伸入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上,西北—东南走同,形状狭长,西部的是撒丁王国的旧地撒丁岛,南部的西西里岛是意国另一个大的岛屿,把这个岛和意大利本土一块看,恰象一个脚在踢球.
意国最北部是横亘着的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它把意大利和法国、瑞士、前南斯拉夫分隔开来,法、意边境上有欧洲的最高峰——勃朗峰。
接着下来的是波河平原,这个平原介于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之间。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溶水的波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地中海,把两岸的泥沙冲积成了现在窄三角状、西北高东南低的波河平原。
意大利的河流不多,最大的水系是波河水系。最长的河是波河,长652公里。其他较大的河流,北部有阿迪杰河和皮牙伟河,中部有阿尔诺河(流经佛罗伦萨)和台伯河(流经罗马)。意大利的河流由于流量有限,很少用于航运。
再下来就是亚平宁山脉,南北纵贯于意大利,它把意大利导向地中海。
由于处于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板块挤压带上,使意大利多山、多丘陵,约占其境的80%,而且多活火山,着名的火山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意大利境内有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最着名有北部的马焦雷湖,科莫湖,卡尔达湖。
意大利境内还有两个主权袖珍国:梵帝冈教皇国和圣马利诺。
气候
意大利虽处在温带,但由于地形狭长,境内多山和位于地中海之中,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一月份波河平原的平均气温为零度,而阿尔卑斯山区气温可降到零下20度,有些山峰甚至终年积雪。南方地区,除内陆山区外,一月的平均气温可达到零上10度。夏季整个意大利,除较海拔较高的山区外,平均气温在24-25度。
人口
据1981年10月的人口普查,意大利人口5655万多人,估计现略有减少,约等于我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男性占48.6%,女性占51.4%。工业人口占28.6%,服务业52.5%,92年的失业率10.2%。人口密度190/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意大利人口的实际分部很不平衡:64%的人居住在只占1/3领土的平原地区,沿海地带,大中小城市的市区及周围。
历史上意大利人口迁移严重,曾有上千万意大利迁移到美洲,非洲和欧洲其他国家。50和60年带由于北部工业发展对劳力的需求,南方又向北方迁移,同时也有部分国外移民回流。70年代后回流的移民已超过向国外的移民。
议会
意大利宪法规定,意大利的立法机构是议会,包括参众两院。参议院议席325人,按地区选举,任期五年,其中十位由前任总统和现任总统从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士中挑选;众议院630席,按人口比例分区选举,任期五年。
总统
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产生,任期7年,代表国家的政治统一,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如批准政府的提案,要求选举和公民投票,通过与两院议长协商命令解散议会,提名总理并在政治危机时负责于各政党协商重组政府,等等。
总理及政府
政府是持行机构,由总理负责。总理决定政府总的政策,并有权决定涉及各部门职责的事务。
行政区划分
意大利分为二十个行政区(regione, 相当于我国的省), 称区或大区, 其中五个为自自治区。区又分若干省, 全国共有95个省。省又分若干市镇, 全国有8088个市镇。市有市议会(consiglio comunale),市政府(giunta comunale),市长(sindaco).
意大利行政划分简单: 国家>大区>省>市镇, 没有其他. 如此以来就有像罗马米兰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市镇, 也有只几千人口的小市镇。
宗教信仰
大多数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罗马天主教曾是意大利的国教, 1927年政教分开后, 天主教的影响在年清人中逐渐减弱。除天主教外, 还有基督教,犹太教等。
经济地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意大利北方经济发达, 南方落后。 习惯上把意大利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包括西西里和撤丁岛)。
北部有八个区: Valle D'Aosta; Piemonte; Liguria; Lombardia; Trentino-Alto Adige; Veneto; Friuli-Venezie Giulia; Emilia-Romagna.
