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
开战前,意大利是同盟国,但之后加入了协约国阵营
一战爆发时,意大利是拒绝宣战.在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1882年5月20日于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遂告瓦解.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骑墙两端,两头要价,一方面表示愿意支援“盟友”;另一方面又与协约国谈判进攻奥匈.在协约国“边境作战”失利后,意曾暂停与协约国的谈判,马恩河会战后恢复.由于奥匈不肯过多让步,而协约国承诺取胜后把原属奥匈的大片土地和巴尔干、东地中海一些地区给予意大利,因此促成了《伦敦密约》的签订,在得到英国的贷款援助后,意大利于1915年5月23日向奥匈宣战,而到1916年8月才对德国宣战,可见还是留了“后手”.
② 意大利何时加入协约国
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协约国。
1914年,“一战”爆发,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然而,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却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原因何在?
首先,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其次,这也是由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第三、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③ 德国意大利在1882年便同盟但是意大利参加一战为什么在1915年
1、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 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 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 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 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 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 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 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 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
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
往外国谋生。
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 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 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 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 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 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2、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 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 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 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 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 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 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 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 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 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 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 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 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 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 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 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 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 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 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 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
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 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 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3、协约国对意大利领土方面要求的许 诺。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 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 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 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 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 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 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 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 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④ 同盟国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一群国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为了抵抗轴心国的侵略而组成的联盟。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台湾称为衣索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
⑤ 意大利是什么时候开始统一的
埃玛努埃尔于1870年实现了意大利的完全统一,并于次年把国都从佛罗伦萨迁至罗马。
第26课 德意志、意大利统一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加富尔。加里波第及其红衫军。意大利王国的成立。
〔能力目标〕
运用比较的手法,归纳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相似点,提高综合比较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意大利实现统一的必要前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意大利人民的起义和革命斗争在意大利的统一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知识点拨
〔知识引导〕
1.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
②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进展,要求把统一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③日耳曼民族统一的旗帜,最终转到普鲁士手中,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统一。
