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越北部湾是怎么划界的
中越划定北部湾边界海域争议只剩南海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决定。此前,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五次会议于6月15日通过决议,批准了该协定。至此,《北部湾划界协定》在中越两国均完成法律程序,具有了法律效力。
北部湾(越南称东京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海湾,为中越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的海上通道,油气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也是着名渔场。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北部湾没有划界,两国渔民不分彼此在北部湾共同劳动。但70年代后期,中越关系恶化,由于中国渔民的捕捞装备较好,越南明显处于下风,于是越方开始采取控制措施,有时甚至开枪射击、武装没收中国渔船。90年代以后,中越关系好转,但双方渔民纠纷仍然不断,越南屡次没收中国渔船。
1974年,中越两国开始就北部湾划界举行谈判,特别是两国关系正常化、1999年两国签署陆地边界条约后,这项谈判进程加快。2000年12月25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该协定除序言和约尾外,共有11条,其中第一条确认了双方划分北部湾的法律根据,并明确了本协定的划界范围;第二条至第五条确定了以21个界点划定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协议还明确了对跨界油气资源和其他矿藏进行开发,以及对生物资源养护利用等事项的合作原则。现在,两国立法机构先后批准了这一协定,标志着中越在北部湾的海上边界已然划定。
划界与渔业问题关系密切
渔业纠纷是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重要争端,因而除划界外,渔业安排也是北部湾边界谈判的重要内容。两国对划界和渔业问题采取捆绑解决的方式,以寻求双方利益的妥协点,因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与《北部湾划界协定》同时签署。《北部湾划界协定》生效后,《渔业合作协定》生效的条件已趋成熟。
这些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越两国边界的稳定和北部湾地区的长治久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越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但大量渔船要从传统作业渔场撤出,仍将对我国琼桂粤三省区渔业生产带来影响。过去广东有6000多艘渔船在北部湾西面海域作业,现在则要退回北部湾东部海域作业;海南省59%的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作业,根据《渔业合作协定》,海南省计划从2003年起每年淘汰570艘渔船,转业渔民1.2万人,2002年至2006年将淘汰报废2471艘渔船。为应对这种变化,国家已制定渔民转产计划,拨专款资助部分渔民上岸转业。
海上磋商机制继续运行
中越间的划界问题包括陆地、北部湾和南海三部分。中越陆地边界谈判历时22年,于1999年12月30日正式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至2003年底,勘界立碑进程已过半,双方力争今年确定另一半碑位。
迄今为止,中越间的领土、海域争议只剩下南海问题。中越已于1995年成立海上问题专家小组,就南沙群岛争议问题进行谈判。海上问题磋商机制现在继续运行。该机制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力求通过和平谈判,找到正确和长久的解决方法。
北部湾划好界后的坐标1-9为领海分界线第1界点北纬21度28分12.5秒,东经108度06分04.3秒;第2界点北纬21度28分01.7秒,东经108度06分01.6秒;第3界点北纬21度27分50.1秒,东经108度05分57.7秒;第4界点北纬21度27分39.5秒,东经108度05分51.5秒;第5界点北纬21度27分28.2秒,东经108度05分39.9秒;第6界点北纬21度27分23.1秒,东经108度05分38.8秒;第7界点北纬21度27分08.2秒,东经108度05分43.7秒;第8界点北纬21度16分32秒,东经108度08分05秒;第9界点北纬21度12分35秒,东经108度12分31秒;
以下为经济区分界线:
第10界点北纬20度24分05秒,东经108度22分45秒;第11界点北纬19度39分33秒,东经107度55分47秒;第12界点北纬19度39分33秒,东经107度31分40秒;第13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21分00秒;第14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12分43秒;第15界点北纬19度16分04秒,东经107度11分23秒;第16界点北纬19度12分55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第17界点北纬18度42分52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第18界点北纬18度13分49秒,东经107度34分00秒;第19界点北纬18度07分08秒,东经107度37分34秒;第20界点北纬18度04分13秒,东经107度39分09秒;第21界点北纬17度47分00秒,东经107度58分00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决定
