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劳山战役烈士名单^_^
我军阵亡600多人,之后零星战斗持续了近十年,但没有伤亡统计。
B. 红军长征的路线 重要战役及对应的时间
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http://cyc7.cycnet.com/xuezhu/image/hjA0031.jpg
各路红军长征时间、经过的省份及里程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60908/n245241282.shtml
小战役不计其数,大战役有
湘江战役
强渡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嘉陵江
飞夺泸定桥 ;
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酣战直罗镇;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百丈关战役
蒙山脚下炮声隆——忆百丈关战役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5-06-21 20:55:57)
1935年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刘湘为阻止红军攻势,屏障成都平原,遂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余团。
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即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反复进行白刃搏斗。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毙、伤敌15000余人,红军伤亡近万人,主力受挫。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百丈失利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南下是绝路的正确论断。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
百丈关战役的经过,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35年撰文进行了总结。
.
强渡乌江
http://www.gog.com.cn 2005年12月20日 21时15分06秒 金黔在线 ‘字号:大 中 小’
1931年12月31日,红四团到达乌江边。乌江是贵州第一大川,也是遵义、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夹岸悬崖对峙,高不见顶,江流翻滚,恶浪滔滔,江上浓雾弥漫,又值大雪之后,天寒地滑。对岸驻敌,凭险据守,后有强敌紧追不舍,红军处境十分困难。军团长林彪
向耿飚亲自下达了突破乌江的任务。他们决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处的小路。在寒冷的江边,红四团度过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队的8位勇士首先跳进刺骨的江水泅渡乌江。但遭敌阻击,试渡失败,一位福建籍战士牺牲。入夜,突击队利用竹筏夜渡。三连长毛振华带五位勇士上了第一只筏子。3只竹筏相继出发。半小时后两只竹筏撤了回来,一只下落不明。红四团扎制了60多个竹筏,次日开始强攻。敌人猛烈的炮火企图封锁住江面。突然,对面江边响起了一阵枪声,守敌一片惊慌,立即掉转枪口。竹筏乘机靠岸。原来,毛振华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却等不到后续部队,头上距敌人工事仅几米,因此未敢打手电筒与对岸联系,便潜伏下来伺机而动。第一批强渡的同志与毛连长会合后,第二梯队一营又迅速过江。这时,敌人的预备队开了上来,借助优势火力向红军猛扑,一营被迫撤至江边。紧急关头,师长陈光调来炮兵连长赵章成和指导员王东保。所谓的炮兵连其实只有一门炮,5发炮弹。赵章成四发四中,准确地将炮弹射到了敌群中。敌人四散奔逃。滩头部队乘势反攻,红军终于完全占领了乌江渡口。突破乌江天险,打开了通往遵义的门户。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 ,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攻占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资料来源:《跨越雄关———长征中的重大战役》、《解读长征》、《红军长征史》等书以及长征纪念馆《长征大事记》等 作者:班和平 编辑:王谦)
强渡嘉陵江
嘉陵江,是四川省的四大河流之一,起源于秦岭山脉,与长江汇合于重庆,中上游出没在高山狭谷之中,水深流急,对于缺少渡河工具的我军来说,确是一道不易逾越的天险。
强渡嘉陵江,是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作战后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也是方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江作战。这次战役开始于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结束于四月二十一日,歼敌一万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涪江至嘉陵江之间的广大地区,打乱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为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这次战役的胜利成果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强渡嘉陵江,向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由陕南回师川北后,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为继续贯彻向川甘边界发展的计划,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决定集中4个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为清除渡江作战障碍,红四方面军于3月初至11日,取得仪陇、苍溪战役的胜利。控制了嘉陵江东岸除阆中、仪陇的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县城的地区。鉴于嘉陵江西岸及以西纵深仅有国民党军第28、第29军防守,其52个团部署在绵长的沿江防线,纵深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选择其江防薄弱环节,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夺取沿江各要点,并向两翼扩展,而后向其纵深发展。3月28日,战役发起。红军第9、第30、第3l军组成的第一梯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法,分别在塔子山、鸳溪口、阆中地区突破了国民党军江防,并迅速向其两翼及纵深发展。随即,红军第4军组成的第二梯队也由苍溪渡江投入战斗。至4月3日,红军先后攻克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要隘,计歼国民党军7个多团,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为夺取战役的全胜,红军以第31军围困广元;以第30军一部西进青川、平武,迟滞胡宗南部第l师南下;方面军主力分路西向,进逼江油(今武都镇)、梓潼。10日,红9军渡过涪江,包围江油,前锋直逼中坝(今江油县城)。尔后,红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以1个师围困江油,集中4个师在江油以南地区击溃增援江油的国民党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所率的10个团,歼其4个团,俘3000余人,并乘胜攻占中坝、彰明。红30军第89师先克青川,并在川甘交界之摩天岭歼胡宗南部1个营,继又克平武。18日,红4军攻占梓潼,21日再克北川。至此,战役结束。