Valle d'Aosta (瓦莱达奥斯塔)
位于西北边界, 是1948年建立的讲法语的特别行政区, 意大利语和法语通用, 首府Aosta。这是一多山的地区, 有些山峰终年积雪。居民集中居住在Aosta谷地。气候为典型的阿尔卑斯山地气候, 冬寒夏凉, 是夏季避暑, 冬季滑雪的胜地。 Courmayeur,Cogne,Cervinia都是出名的滑雪地, 设施良好。旅游业是瓦莱达奥斯塔的重要经济来源。 Casino'Saint Vicent是意大利三大合法赌场之一。勃朗峰隧道是通往法国的火车与汽车必经之路, 大圣伯纳德山口隧道通往瑞士。
Piemonte (皮耶蒙特)
位于西北部, 北西南三面环山, 波河流经全境, 两岸是肥沃的平原。冬寒夏热, 属大陆型气候。首府都灵Torino。有汽车制造(FIAT),电脑Olivetti(现有转变成投资公司的趋势), 纺织, 服装。农业有水稻(Vercelli),葡萄酒(Asti)。有许多自然保护区, 如着名的大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皮耶蒙特也是着名的旅游区, 这儿有许多的古罗马建筑, 从自然景观上来讲, Maggiore湖是最诱人的旅游胜地。
Liguria (利古里亚)
濒临热那亚湾,首府热那亚Genova。它北部是山,南临海,山峦重叠,海岸险峻,几乎没有平原,但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出产油橄榄和葡萄。海运和造船业发达,集中在热那亚。热那亚是地中海最大的货运码头, 我国的远洋运输公司在这里有办事处。这儿海岸陡峭,风景优美,利古里亚海岸是意大利的旅游胜地。还有一年一度的San Remo圣雷莫意大利歌唱节FestivalBar,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Lombardia (伦巴底)
位于北方波河平原,首府米兰Milano。伦巴底是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工业部门齐全, 机械化工,服装纺织,食品,出版,印刷,建材,家具等都很发达。主要集中在米兰,Como,Varese三角地带。为意大利的金融中心,是世界的流行,设计,时尚中心之一, 每年的服装展和家具展都各可吸引20万以上的参观者。意大利各大服装品牌的总部几乎都在这里,市中心一带名牌服饰店林立, 世界各国来此shopping的人士多如牛毛。中国银行在此有分行。
Trentino-Alto Adige(特兰迪诺-上阿迪杰)
位于意大利最北边,居民由日尔曼人(66.6%),意大利人(29。4%)和讲拉丁语的少数民族(4.2%)。1948年建自治区,官方语言为德语和意大利语,首府在Trento。这是个大山区,气候寒冷,森林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4%以上。重多山峰常年积雪,是旅游滑雪胜地。这里水力发电也被充分利用。意大利第二条大河Adige阿迪杰河,全长410公里,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整个地区,河谷两岸形成了富饶的农夜区,主要生产水果,蔬菜和麦子,苹果产量全国第一。葡萄种植也很普遍,盛产优质葡萄酒。这儿虽是山区但交通十分方便,有铁路和公路与奥地利相通。
Veneto(威尼托)
位于意大利东北边,西北部是山区,东南部是平原,波河与阿迪杰河流经全区,首府威尼斯。这里风景优美,除水上名城威尼斯之外,西部的多洛米蒂山区也是意大利的滑雪胜地。总之旅游业在本区占有重要地位。与旅游业相关的特色手工艺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威尼斯附近的小岛上, 如Murano的水晶玻璃制品,Burano的手工绣花。此区着名企业有世界成衣之王Benetton。
Friuli-Venezia Giulia(费留利-威尼斯 朱利亚)
位于意大利东北边有铁路与巴尔干和中欧各国相通,是意大利的东大门。该区南部是平原,北部是山区,大陆性气候,首府在Trieste。主要居民是意大利人,也有少数斯洛文尼亚人和日尔曼人。由于历史原因该区1963年起也成了自治区。Udine附近是世界上重要的椅子生产地, 每年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出口世界各地。Trieste的Illy咖啡更是驰名全球。
Emilia Romagna(艾米尼亚 罗马涅)
位于意大利中部靠北处,南部是丘陵,北部为平原,气候属大陆性气候,首府Bologna波罗尼亚。Parma地区产的火腿和奶酪闻名遐尔,Modena地区的Balsamico黑葡萄醋也很有名。属Modena地区的Maranello是法拉利汽车产地。Modena地区的Sassuolo更是世界瓷砖界的领导者。波罗尼亚每年初秋举行的瓷砖展是世界第一大展。意大利的国中国之一圣马利诺共和国在本区境内。波罗尼亚是意大利南北铁路枢纽。
中部有六个区: Toscana, Umbria, Marche, Lazio, Abruzzi, Molise
Toscana(托斯卡纳)
