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闪电云是什么

意大利闪电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2-13 06:46:57

1. 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常见的地方在哪形成

能产生龙卷风的积雨云都是巨型积雨云,在云-天放电过程中,云顶的正电量要比云底的负电量大得多。经云内闪电中和后则云底的负电荷不足,携带大量正电荷的云团跟地面形成强大电场。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携带正电荷云团从云底向下伸出,携带负电荷的空气从四周汇聚而进行电中和。在积雨云的底部首先出现一个漏斗云,其周围的空气高速地旋转。

如果云中的正电量足够大,漏斗云会迅速地向地面或水面延伸,当它与地表相接后就形成了龙卷风。龙卷风的云柱是向下运动的携带大量正电荷的云团气流,云柱与地表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电场,该电场虽然不足以引发闪电,但却能够使地面或水面产生很强的负离子流(电子流)。在负离子流的带动下,空气迅速上升而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四周空气向低气压中心部位汇聚,汇聚来的空气在负离子流的作用下加速上升,汇聚气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龙卷风发生在北半球则逆时针旋转,发生在南半球则顺时针旋转。空气的上述运动,使龙卷风底部的气压越来越低,风速也越来越强。

龙卷风通常在海面,湖面等水面或广阔的沙漠中形成,也因此分为水龙卷,陆龙卷和尘龙卷等。具体地区则常见于美国中西部的龙卷风走廊,从落基山脉延伸到阿巴拉契山脉,和美国南部各州的许多地方。其中美国是发生龙卷风最多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印度等国,发生龙卷风的机会也很多。中国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它还经常出现在南海的西沙群岛上。

2. 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形成

龙卷风通常在海面,湖面等水面或广阔的沙漠中形成,也因此分为水龙卷,陆龙卷和尘龙卷等。具体地区则常见于美国中西部的龙卷风走廊,从落基山脉延伸到阿巴拉契山脉,和美国南部各州的许多地方。

3. 意大利的脊梁——亚平宁山在哪里

一提起亚平宁山脉,我们会立刻联想到欧洲地图上的那只“长靴”,亚平宁山脉就是从西北方的滨海阿尔卑斯山一直延伸到西南方意大利长靴的趾尖部分,隔墨西拿海峡又在西西里岛突起,形成了一条弓形链条,纵贯整个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山脉全长1270千米,南北两端相对狭窄,宽约30千米,中部稍宽,可达200千米。尽管它源自阿尔卑斯山脉,但是两座山系之间的差异之处依然非常鲜明。亚平宁山脉的景观比较单调,没有阿尔卑斯如画般壮观的景色,许多山峰大都呈圆形,没有太大的差异。

亚平宁山是意大利半岛的分水岭,西坡的水缓缓地流着,越过崇山峻岭,奔向第勒尼安海;东坡的波河及其支流匆匆地绕过丛林,跨过绿色的平原,一头扎进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

细细考察起来,“亚平宁”一词来源于塞尔特语,意思是“山之巅”。最初只用这个名字称呼山脉的北段,后来经过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和地理学家斯特拉博的引用之后,这个称呼才指整个山脉。然而亚平宁山脉的形成却远远早于这个名称的最终确立,它与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同龄,正处于青年时期。虽然山脉的中段和南段有一部分曾经发生过断裂,但整座山脉大致是褶曲地形,岩层变化非常明显。北段山脉多由脆弱的砂岩和黏士组成;中段山脉则由石灰岩组成;南段山脉则由石灰岩、砂岩和黏土组成,但到了山脉最老的部分,岩层又发生了剧烈变化,这部分山地多由结晶片岩、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而拉丁姆和坎佩尼亚起伏的山峦则由火山岩组成。

