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78年越南拥有百万军队,为何普遍使用猫耳洞
说到现今的越南,很多人能够想到的是,越南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其实这与越南解放的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越南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它的近代史,可谓走得最为困难,要不是有着诸多的人对它的帮扶,相信至今,它还是会向中东地区的某些国家一样,处在战乱当中。
在19世纪中后期,法国开始侵占越南,想要将其作为自己的殖民地。
而当时的清王朝不能够帮助自己的附属国,使得越南最终成为了法国的后备资源。
等到越南好不容易从法国的手中逃离出来,却又陷入了二战当中的日本殖民地。
很多士兵因为在猫耳洞当中所得的皮肤病,使得自己长年以来深受折磨,由此看来,这种恶劣条件当中,依旧能够坚持下来的士兵,的确很不错。
但是即使它有这些劣势也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多的应该考虑到,这个猫耳洞在中越战争之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② 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藏身的猫耳洞有三大威胁,为何最怕越军手雷
在战争的年代,为了躲避枪炮的轰击,我们的战士们发明了很多方法用于战争中,既能保护自己的安全,还能趁机对敌人发起攻击,在实力悬殊的对战中,这无疑就是最好的办法,猫耳洞的出现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那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越南对我们发起疯狂的进攻,让我军很难抵挡,于是战士们在战场上挖出战壕,并在壕沟的内壁挖出一个个洞口,可以让战士们藏身在里面,外口比较小,主要用来防止炮弹的袭击,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藏身的猫耳洞有三大威胁,为何最怕越军手雷?
最后的威胁更是可怕,当时越南的特工经常伪装成老百姓到处刺探情报,甚至深入战壕,只要偷偷在洞口扔进去一颗手雷,那么洞里的战士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猫耳洞的洞口无论什么时刻都需要有人防守,一旦有问题立刻通知战士们撤离,有不少战士就是在洞口防守时用生命去提醒其他战友,牺牲自己的性命。就这样在多重的威胁下,我军用顽强的精神与敌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交锋,最终迎来了胜利,这才是中国军人特有的血性!
③ 越南自卫还击战和猫耳洞战役发生于几几年
对越自卫还击战共分3个阶段,分别如下
一阶段:桂滇作战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向当面越军发起攻击。参战部队的步兵、装甲兵等陆军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一举击退了入侵越军。广西边防部队采取南北对进的作战手段,于22日完成了对越南重镇高平之越军的合围,战至25日,攻占了高平。云南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后,右翼部队强渡红河,迅速歼灭了对岸守敌,左、右两路达成对老街地区越军的合围,激战至20日,歼灭了老街守敌大部,攻占了市区;22日一部夺占了代乃,切断了越军顽抗部队同增援部队的联系,尔后,反击作战部队分左右并肩突击向纵深发展,25日云南方向参战部队占领柑糖市和柑糖矿区。27日,广西边防部队分三路向谅山发起攻击,3月4日,反击作战部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越过奇穷河,占领了谅山市,控制了市区以南各要点。云南边防部队于27日对越军增援部队发起攻击,至3月3日,攻占了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要点。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推进到浅近纵深20~40公里,攻占谅山、高平、老街等省城和20多个边境城镇及要点。
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自卫还击作战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自当日起参战部队开始回撤。并重申:“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至3月16日,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第二阶段:收复两山
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回撤后,中国政府一再建议越南政府同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 但越南当局表面上接受中国的建议,暗中却加紧扩军备战,继续侵犯边境地区要点,对中国边境地区军民进行袭扰,使中国边境地区人民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为了创造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又实施了收复法卡山、扣林山战斗,收复和保卫老山和者阴山作战;1981年5月5日,广西边防部队对占领法卡山之越南侵略军实施反击,当日收复了法卡山,尔后转入保卫法卡战斗。于当日、10日、16日、19日、6月7日,先后击退越军团营规模的反扑,牢牢守住了阵地。5月7日,云南边防部队对侵占扣林山的越军实施了反击,当日收复了扣林山。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粉碎越军组织的营以下规模的反扑192次,狠狠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
