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文字的历史演变,及现在越文的来历与发展过程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里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字词(汉越词,"từ Hán Việt"),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在13世纪喃字发明之前,越南人一般说越南语的口语,但由于缺乏本民族文字,所以书面上多采用文言文(与古代日本和朝鲜很相似,官方文书多用文言文,而民间的口语仍是本民族语言)。喃字发明以后,越南语从此口语和书写达到一致。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罗马字表记的“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国语)”。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赠物”的“文明化”的象徴,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疑义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
10世纪以后,出现了越南古代文字——字喃。它是一种方块字,部分借用汉字,部分使用汉字中会意、形声、假借的方法构成。 例如""(M惩t tri,太阳);“陵”( M惩t tr╤ng,月亮)。13世纪以后,出现用字喃写的诗歌,大量作品流传至今。阮攸(1765~1820)的《金云翘传》是字喃诗歌的代表作。17世纪,欧洲传教士制定了拉丁化的越语拼音方案,用于布道。1649~1651年间A.de罗德在罗马出版的《越葡拉丁词典》 和用拉丁化越南文写的 《八天讲道法》 被认为是越南语拉丁化拼音的开端。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为越南人民获取文化知识的工具。
Ⅱ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越南语怎么读
一 một 接近汉语的 木
二hai 接近汉语的 孩
三ba 接近汉语的巴
四bốn 接近汉语的 不文
五năm 接近汉语的 南木
六sáu 接近汉语的搜
七bẩy 接近汉语的北
八tám 接近汉语的搭木
九chín 接近汉语的今
十mười 接近汉语的摸一
Ⅲ 越南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越南的官方语言是越南语。
越南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官方正式认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个。依据越南统计总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于2010年所公布,于2009年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8,584万人。
其中主体民族“京”(Kinh)族占85.7%,其余53个少数民族占14.3%。京族人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其母语就是越南语(越南语称为Tiếng Việt)。若就语言分类的角度来看,越南的民族数量远多于54个民族。
(3)越南古代汉语一二三怎么写扩展阅读
越南最大的宗教。越南佛教最原始是从印度传入,大约在第一世纪初,印度商人已经经由海路进入越南了,其中有许多佛教徒的商人。
因此,佛教开始传入了越南。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越南人称为“北宗”。十世纪后,被尊为国教。小乘佛教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称之为“南宗”。截止2013年全国佛教徒约5000 万人。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
Ⅳ 越南话一到十怎么念
正确书写方式及读法是:
1:một,中文读法:mu,wu(连读)。
2:hai、中文读法:hai。
3:ba、中文读法:ba。
4:bốn、中文读法:bo,en(连读)。
5:năm、中文读法:ning。
6:sáu、中文读法:shou。
7:bảy、中文读法:bei。
8:tám、中文读法:tan(二声)。
9 :chín、中文读法:jing。
10:mười、中文读法:me,mei(连读)。
越南语读法:
1、固有词(纯越词)。
固有词(越:T? thu?n Vi?t)是越南语本身就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名词,比如动词“?i(去)”、 名词“c?m(饭)”等;以及一些具象的名词,比如“cay(树)”、“n??c(水)”等。
在原汉字文化圈的语言中,日语跟韩语至今依然并用着两套数词(固有数词跟汉语数词),并且大量的数字概念的表达方式都已汉化。而越南语没有完全采用汉语数词,一到千的数词依然有自己固有的表达方式,仅有少量的数字概念的表达方式汉化,“tri?u(百万)”就是汉字数词“兆”。
2、汉越词。
汉越词(越:T? Hán Vi?t)是越南语中自古汉语派生出的词汇,即越南语的汉字词。越南语中汉越词的数量非常多,其比重不低于60%。在这些汉字词中,比较少的单音节汉字词被直接当作词汇来用,例如:
h?c(学)、t?i(在);多数的单音节汉字词都被当作构词的部件来使用,像上面提到的“?? ??nh”即是。
有相当大量的汉越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比如: l?ch s?(历史)、??nh ngh?a(定义)、phong phú(丰富)、?i?u hoà(调和)、th?i s?(时事)。
汉越词中也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使用相同的汉字,但意义相异的汉越词,如: ph??ng ti?n(方便):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手法”、“手段”。
v?n phòng(文房):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办公室”、“写字楼”。 ph??ng phi(芳菲):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丰满”。
phong l?u(风流):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富足”、“富裕”。 越南语中亦存在大量越南自制汉越词,其特点类似日语中的“和制汉语”这些词汇由古汉语语素构成,可以直接用汉字写出,但汉语中并无这些词汇,如: b?nh c?m(病感):感冒。 kh?u trang(口装):口罩。
3、外来语。
外来语(越:T? ngo?i lai/)是越南语中由古汉语以外的语言传入的词汇。其主要来自近现代的法语、英语词汇,也有少量来本国少数民族语言或其他语言的。 由于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法语的词汇也自然流入了越南语中,比如 “ga”(火车站)就是来自法语的“gare”。
4、混种词。
混种词是以上三种词的混合型。如:
