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为什么打败德日

意大利为什么打败德日

发布时间:2025-04-26 13:45:24

‘壹’ 一战和二战时期,为何意大利都会成为战胜国

意大利的历史中,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颇具争议。在一战期间,意大利最初是三国同盟的一员,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然而,在战争爆发后,意大利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了加入协约国一方,最终成为战胜国。意大利的这一行为是基于其对战争局势的判断和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二战期间,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与德国和日本结盟。尽管意大利军队的一些行为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意大利在战争中的实际作用并不显着。随着轴心国势力的衰退,意大利再次根据战争局势,选择了投降,从而避免了战争带来的严重破坏。
意大利的这些行为反映了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实用主义。虽然意大利在战争中的某些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但其能够根据战争局势和自身国家利益做出调整,确保国家在战后能够得到重建和发展。这种策略也让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都未受到严重的惩罚,并在战后得到了经济援助。
总结来说,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能成为战胜国,一方面是因为其能够灵活调整立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对战争局势的敏锐洞察和对自身利益的充分考虑。尽管意大利的一些行为可能为人所不齿,但其最终确保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贰’ 为什么意大利是二战战胜国

二战中意大利率先加入轴心国,1935年,它入侵并占领了埃塞俄比亚。
1943年7月9日,英、美、加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的登陆战,成功进入意大利,意大利溃败并投降,是轴心国集团里最先投降的一个。
从战争结果看,意大利是妥妥的战败国。
因此在巴黎和会上受到如下制裁:
意大利禁止法西斯组织活动;武装力量不得超过30万人;意大利放弃阜姆市(割归南斯拉夫),的里雅斯特港成为自由区,置于联合国安理会的监督之下(但1954年西方国家单方面决定由意大利合并该自由区的城区,郊区部分归入南斯拉夫);放弃非洲殖民地;赔款额定为36000万美元。
但是意大利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墨索里尼失败的瞬间将其监禁在阿布鲁奇山大萨索峰顶。之后成立了新的意大利政府。新的意大利政府向同盟国表示,它要加入同盟国,对抗德国,并且向德国宣战。
因此从同盟国成员的角度看,意大利最终是战胜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时,意大利是参加了战斗的战胜国之一。

‘叁’ 意大利为什么在两次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可以看到意大利的身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中途倒戈,投向了协约国一方,虽然被列入了战胜国一方,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扫一片,唯独意大利的军队屡战屡败。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有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抢占北非,几乎是每战必败。意大利为何屡战屡败,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探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关键字: 两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法西斯

