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岜蒙乡到越南多少公里

岜蒙乡到越南多少公里

发布时间:2022-07-06 12:29:52

‘壹’ 2000年广西有多少个乡镇

靖西下辖8个镇、16个乡: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安德镇、龙临镇、渠洋镇、岳圩镇、龙邦镇、同德乡、壬庄乡、安宁乡、地州乡、禄峒乡、荣劳乡、南坡乡、吞盘乡、三合乡、果乐乡、新圩乡、大甲乡、武平乡、岜蒙乡、大道乡、魁圩乡

‘贰’ 龙州金龙科甲关口越南那边叫什么

历史沿革
古属骆越地,早在三千多年前,壮族的先民骆越人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龙州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属象郡辖地。汉属交趾郡龙编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龙州,为该县建置的开始。先天二年(713年)置羁縻龙州。宋皇祐五年(1053年),于下冻、布局等置羁縻冻州,隶属左江道;原羁縻金龙州改为迁龙寨,同年分封为牧,是为土司世袭之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龙州州治由旧州(今弄岗保护区内的旧州屯)迁至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龙州为万户府,属太平路;将羁縻冻州分置上冻、下冻两土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龙州万户府为龙州,属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迁龙寨改为金龙峒,属太平府安平土州(在今大新县)管辖。清初袭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折上龙、下龙(今龙州)为两个土检司,隶太平府;雍正五年改土归流,废下龙移太平府驻扎。干隆五十六年(1791年)于下龙司地复置龙州,上龙司归龙州承审;干隆五十七年龙州改龙州厅,仍隶太平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除世袭,改隶龙州厅。宣统元年(1909年),金龙峒从安平州划回龙州厅。民国二年(1912年)升龙州为军政分府,辖凭祥厅、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1913年裁军政分府,置龙州县。1927年,上龙土司和金龙峒撤并入龙州县,隶镇南督察区,区署设于龙州。1928年又将原上龙土司和金龙峒地析出设上金县。1930年龙州起义,龙州、上金两县成立革命委员会。1937年龙州县更名龙津县。1949年12月,龙津、上金解放。1951年5月5日,龙津、上金并为联合县,县治龙州镇。1952年8月改名为丽江县,隶属崇左专区。1955年复改名龙津县。1958年12月,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市合并为睦南县,县政府驻凭祥镇。龙津、宁明各划为片。1959年5月10日,复分为宁明县(凭祥市属宁明县)、龙津县。仍称龙津县。1961年12月31日恢复龙州县名至今。 2000年,龙州县辖5个镇、8个乡:龙州镇、下冻镇、水口镇、金龙镇、响水镇、霞秀乡、八角乡、上降乡、彬桥乡、上龙乡、武德乡、逐卜乡、上金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557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龙州镇 41317 、下冻镇 20176 、水口镇 21309、 金龙镇 26529、 响水镇 15295 、霞秀乡 20276 、八角乡 10670、 上降乡 11507 、彬桥乡 18338 、上龙乡 18134 、武德乡 17712、 逐卜乡 17179 、上金乡 17348。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霞秀乡与龙州镇合并为龙州镇。 2003年龙州县行政区划一览(5个镇、7个乡):(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100龙州镇辖:康平、北门、新华、龙江、高祥、城东、利民7个社区;贯明、百农、岭南、板门、镇秀、新民、河屯、自清、塘巧、东合10个行政村。 101下冻镇辖:下冻居委会;布局、两庄、那花、春秀、洞端口、扶伦、峡岗、驮江、下冻9个行政村。 102水口镇辖:水口居委会;合平、洞桂、共和、埂宜、沿山、罗回、北胜、康宁、思奇、独山10个行政村。 103金龙镇辖:金龙、双蒙、武联、高山、贵平、立丑、光满、横罗、板梯、新兴、民建、侵笔、花都、三圣、敢赛15个行政村。 104响水镇辖:新华居委会;响水、平南、龙江、图强、红阳、棉江、高峰、四清、鸣凤9个行政村。 201八角乡辖:陇均、龙边、箕斗、菊埂、四平、屏案、八角7个行政村。 202上降乡辖:上降、永恒、纯仁、梓丛、江村、里城、鸭水、呼咬8个行政村。 203彬桥乡辖:红岭、清明、岜苗、念读、彬桥、垌旦、彬迎、青山、俸村、绕秀、安镇、安民12个行政村。 204上龙乡辖:新联、武权、民权、上龙、民强、弄平、板汪、岜那8个行政村。 205武德乡辖:三联、精威、保卫、农干、科甲、群合、近梅、武德8个行政村。 206逐卜乡辖:牌宗、三叉、广合、崇德、锦阁、逐卜、板要、卫国、峪阳、立信、弄岗11个行政村。 207上金乡辖:联甲、新旺、勤江、联江、上金、进明、云江、中山、两岸、卷逢10个行政村。 现龙州县共辖5镇7乡,11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社区)。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叁’ 归春河的基本情况