尽管亚平宁山脉的岩层种类多变,但是它却缺少明显的地理特征,长期以来无法明确地给它划分区域地理范围,自19世纪以来,大多数地理学家倾向于分为北、中、南三段。亚平宁山的北段和大部分中段山区多是被山谷和盆地所分隔的纵向山地,只有少数山口穿越山区;南段和中段部分山区多为山块和高原,其间杂有山谷、盆地和峡谷,为当地的交通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段亚平宁山脉起于与阿尔卑斯山交界的卡迪波纳隘口,一直延续到梅陶河发源地附近,又可以分为利久立亚平宁山和托斯科阿美梁亚平宁山。利久立群山滨临大海,海岸线呈锯状,气候温暖湿润,绿树四季常青,鲜花遍地盛开,葡萄、无花果味美可口。托斯科阿美梁亚平宁群山逐渐向东朝亚得里亚海方向伸展,山脉北坡的丘陵地带绿油油的小麦连成了一片,犹如一个绿色的大地毯覆盖着地面,并且还不断地向四周伸展,而面向第勒尼安海的丘陵地带则盛产葡萄、橄榄和玉蜀黍。这里还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波河支流雷诺河和梅陶罗河由此出发流入亚得里亚海,塞尔奇欧河、亚诺河及台伯河也发源于此地,最终注入第勒尼安海。

中段亚平宁山脉由包加塞瑞欧拉延伸到桑格洛河,又可以分为罗马亚平宁山脉和阿布路吉亚平宁山脉。我们可以沿着福拉米尼亚古道向此处的最高峰进军。山谷间一条条小河潺潺地流着,一簇簇丛林杂乱地生长着,岩石奇形怪状,遍布丛林之间。阿布路吉山区是整个亚平宁山系中最高、最曲折的部分,这里冬季比较漫长,降雪量非常大,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群山,绿树也披上了银装,缕缕枝头挂上了一层薄霜,太阳出来,此处变得金光闪闪,煞是耀眼。亚平宁山脉中段的西部有各式各样的小丘,山丘上布满了葡萄园,生长着橄榄;这里还蕴藏着铜、铁、锡和汞等各种金属。

桑格洛河向南,山脉又转向了第勒尼安海,这就是南段亚平宁山脉,又可以细分为那波雷塔、路加诺及卡拉布里安亚平宁山脉。那波雷塔山区火山现象比较显着,着名的维苏威火山就在这里。源于山脉的沃尔图诺河和塞莱河成为本地的重要水源,浇灌着千里平原。狭窄的卡拉布里安半岛山脉地质构造又有所不同。北部的西拉山是侵蚀高地,四周环绕着青山,河流由此经过峡谷注入海中,常常造成季节性的河水泛滥。

由于亚平宁山脉处于年轻的褶皱带和古老的接触地带,这里地壳极不稳定,常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特别是火山的活动对地形的影响非常大。火山喷发常常发生在第勒尼安海东边大陆块边缘,比较着名的有索尔法塔拉火山、维苏威火山和埃特纳火山。

“索尔法塔拉”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硫磺坑”,由此你的眼前或许会浮现这样一幅景象:索尔法塔拉火山烟雾迷漫,硫磺味弥漫在空气中,实际上这座火山的确就是这样。远远望去。火山的上方升起了缕缕白烟,如云似雾,又如炊烟,笼罩着火山的上空。

索尔法塔拉火山的人口处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拱门,门的两侧古树参天,碧草铺地,花香阵阵,彩蝶起舞,蜜蜂嗡嗡作响,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可是再往上,根本上见不到一丝绿意。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不断地升腾着白烟,像在一片生石灰上浇了水一样。索尔法塔拉火山口呈椭圆形,长约800米,宽约600米,周长约为2千米,火山口周围的灌木早已被烤焦了,地上一片黄白泥浆四处流淌,有的地方已经被烤得漆黑焦枯,空气中烟尘飞溅,散发着呛人的硫磺味。

