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人的生活
少中国人总觉得越南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赴越南采访,才发现越南人生活质量已不在中国人之下。
农村没有穷山恶水,只有青山绿水
越南将外资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定为63万越南盾(1万盾约合5元人民币),最近刚刚调高到了85万盾。但记者调查后发现,大部分越南人的收入远高于这个水平。
内排是离河内40公里的一个贫困县,我们在那里的农村看到,村民大都住在自家小楼里,地上铺地砖,厨房贴瓷砖、卫生间有下水管道,干净整洁。31岁的农民陈光协在新希望河内公司车间中控室工作,一个月能挣400万盾。他妻子则在一家制衣厂上班,每月100万盾。一家三口过得还算不错。
在一个回顾过去的展览会上,记者看到,革新开放前的越南,很多人挤住在狭小的空间里。一新婚夫妇床前,弟弟打地铺,旁边就是猪圈。到粮店凭票买米,半夜就得爬起来排队,“买回米来,打开口袋,如果没有霉味,我能高兴好几天!”越南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员回忆。当时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能有一辆中国产的自行车。
中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高德可女士,如今越南城乡差距相较小,社会总体比较和谐。越南农村没有穷山恶水,只有青山绿水,农民温饱没有问题,只是有的没钱花。越南全社会都非常重视扶弱济贫,贫困人口由10年前占人口总数的58%下降到现在的22%,被联合国列为扶贫成效显着的国家。
汽车价格是邻国的3倍
在越南,绝大多数家庭来,汽车还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据统计,越南现有汽车63万辆,载重车和大客车占了一半。小汽车平均每360人才有1辆。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拥挤、道路狭窄,没有停车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价格昂贵。由于征收高额汽车关税,越南车价还在不断上涨,平均水平是周边国家的三倍。比如,一辆普通的、在越南组装的福特轿车就得3.8万美元。最近听中国的力帆公司要在越南组装便宜汽车,每辆只要1.6万美元,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大街上跑的,除了政府机关的公车,最多的就是出租车,车价高得离谱,每公里折合人民币4块钱。
据最新统计数据,越南现在拥有1700万辆摩托车,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辆。买不起汽车,摩托车就成了身份象征。没钱的买越南本地品牌,用中国产的零件组装;有钱的则买日本品牌,价格在人民币1万元以上。有的高档摩托车价格在6000美元以上,销路也不错。
房价之高超出想象
一到胡志明市,城市周边成片的小洋楼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询问得知,住在小洋楼里的都是普通市民。在越南,私人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转让权和继承权,很多人都是自己买地建房。越南人并不喜欢高楼大厦,因此,从胡志明市到河内,高层建筑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三四层的小楼。
越南的房价之高,远超过想象。大城市房价高达每平方米3000美元,而且还在快速上升。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出现了一批年收入2万到3万美元的中产阶层,中高档住宅需求较大。此外,越南拥有280万海外侨民,分布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每年往国内汇款高达4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民间渠道流入资金。
我们参观了河内一个大学教师的家,这是一幢4层小楼,是自己买地修造的,电器设施一应俱全,顶层有个小花园。据预测,今后5年是越南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仅次于中国。按购买力折算,到2010年,越南GDP将达4150亿美元,人均收入4500美元
Ⅱ 越南人口近亿,国土还那么小,为何还有大米出口
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呢?其实这并不稀奇,就好比河南省一个省的小麦产量就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平均下来,河南省的小麦就要供应全国14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一,近4亿人使用,比越南供一亿人的大米要厉害得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就是几个省的农业养活了全国。现在有的地方发展制造业、有的地方发展金融,有的省份发展农业。虽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其实大家都在给国家作贡献。
Ⅲ 克弗列特 日常政治的力量:越南农民如何改变国家政策 ,
克弗列特:日常政治(二○○五)
一九七九年,斯考契波(Skcopol,Theda)发表《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对俄国一九一七年到三十年代,法国一七八七年到十九世纪初和中国一九一一年到六十年代的政治革命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采用的是以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学比较范式对三国的社会革命展开历史分析。她认为社会革命是基本的社会秩序发生改变,政治革命主要指政治统治集团人员的更换和取代,社会革命起源于国家社会结构、国际的竞争压力、国际榜样的压力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斯考契波从马克思主义者的阶级斗争和结构主义者研究视角出发,强调国家之间国际事件和关系如何对国内事件产生影响:比如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各种政治危机(国家金融危机,精英集团分裂,权力真空和一群极易被鼓动的大众),这些因素反过来为革命制造机会。斯考契波在强调国家作用的同时也认为普通大众在革命中发挥着与精英同样重要的作用。大多成功的革命离开不了城市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但是她对个人和意识形态在革命中的作用并不强调,她引用菲利普斯(Wendell,Phillips)的话说:“革命不是造就的,是到来的。”她的这一结构主义视角由克弗列特所颠覆。
克弗列特同样从“自我剥削”(self-exploitation)的概念出发认为:小农之所以“自我剥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可以看到其个体劳动和劳动成果之间的清晰可见的联系,而在集体劳动中,农业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分工使个体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及其本身的劳动之间的联系拉远以至消失,这种情况下,要建立联系,集体必须对别人的劳动报以信心,相信偷懒者会被发现,偷懒行为会被制止;同时农民的家庭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如何做到这一点?第一种方法是把家庭合并到集体中,如柬埔寨在红色高棉时期取消家庭设置的做法;第二种是对加入集体的农民采取工资制度,如匈牙利和苏联时期;第三种做法是保持家庭设置,但是劝说农民以在家庭劳动中同样的精神服务集体,如坦桑尼亚的乌贾玛村庄化运动和克氏所研究的越南农村集体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开始,越南政府就坚持要以集体耕作的方式经营农场;是年年末,越南政府在越南北方百分之八十六的农村实行了农业集体化,通过各种政策,政府希望创造一种集体精神,阻止农村的再度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支持国家防卫建设。实施集体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政府认为集体农业可以显着提高农业产量;第二,集体化可以改进农民生活状况;第三,政府认为没有集体化,少数农户会集聚大量土地,削弱社会和经济平等的意识理念;第四,集体农业可以打造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集体精神”;第五,集体化对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比如国家工业提供关键性支持;第六,集体化是国家防卫的一部分,鉴于越南的分裂,集体化以后农民可以在促进北越防卫、组建地方军队、游击队和保存地方实力上做出贡献。农业集体化过程中,政府的监督和控制,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并裹挟着与集体化有关的民族主义和自愿性质的宣传使对集体化公开的和有组织的反抗受到限制。因此,农民开始求诸于日常政治。