黑水河,地表部分的源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新靖镇环河村渔翁撒网(山名)东侧石山脚下的大龙潭,该潭是一个上升泉,潭深且大。其上源为岜蒙乡同源村百布屯南的百布泉水,夏秋季泉水涌出地面成河,流经塘麻、龙岗、大道、凌爱等村,长约8公里,然后注入溶洞与百布—大龙潭地下河汇合,伏流约10余公里从大龙潭涌出,潭水南流成龙潭河。在五隆村狮子山附近右纳庞凌河,在常富村巴陵屯西左纳渠来河,至化峒镇爱布村能首屯十九渡桥右纳鹅泉河。以下称难滩河,又名难滩水。东南流经岳圩乡大兴村,至斗伦隘74号界碑流入越南境,始称归春河(归春是归顺音转,因靖西古为归顺州,故名)。折向东行又转向我国大新县硕龙乡德天屯,至大新县念底屯与逻水(大新县称下雷河)汇合,称黑水河,至龙州县响水乡棉江村与崇左县交界处汇人左江。
从大新县硕龙乡德天屯流至念底屯,全长18.93公里,从德天屯至硕龙街头一段是中越两国的天然国界。归春河流经的村屯有:德天、六邓、隘屯、那涯、陇宏、骨屯、硕龙街、仁屯、 米屯、沙屯、念底。1982年平均流量62.02立方米/秒,跃进渠改道工程就是把归春河水从大新县境内引入的。

‘肆’ 靖西县有几个乡分别叫什么

2015年7月2日 广西靖西县人民政府网站信息:

新靖镇 化峒镇 同德乡 湖润镇 岳圩镇 壬庄乡 龙邦镇 安宁乡 地州乡 禄峒镇 南坡乡 吞盘乡 龙临镇 果乐乡 安德镇 新甲乡 渠洋镇 魁圩乡 武平镇

‍网络:靖西县地处中越边境,南与越南高平茶岭、重庆两县山水相连,边境线长152.5公里,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91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是百色市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广西八个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份,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

靖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无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县人民政府驻新靖镇。

‘伍’ 大甲的介绍

广西靖西县大甲乡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东连岜蒙乡,南接新圩乡,西靠龙临镇,北邻渠洋镇。明、清为瑶内地,清光绪间设大邦团。民国21年改大甲乡,属北区。解放后1950年初属大道区,区驻大道,后迁岜蒙称第九区。1951年8月改称第十一区,区驻新圩,1987年8月从新圩乡分设大甲乡,辖9个村(街)公所,49个村民委员会,乡驻大甲圩,圩场有大甲圩。1990年全乡有3180户,人口17066人,均为壮族,其中非农业人口473人。

‘陆’ 靖西的历史沿革

靖西的历史沿革如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在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县境属象郡,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县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县地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今县境属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县地,牂柯郡治故且兰,句町县治在今云南省广南县境,古为句町国,汉武帝时灭,置句町县。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以建宁、牂柯郡为兴古郡,今县境属蜀汉益州南部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宛温在今云南省砚山县。

