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意大利在一战中得到的领土是不是原本就属于意大利
当然不是,也不可能
意大利自从罗马的光荣时代结束后,就四分五裂为多个国家或被其他国家占领
真正独立为一个国家是19世纪的事,自然谈不上原本就属于
意大利在一战中得到的领土包括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属于奥地利的时候,意大利还没诞生呢
⑵ 鍦ㄧ涓娆′笘鐣屽ぇ鎴树腑锛屼负浠涔埚悓鐩熷浗涓娌¤佸埌镒忓ぇ鍒╋纻
鍒氩紑濮嬫剰澶у埄鏄钖岀洘锲藉浗瀹讹纴浣嗘槸镒忓ぇ鍒╄槠铹惰窡鑻卞浗鍦ㄥ湴涓娴峰湴鍖烘湁鐭涚浘锛屼絾鏄镒忓ぇ鍒╄窡钖屾槸钖岀洘锲界殑濂ュ寛甯濆浗涔熷瓨鍦ㄩ嗘捣鍜岄嗗湡鐭涚浘锛岃繖涓镣硅鍗忕害锲芥姄浣忥纴鍗忕害锲界瓟搴旀垬钖庡垎缁欓儴鍒嗗ゥ鍖埚笣锲介嗗湡缁欐剰澶у埄锛岄殢钖庢剰澶у埄鍙傚姞鍗忕害锲姐
⑶ 一战中意大利是否参战
一战中,意大利参战了。
一战开始前,意大利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同盟国”的名称就是源于他们签署的“三国同盟”。当德国决定发动战争时,并没对意大利抱什么希望,但还是征询了意大利的态度,意大利的答复是他将保持中立,以军事实力保卫自己不受侵犯。
意大利位于奥匈帝国南部,随着战争的进程,奥匈帝国屡战屡败,德国意识到假如这个时候意大利再从背后捅一刀,奥匈帝国必定崩溃,于是便劝说奥匈帝国在和意大利的领土争端上让步。但墙头草意大利在紧张的谈判过程中耍起两面三刀的伎俩,悄悄和协约国眉来眼去。
意大利的小算盘是:与其费尽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奥匈帝国讨要土地,不如赶在奥匈帝国在被战争打垮之前,乘机帮协约国一把,以便日后光明正大的参与对它的瓜分。
1915年4月在得到大量领土瓜分的许诺过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加入协约国一方,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1916年8月28日,确认不会受到报复后,意大利对德宣战。
意大利军队在两次大战中都是最浪漫的一只军队,说直白点,就是最无能,无能到不但打不赢仗,还要成为友军的累赘。
(3)一战中意大利在哪里扩展阅读
1915年,意大利集结了90万军队,1700门左右的火炮,对奥匈帝国发起进攻。不过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一直对意大利抱有戒心。
在一战还未爆发时,就在边界地区也就是伊松佐河所有渡口及东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及卡尔索高地,托尔明诺和戈里齐亚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这拯救了奥匈帝国,但对于意大利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地形的原因意大利军队只能围绕着伊松佐河及阿尔卑斯山展开进攻。尽管奥匈帝国只能在这条防线上部署10万左右的军队,但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有一战的能力。而在阿尔卑斯地区,奥匈帝国最为精锐的山地部队阿尔卑斯军负责守卫。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居高临下,占据优势。
意大利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那就是如果不攻占阿尔卑斯山,伊松佐河无法渡过。不渡河,阿尔卑斯山无法攻占。在这两难的局面下,意大利军队只能硬着头皮和奥匈军队打一场艰苦的攻防战。
为此意大利集结了大量的军队,但意大利的动员体系有一点小问题。在意大利正式发动进攻时,奥匈帝国方面已经有20个师的部队集结在战线上,严阵以待。
面对五个欧洲战场上的主要参战国中最弱的奥匈军队,意大利以数倍的兵力轮番发起进攻,但在面对拥有极佳防守优势的防线面前,意大利损失惨重。在长达2年多的进攻里,意大利发起了11次战役,伤亡高达100多万人。
面对如此伤亡惨重的局面,虽然意大利军队士气低落,但在面对奥匈军队的进攻时仍然给予其造成了重大伤亡。这迫使奥匈军队无力单独对意大利展开攻击,并由进攻转为防御。
而在1917年,随着俄国革命爆发,东线战场的德、奥军队得以将部分军事力量调往意大利方向。随着德军部队的到来,同盟国决定对意大利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击。
这次战役,意大利损失了32万人,2500门火炮,并从伊松佐河撤退100公里。而德奥军队损失不过2万余人,夺回了在伊松佐河战役中丢失的奥匈帝国领土。而在之后的卡波雷托战役中,如果德奥军队有足够的力量运输兵力和物资,意大利恐怕等不到援军到来就将投降并退出战争。
⑷ 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为什么丢掉了