火山口三面怪石林立,只有正面比较平坦、松软,通向火山口的小径两侧,到处布满了小洞,每个洞口都冒出了一股股白烟,并发出嗞嗞的叫声。有的洞口直径甚至达十几米,洞内深不可测,还时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像沸水升腾,又似洪水咆哮,随着断断续续的响声,冒出的烟气也逐渐增多。有一个名为“大口”的洞口,响声较为沉闷,温度高达160℃,细小的沙粒在浓浓的蒸气中跳动,犹如沸水一般。由于火山作用,地下的蒸气和瓦斯气不断地侵蚀岩层,形成了许多空洞,如若往火山随意扔一块石头,石块落地的响声顺着缝隙传人地下的空洞,就会发出闷雷一般的回声。

索尔法塔拉火山北侧的山坡下,有一座名为“火炉”的小建筑,是依着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洞穴修建的,里面温度极高,一个人进去几分钟之后就会产生一身大汗,可以医治关节炎等疾病。索尔法塔拉火山口是1198年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从此之后,它一直在喷发着,但是喷出来的不再是火山熔岩,而是岩浆,以后每次喷发时还伴有轻微的地震,因而许多人称它为“地狱之门”。

索尔法塔拉火山位于那不勒斯市的西面,而维苏威山则位于那不勒斯市的东南,海拔1277米,是世界上着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大陆惟一的活火山。维苏威火山原是那不勒斯湾中的一座岛屿,由于火山爆发,喷出来的物质不断地堆积,最终与陆地连成一片,形成了现在陆地上的活火山。后来维苏威火山沉寂了近千年,整个山体已被茂密的绿树覆盖,景色非常优美,赫库兰尼姆和庞贝城就坐落在维苏威火山脚下。庞贝城建于公元前8世纪,曾是古罗马帝国重要的行政中心,当时庞贝城的居民已达2万人,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城市。

然而,公元79年8月24日上午7时,火山上空出现了一片云团,像一棵虬干四射、枝权怒张的巨松,接着闪电般的火光划过天空,然后,整个天空暗下来,如同黑夜一般。据记载,当时四周空气的温度急剧上升,高达300℃,火山喷出了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空气中严重缺氧,城里的居民在短时间内窒息而死,随后涌来的大量熔岩迅速地吞没了古城,从此,一座名城在地面上消失了,长达1700年。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叫小勃里尼的两封信来了解当年庞贝城被淹没的情形,但没有人能找到这座古城的遗址。直到1713年,一个农民在挖井的时候发现了地下的庞贝城,但是真正的发掘工程是1748年开始的,当时发现了庞贝大剧场的几座房屋,到1960年基本完成了这项发掘工程。

从出土的古迹中,我们会发现当时庞贝的文化水平很高,这可以从它的建筑、雕刻和壁画中推测出来。但是有许多是从希腊运来的,罗马自己的作品很少。当时罗马的将领打了许多胜仗,闲着没事,也开始变得高雅起来,他们搜集希腊的艺术品装饰自己的屋子,这些艺术品或是抢来的或是买来的。这种风气逐渐盛行开来,有些大户人家陈列的艺术品已经如博物馆一般。虽然古罗马征服了希腊,但是在文化上却是古希腊征服了古罗马,古希腊文化以古罗马为中介延续了下来,这一点我们从庞贝城遗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保存最完整的住宅是两个姓魏提的男子居住的。院子设计非常讲究,房屋高大,房间众多,一个宽敞的大院子,周围是一条条幽深的走廊,走廊下檐边悬着石雕的面具,院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中间是喷泉和鱼池,而且喷泉和鱼池往往是分开的,水从山上的铅管里流了出来,设计得非常巧妙。魏提家的壁画也非常多,墙壁多用红色,非常光滑,饭厅里画着带翅的小爱神忙着做各种艺术品。红墙周围还画了一道黑边,这与画面上的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蓝色中还夹杂着粉色,用来画衣服和小爱神的翅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幅画明显模仿了希腊的石雕画。