南朝420年至589年宋今县境属宁州兴古郡,郡治漏卧在今云南省罗平县;南朝齐复置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西中在今云南省文山州;南朝梁大宝后废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郡治西中;南朝陈时今县地属北朝后周南宁州,州治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隋大定元年(581年)今县境属南宁州总管府地郡级政区,治所昧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唐开元二年(714年)后今县东境始置归淳州,隶邕州都督府,府治宣化在今广西南宁市。元和初(806年)后,归淳州更名归顺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广西地区先是北部属楚国,南部属南汉。后来南汉并吞了北部,于是全属南汉,今县境属南汉兴王府,治所番禺在今广州市,县东部置温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建武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进兵广州,消灭南汉,统一岭南,在羁縻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景炎二年(1277年)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张天宗起兵抗元失败,率众南来顺安州贡峒,更名顺安峒。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进兵广西,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今县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湖广南部地区分置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灭亡,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镇安路改为镇安府,府治从感驮岩移至冻州在今德保县境。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明朝灭亡,统一全国,今县境置归顺土州,初隶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

光绪十二年(1886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属太平思顺道,道治今龙州县,小镇安厅改为镇边县,与下雷土州原属镇安府,均属归顺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镇边县改隶省,湖润巡检裁销改为团,下雷土州改设弹压,均属归顺府。

民国二年(1913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以旧城名靖城与位广西西部而名,初隶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民国十五年6月废道为区。

民国十六年下雷土州归并雷平县今属大新县。民国十九年冬广西划为十二个区民团指挥部,靖西为第十区,区治靖西县。

民国二十一年6月又将十二个民团区并为民团六个区,靖西隶龙州区。民国二十二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靖西改隶天保区,区治天保县。

民国二十六年天保区民团指挥部移驻靖西县城,民国二十九年6月民团指挥部改为广西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民国三十一年3月又改为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龙茗、镇边、敬德等7县。

1949年12月13日,靖西县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8日,靖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广西省龙州专区,专署设在龙州县,后迁崇左县。

1952年,壮族聚居的广西中部和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区,区治南宁市,辖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靖西隶百色专区。

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专区改为地区,靖西隶百色地区。1958年1月地区改为专区。

2015年8月1日,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2015年12月12日,靖西市正式挂牌。


(6)岜蒙乡到越南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区划沿革

1996年,靖西辖8个镇、16个乡: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岳圩镇、龙临镇、渠洋镇、安德镇、龙邦镇、壬庄乡、同德乡、安宁乡、地州乡、禄峒乡、荣劳乡、南坡乡、吞盘乡、三合乡、果乐乡、新圩乡、大甲乡、武平乡、大道乡、岜蒙乡、魁圩乡。县政府驻新靖镇。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靖西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

撤销荣劳乡,整建制并入禄峒乡,禄峒乡政府驻地不变;

撤销三合乡,整建制并入安德镇,安德镇政府驻地不变;

撤销新圩乡、大甲乡,设立新甲乡,原新圩乡、大甲乡的辖区为新甲乡的行政区域,新甲乡政府驻原大甲乡大甲街;

撤销岜蒙乡,整建制并入渠洋镇,渠洋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大道乡,原大道乡大道街和弄贴村划归渠洋镇管辖;原大道乡马亮、金色、华表、仙奉、万隆、凌爱6个村划归武平乡管辖。

2014年7月24日,武平乡撤乡设镇。7月31日,禄峒乡撤乡设镇。

2016年5月19日,地州乡撤乡设镇。

区划现况

2016年5月,靖西市辖11个镇、8个乡;分别为: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安德镇、龙临镇、渠洋镇、岳圩镇、龙邦镇、武平镇、禄峒镇、地州镇等11个镇;同德乡、壬庄乡、安宁乡、南坡乡、吞盘乡、果乐乡、新甲乡、魁圩乡等8个乡;9个社区、254个村。市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