(2)过程
①对丹麦作战,普鲁士取得石勒苏益格,对奥地利作战,取得荷尔斯泰因。
②对奥地利的战争,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将奥地利排除于德意志之外。
③对法战争:南德四个邦加入北德意志同盟。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统一完成。
2.意大利的统一
(1)背景
①19世纪中期,意大利不仅处在分裂状态,而且大部分地区和邦国受外国控制。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把统一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
③撒丁王国担负起了统一的任务,加富尔任撒丁王国宰相后,通过改革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2)过程
①对奥战争:1859联合法国对奥作战,1860年基本完成了北部意大利的统一。
②加里波第远征:l860年加里波第组成“红衫军”,远征南部两西西里王国,成功后交出政权,两西西里王国合并于撒丁王国。
③意大利王国成立:1861年意大利北部、南部基本统一,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
④1870年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重点难点〕
1.德意志的统一由普鲁士来完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虽渴望统一,但不敢发动群众来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他们与封建贵族地主妥协,乞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统治者来完成统一。而无产阶级本身在政治上、组织上还不成熟,还不可能通过革命方式达到统一。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只能依靠奥地利和普鲁土这两个强邦之一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统一。又由于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国内没有民族问题,统一运动的领导权必然落到普鲁士手中。正如恩格斯早已料及的,普鲁士是决定德国未来命运的战场。
2.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1)内容:使用武器和军队发动战争,达到排除奥地利、打败法国,完成德意志统一的目标。
(2)影响:①使德意志完成了统一,有利于该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德国统一强大后,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三、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素质
例 为德、意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的是
A.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的争斗
B. 1848年德、意革命的不彻底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统一
D.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19世纪,德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显着进展,而国家的分裂却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选C。
点击思维
例 在以下国家中,资本主义制度不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确立的有①英国②俄国③日本④美国⑤德国⑥意大利
A.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分析:该题属组合型单项选择题,正确选项为B。判断这一选择题,首先要弄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三是统一战争。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国家和四个选项进行分析,C、D项中分别有英国和美国,应排除,A项中的②③⑤符合题干要求,但不全面。答案为B。
学科渗透
例 以下几组历史人物中,对自己国家的统一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是
A.华盛顿、拿破仑、加富尔
B.彼得一世、俾斯麦、拿破仑
C.彼得一世、林肯、克伦威尔
D.林肯、俾斯麦、加富尔
分析:该题综合性强,涉及的国家较多,林肯之所以是美国历史上着名的总统,就是由于在南北战争中,他积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俾斯麦、加富尔是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主要领导人物,故该题选D。
模拟考场
例 德意志。意大利在统一前最大的不同点是
A.四分五裂 B.部分地区受外国控制
C.有统一中心 D. 资本主义经济显着发展
分析: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过程中有许多异同点,就统一前不同点而言,虽然双方都处于四分五裂,但意大利还有一些地方处于外国控制下,这些地方意大利乘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时才收回,故选B。
四、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领导德意志实现统一的领导王国是
A.普鲁士 B.奥地利 C.西西里王国 D.撒丁王国
2.意大利最终统一的时间是在
A.1866年 B.1870年 C.1871年 D.1875年
3.德意志统一前,有30多个邦国和自由市,在统一过程中被排斥出德意志的邦国是
A.普鲁士 B.不来梅 C.萨克森 D.奥地利
能力提高
1.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仍然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是①法国②俄国③日本④德国⑤美国⑥意大利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阅读下列材料:
德国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等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错过了好几次……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靠多数通过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
(1)以上文件出自哪一国的哪一位首相之口?
(2)该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为什么政策?
(3)该政策的推行对德意志的统一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延伸拓展
1.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都出于
A.争夺霸权需要 B.阻止革命和统一需要
C.扩张领土的需要 D.转嫁矛盾的需要
2.被恩格斯誉为“一个为意大利统一和独立事业而战并取得辉煌胜利的人”是
A.加富尔 B.俾斯麦 C.加里波第 D.撒丁王国国王
3.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德意志、意大利扩展,两国经济取得显着进展是在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晚期 C.l9世纪 D.20世纪
会考演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两个古老的民族国家完成统一,它们是德意志和意大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普鲁士能够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加里波第在攻下那不勒斯以后交出政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3)比较德、意统一的异同点。
五、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历史人物〕
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 出身于普鲁士大容克地主家庭,1832年起,在格廷根柏林大学学习。