由于当时庞贝城商业发达,人们生活很富裕,他们也学会了享清福,他们的浴池设计得非常好,冷热浴蒸气浴都有,而且每个浴客还有一个存衣柜。浴池宽阔高大,墙上和圆顶上壁画琳琅满目,浴客可以一边洗澡,一边欣赏艺术。屋顶的正中方有一个大圆窗,光从这里射入,雨也从这里下来,但是他们并不在乎雨,反正浴池里面是潮湿的。浴池的对面就是饭店,洗完澡可以美美地喝点儿、吃点儿。庞贝城虽然不大,却有三大剧场,最大的剧场能容纳2万人,保存得非常完好,大概不常用,另外两个已经颓败不堪了,一个据说有顶棚,晚上用的,一个没有顶棚,是白天用的。

庞贝城的街道是用石块铺成的,平坦宽敞,中间还常有三两块椭圆的平石分开放着,据说是上下马车用的。车有车轮,恰好从石头的空处驶过。街道是用石块铺成的,街道笔直,一眼就能望到头,可是衬着两旁一排排距离相仿的断垣残壁,又好像是无穷无尽似的。从整齐划一中见伟大,或许正是罗马人的伟大。

我们从古城的遗迹中也发现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庞贝城丝毫没有任何准备,甚至炉内烤好的面包,橱内的熟鸡蛋,瓦缸内的蚕虫和小麦都历历在目。惊慌逃窜的人们倒在街道边,房门口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人们刹那间便失去了知觉,挖掘出来的被火山熔浆烧焦的人体约2000具,每具人体都显露出人们顷刻间死于非命时用力挣扎的恐怖状态。虽然维苏威火山吞没庞贝古城,使无数生灵葬身于火海之中,但它却把1900年前的庞贝城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为人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完整的文物资料,庞贝古城已成为一座罕见的天然博物馆,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万游客。

维苏威火山在20世纪又喷发过4次,最后一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盟军已经在这一带登陆,对战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火山爆发前,这里先发生了几天地震,随后熔岩通过新的火山裂口开始向上涌动,最后溢出火山口沿坡而下,紧接着火山开始了大爆发,滚滚浓烟笼罩着庞贝古城,飘落的火山灰又一次把庞贝古城埋了30厘米。

现在,维苏威火山没有缆车,修有盘山公路。徒手攀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维苏威火山多次喷发出来的状似炉渣的火山灰覆盖地面达半米,稍有振动,就会哗哗下滑,容易发生危险。因而,最好沿公路爬山游玩。

如此匆匆地游览一番,不知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到了意大利,千万别忘了到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走一走,感受一下庞贝古城沉重的颓败历史,或许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4. 地震光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前的前兆

闪电似乎只是高空云层才会出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地震前后的逆向闪电现象(从地表延伸向天空的闪电),它们可能是地质运动的结果。

神秘的发光现象

2009年4月6日清晨,意大利中部发生了6.3级地震,造成了至少294人死亡。在研究如何预防地震发生以减少灾害的过程中,一件事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科学家们发现,在这次地震前后的一个月里,有几十人声称自己看到了神秘的发光现象,从目击者的描述和现场视频图片中看得出来,这些光从地底下冒出来,伴随着闪电云和球形闪电,还有些彩虹色的火焰从地底冒出,照亮了半边天空。与常见的不明飞行物一样,有的球形发光体在以很快的速度移动。

这是又一件ufo事件吗?还是说这只是人们在地震的恐慌后产生的错觉?