位于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脉的西边,北部为山区,东部和南部为丘陵,西部沿海和阿诺河流域是平原。属地中海气候。 首府佛罗伦萨。古罗马人统一意大利半岛前,这里是艾特鲁斯克人居住的地方,文明程度比其他地方高,加上它又是文艺复兴的摇篮,一直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如佛罗伦萨的古迹和艺术珍品,Siena锡耶那的哥德式建筑,比萨斜塔。这儿丘陵地大量种植葡萄和橄榄,盛产优异的葡萄酒和橄榄油。Cararra地区的白色大理石举世闻名,更是雕刻家们的喜爱珍品。Prato普拉托的纺织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也迎来了重多的中国移居从事服装加工,因拍《美丽人身》出名的贝尼尼就是普拉托人。Arezzo的金银首饰业非常发达。本站长公司位于普拉托市。
Umbria(翁布里亚)
位于意大利中部,东部是大山区,占29%,西部是丘陵地带,占71%,仅在台伯河上游有少数平地。气候属地中海气候。首府Perugia贝鲁加。本区有许多艾特鲁斯克文化和古罗马时期的遗迹,也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如贝鲁加,阿西西Assisi几乎完整保存了中世纪的古城面貌,是意大利重要的旅游点。贝鲁加是着名巧克力Perugina(Baci)的生产地。贝鲁加外国人大学是外国人来意学习的必然之路。
Marche(马尔科)
位于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脉的东边,东临亚得里亚海,主要是山区和丘陵。首府Ancona安科那。这儿海滩平缓多沙,海水污染少,是意大利最好的海滨浴场,夏季人满为患。本区Pesaro一带是意大利制鞋中心区。
Lazio(拉齐奥)
位于意大利中部,临西海岸。该区是丘陵地,沿海和台伯河沿岸为平原。首府罗马。二战后以罗马为中心发展了比较期全的工业。本区旅游业发达,服务行业在这里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
Abruzzi(阿布鲁弃)
位于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脉的东边,Marche南部,Lazio东部,中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也种植蔬菜水果。沿海地区以渔业为主。首府L'Aquila拉跪拉。海岸也是优良的浴场,夏季有许多本国和外国游客光顾这里。Teramo有中部唯一的滑雪场。还有许多带古代风貌的,景色别致的小城。
Molise(莫利涩)
原属阿布鲁弃,1963年独立出来,位于其南部,地貌和气候与其相同。除意大利人外,还有不少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首府在Campobasso。这地区以农业为主。 也有清洁的海滩,优美的山庄,但旅游业没有很好开发。所以这里是意大利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南部有六个区: Campagnia, Puglia, Basilicata, Calabria, 包括Sicilia, Sardegna
Campagnia(坎帕尼亚)
位于意大利南部亚平宁山脉的南面,南临第乐尼安海。气候宜人,冬暖夏凉。首府那不勒斯。这地区农业十分重要,工业虽比不上北方,但在南方是手屈一指。交通方便,那不勒斯港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这儿自然风光优美, 加上有庞贝古城,旅游业也成了一重要经济来源。
其他大区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主, 工业也都是中小企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城市介绍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现为托斯卡那(Toscana)大区首府,人口近50万。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化和艺术古城,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如号称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拉菲尔,米开郎基罗,都在佛罗伦萨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现本市乌菲兹画廊,彼蒂宫,学院画廊,国家博物馆珍藏着许多艺术珍品。
该市同南京已节为友好城市。
热那亚
位于意大利北部热那亚湾的热那亚市,是Liguria大区的首府人口77万,港口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该市的经济紧紧围饶着港口业务而发展,运输和保险业业发达。
这儿也有许多历史古迹,其中大教堂,圣玛利亚教堂,圣侨治宫,市政厅,罗索宫和斯皮那诺宫等,还有大航海家哥伦布故居和博物馆, 及意大利最大的海洋生物公园。
我远洋运输公司在此设有办事处。
米兰
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人口250万,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该市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亦是全国的铁路,公路和空运枢纽。
