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门尼德和苏格拉底,他们两个人有什么关系
巴门尼德(希腊语 ∏αρμενίδης 或 Ἐλεάτης 英语Parmenides of Elea,约公元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以后)是一位诞生在爱利亚(南部意大利沿岸的希腊城市)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巴门尼德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前5世纪中叶以后,鼎盛期约当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他受克塞诺芬尼关于神是不动的的“ 一 ”的理论影响,依靠抽象形象,从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着有哲学诗《论自然》。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在年青的时候(约当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和巴门尼德会过一次面, 当时巴门尼德已经是一个老人了,并且从他那裏学到好些东西。无论这次会见是否历史事实,我们至少可以推断柏拉图自己受过巴门尼德学说的影响,这是从其他方面显然可以看出来的。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哲学家们,要比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们更倾向于神秘主义和宗教。大体说来,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们的倾向是科学的、怀疑的。但是数学,在毕达哥拉斯的影响之下,则在大希腊要比在伊奥尼亚兴盛得多;然而那个时代的数学是和神秘主义混淆在一片的。巴门尼德受过毕达哥拉斯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达到什么程度便全属揣测了。巴门尼德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并且包括黑格尔本人在内。人们常常说他曾创造了逻辑,但他真正创造的却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
‘贰’ 存在与存在者的概念是谁先提出的
巴门尼德第一个提出了关于存在的学说和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学说。
与米利都学派基本同期的还有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塞诺芬尼,而学派的重要奠基者则是他的学生巴门尼德。巴门尼德出生在爱利亚本地一个富裕且受人尊敬的家族里,他的鼎盛年在第69届奥林匹亚赛会期间(公元前504―500年)。巴门尼德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为城邦的法制改革作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在爱利亚受到同胞的高度尊敬。他学问渊博,仪表非凡,品德高尚,当时“一种巴门尼德式的生活”被用来代表一种道德的生活。着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巴门尼德篇》描写过巴门尼德在雅典与苏格拉底进行的对话。
他的哲学着作《论自然》是用散文诗体写成的,用神话的形式说他在年轻时乘坐女神的马车上了天,太阳神告诉了他一切真理。他也常把他的哲学学说诉诸诗歌。他的着作现已失传,仅留下一些残篇。
巴门尼德第一个提出了关于存在的学说和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学说。
巴门尼德认为有3种关于存在的哲学主张。一种认为: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必然存在。而巴门尼德认为,既然是不存在,就没有办法认识,也就不能把它说出来,因而这纯粹是一种无稽之谈。另一种认为,存在者与非存在者既同一又不同一,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向,这是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而这种观点被他称作“两头彷徨的”、“无判断力的群氓的见解”。他自己的主张是:“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而非存在者则不可能存在。”
那么,这个存在者有哪些特性呢?他认为,存在者是不生不灭的,因为如果它是被产生出来的,那么它要么从存在者产生,而这就等于还是没有产生;要么从非存在者产生,可是无中不能生有。存在者还是完整的,因为它不可分割。因为如果可以分割,必定有空隙。而空隙要么是存在者,那就还是不可分;要么空隙是非存在者,可非存在者是不存在的。既然它不可分,那么它内部和外部都没有异于自己的东西,它就只能是自身和自身同一,是唯一的。由于它在时间上是不生不灭的,在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它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也就是不能运动和变化的,既没有性质的变化,也没有位置的移动。而且他进一步主张,整个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存在,即“存在者”;而人们感觉到的变化着的万事万物并不是真实的东西而只是幻象。
巴门尼德认为认识存在者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人们所习惯的意见之路,即“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的感觉的道路;另一条是他自己的凭借理智认识到世界是一个不动不变的统一体“存在者”的真理之路。因此,在巴门尼德看来,可能的存在者和可能的思维和认识是同一的,这就是他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总体来说,巴门尼德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否定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否定了运动。但他对存在的深度思考,使哲学由以前侧重于研究世界本原和派生物的关系转向侧重于研究世界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这大大提升了人类思维的高度;他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存在与非存在、一与多、动与静、运动的连续性与中断性、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等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对于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黑格尔曾称其为真正的哲学史的开端。