事实上,不只是现代人目睹过这种奇怪的发光体。几个世纪以来,在地震前几分钟或者后几分钟,都总有目击者报告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光圈会照亮天空,其中有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

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叮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上爬满了大量从泥土中钻出来的蚯蚓。地震来临前,天空出现强烈的闪电。”

1966年苏联塔什干发生地震,一位工程师听到左方传来发动机般隆隆的响声,同时闪现出耀眼的白光,晃得睁不开眼,持续了4.4秒钟,接着地震来了,差点使他摔倒在地上。地震过后,光也就暗下来了。

1968年,在日本松代发生一系列地震期间,在垣冈地震观察站的野水裕拍摄到第一批“地震光”照片。有些显示天空出现红色条纹,就像低悬的北极光;有些看上去像远处低垂的蓝色曙光。

1976年7月28日深夜,一位在中国唐山的加拿大地质学家突然看到窗外一团蓝光冲破天际,还有一个火球从地下钻出来,意识到情况危险,他迅速离开了自己的家。此后不久,毁灭性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造成24万人死亡,而这位地质学家幸免于难。

对地震光的误解

虽然目击者见到的形状不是一样的,有的人看到了从地底下喷出的火焰和烟雾,有的人看到了发光云,或者是从地表反向延伸到天空的雷电,但在地震前后看到诡异的发光体是相似的。

在现代历史上,这些不明发光体的报告一度被认为是杜撰的。直到1965年地震期间,一系列的奇怪的发光物体照亮了日本长野,并留下了一组组清晰可见的“案发现场图”,科学家们才开始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并将这些在大地震前后用肉眼看到的没法解释的光学现象称为地震光。

有些地震光常常被人们误以为UFO,比如与UFO最为近似的是火球现象,这些椭圆状发光物体会以很快的速度移动,与圆盘状的UFO很像。一系列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UFO出现时,往往也是这片区域发生了较大的地震前后,比如在意大利拉奎拉的地震前,UFO目击事件徒然增加。这类不明飞行物只是人们在看到地震光产生后的一种误认。

那么,地震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大地震前,自然界能用这种超自然的发光现象向我们预警,它能否成为我们预防地震的关键呢?

来自地底的运动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意识到这些所谓的发光现象,只不过是像雷电一样的放电现象,但没人能解释得清楚这些强大的电流来自哪里。最初,科学家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天空,认为是大气异常造成的,但除非有类似积雨云的激烈运动产生大量电荷,否则晴空万里的天空怎么能够产生足够的电荷,又如何会产生那么大的电流呢?

由于地震无法预测,实验室里也没法再现这些地震发生的条件,美国宇航局的首席科学家弗里德曼·弗罗恩德决定从历史上记载的地震光现象去找答案。他搜集了1600年以来官方记载的可靠的65个地区的地震光,分析了这些地区的地质特征,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几百年来所记录的65次地震光中,有63次是垂直断层导致的地震,几乎所有的地震光目击事件发生的地区都有丰富的岩浆岩。地震光会不会是来自地下岩石大规模运动而产生的电流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弗罗恩德研究在高温和高压下地壳运动时,就注意到了深处岩浆到达地面冷却过程中,岩浆中的原子会产生电离运动,形成大量等离子体。当等离子体到达地表后,它会电离空气而引起光的爆发,这就是人们常常看到地底下的五光十色的火焰的来源。这种放电现象也可能出现在空中,为其他粒子充电,造成雪崩式电离效应,在这个时候,会产生一些球状闪电和闪电云现象。

在一次实验中,弗罗恩德在实验室里用液压机将数吨重的力量施加到一个四米高的岩石的一面时,他测量到了岩石的另一侧的大量电荷,这也证实了他最初的想法。

在争议中不断被证实

然而,弗罗恩德的说法并不是没有争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马尔科姆·约翰斯顿就无法复制弗罗恩德在实验室里的实验。美国波士顿学院的地震学家约翰·埃贝尔则认为,地球地壳剧烈运动可产生电荷,但没有研究表明这些电荷可以产生电流。

面对这些质疑,弗罗恩德一直在找证据做支撑。2008年5月初,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前的几天,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从地球红外监测图像上发现,中国西南部地区出现异常的红外线效应,研究人员断定,这是从地下爆发出的等离子电离空气后出现的。几天后,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现在,弗罗恩德的理论已经是解释地震光的主流理论,也为地震光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科学基础,虽然仍有争议,但这个理论将会使得人们更关注地球的地磁运动过程,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地震学家更好地预测地震。