v?i hoá/??化 - 钙化 (“v?i”为固有语素“钙”,“hoá”为汉越语素“化”) ?m k? - 欧姆表、欧姆计 (“?m”为外来语素“欧姆”,“k?”为汉越语素的“计”) nhà b?ng - 银行 。
(“nhà”为固有语素“家、房”,“b?ng”为外来语素“银行”) ngày sinh/??生 - 生日 (“ngày”为固有(纯越)语素“日、天”,“sinh”为汉越语素“生”) tr??ng ga - 火车站长 (“tr??ng”为汉越语素“长”,“ga”为法语外来语素“火车站”)。
5、汉越音。
由于越南语引入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所以汉字的中古汉语发音在越南语中保留得很好,多数声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别是区分了舌根鼻音声母 ng(疑母)、喻母跟零声母的汉字。比如“鱼”念 ng?,“俞”念 ,“于”念 ?。当然部分声母出现了变异,比如“西”念 tay,“民”念 dan。
越南语的汉字音韵尾出现了4个变异,但是却没有影响到它对汉字韵尾保留的完整性。中古汉语韵尾收 n、m、p、t 、k的汉字在越南语中依然收 n、m、p、t、k。例如:判 phán、帆 phàm、法 pháp、发 phát、国 quóc(越南语中韵尾“k”写为“c”或“ch”)。
古汉语尾韵收ng的汉字在越南语中分化成 ng、nh 两个韵尾,具体的分化规则是韵母是洪音(a、o、?、u、?)的时候,韵尾是 ng(例如:空 kh?ng、光 quang、浓 nùng); 韵母是细音(念/?/时的a、i、e)的时候,韵尾是 nh(京 kinh、生 sinh、成 thành)。
在原汉字文化圈国家中,越南、日本跟韩国在引入汉语词汇的时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汉字的中古汉语发音,但是唯独越南语引入汉音的时候,连声调都一并保留(这固然是因为越南语有声调,但日语、韩语没声调的关系)。
虽然越南语将中古汉语的两个入声调归入了两个去声调(锐声跟重声)中,但是还是完整重现“平上去入分阴阳”的8个声调,因为入声字带有 p、t、ch、c 韵尾,非常容易同去声字分别开来。
Ⅳ 越南古代使用“汉字”还是“汉语”
越南是宋朝以后才脱离中国领土,成为藩属国的.在十九世纪法国入侵之前,一直都是使用汉语.汉语的文字叫做汉字.
Ⅵ 越南说什么语言
越南说越南语。
越南语是越南的国家语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将之作为母语,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万越侨、住在中国广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语。历史上,越南语曾经使用汉字与喃字表记(即汉喃文),现代则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添加若干个新字母及声调符号的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𡨸国语)书写。
现在的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叫做国语字(Chu Quoc Ngu)。它是由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法语:Alexandre de Rhodes),(1591年-1660年)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整合而成。在19世纪法国占领越南时期,这种书写体系流行起来,并于20世纪全面开始使用。
越南国语字是使用拉丁字母的。越南国语字书法是越南特有的一门艺术,近几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越南各地都有书法俱乐部,其中有不少书法家国语字都写得很好,作品很有收藏价值。右图为越南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越南国语字书法的特点就是经常是在画中题词。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里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越词(từ Hán Việt/词汉越),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罗马字表记的“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𡦂国语)。
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礼物”、“‘文明化’的象征”,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异议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
越南语是孤立语,动词没有型态变化,名词既没有文法上的性别跟数的形式,也没有文法上格的变化,形容词也不需要跟被修饰的名词保持文法上的性、数、格上的一致。文句内的词通过词序来表达文法作用,所以词序对越南语非常的重要,更改了词的排序也就更改了句子的意思。这跟汉语一样。越南语的文句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SVO)。
Ⅶ 越南文字是什么样子
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
汉字在汉朝传入骆越(越南)并逐步扩大影响,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到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
如,越南语中的‘二’,音为“hai”,这种新字写作“台二”;越南语中“三”,音为“ba”,新字就写作“巴三’;越南语中的“手”,音为“tay”,这个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写作‘手西”。
(7)越南古代汉语一二三怎么写扩展阅读:
汉字和越南字
越南字不同点
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着越南语的影响。在越南语中,除其他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词汇来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越南字相同点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分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欢迎”、“伟大”等等。一些汉语同音同转到越语中成为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客观上这个越语词成为一个多义词。例如,越语中的huong,这是从汉音借来的,但是不论从音还是义,它既是“烧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还是“家乡”的“乡”;越语中的tai,也是从汉语词借来的,在越语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财产”的“财”,还是“材料”的“材”。这种情况在越南语中很多,但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保留汉语词的原意,同时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词义。
