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种植旱稻和采用水稻膜下滴灌两项技术哪个更好
水稻膜下滴灌的技术较好,但是成本相对高,旱稻是根据水稻种植方式命名,粳米是水稻的一个品种,南方籼稻,北方种粳稻。
㈡ 这个水稻田的用什么打好
二甲.灭草松在稻田防治阔叶杂草和莎草科高效。最好选46%(6:40)的二甲.灭草松这个是原粉加工纯度高,更安全高效!
㈢ 种植水稻的过程
水稻种植的过程为:
1、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3、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4、除草除虫: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6、灌排水: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7、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3)越南水稻怎么打滴灌扩展阅读:
水稻特点: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外观上则会看到绿色的稻谷上有细毛,称为稻芒。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的种子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水稻
㈣ 为了保障水稻试种成功,采用最节水的农业生产措施是滴灌还是喷灌
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喷灌、滴灌、种植耐旱作物等.故选项C、D符合题意.
故选:C、D.
㈤ 袁隆平两个梦想原话是什么
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世界不再饥饿。
㈥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属于滴灌还是喷灌,还是别的
这里的控制灌溉技术,应该是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的时间,以土壤中含水量作为一个灌溉的标准,所以不存在滴灌、喷灌的说法,按你当地水稻的灌溉方式来进行。
㈦ 什么是水稻输水方式
在秧苗移栽后,田面应保持薄水层(1厘米-3厘米)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适宜。
水稻高产栽培的灌溉的方式有:畦灌、沟灌、淹灌、漫灌、微喷、滴灌等。以下就简单说说水稻栽培的灌溉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水稻高产栽培的灌溉方法: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水稻本田期的各个生育期(返青期、分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以根层土壤含水率或适宜水深作为灌排控制指标,在充分拦蓄降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灌溉技术。主要灌溉方法包括:浅水勤灌、浅湿灌溉、湿润灌溉、控制灌溉等。
1.浅水勤灌: 除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外,其他生育阶段保持10mm-30mm浅水层的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
2.浅湿灌溉: 水稻浅湿灌溉是指间歇灌溉与水层灌溉相结合,水层0-30mm,分末期晾田。在水稻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期,以保持10mm-30mm浅水层为主,在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而在其他阶段以湿润为主,浅水与湿润状态交替存在。
3.湿润灌溉:在水稻返青期田面保持10mm-30mm浅水层,其他生育阶段保持湿润状态的灌溉模式。
4.控制灌溉:除移栽至返青期田面保持10mm-30mm浅水层,返青以后田间不再建立水层的灌溉模式。
第二,水稻栽培的灌溉方法注意事项:
1.浅水勤灌:浅水灌溉不要求水田经常自然落干,当水层低于下限立即补水;浅水灌溉在分末期,需落干烤田(在水稻分蘖末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并改善稻田土壤通气和温度条件,排干田面水层进行晒田的过程),土壤含水量控制在土壤饱和含水量的60%-80%,烤田程度要根据苗情和土壤情况而定。水稻浅水灌田,每次灌水深约为30mm-50mm,待水分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灌溉过程中形成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的模式。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根据稻田的保水性能、土壤肥力水平、稻苗的生育状况及降雨量而定。一般一次灌水后的有水时间约为2天-5天,两次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但土壤不干裂,不降低水稻的光合强度。
2.浅湿灌溉: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始期浅灌,分期间歇灌溉。
水稻分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晾田(晒田)。晾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mm-5mm水层,期间晾田1次-2次。
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3.湿润灌溉:插秧和返青期,田面保持20mm-30mm浅水层,落干至湿润后再进行灌水,该阶段一般可适当拦蓄雨水,但深度以不淹没最上一片叶子为宜,分蘖前以浅水层为主,分后期落干烤田后,实行湿润灌溉。
4.控制灌溉:返青期至分麋末期是水稻用水非敏感期,也是控制灌溉的重要时期,此阶段应通过水分控制打造优势群体株型和健壮的个体株型,应确保根据控制灌溉要求来管理;抽穗开花和拔节孕穗期是水稻敏感期,若未及时灌水将制约水稻产量,故切勿控得太重。
每个生育期灌水时需要灌多少,按照不同生育期要求的灌水范围来定,通常是打造田面水层达到30mm左右;若碰到降雨,根据不同生育期最大蓄雨深度控制田面水层深度,通常为30mm-50mm,蓄雨时间通常不超过7天,应马上排除多余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