历时24天,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勇猛顽强,神速果断,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2个多团1万余人,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只是由于丧失进击甘南的战机,未能达到预期的战役目的。这使徐向前十分痛心和惋惜。同时,由于张国焘决定只留下刘子才、赵明恩等300余人枪就地坚持斗争,实际上等于完全放弃川陕根据地。徐向前认为,如果把三十三军留下,开展游击战争,局面会好得多。
C. 此战将征战沙场,五次负伤,授予上将,最后一次负伤时,发生了什么
战场上,在与敌人的冲杀中,负伤是在所难免的,没有流血与牺牲,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革命战争的历史上,就有一位战将,他一生驰骋沙场,多次负伤,杀敌无数,堪称一位猛将。这位战将,便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将军刘震。
刘震(右)
这次负伤,也是战争年代刘震最后一次负伤,此战之后不久,二二五团扩编为七十三师,刘震升任七十三师政委。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刘震都没有负过伤,但他作为部队的指战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仗,可谓战功赫赫。建国后,一九五五年,刘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平年代,刘震将军也有过一次负伤的经历,不过,这一次,却让人有些心酸。
当时刘震受到造反派们的迫害,后来造反派们把他装在麻袋里,摔在地上,一下跌断了两根肋骨,这也让刘震落下了终身残疾。不过,纵使如此,刘震也从未向造反派们屈服过。刘震将军,不愧是一名“虎将”!
D. 昨天西安事变纪念日,谁能说一下当年是什么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释,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抗日统一战线形式上建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安事变
别名 :双十二事变
事发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陕西西安
影响 :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中正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蒋中正(即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中正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因此,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发不可”。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牛元峰逃跑,但无法逃出红军的包围圈,在绝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枪让副将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将枪毙后,副将亦被红军俘虏。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中国工农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请被拒绝。
蒋介石撤销张学良职务: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
E. 红二十五军有哪些着名战役
1、独树镇战斗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7日,以突然行动,越过平汉线,直抵桐柏山区。蒋介石得知红25军西进,十分震惊,急忙调动豫鄂皖3省围剿总队的5个支队和3个师等大批兵力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围歼红25军。
红25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26日进抵方城县以东地区。独树镇战斗是关系红25军生死存亡的一场恶战。在敌强我弱、敌锐我疲、地形与天气都不利的情况下,指战员们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终于突出重围,转危为安。
2、庾家河战斗
庾家河战斗是红25军长征入陕后与国民党追剿部队在今丹凤县庾家河的一次生死之战。此战获胜,结束了红二十五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石塔寺伏击战
1935年2月,正在进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得知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前锋已抵汉中以西的消息,结合中共鄂豫陕省委提出的“要扩大斗争区域”的要求,为配合红四方面军进行陕南战役,红25军由湖北郧西地区西进。
途中,连克陕西宁陕、佛坪2座县城。3月8日,进至陕西洋县华阳镇。这时,由郧西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陕军警备第2旅进至华阳镇以东地区。红25军为解除后面的威胁,打开华阳地区局面,决心消灭该敌。3月10日拂晓前,红25军秘密开至华阳镇东南之石塔寺附近设伏。
当日上午,陕军警备第2旅2个团进入红25军伏击区域。红25军突然出击、向敌猛冲,经激战,击溃陕军5个多营,毙伤敌人200余人,俘其团长以下4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
战后,红25军乘胜追击,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了华阳、石塔寺、商家坝、吊坝河、瓦子沟、红石窑、小华阳等7个乡的革命政权,并成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创建了华阳革命根据地,扩大了红军25军的回旋区域,为发展太白山以南、汉中以北山区的游击战争创造了有条件。
4、四坡村战役
1935年8月中旬,红25军长征到甘肃平凉以东地域。这时,敌马鸿宾率领的第35师,在径川以西设防,阻止红军前进,8月21日上午,红军由平凉白水镇出发,到达径川县城以西的四坡村一带,发现马部已设防阻击,遂决定南渡纳河,摆脱敌军纠缠。可是,正当红军涉水渡河时,马部1个团向四坡村扑来,向正在渡河的红军发起猖狂攻击。
这时,红25军一部已渡过纳河,后尾部队背水作战,形势极为不利。此时,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已随先头部队过河。当他看到对岸兵力单薄、情势急危时,便率部分部队回渡油河以北,向敌阵地猛烈冲去,占领制高点,遏制住敌人的攻击。但吴焕先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光荣牺牲。
副军长徐海东听说政委受了重伤,急忙率领部队插向敌后,将敌人压在一个大沟洼里,全歼该敌,敌团长马开基也被打死。
5、围城打援的劳山战役