米兰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400年,从公元292年起,成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居住地,历史上,米兰曾多次先后被西班牙,奥地利,法兰西统治过,1860年摆脱奥地利的统治并入意大利。
它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蕴藏着大量的文化艺术遗产和着名古迹。最为着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多噢莫’大教堂。该教堂始建于1386年,直到1858年才竣工,前后经历了五个世纪。这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哥德式建筑,教堂顶上有135个塔楼,刻工精巧,最高的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的镀金雕像。整个教堂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是世界第二大教堂。靠近‘多噢莫’广场还有饿马努艾乐二世长廊。这是一座顶部呈半圆型用彩色玻璃装饰的长廊,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两边布满了各种装饰考究,价格昂贵的各种商店。
米兰还有世界着名的斯卡拉歌剧院,斯福尔泽斯科诚堡,圣玛利亚得拉格拉奇教堂,其毗邻的修道院内珍藏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米兰工业发达, 经济实力雄厚,与都灵,热内亚构成意大利的工业三角洲,其产值占意大利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许多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米兰展览馆举行的各种展览更是吸引重多世界各地的商家。
米兰同上海为友好城市。
那不勒斯
位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海湾的那不勒斯市,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人口120万,是Campagna大区首府, 重要的港口和南方工业中心。着名的旅游胜地卡不里岛,伊斯基亚岛和维苏威火山,君距该市不远。附加还有庞贝,埃尔科拉诺等古城废墟。
那不勒斯港阔水深,能停巨轮,是意大利的天然良港,其客运全国第一,货运量仅次于热那亚港,占第二位。
罗马
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是意大利的首都,拉齐奥大区的首府,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280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
罗马始建于公元前735年, 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古罗马的发源地。传说:特洛伊王子战败后逃到意大利,他的女儿叫西尔维娅。王叔阿穆里乌斯为夺王位迫使侄女出家。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生下一对孪生兄弟罗莫洛和雷莫。阿穆里乌斯将他们放入木盆里顺台伯飘流而下,到今罗马一带搁浅,由一狼和啄木鸟哺养,后又为一牧民收养。兄弟两人长大后成了当地的领袖,后杀死阿穆里乌斯夺回王位。罗莫洛和雷莫划地为界,自己要建座城市,不许弟弟进入;雷莫不听其言,跨入罗莫洛的地盘,被哥哥杀死。罗莫洛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叫罗马。所以罗马的城徽为一狼育二婴。
罗马是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摇篮,穿行在罗马的街头,仿佛走进一座古建筑艺术的陈列馆。遍布全城的教堂,广场,雕塑,喷泉,使罗马成为公认的永恒之城。罗马有许多具考古,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名胜古迹,如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斗兽场,古罗马废墟,万神殿,天使古堡,等等。
罗马全城有各式喷泉1300多个,据说大多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为庆祝修复一些供水管道而建造的。其中最着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特雷维喷泉”(又称少女喷泉),还有西班牙广场上的“古舫喷泉”,巴尔巴里尼广场的“海神喷泉”和“蜜蜂喷泉”,以及纳沃那广场上的“四河喷泉”。
罗马的广场中最着名的是圣彼得广场和威尼斯广场。圣彼得广场是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督造,广场上有两条以具大石柱构成的长廊, 两条长廊共有284根圆柱,柱顶竖有142尊神态各异的圣人塑像。广场气势宏伟,堪称建筑史上的一绝。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长130米,宽75米,罗马的一切大型庆典都在这举行,如总统就职,外国元首献花圈。
