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有教越南人学中文吗
我有教过越南人学中文,以前在海防大学读书的时候,然后他们越南人报的是培训班,因为认识朋友,所以有去看一下。
⑵ 越南河内有面向中国人的国际幼儿园吗孩子不懂越语,上什么幼儿园好
有一间学校叫台北国际学校那里是用中文学习的
⑶ 现在在东南亚国家办汉语学校,这个事业可行吗
如果你指的是泰国,我觉得不可取。
现在那边的汉语学校太多了
⑷ 请问越南的中文培训怎么样
随着越南与中国的经贸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两国的交往和交流愈发频繁,中文必然成为中越两国商人和公务人员交流的必备手段
老街正在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他们白天和晚上都办中文学习班。目前,在越南高校,中文已成为大学生选修的热门外语,还有一些越南学生专门到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和红河州等地高校学习中文专业。越南政府已和中国达成协议,每年都送一批学生到中国学习中文。
⑸ 中国人可以找到在越南教中文的工作吗
应该可以的吧,不是说那边的厂。十个里边儿起码有一半是中国。
⑹ 越南河内外国语大学的情况
如果是中国留学生应该会分在中文系或越南语系,老师比较负责,学校很小,一眼就看完了,有一个两层楼的学生食堂,超级难吃而且贵,后门有中国餐馆,那个比较靠谱。留学生一般住在D6宿舍,四人间有风扇电视冰箱每天有阿姨来打扫。顺便说一句,这个学校以前叫外语大学,现在叫河内大学(thuong dai hou ha noi)
⑺ 越南废止汉字多年,为何如今却在积极学习中文
语言文字常常被誉为民族的“文化根脉”,因为语言的出现,人与人之间才会出现沟通,也才会诞生出社会的组织形式,将人类共同组建在一块共同发展。而随后文字的出现就是为了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可以开始记录史实,将地区的文化传承下去。因此语言和文字是每个国家都在极力保护的文化,就比如我们中国的汉字,就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其次的话,其实为了更加了解越南历史,为了一些汉字的文化风俗,也推动着越南汉语人才的培养。只能说早知如何何必当初呢?如果当时没有废除而是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话,如今就会方便许多了。不知道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呢?欢迎留言评论。
⑻ 越南人学习汉语容易么
越南人学汉语其实应该会比西方老外要容易一点,不过可能在国内会越南语的人极少,所以他们一般都会用英语来学习汉语了,这样的话难度就加深了不少。
外国人学汉语:
1、我们在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耐心。因为一种语言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使用书本进行教学,书本中尽量带有拼音注释,教他们认识声母、韵母,更加方便进行发音教学。
2、我们在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小编建议大家应该从最简单的汉语音标开始学习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汉语音标才是学习汉语的根本和基础。实战教学,教导他们如何使用汉语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帮助他们适应汉语的语言环境。
3、我们在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应该及时向我们的语文老师求教。切记不可不懂装懂,这样做是非常不可取的。教老外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打好学习汉语的基础。
⑼ 我想在越南开设汉语学校,请问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准备好签证和护照,接着实地考察,接着办私人学校吧!
