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历史上中国和越南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越南在历史上对天朝而言,就是一个经常叛乱、天热毒瘴的附属国。
在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原之后,他又继续出兵征伐“岭南、百越”,并于公元前214年兼并岭南地区。秦帝国于公元前207年崩溃后,前秦将领“赵陀”趁机占领岭南并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并定都于“番禺”。
公元前111年中国汉朝的汉武帝出兵歼灭“南越国”,并在其地设“交趾部”,分为九郡。其中三郡“交趾”、“九真”和“日南”相当于现今“越南”之北部和中北部地区。从那时起越南第一次正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而在越南也将此历史称为第一次北属时期(呵呵,北属北属,往北称奴属)。这拉开了我国对越南长达一千多年的兼并管辖时期。
直到公元939年,越南利用唐朝末年大乱之时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而独立;虽然是独立,但是越南仍必须定期向中国朝贡并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这藩属关系一直到十九世纪后半段法国侵略越南,才由法国取代中国的宗主国地位。
在越南独立、但称臣于中国的期间,越南也和中国一样建立起封建的社会制度。特别在李朝(公元1010-1225)和陈朝(1225-1428)时期,越南从中国引进各式政治、文物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来稳定朝代的封建基础。换一句话说,虽然越南不再受中国的直接统治,但是中国对越南仍有极大的影响。越南着名历史学家陈重金在他的名着《越南通史》里感叹地说:“不管大人小孩,谁去上学都只学中国历史,而不学本国史。诗赋文章也要取典于中国,对本国之事则是只字不提。国人把本国历史看成微不足道,论为知之无用。这也是由于自古以来自己没有国文,终生只借助于他人的语言、他人的文字而学,什么事情都受人家感化,而自身无任何特色,形成像俗语所说 “嫌里媚外” 的那种状况...”
公元1858年,法国利用传教士受迫害做藉口而向越南出兵。越南末代朝廷“阮朝”不敌法军,而于1862年割让南部“嘉定”、“边和”、和“定祥”三省给法国以求和。当然法国并不以此为满足,稍后并陆续侵占其他各省,终于于1885年完全征服越南。越南遭受法国袭击之时亦曾向中国求援,然当时之中国已病入膏肓,所派遣前来应战之军队并无法有力遏止法军之侵略。最后中法双方于1885年签定协议停战的“天津条约”。在条约中,中国正式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并承认越南改由法国保护。从此越南受法国的直接统治,直到1945年胡志明利用二次大战刚结束之国际局势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情势才开始改变。
在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之后,法国及各国政府并未马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合法性,法国甚至起兵镇压独立运动者。为求建国,越南人民也兴起10年的抗法独立战争,直到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才确立越南独立的合法性;然而在欧、美、苏联及中国的介入下,越南随即被一分为二,也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南越”和“北越”。南北分裂之局面持续到1975年,当美军从越南撤退且南越首都“西贡”沦陷于越共手里,才由越南共产党一统南北。南北越于1976年正式合并,改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定都于“河内”;此统一局面一直维持到现今仍不变。
南北一合并,养不熟的越南狼就开始向昔日的宗主国、抗美时期的后盾甚至是最强大后盾张开獠牙(越南抗美最关键的转折性战役-奠边府战役,是由陈赓及其班子一手指挥的),虽然死伤颇重,但是我军还是给了越南及其难忘的教训。
⑵ 中国和越南是哪一年恢复外交关系的
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没断过交
⑶ 了解一下越南的历史,古代史与中国的关系
越南古代史
在现今越南的国土上,曾发现古猿人的遗骸,以及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其中有着名的和平文化(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和北山文化(新石器早期)。根据对考古发掘材料的研究,自远古以来,在越南的土地上就有原始人类在生息繁衍。越南最早的居民可能是印度尼西亚人和美拉尼亚人,其后裔是占人和长山山脉中的昧人(摩依人)。但今天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的直接祖先,则是起源于“百越”族的一个分支—雒越。雒越人在中国秦代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就居住在现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越南古籍中曾有“文郎国”、“瓯雒国”的记载,反映,反映的是传说中古代雒越人原始部落社会的一些情况。在越南北部居住的雒越人经历了由原始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度阶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前214年,秦始皇出兵平定岭南“百越”族聚居地,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的象三郡就包括了今天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今天越南北部一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