‘柒’ 靖西的行政区划

1996年,靖西辖8个镇、16个乡: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岳圩镇、龙临镇、渠洋镇、安德镇、龙邦镇、壬庄乡、同德乡、安宁乡、地州乡、禄峒乡、荣劳乡、南坡乡、吞盘乡、三合乡、果乐乡、新圩乡、大甲乡、武平乡、大道乡、岜蒙乡、魁圩乡。县政府驻新靖镇。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靖西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荣劳乡,整建制并入禄峒乡,禄峒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合乡,整建制并入安德镇,安德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新圩乡、大甲乡,设立新甲乡,原新圩乡、大甲乡的辖区为新甲乡的行政区域,新甲乡政府驻原大甲乡大甲街;撤销岜蒙乡,整建制并入渠洋镇,渠洋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大道乡,原大道乡大道街和弄贴村划归渠洋镇管辖;原大道乡马亮、金色、华表、仙奉、万隆、凌爱6个村划归武平乡管辖。 靖西市位于中国南疆边陲,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边境,百色市南部,地处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北回归线横穿西北隅,境内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界,西与那坡县毗邻,北与百色市和云南省富宁县相连,东与天等县、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德保县,是御侮卫国之边关。东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268公里;北距百色市公路里程181公里。
靖西市境内地域西宽东狭,东西最大横距9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5公里,面积3322平方公里,折合499.65万亩,占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41%。 靖西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略呈阶梯形态,西北部海拔706米~1040米,中部700米~850米,东南部中部250米~650米。整个地势为一石灰岩高原,境内除东部古龙出露一片花岗岩及南部有零星辉绿岩和少部分地区散布有些页岩、砂岩外,大部分都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峰林、峰丛山地,石山与石山之间有许多较平坦广阔的溶蚀盆地和槽形谷地。西部为低中山峰丛凹地,其中有小片的溶蚀坡立谷,东南部为低山峰屏坡立谷及峰丛槽谷。
靖西市境内不形成山脉,大部分是岩溶峰丛,孤峰和体积不大的非岩溶土山。峰林、峰丛发育优美,孤峰挺拔林立,奇峰异洞广布,峰丛相联如屏,多呈块状或条带状山体。境内有高山5座,西部有牛松坡、吓孟山,北部有平桥山,东部有古龙山,南部有排发山,中部有五岭。
靖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树种繁多。百余年来由于历代的乱采滥伐和山林火灾,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至民国22年(1933年)靖西林地面积约计56578亩。1963年靖西森林覆盖率只有5.13%。据1974年对林业自然资源调查,县境东南部森林覆盖率较高,中部、北部森林覆盖率低,质量差,生态系统脆弱,原始森林小片零星分布。
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据调查,靖西平均每年消耗量8.82万立方米,而最高年生产量只有3.28万立方米,年木材消耗量大于生产量5.54万立方米,由于砍多于长,毁多于造,森林不断演变成荒山草坡。 明永乐十年(1412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岑氏土司统治300余年间,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后,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设书院,本邑方有贡生、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曾慕宋、曾彦先后到日本留学,1931年废科举,提倡科学文化,学习西方,先后又有邓鸿绍等9人考选到日本留学,黄显玑等4人入广东优级师范。还有考入龙州师范8人,龙州政法学堂8人,龙州测绘学堂2人,龙州讲武堂数十人。
民国时期,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兴起。民国元年(1912年)靖西已成立两等小学1所,初等小学校30余所。民国三年(1914年),县中学成立。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省外一批知名学者流入靖西任中学教师。至民国36年(1947年)教育事业已有较大发展,靖西有幼稚园1所,入学幼儿60余人;有国民基础村小学校426所,学生16986人,中心国民基础乡镇小学校41所,学生4158人;普通中学2所,学生856人;靖西受初等教育37585人,占总人口15%;受中等教育1290人,占总人口0.52%;受高等教育78人,占总人口0.013%。
解放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50年初,靖西县人民政府接管教育后,对各级各类学校有计划地布局设点。至1957年,小学、中学教学质量有显着提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部分中小学教师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9月至1959年1月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小学师生停课3个月到钢铁工地劳动;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给教育事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至1965年,靖西小学校已发展到1032所,学生58689人;中学6所,学生2306人;卫生学校、师范学校也先后建立。