⑽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文科见长并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0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市属高校中启动了本科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我校的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影视传播和英语等5个项目成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数和经费额度均居首位。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数学、天体物理学等学科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艺术、广告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稀土材料、植物功能基因等学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研究实验室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都市文化和计算科学是两个设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中国语言文学、都市文化学、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对外汉语、中国哲学、稀土功能材料、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等8个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古籍整理研究、教学论、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经济与管理、计算数学、天体粒子物理、物理化学等9个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肇始于汉代,大兴于唐代。当时外国留学生、学问僧在国学肄业或在寺院习经法者多达数千。西起安息、天竺,东至高丽、日本都有来学汉语文的。他们学习或以经商、 传教为目的,着重口语,或以研究汉学为目的,着重书面语。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有代表性的汉语教材。
中国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讲授是从1950年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 5个东欧国家派来了第一批留学生。教育部为此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东欧留学生汉语专修班。学生在专修班进行1~2年语言训练,然后转入其他大学学习文学、历史等专业。
1952年,上述专修班调整到北京大学,改名为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留学生的国别又增加了民主德国、苏联、蒙古、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以后又有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古巴等。50年代初为越南学生开办了南宁育才学校附属中文学校和桂林语文专科学校。60年代初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大批学生来华,为了对他们进行汉语教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成立了北京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负责各国留学生的汉语预备教育。这所学校1965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其他有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等,仍继续进行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结合他们的专业提高其语言水平。1965年越南政府派来大批留学生,中国20多所高等院校分别担负对越南学生的汉语预备教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达到空前规模。
1973年以后,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逐年增加。70年代初,来自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较多。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日本及欧美学生大量增加,至1986年有 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高等学校学习。
目前外国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已不限于为入中国大学作语言准备;有许多学生来华前就已学过汉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学制、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上都应考虑各种不同的要求。现在设有为学习专业做语言准备的正规班,有为已经学过汉语、来华进修以提高某方面实践能力的各种进修班,以及读学士学位的四年制汉语文专业班,调整和增设了有关的课程,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1978年夏,中国首次举办署期汉语进修班。从1982年起这种短期进修班改为常年招生。目前共有60多所大学对外国留学生开设长期或短期的汉语课程。
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外国人中进行教学,有下列特点:
①教学时间一般只有1~2年,最多 4年,这就要求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②汉语是有声调的分析型语言,书写形式是方块字,汉语语法又有一些独特之处,所以,母语是没有声调、以拼音为书写形式的屈折语言的学生对汉语感到特别陌生,这就要求更加讲究教学方法。
③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语言习得过程均有不同,必须在没有现实语言交际活动的条件下,创造学习汉语的环境,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和模拟的交际活动。
针对上述特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始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与学生母语进行对比的原则和启发学生自觉性的原则,并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具体地解决外国学生的疑难。
在教学法方面,从50年代起到现在经历了很大的变化。50和60年代初虽然明确教学目的不是讲理论,但是仍受传统教学法的束缚,对初学者通过翻译讲解语音、语法理论。60年代发展成以精讲多练为核心的强调培养语言技能的方法。后来受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部分地采用过听说法。70年代又试验过句型教学。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注意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外语教学法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下列主要的教学法倾向: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力求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内容的教学;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继续贯彻实践性原则;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语言教学的规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正确处理语言的结构、意义和功能的关系,把结构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汉语和学生母语的关系,有控制地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包括 4个环节:①总体设计,即针对既定的教学对象及其学习目的确定总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据此确定课程设置及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制定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②教材编写(包括电教软件的设计与制作)。③课堂教学(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④语言测试(包括各种衡量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手段)。
关于教材,迄今为止已出版了数十种,影响较大的有:《汉语教科书》 2册,1958年时代出版社出版,有英语、法语、德语、缅甸语注释本;《基础汉语》 2册,1971~197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它的续编《汉语读本》4 册,1972~197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都有英语、法语注释本;《汉语课本》 2册,1977~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英语、法语注释本;《基础汉语课本》5册,1979~1980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有英语注释本和教师手册;《实用汉语课本》 6册,1981~198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英语注释本。
《汉语教科书》较为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汉语》企图摆脱传统方法,以突出“范句”来提高学生对基本句式的掌握,也偏重语言结构。《汉语课本》和《基础汉语课本》突出了句型操练。 《实用汉语课本》则较多地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使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以达到熟练的目的。以上5种教科书,前4种适合中国国内课堂教学使用,第 5种供国外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自学用。
此外,各大学根据实际情况也编写了各种教材以满足不同的要求。今后将有计划地编写适用于各种教学对象的不同类型的教材,并注重声像配套。
为了交流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1979年出版了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 6月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1984年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出版了《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1985)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这两项成果是通过人工统计和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的,不仅提供了词的出现频率,而且还提供了词的使用度,字的频率及其构词能力。这对编写教材有重要参考价值。1985年又成立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该社的主要任务是出版对外汉语教材和跟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其他书籍。
在国际交往方面,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即应若干国家之聘,派遣了汉语教师出国任教。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派出任教的汉语教师日益增多,1976~1985年间,共向37个国家派出教师数百人次。从1980~1983年,中美汉语教师定期举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学术讨论会。1983年 7月中美双方教师代表在北京商定了教材编写、对比研究等多项合作项目。1985年8 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有20个国家的 260名代表参加,在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会议还建议成立世界汉语教学研究组织、世界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和情报资料中心,以加强各国汉语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