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在激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屡战屡败,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因素导致意大利在战争中如此的软弱无力,不堪一击那。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自身的因素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诠释意大利屡战屡败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经济落后,资源匮乏
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的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
20世纪初期的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了,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的财富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此时的意大利国内真正的经济发展区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人口较多,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成了北方的销售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的统治者不仅没有采取措施,还把多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转嫁给劳动人民。社会动荡出现且日益加剧。意大利国内的商业自由资产阶级不仅想把产品从狭隘的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更想从广阔的海外获得原料以发展资本主义,意大利以经济利益为借口,开始了殖民扩张,但是意大利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等。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在没有做好经济准备便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必然会力不从心遭到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巴黎和会上, 英法等不愿加强意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 拒绝履行许诺。在“威尔逊总统的仲裁”会议上(奥兰多语) , 大部分的战利品为英法等攫去, 意大利总共获得10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英国的是250 万, 法国的是100 万。【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近于瘫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雪上加霜。意大利为了摆脱经济上这种被动的情况,早在1937年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l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的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59亿吨;当年的铜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2】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l938年它仅产原油l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3】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己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l940年4月7目.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式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来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4】意大利国内的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上与英、法等国家无法相提并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参加到战争中这是致使意大利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军事因素----装备落后,军队素质低下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国闪电般的军事胜利给了墨索里尼无限的希望,他将二战视为获得权利的良机。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6月10日,墨索里尼不顾美国的多次警告,对英、法宣战。意军32个师向法军发起了进攻,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l 0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5】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教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攻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l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朱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大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武器装备最差的是工兵。当时工兵部从的主要装备是功能落后的老式探照灯.士兵手中拿的就是锹和镐。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也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群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1939年格拉齐亚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6】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7】
三、政治因素----墨索里尼好大喜功,指挥无能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又少谋寡断,墨索里尼的指挥无能是意大利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8】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不足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然而,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被迫宣布停战。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败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了。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他们(德国人)应记住是他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帝国”。【9】
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可是,意军未能达到墨索里尼的预期。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意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国,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请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向墨索里尼传授战略战术。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暴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应意军参加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
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的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四、民众因素----民心士气低落,普遍厌战
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军队的失败是由于“意大利人软弱.不喜欢大胆的行动”.说“他们不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而是外藉奴隶、农奴和混血儿的后代”。实际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意大利民族素质的低下.而是民心和士气的低落.他们早已厌倦了这场战争。正如希腊雅典《芟斯诺斯》报所评论的耶样:“断言意大利军队不擅长打仗是不正确的。他们是往日的战士,但或许是这场战争没有激起他们的热情。“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萨姆纳??韦尔斯。1939年冬曾经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访问罗马。他注意到.在意大利。很少有法西斯首领。一切有影响的力量几乎都反对战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对纳粹德国普遍感到恐惧和仇恨,同时也由于普遍相信.不论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的人为摩擦有多大。很大一部分舆论反对战争.因为他们认识到这场战争甚至铸成大错.不论谁胜谁负.意大利是都将一无所得,并会丧失一切。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宣战后,意大利广大老百姓却深最感到不安。这一夜的罗马市内,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劫难.大街上沉静得异平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面紧闭,委实叫人恐怖。在阿尔巴尼亚前线与希腊军趴作战的意大利部队处境悲惨,意军斗志消沉.士气促落。一个被俘的意大利军官在日记中记录了这种状况。这个军官尽管是法西斯分子,但他在日记中对意大利军事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他抱怨说意军被告知希腊人都是胆小鬼,只有喝了白兰地之后才敢打仗。部队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宣传机器声称意大刹军队正在向南斯拉夫胜利进军.希腊已经发生了革命.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种致命的情绪逐渐地滋生开来:我们不是敌人的对手.抵挡他们是不可能的”。【10】
五、外交因素---外交立场摇摆不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失去了过去的仲裁能力,俄国十月革命使欧洲和世界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体系的对立;由于奥匈帝国的瓦解、德国的战败和俄国的被排斥,传统的欧洲大国均势已无法重建;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首先冲击了传统殖民主义的欧洲老牌帝国;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非欧洲强国的崛起,使列强的争霸更显尖锐和复杂。【11】
世界正在崛起。然而,战胜国列强在与战败国缔结和约时却只是利用自己经过战争仍然存留下来或通过战争而获得的某种优势地位,殚精竭虑地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不去考虑这种结构是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英国带着复杂的均衡考虑,企图维护原有的世界霸权,主宰欧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国又保留一个未被肢解的德国;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而迫切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要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争夺世界领导权;意大利希望确立其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优势地位;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凡尔赛格局中的意大利是一个既想维护现状又欲修正现状的特定力量, 欧洲列强在新的一轮争夺世界霸权与维护霸权的斗争中都希望把它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 意大利在国际舞台上成了一个似乎左右逢源的被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 意大利国力相对薄弱, 属于二等国家, 没有独立的实力去实现其霸权目标, 而只能傍依某一强国集团, 利用列强争霸破坏稳定所带来的裂隙以实现自己的野心。《伦敦条约》允诺了它的全部野心: 取得蒂罗尔和伊斯特利亚以完成“民族统一”, 在亚得里亚海获得主宰地位, 在近东及殖民事务中的强国地位得到承认。【12】但是, 以战胜国身份出席战后分赃会议的意大利, 在巴黎却被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二等角色来对待,《伦敦条约》未获承认。尽管意大利通过《圣日耳曼和约》得到了伊斯特利亚、的里雅斯特、特兰提诺、达尔马提亚沿岸的一些岛屿和南蒂罗尔, 意奥边界也向北移到勃伦纳山口,兑现了意大利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要求, 【13】 但英法并没有满足意大利对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愿望: 在小亚细亚, 意大利一无所获; 在非洲, 没有一块前德国的殖民地委任给意大利统治。【14】 凡尔赛因此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成了“欺骗”的代名词和一种痛苦的回忆, 他们感到意大利获得的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胜利”【15】“意大利赢得了战争, 但却失去了和平。意大利, 尽管有所获, 出现在和会上仍是一个不满意的国家”【16】凡尔赛带给意大利的是一种奇耻大辱般的失落感。
墨索里尼正是利用意大利人的这种失落感, 打着修订主义的旗号, 做着洗雪凡尔赛之耻的许诺攫取政权,凡尔赛体系促成了意大利这种两面性政策选择, 而整个20 年代凡尔赛体系的相对稳定则又决定了意大利无须作什么新的选择。这种特殊的、矛盾性的两面政策一直贯穿在20 年代的意大利外交之中。
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整个世界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剧烈振荡, 凡尔赛和平结构因此而摇摇欲坠。20 年代相对稳定时期潜伏着的民族主义力量又以新的精力复活了, 尤其是德国。德国政府在裁军会议上提出了与其他大国享有平等权利的要求, 重整军备的呼声与日俱增, 随后的希特勒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毁约扩军政策更是让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惶惶不安。相对稳定的凡尔赛格局中, 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二等角色, 不足为列强所注意, 但是动荡的凡尔赛格局却使它成了一个为列强所争取的对象。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就已把意大利作为争取的对象和有用的同盟者。英国认为,“在这个阶段, 意大利似乎不是一个主要威胁”, 比起“德国的纳粹统治来, 还不那么咄咄逼人, 还不那么无孔不入”,【17】 应予争取, 甚至还有一些英国政客看中意大利跟自己一样超脱于法德冲突之上, 称它是“欧洲和平的关键”【18】。法国虽和意大利有矛盾, 20年代两国关系一直互不融洽, 但是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毁约扩军, 也想争取意大利。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舞台上似乎左右逢源。
在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意大利由于本国的实力所限,始终倾向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交手,它最擅长的是仔细选择同盟伙伴以从中渔利。正如意大利外交政策的研究专家保罗??克雷莫纳在1938年所说的:“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从未受抽象的理念所支配,没有哪个地方比他的祖国更广泛地将马基亚维利的警句应用于单纯的政治术。”这种骑墙外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在是被意大利演绎得淋漓尽致了。这种政策也是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最终失败乃至退出战争的重要原因。

