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特色水果是什么
越南十大特色水果推荐
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国家,全年降雨量比较多,空气湿度大,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也是百花齐放。到越南旅游,除了饱览海岸风光、体验人文气息、饱餐当地海鲜之外,吃遍热带水果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项目。今天,小编就向大家推荐越南十大特色的水果。
10、牛奶果
牛奶果很少在国内看到,但在越南,却是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的水果。切开后,里面露出白色果实,味道极像牛奶,因此叫牛奶果,这也是许多到越南的游客极为偏爱的水果。摊贩们一般都是按照个来售卖。
‘贰’ 黑美人是西瓜的品种,它的产地在哪里
早熟新品种抗病黑旋风,是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利用美国抗病材料与我国栽培品种选配的一代抗枯萎病、少籽、黑皮、大果型西瓜品种。单瓜重9公斤以上,最大单瓜重可达30公斤以上,黑美人西瓜是市民最常见也是最容易买到的西瓜品种,西瓜果实呈长椭圆形,果皮深黑绿色,有不明显色条纹。果皮薄而坚韧,肉质较紧,尤其靠皮部品质与心部同样爽口甜美。
黑美人耐运输,坐果能力强,我们老家湖北宜城已经种植了二十多年,露天种植的黑美人授粉完成坐果后22-28天就可以成熟,最近的天气基本上22天就能成熟,黑美人的主要产地在越南、广西、海南、陕西、宁夏等地。另外,湖南湖北、广东、山东等地也有种植的。
‘叁’ 春节市场上卖的西瓜是哪里种植的
春节市场上卖的西瓜大多是海南及热带地区种植的。另外春节临近时也正是越南西瓜大量上市的时节,也有一部分是越南西瓜。
‘肆’ 西瓜产地主要在哪个省
西瓜是人们常见的水果,那么大家知道西瓜的产地是哪里吗?下面就随康网小编一起看看西瓜的产地吧。
西瓜的产地:
一:海南(海南属于亚热带气候,所产的农副产品居全国之首!所以在海南很容易就能找到西瓜。因为气候的关系即使冬天也有西瓜供应,不过这时的西瓜价格比较高!所产品种有:黑美人、无仔瓜、新红宝、早春红玉、麒麟瓜、特小凤等。
二:广西(广西是我国农副产品的大产地之一,广西的西瓜一般在四月上市到十月份结束!所产品种有:无仔瓜[大多产自北海]黑美人[大多产自南宁和藤县等地]新红宝和花瓜[大多产自桂林]
三:湖北[湖北位于三峡,是我国的西瓜主要生产基地。所产品种有:黑美人、新红宝、花瓜、洞庭一号、黑皮瓜等。
四:湖南(湖南西瓜一般在六月初上市,所产品种有;黑美人、洞庭一号、新红宝等。
五:辽宁:(辽宁因为气候原因西瓜上市比较晚,但瓜汁甜个大,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产品种主要以花瓜为主;大多产自黑水一带。
六:内蒙(内蒙的西瓜和辽宁西瓜上市时间差不多,但在品种上主要以:黑皮瓜和花花为主。
扩展阅读:如何挑选西瓜
如何挑选西瓜:
1、观色听声。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黑皮瓜类,要皮色乌黑,带有光泽。无论何种瓜,瓜蒂、瓜脐部位向里凹入,(“美人瓜”这个特征不明显,只要尾部不是特别尖就可)。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是成熟的标志。黑褐色、茸毛脱落、弯曲发脆、蜷须尖端变黄枯萎的,是不熟就摘的瓜;瓜柄已枯干,是“死藤瓜”,质量差。
将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轻轻弹拍,发出“咚、咚”的清脆声,托瓜的手感觉有些颤动,是熟瓜;发出“突、突”声,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反映;发出“噗、噗”声,是过熟的瓜;如果感觉像在拍石头,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熟瓜可以将来自上方的震动非常好地传递到托瓜的手,也就是说,托瓜的手越是感觉到明显的震动,则瓜约熟。
2、看头尾。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的是好瓜;头大尾小或头尖尾粗的,是质量较差的瓜。
3、比弹性。瓜皮较薄,用手指压易碎的,是熟瓜;用指甲划会裂,瓜发软的,是过熟的瓜。
4、用手掂。有空飘感的,是熟瓜;有下沉感的,是生瓜。
5、试比重。投入水中向上浮的,是熟瓜;下沉的是生瓜。(那桶水可能是商家洗手用的哦)
6、看大小。同一品种中,大比小好。
7、观形状。瓜体整齐匀称的,生长正常,质量好。瓜体畸形的,生长不正常,质量差。
‘伍’ 西瓜的发源地
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西瓜,原产于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近年报刊上谈论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说。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瓜,顾名思义,是西域传来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经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热,称寒瓜。因此,西瓜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有疑问。那么,它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
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曾派“译长”,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这条海道,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已程不国”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多数学者认为是斯里兰卡,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无论哪种说法对,都说明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经打开了。因为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