罗马有教堂和修道院610座,其中最着名的是“城中之国”梵蒂冈境内的圣彼得大教堂,为米开郎基罗等设计。教堂内外辉煌;长960英尺,拱顶高144英尺,可容纳6万人,是世界最大的教堂。此外,罗马还有圣妈利亚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
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政府有计划地在罗马古城的南郊建筑大片现代建筑群,称新罗马。现为许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大公司的总部所在。罗马旅游业发达,大约有2/3以上的人从事第三产业。
都灵
位于意大利西北部波河流域的都灵市,是Piemonte大区的首府,人口117万,是意大利重要的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
它是一座历史名城,曾是伦巴底国首都,撒丁王国首都,直到1865年仍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因此这座城市拥有大量的古迹,最着名的有中世纪的马达马宫。在巴洛可时期,许多的建筑师们又为这座城市设计督造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如王宫,瓦冷迪诺城堡,斯多毕尼王家别墅,苏佩尔加市政厅,圣母大教堂,圣卡洛广场等。19世纪建造的安东内利木质尖塔,至今还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都灵工业发达, 意大利着名的私营企业菲亚特公司就在都灵, 整个城市在它的带动下不断发展。每年举行的汽车展是世界上重要的展览之一。
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尼斯市,是Veneto大区的首府,世界闻名的水城。该市座落在威尼斯泻湖的118个小岛上,401座大小桥梁把这些岛屿连成一片,177条运河纵横交错,构成了城市的主要交通线。
作为着名的旅游胜地,它每年接待上千万的游客,主要名胜古迹有:圣马可广场和教堂,督治宫,圣玛利亚教堂,圣侨治大教堂等。乘上当地特色‘贡多拉’小舟在水中穿梭,边欣赏屹立于水边的歌德-威尼斯式建筑,边凝听艺人高歌‘Santa Lucia’,别有一番情趣。
威尼斯的经济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每年春天的嘉年华会更是吸引着重多的游客,真正到了水泻不通的地步, 还会出现交通警指挥行人交通的奇观。 威尼斯穆拉诺的水晶玻璃制作也是非常闻名的传统行业。
威尼斯的赌场是意大利三大合法赌场之一。
历史概况
1.古罗马时期
意大利是个文明古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的铁器时代,意大利半岛上从南到北居住着利古里亚人,威尼脱托人,埃特鲁斯克人,翁布里亚人,拉丁人,萨比尼人,姆萨尼特人,意大利人等。
罗马建都
罗马始建于公元前735年, 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古罗马的发源地。传说:特洛伊王子战败后逃到意大利,他的女儿叫西尔维娅。王叔阿穆里乌斯为夺王位迫使侄女出家。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生下一对孪生兄弟罗莫洛和雷莫。阿穆里乌斯将他们放入木盆里顺台伯飘流而下,到今罗马一带搁浅,由一狼和啄木鸟哺养,后又为一牧民收养。兄弟两人长大后成了当地的领袖,后杀死阿穆里乌斯夺回王位。罗莫洛和雷莫划地为界,自己要建座城市,不许弟弟进入;雷莫不听其言,跨入罗莫洛的地盘,被哥哥杀死。罗莫洛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叫罗马。所以罗马的城徽为一狼育二婴。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反映了古希腊对古罗马的影响:罗马人认为自已是希腊人的后裔,是神的后代。
王政时期(公元前735-前510年)
古罗马的王政时期,先后经历了七任国王。罗莫洛为第一位国王。另据传说,王政初期罗马有300个氏族,罗莫洛把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称库里亚,每十个胞族成一部落,三个这样的部落就构成了“罗马”。库里亚会议是罗马人民的政治组织形式,由它讨论重大问题并做出决定,宣布战争与和平,选举产生国王等。国王是军事首领。由各氏族首领组成元老院,协助国王处理事物。
共和时期(公元前510-27年)
公元前六世纪初,罗马人已占据了现罗马城以南台伯河入海口一带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盘。由王国到共和国的转变,不仅仅是制度上的转变,还涉及到社会和法律的深刻变革。共和国在其巩固和发展初期,罗马人卷入了与邻近国家和民族的冲突,首先征服了台伯河南北地区,巩固了在拉齐奥的地位,然后向南侵入姆萨尼特人的地盘,最后与希腊人争夺塔兰托地区。至公元前三世纪初,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已取得了绝对霸权,几乎控制着包括比萨,佛罗伦萨,里米尼以南的整个意大利半岛,领土达13万平方公里。