‘肆’ 二战德国 和 意大利 是怎么失败的

德国由于战略失误,两线作战,导致兵力分散。加之和苏联开战,基本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日本不配合进攻苏联,还招了美国,也是德国倒霉的原因之一。
意大利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笑柄。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前倒戈。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谁输谁。开始打埃塞俄比亚,就差点没打过。后来在北非、南欧战场上屡战屡败,就更别说对阵英国了,那肯定是必败无疑。毫无战斗力的意大利,帮了盟国大忙,牵制了德国兵力,是二战胜利的功臣之一……

‘伍’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事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什么打输了

我具体说下德国吧,德国在二战时的优势1.早于所有国家的秘密军备扩充,后来才被其它国家看到德国的军事意图,苏联开始和德国签订的合约也是拖延德国入侵苏联的时间扩充军备2.军备现代化意识,新的作战理念,当时德国已经将装甲部队重新编制,而法国等其他国家还是认为装甲部队应该辅助步兵,应该将大量的坦克分到不同的步兵师中,大大影响了攻击效率,德国攻打法国希特勒主张绕过马奇诺防线通过装甲师长途跋涉绕过山脉进攻色当,遭到几乎所有将领反对,但是希特勒依然坚持,德军果然一举成功3.二战前期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给了德国大量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了克虏伯军事工厂,因而德军的装备强于其他国家4.不得不承认,日耳曼民族确实优秀。德国失败的原因:1.希特勒的不断越权指挥,导致将领之间不和,而希特勒在后期根本不能做出精确的判断导致德国一步步溃败2.希特勒高估了德军的军事实力低估了苏联的工业实力,他本以为在冬季来临之前消灭苏联,因而根本没有给德军准备冬天的物质,以至于德军在冬天还穿夏天的衣服,而那年的冬天有提前来了两个月。3.其实前期德军是高歌猛进的,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战线太长,后勤根本跟不上,而且苏联的铁轨和德国的铁轨不在同一尺寸,运输十分困难4.对莫斯科围而不打,改打斯大林格勒,从而导致了装甲师大量部队两地来回跑浪费了消灭苏联的最佳时机

‘陆’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会战败

以轴心国最终战败而结束,把意大利划入的轴心国,所以他是战败国了。

其实也可以理解,意大利在二战后期参与对德战争,是被盟军胁迫和无偿征用的,意大利就是以战败国的地位被盟军领导着去对德作战。

ps:
教科书中没写意大利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而在某些关于二战的书中写是战胜国,但是在国内最权威的现代史中说他是战败国。
意大利与日本一样,被定义为后起的工业国家,一战当中意大利政府曾经抛弃与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转而倒向英法一边,从而获得了一战战胜国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中,意大利并没有像英、法、美一样捞到什么好处,甚至于还不如仅仅在青岛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接收了其在中国的特权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殖民地,还分了几艘德国大洋舰队的战列舰,而且在之后的海军谈判中赚够了砝码,一跃成为与意大利、法国并立而仅次于英美的二等海权国家。而意大利却连德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分到!相比于战争对意大利带来的创伤,这点点收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乎,意大利国内经济开始倒退,政局变得不稳,新的思潮开始泛滥……政府无法控制局势……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上台了,意大利成为了第一个独裁集权的法西斯国家。然而,法西斯并没有能够救意大利,从1922年到1931年,意大利的经济局势仍然不断恶化,失业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时,意大利对外的侵略扩张形势也不容乐观。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因为法西斯的独裁和穷兵黩武而有什么大的进步。士气低落内部腐败的意大利军队很快在以后的战争中尝到了苦头……
当时,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下面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加入了盟国,那么德国要派一个师打败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那么德国要派四个师监视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那么德国要派八个师保护意大利; 结果,有人说:打败意大利以后,德国还是要派人来监视和保护意大利,我宁愿意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尔在非洲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率领军队去解救意大利人,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导,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还有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还有北非战争前期,一个意大利要塞在英军打了几梭子子弹后就打了白旗,意军指挥官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我们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这时要塞里他的身边堆满了意大利制造的军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北非战役,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时候,意大利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2,3分钟,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当英国人问及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惨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这可能是意大利防空部队在二战中战果最辉煌的一仗了,可与美军猎杀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尔博是二战中被误伤的军人中最高军衔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