削弱越南农民农业集体化的内部因素有:家庭和农户缺少生产动力,对于大规模合作中个人关系和信任的断裂以及政府的腐败和低效这四大原因。两个外部原因是:政府对农业投资的缺乏和无效的中央控制。一九八○年,经济形式的恶化,农村弥漫的非组织性不满最终使政府决定向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让步。
换言之,去集体化的过程,是从地方开始,从村落开始,而且是从村民开始的。农民的日常行为如何被转换成一种政治符号?农民的反抗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是集体的行为吗?什么样的反抗不会超过农村稳定安全阀的阈值,成为农村政治体制的稳定器?农民的日常反抗如何影响国家政策,对有组织的反抗有什么样的作用?克弗列特这部作品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具体而言,克氏围绕越南农民集体化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集体耕作对于村民意味着什么?他们对其态度如何?合作组织如何为农民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如何处理村庄和政府的关系?二是权威起什么作用以及为何能够发挥作用?政府集体化农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施?集体化为何不成功?三是普通村民以及他们与官员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集体农业?这些互动对集体化过程和政府政策制定起了什么作用?通过在一九九二年到二○○○年在越南北部红河地带各省份村庄的研究,克氏向我们展示了农民的各种日常政治行为。
“日常政治”是克氏着作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越南农民集体化时期对于劳动、土地、庄稼、畜力、化肥等其他生产资料的长期争夺,这些争夺很少公开或者以组织的形式”。农民的日常政治不同于官方政治和劝说政治,它是一种发生在农民生活工作中的,一种对如何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权威的规范和规则的挑战,它是一种平静的、日常的、微妙的和间接的表达,大多通过私下的手段修正或者抗拒通行的正式程序、规范或者命令。其形式有:对权威与资源使用和分配方式的支持或者顺从、修改或者逃避规范、反抗和反对三种,其中后两种最为普遍。克氏提请我们注意日常政治并非软弱无力,所谓“水滴石穿”,日常政治的反抗也可以导致一个集团的瓦解和一个体制的灭亡。
克氏根据卡亚诺夫·奥斯特罗姆(Ostrom,Elinor)的理论得出,一个合作组织的出现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出现了一个为了个体的福祉需要集体努力的问题;二是个体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愿意合作,这种意愿有可能需要个体在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一定的折衷;三是个体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寻找合作的方式,这里面有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四是个体熟悉合作组织的领导和程序;五是个体需要相对于实体比如国家充分的自主、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过多的外在干预会削弱合作成员之间的信任,削弱他们的内部领导,损害合作意愿。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越南农民没有在上述五个条件中达成共识。这些条件非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可以实现。
那么,农民的日常政治如何可能打破自上而下的政权建设模式,第一,虽然农民的权力很弱小,但在面临权威和政府时仍然有潜在的权力,按克氏的说法,即使是奴隶也有权力,因为如果奴隶不劳动,奴隶主的种植园就会减产或停产。克氏显然夸大了权力的弥漫性,但是克氏的睿智在于他指出了弱者权力的集聚性质及其后果。第二,地方政府不敢使用暴力;第三,日常政治的实践范围不足以让政府采取规模性行动。第四,日常政治行为本身是非冲突、无领导的;第五,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对农民日常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比引用政府对事件的官方报道,克氏对农民的看法和农民的故事着墨甚少。克氏提请他的阅听人注意不是农民的任何行为都是日常政治,但是对于农民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容,克氏没有清晰的分析。另外,克氏对政府集体化推行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及其对农村社区的嵌入没有分别论述,而是依据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框架并从二者的冲突入手解释集体化失败的问题。同时对于是否存在一个地方精英——这个在国家官员和农民之间的第三阶层,克氏也没有展开论述;在研究方法上,克氏引用的大多为地方官方报道和文献材料,对于实地访谈很少引用。
上述农民研究的三个关键词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农民的角度更为现实地考察农民的政治日常生活实践,书写底层反抗的历史,对“沉默的大多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斯科特从“生存伦理”出发,指出了农民反抗的主要原因是不断变迁的社会打破了农民原有的共同体体系,农民被迫抛入现代化进程之中;而“弱者武器”从更为具体的技术角度思考了农民反抗的具体形式并批判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从理论上提升了研究的高度;“日常政治”则有说服力地展示了农民日常生活实践水滴石穿的政治效用。
Ⅳ 越南和中国的差距有多大从农村来看呢
近几年来,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家也想必有目共睹,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人们纷纷都想要去出国旅游,通过出国游来涨涨自己的见识,领略领略其他国家的风采。不仅仅是较为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受到了中国游客的欢迎,有这么一个国家,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国游客。
不得不说,在民富程度来看,江浙一带是我们中国城市的楷模。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觉得你更向往越南的农村生活,还是我们中国江浙一带的农村生活呢?有机会的话,你愿意去越南游玩吗?