▲如今充满斯拉夫风情的巴尔干西部沿海,却曾经是意大利人的家园
⑸ 意大利在一战中为何倒戈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
5月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在向奥匈帝国宣战后加入协约国。
⑹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协约国打同盟国,其中协约国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同盟国则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最终以同盟国失败告终。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轴心国,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主,最终是反法西斯同盟获胜,轴心国彻底失败。然而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二战中加入轴心国的意大利却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战胜国。
一战中的意大利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三国将联合缔造一个同盟,在国际大事上共同进退、互相支援,这就是一战时同盟国的起源。到了20世纪初,因为同盟国势大,英国、法国、俄国决定组建协约国以对抗三国同盟。
但意大利虽然打仗不靠谱,看风向却很有一手,在二战才打了一半的时候,意大利感觉轴心国要输了,于是果断投降,并反过来对轴心国宣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受了意大利的投诚,于是,意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成了二战战胜国。
结语其实,虽然一战和二战期间,意大利都中途反水,摇身一变成了战胜国,但这两次世界大战意大利都没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战胜国的待遇。特别是二战,意大利该赔款还是赔款,该割地还是割地,只不过看在早早投降并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战的份儿上,意大利保留了相当大的主权,这一点比德国和日本的下场要好很多。
⑺ 意大利,在一战时为何背叛同盟国而投向协约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加入了三国同盟, 本来意大利在欧洲大陆最主要的敌人是法国和奥地利帝国———与前者在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海外殖民地上存在着尖锐对立; 与后者在领土问题( 如特伦提诺和的里雅斯特) 、在争夺势力范围如巴尔干地区、亚得里亚海等方面也存在严重对抗。
意大利身份的转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就意大利国内而言,民众一直不满政府与宿敌奥匈结盟的政策,资产阶级也因没有从与奥结盟中得到何种好处而对奥匈反感至极,因此一旦两大集团开战,意大利民众很难接受意大利站在德奥一方作战的主张,意大利最终必然倒向“协约国”集团。
⑻ 为什么意大利在一战中一定要占领南蒂罗尔地区(现
简单来说,除了19世纪意大利人的民族主义狂飙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即是南蒂罗尔的地理战略意义。南蒂罗尔地区包含了一部分阿尔卑斯中部山脉的自然分水岭,同时自中世纪开始的几个重要的山口例如Brenner Pass等都在南蒂罗尔,现在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几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要穿过这片地区,因此南蒂罗尔本身具有极高的军事和经济战略价值。
也可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意大利人只拿下了意大利族裔占绝大比例的特伦蒂诺省以及波尔扎诺周边,只恢复到拿破仑时期意大利王国的北部疆域,而放弃占据阿尔卑斯中部山脉主要部分的南蒂罗尔,哪怕意大利一战在阿尔卑斯山战线上打赢了奥匈帝国,要是哪一天奥地利想复仇了,意大利北部几乎无险可守,届时军事上的地理优势,交通后勤优势将全在奥军手里。
因此意大利在1915年签订伦敦条约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战后瓜分时除了特伦蒂诺以外,南蒂罗尔也要收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