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有多少姓赵人口

越南有多少姓赵人口

发布时间:2022-07-14 20:11:20

❶ 谁知道赵姓的历史和名人,陆姓的来源,陆姓人口总数

历史名人:
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着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 胜:平原君,以"食客数千人"而着称,是赵氏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人物。
赵 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始创骑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廉: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干隆三大家"。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精于正、行书和小楷,其笔法园转遒丽,人称"赵体"。
赵 云: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陆姓起源有四种:
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郡望主要有:
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河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颖川太守陆闳。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河、商河、惠民、阳信等县。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当今陆氏人口单位面积(即 1 平方公里)内的密度,最高的是在江、浙、沪、皖和粤、桂、琼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陆姓人口达到 0.8 人以上,中心密集点在上海、江苏东南、浙江北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陆姓人口达到 4 人以上。每平方公里达到 0.8 人的地区,陆姓人口大约 149.3 万,其覆盖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 10.6% 。每平方公里不足 0.8 人的陆姓人口大约 222.7 万,约占国土面积 89.4% 。

陆姓分布很广,但不平衡。陆姓在两广和江浙地区则是常见的姓氏之一,但在北方和西部则难见到。陆姓在人群中的分布密度是:广西南部、海南、广东西南地区的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 1.5% 以上,其中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半岛,陆姓人口占当地人口的 3% 以上,最高达 4.2% ,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2.1% 。在广西北部、广东西部、贵州大部、湖南西南部、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安徽东端地区,陆姓人口占当地人口的 0.5 —— 1.5% ,其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6.3% 。其他地区,陆姓人口占当地人口不足 0.5% ,其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91.6% ,其中人口不足 0.51% 的覆盖面积占 49% 。

❷ 全国哪里赵姓的比较多

赵姓分布

山西省

洪洞(古赵城)赵氏。永济赵氏。闻喜赵氏。武乡赵氏。汾州赵氏。平定赵氏。五台赵氏。孝义赵氏。沁水赵氏。平顺赵氏。太谷赵氏。陵川赵氏。解州赵氏。定襄赵氏。应县赵氏。原平赵氏。左云赵氏。

河北省

涿郡赵氏。正定赵氏。蔚县赵氏。文安赵氏。威县赵氏。定县赵氏。井陉赵氏。晋县赵氏。蠡县赵氏。保定赵氏。磁县赵氏。元氏赵氏。黄骅赵氏。易县赵氏。饶阳赵氏。安国赵氏。昌黎赵氏。平山赵氏。阜平赵氏。深县赵氏。束鹿赵氏。宁晋赵氏。河间赵氏。赞皇赵氏。大名赵氏。青县赵氏。宛平赵氏。安次赵氏。雄县赵氏。卢龙赵

北京 天津

北京赵氏。天津赵氏。

甘肃省

天水赵氏。平凉赵氏。静宁赵氏。

陕西省

咸阳赵氏。兴平赵氏。武功赵氏。华阴赵氏。乾县赵氏。 府谷赵氏。周至赵氏。耀县赵氏。西安赵氏。渭南赵氏。户县赵氏。

河南省

开封赵氏。洛阳赵氏。荥阳赵氏。汝南赵氏。许昌赵氏。虞城赵氏。南阳赵氏。清水赵氏。淮阳赵氏。郾城赵氏。临汝赵氏。邓县赵氏。淇县赵氏。西华赵氏。武陟赵氏。内黄赵氏。项城赵氏。偃师赵氏。巩县赵氏。永城赵氏。南召赵氏。汲县赵氏。商城赵氏。夏邑赵氏。博爱赵氏。滑县赵氏。

山东省

武城赵氏。益都赵氏。莒县赵氏。平原赵氏。东平赵氏。利津赵氏。济南赵氏。诸城赵氏。曹县赵氏。鄄城赵氏。菏泽赵氏。梁山赵氏。肥城赵氏。寿光赵氏。日照赵氏。博兴赵氏。海阳赵氏。历城赵氏。龙口赵氏。烟台赵氏。莱阳赵氏。

