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意大利南部都有哪些世界遗产
出国旅游的人是越来越多,对于资金预算不是很多的朋友,最好的选择就是去意大利走一圈,风景尚佳且费用不高。那么意大利南部都有哪些世界遗产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意大利是目前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总数高达53项。前几期我们已经跟分享了南部的世界遗产,根据上一次的投票结果,大家似乎更希望先开启意大利中部世界遗产之旅。请放慢脚步,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意大利南部。
一、蒙特堡
蒙特堡(Castel del Monte,意为“山上的城堡”)位于普利亚大区的巴里(Bari),是一座八边形的城堡,于1229年到1249年左右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建造。在意大利铸造的一分钱欧元硬历搏察币上,你就能看到蒙特堡。1996年蒙特堡被 UNESCO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王腓特烈二世出生于1194年,死于1250年他的时代距今已有8个世纪,他赋予这座城堡重要的象征意义。城堡具有世俗的寺庙外形,代表了皇权,代表着永垂不朽的愿望。这些象征意义反映在城堡的位置、建筑规划方面数学与天文学上的精准,以及完美的外形上。蒙特堡的构造中到处存在着数字“8”的身影——它是一座八边形的城堡,有8座塔,每层有8个房间。作为中世纪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军事建筑,蒙特堡无疑是古希腊罗马风格、东方伊斯兰风格和北欧西多会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二、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
阿格里真托(Agrigento)是意大利西西里大区阿格里真托省的省会,世界文化遗产“神殿之谷”就坐落于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Valle dei Templi)是一座拥有古希腊神殿遗迹的山丘,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腊神庙群。1997年神殿之谷以“阿格里真托考古区”的名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神殿之谷的遗迹曾经是阿克拉加斯(Akragas)古城,公元前6世纪肢茄由杰拉人(Gelesi)建立,一百年后成为了“人类最漂亮的城市”(品达罗 Pindaro)。公元前406年被迦太基人(Gartaginesi)摧毁,公元前340年由提莫莱昂特(Timoleonte)重建,并又一次达到辉煌,后来随着拜占庭人的到来终于走向衰落。被阿拉伯人占领之后,这座古城于公元9世纪被遗弃,在上面的一座丘陵上形成了新的城区,取名叫杰尔珍特(Gergent)。诺曼人掌权后,改名为迪奥切西(Diocesi)并修建了很多教堂。从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这里大兴土木,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1972年,这座城市改名为阿格里真托。
自公元前6世纪被作为希腊的殖民地以来,阿克里真托便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阿克里真托的至高地位和无尚荣耀也体现在主宰这个古城的壮丽的陶立克式庙宇中。直到今天,古城的大部分还完好地躺在农田或果园的地下。对考古区域进行有选择的发掘,有助于了解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城市,还有助于了解古基督教居民的殡葬仪式。
三、阿马尔菲海岸
也许你们早就听过阿马尔菲海岸的大名,这是意大利最有名、风光最优美的海岸。从索伦托(Sorrento)半岛开始,一直到到萨莱诺省(Salerno)的维耶特利苏玛雷(Vietri sul Mare),这一段海岸,就是阿马尔菲海岸(La Costiera Amalfitana)。
这片地区地区是一个由西西里、阿拉伯与诺曼底建筑风格构成的完美混合体。风景如画的小城镇散落在海岸上(比如:普莱雅诺,波西塔诺),组成了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居民点的博物馆。在半山悬崖的海岸公路上眺望大海,如琉璃一般湛蓝透亮的海面向远方延伸,浪花反射着点点阳光,曲折蜿蜒的山间公路串连起白墙红瓦的民居,近处果园翠色欲滴,远处群山绵延如黛。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马尔菲海岸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称之为“绝美而典型的地中海风光”。
四、阿尔贝罗贝洛的石顶圆屋
Alberobello (阿尔贝罗贝洛,另译作丽树村),位于普里亚大区巴里省,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由“Trullo 特鲁洛”石顶圆屋组成的小镇银灶,所在地区无论是地面上还是地下都受到雨水的严重侵蚀。石灰石岩石是这里和附近地区的主要建筑材料。最早的居民是十五世纪时被当地地主找来帮助他打理地产的。当时的法律规定诸侯不得不经国王同意私自修建城镇和村落。伯爵 Giangirolamo Acquaviva d’Aragona 无视了这项规定。按照惯例,每当过往的巡视者要来的时候,伯爵会下令一夜之间拆掉所有干石房屋,暂时驱赶走所有居民,巡视者刚走,这些干石房屋立刻以拆掉时同样快的速度再次建立起来。
Alberobello 在1797年成为皇家城镇,从此建筑中开始使用灰泥。但是,因为拥有与地中海传统一样悠久的历史,干石房屋并未失宠。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变迁中,城镇沿着 Via della Chiesa 街(今天的 Corso Vittorio Emanuele)轴线扩张,保留了两个完全由 Trulli 构成的“纪念区”,各有上千石顶圆屋。