5. 二战中意大利的战斗力真的像传说中很渣吗

总体很渣,但也有亮点

很多人觉得意军斗志低下,比国军还能跑啊,但貌似是因为被黑的太离谱了。。

1,也有打的很爷们的。
意大利第185闪电伞兵师,云雨师。闪电师在阿拉曼战役后拼死阻击英军,弹尽粮绝之后师长带领最后300人破坏武器之后投降。啧啧,这个不是吹的。

2,至于为什么意军绝大多数军队战斗意识薄弱,我们首先看几个时间点:
1943年7月10日盟军登录西西里岛
7月24日墨索里尼下台
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结束
9月3日意大利投降。

意注意,24号,领导倒台了,1个多月后,才投降,在这期间,意军还有在西西里岛战役继续和美军开仗,这怎么打。。。
国内政权不稳,军心动荡,甚至24号后,南部大部分意军就地反水,转向拥护国王和德国人打开了,加上士兵本来对墨索里尼都没好感,打毛线。。

我查了下,大部分说意军斗志低下,投降很凶,都是在这个时间段。。。这,时局就是这样:走,投降去,领导不在了,什么,盟军叔叔号召打德国人,行,走~

3,也有人举出阿拉曼战役的事。
阿拉曼战役失利后,隆元帅撤退时,夺走意大利了淡水和油料补给,意军只能步行,后面又有英军机械化部队,于是投降。
主要是淡水,木有淡水啊,亲,利比亚沙漠,亲,波斯王子貌似在这儿渴死过3万士兵。

4,有人在知乎同名帖吐槽,意军被埃塞俄比亚“怒艹回去”。。。
开战前,德国曾向埃塞尔比亚提供了一万条步枪,一千万发子弹,60门以上的火炮,3架飞机,其中还不包括德国的后续援助。开战前,德国曾向埃塞尔比亚提供了一万条步枪,一千万发子弹,60门以上的火炮,3架飞机,其中还不包括德国的后续援助。
而埃军主要有:阿比西尼亚帝国禁卫军,阿比西尼亚“内阁”军以及非正规军。
而虐意军很惨的帝国禁卫军是从陆军里特别精选出来的身高1.8米以上的共约三万五千名战士所构成。他们所受的是埃塞俄比亚特有的、不过是非常有效的职业训练,制服、装备都与一战时英军的装备相仿,只是不戴钢盔,战斗时脱去鞋靴而已。但到1941年后帝国禁卫军都配置了英式钢盔和野战靴,部份还有美式装备。

说埃军用长矛,只是一些非正规军习惯于把子弹打光后,而操起长矛盾牌还有板刀进行白刃格斗。

终于反吐槽完了,总的说,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战斗表现确实非常渣,但究其本质,也是战争准备不足,装备落后,领导人过分干预军事指挥,政局不稳,这些原因所造成。
算不算情有可原呢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闪电云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为什么打不过墨索里尼手 浏览:775
伊朗战争多的原因是什么 浏览:826
伊朗绿绿属什么 浏览:126
印尼安利鱼油多少粒 浏览:479
印度码头是什么意思 浏览:135
伊朗被制裁什么原因 浏览:310
印尼虎喂什么东西 浏览:778
今年有多少中国公民赴朝旅游景点 浏览:388
现在越南女孩多少岁结婚 浏览:789
去越南开个理发店多少钱 浏览:49
印度孟买今天多少度 浏览:191
英国音乐剧猫中出现多少只猫 浏览:458
印度056护卫舰多少钱 浏览:698
中国科学体制有哪些 浏览:619
印尼什么岛是巴厘岛的前身 浏览:149
印尼平板怎么样 浏览:907
手机印尼巴士模拟器怎么联机 浏览:951
意大利语有哪些爱情的语言 浏览:99
英国公司如何 浏览:949
1美金对于多少印尼盾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