秦末,中国封建官吏赵佗割据岭南,建“南越国”。前111年,汉武帝功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九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亦相当与今天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三国时期,其地又称“安南”。
唐朝衰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安南地区的封建势力乘机割据称雄。公元939年,安南人吴权赶走中国官吏,自立为王。吴权死后,安南地区又出现“十二使君”(即12个封建主)的割据纷争。公元968年,安南人丁部领削平“十二使君”,统一安南,建“大瞿越国”,随后派遣使者携带方物向中国北宋王朝请封,宋太祖封丁部领为检校太尉、交趾郡王,将越南视为“藩属”。学术界一般将公元968年丁部领建“大瞿越国”作为建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的开始。此后,越南先后经历了前黎朝(980~1009年)、李朝(1010~1225年)、陈朝(1225~1440年)、胡朝(1400~1407年)、后黎朝(1482~1784年)、西山朝(1788~1802年)、阮朝(1802~1885年)等封建王朝。1802,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阮福映依惯向中国清朝请封。清朝于次年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是“越南”作为国名的开始。19世纪下半叶,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45年,越南人民取得“八月革命”的胜利,9月2日,越南宣告独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诞生。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改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⑷ 中国与越南什么时候恢复正常来往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间的战争。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后,宣布越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进入八十年代后两国继续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⑸ 古代中国与泰国、越南分别有过什么交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南就一直是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一部分。
从文化上说,那时候中原所称“越人”,包括今中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安徽、湖南诸省、区和越南北部。这些越人一直被认为是“与楚同姓”,都是“祝融之后”,也有人认为是夏禹的后代。秦统一六国之后,随即派遣五路大军五十万人进行统一百越的战争南越(粤)王赵佗并不是越族人而原是河北真定的汉人,秦朝时他是南海郡龙川令,后代行南海郡尉(秦时实行郡县制,郡有守负责行政,尉负责治安及军事),总之是秦朝的地方官。后来乘秦末之乱,乘机起兵割据,“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占有整个岭南3郡,建南粤国,与汉朝关系有时臣服,有时背叛。西瓯(贵州、广西)那时候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处于部落分散状态,被秦朝征服后属桂林、象郡,后又被赵佗征服,成为南粤的一部分。
汉文帝即位后,为赵佗在其家乡的亲置守邑,封赠其兄弟,再次派陆贾出使南粤,说服赵佗撤去帝号。汉景帝时,赵佗遣使朝请,表示臣服,说自己称帝是“聊以自娱”,但在国中仍用帝号(这被后来的越南封建统治者也学会了)。于其地设置交趾、九真二郡。越南古史把南粤国列入正统,称赵佗为赵武王,推尊为越南的开国之君,这是为自己封建国家独立的合法性找一种依据,不过这种说法反而更证明越南和中国的联系之深。
⑹ 中国和越南建交时间
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
⑺ 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怎么样
既是邻国关系,又同属社会主义国家
来自新华网的消息:中国和越南是两个社会主义邻国,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半个世纪以来,在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斗争中和各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两国人民曾并肩战斗、相互支援,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尽管中越间也曾有过风风雨雨,但那只是短暂的一段经历。人们高兴地看到,自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相互信赖逐步增进,友好关系日益巩固和加强。不过就个人来看,中越的关系实在是不怎么样~毕竟是打过仗的,而且中国是在帮助越南之后,越南反过来打中国,说实话,越南不是什么值得我们尊敬的国家,穷疯了。还侵占我们国家在南中国的岛屿,石油资源,要不是中国现在的发展要一个平稳的国际环境,中国早就动手解决他~!