河北省

房县赵氏。安陆赵氏。钟祥赵氏。黄陂赵氏。麻城赵氏。通城赵氏。崇阳赵氏。

安徽省

休宁赵氏。凤阳赵氏。庐州赵氏。合肥赵氏。萧县赵氏。宿县赵氏。泾县赵氏。灵壁赵氏。金寨赵氏。太湖赵氏。

江苏省

南京赵氏。武进赵氏。徐州赵氏。丹徒赵氏。淮安赵氏。常州赵氏。苏州赵氏。常熟赵氏。无锡赵氏。六合赵氏。江阴赵氏。吴江赵氏。镇江赵氏。高邮赵氏。

上海市

上海赵氏

浙江省

杭州赵氏。建德赵氏。归安赵氏。衢县赵氏。绍兴赵氏。余姚赵氏。吴兴赵氏。青田赵氏。慈溪赵氏。温州赵氏。宁波赵氏。鄞县赵氏。兰溪赵氏。嘉兴赵氏。湖州赵氏。缙云赵氏。文成赵氏。东阳赵氏。海宁赵氏。义乌赵氏。宁海赵氏。瑞安赵氏。丽水赵氏。嘉善赵氏。

江西省

清江赵氏。余干赵氏。宜春赵氏。南昌赵氏。南丰赵氏。贵溪赵氏。玉山赵氏。

湖南省

衡山赵氏。长沙赵氏。浏阳赵氏。零陵赵氏。湘潭赵氏。益阳赵氏。岳阳赵氏。

福建省

闽侯赵氏。霞浦赵氏。福州赵氏。

广东省

文昌赵氏。中山赵氏。台山赵氏。新会赵氏。

四川省

中江赵氏。遂宁赵氏。广汉赵氏。德阳赵氏。新津赵氏资中赵氏。荣县赵氏。宜宾赵氏。内江赵氏。酉阳赵氏。成都赵氏。达县赵氏。叙永赵氏。巴县赵氏。

贵州省

安顺赵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州赵氏。宁明赵氏。

云南省

昆明赵氏。剑川赵氏。顺宁赵氏。大理赵氏富宁赵氏。

辽宁省

海城赵氏。朝阳赵氏。兴城赵氏。新民赵氏

吉林省

临江赵氏。永吉赵氏。

黑龙江省

桦川赵氏。双城赵氏。阿城赵氏。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赵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赵氏。汪古部赵氏。

❸ 赵姓人数为什么减少

〖"赵"的分布和迁移〗
秦汉时期是赵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灭赵并迁赵国王族于西戎,赵姓始入甘肃地区.秦朝末期,赵佗割据两广和越南北部,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即今广州.直到汉武帝灭南越国,已传五代93年了.他的后代在两广和西南地区形成了赵姓的重要望族,赵佗成为岭南赵姓的始祖.西汉时期,赵姓已进入辽宁西部,经河南入安徽.东汉时期,四川,江浙等地区已有赵姓的足迹.赵姓进入福建和台湾地区分别在唐朝和明末.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赵姓大约有4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7%,排在王,李,张大姓之后,为宋朝第四大姓.赵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14.2%,占河北省总人口的9.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11.6%),四川(11%),山东(9.1%),这四省赵姓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南(6.9%),江西(6.8%),浙江(6.6%),陕西(6.6%),这四省的赵姓又集中了27%.全国形成了以冀豫鲁,陕川,湘赣浙为中心的赵姓三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赵姓大约仅有1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7%,仅排第十二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赵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赵姓总人口减少了64%,这与元朝灭明,赵氏皇族遭到屠杀,赵氏宗族为避祸而纷纷改姓有关联.明朝时期,山东为赵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16.6%,占山东省总人口的3.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浙江(16.1%),江苏(10.2%),山西(9.2%),这四省赵姓大约占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河北(7.6%),江西(6.1%),陕西(5.1%),这三省的赵姓又集中了19%.两广与福建的赵姓人数稀少.宋,元,明期间600余年,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鲁,晋陕两大块赵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赵姓的人口2 748万,为全国第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赵姓人口由160万激增到近2700万,增长了近17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赵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和平年代一部分改了其他姓的赵姓的恢复原姓有关.自宋以来的1 000多年,赵姓人口的增加率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8.7%),山东(11%),四川(9.3%)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7.2%),河北(7.1%),两省的赵姓又集中了14%.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5%.全国形成了沿黄河省份的高比率赵姓分布区域.在近600年期间,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向.