‘柒’ 一战时期和二战时期,意大利为什么都是战胜国呢

因为意大利懂得适时而退,保存自己的实力。

而在二战中意大利依然扮演侵略者的形象,他身边站的还是曾经他背叛过的德国,外加一个日本。在意大利已经十分肯定他们的下场会惨败的局势下,他再一次投降了,虽然受到了不小的惩罚,但是好歹保住了自己国家的话语权。

‘捌’ 意大利在二战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意大利在二战中为分散德军兵力,消耗德国资源,影响德国战略部署以及加快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我不否认二战中的意大利有勇敢的士兵,他们也拥有优秀的军队(和平均水平比较),但是总的来说,意军的装备太差,军官的水平相当低,在战略思想和战术方面也存在太多问题(如对航空母舰的认识上),本国的战时经济组织也是相当糟糕(虽然和资源缺乏有一定关系),最重要的是,意大利人对这场战争缺乏战斗意志,可以说是半被迫地加入战争,再加上那一条条一项项的缺陷,还有“领袖”的瞎指挥。意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人操鱼雷部队和一部分空军部队,个别意军陆军部队也是很顽强的,不过可惜的是太少了
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人的表现实在不符合一个大国的形象:一战兵败波河,差点让奥匈揍趴下;打落后的埃塞俄比亚,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二战对已经被希特勒击溃的法国,损兵折将;优势海军避战地中海,被歼于托兰塔;东非十万大军被不足万余英国人全歼;北非以5敌1,却全线崩溃;远征弱小的希腊,却丧师辱国。
希特勒这样评价意大利人:我用5个师就可以征服意大利。
近现代意大利人为何这么没有战斗力?,难道这是一个被文明过度软化的民族?也许可以从意大利防守反击的足球风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有人说意大利不可忽视,有人说意大利就是拖轴心国的后腿。

‘玖’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从头输到尾

意大利二战中,军队士气低落,装备与欧洲强国差距相当的大,北非战场上惨败,不得不求助德国,而且也是最早投降的法西斯国家。在整个二战中,意军表现的相当糟糕也是同样的事实。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意军的装备十分低劣,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意军陆军的重武器尤其差劲,包括坦克火炮等等,其实在意军中,不乏勇敢的士兵和军官,但是低劣的武器使他们的勇敢都变得毫无意义了。即使在海空军中,也有同样的问题。

此外意军很大的问题就是训练不足,由于墨索里尼的大规模扩军计划,很多部队接受的训练都很差,而且为了造出更多师的番号,“领袖”还把一个师编制中的三个步兵团改为两个(这样可以多组成一些新师),后来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就用黑衫军来弥补,而这些部队的作战能力大都更差一些。

还有就是意大利高级军官的问题,在大战中,除了少数意军高级军官外,大多数意军军官都是平庸之辈,意大利人对于这场战争始终并不是那么热心的,至少相当数量的普通人是如此。
意大利人没有很强的战争意识,大部分士兵根本不想参加战争,相反德国和日本的士兵作战勇猛,相比之下的意大利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其实很大原因是国内舆论宣传不足,导致国内几乎没有战争意识。一只根本不想打仗的部队,就算装备再好,一样会失败。

与意大利为什么打败德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人污染了哪些环境 浏览:498
印尼转机是什么意思 浏览:841
负利率中国怎么处理 浏览:462
伊朗人长胡子怎么戴口罩 浏览:61
华歌尔印尼哪里有 浏览:338
越南战争电视剧为什么少 浏览:283
伊朗女人为什么鼻子大 浏览:819
中国外汇银行有哪些 浏览:326
英国考英语一级多少分 浏览:279
大中国龙兰花长花苞怎么养护 浏览:493
康师傅源于中国天津哪里 浏览:200
意大利什么特点 浏览:173
印尼西亚信奉什么教 浏览:135
印度国家的总统专车是什么车 浏览:719
英国茗功放怎么用手机app控制 浏览:453
伊朗要买什么武器 浏览:555
出国印尼打工怎么样 浏览:109
诺基亚在印度采用了什么营销手段 浏览:675
该去英国旅游了怎么办 浏览:225
英国吹的风是什么 浏览: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