⑻ 中国与越南有怎样的历史关系
清代学者永、纪昀(yún)所编《四库全书总目》中,有《越史略》(三卷)提要,对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历史关系做了高度概括:“安南自汉迄(qì,到)唐,并为州郡……安南自宋以后,世其职(职:赋税、贡品)贡。”通常,史学家称越南独立前为“郡县时期”(亦称“北属”或“内属”时期),称其独立后为“独立时期”(或称“自主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这说明,越南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后,中越两国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不同的。
许多中国古籍,比如《史记》、《尚书》、《礼记》、《淮南子》、《吕氏春秋》、《论衡》以及《楚辞》中,都有有关“交趾”的传说与记载。在遥远的古代,由于“道路悠远,山川阻深”,交南一直是人们想象中的“炎荒”、“徼(jiào,边界)外”之地。后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如舜南巡狩”,其实就是为了开辟通道),人们才对那里的情况,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传说与记载告诉人们,早在西周之前,中原地区已经和南方的交趾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全面实行郡县制。公元前214年,秦平岭南,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其中的象郡,即包括今越南中部、北部和广西南部一部分地方。从此,象郡正式列人中国版,交趾也便由“域外”变成了,“域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原为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任南海尉的赵佗兼并三郡,割据自立,于公元前207年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人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用以笼络赵佗。赵佗治越有方,使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为历史学家所称道。
汉元鼎(汉武帝刘彻年号)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以楼船(水兵)10万,分四路进攻南越,并于第二年在南越地设儋耳(daněr)、珠崖。南海、合浦、苍梧、郁林、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的交趾郡在今越南河内一带,下辖10个县;九真郡在今清化、河静和义安一带,下辖7个县;日南郡在最南,下辖5个县。县大约相当于原雒(luò)越人的一个部落,仍然由部落领袖管理。此三郡所辖地域大抵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区。为了加强统治,汉朝廷还在九郡之上设交趾部,委派刺史统辖。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行政格局和经济、文化发展趋向,都为后来越南国家疆域的形成、王朝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做了准备。其时,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三郡便与今天的两广地区和内地有着频繁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往。同时,三郡也是汉朝与东南亚、西亚各国海上交通的要冲,特别是日南郡,更是汉朝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
三国时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归属交州;唐代,交州建制屡有变动,先设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公元679年,又置安南都护府并派都护镇守,始名安南。其下分设若干州,由刺史统管。此后,唐还曾在安南设置节度使、经略使,以实行对那一地区的统治。
公元9世纪后半叶,黄巢大起义给了腐朽的唐王朝以致命打击。历时10年的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唐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在越南的统治自然也难保持。公元906年,越南封建主曲承裕掌握了政权,唐王朝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委任他为节度使。曲承裕之子曲颢(hào)继任节度使后,重新规定地租额,免除农民劳役,并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就意味着,由越南本民族自主的政权从这时起已经建立。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封建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公元939年,越南封建主阶级的代表吴权以爱州(今清化省)为根据地,自立为王。新政权在开始时是不稳定的。从12世纪中叶到11世纪初,又先后经历了“十二使君之乱”(公元944年至968年,有12个大封建主各霸一方,相互混战,历史上称为“十二使君之乱”)和丁氏、黎氏两个王朝(公元968年,最强大的使君丁部零锄平其他使君,统一安南,建大瞿越国;公元981年,丁朝部将黎桓篡位自立,取代丁氏建前黎朝)。1009年,李公蕴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即李朝,其政权才趋于巩固。
公元975年,北宋朝廷封当时的越南王为交趾郡王;公元997年,宋封黎桓为南平王;1164年,宋“特赐(越南)安南国名”,封当时的越南王为安南国王。史家认为,安南立国,标志着越南结束了“内属”(或“北属”)时期,中越两国间国与国的关系才正式开始。而实际上,直到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几百年间,越南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同中国保持着藩属与宗主的关系。
1802年(清嘉庆七年、阮朝嘉隆元年),南越国国长阮福映按照惯例向清廷遣使请封,“且请改国号为南越”,清廷最后降旨,同意定国号为“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国名由此时起沿用至今。
⑼ 中国与越南的历史渊源