1935年10月,红15军团在陕西省甘泉县劳山地区对国民党军展开的劳山伏击战,是迎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重要一战,也是着名的直罗镇战役的前奏、红15军团献给即将胜利结束长征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见面礼。它是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3次“围剿”的重要战役之一,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F. 历史上的劳山战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就是我党对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当时国民党军队对我党所在的延安发动了进攻,我党为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对其进行伏击。
G. 我想知道越南战役!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奉命,对越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打击了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气焰,保卫了祖国边疆的安全,支援了柬埔寨人民的正义斗争。达到了教训越军目的之后,我军主动撤回原防,守卫我国边界。以后,我们又进行抗击越军的进攻,拔除侵占我国边界要点的作战,巩固了作战的胜利,迄88年底,除在局部的小战斗外,在全线大部分地段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边界。
越转变战略,视中国为敌,侵占我国领土,挑起边界事端
中越两国人民都有过遭受殖民主义统治的苦难经历。中国从1840年以后屡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南从1884年也沦为法国殖民地。1887年柬埔寨和1893年老挝也分别沦为法国殖民地,合称法属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一样,在反帝反殖斗争中部付出了重大代价。
1940年9月,日本胁迫法国签定军事协定、日军侵入越南;1943年日本完全踢开法国,独占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又处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法军在1945年9月23日又重占西贡,并向越南北方进军。法军又重新占领印度支那三国。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有胡志明等一批越南同志参加。在1936年11月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劳动党领导的抗法战争,民族解放战争,以及以后的杭美战争,都得到我国人民的真心实意的全面援助。在抗法战争中的几个决定性战役,都得到我军各方面的帮助。在历时11年的抗美战争中,我国出动防空、工程部队及技术人员达30万以上,援助越南人民的作战,有4000余人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援越的经费,在200亿人民币以上。所以越南人民把两国人民的亲密关系,叫着“同志加兄弟”。在1,3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两国人民友好相处,是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
胡志明同志逝世后,黎笋一伙背叛了越南劳动人民的意志,开始以我国为敌。南北统一后,随着军事力量的扩大,越南当局的霸权主义欲望也迅速膨胀。与苏联的亚洲安全体系相呼应,企图搞印度文那联邦,而他们自己则争当“盟主”。
越南当局的强权主义理所当然盼要遭到各国人民的反对。把我国维护和平、坚持正义的主张看作是他们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障碍。加紧推行反华、仇华的政策。从我边防部队缴获的文件中,1972年越南当局就开始把我国当成敌人。鉴于抗美战争需要我国支援,他们没有把这一政策公开化。以后,反华仇华政策逐步公开化和升级。宣称我国是“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把在越华侨称为“第5纵队”,驱赶华侨出境。把过去承认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的诺言推翻,霸占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对我中沙群岛、西沙群岛提出了领土要求。把其北部湾海域领海线划到我国的海南岛。两国的陆地边界本来早已标定,双方都已承认。越南当局不惜破坏这条友好的边界,一再指派军队,侵犯中国领土。
越南当局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南北统一,其美军撤出以后,军事战略也迅速改变,1978年底,黎笋在军委会上说,越南的“战略思想是进攻的思想”。“我们把战略进攻思想贯彻始终,在建立严密防御的基础上,要求在全国,包括陆地、空中和海上在和平时期就要掌握主动”。矛头对准我国。
H. 红五军团[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和红二十五军现在还存在吗现况如何
红二十五军后来改编为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现为12军34师100团。
I.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临潼哪个历史遗存有关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1][2]
中文名
西安事变
发生时间
1936年12月12日—25日
别名
双十二事变
主要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
和平解决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共产国际七大),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3]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3]
国内
参考主词条: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广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前清废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4] [5]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6]
同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的要求,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7]
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剿共。
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8]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9]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
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介石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
J. 我国收复越南占领的“劳山"丶“者阴山”是一次战役,为什么叫“防御作战"
先是攻占,之后就是长时间的防御作战了。至少持续了四年左右,所以叫防御作战。