Ⅳ 越南现在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和中国相比属于什么年代
越南经济发展很快,越南也成为了国内不少游客喜欢的旅游地点,因为距离中国很近,性价比很高,同时风光也很不错。但是要认识一个地方,光看旅游景观是不行的,还要走到当地人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到。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当地人幸福的笑容。实际上,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因为没有多大欲望,生活压力就会很小。人才越能感觉到幸福。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以后的越南农村又该是什么样子呢?当我们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很多。
Ⅵ 越南城市 农村人口比例
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6129万,占全国人口的72.9%;农村劳动力2419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55.6%;2006年农业产值116.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4%。农业在越南社会、政治、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86年以来,越南分阶段实行农业改革,逐步调整农业结构,理顺农民与政府的关系,扩大农民自主权,鼓励出口农产品,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农民收入较前增加,粮食产量和出口量稳步上升。越南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
Ⅶ 越南农村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国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不少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比如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是大多数国人出国游上的首选。而越南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不仅地理位置相近,且风土人情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加上越南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称号,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每年的游客量都在不断增长。
虽然越南这个国家如今在逐步发展,但与我国相比仍有一段差距,不过越南人的幸福感却很强,也不会“愤世嫉俗”,大多都满足于现状。在小编看来,只要心态是乐观的,生活是快乐的,条件富裕并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对此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Ⅷ 越南近2个月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一、造成了经济损失惨重以及人员伤亡越南近2个月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经济损失惨重,人员的伤亡以及农业的巨大损失
据报道,当地时间12月2日,越南当局表示,过去两个月的多场自然灾害,已经给该国造成了30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5亿元)的经济损失。还导致192人死亡、57人失踪,中部省份损失尤为惨重。越南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已超过了2019年全年。
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人类尽管可以改造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如今,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旱灾、洪灾等都可以直接间接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们还有理由不好好爱惜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吗?
Ⅸ 越南近几年国民生活水平到底如何,比中国大多西北农民如何
越南的吃住行条件通常都很差吗?越南1986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但与国内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有人说越南的情况是国贫民富,国家的一些公共的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比如桥梁、公路等市政设施。在越南中国游客都是在专门接待旅游者的餐馆用餐,口味一般的中国游客都可以适应,一般的团队是六人一桌用餐,7-8菜一汤,饭后水果,早餐有稀饭、馒头、还有越南特色的鸡丝米粉等。酒店各种档次都有,特别是河内和下龙湾酒店林立,越南的酒店大多装修没有国内豪华,而且规模比较小,但中国的客人大多反映卫生条件良好,甚至比国内要好,一般的酒店陪有浴室用品、拖鞋等。服务员友善热情,大多旅游者常住的酒店,都有会汉语的接待员。越南的交通状况不是很好,特别是芒街到下龙的这段山路崎岖、城市中的交通状况比较乱,摩托车车速很快,国内的游客在市区活动要注意安全。 http://www.zylyzx.com/news/news_xx.php?id=35 其实就跟美国人看我们差不多..................
Ⅹ 越南的农村生活,再看中国的农村生活,感受到区别了吗
很多人在我国各项实力在世界上达到的高度进行官方阐述之下,都对于我国目前的真正经济以及社会状态产生了疑问,对于其发展下的真实国民生活水平基本现状也是表示一头雾水的,甚至很多人局限于自己周围的小天地之中,对于外界乃至本国所有的疆域发展,也是表示并没有确切认知的,更不要说和其他国家的相互比较认知了。对于这一点,今天我们也是特意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总结,以与国外对比的方式,来直观地了解一下我国当前的实力,单单是农村比较这一块,就是远远超越这个国家的。今天讲讲越南的农村生活,再看中国的农村生活,感受到区别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