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意大利在二战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意大利在二战中为分散德军兵力,消耗德国资源,影响德国战略部署以及加快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我不否认二战中的意大利有勇敢的士兵,他们也拥有优秀的军队(和平均水平比较),但是总的来说,意军的装备太差,军官的水平相当低,在战略思想和战术方面也存在太多问题(如对航空母舰的认识上),本国的战时经济组织也是相当糟糕(虽然和资源缺乏有一定关系),最重要的是,意大利人对这场战争缺乏战斗意志,可以说是半被迫地加入战争,再加上那一条条一项项的缺陷,还有“领袖”的瞎指挥。意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人操鱼雷部队和一部分空军部队,个别意军陆军部队也是很顽强的,不过可惜的是太少了
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人的表现实在不符合一个大国的形象:一战兵败波河,差点让奥匈揍趴下;打落后的埃塞俄比亚,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二战对已经被希特勒击溃的法国,损兵折将;优势海军避战地中海,被歼于托兰塔;东非十万大军被不足万余英国人全歼;北非以5敌1,却全线崩溃;远征弱小的希腊,却丧师辱国。
希特勒这样评价意大利人:我用5个师就可以征服意大利。
近现代意大利人为何这么没有战斗力?,难道这是一个被文明过度软化的民族?也许可以从意大利防守反击的足球风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有人说意大利不可忽视,有人说意大利就是拖轴心国的后腿。
❷ 意大利为什么参加二战
简而言之,为了从德日瓜分世界中得利,提高国际地位,取得亚平宁、巴尔干及部分非洲地区霸权。
❸ 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意大利原本是德奥意三国同盟一员,进入20世纪后逐渐分化出来。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都积极争取意大利。它暂时保持中立,与双方同时进行谈判,以争取在对它最为有利的条件下参战。
❹ 一战初同盟国成员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协约国作战
1,意大利当初参加同盟国也是三心两意的。一战爆发后,意大利首鼠两端,待价而沽。奥匈帝国在决定对塞尔维亚宣战前正式征询过德意两个盟国。相对于德国毫无保留地对盟友的支持。意大利的回答则显得投机而且怯懦:意大利援引使它免于军事行动的防御条款而让自己置身事外,保持“中立”。当奥匈帝国在东线遭到沙俄的重创,博士德国不得不从激烈鏖战中的西线抽调宝贵的兵力去支援奥军,以免沙俄冲过喀尔巴阡山隘口去扫荡匈牙利平原。几乎就在同时,奥匈帝国在巴尔战场对塞尔维亚的又一次轻率的战役也遭到彻头彻尾的失败。面对外强中干,屡战屡败的布头帝国。意大利开始蠢蠢欲动,不再想保持中立了。
2,意大利要求得到奥匈帝国领土中的的里雅斯特,整个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亚得里亚海沿海区域。德国主张部分满足意大利的要求,哪怕是把的里雅斯特割让给它,以换取意大利至少保持“中立”。但奥匈帝国即使在德国的压力下也拒绝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协约国为了争取意大利,在给予意大利奥匈帝国领土问题要“慷慨”得多:不仅明确答应意大利可以取得的里雅斯特,阜姆,伊斯特拉和达尔马提亚,还把主要是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也许给意大利。还同意意大利战后可以扩大其非洲殖民地并可以参与瓜分土耳其的领土。而意大利为了重温把地中海变成内湖的罗马帝国迷梦,居然相信了协约国的空头支票,把人家的这一碗米汤高高兴兴地喝了下去。于是在1915年4月意大利在罗马和协约国签署了《伦敦条约》,规定意大利在签约后1个月对同盟国宣战。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出于对德国的惧怕,意大利没有对德国宣战。只有在1916年8月28日,在意大利觉得更加安全的,不怕德国报复了,它才对德国宣战。
当然意大利参战后变现很水:忙没帮上,乱倒没少添。财政枯竭,使它成为协约国的的经济负担。尚未从1912年利比亚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意大利军队装备低劣,缺乏训练。阿尔卑斯山和波河前线一败涂地:宣战时意大利陆军总兵力不过87万。而仅到1916年底,意军就伤亡70万。海军依靠英国千里迢迢运来的宝贵燃料,才勉强应付。后来要不是日本派来海军特遣舰队到地中海接手护航任务,再加上法国海军帮忙,才把奥匈帝国那支小规模海军封闭在亚得里亚海湾中。
据说当年威廉二世通报佛兰肯豪森和鲁登道夫意大利终于背盟的时候,鲁登道夫说了那句名言:陛下,如果意大利作为我们的盟国参战,我需要您给我80个师保护它,如果作为敌人和我们作战,我只需要40个师就可以打垮它。
❺ 几几年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到协约国1方作战
意大利却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一战”中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的原因
1914年,“一战”爆发,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然而,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却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原因何在?
首先,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其次,这也是由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第三、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❻ 奥意战争是怎么引发的
奥意战争是意大利为从奥地利统治下获得解放和建立民族国家而进行的战争。1859年奥意法战争和1859~1860年意大利革命的结果,意大利基本上已实现了统一。1861年3月建立了意大利王国,撒丁国王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继承了王位。只有罗马和威尼斯省仍归奥地利管辖。1861年4月,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与普鲁士结成反奥联盟。普鲁士向意大利提供了1.2亿马克的援助,并答应帮助解决威尼斯归并意大利王国的问题。6月17日战争爆发。6月20日,意大利参战,名义上由国王统率,实际上归参谋长拉·马尔摩拉将军指挥的意军主力部队,在明乔河一线展开,于6月23日转入进攻,在曼图亚留有强大的预备队。
与此同时,查耳迪尼将军统率的一个军从波伦亚、弗拉拉地域向前开进,准备对奥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为了在两条战线同时作战,奥地利不得不在意大利境内组建了一支南线军队,由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指挥,于6月24日从维罗纳东南地域发起进攻,并在库斯托查附近的遭遇交战中击败意军。马尔摩拉损失1万多人后,撤退到克雷莫纳。查耳迪尼将军得知意军在库斯托查附近战败,立即回师后撤。
然而,奥军未能发展这一显着战果。因为奥地利与普鲁士作战失利,尤其是7月3日在萨多瓦附近战败,必须火速调兵保卫维也纳,这就使意军得以在威尼斯和蒂罗尔转入进攻。在这期间,加里波第的部队作战非常出色,解放了蒂罗尔南部全境。但是,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命令他们撤退,于是蒂罗尔再度为奥军占领。
至7月26日,威尼斯省实际上已经全部解放。7月20日,意大利海军在利斯岛附近战败。但这并没有改变已被奥普战争所决定了的这场奥意战争的结局。8月10日战事停止。意大利和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1866年10月3日于维也纳签订和约。和约规定,奥地利把威尼斯省割让给拿破仑第三,再由拿破仑第三将它交给意大利王国。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行动和革命热情,意大利基本上实现了民族解放与统一。这是武装斗争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