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对越南的挑衅是如何回应的
不会开战,对于南海等国土争端问题,个人认为,应坚持“不弃、不战、不妥协”原则,方可真正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㈡ 中越边界问题最后怎么解决的
还没有解决,陆海都还在谈判之中。
㈢ 中国和越南岛屿之争怎么解决.
如果能够拖越南进入军备竞赛 就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解决越南问题 但是 其实中国对于南海目前是不存在于所谓的岛屿之争的 越南等国家无非是想借南海危机来化解国内政治经济矛盾 这一点中国领导层应该也是看的非常清楚
再从经济角度出发 就算倾越南全国之力 对于南海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 越南海岸线全长3260多公里 相当于中国海岸线全长的近1/5 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中国的1/10 这无疑让其毫无能力保护自己的海岸线 更不用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岸防
再说军事力量 越南国内无大吨位现代军舰和3代战机的制造维修能力(他们的苏30MK2需要回海参崴维修) 导弹等更不用提 所以从实战角度来看 二炮和空军就有能力全歼越南海、空军 DF21 和 飞豹 即可作为高低搭配的方式 覆盖越南全境(参考海航演习轰炸曾母暗沙)
所以最后我想说 对于中国 西沙 南沙 就是几个岛 而对于越南来说这就是命 中国目前备战目标根本就不是越南这类临近国家 所以岛屿之争最后如真要到靠硬实力说话的时候 越南必会从大局出发考虑的 无非是选择共同开发 俯首称臣而已
㈣ 防疫导致越南海阳省农产品滞销,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针对这个问题,越南当地的很多市民都会在路边抢购蔬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很多菜农渡过难关,可以说他们在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候还是非常团结的,通过这样的一个自己自足的方式来促进销售。
新冠疫情从2020年左右开始就已经进入到了全球防疫阶段,在经过了一年左右的防疫斗争之后,虽然说我们国内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很多行业和生产都已经逐步恢复,但是对于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而言,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依然非常严峻,同时他们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时候,也面临着经济受阻的压力,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很多行业的人都没有办法维持正常的生产,这也给了当地的经济非常大的压力。
这个新闻是怎么回事?
这个新闻讲的是越南海阳省的一个事情,这个地方有很多菜农因为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而导致农产品滞销。我们都知道农产品是有一定时效性的,如果农产品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出去,那么很有可能会给当地的菜农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很多菜农都会把自己家的农产品摆到路边,很多市民也会争先恐后抢购这些农产品,因为这些农产品的价格都变得非常便宜,同时市民也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缓解新冠疫情给菜农带来的损失。
㈤ 美越战争后越南是怎样解决温饱问题的
越南当时相当困难,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给它的农业生产遭到了重创,多亏了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给了越南有力的援助,才使它得以解决温饱问题。
㈥ 中越如何和好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或越中边界战争,国际上将其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是指于1979年2~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还击作战[1]。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中国采取自卫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宣布撤出越南。中国边防部队撤出越南之后,双方都宣布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20世纪80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20世纪90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2]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9月17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52个英雄模范单位、79名解放军指战员和12名民兵以荣誉称号。[3]
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1979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公路、铁路、矿山。[2]
㈦ 谁能说说怎么处理越南和中国的海陆边界问题,才是最好方案
南海问题就是海洋实际控制力的典型问题,中国队南海诸岛握有主权,但是某些岛屿确实离越南较近。但美国队夏威夷,关岛等诸多离本土很远的岛屿都有实际控制力,就因为美国有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这是中国目前比较缺乏的地方。中国的海军发展战略是已近海防御为主,比较经济,而且符合国际上和平崛起的思想。但是缺点就是没有航母,战斗机的航行极限刚刚才能够上南海边界,也就是说转一圈就要回来,无法实现有效控制。所以当中国的航母编队组建起来后,南海问题也就会相应的缓解。
㈧ 关于越南的问题。
越南曾称"安南""西贡",后被中国改名为"越南"
清末,法国入侵中国,在越南登陆,当时中国是越南的保护国,史称"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又称清法战争,是发生于1884年到1885年间清朝中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
除了主战场的中越国境外,法军也攻打基隆、淡水,封锁台湾海峡,并占领澎湖
中法战争
Zhong-Fa Zhanzheng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
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
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
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侵略越南与觊觎中国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19世纪
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
部(南圻,西方人称为交□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接着就由西贡出发探
测沿湄公河通往中国的航路,在发现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不适于航行后,即转向越南北部(北
圻,西方人称为东京),企图利用红河作为入侵中国云南的通道。1873年11月(同治十二
年十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
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今老街)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
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国,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15日, 越
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在西贡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即第二次《西贡条约》,
越南向法国开放红河,并给予法国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种权益。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
清政府,通告该约内容,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
的影响。 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 法国画家笔下的黑旗
军士兵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支那海军司令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
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河内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
又攻占产煤基地鸿基和军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清政府鉴于形
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5月19
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
名士兵被击毙。法军被迫退回河内。法国利用李维业之死,竭力煽动全面的侵越战争,除增
援陆军外,成立北越舰队,调兵遣将,积极部署。8月间,法军一面在北越加紧攻击黑旗军,
一面以军舰进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顺化。8月25日,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
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侵略者为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及早达到据越南而侵入中国
西南的目的,开始以全力来对付中国。中法之间正面冲突的危机日益逼近。 中法两国的
直接对峙 越南向法国屈服的《顺化条约》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唯一障碍,法
国决定消除这一障碍,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
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 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9
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中立区的办法
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商端口,
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
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
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
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
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
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
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战
争的爆发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
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
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
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
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
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
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
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黑旗军镇守北宁图 清
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
□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
大权操在醇亲王奕□(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
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
容是:①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
对越南的保护权;②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
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③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
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④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
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
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
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 法军突然到谅山
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
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
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
“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借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
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
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
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 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
到中国东南沿海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
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
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法国将它
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
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
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
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
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
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
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
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自
此战火延至中国本土,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
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
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
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
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
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
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
勇还击,孤拔的座舰也被击中,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 中法战争中
广西镇南关清军布防图 镇南关大捷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
烈进行。1884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
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
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
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
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
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
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
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
茹费理内阁倒台。(见彩图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布防图 1884年3月,镇南关大捷使清朝军
队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 中法双方议和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
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
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
“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
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
和约。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
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
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
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
颁发了停战诏令。 中法战争图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
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6月9日,
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
十款,主要内容是: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
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
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③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④此约签
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⑤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
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
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
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
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