(2004年6月25日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部长唐家璇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巩固和发展中越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和促进北部湾的稳定和发展,在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和公平合理地解决划分北部湾问题的精神,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一、缔约双方根据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认的国际法各项原则和国际实践,在充分考虑北部湾所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确定了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
二、在本协定中,“北部湾”系指北面为中国和越南两国陆地领土海岸、东面为中国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海岸、西面为越南大陆海岸所环抱的半封闭海湾,其南部界限是自地理坐标为北纬18度30分19秒、东经108度41分17秒的中国海南岛莺歌嘴最外缘突出点经越南昏果岛至越南海岸上地理坐标为北纬16度57分40秒、东经107度08分42秒的一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缔约双方确定,上述区域构成本协定的划界范围。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由以下21个界点以直线顺次连接确定,其地理坐标如下:
第1界点北纬21度28分12.5秒,东经108度06分04.3秒;
第2界点北纬21度28分01.7秒,东经108度06分01.6秒;
第3界点北纬21度27分50.1秒,东经108度05分57.7秒;
第4界点北纬21度27分39.5秒,东经108度05分51.5秒;
第5界点北纬21度27分28.2秒,东经108度05分39.9秒;
第6界点北纬21度27分23.1秒,东经108度05分38.8秒;
第7界点北纬21度27分08.2秒,东经108度05分43.7秒;
第8界点北纬21度16分32秒,东经108度08分05秒;
第9界点北纬21度12分35秒,东经108度12分31秒;
第10界点北纬20度24分05秒,东经108度22分45秒;
第11界点北纬19度57分33秒,东经107度55分47秒;
第12界点北纬19度39分33秒,东经107度31分40秒;
第13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21分00秒;
第14界点北纬19度25分26秒,东经107度12分43秒;
第15界点北纬19度16分04秒,东经107度11分23秒;
第16界点北纬19度12分55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
第17界点北纬18度42分52秒,东经107度09分34秒;
第18界点北纬18度13分49秒,东经107度34分00秒;
第19界点北纬18度07分08秒,东经107度37分34秒;
第20界点北纬18度04分13秒,东经107度39分09秒;
第21界点北纬17度47分00秒,东经107度58分00秒。
第三条
一、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9界点的分界线是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分界线。
二、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两国领海分界线沿垂直方向划分两国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三、除非缔约双方另有协议,任何地形变化不改变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7界点的两国领海分界线。
第四条
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9界点至第21界点的分界线是两国在北部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分界线。
第五条
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7界点的两国领海分界线用黑线标绘在缔约双方于二○○○年共同测制的比例尺为一万分之一的北仑河口专题地图上,第7界点至第21界点的两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用黑线标绘在由缔约双方于二○○○年共同测制的比例尺为五十万分之一的北部湾全图上。上述分界线均为大地线。
上述北仑河口专题地图和北部湾全图为本协定的附图。上述地图采用ITRF-96坐标系。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各界点的地理坐标均系从上述地图上量取。本协定所规定的分界线标绘在本协定附图上,仅用于说明的目的。
第六条
缔约双方应相互尊重按照本协定所确定的两国各自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第七条