❹ 越南总人口多少人

2021年,越南总人口9826万。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86%,岱依族、傣族、芒族、华人、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府认定的有54个。每一个越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遗产。多数越南西部的少数民族族群被统称为“山里人”。

越南民族分布:

越南共有54个民族,如下:哲族、芒族、越族、土族、布依族、热依族、佬族、卢族、侬族、山泽族、岱依族、泰族、仡佬族、拉基族、拉哈族、布标族、瑶族、赫蒙族、巴天族、巴拿族、布娄族、布鲁-云乔族、遮罗族、戈族、格贺族。

戈都族、叶坚族、赫耶族、抗族、高棉族、克木族、麻族、莽族、墨侬族、俄都族、勒曼族、达渥族、欣门族、色当族、斯丁族、华族、艾族、山由族、占族、朱鲁族、埃地族、嘉莱族、拉格莱族、贡族、哈尼族、拉祜族、倮倮族、夫拉族、西拉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越南

❺ 谁知道赵姓的历史和名人,赵姓的来源,赵姓人口总数,赵姓族谱

一.赵姓概述

赵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在全国分布较广的姓氏。赵姓的血缘祖先是少皋金天氏,血缘始祖是伯益。赵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玄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赐给造父赵城(在今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

另有学者认为:赵姓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着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住在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下根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三家分晋”后所建立的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赵国末代郡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li立)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涿郡赵氏。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明时《百家姓》的统计中赵姓排在了第15位。到了宋代,赵姓在《百家姓》中居第一位。2006年前,赵姓全国总人口有2000多万人。按人口比例,赵姓为中国的第七大姓。2007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公布:全国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4.29%,按人口比例,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大姓。

赵姓名人不胜枚举,春秋时有晋国的赵勇,战国时有名将赵奢、平原群赵胜、秦宰相赵高。西汉有赵婴棋,关内侯赵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营平候赵充国,年逾七十犹驰马破敌。三国时有名将赵云。唐代,苗族人国珍任工部尚书,也姓赵。宋代赵氏立国历经320年,为帝王者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还有名宰相赵普,西夏国君李元昊出自党项羌族,也被宋太祖赐姓为赵。元代有着名书画家赵孟俯等。明代有吏部尚书赵南星,清代有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等。近代以来,赵姓名人更多,如作家赵树理、诗人赵朴初、艺术家赵丹等,都为世人所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2位赵姓当代将军。他们分别是赵可铭上将,(-——),湖北省武汉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6月20晋升为上将军衔。赵南起上将,(-——),朝鲜族。吉林省吉林(今永吉)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赵坤中将(1929-——),江苏省丰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昭中将(1923-2004),原名赵明发,笔名赵松,河北省安国县(现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2004年1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赵先顺中将(1924-2002),河南省永城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赵兴元中将(1925-——),山东省济南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国臣中将 (1935-1994),辽宁省绥中县人。1993年晋升中将军衔。1994年9月27日因病逝世,终年59岁。赵炳耀中将 (),山东省莱阳县人。1990年晋升中将军衔。1993年1月退役。2001年7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赵文泷少将(1942-2004),河北省易县人。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月7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62岁。赵本胜少将 (1942-2004),安徽省舒城县人。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月16日逝世,终年62岁。赵宗焕少将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2月22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终年71岁。赵织雯少将(1935-——),女,上海市人。1990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三.赵姓对世界的影响

清康熙初年,广东开平县单水口有一座龙岗古庙,供奉有刘、关、张、赵四姓祖先﹝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的神像,并成立了龙岗亲义会组织。清光绪年间,侨居美国的四姓宗亲重建了龙岗古庙。清宣统二年(1910)又修建了旧金山龙岗公署大楼.此后,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家和地区均成立了龙岗亲义公署。1960年,台湾和香港在港筹备成立世界龙岗亲义会。1963年, 世界龙岗亲义会正式成立。此后,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均建立了龙岗亲义总会。赵姓宗亲在世界龙岗亲义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香港赵族宗亲总会编辑出版了《赵族会讯》,并成立了旅港潮阳仙门城乡赵氏保堂宗亲会有限公司,负责对外开展交流活动。可见我们赵姓宗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❻ 请解答赵姓的起源与来历