第三阶段:老山作战
1984年4月2日,云南边防部队发起了收复老山、者阴山作战。4月2日至27日,中国边防部队对越军实施了持续的炮击,重创入侵老山的越军阵地、指挥所等目标千余处,为收复老山、者阴山创造了条件。1984年4月28日、30日、5月15日,中国边防部队先后攻占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至此,全部收复老山地区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从1984年5月中旬起至1989年10月止,中国边防部队在老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先后粉碎越军7次师团规模的反扑和1700余次的袭扰。
猫耳洞战役,主要是指第三阶段的老山作战时期。
④ 中越自卫还击战中战士睡的猫洞
猫耳洞指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 猫耳洞是指一种与猫耳朵形状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种军事上供单兵或少量士兵作战用的防护工事。
⑤ 对越战争:他自己在“猫耳洞”里待了1年,回来后领导问:你哪位
在战争年代涌出了很多令人感动的英雄,除了在前阵杀敌外,还有一些也许只是坚守了一个小细节,却能换来很大的胜利把握。而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越南那场战争中,自己一个人守在“猫耳洞”里面,待了足足一年。而且他回来后,样子完全让领导认不出来了,“你是谁?”多么心酸的一句话。
这次战争里他的表现,让大家对他都刮目相看,把他比成和“王成”一样的不怕死英雄。后来他虽然转到了工商系统,就是专门给消费者解决问题的,但是他干得很认真,为消费者们解决了不同大小的事情两百多件。很多网友表示,这真是身份变了,却一直都是英雄的样子。好多网友看了他的事迹,也都纷纷评论,说“这才是最可爱的人”。这些人脸上依旧挂着最可爱的微笑,尽管他们在鬼门关奔跑过好几回,但是他们的爱国心却一直在燃烧着。我们这些新一代的人,也要好好努力啊。
⑥ 冒儿洞是哪个国家
一般写为猫耳洞,不是冒儿洞。它不是一个国家,是老山上自然形成的一种洞,因面积小且隐蔽,形如猫耳,后来就这样叫了
⑦ 1978年越南军队拥有百万人马,为何普遍使用“猫耳洞”
虽说1978年越南军队拥有百万人马,在地面上是很强大的,如果将所有的部队都放在地面阵地,面对敌方重火力的攻击时,损失将会很大。在美国和越南的战争初期,面对美国强大的重火力,屯兵于地面阵地的越南军队,损失及其惨重。吃一堑长一智,于是越南人化用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八路军游击队地道战的做法,挖了"猫耳洞"来对付强大的美军。实践证明,猫耳洞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战斗中攻可进、退可守、败可躲,成为了一个战斗堡垒和可休养生息的家。
猫耳洞的战法,是越南人在抗美抗法战争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杰作。它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遮蔽雨水和遮挡太阳,因为越南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同时,在阵地防御中能够抵挡飞机大炮坦克的轰击以及枪弹的扫射,还可以抵近敌人的前沿,可了望观察敌方动态,却不能被敌人所伤。
1978年,越南军队虽然拥有百万人马,但是越南在重武器方面还是不如邻国
⑧ 猫耳洞战役是哪一年
猫耳洞战役是1979年2月17日。
由于当时山东解放区是国军重点进攻最主要的战场,大量国军美械一流部队都参战,火炮非常厉害。解放军在阵地战中,大量使用猫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东战役开始前,粟裕视察阻击胡琏兵团的十纵部队。
当时十纵虽然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但是在国军打击下伤亡也极为惨重。几个主力师兵员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众多伤兵很伤心,对十纵29师师长萧锋说:你们伤亡这么重,真不容易,我们指挥员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考虑把你们师先撤下来。
但是萧锋是一个斗士。他说:粟司令放心,我虽然还剩5000多人,但是面对新五军,也能打个十天半个月。粟裕说:第五军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火炮飞机坦克都很多,不能轻敌。我看你们没有什么重武器,兵员又不足,恐怕坚持不住的。
(8)打越南猫耳洞是指哪里扩展阅读:
在那个血与火的燃情岁月,“猫耳洞”之所以成为当时点击率很高的关键词,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因为它的形式,而关键在于它独特的内涵。如此小小猫耳洞,却与前线将士的生存条件,战斗的胜败,乃至国威军威、人格精神等等密切相关,牵动着前后方亿万人的心。
在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中,凶狠的炮弹将猫耳洞炸塌了,勇士们不得不血溅洞壁,顽强奋战,誓死坚守,做到人在阵地在,是与阵地共存亡!
当战士们饮弹牺牲,或者身负重伤之后,而又一时无法撤下阵地时,也只能在逼仄的猫耳洞里流尽最后一滴血,如此暗无日光的半席之地,便成为烈士们最终告别世界,告别战友的“太平间”。
⑨ 越南战争的猫儿洞是什么
猫耳洞指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曾大量挖掘猫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