1977年秋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学校恢复“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学内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500余名在“文化大革命”及历次政治运动中蒙受冤假错案的中小学教师得到平反昭雪。1977年至1990年,教育工作走上正规,各级各类学校数量逐年增加。全市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大学新生691名,中专新生2274名,百色高中新生381名。1990年靖西有幼儿班168班,其中小学附设学前班102班,在园幼儿7910人,教职工123人,在园幼儿数为1954年的149倍;有村级小学校288所,114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79654人,教职工3202人不包括969名代课教师,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4%,在校学生数为1950年的6.13倍;有中学校32所,在校学生16830人,教职工1078人,在校学生数为1950年的18.6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靖西总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5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376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7073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80748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13人上升到21人,增长61.54%;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由474人下降到436人,下降8.02%;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由1055人上升到1298人,增长23.03%;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由3983人上升到5150人,增长29.3%。1985年经地区检查验收为基本无文盲县。
2014年,靖西共有小学校254所,其中城区6所。 2015年。靖西有26所中学;3所高中,其中靖西中学为高级中学,靖西二中为完全中学,靖西县民族高中是一所新建的高中学校。 明朝时岑氏土司世代相传岑家武术,教练士兵。清代时城乡各地舞龙、舞狮等流传至今。原为靖西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投绣球活动,至今演变为群众喜爱的一种体育项目,盛行于城乡各地,靖西因此被誉为绣球之乡。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现代体育项目,民国15年至20年(1926年至1931年)先后从南宁等地传入靖西,县人李质在上海读大学时。曾获大学生运动会网球冠军。球类活动绝大多数先在学校开展活动,然后通过学校传到城乡民间。
解放前,无体育机构,日常体育工作由县政府教育科兼管,遇召开运动会则组织临时领导机构办理。解放后1952年至1958年,体育工作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管理。1959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县人委领导兼体委主任,配专职干部1人,体委会与文教局合处办公,单独预算经费。
1966年至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各项体育活动均处于低落状态。1980年以后,县体委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工作,投绣球、舞龙、舞狮、抢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得到进一步发展,活跃于城乡各地。学校体育项目多种多样,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 通灵大峡谷
通灵大峡谷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靖西市,是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000米、宽200多米。峡谷中有一个高100米、宽60米的宽敞的溶洞,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造型奇异的钟乳石。整个大峡谷由念八峡、通灵峡、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共五个峡谷组成。 古龙山大峡谷
古龙山大峡谷位于广西靖西市境内,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三个峡谷组成的。峡与峡之间的河流及三个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峡三洞连通的大峡谷群。整个峡谷长6.8公里。由峡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丛绝壁、溪流奇石构成,有“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之美誉。 旧州山水
旧州古名那签、顺安峒、归顺土州,位于靖西市城南9公里,旧州--原为归顺州今靖西州治所在地,清顺治六年公元1650年,为抵御外敌侵拢,州治北迁计峒今靖西市区兴建州城,原归顺州址改为旧州。主要景点有绣球街、文昌阁、张天宗墓、紫壁樵歌、土司墓群等。 渠洋湖
渠洋湖是一个大型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库。库区总容量9228平方米,水质优良,有大小岛屿十多个,沿岸有海拔一千多米的岜行山,以及掩映在绿树翠竹当中的几百个壮族干栏式村寨。 鹅泉
鹅泉,与云南大理蝴蝶泉、广西桂平西山乳泉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名泉。是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的源头,位于广西靖西市区南约5公里的小鹅山麓。因鹅山像一只鹅躺在泉水之上,故名。
古桥,建于清朝年间,桥长约60米,宽1.5米,全为石灰料石组成,是由15个涵洞的石拱桥组成,鹅泉古桥为靖西市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古桥。 三叠岭瀑布
三叠岭瀑布位于靖西市湖润镇新灵村,西北距市区30公里,因地处三叠岭而得名。瀑布落差100米,宽30多米。

‘捌’ 请问广西靖西县有多少个乡镇啊

靖西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1个镇、8个乡。

阅读全文

与岜蒙乡到越南多少公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多少药娘 浏览:390
英国的孩子做什么去上学 浏览:728
和平精英国际服韩文叫什么 浏览:664
伊朗和伊拉克属于哪个国家 浏览:299
在越南做货运代理怎么样 浏览:692
印尼雨季是什么原因 浏览:885
意大利哪些收入需要报税 浏览:397
中国的制造业是什么制造业 浏览:821
印度剧有什么软件 浏览:337
中国最小宜家是哪个 浏览:882
英国人脱欧后怎么居住 浏览:667
博尔迪盖拉在意大利哪里 浏览:593
中国最老古村在哪里 浏览:173
中国去越南做什么生意最赚钱 浏览:633
中国最长寿的水牛有多少岁 浏览:638
印度的茶是什么 浏览:988
硼替佐米印度卖多少 浏览:611
印尼清关红灯期怎么处理 浏览:125
以色列和伊朗哪个国家打仗多 浏览:805
函数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