石顶圆屋(Trullo)是历史悠久的农场建筑,代表 Puglia 普利亚大区一种典型的风格。这种建筑在巴里 Bari,布林迪西 Brindisi 和塔兰多 Taranto 最普遍,在 Alberobello 达到辉煌的顶峰。Trullo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中心圆形空间,盖着所谓的“假”圆顶,在外面看来是圆锥形的屋顶。第二部分是附加的房间,与中心大厅相通,各有专门用途(例如厨房或者寝室)。从外面看,这些部分像是连载中心圆锥上的小突起。
五、巴鲁米尼石堡
人类在撒丁岛居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或称凿石时代)。考古学家在撒丁岛上还发现了击中大约出现于10万年以前最原始的石制品工具。撒丁岛最原始居民自新石器时代即在这里生息。这些先民建筑了一种很特殊的石砌平顶圆锥形巨石城堡,外形像截去上部的圆柱体,称为“努拉吉”(nuraghe,复数为 nuraghi)。这一名称来自当地名称“nurra”,意思是“堆”,也有“穴”的意思。正是这个字的双重含义才最能合适地表示出这种建筑物可能的原始用途:在有顶的房间内堆积石块用以自卫。
有的“努拉吉”高达10米,内分三层,底层贮藏粮食等物,有的底层中央挖有水井,而且有走廊、武器库等。对于这些建筑的用途,至今仍没有确切的定论,很可能是一种多用途的居住防卫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氏族之间发生战斗时非战斗人员(例如妇女和儿童)藏身的地方。对于一个氏族的发展壮大来说,妇女和儿童无疑十分重要。因此,“努拉吉”可能是住宅,又可能是用于防御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也可能是一种信仰性的建筑。这种古建筑群在撒丁岛尚存7000多个,由于时间久远,很多遭到破坏,原来的数量肯定大大高于这一数字。
“努拉吉”是西地中海地区最独特、最重要的文物古迹,是撒丁岛风光中最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古迹,也是这片土地上最神秘、最有资格成为这一岛屿象征的古迹。1997年,UNESCO 将巴鲁米尼的石堡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❷ 角斗是一种古老且遍布于世界各地的运动,在不同
“角斗”的读音为:jué dòu,声母为j、d,韵母为ué、òu,声调为第二声、第四声。
角斗是一种古老且遍布于世界各地的运动,在不同地方的角斗规则不尽相同。通常说的角斗,是指古罗马的角斗;角斗是古罗马的一种野蛮的娱乐。最初起源于意大利西北部古代伊达拉里亚的一种殡葬形式。
(2)意大利殡葬中心在哪里扩展阅读:
角斗场在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的丰功伟绩而建,由8万名犹太俘虏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9万观众。当年角斗场开幕时,猛兽从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生还者极少,异常残忍。
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已残破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这里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轿式马车。
❸ 梵蒂冈国家的详细介绍、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3)意大利殡葬中心在哪里扩展阅读:
1、国名
梵蒂冈城国(英语:Vatican City State;意大利语: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拉丁文: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
2、国旗
梵蒂冈国旗由两个面积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靠旗杆侧为黄色,另一侧则为白色。白色上还绘有教宗的牧徽:两把交叉的圣彼得的钥匙和一顶教宗的三重冕。
黄白两色是耶稣十二宗徒之长圣彼得的两把钥匙的颜色,代表了两种最珍贵的金属:金与银;来自于1808年2月以来教廷卫兵瑞士卫队帽徽的颜色。1825年时教宗良十二世订定这面旗帜。
3、国徽
梵蒂冈国徽即是背衬着红色的教宗保禄六世的皇徽。红色使人联想到它曾是天主教堂中最夺目的色彩。乔万尼·巴蒂斯塔· 莫蒂尼于1963年被选为教宗,即教宗保禄六世。保禄六世的教宗徽章图案包括一顶罗马教宗的三重冠冕和两把交叉的金黄与银白色的钥匙。
教宗的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世俗的皇冠结合产生的。罗马教宗自称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宗又是梵蒂冈的首脑,三重冠代表了 教宗的三种最高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而那两把金黄色与银白色的钥匙,则是基督交给圣彼得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他。同时还附有《马太福音》里的一段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4、国歌
《教皇进行曲》
歌词大意:欢腾的罗马 高贵的罗马 你是伯多禄的圣座 ,他曾血撒罗马 伯多禄,被授予天国的钥匙 教宗,是伯多禄的继承人 教宗,是坚振众信友的导师 教宗,是天主的众仆之仆 捕人的渔夫。
群羊的牧人 联结天堂与人间 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表 是风浪中的避风港,黑暗中的灯塔 和平的守护卫者,众人的卫士 自由的守望者,你充满权威。 教宗,你是屹立不动的磐石 在这磐石上建立了天主的教会。
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表 是风浪中的避风港,黑暗中的灯塔 和平的守护卫者,众人的卫士 自由的守望者,你充满权威 欢腾的罗马 高贵的罗马。
5、建筑
