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祭祀灶王爷用的食物
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之类,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讲人间罪恶,世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毕,即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纸马从灶上揭下,连同纸锭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时,再行接灶神之礼,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贴新的灶君纸马。
(1)越南灶神节要准备什么扩展阅读
河南人祭灶历来由,民间传说,月亮属阴,灶君属阳,故“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但安阳等地,也有家庭主妇主祭者。祭灶日晚上,家家用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作成“祭灶汤),老灶爷牌位前,再供上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酥,“祭灶糖”,“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于祀时以糖饼粘神口使勿言”。
还烙制十八个火烧,并用公鸡一只,夹其两翼,放在灶神前,将一些草、豆放在一边以“秣神马”。主祭者先将酒洒在鸡冠上,燃香、烛于神案前,并燃放鞭炮,口念祷词,内容多种多样,为求助祈福之语。将灶神像从墙上揭下,用灶糖轻轻在其嘴上抹一下,于纸马上焚烧,高呼“送灶爷骑马升天”,祭祀便告结束。
年关:中国成立以前,祭灶节后也是贫苦人家难过的日子,称作“年关”,地主多派人到穷人家讨债要帐。难以还债者只好躲出去,“躲年关”,年三十贴了对子后再回家,俗有“年三十儿贴花门”之后外人便不可进家的规矩,称“要命的祭灶,救命的春联。”
B. 送灶君上天要准备什么东西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祭灶果则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小年是中国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C. 祭灶节的习俗有哪些 祭灶节应该吃什么
祭灶节也称小年,一般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小年祭灶是民间为恭送灶神回天庭述职从而进行的祭拜仪式。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台边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灶神坐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此外,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人们用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点粘在灶神嘴上,取“嘴甜”之意,让灶神在天帝面前尽是给自己家中说好话,来年家里就会好运连连,至少不会有灾祸。
祭灶节的习俗有:
祭灶
祭灶节这天的首要任务和习俗就是祭灶啦!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神就要回天上去向玉帝述职,所以,在灶神临走之前,人们就给灶神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糖果是让灶神吃了之后,“嘴甜”,给这一家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清水、料豆、秣草等则是给灶神的坐骑的粮草,方便灶神回归天庭。
扫尘(大扫除)
既然是过年,就是辞旧迎新,因为祭灶节过后不久就是除夕,所以家里自然也得打扫干净,俗称扫尘。将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还要贴春联、年化,挂灯笼等等。
剪窗花
剪窗花这个是北方的主要习俗,因为北方气候比较干燥,窗花不容易被打湿,易于保存。
婚假
腊月二十三之后,各路神仙都回到天上。没有了诸神,民间认为“百无禁忌”。小年之后娶媳妇、嫁女儿都不用择良辰吉日,称为赶乱婚。
剃头
民间有句老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可见,在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候,自己也要收拾干净啊!