赵姓的起源与来历: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6)越南有多少姓赵人口扩展阅读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❼ 赵姓人在全世界有多少人

赵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在全国分布较广的姓氏。赵姓的血缘祖先是少皋金天氏,血缘始祖是伯益。赵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玄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赐给造父赵城(在今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
另有学者认为:赵姓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着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住在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下根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三家分晋”后所建立的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赵国末代郡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li立)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涿郡赵氏。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明时《百家姓》的统计中赵姓排在了第15位。到了宋代,赵姓在《百家姓》中居第一位。2006年前,赵姓全国总人口有2000多万人。按人口比例,赵姓为中国的第七大姓。2007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公布:全国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4.29%,按人口比例,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大姓。
赵姓名人不胜枚举,春秋时有晋国的赵勇,战国时有名将赵奢、平原群赵胜、秦宰相赵高。西汉有赵婴棋,关内侯赵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营平候赵充国,年逾七十犹驰马破敌。三国时有名将赵云。唐代,苗族人国珍任工部尚书,也姓赵。宋代赵氏立国历经320年,为帝王者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还有名宰相赵普,西夏国君李元昊出自党项羌族,也被宋太祖赐姓为赵。元代有着名书画家赵孟俯等。明代有吏部尚书赵南星,清代有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等。近代以来,赵姓名人更多,如作家赵树理、诗人赵朴初、艺术家赵丹等,都为世人所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2位赵姓当代将军。他们分别是赵可铭上将,(-——),湖北省武汉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6月20晋升为上将军衔。赵南起上将,(-——),朝鲜族。吉林省吉林(今永吉)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赵坤中将(1929-——),江苏省丰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昭中将(1923-2004),原名赵明发,笔名赵松,河北省安国县(现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2004年1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赵先顺中将(1924-2002),河南省永城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赵兴元中将(1925-——),山东省济南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国臣中将 (1935-1994),辽宁省绥中县人。1993年晋升中将军衔。1994年9月27日因病逝世,终年59岁。赵炳耀中将 (),山东省莱阳县人。1990年晋升中将军衔。1993年1月退役。2001年7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赵文泷少将(1942-2004),河北省易县人。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月7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62岁。赵本胜少将 (1942-2004),安徽省舒城县人。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月16日逝世,终年62岁。赵宗焕少将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2月22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终年71岁。赵织雯少将(1935-——),女,上海市人。1990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赵姓家谱介绍
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赵姓规定每30年修订一次家谱。现存赵姓家谱多是清代和民国初年纂修的。
赵姓族谱
赵姓族谱虽有以上种种类型,但从其发展历史来看,这些类型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简易家谱,到族谱、支谱、房谱,再到宗谱、统谱等联宗合纂的演进过程。同样,族谱的修撰格式也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就现存清代、民国时期的赵姓族谱而言,其格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谱序。这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外族人写序通常是当朝、当地的名人,或是与家族有特殊关系的人。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随着族谱撰修的次数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大型族谱,其序跋篇幅很大。通常情况是续修次数越多,谱序就越长,谱序跋本身也就成了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是谱例,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原理。同治年间所修的《天水堂赵氏合修族谱》凡例共有20则。《山阴华舍赵氏宗谱》除录旧谱凡例外,还新增凡例若干条。
三是先世考与遗像赞。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和分支迁徙情况,尔后是把本家族中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这方面,民国年间所修的《东莱赵氏家乘》最具典型。不仅考述文字简明清晰,祖像的绘制也十分精美。在说明本脉出于蜀汉顺平侯赵云,世居成都府红花市之后,用四言联句表达家族的迁徙、兴盛情况,颇有特色:“聿维我谱,俱详历履,原籍西川,始白天水。明初迁莱,郡城安宅,嘉靖开科,隆万任职。伯镇封疆,仲总六卿,武勋相业,朝廷所荣。愿绍前烈,德言与切,绵长先泽,睦族敦宗。”另外,赵宋皇室后裔的族谱大多载录《太祖遗训》一文。
四是恩荣录。主要刊载皇帝和朝廷、地方官员对家族或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和匾额。山阴华舍谱中有御印、御押,东莱赵氏有“诰命”、“封赠”、“荫袭”、“旌表”四项。
五是家法族规。清末民初所修的赵姓族谱中,一般都是旧规、新规分列,内容庞杂,财产婚姻、祖业管理、家族往来,举凡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且各个家族因自己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但都不离敬宗收族这一核心内容。
六是祠堂坟墓。赵姓对祠堂、祖坟的修建历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等都有详尽记载,有些谱中配有简单的绘图。其中大量内容是有关宗祠的管理规章,如山阴华舍赵氏谱中有“宗祠条规”、“陵祭条款”、“宗祠禁约”、“宗祠祭典”、“宗祠仪注”、“六陵仪注”、“宗祠仪注”、“六陵祭文”、“宗祠祭文”、“宗祠祭句”、“六陵联额”,另外还有历代相关的碑文、记颂等。
七是世系。这是赵姓族谱中的主要内容,占有2/3的篇幅。世系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世系传录,即从一世祖开始到修谱日期止,家族成员的姓氏名号、生卒年月、简要阅历、妻室子女以及葬地封赠等情况;另一种是世系表或世系图,即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该家族的血缘传承情况。在笔者所见的赵姓族谱中,后一种形式要多一些。
八是传记,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以及年谱等多种形式。传记又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篇目,与地方志的体例大体一致。
九是仕宦录,或称科第录,登载赵姓族内历代科第人仕者的名单,并简要记载他们的业绩及着述。
十是族产,包括祀田、祖山、义庄、庙产、房屋等。赵姓族谱对这一点相当重视,族田、祖山都写明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同时《还记载族产的数量、买卖情况、管理细则、收支账目以及经营租佃。
十一是艺文或名迹录。收录赵姓族人或与家族相关的各种着述诗文。名迹录则是记载与赵姓家族相关的名胜古迹、山水桥梁、庵寺书院和亭台堂舍等。
十二是字辈谱与领谱字号。
山东地区14部,其中有益都青郡赵氏、黄县东西支赵氏、金乡赵氏、德州赵氏、城阳赵氏、莱阳赵氏、琅琊赵氏、掖县赵氏等。