如果任何石油、天然气单一地质构造或其他矿藏跨越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分界线,缔约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就该构造或矿藏的最有效开发以及公平分享开发收益达成协议。
第八条
缔约双方同意就北部湾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两国在北部湾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和利用的有关合作事项进行协商。
第九条
两国根据本协定对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的划定对缔约各方有关海洋法方面国际法规则的立场不造成任何影响或妨害。
第十条
缔约双方对本协定的解释或适用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予以解决。
第十一条
本协定须经缔约双方批准,并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批准书在河内互换。
本协定于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越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全权代表全权代表
唐家璇阮怡年
(签字)(签字)相关文件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决定
⑵ 越南是什么时候从中国领土独立出去的
现在的越南北部在秦朝以后都是中央王朝直属的一块王土。从秦朝进军西南夷以来,在广西置象郡(一说象郡在越南中部)开始,西汉、东汉、东吴、西晋、东晋、刘宋、齐、梁、陈、隋时期,北部一直是中央王朝的交趾郡,当然南朝时对于交趾还有西分。像南朝最弱的陈朝,越南北部分为宁海郡和九真郡,领有黄州、交州、兴州爱州和德州,最南到横山,翻过横山就是林邑(越南南部的一个国家)!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唐朝初期越南北部属于岭南道,中期时在交州置安南都护府,后期抵抗南诏对于越南北部的侵略,置安南经略使。朱温建立后梁后,唐朝灭亡,中原王朝彻底陷入军阀割据的状态!安南(越南北部)割据着若干使君豪强,其中强者受后梁、后唐中原政权的册封,实则割据一方。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到了后晋时期,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权!吴权历史上被称为前吴王。早年是安南豪强杨廷艺的牙将,后娶杨廷艺的女儿为妻,当了杨廷艺的女婿。而杨廷艺后来被矫公羡所杀,吴权便在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自爱州举兵讨伐矫公羡,矫公羡赂求南汉支援。南汉派万王刘洪操为静海节度使,发兵救矫公羡。刘洪操的南汉援军未到交州时,吴权大军已攻下人罗城杀了矫公羡。939年初,吴权与南汉军在白藤汀大战,击败了南汉援军,并将刘洪操杀死。此后吴权称王,并戈官职、制朝仪、定服色,开始整顿朝政。吴权随未统一安南,但已是安南最强割据政权,各使君随受册封,但实依然割据。晋出帝开运元年(944 年)吴权过世,吴权死后,安南开始混乱。 吴权有两个儿子吴昌岌和吴昌文,吴权曾立杨廷艺之女杨氏为后,并将共子吴昌岌委托与杨后之弟杨三哥辅佐。而杨三哥自封杨平王(945--950年),公开夺权,吴昌岌出逃,杨遣兵追捕,未果。遂收岌之弟吴昌文为养子。950年,吴昌文在一次平乱途中,反击杨,克之,擒获杨。吴昌文自称南晋王,遣使迎其兄昌岌共治安南,昌岌称天策王,兄弟同时称王,史称后吴。后吴朝不久,天策王欲独揽大权,二人不和,而且各地使君仍不肯臣服。有华间洞(城)人丁部领,负茄山险,固守本土,对后吴王不修臣职。二王欲讨伐丁,丁惧,遣子为贡!二王挟其子伐丁,无果。随后,天策王荒淫无道,很不得人心,而南晋王不愿参与政事。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天策王过世。南晋王遣使到南汉要求册封,南汉刘怅命南晋王为安南静海节度使,仍为中国地方封建割据政权。宋太祖乾德三年(96年),南晋王在率师平定太平、唐阮二村之乱时,不幸为伏弩所中而亡。之后,天策王之子吴昌炽即位,但是国势在连年征战后已和脆弱。王权有名无实,各使君不一肯从命。安南从此陷入“十二使君之乱”!丁部领在数年的混战之后,于968年称帝,国号大瞿越,自称大胜明皇帝,定都华闾(今嘉远),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王朝--丁朝。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当时的中原北宋王朝立国不久,开宝三年(970), 大将潘美率十州兵攻南汉。9月,围攻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得知南汉的援军将要到来,就佯退20里,在南乡(今贺县南信都)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后攻克贺州。随后开始攻打韶州(今广东韶关),以强弓劲弩大破南汉军象阵,击败其主力10余万,攻克韶州。次年二月,开始进攻南汉都城广州城,与南汉军6万对峙于广州城北马迳,派奇军趁夜火攻其营,俘斩万计,随后攻克广州灭了南汉。宋军攻灭南汉之后,潘美曾主张乘势南下一举收服安南,可惜被赵匡胤却另有打算,莫名其妙的放过了收复安南的大好时机!当时安南正是吴朝末期,衰弱不堪,“十二使君之乱”更是闹得天昏地暗,本是一举收复安南的大好时机。痛哉!惜哉!