布匿战争和领土扩张
公元前五世纪至二世纪中,新兴的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因为罗马人在本土与希腊人作战,需要迦太基的支持,而后者也希望清除希腊人在西西里的势力。但新兴的罗马共和国奉行扩张主义。公元前264年因争夺西西里,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果罗马夺取了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控制权。公元前218年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罗马取得了迦太基的一切海外领地,解散了迦太基的海军并取得了大量的赔款。第二次布匿战争后,罗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前215-前146)征服了希腊,又通过第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摧毁了迦太基,完成了对东地中海的控制,成了地中海区域的强国。
帝国时期(公元前27-476年)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内部发生了多次内战,结果行成了以凯撒(Cesare)和屋大维(Ottaviano)为首的军人当政。公元前27年1月13日屋大维就任国家元首,正式宣布了共和时期的结束和帝国时期的开设。屋大维对外继续扩张,基本确定了它的疆土: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大西洋,北至英德国,南至北非。建国两世纪是比较平静的时期。公元401年西哥特人入侵罗马帝国,并一度攻占了罗马城,455年汪达尔人从北非经西西里攻入意大利半岛,洗劫了罗马。476年最后一位皇帝被蛮族将领奥多阿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2.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3.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4.现代意大利
日常生活习俗
现国内人们的生活已达一定水准,日常媒体西方世界的报道,也详尽且多面。因此有机会出国留学,旅游或移民的同胞们对外面的世界少有“刘姥姥游大观圆”之感,更谈不上什么文化震撼了。大多数在国外的同胞们,经过耳濡目染西方礼节,也多半满腔自信,在外国人面前只要行为自然得宜,还不至于失态,失礼。然而,有些已根深蒂固,成为积习的小动作和小习惯,在国内或许人人为之,或许没人介意,却会在国外引人侧目或被视为大忌,为此我们更应入乡随俗。而这些应注意的小节是[国际礼仪]书上找不到的,端看个人是否在生活中去体会观察。
吃要闭嘴,吃喝不要出声,吃面条要用叉子卷好送入口中,不可吸出声音。餐间谈话也等嘴中无食物再交谈。否则是没教养的表现。每一道菜吃完后,只要把刀叉并排放在盘内,就表示这菜已吃毕,有剩的话服务员也会撤了。
朋友间聚会一般上餐馆一起吃饭,共同摊钱,除非对方申明请客。意大利人如请你上家里吃饭, 那是当你为上宾了,客人可带酒(一般葡萄酒),甜点或纪念品鲜花。意大利人排座位是一男一女叉开,一般还要把丈夫与妻子分开。客人带的食物酒和甜点也马上食用。礼物也当场打开。
餐桌上不要[捞过界]拿调味品,食物若非摆在面前,应请邻座代拿。我们习惯是起身夹取较远的餐点,而欧洲人则刚好相反:将远处的整盘拿到面前,再取食物放入碗盘。
亲吻是在比较亲近的朋友间的礼节, 一般两人的脸要靠两三次,还要发出亲吻的声音。在意大利两个男性好友间也行亲吻礼,这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例外的, 其他国家只在男女或女性间才行亲吻礼。普通朋友和礼节性的交往时就行握手礼。
在人前勿用手指挖鼻孔,在国内一般人不以为意,且是下意识的动作。在欧洲却是社交场合的大忌。也注意不要在人前挖耳孔。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意大利(Italy)
意大利文化- 意大利旅游- 意大利商业- 意大利历史
制造“流行”的工厂。
意大利面积为30.13 万平方千米,大约是我们国家的三十分之一。她的气候总体来说,真的不错。冬季温和,夏季虽然炎热,但是有大海在身边,那么,热也就成了一种享受。
首都罗马(Roma),人口约283万,是古罗马帝国的发源地。从8 世纪起,成为天主教中心。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米兰(Milano),其他着名的城市有,威尼斯(Venezia),佛罗伦萨(Firenze),那不勒斯(Napoli),都灵(Torino),热那亚(Genova),巴勒莫(Palermo)等等。
意大利的各项观光服务都很完善,不论是团体出游、个人自助行,都能在各地的观光局(EMIT)、车站、旅馆及林立的资讯站等地得到满意的服务。
意大利有三多:热情男女多、雕像遗迹多、天主教堂多;不管你身在繁荣现代化的都市或人烟稀疏的穷乡僻野,都可以感受到这些特质。虽然意大利文是主要语言,但许多人仍略通英文,而且由于时常面对观光客,即使语言不通,意大利人也颇能了解或猜测到你的需求。