梵蒂冈城面积不大,名胜古迹却十分有名,城内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梵蒂冈城区略呈三角形,东西长1045米,南北宽805米,楼房、花园、庭院和广场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市区着名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梵蒂冈宫、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教廷天文台等。
(1)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广场西面,因建在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的陵墓上而得名。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占地15160平方米,穹隆圆顶高138米,能容纳5万人,大教堂建于公元1626年,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罗克艺术的殿堂,是布拉曼德、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小莎迦洛等着名建筑家、艺术家的共同杰作。
大教堂里保存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有文艺复兴初期着名画家乔托所作的镶嵌画--《小帆》,有米开郎琪罗25岁时的名作《哀叹的圣母》及圣彼得铜像等。
圣彼得大教堂为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及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自1870年以来,重要的宗教仪式几乎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圣彼得大教堂里埋葬着各代教皇的圣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殡葬纪念馆。教堂的建筑、绘画、雕刻、藏品,都称得上是艺术珍品。
(2)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广场同圣彼得大教堂是一组不可分割的建筑艺术整体,是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地方,可容纳50万人。广场长340米,宽240米,有由88根方柱和288根圆柱组成的半椭圆形环绕柱廊,柱端屹立着140尊圣人雕像。正面圆穹及其上边的十字架高达137米。
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建筑石碑的石料是当年专程从埃及运来的。石碑顶端立着一个十字架,底座上卧着4只铜狮,两侧各有一个喷水池。该广场是巴罗克式建筑鼻祖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的,广场建设历时11年。每逢星期日中午12时,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们,聆听站在皇宫窗口的教皇发表晨祷词。
(3)梵蒂冈宫
梵蒂冈宫位于圣彼得广场对面,自14世纪以来一直是历代教皇的定居之处,数百年来已几经改建。梵蒂冈宫内有礼拜堂、大厅、宫室等,是世界天主教的中枢。宫内有举世闻名的西斯廷小教堂,过去一直是教皇私人用的经堂。
西斯廷小教堂素以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着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这些出自于艺术大师之手的绘画,内容取材于《圣经》里的故事,人物逼真,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西斯廷小教堂长40.5米,宽13.3米,高20.7米,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
(4)梵蒂冈博物馆
圣彼得教堂北面的梵蒂冈博物馆,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廷,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三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
其中最着名的西斯丁小教堂是教皇的私用经堂,建于1473-1481年,以藏有米开朗琪罗绘制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两幅壁画而闻名于世。《创世纪》画面为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组成,主要描绘圣经旧约故事。
小教堂祭坛上边《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琪罗参加反梅迪奇统治的起义失败后作的画,花费了6年的时间(1536-1542年)。画面表达了画家对豪强的抗议。此画高20米,宽10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有力和最大型的壁画。每年到小教堂参观这些油画的游客近300万人次。
(5)梵蒂冈图书馆
梵蒂冈图书馆建于1475年,珍藏有6万卷古代手抄本、10万卷原稿书籍、10万张地图和印画以及大量书信、法典等文献,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图书馆。令人惊奇的是,馆内还保存有1612年-1659年制成的“中国地图”手抄本。
(6)梵蒂冈机密档案室
梵蒂冈机密档案室,神秘未知的世界十大禁地之一。据估计,梵蒂冈机密档案室的书架有52英里长(84千米),仅可供参考的目录就有35000卷,里面的文档只可以阅览,但不可以进入档案室。
❹ 意大利那不勒斯最古老公墓有一座4层高建筑坍塌,西方是如何安置棺木的
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公墓。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