1835年毕业后任候补文官,1847年担任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任普驻法兰克福邦联议会代表。1859年、1861年先后出任驻俄公使、驻法大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和外交大臣。他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只能在普鲁士王朝的领导下完成。在当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俾斯麦审时度势,看到奥地利为了维护它在德意志的霸权地位,必然极力反对由普鲁士来统一德意志,而德意志的东西强邻沙皇俄国和法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盛的德国出现。因此,他决心采用“铁血政策”,通过战争扫清一切障碍。他不顾议会指责,拨出大批款项实行军事改革,同时加紧完善战备工作,很快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普鲁士正规军。1864-1871年7年间,俾斯麦通过发动一系列战争,终于打败了他的对手。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他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先后缔结德、奥、俄同盟和德、意、奥同盟。1871年参与镇压法国的巴黎公社。80年代,德国开始在非洲、太平洋地区进行殖民扩张,1890年,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被迫辞职。
〔资料下载〕
“爱姆斯密电”——普法战争的起端
1870年9月1日清晨,法国要塞色当,密集的炮火像雨点一样倾泻到城内,全城犹如一片火海,法军官兵东躲西藏无处安身。下午三点,中央塔楼挂出了白旗。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手捧佩剑率领39名将军及10万士兵向普鲁士军队缴械。这就是普法战争的最后一幕——色当战役的场面。这场战争以法国的惨败而告终。但是,这场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呢?当时人们文知道是法国首先宣战的,直到1898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回忆录第二卷出版,人们才顿悟:原来正是这位“铁血宰相”把一份来自爱姆斯市的密电变成了一块红布,像斗牛士一样将路易·波拿巴这头“高卢牛”激上了战场。
路易·波拿巴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他借拿破仑的声名,依靠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玩弄欺骗手段,建立了第二帝国。他对内进行血腥统治,对外连年发动战争,一心想建立世界霸权。对靠近法国边界的德国南部领土他更是垂涎已久,1867年他在国会叫嚣:“德意志应划为三块,永远不得统一”
为完成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决心用战争扫除障碍,他还想通过打败法国,夺取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从而建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路易·波拿巴为了巩固法国的霸权,转移国内矛盾,也急于把德国打垮在统一之前。两国争霸之战一触即发。但这两人为了欺骗本国人民和世界舆论,谁也不愿抢先下手,都拼命地想让对方先开第一枪。在这方面,老奸巨滑的铁血宰相比狂妄自大的法国皇帝计高一筹。
1870年7月1日,欧洲报纸上出现了一条消息:西班牙政府拟请普鲁士国王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当西班牙国王。路易·波拿巴愤怒了。他知道这是俾斯麦要在法国背后架刀子,他扬言要同背后指使国开战。
当时普鲁士国王正在德国西北部的滨海城市爱姆斯休养。他闻到了莱茵河两岸的火药味儿,很不放心。7月13日他接见法国大使,表示不支持其堂兄去当西班牙国王,利奥波德本人也声明放弃西班牙王位。俾斯麦失望了——战争打不响了。然而,路易·波拿巴又送来了机会:他要法国大使再次去见普王,让其保证永远不让本家族人当西班牙国王。但普王反应很平静,他拒绝做出这种保证,却表示此事可从长计议。按照惯例,他将情况用密电告诉了俾斯麦。
爱姆斯密电送到俾斯麦手里时,他正在宴请陆军部长罗恩和总参谋长毛奇,商议怎样向国王施加压力以早日对法开战。俾斯麦读了一遍电文,两位好战的将军顿时沮丧地放开了酒杯,什么也不想吃了。而俾斯麦却眼珠儿一转,拿起笔在电文上兴致勃勃地搞起文字游戏来。他一字不改、一字不加,三涂两抹把电文压缩成:“在经由西班牙王国政府正式通知法兰西帝国政府关于霍亨索伦亲王(即指利奥波德亲王——编者注)放弃继承王位的要求后,法国大使在爱姆斯向国王陛下提出了补充要求:要求国王陛下授权他发这样的电报到巴黎,说如果霍亨索伦族人再提出继承西班牙王位,国王陛下保证在将来永远不再给予同意。后来国王陛下拒绝接见法国大使,并吩咐值班副官转告他:国王陛下不再有任何事情通知大使”。这样,一封和平的电报变成了让法国受辱的绝交宣言。两位将军听罢兴奋地喊道:“上帝犹在,它不会让我们丢脸的。”遂即举杯痛饮。
俾斯麦把涂抹过的电文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出来,果然,几天后法国迫不及待地对普宣战了。“高卢牛”被这块“红布”激怒了,但仓促上阵后很快就被严阵以待的普军击溃,走向了倒霉的“色当惨败”。
人民教育出版社 素质教育新学案《世界历史》第一册
⑥ 什么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同盟国与协约国是一战中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引发了一战这场惨烈的世界战争。
1、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组成的军事同盟。它与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美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2、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它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联盟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中后期,美国也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罗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6)意大利什么时候开始同盟扩展阅读:
一、同盟国主要国家:
1、德意志帝国:
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2、奥匈帝国:
是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共主邦联国家。当时的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伊什特万王冠的领地”联盟,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是同一个人。
匈牙利对内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外交和国防等对外事务方面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
它的首府设在维也纳,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第二面积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二、协约国主要国家:
1、俄罗斯帝国:
1914年7月30日援助塞国,对奥匈宣战。8月1日被德国宣战。8月6日被奥匈帝国宣战。11月1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9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1917年2月退出。
俄罗斯共和国二月革命后站在协约国一方,继续对同盟国作战,最终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合约 ,标志俄国在1917年11月退出一战。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包括法国殖民地。1914年8月3日德意志帝国对其宣战。8月13日对奥匈帝国宣战。11月5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5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
3、大英帝国:
包括法国殖民地。1914年8月4日对德意志帝国宣战。8月12日对奥匈宣战。11月5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5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