⑶ 越南地理分为三大地区是什么历史原因导致的
越南地理上犹如一条横卧在中南半岛的小龙,全国分为三个地区,越南人称之为“三圻”。不过越南这种地理划分在两百年前的阮朝才形成,形成了越南三种各有不同的文化。
昔日的南圻西贡,今日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总之,越南经过千年的发展,在阮朝奠定了如今越南地理版图,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越南也最终形成今日的三圻之地的地理格局。
⑷ 越南是如何从中国独立出去的
越南概况
越南地处亚州东南部,中南半岛东部。面积近33万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1600公里,海岸线长3200多公里,东西最窄处仅为50公里,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之一。
丁朝的建立标志着越南的正式独立
968年(南汉大宝十一年,北宋乾德六年),由于南汉王朝岌岌可危,丁部领自称“大胜明皇帝”,仿照中国盖宫殿,制朝仪,置百官,立社稷,建国立号,号称“大瞿越”。越南从此摆脱中国的封建统治,建立起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上的开国朝代丁朝。
两次宋越战争
丁朝建立以后迅速向统一中原的宋朝请封。宋太祖采取睦邻政策,接受了丁部领的请求,封丁部领为检校太尉、越南郡王。公元980年,丁朝权臣黎桓篡位,将丁漩及太后逐出皇宫,加以软禁。消息传到北宋,宋太宗大怒,派孙全兴率陆路兵马,刘澄率水路兵马进攻越南,打算惩罚黎桓,但是最终失败,越南独立地位得到加强;
公元1075年(越南太宁四年,北宋熙宁八年)11月至1076年(越南太宁五年、北宋熙宁九年)12月之间,越南李朝与北宋再次爆发战争。原因是越南李朝认为北宋迟早会再次进攻越南,因而主动出击进攻。由大将李常杰领兵,攻破中国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在邕州一役中,知州苏缄奋力抵抗,城破后自焚而死。而李军则大行杀戮,在钦、廉、邕三州屠杀数十万人,并俘掳民众而回。随后宋朝反击,击败越南军队,并击杀越主将红真太子。李朝仁宗求和,同时归还所掳宋朝军民。而宋朝亦因伤亡过大而没有继续扩大战争。
中央王朝放弃越南
放弃第一次重新统一越南的机会
第二次宋越战争双方胜负未分,但是大宋朝庭最终决定不再继续讨伐越南,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越南自身开始强大,攻下越南自己也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另一方面,这时的中国并不热衷于盲目扩边。有人认为这次的宋越之战是得到了王安石的授意和支持,意图通过扩边之功来推动变法的顺利实行,但是从交战初期宋朝因准备不足而被连下三成的结果来看,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放弃第二次重新统一越南的机会
第四次北属时期,明朝应陈朝遗臣要求出兵越南灭亡了篡位的胡朝。但是灭亡胡朝以后,因为陈朝子嗣断绝,明朝在越南设置“交址都指挥使司”、“交址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址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采取移风易俗及推行儒学教化的政策。
但是明朝的做法激起了越南的普遍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延续了20年。在最激烈的康明十年战争之后,明朝结束了在越南的统治,撤兵安南。
这个时候的明朝国势鼎盛,而越南则民生凋敝,如果明朝决定卷土重来未尝不可一举评判。但是伤亡也确实是太大,而且占领安南对明朝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终明一朝的最大威胁始终来自于北方。在权衡得失以后,明宣宗终于决定不在安南花费精力,以“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的名义撤军,之后未曾再染指越南。
而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生的中越边境战争则是一个有趣的插曲,竟然会有那么天真的国家认为中国也是他能欺负的!
⑸ 南越和北越什么时候分开的什么时候统一的
⑹ 越南为何会从古代中国分离出去根本原因是什么
越南,原名交趾,位于中国南部。越南和中国领土相接,是中国的邻国。同作为东南亚国家,越南和中国的文化高度相似,甚至宗教信仰,也是惊人的一致,举国推崇儒释道文化。事实上,自汉唐以来,越南就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之后,才独立出去,成为一个国家。
中原王朝后来的多次征伐均以失败告终。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时,在僵持阶段时,双方共同商议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以及法越双方签订的条约,越南自此成为法属殖民地,而中越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从此,中国彻底“丢掉”了越南。《中法新约》签订,标志着越南正式地脱离了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尽管越南最终独立了出去,但不可忽视的是,在那一千多年与中国内地共为一体的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无数的中国内地人士曾涌向那片土地,用他们独有的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那片土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⑺ 为什么越南会从古代中国分离出去怎么回事呢
中原王朝后来的多次征伐均以失败告终。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时,在僵持阶段时,双方共同商议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以及法越双方签订的条约,越南自此成为法属殖民地,而中越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从此,中国彻底“丢掉”了越南。《中法新约》签订,标志着越南正式地脱离了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⑻ 越南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历史原因
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历史上,越南曾受中国的直接统治达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十世纪越南才脱离中国而独立建国,而仍与中国维持一定的藩属关系。