参考资料:网络-越南字
Ⅷ 越南语对应中文
越南语和汉语一一对应的词 叫汉越词 大多用于人名和地名 比如胡志明是HO CHI MINH
还有一种是纯越词 一般多用于日常对话和生活中
Ⅸ 越南语翻译
有85至90%的越南人、居住在海外的300万越南侨使用,中国广西的部分京族亦使用越南语。历史上,越南语曾经使用汉字与喃字进行标记。现代越南语则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添加若干个新字母和声调符号的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书写。
也导致了与汉字关系紧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DeFrancis 1977:179)。在20世纪上半叶,喃字和汉喃文逐渐没落,而法国殖民者发明的拼音化文字国语字和国语字文开始标准化,并在越南独立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被列为标准文字在越南全国通行。
语言标记: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里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越词(越南:T Hán Vit /词汉越),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
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罗马字母表记的“国语字”(越南:Ch Quc Ng )。
Ⅹ 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哪国语言写的
中国的汉语文言文。
远古时期居于越南北部的民族,为雒越人(又作骆越)。在雒越社会,有“雒王”“雒侯”“雒将”等作为部落领袖,并有简单的农业方式,就是依循潮水涨退,垦地栽种。《水经注》卷三十七注引《交州外域记》载:“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着作,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根据越南神话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名崇缆,“貉”又作“雒”)。貉龙君有儿子百人,当中五十人随母归山,五十人随父居于南方,越南人称貉龙君为“百粤之祖”,而其长子则称为“雄王”(又作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雄王家族世袭王位,历十八代,是为传说里的鸿庞氏王朝,时间从公元前2879年至前258年,共2622年。后世认为越南民俗文化跟鸿庞息息相关,例如雄王教人民在身上纹龙、水怪等图案,让先民进行渔猎时免受蛟蛇所伤。古代越南人以木皮为衣,织菅草为席,以米汁为酒,以榔桄棕桐为饭,制作鱼露、刀耕火种等习俗,都被视为从鸿庞时代开创。
越南的各部史籍,对于上古越南民族或鸿庞氏的势力范围,有着略有不同的说法。
《越史略》卷上对上古交趾范围的说法:“昔黄帝既建万国,以交趾远在百粤之表,莫能统属,遂界于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宁、军宁、嘉宁、宁海、陆海、汤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怀骧、九德,皆禹贡之所不及。”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的说法:“(雄王)貉龙君之子,都峯州。”“其国东夹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胡孙国(即占城),分国为十五部,曰交趾、曰朱鸢、曰武宁、曰福禄、曰越裳、曰宁海、曰阳泉、曰陆海、曰武定、曰怀驩、曰九真、曰平文、曰新兴、曰九德、以臣属焉。其曰文郎,王所都也。”
《岭南摭怪‧鸿庞氏传》的说法:“东夹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至狐狲精国(即占城)。分国中为十五部(或作郡):曰越裳、曰交趾、曰朱鸢、曰武宁、曰福禄、曰宁海、曰阳泉(或作阳海)、曰陆海、曰怀驩、曰九真、曰日南、日真定、曰文郎、曰桂林、日象郡等部,分归弟治之。”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对前代古籍说法,辩证为“侈大其辞”:“旧史载文郎国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无乃过其实欤!夫洞庭地夹两湖(中国湖南及湖北——引者注),实在百粤之北;巴蜀犹隔巂滇(属中国云南——引者注),不相接壤,旧史侈大其辞,殆与后蜀王之事皆属传虚,而未之考也。况所分十五部皆交趾、朱鸢以内,全无一部在北,可证其诬也。”
附上述所列史籍信息:
《岭南摭怪》(越南语:Lĩnh Nam chích quái〔Lĩnh Nam trích quái〕/岭南摘怪〔岭南摭怪〕),又称为《岭南摭怪列传》,越南古代书籍,用汉语文言文编成。内容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为主。原作者不详,相传由陈世法(Trần Thế Pháp)所撰,而书中的神话故事早在李陈时期已经出现。到15世纪末,出现了武琼、乔富修订校正的两卷二十多篇故事版本。
《越史略》(越南语:Việt Sử Lược/越史略),越南古代历史文献,作者不详。该书共三卷,采用编年体,以汉语文言文写成。是记载越南上古时代(包括越裳氏、南越国等)至李朝(1009-1225年)事迹的重要典籍(其实亦有陈朝部分,但只介绍历代年号)。《越史略》作者,已难以稽考。而成书年代,则可从书末的《附陈朝纪年》中的“今王,昌符元年丁巳”推断,可能是陈废帝昌符元年(公元1377年)写成。
《大越史记全书》(越南语:Đại Việt sử ký toàn thư/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的编年体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编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历史最重要的史书。该书从后黎圣宗洪德年间(1470-1497),由吴士连编纂,收录了自鸿庞氏时代以来的传说及史实,最后于1697年,由黎僖负责增补至后黎嘉宗德元二年(1675年)的史事,为全书最后修订本。《大越史记全书》的编纂,可说是继承了越南人官方修史的传统。此一传统,可追溯至陈朝时期黎文休编撰《大越史记》及后黎朝时期潘孚先编纂《大越史记续编》。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越南语:Khâm Định Việt Sử Thông Giám Cương Mục/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采编年体,用汉语文言文编写。于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简(越南语:Phan Thanh Giản/潘清简,1796年–1867年)开始修撰,其后数次续修,至阮简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