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即兴喜剧十一面具形象
1、Pantalone
典型的16世纪小气商人形象,是一个贪婪好色、爱管闲事的老年男性。外形上穿着滑稽的紧身长裤,酒糟鼻子加上小胡子,钱袋与装饰用的匕首是其标志性道具。狡猾而敏锐,一旦看见自己的“猎物”(如钱财、年轻的女性等),便会无法克制地心跳加速。
2、Arlecchino
意大利最着名的喜剧作品《一仆二主》中的主角。底层出身的小人物,有着醒目的大鼻子、头戴小帽,身穿与小丑类似的五彩衣。
3、Brighella
通常作为酒馆或旅店的小老板,与Arlecchino性格有相似之处,但通常比他更有头脑一些。
4、Burattino
在意大利语burattino意为“ 傀儡 ”,像傀儡或者木偶一样移动。burattino标志着这个角色的社会地位很低,是一个未成年人面具,机灵古怪。
5、Capitan Scaramouche
年轻的外国雇佣兵。相貌英俊、军服笔挺。腰间永远佩戴者象征骑士身份的长剑,他高傲自大不可一世,动辄便要拔剑与人决斗,光说不做的大男子主义,常常吹嘘自己勇猛善战,事实上却是一个无能的胆小鬼。
6、Colombina
代表小资产阶级市民形象的未婚女性,伶牙俐齿的女仆,在很多剧中作为或成为Arlecchino的妻子。
7、Dottor Balanzone
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总是随诊携带着一本厚厚的书,身穿礼服,头戴高帽。他好吃懒做、举止傲慢,喜欢涛涛不绝的讲着自己蹩脚的拉丁语,引经据典,而这些只能哄哄没有受过教育的底层人,稍有学识的人一听就知道他是不学无术的人。
8、Pierrot
Pierrot是一个法式名字,也是意大利即兴喜剧的人物,扮演小丑的角色,每次演出时带着白色面具在舞台上,不停折腾,跌倒、爬起、再跌倒,笑得人们捶胸顿足。这个面具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凄凉的情感。
9、Pulcinella
Pulcinella时而主人时而仆人, 他适合各种角色, 在Napoli小巷中他可以是一个面包师、商人、农民等等。
10、Zanni
主要是以精明的仆人和骗子这两种常见的性格特点而闻名。Zanni来自农村,被称为“被剥夺的移民工人”。
11、Jester(Jolly)
Jester是一种女性面具的变异体,跟中世纪一种特别的小丑脸谱有关联,它起源于意大利,但很快风靡欧洲。Jester该词表示中世纪各宗教节日里的滑稽表演者、魔术表演者、说笑话的人等。
Ⅱ 意大利即兴喜剧还有什么特点
即兴喜剧的另一特点,是剧中人物的定型化。如剧中经常出现的被讽刺人物有潘塔龙、博士、军人和仆人等,潘塔龙的身份是威尼斯商人,此人贪财好色、妄自尊大,实际上愚蠢透顶,常为聪明人捉弄。他穿红色紧身背心,红马裤和长袜,披黑色斗篷,戴无边软帽,有几绺乱发垂在额头,脸上的面具是棕色的,有巨大的鹰钩鼻子。人们把他当成资产阶级的代表加以攻击。博士的身份是大学城里的法学博士,满口莫名其妙的拉丁语,为人古怪,自以为是,流露出陈腐的学究气。他常常在现实中卖弄书本知识,可是每次都用错了地方,他是个爱吃醋的丈夫,也常常被戴上绿帽子。他穿学士服,黑裤黑袜,露出白领口和白袖口,脸上有半个黑面具。人们把他当成依附于教会的落寞文人而加以嘲讽。军人的身份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主战分子,他目空一切,常给自己取一些唬人的名字:如斯佩扎费罗,意为砍断武器的;斯巴凡托•达•瓦尔英费尔诺,意为地狱般可怕的;马塔摩罗斯,意为打死摩尔人等,滑稽演员常常拿他取乐,绊他的脚,以显示他虽气壮如牛,实际上胆小如鼠,不堪一击。他是个一厢情愿的求爱者,但常常被女人捉弄。他戴着歪鼻子面具,满脸胡须,服装会有些变化,但长剑是一定要挂在腰上的。人们把他当成西班牙侵略者或意大利国内的好战之徒,从而加以贬斥。
假面喜剧中的普尔辛洛与潘塔龙
Ⅲ 意大利戏剧的17~18世纪戏剧
随着16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的结束,意大利戏剧呈现出衰落的景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即兴喜剧的流行。即兴喜剧又称假面喜剧,没有剧本,全靠戴着假面的演员根据简单的提纲,或称幕表,在舞台上即兴发挥,随机应变。剧中的角色是定型的,各有固定的名字和性格。即兴喜剧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合民间职业演员巡回演出的要求,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讽刺性,因而受到欢迎。
和即兴喜剧同时流行的还有歌剧。当时的歌剧主要供宫廷贵族娱乐,偏重于单纯的音乐表演。P.梅塔斯塔齐奥(1698~1782)对歌剧进行了重大改革,把古典悲剧、田园剧与歌剧,音乐、诗歌与戏剧融为一体,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表达现代人的情感,使歌剧剧本具有了戏剧性和文学价值。梅塔斯塔西奥的改革,对意大利和欧洲的歌剧、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日益庸俗、僵化的即兴喜剧已不能适应历史的要求, 于是启蒙主义戏剧应运而生。C.哥尔多尼(1707~1793)对流行于意大利舞台 200多年的即兴喜剧进行大胆的改革,创立具有时代、民族特色的“风俗喜剧”或称“性格喜剧”。哥尔多尼从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让平民成为舞台的主人公,对他们的聪明才智、纯真善良的品格予以热烈的礼赞,对封建贵族的骄横恣肆、腐败堕落予以尖锐的抨击。他的批评锋芒也指向资产阶级,揭露他们同封建旧思想的联系,同时,又塑造了理想化的、开明的资产者的形象。哥尔多尼的喜剧展示了意大利18世纪丰富多姿的社会生活,表达了民族复兴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改革社会政治的要求,奠定了近代意大利现实主义喜剧的基础。
哥尔多尼的喜剧改革一直遭到贵族保守派剧作家C.戈齐(1720~1806)的攻击。戈齐反对戏剧反映任何现实问题,谴责让下层人民作为舞台主角的做法,他写了许多童话剧同哥尔多尼的现实主义喜剧相抗衡。这些童话剧取材于古典作品和传奇故事,构思新颖,情节离奇,场面华美,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因而吸引了许多市民观众,并对西欧浪漫派作家产生了影响。
另一位启蒙主义戏剧家V.阿尔菲耶里在悲剧领域进行了成功的改革。他的悲剧大多取材于古代历史、神话或圣经,严格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但注进了启蒙思想,通过人民同暴君、民主同专制的冲突,反映意大利人民对自由、共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