❽ 赵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几啊

在旧版的《百家姓》里排第一,在新版的《百家姓》里排第12。

旧《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新《百家姓》
王李张刘陈杨黄孙周吴徐赵……

虽然大家习惯上吧李王张赵说在嘴上。但是李,王,张姓的人口分别都超过了八千万。而赵姓人口还不足3000万

❾ 请问赵姓这个姓的来历

1、来历
赵姓来自嬴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着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2、迁徙分布
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在台湾省名列第四十三位,人口约三千二百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左右,发祥地在今山西省。西周时,造父的侄孙非子封于犬丘,建立秦国。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
3、赵氏名人
赵宣子:名盾,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赵国的先祖。
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❿ 赵姓起源何地第一位姓赵的人是谁

赵姓起源于山西省,第一位姓赵的人是周穆王时的造父。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

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造父


(10)越南有多少姓赵人口扩展阅读:

迁徙分布

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

2008年,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7.5人以上,有的地区达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6人以上。

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沿黄河流域的省区是赵姓分布的主要地区。

赵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河北、冀鲁大部、山西、陕甘宁大部、内蒙古中部,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5%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1.8%。

阅读全文

与越南有多少姓赵人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为什么要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 浏览:327
意大利语过了b2证明什么意思 浏览:500
意大利什么时候搬砖 浏览:153
中国南方高温有多少度 浏览:523
英国每天消耗多少食物 浏览:141
想去越南买房要办什么手续 浏览:389
中国贪为什么不枪毙 浏览:907
越南北部有热带为什么有四季之分 浏览:459
中国有多少佛祖舍利 浏览:561
中国通信邮编是什么意思 浏览:874
英国狼群怎么打败的 浏览:13
意大利at是哪里 浏览:696
摩洛哥和伊朗怎么看 浏览:414
意大利家具国内代工厂在哪里 浏览:888
印度产的耐克鞋子怎么辨别真假 浏览:855
佛教起源于印度怎么传到中国的 浏览:143
中国人口峰值数是多少 浏览:317
伊朗怎么防止无人机 浏览:287
在英国工作一月多少钱 浏览:924
印尼有多少年历史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