‘叁’ 又称二分说,爱利亚学派芝诺四大着名悖论之一 证明运动是不可能的。 其主要思路是:假设一个存在物经过空
如果你学过微积分,S代表位移,T代表时间,假设V=S/T是定值,经过无穷小的地方,就代表dS,就等于V X dT,也就是说假设速度不变,那么经过的时间也是无穷小。
题目的思路错误就是只提出了位移无限分,但是隐藏了时间量。但是只要说到运动就不能不提时间,题目等于是变相的让时间停止,在这个前提讨论运动那是没有意义的。
‘肆’ 什么是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因意大利南部城市爱利亚而得名,流行于公元前6至5世纪之际。这一派别的中心思想是:世界本原是不变的一。这与主张本原是单一、但却是变化的伊奥尼亚派,以及主张本原是不变、但却是众多的毕达哥拉斯派,都不相同。
‘伍’ 爱利亚学派的简介
爱利亚学派(Eleatic School)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一般认为,爱利亚学派有四位代表人物。克塞诺芬尼是他们的先驱,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芝诺和麦里梭则起着捍卫、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理论的作用。该学派前后延续了1个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克塞诺芬尼提出“神”是不动的“一”,巴门尼德则由此概括出“存在”是不动的“一”,认为具体的事物是虚伪的,唯有抽象的“存在”才是真实的。芝诺提出一系列论证来维护巴门尼德的观点。麦里梭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认为“存在”是无限的和不能创造的。
‘陆’ 爱利亚学派的产生背景
爱利亚学派是后人以他们活动的中心地点——南意大利的爱利亚(Elea)城邦命名的。但是它并不像以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依靠宗教教义和仪式结成一个牢固的盟会,也不像后来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和研究场所。爱利亚学派象米利都学派一样,并没有一个有形的组统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一致方向的哲学思想,而被人们称为一个学派的。在他们之中,巴门尼德和芝诺有师承关系。同时巴门尼德是克塞诺芬尼晚年所收的学生,在思想上起了对其先导作用;麦里梭一生主要生活在伊奥尼亚地区的萨摩斯岛。然而这个学派传播的地区却相当广泛,除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外,在希腊本土(例如雅典)和东方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都有传播和影响;在时间上延续了一百年左右。因此,爱利亚学派决不仅是爱利亚一个城市的产物,它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小亚的希腊城邦先后受到吕底亚和波斯的控制,一些希腊人移居意大利南部,文化中心也随之转移。西部希腊(大希腊)与希腊本土相比,工商业相对薄弱,贵族政治占主导,宗教势力影响也较深。
‘柒’ 关于古希腊哲学派别
已有的回答有点乱.按时间顺序,主要有:
米利都派(亦称伊奥尼亚学派,主要是三位: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
毕达哥拉斯派(亦称意大利学派,毕达哥拉斯是其象征)
爱利亚派(主要是巴门尼德)
原子论(主要是德谟克利特)
柏拉图派(亦称学园派)
亚里士多德派(亦称逍遥学派)
怀疑派
伊壁鸠鲁派
斯多葛派
新柏拉图派
不以派称但影响重大的:
赫拉克利特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戈拉
苏格拉底
至于智者,根本不是什么派,至多是一种潮流或运动,就象启蒙运动一样,其中的人并不能称为启蒙派.最着名的智者有两位: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他们在哲学上影响重大.
‘捌’ 爱利亚学派的世界本源为一的观点合理吗
爱利亚学派(Eleatic School)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这一派别的中心思想是: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这与主张本原是单一,但却是变化的伊奥尼亚学派和主张本原是不变,但却是众多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同。
‘玖’ 梁遇春被称为"中国的伊里亚"出处在哪里
梁遇春是我国着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着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梁遇春倾心于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深受其影响,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兰姆影响最大的笔名)。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词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
1935年4月,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论及此话
‘拾’ 巴门尼德的一生有哪些经历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哲学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年。出身于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的一个富有的家庭,据说曾为爱利亚城邦立过法,到过毕达哥拉学派的活动中心克罗顿,晚年游历过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