开朗、乐观、热情是拉丁民族的特质,但不拘泥、懒散、工作效率低却也是他们一致的特性。意大利的全年假期很多,而且经常以宗教理由放假。他们每日的工作时间不长,大致是上午9点到12点,下午4点到6点,而中午休息时间却很长。也因此,不管你是参观、购物、或办事都要特别注意各地点的开放或营业时间,以免有所耽误。
有人说意大利的人民很热情、天气有点热、东西很好吃,文化历史很悠久,环境同样是乱中有序,这一点在你到意大利大约一天,大概就清楚我在说什麽了。
⑤ 意大利的简介,要简介,速度
意 大 利 概 况
国名: 意大利 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taly, la repubblica italiana)
独立日:3月17日(1861年)
国庆日:6月2日(1946年)
全国解放日:4月25日(194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红三色。意大利原来国旗的颜色与法国国旗相同,1796年才把蓝色改为绿色。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正式规定绿、白、红三色旗为共和国国旗。
国徽:呈圆形。中心图案是一个带红边的五角星,象征意大利共和国;五角星背后是一个大齿轮,象征劳动者;齿轮周围由橄榄枝叶和橡树叶环绕,象征和平与强盛。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意大利文写着“意大利共和国”。
国名由来:
意大利全称“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接壤,东西南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
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言变化“威”音变“意”,即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意大利为罗马帝国的发祥地。2至3世纪为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国。1870年实现统一,建成意大利王国。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国歌:《马梅利之歌》
国花:雏菊
国石:珊瑚
自然地理:301318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有着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马焦雷湖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人口:5788.82万万(2003年底)。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弗留里人等。讲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法语和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罗马 (rome / roma) ;人口:264.4万(1999年底)。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103个省,8088个市(镇)。20个行政区是:皮埃蒙特、瓦莱达奥斯塔、伦巴第、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托、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利古里亚、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卡纳、翁布里亚、拉齐奥、马尔凯、阿布鲁齐、莫利塞、坎帕尼亚、普利亚、巴西利卡塔、卡拉布里亚、西西里岛、撒丁岛。
⑥ 意大利军队不堪一击,为何意大利黑手党却实力强大
因为意大利军队害怕斗争,而黑手党却相反。
另一方面,由于据说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西西里岛等许多地方遭受了长期的经济落后和严重的社会分层。只有这样,强大的犯罪组织才能生存。从西西里岛的位置可以看到地中海的中部是主要的交通点,在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发生布匿战争的原因是为西西里人而战,然后是地中海霸权。因此,西西里岛的海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猖,,北非的摩尔人海盗一起抢夺了从东方丝绸之路运来的商业路线,然后又通过地中海运往西欧和北欧。这样,历史和社会经济原因使犯罪没有在现场受到歧视,但能够通过犯罪引导家庭致富并值得尊重和赞扬。即使在统一之后,这也是黑社会和意大利长期分裂的土壤。由于经济和社会阶层的原因,它也不是很强大,并且从未有过强大的计划和决心打击犯罪组织。因此,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意大利军队就很弱,黑手党也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