古越南人属于中国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军征服南越,设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创立越南王国的君主最早均为古中华人。越南在秦朝被松散地统一,在秦汉的改朝换代中,开国国王当然也是中国人,开国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军司令,乘秦末内乱而独立为南越王国(首都广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及其后的开疆拓土战争中,中国将其并入汉国,故土的越南北部分为数郡(越南河内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东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纪东晋时代,中国开始分裂了长达260年的最长、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时越南北部依然继续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大分裂给南方偏远地区也带来一些好处,因受中国北方战乱的影响,大量汉人从北方中原一带大量南迁到原来没有太多中华文化的地方,如广东、广西、福建和越南等,这些人各种各样,但最主要的成分却是着名的客家人(在当时即为汉人)。
在当时几个地区的汉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尽管有大量的华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种战乱而南迁的中华人,他们的南迁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因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当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华人的血统,甚至说在1000年前他们就是中国人亦无不可。
中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唐朝带给中国对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复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标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国的威胁。可是接连不断的军事胜利,刺激了当权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汉王朝时的版图。唐朝立国60年后,越南重新并人唐帝国,设安南总督府于河内。
唐末的势微有如汉末,非中华本土部分全部脱幅而去,需要下一个鼎盛的帝国重新拿回。当下一个强盛帝国久久不来时,那这些地区就独立成功了。
事实上世界历史上强大帝国周围的国家,大都是以这种形式完成独立过程的。南汉王国(建都广州),几乎重复了此前800年前汉朝吞并南越王国前的态势。
越南的失去与宋王朝的软弱有关。宋朝初曾摆平了独立了60年左右的南汉王国,但对南汉王国中的越南部分则不在乎了。
本可收复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争气和偏安习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个交趾王国遂在中国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国王死后,宋帝国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败回。
3年后越南人假装谢罪,同时要求册封,人类历来有承认既成事实的习惯,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国王于是又产生了。后来1000年左右的冲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谢罪和悔意,古近代中华帝国就会满意。交趾王国也采用事奉大国政策,对中国的恭顺程度,较之高丽王国,有过之无不及。
明朝时因越南的内乱给了明帝国一个机会,派兵攻入越南,此时交趾王国已改名安南。于是,中国宣布撤销安南王国,改称交趾省。这个10世纪起脱离中国而独立的国土,再回归祖国。但经400余年的隔绝,统一的条件已非常不成熟,维持了20年的时间后,明朝终于松手。
此后近500年的时间里,冲突僵持一阵后,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宽容,古近代中国大都面对现实而又显大度,只求一个名义上的宗主国。
而另一个唐时的殖民地朝鲜自唐末脱离中国后,中国再没去打扰过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国这个宗主国的到保护,至今已独立了1100年之久,这些年中若有冲突发生,妥协的方式有如越南对中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设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后直到五代十国,越南都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也就是越南的“郡县时代”。
在此期间,越南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发展,人民起义也未曾断绝。到了五代十国,由于中国分裂,安南地方势力便乘机独立,建立吴氏割据政权。此后越南又屡次变故,南宋时,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为安南王,越南正式拥有国号。
李朝政权巩固后,开始南侵击败占婆,他们也曾在北宋时北侵中国,但被宋军击败。1225年,越南进入陈朝统治,陈朝繁荣强大,还曾成功地击败了侵略越南的蒙古军队,维护了国家独立。
明代时,因外戚夺权,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灭胡朝,占领越南十三年,后不得已撤军。越南又进入黎朝时期,此时期的越南军,南灭占婆、北侵大明,还迫使老挝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随后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后来沦为法国殖民地。
因为越南与中国战事不断,所以北部边疆存在不少领土纠纷,至今未能妥善解决。
(9)越南什么时候和中国交往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北属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
东汉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
隋朝时被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