直到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中国才正式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历史上,越南爆发了许多次反抗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起义和战役。翻开越南的历史教科书,相当多的篇幅是有关民族英雄抗击“北方(即中国封建王朝)侵略”和“残暴统治”的内容。
不少越南人、包括一些越南史学家,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一直都是耿耿于怀。他们往往从中越两国现实仍存在的领土争端的立场出发,认为不但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而且要“以古鉴今”,“时刻警惕越南周边的安全环境、防范历史重演”。
(8)越南北部是怎么分出去的扩展阅读:
越南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历史经过:
明朝,朱棣派大军扫平越南,这个时候,越南再次成为中央直属领土。就连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师都是一个越南人。但是朱棣死后,越南再度叛乱,宣宗皇帝不愿花大力气去管理越南的叛乱,所以越南独立。
但是越南还是臣服于中国的,之后大清建立,越南继续成为大清属国。值得一说的是,干隆爷也曾经对越南开战,但是失败了,当然赢得了面子上的,越南主动求和,毕竟长久打下去,越南拖不起。自此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
中法战争时期,大清还曾经派兵援助,着名的非官方军队就是黑旗军,正规军还曾经在中越边境打了一场胜仗,就是着名的镇南关大捷。但是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结果越南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⑼ 越南在古代是怎么成为中国的领土的又是怎么分裂出去的现在的那些国家是古中国分裂出去的
秦朝时,秦始皇派军队征服岭南,越南北部置于象郡辖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河北正定人)在岭南建立南越国,首都南海(今广州),此时越南北部归南越国统治。
公元前111年西汉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交趾郡等九郡。
自此,越南置于中国直接统治下长达1182多年,“交趾”(或作交阯)开始成为越南的名称。从此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以驻军和垦荒等形式迁居越南。
东汉置交州(治番禺,今广州),越南北部属之。226年东吴将交州分为广州、交州2州。交州治龙编(今河内东),辖今越南北部和中国雷州半岛、钦州地区。
280年西晋统一中国,交州降晋,之后依附于南朝各朝代。542年龙兴(今太平省)人李贲起义,544年建国号为“万春”,即前李朝。次年中国梁朝将其镇压,此后仍为中国领土。
621年唐朝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51年改称安南都督府(治今河内)。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866年改设静海节度使(治今河内)。从此,交趾成为唐末割据藩镇之一,并走向了割据的道路。
封建时期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交趾叛乱。938年,十国的南汉政权管辖的交州发生叛乱,静海军节度使刘弘操出兵讨,爱州(今越南清化)牙将吴权在海门镇设伏打败刘弘操,次年称王。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终建立了国家,但一直作为中国的属国或藩属国。 北宋征服南汉,却没有乘胜南下收复交趾。二年后,丁琏(丁部领?)以属地身份,向中国进贡,请求册封。宋朝正受北面强敌威胁,只求表面平静,就封其为交趾郡王,实际上王国在中国批准之下,合法成立。但直到1174年南宋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这个封建国家才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承认。越南立国后,仍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保持“宗属关系”。北宋不时和安南爆发战争,比如白藤江之战。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越南历史记载一律采用汉字,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历代越南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安南1010年迁都升龙(今河内)建立封建国家。1257年,两名蒙古汗国使者来到河内“谕降”,他们传达云南都元帅的话,要求陈朝准许蒙古军“途经安南边邑,欲出邕、桂,会大兵于鄂,以征宋。”越南陈太宗扣留使者。
蒙古(元朝)对越南陈朝的三次战争,分别发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战争前后,双方均进行政治交往活动,此后越南继续为中国的属国。见蒙古越南战争。
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在越南广置府县,进行直接统治。明朝初期,安南黎季犛杀死陈日焜,屠戮陈氏宗族百余人,篡夺了陈氏政权。1404年,原安南陈氏陪臣裴伯耆向明廷告发了黎氏父子弑主篡位、杀害忠良的罪行,请求明政府“哀无辜之众,兴吊伐之师,隆灭绝之义”。与此同时,前安南国王之孙陈天平,由老挝军民宣慰使刀线歹遣使护送前来中国。陈天平以亲身经历向明廷痛陈了黎氏篡权谋位的经过,请求明朝政府“伐罪吊民,兴灭继绝”,帮助恢复陈氏的统治。1406年(永乐四年)8月,明成祖命成国公朱能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率军数十万南征越南。清朝干隆帝派孙士毅带军入安南平叛,清越战争。主要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19世纪后期,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抵抗,冯子材和刘永福、黑旗军等参战。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被迫承认越南独立。从此,越南彻底从中国版图独立,并沦为法国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