祭灶节应该吃的东西:
祭灶节最应该吃的食物就是灶糖。因为“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给灶神吃很黏的糖瓜,好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此外,在祭灶节这天还应该吃饺子,民间有句谚语“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祭灶节的时候,吃饺子取“送行饺子迎风面”之意。
D. 越南春节的习俗与我国有哪些相似
1、吃粽子
越南过节会吃用芭蕉叶包的四方形大粽子,一般是以黄豆或绿豆猪肉为粽子馅,粽子一般长这样。
2、购年花
越南人会在春节的时候到花市购买年花,最常见的有桃花、金盏花(当地人称为梅花)、金橘等。
3、贴春联
虽然中国也会贴春联,但越南的春联和中国还是不太一样,是用字母(越南文)书写的,和汉字的意思一样,当然有的也会附上汉字。
4、迎春幡
农历新年时期,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春幡子(Cây nêu),由于越南国旗以红色为底色,现代也有用国旗代替传统的春幡子,楼房住户就把春幡子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5、放生鲤鱼
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春节前夕的农历廿三日是灶神节。灶神是主管一家生活之神,而灶神的坐骑是鲤鱼,鲤鱼会化身成龙,把灶神送回天宫,所以恭送灶神必须准备一条活鲤鱼,在烧过祭品后,把鲤鱼放生,灶神就正式上路述职了。所以,也就有了这个习俗。
E. 祭灶上什么供品
祭灶王爷的贡品有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清水,料豆,秣草这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王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一,是春节期间祭祀灶王的活动。灶王(灶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爷等。首先准备好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具体包括:
1、年糖年饼:象征生活甜甜蜜蜜(超市有卖一大包的,里面有各种东西)。
2、年糕:象征年年高。
3、荸荠:也叫马蹄,象征有钱。
4、甘蔗:象征日子节节高。(要有头有尾整根的,灶神用甘蔗的尾梢来当马鞭)。
5、菠菜:要有根的,红色的根须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6、大蒜苗:象征过日子很会算(精打细算)。
除此之外,还有:酒:农历二十三祭灶的要有酒,农历二十四祭灶的不要酒(黄酒或老酒即可);豆腐:上面印有红色“福”字的最好;其他:水果(花生、瓜子、糖果、桔子、苹果),五种水果里不能有梨,蔬菜(香菇干、金针、紫菜、笋干、萝卜干)一般十样,或不少于十样。十,代表十全十美;给灶神烧纸钱,一般烧金元宝。
F. 小年拜灶神需要准备什么
小时候祭灶时,我们都是在一旁,看着大人在忙碌地大扫除以及准备食材,然后就吃到很多美食。那么大家是否还有印象,过小年的时候,祭祀灶王那天都有哪些物品,是不是只记得灶糖了呢?想不起来没关系,下面就带各位一起来回忆一下。
除夕-无字(1)
祭灶需要准备什么
这一天需要摆好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除此之外,还要准备酒,黄酒或者老酒都可以。如果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就需要用到酒,农历二十四不拿出酒也是可以的。还有豆腐也是必备的,上面印有红色“福”字的最好。瓜果方面的话,糖果、桔子等都可以。一般十样,或不少于十样。十,代表十全十美。最后就是给灶神烧的纸钱,一般烧金元宝,按需求购买即可。
人们吃什么食物
在北方地区,人们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而在山区则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这个节日除了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这天大扫除要注意什么
现在工作繁忙,这个节日大扫除还是有很多诀窍的。首先不能变动的是,要做完大扫除后才能祭灶。然后遵循这三个原则,第一先收纳,再打扫。家用电器、衣服杂物等如果乱摆乱放,只会拖慢扫除进程。先处理掉杂物,让物品各归其位,才能使后面的扫除顺利进行。第二,先厨房,后厕所。先把厨房打扫干净。卧室清洁先于客厅,可以避免进出弄脏清洁好的客厅。而整个扫除过程都会频繁出入厕所,因此应该放到最后打扫。第三,从上往下,从里往外,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能够非常有效率做好卫生。
G. 越南有哪些风俗习惯
1、饮食习惯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严格的饮食礼仪,从平时餐桌上家庭成员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摆设都很讲礼仪。烹饪方法非常讲究,原料和调料搭配备受重视,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较随意。
2、节日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相似。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
3、服饰
越南的国服是奥黛,又称为越南“长衫”,分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着奥黛更为普遍。奥黛通常使用丝绸等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两侧开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条喇叭筒的长裤。当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节日、外交和会客等正式场合穿着奥黛。
4、婚俗
古代越族人从择偶到成亲要经过六个主要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请期、纳币和迎亲。如今这些仪式已被简化,仅剩下提亲、订亲和迎亲。
5、礼节
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在国家机关、工作单位和越军部队里,一般称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间,也有称兄道弟,而不称同志。见面时,通行握手礼,苗、瑶族行抱拳作揖礼,高棉族多行合十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越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